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海,男,1965.09出生,汉族,贵州省风冈县人,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学习(修学一年),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生物基础部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10月至1993年11月在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工作,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任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业务科科长,1997年5月至2000年8月任贵州省专利管理局副局长,2000年8月至2006年8月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2006年8月至今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组织推动了《贵州省专利保护条例》、《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目前正致力于制订《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相关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制度。在推进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建立了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机制;强化行业、企业服务机制,先后组织制定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中药、烟酒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2002年,完成了贵州省科技厅下达的软科学课题“贵州省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3年,完成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和对策研究”;2004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完成了省科技厅下达的《贵州省中药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2005年,主持完成了《贵州省煤化工专利战略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年,撰写完成了《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初稿),经论证修改后,该纲要已由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以来,组织并参加了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工作,撰写了《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文本(研究稿)。谢世杰,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重庆梁平人,1934年9月出生,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土壤肥料专业。 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谢世杰于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51年至1958年任西康省农林厅干部,四川省雅安专署建设科、农水科技术员。1958年至1959年在西南农学院土壤肥料专修科学习。1959年至1971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区农校办公室主任,雅安地委农工部干事,地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1971年至197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至1980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荥经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80年至1983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副书记兼农办主任。1983年至198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书记。1985年至1992年任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1992年至1993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1993年3月至2000年1月任四川省委书记。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九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品华: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陈道东,研究员。1979年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及农业化学专业学习,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9年至2001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主任。2001年5月至2010年任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2010年任国家林业局西北规划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要从事森林土壤管理、人工林营养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曾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王力军:重庆市环保副局长。刘锐,男,四川成都人,于1982年1月在西南农业大学获土壤科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环境和森林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和锡拉丘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共同授予地理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海外特聘科技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海外研究员。十多年来在中美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担任多个重要研究领导职务。在美国期间,曾任美国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资深主任、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应用中心主任,弗吉尼亚州林业部林业资源管理处处长,弗吉尼亚大学(UVA)环境系、皮特蒙特学院(PVCC)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副总裁、董事长。何平,男,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博士。联合国开发计划暑驻华代表处(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负责能源和环境的高级项目官员。主要从事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方面的研究,在能源效率政策和气候变化特别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暑的能源专家,何平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包括确定联合国开发计划暑在中国的重点支持领域如制定和修订中国有关的能源法规,为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积极的建议,并参与项目的执行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督。何平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亚太地区区域间能效标准和标识协调互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张法祥,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河北沧州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原西南农学院)土化系毕业。1974年9月-1977年8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原西南农学院)土化系学习;1977年9月-1983年2月在德阳县农业局工作;1983年2月-1985年7月在德阳县(市)农贸办工作;1985年7月-1988年12月任德阳市农办农经处、综合处处长;1988年12月-1990年5月任中江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1990年5月-1994年6月任德阳市农办副主任;1994年6月-1997年5月任德阳市政府副秘书长;1997年5月-1997年12月任德阳市委、市政府农工委主任;1997年12月-2000年8月任罗江县委书记(其间:1998.02当选为德阳市委委员);2000年8月-2000年9月任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罗江县委书记;2000年9月任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其间:2002.05当选为中共四川省纪委委员);2007年1月至今任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联铁,男,1963年2月,籍贯:四川富顺;汉族;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研究生毕业;所学专业:植物营养与施肥、民商法、农业经济管理;技术职称:副教授;现任职务:中共渝北区委副书记。重庆市第一、二、三次党代会代表。1979.9-1983.7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化专业学习;1983.9-1986.7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7-1988.6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助教、讲师;1988.6-1989.6 四川省支教讲师团泸州分团副团长赴古蔺县支教;1989.7-1991.7 比利时根特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进修;1991.7-1994.5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副主任;1994.5-1996.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1996.1-1998.2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1998.2-2003.2 中共北碚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期间1999.3-2002.3兼任北碚区新城建设管理委会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学习结业);2003.2-2006.12 中共北碚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6.12至今 中共渝北区委副书记(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李昌健,男,1963年6月(农历闰4月)生于四川省大竹县。1980年自大竹中学考入西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学习,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并被分配至农牧渔业部科技司工作。