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宇宙论文文献

2023-03-12 07: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宇宙论文文献

宇宙随着空间范围的增大,物质逐步增多,引力场也相应地增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宇宙的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奇妙的宇宙世界

关键词:镜子假说,奇点无限大,纯粹的运动,能量货币论。

论文 摘要: 边缘星球的速度是不是光速?如果命题成立,那么边缘星球的另一面光线是无法发散的。如果以光线逃不出宇宙边缘而论,因为宇宙的总质量大于光线的逃逸能量,光线就会弯曲,在宇宙边缘徘徊。甚至像有人预言的,再无穷的直线在宇宙中也能弯成一个圈,任何光线将形成一个闭合。因此宇宙边缘就是一个全反射的大镜子

宇宙大爆炸,超新星的爆发,常使人与原子的裂变、衰变、跃迁相 联系,与炸药爆炸相联系。然而它们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宇宙大爆炸,其机制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喷发的竟是些基本粒子。各种闪耀着光芒的力的触发现象,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宇宙大爆炸喷发出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如此基本以致我们怀疑宇宙奇点的存在,我们失去了大与小的观念。粒子的形成是瞬间的,而在那一瞬间我们失去了对时间的理解。粒子的每一次快速吸引与组合都以毫秒、纳秒 计算 ,极大与极小瞬间达到统一。极大与极小又带来了数量多少的认知,那些比质子、 电子 还基本的粒子到底有多少呢?这些粒子竟组成了三千亿个星系!这些粒子的多少几乎引起了我们对感觉的怀疑。是的,将两个镜子相对而立,中间放两个小球,在相对的镜子里你能看到多少个小球呢?无数!电脑也能模拟出无穷,在屏幕保护程序中你能看到图形延续的尽头吗?看不到,如果有可能的话它会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它也如人的面孔一样永远不会重复。这是不是一种幻觉?光线的传播是我们的唯一的凭证,如果我们不相信光线,我们就得不到任何实在的真理。

既然我们造出了镜子,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宇宙的边缘有可能是一面面耦合的镜子,或许像足球的内部一样。镜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反射,以造成宇宙形象在感官上看起来的无穷。我们所说的宇宙的边缘,是星球能达到的,而不是光线能达到的。由边缘星球的距离,我们才能知道光达到的距离,也是宇宙寿命的年限。而边缘恒星向外辐射的一面,光是怎样发散的呢?边缘星球的速度是不是光速?如果命题成立,那么边缘星球的另一面光线是无法发散的。如果以光线逃不出宇宙边缘而论,因为宇宙的总质量大于光线的逃逸能量,光线就会弯曲,在宇宙边缘徘徊。甚至像有人预言的,再无穷的直线在宇宙中也能弯成一个圈,任何光线将形成一个闭合。因此宇宙边缘就是一个全反射的大镜子。

我们不知道镜子是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我们只知道宇宙在扩散,镜子也在扩张。我们看到的每一次超新星的爆发,各个镜子在一同相互反射中会导致多个同一物像一同发生作用的假象。这犹如你在由几十、几百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玻璃面上看到了几十、几百个太阳!而由于光线传播缓慢的 历史 性,镜子远近的不同,甚至不同的镜子处于神秘的且不同的四维及四维以上的时空里而使光线与历史发生严重扭曲。扭曲会使星系的大小、颜色甚至立体弯曲构象等一切都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看到的多个不同星系,甚至外形、时空的远近很不相同,其实它们是同一星系不同侧面、不同维度、不同历史时期的外部景象,甚至是无数平行时空同时存在的表现。

镜子假说只是一种假说与推论,然而它极有可能导致我们对 科学 的失望,使科学走向死胡同。然而我们对它完全不用在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 社会圈、生物圈、大气圈等数量级上,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即使如此,假如你团起一团泥巴,你能说一下它有多少个原子吗?这团泥巴是实在的,因此原子的数目是实在的,它是一定的。极多并不能够引起恐惧,极多只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利用隧道显微镜可以对原子的个数进行清点。电子虽然以光速运转,然而它们各自的区域十分明显。

如果把原子变成房间,这团泥巴就是一个现实中的“超级立方体”,如果你进入其中,但并没有机关,你能顺利出来吗?电子的旋转并不能对你造成威胁,真正的威胁是极速的接近光速的旋转能将时空严重搅乱并使时空扭曲,原子核的巨大引力也会使时空产生漩涡塌缩,因此找准方位并顺利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显微镜中所看到的“球体”的原子,都是因为他们本身结构而发生时空严重扭曲的东西,它们真的都是些球体吗?我们能数出它们的个数,但它们是否真的能论“个”?

