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七一主题论文题目

2023-03-12 03: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七一主题论文题目

1、 永远跟着党

2、 那永远都是一面旗帜

3、 寻找心中的亮点

4、 党在我心中

5、 永远的时尚

6、 成长中的党

7、 党在我心中

8、 我的入党情结

9、 我心中的党

10、以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

11、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12、党在我心中

13、红色的信念

14、党旗飘飘

求一个关于形势与政策的题目

呵呵。随便凑够2000字,只要你不没有被抓到旷课2次,老师给你通过的。形势与政策(4).0.5个学分。

猖獗的还不够,应该到美国没精力管南海的事才算猖獗。那样911就更有意义了

简而言之,就是形式决定政策,政策改变形式 国家 *** 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等与之相关的政策,都是根据当前世界以及本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

首先你对当前的国家政治形势有所了解,特别关注一些时事的话题。如农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然后,把它们分类整理起来,不就成了一篇论文了。

七一、国内经济、国际安全形势

1 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倡绿色消费,增强环境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当代发展,又要后代幸福”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下面我们简要的论述一下这方面的关系。 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遵循经济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重大的洪涝灾害,雪灾旱灾等等很多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结果。而这些灾害除了给灾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之外,毫无疑问会直接导致灾区经济受损,生产受阻,流通受阻,进而导致供需不平衡,经济的不稳定。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否则自然对我们的报复会远远大于我们从自然中的获利。我们损失的将远远大于我们所得到的。 二,经济的发展依赖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同时环境容量制约著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经济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环境进行保护,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地影响,“环境容量”是反映自然环境消纳污染物能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直接关系或者说是制约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指标。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要通过人工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则将付出大于收益几十、几百倍的代价,而有的环境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则将永远难以恢复。 三,中国环境问题导致了国外的压力,引起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抵制,进而造成出口损失。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也会引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抗议,中国由此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也会加大,而政治会进一步影响经济。为了经济的长足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也必须对环境问题加以注意。 四,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依赖是新能源。而新能源的开发中清洁的无污染的生物能将占很大的部分。已经被应用于实际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给工业和能源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未来的生物能开发中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将会起决定性作用。未来的竞争是生命科学的竞争,生物多样性 是我们的基因库,是经济增长的法宝。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住有利地位。 五,人才是21世纪最可贵的资源。而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疾病传播,瘟疫蔓延…..等等环境问题造成了很多人的重病和死亡。在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做保证的情况下,人才从何而来呢?人才怎么能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生产,管理和科研上呢?经济发展该指望谁呢?要发展经济我们需要人才,然而当环境污染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连畸形儿的出生都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培养人才,创造人才呢?经济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很有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看GDP更要关注绿色GDP。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当深刻铭记环境对于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注重环保是必需的,虽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这个成本跟先破化环境再去治理环境相比要低得多,这个成本跟破环境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相比低得太多。如果我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重视环保,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2 中国 *** 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 *** 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2007年释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援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2007年释出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和资讯产业等领域的“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完善促进数字电视、软体和积体电路、生物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兴产业。资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释出13个行业“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计划。2007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747万吨、落后水泥5200万吨,关闭了200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企业,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1.12万处。 4,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出台新开工专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继制定释出了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采取调整出口退税、关税等措施,抑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产品出口。高耗能行业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 二,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 *** 高度重视能源节约问题,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1,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2,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明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3,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006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援节能重点专案111个,形成101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7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中央财政资金,支援重点节能工程专案681个,形成25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各级地方 *** 引导的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形成6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6—2010年,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形成约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采用财政补贴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的任务已在各地组织实施,近三年将推广使用节能灯1.5亿只以上。 4,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公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在24个省市启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诊断和改造,完成了办公区所有非节能灯具的改造。 5,提高能源开发转换效率。电力、煤炭领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装置,加快淘汰小火电、小煤矿。2007年,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1980年的每千瓦时448克标准煤下降到370克标准煤;单位原煤产量能耗比上年下降5.9%,电耗下降了5.1%。 6,实施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调整部分矿产品资源税,适时调整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实行节能发电排程的政策,下调小火电上网电价,加大差别电价实施的力度,出台支援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等资金管理办法。出台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限制塑料购物袋等政策。建立 *** 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 7,加强法制建设。修订《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2007年来,释出火电、烧碱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安排电动机、节能灯等16类终端用能产品的监督抽查。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节能行政执法。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加快风电发展速度,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提高风电装置研发和制造能力,努力建设若干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和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加强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加强对煤层气和矿井瓦斯的利用,发展以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中国积极发展核电,推进核电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核电发展机制;加强核电装置研发和制造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能力;加强核电执行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训;实施促进核电发展的税收优惠和投资优惠政策;完善核电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大型联合回圈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四,发展回圈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 高度重视发展回圈经济,积极推进资源利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回圈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回圈经济促进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释出《关于加快发展回圈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回圈经济的总体思路、近期目标、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发布回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 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释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推广先进的垃圾焚烧、垃圾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技术,释出相关技术规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加强垃圾处理企业执行监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990年的2.3%提高到2006年的52%。 五,减少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中国在减少农业和农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迄今已在全国1200个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避免草场退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太阳能、省柴节煤炉灶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50多万户,每年可以替代近1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全国已建养殖场沼气工程2.66万处,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小型风力发电机20多万台,建成一批秸秆气化、固化示范点,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51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 六,推动植树造林,增强碳汇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 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资,平均每年植树造林400万公顷。同时,国家还积极动员适龄公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09.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15.4亿株。近几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目前,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了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200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32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1%。据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七,加大研发力度,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1,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科学发展规划之中。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2007年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20年的远期目标,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2,加强人才与基地建设。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跨领域、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取得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路体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 3,不断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 *** 资金渠道,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领域。“十五”(2001—2005年)期间,中国通过攻关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25亿元。截至2007年底,“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2006—2010年)已安排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70亿元。此外,还通过其他渠道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资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资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

