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弘扬传统黑陶文化论文
摘要: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陶瓷制作工艺享誉世界,千百年来享有“陶瓷母邦”的美誉。而距今有4500多年悠久历史的黑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关键词: 弘扬黑陶文化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陶瓷制作工艺享誉世界,千百年来享有“陶瓷母邦”的美誉。而距今有4500多年悠久历史的黑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文化以历史底蕴深厚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构成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
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色,其以制作之精致、造型之优美,形意丰富,魅力超群,古朴典雅,渗透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更为世人所倾倒,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黑陶文化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时达到鼎盛。历经千年,愈发弥足珍贵,点土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令世人深深感慨迷恋。河南洛阳一位专门研究、收藏、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
黑陶所与生俱来的那份质朴纯真,凝聚着千年灵性的精魂,在火焰中无数次涅槃后重生出绰约的风姿,为世人所认识。承载着无数先贤的灵欲,我们把更多的感知和时代的烙印溶入到这深深的景仰之中。用最具本色的塑造语言去表达灵魂,注入现代艺术理念的黑陶反而更具韵味,在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下掩饰不住的是千年古幽的深刻内涵。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直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当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黑陶作为陶类中的极品,不但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而飘洋过海,而且作为文化产品正逐步进入了百姓的家庭和店堂,这夺民族工艺的奇葩,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如今的制陶艺人们充分发挥各种想象与雕刻手段,不但增加了黑陶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赋予黑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黑陶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其具有铸成文化品牌、建成大产业、发展大经济的巨大潜力。
在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过程中,造就了许许多多文化艺术精品。其记载着特定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传达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精神和民族风格,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及深层的精神信仰,其带来的强烈震撼常常使人惊叹之为“天工之作”。其中黑陶以其独具艺术的魅力,传承了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近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渊源。在当今的文化繁荣、精神需求多元化的新时代,弘扬黑陶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黑陶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黑陶产品不仅具有物品存储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人文艺术的观赏性,既可作为装饰家庭、宾馆、饭店、店铺以及办公环境的陈设,也可作为馈赠单位和个人的礼品,更可专款定制为纪念品用于单位庆典、会议接待、企业宣传、来宾参观等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黑陶艺术的认识和对黑陶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日常家居看,已由原来高文化层次家庭收藏,发展到进入普通家庭作装饰品,市场潜力巨大;从礼品市场看,黑陶产品已开始成为社会交往、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使用面极为广泛;从国际收藏品角度看,黑陶产品的流向已远远超出了原来所谓汉文化圈专项市场范围,已经受到西方一些国家的青睐,许多精品更是创出了拍卖新高,深受高雅收藏人士珍爱。