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综合处处长;2004年10月到2006年2月任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2006年3月至今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农学通报》、《农业科技管理》、《农村工作通讯》等报纸、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主持或参与过《为了大地的丰收》、《农业部“九五”十大推广技术丛书》、《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等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刘林,男,四川乐至县人,1952年5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197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197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分配在内江地区农业局工作。同年9月调内江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1979年3月调农牧渔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1980年2月-1985年4月从事专职秘书工作。1985年4月-1995年12月期间,先后担任所办公室副主任、条财处副处长等职务。1995年12月-2005年7月任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7月至今享受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待遇。王家武,1956年1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现在天津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78级3班),1982年9月-1984年12月在天津市农林局生产处工作,1985年1月-1986年6月任天津市农林局团委书记(副处级),1986年6月-1992年4月任天津市农林局生产处副处长,1992年4月-1995年5月任天津市农业环保站站长、支部书记,1995年5月-2003年12月任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支部书记,2004年1月-2005年6月任天津市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科润津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2005年6月-2007年1月任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站长,2007年1月至今任天津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分管科技教育工作) 。参加《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调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获全国农业区划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玉米丰收计划并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主持中作93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中作系列优质大豆新品种引进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抗虫棉新品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在主持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优质粮食作物良种产业化示范工程”、天津市重大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耐贮运硬果型番茄新品种种子国产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参与编《华北小麦》、《全国品种审定目录》等正式出版书刊,撰写并发表论文若干篇。陈新强,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宝鸡市,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农艺师,现任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1978.9至1982.6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学习。1982.7至1984.10在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工作,1984.11至1989.7在西藏农牧科研中心工作,1989.8至1993.5任西藏自治区农业局农业科副科长、办公室代主任,1993.6至1996.9任西藏自治区农业局副局长,1996.10至2000.11任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农业处处长,2000.12至2003.3任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科教处处长,2003.4至今任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藏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工作。承担完成了全国化肥试验网西藏点的氮磷钾配比和肥效研究、西藏麦类作物丰产模式化栽培研究、西藏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西藏农业科技示范县等重点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果;根据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认真搞好科技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撰写了多个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总结西藏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程及经验,多次参加了有关书稿的编撰工作;起草了部分农业科技政策法规草案;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振兴农业先进个人奖一次,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两次,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四次,自治区农委全区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奖两次,自治区科协先进工作者奖三次,本系统及本单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奖多次。
[1]朱文锋.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2]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04~[3]晏峻峰朱文锋.粗糙集理论在中医证素辨证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90~[4]朱文锋.论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9):649~[5]朱文锋李灿东甘慧娟.病位证素的特征[J].福建中医药,2005,36(4):1~[6]刘强刘璨朱文锋.数据挖掘:心气虚证的鉴别诊断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5,36(3):5~[7]王丹芬李丹琳朱文锋.论中医气质的结构和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93~[8]朱文锋.制定全病域中医辨证量表的设计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21~[9]汪艳娟朱文锋.论数字中医药与中医药的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00~[10]朱文锋晏峻峰.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5,26(1):69~[11]汪艳娟朱文锋王行宽戴飞跃.清肝降糖片改善多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12~[12]朱文锋.症状辨证调查表设计的特色性要求[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3):27~[13]朱文锋黄碧群.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J].山西中医,2005,21(3):1~[14]朱文锋.证候辨证量表制定的科学性要求[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93~[15]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朱文锋杨涛.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05~[16]张凤娥朱文锋.痹病的分类命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10~[17]朱文锋张华敏.“证素”的基本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7~[18]朱文锋甘慧娟.证素内容的辨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11(1):11~[19]顾星谭秦湘朱文锋.自汗患者汗液中的钠、氯、钙、钾无机离子测定[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2):22~[20]朱文锋黄碧群朱镇华.借鉴量表法研制中医症状辨证量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3):2474~[21]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03~[22]黄碧群陈新宇朱文锋.邪实类病性证素的特征[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05~[23]陈新宇黄碧群朱文锋.正虚类病性证素的特征[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11~[24]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4):303~[25]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2):123~[26]刘莺朱文锋卢芳国刘平.152例胃癌患者术前病证聚类与主成份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4,25(6):20~[27]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28]张凤娥朱文锋.中医对“痹”病的认识[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2):6~[29]朱文锋甘慧娟.对古今有关证素概念的梳理[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1):1~[30]张凤娥朱文锋.心脉痹阻类疾病的中医认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25~[31]朱文锋王丹芬李振宇.人格模型的“大五”、“大七”、“大一”及对中医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思考[J].福建中医药,2003,34(2):40~[32]王丹芬朱文锋.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J].福建中医药,2003,34(1):5~[33]朱文锋顾星谭秦湘黄献平刘莺.心肺气虚证自汗成分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29~[34]王丹芬朱文锋李振宇.主症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2003,16(7):8~[35]刘莺李俊军朱文锋刘平.胃癌中医证型相关基因的表达谱[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9):1318~[36]朱文锋.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0):8~[37]刘锐朱文锋陈孝银谢梦洲罗尧岳.