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设计主题论文

2023-03-12 03: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设计主题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哪些要求: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论文格式、排版等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内容要求上可能有所不同,导师一般都建议参考已经成功发表的论文,这样可以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比较好的指导,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哪些要求吧。

一、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组成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应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摘要(中、英文);

3.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录(可选)

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内容要求1.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

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⒉.论文(设计说明书)摘要

论文(设计说明书)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300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设计(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加标点符号。

4.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设计说明书)提纲,是论文(设计说明书)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章节、小节等应按数字依次标出。标题应层次清晰,并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正文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应包括前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前言应说明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对设计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求一篇三千字论文,就环境设计这一专业自己想一个主题。抄袭部分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Research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s Trend
姓名:张小玲
学号:134181034
系别:数字媒体与艺术系
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1/6
目录
内容摘要
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环境艺术―整合的关系艺术
1.1.1 环境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2. 人.环境.自然
2.1自然与人
2.2环境与人
3. 环境艺术的比较研究
3.1自然主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倾向
3.2“自然主义”的仿生化倾向
3.3“自然主义”的生态化、智能化、地区化倾向
结语
致谢
2/6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下的走向,从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整合关系入手,探索该学科的整体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研究的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范畴,并以全新的视角有比较、有选则地通过与邻近学科类比的方法,以寻求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途径。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 提出环境设计与城市建筑是有机整体;
第二章 综述人与环境、自然、人居空间与人的关系,及设计中对美学、心理学的要
求。以及人体工程学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功用。
第三章 以纵向、横向对比的方法对环境艺术的发展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 人; 环境 ;自然
1.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指经过艺术加工的环境。就环境本身而言,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园林环境、建筑环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环境艺术几乎包罗了所有具备物质形态的环境要素。人类的环境艺术设计史从原始社会起,原始部族为了生存和信仰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表达自己对神的崇拜和理想的追求,建造了一些至今还没有被我们完全理解的纪念物,为人类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艺术遗产。人类的生存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并不断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时时刻刻地都处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包容之中,因此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同时,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环境同时还要保护环境,使其可持续发展。
1.1 环境艺术——整合的关系艺术
1.1.1环境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环境艺术与建筑的关系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规划、美学诸多学科的和谐统一,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依存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作为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基础,被广泛接受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概念是其核心内容。因此建筑的设计职能不仅在于创造某一具体形象,还要与环境相结合,追求整体的统一。
2.人·环境·自然
人原本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性使得人永远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生理与心理需求本身也是天的一部分,个人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使得“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真正成
3/6

为可能的现实。
2.1 自然与人
人是从自然界进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与自然又相互依存;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人生存的前提条件;人类通过人工环境的塑造,从自然中界定了自己的活动范围。
人类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在人类对自然加以利用和诠释的过程中,使环境更具意义,从而更适宜人类的生活需要。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化的自然界。
2.2 环境与人
有日益明显的迹象表明,人类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物的规模在超过自我更新的能量。时至今日,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空间正面临毁灭自己的危险。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太多而自然资源不足所造成的。城市发展的这种形势,既对自然系统有压力,同时在创造适合于人居住的环境方面,也使人不能够满意,所以要在人类居住空间的整体环境的规划和政策上加以改进,使整个城市系统成为人类可以居住的环境。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H.Haeckel,1834-1919)提出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以此为基础,从动植物为主体开始,逐渐转向人类本身。城市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的建筑环境系统中,居住者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
3. 环境艺术的比较研究
3.1 自然主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倾向
环境艺术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晚期现代主义,发展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对立矛盾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从环境艺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全球意识取代人本意识成为人类的唯一选择。自然的关系从人居环境扩展到自然环境,从而恢复人与自然的互敬,运用适宜技术营造一种“自然设计”共生的人居环境,从人性设计走向自然设计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2“自然主义”的仿生化设计倾向
仿生化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手段,将生物界某些外部形式,内部结构与自然环境共生繁衍的特殊规律;以生态美学的法则应用到设计中,使设计形态在结构功能具有生物的多样性特征,从而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目的。
仿生化设计是一种生物模拟的方法: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宜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柏克斯顿(J.Paxton 1803―1865)为伦敦国际博览会会场而兴建的水晶宫,是受到王莲叶子的启示,用钢架和玻璃建成的。
3.3“自然主义”的生态化、智能化、地区化倾向
生态化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其表层的含义就是在现有条件下,以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社会发展,以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梦想。生态化的理念反映了大地的一种伦理责任;以地方材料、传统技术的构筑方式来反映地区气候、地域文化。反映自然景观的地区化设计,更尊重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整合,可以
4/6
消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智能化作为高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为解决人口爆炸提供了可能,传统空间的要领将不复存在,虚拟技术将使人类逐步向分散化的聚落扩散。在这种趋势中,人类的家园将坐落于自然景区内,人们即能与世界联系,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睦。
地区化和生态化体现了低技术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纵深的衍生;智能化反映了高技术的晚期现代主义思潮向未来的演变,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以低技术的地区化来适应自然,与晚

求ui服装类设计主题论文

那我分享几篇服装设计类的文献给你参考参考吧
1、邢思敏, 林紫婷. 针织面料肌理创新与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表达[J]. 艺术研究快报, 2015, 4(3): 38-44.
2、钱晓农, 张宁, 杨璇, 孙一文. 自发光高可视性警示服装研究进展[J]. 设计, 2017, 2(1): 1-7.
3、郭梦洁, 尚笑梅.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与运用[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5): 604-609.
4、宁艳群, 尚笑梅. 均衡设计在服装款式中的视觉作用[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5): 566-572.

平面设计学年论文的题目可以怎么写?

提供一些平面设计的学年论文题目,供参考。

1、 解读香港设计师李永铨的海报

2、 平面设计中的形态设计

3、 版面设计中的“平面空间”

4、 产品文化性“主题”与造型依据

5、 导向21世纪的设计机构

6、 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

7、 突破传统的传统—平面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8、 谈平面设计中的创意

9、 数字的微笑—数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0、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11、非纸类材质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12、“博古”与“薄古”(以古论今)

13、包装设计的价值观

14、中国广告人为什么对幽默说不

15、论“力动”与海报设计

16、电脑图标的功能与特色

17、浅谈吉祥物的造型设计

18、谈广告的图形构成

19、交错在传统与时尚间的茶眼饮包装设计

20、广告活动应强调互动性(谈“热力奥运”活动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1、浅谈对以文字为主题的招贴的视觉感受

22、浅谈现代插图的“立体化”趋势

23、从西式符号到中国图式(寻找中国商标设计的自我理念)

24、图画的文字,汉字的图化(浅谈中国文字的视觉运用)

25、浅谈沟通在文化性广告中的重要作用

26、浅谈当今旅游食品包装的设计理念

27、旅游产品包装与区域旅游品牌关系(寻找两者见的最佳契合点及其表现方式)

28、浅谈酒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互动

29、从中山陵的广告设计中浅谈设计中的文化性

30、从“福田繁雄”的作品中的矛盾空间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