其次,黑陶产品开发空间大。黑陶产品虽然要经过选料、练泥、手工拉坯、反复手工压光、手工雕刻、土窑人工烧制等十八道原始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但不论是进行原始黑陶复原的开发,还是进行创新开发,题材十分广泛。近几年,松阳旭日黑陶产品的研制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其处州古窑瓷大胆创新与陈设巧妙结合,从继承和保护原始黑陶艺术中走出来,向着黑陶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开发。一方面,在黑陶产品制作上,着重在形意统一的艺术形式上下功夫,在塑造完美造型的同时,更注重创作意境的深刻展现,使作品改变呆板孤立之形,透出栩栩如生之感。在造形设计上有仿古的瓶、罐、鼎、尊、鬲、簋、垒、简、熏、炉等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也有现代的奖杯、纪念盘、壁挂、人物、动物、花、鸟、虫等。在图案饰方面有以龙、凤、虎、雀等传统图案,也有根据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产品商标等随意设计制作。另一方面,在发扬原始黑陶黑、薄、光、硬特点的同时,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有节律感的纹饰雕刻,在色泽纯化和形意丰富的统一中,赋予黑陶以新的生命内涵。在工艺技法上沿用线刻、镂空、浅刻、雕刻、彩绘、影雕、浮雕、高浮雕等传统的技法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创造出了现代韵味的黑陶艺术精品。并开发出了中华一绝——红陶艺术精品,使黑陶制品超越了远古的实用束缚,以其独特的.审美形象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无所不及、应有尽有的陶器造型,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黑陶生产发展、黑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空间。
再次,产品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区域广泛。具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松阳县城既是处州粮仓,也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美,泥土资源丰富,且分布面广,发展黑陶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况且历史上著名的龙泉窑址就广泛地分布在松阳周边邻近的龙泉、庆元、云和、景宁、丽水、遂昌、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及福建的浦城、松溪等县。黑陶产品即采用当地独有的陶泥,这对于资源利用和市场拓展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对发展黑陶大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生产空间。
最后,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松阳县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建安初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上曾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明清商业街店铺古风犹存;北宋延庆寺古塔建筑精巧;叶法善、张玉娘等名扬后世,丰富底蕴的文化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盛唐诗人王维曾有“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咏唱,宋状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由衷赞叹。不论是奇佳的“十景”,还是原始猴头杜鹃林,抑或是凄美的鹦鹉冢故事各个生动感人,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经过消化吸收的这些典故系列产品经销不衰,成为的畅销产品。
黑陶经历岁月与呵护,其愈黑、愈亮更现黑陶价值空间。为了发扬这种濒于灭绝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保持“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的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期发扬光大。这要求我们陶艺人:在总体上不失先民的仪型,在品种上力求多样,在造型和图案上注意更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一种特有的凝重气氛,它将使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获得更广泛的心理感应,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古老的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提炼中的接受,传承与创新才是实现现代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的精髓所在。艺术的成长从来就不存在脱离外在影响的自身建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了深厚的传统基石,再伟大的创想也只会是空中楼阁,继承与发展永远是人类发展不变的主题”。