肝体阴用阳学说的学术源流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1~[38]刘强朱文锋.β受体与心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4):7~[39]朱文锋.创立统一的辨证方法与体系[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7~[40]朱文锋.证、症、征等词的概念与演变[J].科技术语研究,2003,5(4):20~[41]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3)[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7):396~[42]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6):326~[43]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1)[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5):266~[44]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0)[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02~[45]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9)[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3):142~[46]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8)[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2):81~[47]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7)[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9~[48]朱咏华朱文锋.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3):35~[49]朱文锋朱咏华.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1~[50]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改变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39~[5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新世纪教材的改进[J].中医教育,2002,21(6):39~[52]朱文锋.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J].天津中医,2002,19(5):1~[53]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浆心钠素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1):673~[54]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66~[55]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Ⅴ)[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6):8~[56]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IV)[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5):17~[57]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67~[58]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13~[59]朱文锋瞿延晖等.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I)[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2):64~[60]刘锐朱文锋陈孝银谢梦洲罗尧岳.肝体阴用阳学说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3):3~[61]朱文锋.中医学对心脉痹阻类疾病的认识[J].怀化医专学报,2002,1(2):1~[62]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12):743~[63]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5)[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18~[64]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4)[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54~[65]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3)[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592~[66]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2)[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9):528~[67]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465~[68]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7)[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6~[69]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辩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侯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6):331~[70]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5)[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69~[71]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侯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02~[72]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辩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34~[73]彭清华朱文锋.肯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修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68~[74]彭清华朱文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1)[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2~[75]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水蛋白含量的检测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4):38~[76]朱文锋.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34~[77]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的调查[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41~[78]朱文锋马滴滴.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续完)[J].山西中医,2001,17(6):55~[79]朱文锋马滴滴.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续2)[J].山西中医,2001,17(5):62~[80]朱文锋马滴滴.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续1)[J].山西中医,2001,17(4):49~[81]朱文锋马滴滴.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待续)[J].山西中医,2001,17(3):47~[82]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性格的调查[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11(1):45~[83]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2):67~[84]朱文锋.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85]欧阳建军朱文锋.宋明理学宇宙观对金元明中医人体观的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2000,30(3):184~[86]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5~[87]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6)[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7~[88]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5)[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40~[89]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4)[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9):389~[90]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3)[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8):342~[91]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2)[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291~[92]朱文锋.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1)[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43~[93]朱文锋.《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与疾病的概念[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3):99~[94]朱文锋.论症证病结合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6~[95]朱文锋.症状诊疗的意义与内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35~[96]朱文锋刘莺.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科研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0,21(1):52~[97]彭清华朱文锋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房水流畅系数的测定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50~[98]彭清华朱文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改变[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4~[99]朱文锋吴润秋.中医诊断的特色和优势[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40~[100]徐绍勤朱文锋.耳鼻咽喉口腔专科辨证体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2):30~
有关学校德育工作总结的范文
老师们,下午好!
