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论文关于残疾

2023-03-12 0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论文关于残疾

关爱残疾学生的论文

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无比幸福的家庭里,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是否知道,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关爱残疾学生的论文,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形式,加

强了心理咨询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残疾生。

八、针对不同的'残疾生,联系对口帮扶省市,给他们争取治疗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帮助。

在我们偏远山区的残疾儿童,他们不可能去上特殊学校,只能就近上学。而这些孩子和正常儿童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可能会受到各种心灵伤害:如同学的讥笑,生活的不便,学习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的特殊关心和关爱。

一、创设环境,使其多交朋友

孤独、自卑、不合群是大部分残疾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受同学讥笑也是造成他们自卑和不合群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残疾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同学讥笑他们时,迅速召开班会进行讨论交流:假如是你,你受到这样的取笑,你会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接受自我教育。同时鼓励残疾学生去交朋友,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他们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号召其他学生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行动不便的残疾学生,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严爱结合,促其健康成长

残疾学生(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更多的是同情和照顾。也许在无意间使他们有了依赖性。有时由于怜悯,对他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你今天想来就来,不想来

就不来,久而久之,就会使残疾学生自己逐渐与正常学生拉开距离。因此,老师在关心爱护残疾学生的同时,不能放松了要求,在这一点上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慢慢接受我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也是一种尊严。所以要严爱结合,这样才有利于残疾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特长,让其全面发展

残疾学生往往个性强,特长突出,平时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特长,找回自尊,树立自信。这时灿烂的笑容才会挂在他的脸上,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理想才会呼之欲出,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中用勇气和奋斗弥补先天的不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关爱残疾学生是一项长远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明显成效的,它不仅关系到每个残疾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浔阳小学多年一直关注、关心、关爱我校残疾学生,近年来加大了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从物质、精神上帮助残疾,困难学生,做到“能助尽助”。目前浔阳小学对残疾学生给予“一”帮“一”的帮扶。我作为三(1)中队辅导员对本班白文康同学进行帮扶。

首先我对白文康同学进行心理帮扶。白文康同学由于从小双耳失聪,一年级时,他的父母准备把他送往特殊学校学习,后来经学校、家长多方努力来到了浔阳小学这个大集体中。开始的时候由于听力问题,学习上有困难,与人交流有障碍。他比较孤僻、急躁、易怒。与同学相处不好。我发现这个问题及时与他进行了沟通,给他讲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也双耳失聪,但他没有放弃,发明了点灯。另外和家长配合做思想工作,让他克服自卑,走出阴影,建立自信。白文康同学父亲是老化工厂的下岗职工,工作很不稳定,母亲是商店的售货员收入很低。白文康由于双耳失聪,必须要佩带助听器, 助听器比较贵,这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些困难。我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和浔阳区教委都很重视,先后几次对白文康同学进行帮扶。我们班还利用助残日进行了募捐。是他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

由于双耳失聪,白文康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上课他听不见声音,只能靠对口型来猜老师的讲课内容,因此我特安排他坐在

第二排中间的位置,上课尽量站在他对面。有时他听不懂,我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哑语与他交流。我还特地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与他同桌,随时帮助他。课后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对他个别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白文康学习上有很大提高数学成绩在85分以上。他找回了自信。有由闷闷不乐的孩子,变成了快乐少年。

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残疾学生提供物质、精神上地援助是我们辅导员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个人都献出爱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残疾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吧!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对残疾儿童的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文档介绍: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摘要:残疾儿童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应该享受同其他儿童同等的教育,然而,由于残疾儿童自身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科学措施积极解决当前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残疾儿童教育问题,并探究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残疾儿童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制定颁布了一些残疾儿童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特殊教育事业由此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残疾儿童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得到重视和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残疾儿童教育起点低、发展落后。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目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接受教育是残疾儿童应享有的基本人权,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环境下,残疾儿童的教育却仍然受到不公平待遇,无法享受同正常人同样的教育。
一、残疾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1.缺乏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支持
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法律制度为后盾,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这一方面仍未创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而且执行力度不强,而且所制定的相关教育制度缺乏说服力,也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机构监督、执行,使得一些偏远山区的残疾儿童根本享受不到早期教育,形式上的特殊教育部门建立起来,却常常因为无法可依,而损害了残疾儿童的利益。同时,残疾儿童的社会接纳能力也明显不足,当前的残疾儿童教育机构主要有公立和民办之分,然而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教育在残疾儿童准入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仅仅一少部分具有些许能力的残疾儿童享受着特殊教育,残疾儿童之间未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2.专业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的残疾儿童教育依然处在尝试和实验时期,很多残疾儿童教育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无论在教育力量、课程设计、心理疏导能力、授课方式等方面仍然无法达到专业的残疾儿童教育水平,甚至没有能力包容残疾儿童的一些弱点和缺陷,出现缺乏耐心甚至反感的情绪,仅有一小部分教育工作者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掌握了相对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然而由于其发展空间有限,也打消了这部分教师的从教热情。同时,残疾儿童的专业教育研究也有待发展,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特殊教育教学体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完善的教育教材资料和教学大纲。
3.残疾儿童教育工作者间缺少积极配合
很多地区对于残疾儿童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残疾儿童教育就是教育教学,实质上残疾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教育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内容,特别是早期教育应该覆盖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心理医生引导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且一个科学、健康的残疾儿童教育也需要这些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残疾儿童教育能否有效贯彻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合作,当实现跨领域的合作,才能使残疾儿童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发展。
二、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大立法力度,确保残疾儿童教育
首先要加快立法步伐,颁布制定完善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形成健全的特殊教育法规体系,因为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后盾,才能确保特殊教育的开展有法可依,从而促进特殊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要细化各项法律制度,明确权责范围,以及相关的责任人,健全各个法律执行机构的建设,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2.创建科学、专业的残疾儿童教育系统
残疾儿童教育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而且需要一批专业化的特殊教育人才给予专业化服务,从残疾幼儿的保育到学前教育再到义务教育都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同时也要针对不同残疾儿童的个性特征以及伤残状况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引导,由此来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残疾儿童教育的目标,要积极调动家庭与社区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并配合残疾儿童专业化教育,以此来带动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
3.打造更加健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残疾儿童教育需要完善的教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2)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3.5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