松阳十大名人 张玉娘,叶法善,叶梦得,沈晦,王景,詹雨,高焕然,刘德怀,陈凤生,祝更生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绍兴四年进士。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工词,词风早年婉丽,中年学东坡,南渡后多感怀国事,转向简淡宏阔,晚年简洁。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燕语》等。
叶法善
叶法善(616-720)字道元,古市镇人。其曾祖父道兴、祖父国重、父亲慧明,三代皆为道士。叶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深刻领会了道教的精义并熟练掌握了炼丹之术。 唐显庆年间,信奉道教的唐高宗闻听法善的名声之后,诏他入京,留在宫中奉为法师。当时,高宗曾下令广召天下方术之士,准备合炼“神丹”,以求长生不老。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对身体无益,于是竭力劝谏。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命他裁办此事,法善遣退了90余人,合炼长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叶法善自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历时50年,始终未曾失掉皇帝的尊宠。唐玄宗执政后,更加信任叶法善,称他“有冥助之力”。唐先天二年(713),拜其为鸿胪卿,后又封越国公,但法善不为爵位尊贵所动,仍愿为道士,只是奏请在故乡卯山建道观,唐玄宗准奏,并赐名“淳和仙府”。 开元八年(720),叶法善老死在长安景龙观,享年104岁,唐玄宗为此专门作了《叶道元尊师碑记》悼念他。
张玉娘
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号一贞居士,西屏镇人。她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慧,文才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都把她与汉代女文人班昭相比。 张玉娘生于南宋1250年,卒于1276年,她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即将亡国之时,她虽然身在深闺,却心驰千里,关心战乱年代的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她饱学多才,擅长诗词,诗词题材和风格也迥然相异,既有清新自然、感人至深的爱情诗,又有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描写反抗异族侵略的豪放诗,表现出她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遗作《兰雪集》辑录了她的存诗117首、词16阕。她凭诗作《兰雪集》和具有传奇色彩、堪比“梁祝”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 历代有识之士很看重张玉娘的诗词和为人,对她的诗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元代,张玉娘生前所著《兰雪集》遗稿传入京师。学士虞伯生阅读了她的诗,当读到“山之高,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忧心悄悄”时,不禁赞叹:“可与风、雅、颂并称,岂妇人女子所能及耶?选”清顺治年间,戏曲家孟称舜将其事迹写成传奇《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后与《西厢记》、《牡丹亭》、《娇红记》并称四美,由纪晓岚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其立传介绍。近代和现代有许多著名学者对其作品和生世与当时社会作为学术研究课题著文评价,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等人被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
王景
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少时便聪敏异常,博览群书。所写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风精髓,当时被赞誉为“上继屈宋,下并班马”。 明洪武四年(1371),考中举人,并被授予怀远教谕。当时天下初定,学校待兴。王景与县学诸生员披荆斩棘,兴建学宫,讲授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学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应诏入朝,拟《藩王朝观仪》、作《京城钟鼓楼记》。明太祖皆亲自批阅,而后升任开州知府,任职期间奖励农桑,均免徭役,执政公正严明,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拔为山西右参政。王景在山西任职期间,勤政爱民,革清吏弊,却不幸因触犯权贵被贬至云南临安。虽生活困顿,箪瓢屡空,但他并不介意,每天读经史书籍自娱自乐。 明成祖继位后,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管朝廷诏书拟写和重大活动记录等事务。当时朝廷“诏敕皆出于景”。在此期间,王景还参与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永乐大典》及《太高祖皇帝实录》的编撰工作,王均为总编。永乐十年(1412),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诏稿》传世。
高焕然