xxxx年已经过去。过去的一年,全校师生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学校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两全五学会”的办学宗旨,努力追求“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示范性高中建设目标,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岳阳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岳阳市xxxx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考核先进学校”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这些荣誉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校xxxx年工作的基本面貌;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我校工作的肯定与认同;这些荣誉是全体教工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尤其是,由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这项荣誉。是我校自办学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级荣誉(国家级单项荣誉已有21项之多);是几代人办学业绩充分积淀的结果;是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说,xxxx年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回顾总结的一年。
(一)xxxx年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学校集中精力抓领导班子建设促管理水平提高;抓师德建设促良好师风的形成;抓业务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班子建设。市委组织部、教育局党组十分重视我校班子建设和年青干部的培养。07年,将廖炳晔同志派到我校担任党委书记,将原工会主席陈映军同志调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并增补孙礼、唐景昌、胡光泉为岳阳市一中党委委员,推荐选举唐景昌担任工会主席。廖炳晔、孙礼、唐景昌、胡光泉等四位同志年富力强,眼界开阔,业务过硬,并有多年管理工作经验,是实干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干部。他们的加入,为学校班子注入了活力,对学校校级班子的相对稳定和整体素质提高意义重大。新班子成立后,立即对党总支和党支部进行了改选,规范健全了“老科协”和“关工委”组织,为学校“十一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师德建设。一是组织全校教工认真学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二是开展“忠诚履职、勤政廉政、富民强市”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学先进创佳绩活动。5月,方罗平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学校适时作出了《向方罗平老师学习的决定》,号召全校员工向身边的典型方罗平老师学习,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开展“缅怀伟人业绩,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6月23~24 日,学校党委组织128位党员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赴革命圣地韶山,开展“缅怀伟人业绩,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以此隆重庆祝建党86周年,激励全体党员教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先进本色。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师德水平、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有了明显改善。
3、师能建设。继续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是继续开展“老带新新促老”活动,互帮互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07年“新上岗”和“上新岗”的老师都与老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全年共结成教学对子43对。下学期结成班主任对子10对。老带新、新促老,老教师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新教师成长迅速。07年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各项教学竞赛,有16人次获一等奖。二是精心组织各类竞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07年上学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竞赛”,郭琳芳、刘鹏获一等奖;07年下学期,组织“新上岗、上新岗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李波、孙颖楠、刘鹏获一等奖;参加岳阳市“金鹗杯高中教师教学竞赛”,有何波、王碧宇、李娟、夏宇琼、赵千里、王灵芝、谢亮、魏志慧等9位老师获初赛一等奖,赵千里、魏志慧等三位老师进入决赛。赵千里在决赛中发挥出色,荣获市一等奖;参加全国内地西藏班教师教学竞赛,经过初赛、复赛,最后有30所学校91名教师进入决赛,我校青年教师郭琳芳荣获一等奖,何波、曾文、邓莉等获得三等奖。此外,还开展了“优秀教案评展”、“高三年级课堂教学公开周”、“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新课程实施研讨会”等系列教学交流活动。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交流和自我展示活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借此机会我把暑假教师专业理论考试的情况给大家作一个通报,我校教师141人参考,参考率98%,有34人进入学科前10名(钟毓、刘尚源、高培桃、柳彩萍、何波,钟庆祝、郭琳芳、黄振海,吴彬红、余春晖、刘金玉、刘卫,彭立君、杨锋、刘恒,冯美虎、孙礼,资美丽、方检华、唐景昌,孙跃军、彭艳,郑志军、姚莉、罗平平、刘金凤,万治东、周兆匡,周飞,卜志军、李校华、马洪亮,程继军),其中校级领导有3人(杨锋、孙礼、唐景昌),全市第一名有4人(钟毓,钟庆祝,郑志军,万治东),占全市学科前10名总数的 23.8%。