回顾科学发展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推动海西括约发展的举措、当前国际形式热点问题分析、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以及新时期新形势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加强思想认识,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建设网路思想政治新型阵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机遇和挑战;对策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于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领导村民致富的法宝——“吃透两头”、“两头一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华西村的致富经验说明了正确认识形势和准确把握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他们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家庭和本人的发展前景,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也有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内在需求。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 1. 内在需求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大学生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一些院校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常常是作为非课堂教学环节设定,最终往往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给学生解疑释惑的作用,学生对这样的教育形式只能望而却步。 2. 形势复杂与途径单一的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资讯网路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五彩纷呈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 3. 时事易变与师资不稳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二) 新时期新形势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热点、焦点多, 吸引性强,大大丰富了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内增了教与学的兴趣,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教育效果将明显得到提高。特别是资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因特网( Inter)不断延伸,时空差异与距离不再无法逾越,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外,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包罗永珍的“虚拟学校”———因特网上自由掠取资讯,遨游世界,拓宽形势视野;而且在网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已非主体化,他们不再高高在上“灌输”思想,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路资讯,通过因特网传授给教育客体———学生。但是网路资讯的自由直接传播,有时难免“泥沙俱下”, 一些原始的、未处理的、抑或人为歪曲的、富有蛊惑性的、带有分化阴谋的资讯,一些不健康的资讯画面会趁机占领人的思想,使访问物件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给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物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竞争观念、利益观念、法制观念等不断加强,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 在“多样化”的今天, 教育客体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认知方式注重直观;二是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存,价值判断注重自我。学生从关注昨天的生活质量转为更加关注明天自身生存的质量。因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望、对自身价值提升的渴望日益迫切。这些既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正确引导的迫切性,也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要创新的要求。 3.网际网路技术的发展为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 教育工作者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寻找资讯。从这个意义上说, 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资讯。长此以往,学生们以资讯取代知识,只是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网上资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价值取向无以把握。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精”、“管用”的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重点、突出主旋律 “精”,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从可讲的素材中提取出最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学生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作为要讲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要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信念教育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新形势更要求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观念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 “管用”就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受益,避免空洞乏味地理论说教。通过形势政策课,真正能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形势,起到统一思想、引起共鸣、鼓舞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二)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创新 形势政策课应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讨论、资讯理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并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可辅以音像视听、参观等鲜活的形式配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打破课堂界限,有针对性地邀请内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还可以尝试把形势政策课引入第二课堂、引入社团,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做点评,使形势政策课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手段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网路化、智慧化迅猛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路时代,形势政策课的载体要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路资源,办好多媒体教学,尝试网路教育。在国际上,网上大学也纷纷宣告成立,并以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灵活性、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学员的广泛欢迎。 (三)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样,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要树立牢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物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而且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多元化。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全面、客观的分析,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急求毛概关于七一讲话的论文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基于以下前提:

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2、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三、正视伟大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这就是一代伟人向世人昭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说,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你应该给分的,最佳的了

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五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是感恩党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望对你有所帮助。

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篇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励精图治的好政策,就没有现阶段国富民强的小康和谐社会。我信仰伟大的党,是因为她博大的情怀、无私的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把我从一个农家孩子培育成人,今后更应始终如一跟党走,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积极奉献,回报党,回报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1976年,我随陕电工程处在支援京津唐电站会战中,遭遇唐山大地震,是伟大的党,亲人解放军给予被掩埋人员生还的希望,在瘟疫肆虐时,给予伤员病患康复的曙光,在余震不断侵袭时,给予群众安定的信心,是党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党啊,您是救星,您是卫士,全国人民的守护神。 一个老党员的心声 张温洲

曾记否,您用您温暖的怀抱烘干了汶川委屈的泪水?曾记否,您用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玉树纤弱的身躯?“非典”没有攻破您钢铁般的胸膛;“冰雪”怎能阻挡游子回家的脚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您,我们就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有了您,我们就有了无人能敌的气势﹗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太阳,我们永远跟您走﹗

多少年来,人们喜爱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等。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这歌声,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不懈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赢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永远跟党走,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牢固树立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虽然经历了曲折和坎坷,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看到的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切都使人们真切感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是最可信赖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成为人民群众在今天时代的共识。

永远跟党走,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党的十六大的殷切期望。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二步战略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展望无限美好的未来,人民群众信心百倍,斗志倍增。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伟大。有了这样伟大的党,有了这样伟大的人民,改革开放的征途上纵有风险和挑战,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永远跟党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的王晓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着未来,永远跟党走。

踏上南湖的红船 思绪悠悠 谁曾在这里笑谈 改变历史的春秋 登上南昌的城头 情怀依旧 谁曾把手一挥 发出革命的怒吼 走进厚重的延安 热泪长流 谁曾以此为营 指挥千军万马战斗 再看北京天安门 愈显永久 谁能弹指风云 把那时代凯歌演奏 党啊 党啊 我亲爱的党啊 你是我们的领路人 我们永远跟你走 沿着改革的路线 不懈追求 是你锐意进取 使那中华傲立潮头 按照科学的发展 更上一层楼 是你高瞻远瞩 期待更大的成就 提倡和谐的世界 相互包容 是你友好相处 把那真情传遍全球 国家和平崛起 壮志欲酬 是你缔造盛世 迎来美好的时候 党啊 党啊 我亲爱的党啊 你是我们的领路人 我们永远跟你走

一曲歌词,呈现了共产党的90年历程。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岁月。90年了,当年嘉兴游船里的小小会议,为中国点亮了照亮黑夜的火种。从此,这闪亮的火花,便在中国大地上燃起了燎原的烈火。挣扎过赢得民族独立的炮火,经历过争取民主自由的抗争,走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沐浴过改革开放的春风,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党的新一代的旗帜下,回望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明白,是党,一直在引领着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跟着党走,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跟着党走,我们建设了社会主义,开启了古老中国新的时代;跟着党走,我们伟大的祖国得以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科学发展,和平崛起,用奥运,用世博,华丽绽放。