高焕然(1861-1934)字昕斋,号鲁才,象溪镇象溪村人,幼年尊师好学,博览群书。清光绪三年(1877),在科举中考中贡生头名,十一年(1885)考中乡试,二十四年(1898)考中进士,先后出任广东长宁、灵山知县。因性格耿直,得罪上司,被免官职。高焕然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勉励自己,说:“官可不做,人不可不为。” 此后,他游历广东、广西诸省和南洋诸国,大大开阔了眼界。回国后,协助商务大臣张振熏创办学堂,开辟东关码头,巩固与越南的边防。建功复职后,担任钦州直隶州知州。任内总揽管务,督带新军,常亲自到村庄里去访问民间疾苦,考察地方利弊。宣统三年(1911)夏,担任钦州知府。上任不久,暴发了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于是他回到家乡象溪居住。 返乡后,他极力劝读,民国二年(1913)与族兄创办象溪初级小学,民国十四年(1925),受当地贤士大夫们的推举,担任《松阳县志》的总编。高焕然实事求是,细心考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尽心编辑此书,书成后,深得各界人士好评。
刘德怀
刘德怀(1873-1930)字钟玉,赤寿乡界首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研习教育,是松阳第一位留学生,在日本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学成回国后,提倡实业,兴办教育,倡议女子天足。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开处州女子教育之先河。后参与王金发等筹划发动的浙东起义,参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是松阳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处州光复后,任处州军政分府民政局长。民国5年(1916)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任县学务委员,为倡导松阳新学不遗余力。
陈凤生
陈凤生(1902-1935)又名子荣,安民乡安岱后村人。年轻时曾在杭州、上海经营药材生意。1929年返乡。因受闽北农民暴动的影响,逐步倾向革命,并在松、遂、龙三县边境建立以贫苦农民为基础的“青帮”组织。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达浙西南。陈凤生主动迎接红军进驻安岱后村,并提出参加红军和共产党。同年6月,他被任命为松、遂、龙游击队总指挥。7月22日,玉岩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担任区政府主席,后又任中共玉岩区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浙西南革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9月开始,国民党当局调集7000多人,疯狂“围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9月19日,陈凤生率游击队配合红军进行顽强抵抗,后弹尽粮绝,被迫分散活动。敌人为抓获陈凤生,对陈的亲属和邻居进行迫害。为不连累乡亲,陈凤生毅然主动现身,并慷慨陈词:“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为民族解放,穷人翻身,死而无憾,陈凤生在此!” 陈凤生被捕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视死如归,始终不泄漏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35年12月22日,他英勇就义,年仅34岁。
钟松
抗日将领——钟松 钟松,别号常青,又名松根,1900年8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樟溪乡钟家村(现福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1922年,他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家乡樟村小学(现樟溪乡中心小学)教书。后报考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学习,继而到陆军大学将官班、陆军军官战术学校三期、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及国防大学连战系三期学习。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时,历任黄浦五期入伍生连连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连连长、营长,陆军21师、3师中校营长,参加过南昌、蚌埠、徐州、济南战役。因北伐有功,提升为上校团长,副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独立20旅旅长,率部防守上海吴淞口及虹桥机场一带,喋血抗战。与陆军61师就地整编后,升任少将师长。继续参加上海“八•一三”中日会战,授于华胄荣誉勋章。次年,率部援兰封,与日军土肥原部作战。1940年,日军猛攻中条山,钟松率部解救第9军之危。1943年,任第九军副军长,率部进攻云南芒市日军,歼敌千余,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36军中将军长,继授忠勤勋章、胜利勋章。解放战争中率第36军随胡宗南进攻延安,后惨败而逃,曾被彭德怀称为“打不死”。 1949年,钟松任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第36军军长,第十三编练司令官及西安警备司令。 1950年到台湾,1953年,任“浙江时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退役时系中将级军长。1970年,离台去荷兰定居,与子女团聚。 1988年3月16日,钟松先生携儿子钟长安(美籍华人)首次回到松阳探亲。回乡探亲期间,参观了松阳一中、县实验小学、樟溪乡中心小学,为松阳一中题写了“困学出真知” 五个大字。拜见了松阳县委、县政府、县委统战部、县侨务部门等单位的领导。同时,还主动捐赠人民币一万元给樟溪乡钟家村修路。 钟松先生于1995年3月7日在在荷兰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1)