现代 大型望远镜的深空探测使我们看到了宇宙的原始风貌,我们对宇宙大爆炸能够再一次回放。我们看到一个小点在放光,慢慢扩大。小点是一个圆亮斑,圆的周缘是宇宙的边缘,而圆斑的外围没有运动与能量的承载,也既没有时空,没有时空的东西是什么?它是漆黑一片!我们不能再推理了,因为无论怎么说它都是荒谬不可信的。然而有一点我们是确信的,就是假如实在论学说成立,假如这个球存在,这样“物质是实在的,星系有三千亿个”,同样“一团泥巴里有无数的原子,尽管无数,它也是数目一定的”,这些都可以成立了。

很显然“漆黑一片”的推理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任何望远镜都逃不出这个亮斑的范围,并且看到的仅仅是这个亮斑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亮斑的外围。这种结论使我们失望,同时也使我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既时空影像达到一定维度其构象产生了隧道效应,或者称其为纸筒效应。因为它只有时间与空间两个变量,我们称其为宇宙的四维纸筒影像模型 ,简称纸筒模型。这个纸筒对我们认知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严重的阻碍,在短期内无法打破,或者说我们逃不出这个宇宙,我们摆脱不了这个宇宙的总能量的束缚。然而如果我们永远摆脱不了这个时空及“看守”这块时空的巨大能量,我们就永远看不到宇宙的外部世界。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外宇宙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它采取了宇宙能量对光线巧妙地完全屏蔽的方法,使我们怎么也找不到它。

由此我提出本宇宙、外宇宙与前宇宙的概念。外宇宙是我们宇宙外部的总宇宙世界,我们逃出我们的本宇宙,就到达了一个“五维空间”,这样我们就能真切的看到我们的四维宇宙构象是怎样的一个管道系统(这仅仅是个假设),管道不断的弯曲,有可能有交叉联合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时光隧道。如果我们的飞船如子弹般直线穿梭,冲出了管道的壁(这个壁并不远,或许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的速度足够大。这个壁有可能是柔性的并能自动愈合),但很快就冲进另一个管道进入本宇宙的另一个时空段(这个时空段有可能很小,或者几秒钟的距离),这就是所谓的时空折叠的UFO式旅行。我们难以想象这是否会造成时空管道的千疮百孔!前宇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如果宇宙是不断循环的话,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当我们的太空望远镜功率足够大,我们穿越了奇点临界,随着视野一片亮光的闪过,我们看到的将是前宇宙那遍布超级黑洞的处于垂死边缘的景象。黑洞造成光的折射,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彩球世界。

宇宙在爆炸初期,基本粒子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组合,新物质急速产生。基本粒子体积是极小的,极小的体积是否就意味着它们相互组合时间的极快呢?我们从它们极短的寿命周期或许就会明白它们是处于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另一个时间极快的时空之中。然而极快的组合速度就意味着极大的力吗?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巨大的能量就是极大力的真实表现,是否是力造成了我们现实世界各个数量级时空的断层?

如果我们有一个单位换算,如果我们能进入微型粒子之中,我们不能保证介子的寿命比地球的寿命还长,我们可以高效率的快速完成生物进化与现代高技术文明。然而那不过是立于地球上的人们眼中的“快速”与“高效率”罢了。我们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高级文明的世界,因为它们湮灭的速度使我们看不到它们的结构。

宇宙奇点是比原子还小,还是无限大?它的极小与极快,是否是因为高密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时空的弯曲而造成的假象?然而我们不可以将宇宙想的太复杂,如果将奇点想得无限大,宇宙进化的初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必然否认运动与体积的存在,将我们在现实中能依据的东西在宇宙中抹杀掉。我们一定是要依据现实的,在离开提及的存在与相对运动的不可靠性下,我们的理论无法进行。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循环论毕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存在。我们很难理解宇宙的不均匀爆炸与初始粒子的快速结合;我们也不清楚为什么随着小粒子的不断兼并与大物质的逐步合成,极快的时空怎么就给改变了;为什么光和粒子能极速运动,而到了大块物质速度竟给降了下来。由于速度的下降而造就的不同时空,不是一种并行关系,而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看不到另一个时空,当它能够显现出来,就已经小到装进我们的感光细胞里。它就是这种奇妙的关系。

莫名的速度下降,也是一种能量储存的结果。运动的能量被储存进固定的几何结构中,基本物由原来的放荡不羁到被束缚产生相对静止,运动也就降下来了。如果我们压桌子压不动,这里面就含有运动的力。