9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党组织也从原来的寥寥数人的小组,发展为拥有七千七百多万的庞大队伍。先进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发展时期,都充分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汶川的伤痕下,冰封的道路旁,生产的第一线,指挥的最高层,共产党员,他们活跃在我们的身边,及时给予人民帮助。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的身影,让人们心安,跟着他们走。

新世纪,新的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党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挑战。只有团结一致,听从党的指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从容应对。

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肩上的使命,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深思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回报养育自己的这块热土.永远跟着党走,更应该积极成为她的一员,为她注入有生力量,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篇三

今天,很荣幸,在即将迎来我党90周年生日的时刻参加这样一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活动,站在这里,或多或少有些激动,内心世界的波动,不是因为评委老师严肃的目光而怯场,也不是因为其他选手的实力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而是在我刚刚走上台的那一瞬间,当我用心去体会我所演讲的题目《永远跟党走》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掂轻了它的份量。

党九十岁了,在感慨之际,我想起一句歌词: 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体会,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是的,党九十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之久而高兴,更为党在九十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动于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从建校办学的空前热潮,到布局调整的资源整合;从等级学校验收,名优学校创建到“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的稳步实施,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阳光体育运动的大政方针,到免费提供教科书,扶贫支教的惠民政策。共和国教育呈现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奏响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科技兴国的壮丽之歌。

我们的党在十七大上提出了“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我也有一份“创建先进个人思想,争做优秀教师”的热情。如果说,“不争”意味着和平,那么,“争”就是一种追求。作为一名教师,信仰,就是我们的高度;追求,才会让我们走向坦途。这就是我的答案。

我深深地记得那个外表纤细朴实、内心淡泊名利,不计生长空间、不争雨露甘泉、不畏狂风雷电、不贪沃土肥原,始终袒露胸怀、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固守着平淡而又积极向上的徐宏杰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最终倒在了自己魂萦梦绕的三尺讲台上。他不是党员,只有一封未写完的入党申请书,也许是慎重,所以迟迟未写,也许是谦虚,所以不敢提笔,也许是繁忙,所以匆匆未完……但他真正做到了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所思所想。谁说他不是党旗下的又一次感动呢?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像一个个优秀的党员教师一样,从来都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怀,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参加工作三年以来,我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朴实的工作作风效力于教育教学,我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我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定格为工作目标,并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充实。

敬爱的老师们,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待到桃李满目日,便是我们自豪时。走在校园,我总能看到一群群朝气十足的老师争取着成为党的一分子,一群群天真的孩子向往着党,我真的为党高兴,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则党更强!

党九十岁了,做为一名党和祖国的接班人,唯愿党更好、更强!

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篇四

朋友,你还记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吗?那可怜的小女孩悲惨遭遇你还记得吗?朋友,你看过《三毛流浪记》吗?那个小三毛是多么的可爱,却又是多么令人心酸。但他们一个在风雪交加的寒冬死去,一个在风雨飘摇的旧社会流浪。他们跟我们年龄相仿,他们本来应该穿着漂亮的衣裳,像我们一样坐在学习知识的课堂,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幸运,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的社会。当我为他们洒下同情的泪水的时候,发生在我身边几位幸运儿身上的事情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春节过后,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校报到,同学和老师又相聚在一起,但有一些同学却迟迟没来,原来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像初三133班的邓秋良同学,他的母亲体弱多病,他自己腿部受伤也行走不便,医药费花了几万元,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只得含泪告别了学校。这些同学呆在家中,看到自己昔日的伙伴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又羡慕,又难过,碰到曾经的同学,都羞愧地避开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三番五次去劝学,他们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到课堂。这些情况被我们岳麓区教育局的领导们知道了,他们主动与学校联系,18位教育局的同志亲自到全乡各村去进行登门劝学。春寒料峭,局领导们冒着雨,顶着风,走过泥汀不堪的小路,爬过崎岖不平的山坡,来到了每一位失学同学的家里。来到邓秋良同学家里的是教育局党委宋书记,宋书记对邓秋良同学的父母诚恳地说:“我们要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不能让孩子失学,你们的困难,局党委一定想办法解决,我们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宋书记慈母般深切的关怀、温暖的话语让邓秋良同学无比感动,表示一定回校上学,好好读书。宋书记又叮嘱学校为其减免学费、安排好课本。下乡劝学的教育局的其他领导也纷查看纷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失学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农村里质朴的同学的心灵,有11名失学的同学终于重新回到课堂。局里的崔阿姨和曾阿姨等特地到学校为返校的同学送去书包等学习用品;一些领导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同学们返校后的学习情况。 朋友,如果在这里我要问,是谁,让无数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同学,重新回到学校?是谁,给了我们春天般的温暖?你一定会告诉我,是我们的局党委,是局党委在“落实三个代表,服务千家万户”行动中的贯彻实施;是我们的党,是我们亲爱的党像阳光般照耀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关怀着我们。