[1]编辑本段1.影视演员
基本信息
姓名:杨雪
白灵~
生日:1980年10月16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身高:169cm 体重:47kg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2)
最喜爱的食品:狝猴桃、苹果 最喜爱的甜品:不吃甜品 最喜爱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植物:百合花 最喜爱的颜色:黑、白 特长:跆拳道、唱歌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级 婚姻状况:已婚 丈夫:赵海
星路历程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3)
杨雪,在电视剧《蝴蝶飞飞》中饰演“钟小印”,被观众所熟知,因在《情系浦江》和当红明星余文乐、张娜拉合作,人气直线飚升,被喻为“四小天后”。2006年的夏天,杨雪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的荧幕上。她温顺可人,却喜欢在电视剧中幻化为不同形象的人物。《小鱼儿与花无缺》中,她是因爱生恨的江玉燕;《蝴蝶飞飞》中,她是纯真善良的钟小印;
杨雪 写真(20张)《变脸》中,她是挣扎在爱恨情仇中的精神病人舒小凡……而《明天我不是羔羊》、《我拿什么爱你》等片的未播先红,更让凭借靓丽外表和出色演技获得陈道明、张卫健和蓝正龙等众多一线明星提携和肯定的杨雪,在2006年刮起强劲的“小公主”风。
人物生活
在人们印象中,杨雪似乎还是《小鱼儿与花无缺》里面的“江玉燕”,多少有些稚气未脱。从走上舞台的那刻起,杨雪就有意地用双手挡住小腹,走路也是十分小心,上下台阶都有工作人员搀扶;坐下后腹部明显隆起--看上去似乎是已经要升格做母亲。接受搜狐娱乐独家专访时,杨雪本人亲口证实了这一喜讯:“差不多是春节时候知道的,当时第一感觉是,呀!他\她出现了!特别兴奋。其实当妈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4)
[2]其中的艰苦和困难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但是你会有种坚定的意志去支撑你,因为你爱他\她。” 杨雪不肯透露“另一半”的具体身份:“算是圈内人,他挺低调的,我尊重他的意思。”她告诉搜狐娱乐,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都不打算接任何演艺工作:“做妈妈和工作其实并不冲突,我觉得做妈妈以后,我也可以有野心、有事业心,但是目前得为了孩子好。另外,我觉得这也是个难得的休息假期,女人只有在怀孕的时候,最不用注意自己的形象。”
电影作品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5)
[3]2003年《一百万》 饰演:鸽子 获美国纽约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电视电影2000年《你会爱上陌生人吗》 电视电影2000年《说好不分手》
电视作品
2011年《枪炮侯》饰演:阿尔萨兰 2010年《万历首辅张居正》饰演:玉娘 2009年《烟雨斜阳》饰演:江映红
杨雪 剧照(20张)2009年《生死记忆》饰演:叶苇 2009年《活佛济公》饰演:狐仙白灵/花娘(假) 2009年《男儿本色》饰演:布尼达春 2008年《人间正道是沧桑》饰演:林娥
《活佛济公》之狐仙白灵~(12张) 2008年《共和国1949》又名《风云1949》)饰演:杜丽 2007年《纯白之恋》饰演: 林希妍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6)
2007年《幸福里九号》饰演:于媛媛 2007年《谁懂我的心》饰演:方小雨 2007年《团委书记》饰演:赵书琪 2007年《聊斋Ⅱ之莲香》饰演:莲香 2006年《真情无限之继母》饰演:黄笑笑(整容前) 2006年《天国战士》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7)
2006年《情系浦江》(又名《纯白之恋》)饰演:林惜妍 2006年《直插金三角》(又名《跨国新娘》)饰演:罕静 2006年《北极光》饰演:夏之星 2005年《明天我不是羔羊》饰演:姜羽菲(石秋花)
《小鱼儿与花无缺》剧照
2004年《浪淘沙》饰演:蓝透透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8)
[4]2004年《我拿什么爱你》饰演:如云 2004年《小鱼儿与花无缺》饰演:江玉燕 2004年《蝴蝶飞飞》饰演:钟小印 2004年《魔界之龙珠》饰演:叶小蝶 2003年《变脸》饰演:舒小凡
杨雪主演《蝴蝶飞飞》剧照
2003年《尘封迷案》饰演:苏雨童 2002年《血荐轩辕》饰演:司马娉婷 2002年《中国足球》饰演:维多利亚 2001年《爱在生死边缘》饰演:武咪咪 2001年《非你不可》饰演:苏严
有关评价
影视演员杨雪(照片9)