然而运动的极限就是达到光速,它使力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力不再储存而变成了它的本原存在。粒子要么就达到光速,能量完全变为运动,粒子不再有压力与质量。光子没有了质量,同时也不成为实体物质了。粒子要么就小于光速,能量必定遭到了储存,就有了质量与手掌压力。这就是光磁能量为什么没有压力的感觉的原因,这也同时意味着,凡有固体压力感的东西,就永远达不到真正的光速。困难的解决是实体束缚力能否真正解决,能量得到释放,使我们能够做光速旅行,同时飞船不致分解变成光磁能源。

我们试想是否还有超光速的东西。真正的极速是没有任何实体感觉而唯有运动。可见光虽于人没有神经感觉,却能被反射,被吸收,遭到扼杀。伽马射线越往上,产生的阻遏力越小。真正的极速是没有任何的阻遏并能畅通无阻的,同时没有任何感觉,包括机器仪表所能得到的感应!于是它让我们失去任何察觉的可能。它没有视力感受,没有热浪的灼伤与辐射的危害,它在宇宙中具有绝对的穿透性与不衰减性,对任何物质也没任何影响。不衰减,不被吸收,于我们也没有感觉,而我们却也不能怀疑它的存在。它只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之中,并且是宇宙的极限存在,它唯一的表现形式就是纯粹的运动。

宇宙的初始扩张是不均衡的,如果过于均衡的话,宇宙中就只会有各种射线,而没有从能量到物质再到黑洞的完美渐变性。这其中要有一种程序,一种编码。如果奇点内部有编制的话,它比生物的生理构造更加复杂,机制更加繁琐。它使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使分属各个不同数量级又相对独立的东西,形成了交互作用,这是一个相互交融的统一体。

我们知道光子运动是最快的,基本粒子其次,原子也十分快速。星球运动虽然很快,但再快也达不到光速,也没有基本粒子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能量储存与运动释放学说。我们一直不知道能波为何具有绝对运动的形式,虽然它几乎不受任何引力作用,原因就是它能量的绝对释放。

然而从月球到地球再到太阳各自的公转速度,以致河外星系、总星系以至整个宇宙的扩张,却表现出了数量级越大,运动速度越快的现象,最远的星系接近光速,这就是大质量产生大能量的结果,这种巨大的能量竟导致运动与质量的关系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我们看到过星系的碰撞发出巨大的火花与强烈的声波,也看到过液体炸药的威力,看到过基本粒子剧烈对撞的惊心动魄的一面。在不同的数量级上我们能否对它们进行比较呢?如果我们把它们都看作相等大小,我们会怎样认知呢?我们会得出它们的剧烈程度是一样的结论,甚至在相对比较中我们会迷失。

这是越深入原子内部,能量越大,然而越大块的物质又包含更多的化学键等轻微能量之故。事实证明它们具有众多不可比性,如果我们把它们都换算成基本能量呢?黑洞的威力,氢弹的威力,与粒子碰撞的威力就有了可比性,表现为大物质大能量。

宇宙存在的两个定律,既大质量慢相对运动,小质量快相对运动定律,及大物质大能量,小物质小能量定律。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也具有相对性。

我们发现,在宇宙中并不是有着等级结构,制度十分严格。并不是因为星系太巨大了,就发射恒星;而恒星也不因其巨大,就发射原子,而原子这一级才有资格发出光线。不管是大到星系团,还是小到基本射线,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都以基本光子,一份一份的能量作为基本单位!我们把这种论断,叫做能量原子说,或能量货币论。这一论断也建立在实在论的能量基本思想上,也是我们实在论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既能量不可再分,一份能量为1hv。我们把它称为宇宙分币,它或许应纳入宇宙的本位换算中,起到重要的实在论的换算作用。

或许我们因为四维及更多维度而迷茫,因为相对论而使许多定理不适用,然而任何知识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份能量还没有再次分解以前,在能量实在作为宇宙本源存在的认知具有稳固地位以前,能量货币论将如牛顿经典力学一样,在人类的认知 历史 中发挥巨大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宇宙的科技论文

关于宇宙的年龄与大小的中文文献5篇以及英文文献3篇 谢谢

宇宙年龄为137.5亿年
使用整个星系作为透镜观看其他星系,目前研究人员最新使用一种精确方法测量了宇
宇宙
宙的体积大小和年龄,以及它如何快速膨胀。这项测量证实了“哈勃常数”的实用性,它指示出了宇宙的体积大小,证实宇宙的年龄为137.5亿年。

科学关于宇宙的论文(初中)500字?