(二)xxxx年是课改试验稳步推进的一年:学校精心组织三大培训活动促教师观念转变;认真开展两大研讨活动促新课程实施;适时启动网络管理促进课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1、三大培训活动。三大培训活动是指: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程骨干培训和新课程学科培训。
⑴ 通识培训。7月7日,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正式启动我校课改试验。我在会上作了《走进新课程,投身新课改》的专题辅导。从课程的本质涵义是什么?现行课程为什么要改革?怎样解读我省课程方案?如何应对新课改的挑战?等四个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改通识培训,并就我校与全省同步进入课改试验进行了动员。同时教科室还发放了有关新课程辅导资料,组织老师自学,以确保通识培训收到实效。
⑵骨干培训。4月13日至4月29日,湖南省教育厅分四批举办了全省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班。我校选派14名老师参加了全部14个学科的骨干培训。省教育厅培训骨干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先期培训,指导当地的新课程改革。事实上,我校受训的14位老师,在岳阳市暑假新课程学科培训中,除两人因公请假外,有12人担任了学科培训的指导老师。10月14日市教育局发文,成立 “岳阳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我校 柳彩萍、李凤英、吴彬红、吴樵夫、冯美虎、余裕、刘云凯、刘金凤、潘四保、周飞、单出新、程继军、章拥、刘敏等14名参加了骨干培训的老师,全部成为指导委员会成员(占全大市1/4)。
⑶学科培训。7月10日至7月22日,岳阳市教育局分别在岳阳县、华容县、汨罗市、湘阴县、临湘市、平江县和岳阳市等地举办了全市高一教师暑假新课程学科培训班。我校教师有71人参加了培训,他们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优秀,充分展示了一中人良好的素质。学习期间,刘星河、邓莉、陶志华、曾文、周兆匡等老师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12位指导老师在学习班中真正起到了骨干作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既锻炼了自己,又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2、两大研讨活动。两大研讨活动是指:新课程远程研修和新课程校本研究。
⑴ 远程研修。8月10日至8月23日,学校组织谢亮等15位老师参加了岳阳市xxxx年秋季新课程远程研修。参加研修的大部分是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谢亮是指导老师。学校对这次远程研修很重视,在培训开始前一天,召开了参研人员会议,调试了机房设备,并于当天下午组织老师进行了试操作。本次研修采用了“集中~分散~反馈”的管理模式。学习中的前两天,老师们集中在学校教工机房学习,待掌握好远程研修平台的各项操作后,分散自主学习,让老师们灵活安排时间,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学校采用电话联系、网上查询等方式随时掌握老师们的学习情况。老师们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有紧迫感、有动力,收获很大。
⑵校本研究。8月29日上午,学校召集参加了骨干培训和远程研修的全体教师开会,专题研究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学校为与会人员准备了相关资料,每人发了一份《xxxx学年,岳阳市一中高一年级课程指导方案(讨论稿)》。这份讨论稿是在反复研读《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岳阳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充分参考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历时2个多月编制而成的。为编制好我校的课程指导方案,我们首先确定了三条大的原则:一是要保留课改的核心内容:①要按模块组织教学和考试;②要按课标开齐活动课程;③要按要求实施学分管理。二是要切合本校的办学实际:①人员结构的实际(减少并学科目,目前还有困难);②场馆设备的实际(技术、艺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时段不能太集中);③传统作法的实际(学科课时、工作量津贴等不宜作太大的调整)。三是要考虑高考的相关因素:①高考模式呈现出高端多元(高考仍是指挥棒,外地模式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②考试标准滞后于课程标准(在课程安排上要必考优先,前紧后活);③课程选修对应于试题选做(不是所有的选修内容都必考)。大家根据这三条原则,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对方案讨论稿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个方案基本思路是对的,能较好地体现以上3条原则的要求,同时也对方案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并实施了《xxxx学年,岳阳市一中高一年级课程指导方案》。11月份,学校还举办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高一年级教学活动向校内外开放,先后接待了岳阳县一中,岳阳县四中,市六中,市八中,市十三中等学校老师来校观摩交流。开放月活动期间,夏晔、周振羽、张殷、毛勇兵、曾文、叶丹、郑志君、刘承敏等8位老师教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启动网络管理。新课程管理,在科学评定学分、综合评价学生、加强家校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因此,必须借助网络技术实施管理。07年下学期,与新课程实施同步学校开始着手研发新课程背景下的网络管理系统,目前第一步工作已经完成,测试结果证明,我们研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完全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务管理要求。关键是大家都要主动熟悉和积极使用这个系统。要充分认识实施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此,迟学不如早学;要充分相信实施网络管理最终一定会降低管理难度减轻工作负担。因此,迟用不如早用。