[5]杨雪,这个有着一半上海,一半北京血统的女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奋斗女”。为了喜欢的表演事业,每年都会接拍作品,古装戏、现代戏、年代戏,包括即将播出的央视年度大戏《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主旋律影片《共和国1949》。 对于头上的光环和桂冠,杨雪全归功于她的幸运。但是,幸运女神只光顾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她那份坦诚,没有她自身的努力,幸运又如何能降临于她头上? 认识杨雪的人都说她很乐观,但杨雪说,这是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遇到事情反正都要解决,急也没什么用,不如冷静下来想办法。更多的时候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角色了,就不会有太大的落差感,人自然就变得很豁达或者就是人们常说的乐观吧。” 天公剪水,宇宙飘花,雪之品有四美: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均也;洞穿辉映--明也!这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似乎就是杨雪的写照。这个有着天使面庞、魔鬼身材的女孩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但却没有一点儿傲气和世故。在这个充满名利诱惑的演艺圈里,杨雪一直简单地生活着,快乐、美丽、健康就在这种简单中延续。编辑本段2.辽宁大学副教授
杨雪,女,生于1966年6月,中共党员,辽宁大学副教授。1983年--1987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198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进修。2000-200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和研究生课程《现代化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及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近几年来,参编教材和学术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理论课优秀课奖和辽宁省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学示范课一等奖。编辑本段3.北京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雪,女,副主任医师,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分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运动障碍与神经心理、中风与睡眠障碍、老年痴呆与中风。曾有多篇文章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编辑本段4.沈阳体育学院讲师
杨雪,女,1978年生,中共党员,讲师,200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外语教研室教师。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户外运动终极手册-山区运动必备》、《建筑师如何构思住宅手绘》专着、译着两部,参与省级课题立项一项,参与院内教材《体育英语会话》的编写,在省级刊物上发表《on reading》论文一篇。编辑本段5.“纯果乐封面女孩”南充赛区冠军
个人资料 姓名: 杨雪
纯果乐封面女孩
出生年月: 1991年 03月 14日 所在学校: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血型: A 星座: 双鱼座 身高: 164cmcm 体重: 47kg 最喜欢的颜色: 白色,黄色,黑色 最喜欢的动物: 小狗 最喜欢的明星: 刘若英 最喜欢的异性类型: 成熟,稳重,体贴 参赛目标: 走好每一步,做好自己 参赛宣言: 纯粹,果敢,乐观。。。这就是我 选秀夺冠 11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选秀大赛在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市各大高校的200多名女学生经过初赛层层筛选,共有20名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女孩站在了决赛台上。最终,来自西华师大的大二学生杨雪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成为了南充赛区的“纯果乐女孩”。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比赛的20名选手通过才艺展示、T台走秀等比赛环节向在场的观众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经过现场评委的打分,最终,网络上超过7.6万投票的“人气美女“杨雪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并将于12月12日前往成都参加总决赛。 据现场主办方介绍,此次比赛总共在全省30所高校举行,每所高校的冠军将有机会与周迅一起,成为封面女郎,并且其形象将会制作成2011年新年年历。编辑本段6、杨雪 二胡演奏家
2007年5月20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硕士研究生杨雪毕业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杨雪,5岁随父学习二胡,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先后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赵寒阳、严洁敏教授。1995年获“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比赛一等奖;同年升入本院附中,2000年获第八届台北国际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2001年以优异成绩升入本科;2002年获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铜奖,2004年以优异成绩获提前毕业并报送研究生资格,继续深造学习。