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 议论文 篇一
以前曾有人问我的信仰是什么?那年的我还太年幼不懂信仰是什么?还天真的问可不可以吃,一值到我生命的15年华,我还是个懵懂的丫头,还是不懂信仰,有人说我活的很失败,连一个最起码的信仰都没有。我永远会记得很清楚那个人说的话,它曾把我的尊严贬得一分不值:当岁月的年轮碾过,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道道痕迹,上天终于让我遇见了我的信仰,也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让我遇到了----潘玮柏,这个改变了我一生的男子。他就是我的信仰。真的,如果一个人她连一个信仰都没有,那她真的活得超级失败,她的人生就不能算是完美。也许你也会问信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那么让我来慢慢的解释给你们听吧。
所谓信仰就是一个人的活在这世上的目标,人活着是有方向的,这样说吧,人生就如是在沙漠中行走,只有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你才能不迷途,才能走到沙漠的尽头。信仰好比是指向标,有了信仰路才会在脚下蜿蜒向远方,未来才会有希望。如果一旦失去了所谓的信仰以后,也就是说一个人丢失了她的方向,此时头顶的是黄天,脚踏的是黄土,方圆百里都是黄茫茫的一片,她的方向又在哪?她又该何处去寻找出路?她该如何有勇气活下去?她又该怎样走出死亡的沙漠?
也许以前的我曾经是个没有信仰的人,但那并不代表是我永远没有信仰,那只不过是我的年少无知,只是因为我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如果今天还有人再问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我的信仰是我家的潘帅,也就是我的偶像潘玮柏,也许他作为一个偶像有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我对他的喜欢一定是最忠诚的,喜欢他的原因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当初在电视上看都他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注定进今生都会只为他一个人疯狂,他太与众不同,他唱他的歌,他只用他自己的歌声来征服歌迷,没有JOLIN的妩媚多姿,没有JAYCHUO的那么多的绯闻,那么多的抄作,也没有像谁谁那样去故意搞点事情来让大家注意他,他没有,他只是唱着自己的歌,唱着自己的快乐,他天真的似个孩子,那么的单纯,那么的调皮可爱,他是一个乐天派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他照着自己的意愿活着,他从不去讨好别人,他没有向谁施舍过什么,也没有对不起过谁,他活的坦荡荡。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我的信仰家做个像他一样坦坦荡荡的人,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总有人说我们80后的人和性太张扬,青春太浮华,做事太轻率,其实我们身上正是缺少了像玮柏身上的那种简单的快乐,我们的心总是在飞,总是在在追寻着什么,却忘了其实我们要的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没有在意身边的一切,这是他——————做为一个我的偶像所给我的一切————我的偶像,我的玮柏,我心中神圣纯洁的天。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篇二
信仰是指人们心中最崇高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那里长满青青的小草,绽放着的花朵不时招来拼命拍动翅膀的蜜蜂。那里生长着我们的灵魂。那里是我们不可剥夺的净土。
信仰如同浩渺星空中的北极星,众星围绕,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信仰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不论何时,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信仰是清泉,不论我们如何狼狈不堪,他总能将我们的心灵净化。
铁蹄踏遍欧洲的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更让人敬畏的确实他麾下那一名名骁勇的士兵。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出了他们的信仰,信仰着在某一天,元帅的权杖会出现在自己的背包里,在沙场之上点兵拨将,奋勇抗敌。这是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英勇无畏的源泉,是他们势不可挡的法宝。恐惧丝毫不敢侵袭他们,胜利女神自然也不肯离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沙场之上,他们所向披靡,傲视全球。
信仰,是人们生命的支撑,是人们前进时拥有的坚强后盾,他不能像利剑那样刺入敌人的胸膛,却可以让你有力量去划破前方的一层层的围墙。拥有信仰,便如同点燃生命之火,活力不枯,勇气无竭。
马丁·路德金,这位黑人的英雄,全人类的领袖,引导我们来到和平平等的世界,引导我们去采摘和平的花朵去送给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却拥有共同信仰的同胞们信仰成为黑人战胜种族歧视,战胜一切不公的力量,不可遭到抑制,更不可被毁灭。正是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他们感染了更多人,号召了更多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有一个梦想》阐释了他们的信仰,更强壮了他们的信仰,相信平等会来临,相信信仰不会只驻留在精神中。
正是这股信仰,让我们感受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面,炙热的心包着神圣的信仰,皮囊可丢弃,信仰却不能容忍任何一点亵渎,如今,这股信仰也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我们愿将他们作为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成为我们携手共同追求信仰的伙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们可以在努力中失败,在黑暗中挣扎,但决不可让信仰的光芒受到抑制。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篇三
信仰有时真的可以拯救一群人,但信仰有时也可以颠覆一群人。
你可以对你的佛说我要用500次的什么去换一个人的1次什么,你也可以对主说保佑我明天会活的好些,你也可以冒着被踩死的危险去麦加的穆斯林胜地朝拜。