瞧,教室里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坐在崭新的座位上,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电脑室里,同学们用他们灵巧的手操纵着键盘;操场上,春光明媚,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各自的技巧;音乐教室里阵阵雄壮、悦耳的歌声传了出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您的恩情像阳光照四方……” 是啊,亲爱的党啊!我们把您比作火红的太阳,可您心中的太阳却是我们新的一代。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

永远跟党走的七一建党节主题演讲稿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今天我代表xx区交通系统,非常荣幸地参加区直工委举办的演讲比赛,和大家一起感受党的光辉雨露。我演讲的题目是:党旗,飘扬在前方。 x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x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您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您是旗帜,指引着我们胜利的方向。这灯塔、这旗帜,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敬意。

数十年的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的一首神圣长诗,党旗就是这长诗里的“诗眼”;八十载的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党旗就是这长卷中的 “ 文魂”! 在那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我看见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滚动着的是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狂澜,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荡漾着的是对人民群众爱的涟漪……看着看着,我仿佛冲破了时空,带着一双矫健的翅膀和明锐的眼睛,邀游在历史的长河里……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革命的航向,引导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秋收起义上井岗到建立延安革命圣地,从遵义会议万里长征到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劈开混沌,拨云见日,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面对庄严的党旗 ,我们仿佛看见——邓小平抬手之间,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国人民讲述着“春天的故事”,敲响了新时代的锣鼓。20年,俯仰之际,弹指之间,赤县神州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面对庄严的党旗 ,我们仿佛看见——xx举手之间,高擎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圣火。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大事不断,好戏连台。

西部大开发再次牵动全局,“三个代表” 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六大将绘就更新、更美的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正所谓“捷报与彩云齐飞,富庶伴文明相长”。 面对着党旗,我感到,作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我是多么的幸福——沐浴在党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光明之中,侧耳谛听着党的淙淙教诲,任由诗情如旭日喷薄。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又多么由衷地渴望我们的党能以从不褪减的鲜艳横穿火光横溢、尘土纷溅的世纪早晨,驭太阳的风轮奔驰在七月那洒满阳光的坦途。

我们面对党旗,感受到了继往开来的责任,感受到了与时俱进的份量!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xx国道乃全市经济大动脉,贯通东西,交通繁忙!作为奋斗在公路生产第一线的道班工人,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是第一责任!我们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己任,我们艰苦作业,勤细养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坚持公路建设总方针,有计划地改造各类公路,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全区公路建设,路容路貌大大改善,一个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谁能说xx的经济不因我们的辛勤而腾飞?xx的人民不因我们的付出而富裕?栉风沐雨不辞苦,守护坦途谱新歌!你看,市工会组织的 “先进职工小家”、省级的“全优道班”、“双文明道班”!乃至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种.种荣誉,如雪片般飞来!党旗下,我们公路人以崭新的形象、奋发的风貌、高昂的斗志,开拓局面、开拓未来、开拓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