在校期间多次获“傅成贤奖学金”,还曾获“大学新生全额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维亚康姆”等奖学金。 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曾向李恒教授学习板胡、向徐振民教授学习作曲,也曾受到杨光熊、陈耀星、王国潼等多位著名二胡演奏家的指导。在参加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和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的十几年间,业务、组织能力都得到磨炼,成为乐团的骨干力量,曾任乐团首席。多次随乐团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校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庆香港回归大型民族音乐会和国际音乐节等演出,其担任的协奏、独奏均受好评。 音乐会上,杨雪演奏了八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作曲手法的独奏、协奏曲,有:周龙作曲的胡琴与四个打击乐《百窟传奇》,鲁日融根据陕西关中地区传统音调编曲的《迷糊调》,孙文明作曲的《弹乐》,陈耀星作曲的《山村小景》,王建民作曲的《第三二胡狂想曲》,谭盾作曲的二胡与扬琴《双阙》,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和李滨扬作曲的二胡协奏曲《图腾》。由中国青年民族乐团担任协奏,指挥王甫建教授。(作者:兰子)[6]
李绍昉
李绍昉,乾隆五十二年旧历二月初二日亥时,李绍昉诞生于清湾乡朱砂村树楼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旧历四月十六日丑卒于桂林,后移葬于清湾乡凤塘村陈埇深陂(土化)山。
李绍昉才华卓绝,在中举之后,声名远震京师,为嘉庆皇帝殿试钦点的“复元”,并因此成为科场佳话。李绍昉秉性忠耿,持身廉洁,虽从政二十多年,落得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此人所共知之事。
绍昉于道光五年(1825年)丁父艰回里,服满生,筹建奎光塔于县城东六巷大岭顶,塔高九层,一百尺。绍昉写《奎光塔上梁文》。塔于道光十年十月建成,咸丰七年(1857年)被匪焚毁。绍昉在建塔期间,应广东高廉观察使之聘,到高雷书院讲学多次。
绍昉题黄鹤楼联:“诗在上头多,看江水依然,谁复唱铜琶别调;仙如招手至,问梅花落未,我欲闻玉笛遗音”。 玉林信息港曾肇图 玉林林大泉塘村人(今茂林乡),是从广东省兴宁州于清道光初迁来定居的。曾肇图虽出生于书宦之家,但不曾读过书,家贫如洗,初来时只得在茂林桥摆卖茶水谋生,因言语不通,常被土著视其为侮辱、剥削的对象。
大约在清道光初,曾肇图由一个农村贫民,变为富翁。时人皆说其是“富甲玉林州”。
变富后,“有钱不识享福”是乡人对他的评语。他仍保持着过去劳动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着草鞋劳动,在家是这样,出圩入城也是一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宫王彦和倡导的大修州城的募捐开始了。曾肇图接邀请信后,派晚子曾韦满代表参加。曾韦满执笔书“曾肇图认捐五千贯”(考清未出版《玉林州乡土历史教书》所载:则以曾重光名义认捐的。)还说:是五千贯,包足亦可。这次献捐以曾肇图献捐最多,论功行赏,功绩最大。
玉林州城建筑完成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牢固,外观之壮丽,除桂林皇城外,冠压全省。“千州万州不如玉林州”是百多年来两粤人民对玉林城的赞歌。以后不少次战乱,转危为安,均赖此城垣,群称“玉林城是福地”。
在赞扬玉林城的同时也赞扬曾肇图慷慨捐献大修玉林城的功绩。有说“由南门至东门的一段城墙是曾肇图捐修的”,“由南门经东门到八角楼这一段是曾肇图捐修的”,“西湖池万寿宫是曾肇图包修的”,虽似属夸张,实质上都是赞扬曾肇图。可是后来《玉林州志》登载大修玉林城事迹时对于曾肇图的功绩却一字不题。
曾肇图轶事,是从清道光至今百多年来在玉林五属各县流传很广的故事。各地传说在情节上是略有差别的,而内容却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对曾肇图慷慨捐修玉林城而予以赞扬;又有人以曾肇图是布衣,虽然捐资修城有功,不应载入史册;有人以其行动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为嘲笑的对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玉林信息港俞作豫
字备予,参加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刘慈;因排行十三,人们亲切地称他“十三叔”。公元1901年4月10日(光绪27年农历2月22日)出生于广西北流县平政石梯口村(今平政乡岭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俞作豫自小勤奋好学,天资聪颖,记性很强。七岁时开始在本村大路寨念私塾。十三岁(1914年)入北流县立中学第一班就读。在学校里,受到了民主革命新思想的熏染,积极参加讨袁和反帝爱国示威游行。1918年中学毕业后,为了“护法”报国,便入广东西南护法军二军燕塘讲武堂学习军事。1920年以优异成绩在讲武堂结业后,任桂军的排长、边长、营长。1930年9月6日(农历7月14日),年仅29岁的俞作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红花岗。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的豪迈诗句。临刑时,神色自若,视死如归,昂首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革命胜利成功万岁!”