你同样也可以对着鲜红的党旗,右手握拳,高举在太阳穴右侧,庄严的宣誓,呼喊着 口号 :中国共产党万岁。也可以去面对着国民党党旗光荣的说我是国民党员。这是所谓的个人信仰,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没人管得着。
信仰其实无罪,也不存在着什么对错。正如中国当年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爆发内战一样。
其实无论是我们亲爱的毛主席还是不是特别亲爱的蒋先生,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他们脑子里充满的是一种信念,因为他们是领导,所以他们必须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大家,让所有人都贯彻他的思想,可他们俩的思想却恰恰相反。所以,他们各自独立成了两个派别,不惜一切代价来贯彻自己的思想,维护自己的信仰,使他们神圣而不可侵犯。
我们根本没法将他们其中的某个人推向罪恶的审判台或是让某个人佩上大红花坐着一级的轿车在街上游行接受祝福。他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所以才挑起了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虽然说这一场场战争最终的受害者是这一片沃土和居住在这片沃土上的淳朴无辜的人民们。
战争没有平局,最终总有一方是败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然的,就有一方举着白旗说投降,而另一方则是高举着旗帜高呼着口号: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战争终会休止,但没有休止的思想,也没有可以随着战争而戛然而止的信仰。只要他们还活着,他们还有一口气在。他们就会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甚至是不择手段。
不择手段。
信仰有时会让人妖魔化,变得丑陋无比。
正同“”一样,是那四个罪恶的源头给人们注射的罪恶的毒液,让人们在他们构造的环境之下为他们卖命,为他们光明正大的干着一些原本是不可见人的事。
可怜了那些人们。他们无罪,他们只不过是人手中的一颗棋子。他们可以明天将你变成白色而后天又变成黑色,你对于他所做,所说的一切都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最后落的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可怜的是你依旧没有后悔,依旧在为着他们那些信仰的传播者无怨无悔地卖着命。因为你知道,他就是你们的一切,他就是你们的信仰,那些虚无的信仰。
信仰。虚无的。空的。
那只不过是寄生在你大脑里的一种思想。你的思想原本是一位盲人,而当你有了信仰之后就如同盲人拥有了一头导盲犬一样,他可以从此不用在四处游荡。他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走路了,因为在他的前面,是他的牵引者,是他的精神支柱所在。你就可以这样安心地找到一个依靠,即使那个依靠只是仅存在大脑里的,没有实质的思想,你依旧会觉得很有安全感。
即使这种信仰在常人看来是错误的,是不可理喻的。你依旧执着,因为他是你的信仰,独一无二的信仰。
无论这种思想是普及还是稀有,是对是错。总有它忠实的膜拜者。一种思想的存在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作用,或许在现在稀有的思想在将来会得到广泛的普及,而在将来是正确的思想在现在也许会是众人批斗的对象。一种思想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到来,而一种思想的毁灭则代表这个时代的落幕。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在这之中,没有人能言得上对错。只不过你一但掉进那大泥沼之中,便再也无法自拔了。
为了那些虚无的信仰,我们奋斗着。为了那些虚无的信仰,我们同样也在被毁灭着。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篇四
时光的齿轮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时光的浪花一下一下地拍打岸基,时光的锤炼一记一记地凿下印记。几百年、几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不会忘却那一群拥有钢铁般信仰的人,以及他们坚守的信仰底线。
他落魄地行于江边,披头散发。他应当还记得朝堂上那个雄姿英发的自己。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他抛开的是享受荣华富贵沉沦世间的自己,留下的是苦于国、苦于民的自己。他疯疯痴痴、似笑非笑地反复吟着这样几句话:“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我轻问他:“这样的生活值得吗?”他放声笑起来,转而又痛哭流涕:“楚国,我永远不会放弃的,这是我生命的底线。”随即,他纵身一跃,消失在江水的圈圈水纹中。
傍晚的时候,他走出院子,撷一枝菊,倒上一壶浊酒,独自吟起诗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哈哈,妙哉!”他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抛弃了名利、官位、俸禄。抚一曲琴,读几页书,眉宇间透着坦然。我问他:“这样的生活,值得吗?”他皱起眉,抿了一口酒,眉头又舒展开来。“同流合污是我鄙夷的,正直为民是我追求的。既然追求不到,那我至少可以做到正直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枝花。我可以并且必须做到,因为正直是我的信仰,我的底线。”他为自己斟了一杯酒,继续赏花、饮酒,吟他的“悠然见南山”。
他把整沓整沓的笔记放回橱中。这都是他在日本 留学 时记下的医学笔记,是他曾经的珍宝。他要挽救国民,写下了一篇篇犀利的 文章 。他点了一支烟,烟头的光时明时暗。在灯下是他清瘦的身躯,那支笔在纸上不停地画动。他写的病,无法用一般的药来治疗;他写的人,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悲哀。他是个正义的中国人,倘若只是当一个医生,他不会遭受黑暗势力如此大的威胁和压力。我不禁问他:“这样的生活,值得吗?”他拍拍我的肩膀,指了指窗外一间间平房,说:“当医生,我为的是救他们;现在我亦是为了救他们。而他们更需要被救治的,是灵魂。因为被威胁和害怕而放弃?我不会的。因为他们的觉醒、民族的觉醒,是我的目的,这是我的信仰。放弃就意味着失去生命。这是我生命的底线。”我拿起笔记下这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底线是他们的信仰。失去信仰,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失去生命。他们的底线亦构成了民族的脊梁:正直不屈,忧国忧民。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种民族的底线将构建起一道无形的万里长城,永垂不朽!