(三)xxxx年是德育工作不断创新的一年: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促育人网络进一步完善;认真开展三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三支队伍建设是指: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和校外德育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主任常规管理。坚持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和隔周现场办公的制度,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定期讲评。二是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全年还组织观看了6次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专题片。通过加强日常检查和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日趋规范,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07年班主任工作问卷调查,满意率在90%以上的班主任人数达到了82%,满意率为100%的,上学期有段建红、谭小球、刘云恺、毛勇兵、谢亮、孙跃军、钟庆祝、张万辉、黄卫东、李凤英、乔辉、郑志军、廖再思、姚莉、曾文、陶志华等老师。下学期有黄卫东、李凤英、段建红、赵千里、乔辉、张万辉、陈锦红、李中华、周振宇、曾文、钟庆祝、毛勇兵、许新保、刘承敏、张淑君、王广许、邱惠等老师。
2、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学校通过加强对团委会、学生会、爱心社、文学社、青鸟社、广播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各年级团总支、学生分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团委会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陶星同学学习活动的倡议》,并开展了“奉献爱心、感恩父母、自强自立”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受到家长的高度肯定。学生会认真组织学生行为规范千分竞赛活动,特别是配合学校加强了对“两课三操”的管理,“两课三操”质量有明显提高。爱心社继续发扬十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开展了“三大”爱心行动:藏汉学生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与特教学校聋哑学生交朋友活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爱心社全年发动师生爱心捐款高达80923.3元。捐款分别用来资助了校内重病学生李扬文昭、刘嘉弈、熊嘉宁和特教学校聋哑学生以及社区特困户。青鸟社成立了校园监督岗,开展节约水电活动,为学校节约开支近5 万元。他们还开展了校园树木调查、清扫落叶、金鹗山植被调查等活动。社团组织的活动既活跃了校园生活又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校外德育队伍建设。家庭、学校、社会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整体。07年,学校在充分利用传统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德育在家庭活动,形成家校互动。全年共组织了6次规模较大的家长学校培训,有千余名家长撰写了家教心得体会,学校适时编辑了《学生家长优秀论文集》。西藏部利用暑假招生的机会在拉萨召开了部分学生家长会,并成立了拉萨地区家校联络小组。通过家校联络小组和函授家长学校,定期将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函告家长,让家长通过书信、电话、短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市教育局厂教科把我校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建设的经验,定为高中德育工作现场会展示的重点。
三大活动包括:主题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和艺术展演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07年下学期学校启动了“了解今天,创造明天”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坚定爱国信念,弘扬民族精神,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作好准备。组织学生收看了《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农村的新面貌》、《科技的新发展》、《国际的新形象》、《未来的新蓝图》等6堂形势教育专题课中的前4课。学校根据形势教育课上布置的社会实践题目,结合我市和学生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西藏班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追寻伟人足迹、了解湘楚文化”夏令营、“西藏历史知识竞赛”、“汉藏学生手拉手”等特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和谐局面,努力促进汉藏共融;倍加珍惜祖国统一的大好形势,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好本领建设家乡回社会。学校还先后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李渔村校友来校,为文学爱好者作文学与创作讲座。邀请美国博士后协会主席、普渡大学教授陈勇校友来校,为全体学生讲学。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全体学生,坚定爱国信念,弘扬民族精神,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成才志向。