聂荣臻同志在回忆录中对俞作豫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俞作豫同志1930年被捕牺牲,他对广西工作的开展和左、右江起义是有重要工献的。”玉林信息港杨 妃,
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士,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孕十二月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母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子二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渐长工,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与母偕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资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未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性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太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云。玉林信息港王 力
(1900~1986年)字了一,博白县城厢镇新仲村岐山坡人。他从小天资超人,四五岁的时候,秀才出身的父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六七岁在村里的私塾读书时,对《三字经》、《神童诗》就能熟读成诵。八岁跟随父亲到当时博白的最高学府环书院读小学,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但家中无法供他继续升学。
王力小学毕业后,白天到父亲在城里开的“仁安”杂货店帮工,晚上在家秉烛夜自学,凭着多年苦学的积累,他考上了国学研究的以工代殿堂清华园,其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得到国学大师梁启超“开拓千古,推倒一时”的高度评价。
王力一生既勤于教学又善于做学问。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语法学、语义学、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规范化、文字改革、语言教育,以及诗律学、修辞学、翻译学、杂文学、教育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并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著作,出版了专著五十多种,论文二百多篇,译作二十多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鸿篇巨著被译成日、英、俄、法、捷等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成为世上闻名的学者。
王力知识渊博,贡献巨大,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还信得过任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如今人等,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王力这个名字已成为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战士、教师、干部所熟悉。他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语言学家。玉林信息港陶 鲁(1430~1490),字自强,陶成之子。因其父陶成有战功,明景泰元年(1450年)荫授新会县丞。当时“土寇”屡犯,都被击退。因此升陶鲁为新会知县。后因战功,又晋升为广州同知兼新会知县。明成化二年(1466年)随总督韩雍出征大藤峡有功,升为佥事,管理新会、阳江、阳春、泷水、新兴诸县兵事。冬天,破“剧贼”廖婆保于钦州、化州。次年,连破“剧贼”王公汉等。陶鲁任佥事期满,经评比功绩最大,晋升为广东按察副使。九年任满,考察评比,陶鲁成绩最好,升任湖广按察使。明弘治四年(1491年)任湖广右布政使。后改任湖广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副使,领岭西道事,治兵湖广,人称“三广公”。
十一年(1498年)陶鲁病卒。封典为通奉大夫(二品宫),葬在广东番禺县,玉林市仁东镇三山有其衣冠.黄绍竑 字季宽, 1895年12月1日生于广西容县一里(现黎村镇)珊萃村。1908年考入桂林广西陆军小学学堂第三期,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黄绍竑报名参加“广西学生军伐敢死队”,前往武昌作战。上将军衔,曾任军长、战区副司令长官,广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长、交通部长、监察部副院长、立法委员,是广西大学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黄绍竑一生经历坎坷,从戎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不畏艰险,从政则注重文化科学及地方建设,目光远大,成效卓著。他大半生致力于和平事业,调和蒋桂矛盾、国共矛盾,极具政治家的思维和目光,外交家的智谋和手腕。同时,他又是一个科学发明者、词人,他在长期动乱的历史环境中走完的复杂一生,很值得后人研究。玉林信息港何以尚 字仁甫,石南镇附城东山村,是兴业县唯一载入《明史》的历史人物。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二十五岁的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县儒学教谕(官阶为正八品),后入京为户部司务(官阶如前)。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十月,海瑞以卓著政绩,得到吏部文选司郎陆光祖的提拔,由兴国知县调升入京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官阶为从六品)。从此,何以尚有机会参预海瑞的两次政治活动,其仁途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嘉靖帝深居西苑,祈求长生不老,以致朝政荒废,奸臣开权。对进言者横加迫害,大臣杨继盛、杨最上谏均被处死。
海瑞此时也上谏嘉靖帝,嘉靖帝大为震怒,把海瑞逮捕入狱,送刑部论死。何以尚与海瑞来往密切,二人经常谈论时政,针砭时弊,他上疏奏请释放,结果也触怒了嘉靖帝,被打一百杖,禁闭于监狱中。
两个月后,嘉靖帝病卒,海瑞和何以尚都由遗诏获释。穆宗即位后,何以尚被起用为光禄寺丞。以尚更慷慨论列,为朝廷权奸劣迹,特别是对辅臣高拱的罪恶阴谋大胆揭露。高拱被劾,十分抱恨何以尚,撤销他的职务。何以尚因病归家休养。不久,高拱被罢掉宫职,何以尚任雷州司理,后历任户部主事、尚宝光禄少卿、南京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等职。他虽升宫而屡辞乞休,临退休之际朝廷晋升他为太仆寺卿以示嘉奖。
何以尚年老还乡后,十分关心家乡事业,倡建兴业县街上的登云桥和通往?d林州道路的鸣水桥,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并撰有一联勉励后人,联曰:“植树修河山水秀;精耕细作物阜丰。”著有《便蒙诗训、《忠孝经》行世。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病逝于家。万历帝闻以尚病故,于次年派布政司林震来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