关于宇宙的作文500字

每天在我身体里,总有许多事发生,有时是星球爆炸了,有时是哪儿又多了个黑洞,有时是那儿又产生了新生命!

没错,我就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以前,是一个渺小的星球,爆炸了。在那一片混沌间,产生了我。我无限膨胀,没有东西能阻挡我的吞噬,我也是初始的黑洞。

如今,在我身体里每天都有许多事,就比如那如同可爱的小女孩一样的地球吧,不久前,地球上有一种狂暴的生物,叫恐龙,它们的破坏力太大了,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把地球糟蹋得面目全非,地球向我求助。我气坏了,直接一颗半径为3367千米的小行星飞过去,灭绝了恐龙这种生命,却造就了人类的崛起。

可是,我最近又接到了地球的求助,我疑惑不解,人类这渺小的生物,我打打喷嚏,或吹一口气,都能轻易杀死这小生命,他们何以毁灭地球?但是,我低估了这些小生命的破坏力,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工业烟尘,把臭氧层毁坏,把河水弄浑,把森林伐光……我又是怒从心头起,想再灭绝人类。地球却向我求情了,她说:“人类已经知错了,他们开始保护我了,你能恢复我的原貌吗?”

我说:“不是我不帮,人类得自食其果,我帮不了。”说完我又去另一个星系去解决纠纷了,同时,我让火星密切关注地球动态,一旦地球有什么伤害就得秘密报告我。火星一开始还不太情愿,可当我对它允诺当它对地球照顾的很好,我就赐予它生命时,它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所以它现在和地球是邻居关系。

还有,人类们,你们一旦再毁坏地球,你们会自取灭亡的。

宇宙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800字论文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天文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基础理论搞不清楚,其他的很多天文学理论就搞不清楚。可到目前为止,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们也没搞清楚。
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月亮、小行星、卫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一些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较重的物质;一些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较轻的物质。这是因为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的液态氢等物质和太阳表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轻,而且处在太阳表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大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远;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属等物质和太阳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重,而且处在太阳表面的下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小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近。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证据:
1、质量守衡
经科学家们观测,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1)。那么太阳的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质量。也就是99.87%+0.13%=100%。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2、角动量守衡
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2)。那么太阳的角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角动量。也就是0.73%+99.27%=100% 。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3、能量守衡(转动能量守衡)
因为天文计算中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把天文学家们关于太阳、行星的质量,太阳、行星的角动量占太阳系的百分比看成是整数。也就是把太阳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质量的99.%,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 、太阳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99% 。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为99/1,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为1/99。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和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1/99=1/99。
我们设太阳的质量为m ,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为m1 ,根据角动量公式mr2ω,设太阳的角动量为mr2ω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为m1r12ω1 。这样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与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也就是m1/ m= mr2ω/m1r12ω1 (1) 。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之后,行星在太阳万有引力的拖拽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转动能就会不断向行星转移,直至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为止。
根据实心球转动能公式E=2/5mr2ω2,我们设太阳的转动能为E=2/5mr2ω2 ,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为E1=2/5 m1r12ω12 。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2/5 mr2ω2 =2/5 m1r12ω12 , 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
根据(2)式得出 mr2ω/m1r12ω1= ω1/ω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ω1/ω (4)
根据(1)、(4)式得出ω1/ω= mr2ω/m1r12ω1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根据(6)式得出我们假设的(2)式成立,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原始太阳的转动能,转动能守衡。
4、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我们知道,椭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等于向心力。以地球为例,地球在近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到远日点时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地球在远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小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到近日点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地球是太阳发生爆炸飞离太阳的,所以离心力大于向心力。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一样。因为人造卫星是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有一个飞离地球的离心力,而且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因此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因为人造卫星是被月球“俘获”的,离心力等于向心力,所以人造卫星的初始月球轨道为是圆形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原始星云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公转轨道应该是圆形的。
5、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呢?这是因为八大行星是在太阳近日点的一次爆炸时同时飞出的。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地球公转轨道近地点就是人造卫星的发射点一样。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不可能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
6、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就应该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根据(2)式得出mrω2 /m1r1ω12= r1/r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 r1/r (4)
根据(1)、(4)式得出 r1/r = mrω2 /m1r1ω12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因为m1/ m =1/99,所以 mrω2 /m1r1ω12=1/99 。
也就是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角动量的99% 。
因此,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的证据。
如果太阳系是原始星云形成的,上述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6个证据就无法解释。
参考文献:
(1)、查百度:“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2)、查百度:“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作者:赖柏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