2、阳光体育运动。为了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07年,学校在认真组织好“两课三操”的基础上,还先后举办了第38届学生运动会,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篮球联赛和校园集体舞比赛等三大赛事。这三大全校性比赛活动,竞争性强,参与面广。其教育意义在于,通过比赛,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其健身意义在于,通过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教室去,走到操场上,走到阳光下,坚持锻炼,强身健体,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良好锻炼习惯。07年,学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组队参加“岳阳市xxxx年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连续三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比赛,获得两金、一银、一铜四块奖牌;健美操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三人操第一名,六人操第二名的好成绩。参加市直学校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团体二等奖。组织学生军训,学校被评为xxxx年度岳阳市学生军训工作先进集体。
3、艺术展演活动。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学校以科技节、艺术节为载体,举办了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其中18件优秀作品被选送参加湖南省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举办了学生文艺汇演。高一、高二年级共48个节目参加了汇报演出,通过选拔,最后有21个优秀节目参加了xxxx年元旦文艺汇演。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直学校“三独”比赛中,宋宇宽
同学获器乐组(小提琴)一等奖,余金同学获器乐组(钢琴)一等奖,金丹薇同学获舞蹈组二等奖。
(四)xxxx年是教学教研全面加强的一年:抓管理制度建设依规办事促教学规范;抓教学常规落实夯实基础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促教师教研风气的形成
1、健全管理制度。一是继续执行了校级领导下年级,学生评教,行政人员听课评课,校务会成员参加教学工作检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依规办事,用制度管人。二是恢复使用了《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登记表》,借鉴和完善过去成功的经验和作法。三是讨论制定了《岳阳市一中教学工作管理细则(草案)》进一步细化教师教学工作要求,规范教学管理,此《细则》将从xxxx年上学期开始试行。08年,我们还要制定针对专业班特长生的管理制度,办好特长班。
2、落实教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科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提供了依据。一是定期组织学生评教,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议,并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双向沟通改进教学。07年,学生评教满意率明显提高:历史、数学、地理三个教研组,学生评教满意率分别达到了91.62%、 90.97%和90.33%。二是每期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老师们的作业批改更加认真,备课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上学期和下学期,分别有44位老师和33位老师的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三是从07年下学期开始重新填写“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登记表”,由各班副班长对教师每天的出勤、使用多媒体等情况作如实的记载。再由教务处统计后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会上讲评反馈。这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加以调控。07年下学期教师上课迟到、私自调课现象明显减少。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教师常规教学备、教、批、辅、考、评等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加强教育科研。一是课题研究。我校目前正在研究实施的课题有1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6个,校级1个。另外,还有获奖课题和新立项课题各一个。9月,由乔辉主持,胡光泉、章飞、李红铃、古群儒、陈景红等共同参与研究的课题《提高藏班学生汉语表达水平的研究》获得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1月,由胡光泉主任负责夏晔、喻中伟、刘星河、邓莉、曾文、周振羽、吴浩、谢亮、欧阳杰等老师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研究》获得立项通过,08年将全面开始研究。二是专题研讨。07年下学期,学校成功举办了新课程实施专题研讨会。在会上,有喻中伟、李波、朱彦妮、李荣、周龙、叶丹、郑志君、李娟、刘习文、潘悦等10 位年青老师作了交流发言。其中喻中伟、周龙、李娟、叶丹、刘习文、潘悦都是07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来校工作的新老师,新老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超出了我的预期。三是经验总结。07年,有21位老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共28篇(章飞、黄雪冰、刘锐、龚勤、郑志军、周振羽、方辉霞、陈铁义、孙跃军、周海玲、潘春丽、吴亮初、方罗平、孙礼、段建红、周兆匡、何波、孟以群、陈学文、潘四保、柳彩萍);有32位老师的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吴樵夫、潘春丽、朱彦妮、乔辉、何波、李娟、余裕、周小峰、刘星河、方检华、周兆匡、刘承敏、段建红、周振羽、赵千里、易志辉、谭建文、郭琳芳、张洪涛、易石秋、章飞、杨锋、吴红权、孙跃军、王广许、谢亮、王碧宇、资美丽、章拥、刘勇、刘鹏、唐春燕)。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等教育科研活动,一种“我阅读,我充实,我思考、我智慧,我研究、我进步,我表达、我快乐”的良好学习研究氛围正在我校逐渐形成。
(五)xxxx年是服务师生促进和谐的一年:工会服务工作,突出为教工办实事;藏班学生工作,突出关爱全体学生为学生搞好服务;财务后勤工作,突出服务教学中心
1、工会服务工作。07年工会工作,在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突出了关心教工生活为教工办实事这一重点。①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工会配合有关部门召开了 “新教师座谈会”,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中秋佳节,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和未婚青年教工一起聚餐,气氛热烈融洽。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3月8日,举行了庆祝三?八妇女节联谊会,评选了47名优秀女教工,31个文明家庭。5月31日,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召开了部分教工子女会,会上表演了13个节目、评选了16名优秀教工子女。7月10日,7月25日,分两批组织教师外出观光旅游。组队参加岳阳市市直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赛获得第一名和组织奖。③为教职工办实事。5月22日,为全校女教工购买了一份“双癌保险”。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看望生病住院教工32人次。教工或教工双方父母逝世,学校帮助办理丧事或前往吊唁25人。补助慰问特困教工18户。
2、藏班学生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西藏班学生随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07年藏班学生管理的一大亮点。年初,藏历木鸡新年,学校安排了丰盛的团年饭,市政府副市长隋国庆、学校领导以及全体班主任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吃“团年饭”,按照藏族风俗与同学们共度藏历新年。年末,学校为西藏班学生准备了压岁钱,采购了糖果,并且克服困难作出了提高西藏班学生伙食标准的决定。西藏班新生报到时,各部门通力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新生从进校门起就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藏班学生生病,学校安排专人陪护。一年来,带学生去医院看病272人次。学生住院15人次,共159天,其中有五位学生在没有家长陪护的情况下做了手术。为学生办理医疗保险理赔20起,理赔总额23309.24元。无论哪个学生住院,主管领导都会代表学校前去看望。开展藏汉学生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汉藏学生结成对子,从而使这些远方的学子在岳阳也有了自己的家,有了他们的汉族阿爸和阿妈,让藏班学生在一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家的温暖。”
3、后勤财务工作。07年,学校在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和财务安全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一是以人为本,服务教师,改善师生生活。目前,校园内有66个教学班、近4000名学生,教学场馆、设备设施使用频率高,因此,维护和维修及其他服务性的事务非常繁杂。然而,只要是教师反映的问题,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后勤人员都能积极响应。一年来,除常规维护维修外,各种应急处理维修就有60多次,其中教工家里有20多次,每次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妥善处理,让教工满意。改造了单身教工宿舍、维修了教工中休房,改善教工在校居住、中休的条件。对八字门教师新村一中小区的道路围墙进行了改造,教师进出更方便,居住更安全,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上班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改进了食堂伙食,受到了师生的好评。二是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优化教学条件。严格控制加班,合理安排临时用工,修旧利废,节约水电,规范采购,维修工程采用包工自料方式运作,精打细算,全年共节省开支近20万元。争取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支持,免费将6000平方米的路面铺上了改性沥清,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争取教育局支持,在06年改造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又新配置了五间实验室,其中,生物一间,物理4间,到目前为止理化生实验室更新换代工作已经完成,试验教学条件得到优化。自筹资金对教师办公室的强弱电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教师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主动学习,深入研究,应对政策调整。07年,负责财务后勤管理的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经受了因政策性调整所带来的两大考验。①规范劳动用工,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②规范津补贴,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两项“规范”政策性强,我校具体情况又十分复杂,为了搞好两项“规范”顺利过渡,学校作了大量工作,现在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老师们,以上只是xxxx年学校工作的一个大体回顾,若有遗漏,数据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