当人类起源时就出现了信仰,有人说信仰只不过是迷信,或者是荒诞无稽的故事来骗小孩的。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信仰作文素材,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记得初中想这个问题时,我想不通,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信仰:找到一个爱人,对她全心全意,让她幸福。
到现在想想,挺有趣的,我成熟了,还是我对自己不自信了。我考虑更全面了,还是我思想不纯粹了。
真可悲,我一个晚上思考时讲的粗话都超过我一学期讲的,初中的我脏话带嘴边,怎么现在那么文明了。打个电话先说,你好。真不可思议,我改太多了。
小学,我会在窗口喊“后羿射三八,射死徐安娜”然后等着同桌拿扫把追我,我那时觉得,这样胡闹很幸福。
初中,每天玩游戏,中午吃饭时间,所有男生一起讨论游戏,我那时觉得,这样闲扯很幸福。
高中,和同学一起偷偷买外卖,偷偷拿外卖,大冷天和同学偷偷吃着外卖,我那时觉得,这样忙中偷闲很幸福。
现在呢!现在!我现在竟然觉得,找到人生的意义才是幸福!我40岁时是不是要解放人类思想当做幸福?
我人生有太多转折点了。
上初中那时,如果我没任性,按正常安排去6中,而不是去温州倒数排名的11中。我真的会走学霸路线了,也许,我现在会在更好的学校。
中考时,如果我正常发挥,没有超水平发挥,我就不会进22中,也许留在11中上高中,也许会到和这差不多的学校,我可能现在已经在工作,或者成为一个混混?
澳洲曾经出现过一个野蛮民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个个孔武有力,赤手空拳也能和狮虎搏斗。残暴的性情加上天赋的力量,令其他弱小的族群长期生活在他们的欺凌之下。
但经过调查,这支民族后来却是澳洲所有稀少民族中最先灭亡的一支。
听说,有人暗查出这个民族传袭着一种奇怪的信仰――禁止洗澡。他们认为身体的污垢是神赐的礼物,若是加以洗净,力量就会消失,形同软弱的兔子,毫无反抗之力,只有任敌人宰割。
于是,几支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将暴涨的河水导进他们所居住的洞穴。
果然,突如其来的河水冲刷,令他们发出惊惶的哀号,一时之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个个痴呆地瘫倒在地。
当一支支石刀刺进他们的胸膛,尽管鲜血四溅,他们却在相信力量已经完全消失的心理因素下,不做任何抵抗。
研究人类学的专家说:信仰使人拥有力量,信仰也使人失去力量。
其实,信仰不该用来“造神”,信仰应该用来造“我”,因为,一旦万能的神无法开启更高的智慧,反而变为人意识上的障碍,无疑的,“神”终将成为“我”最大的敌人。
他选择了体育,想成为体育明星,露天的小体育馆里经常出现他矫健的身姿。那时他已22岁,已经获得了一次次的殊荣。最让他自豪的是他的100米短跑,他的成绩是世界第一,是当时的“飞人”。
在国人的心目中,那一年在巴黎举行的100米短跑冠军非他莫属。可想而知,一个人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对他的威望、收入、名气该有多大的影响,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然而却做出了让国人震惊和愤怒的决定:取消参赛。是什么让他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荣誉?是信仰。因为按照赛程,100米预赛安排在星期日,“明天就是星期日,我要去礼拜,这是我多年的习惯,我决不能改变。”这就是他的全部理由。
舆论的谴责改变不了他的选择,国人的愤怒改变不了他的选择,王子亲自出面以国家的名义规劝他,仍然改变不了他的选择,在当时情况下哪怕是杀了他,仍然不能使他动摇。态度如此之坚决,无疑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使他放弃了最擅长的100米比赛,但200米和400米他参加了,并且取得了佳绩。200米铜牌,400米金牌,并且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记录。后来他说:“如果连信仰都不能坚守,那我将一事无成,更不会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突破。”
他就是英国著名运动员利迪尔。
一天,有两位年轻人来到一位哲人的家,他们问哲人:信仰是什么?哲人似乎没听见一样,继续着他手中的活儿。
原来哲人在准备着午餐,正揉着面,要做面条。只见他袖子卷得老高,双手揉着一团面,揉一会儿,撒一些面粉,再用双手使劲揉。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中的面团越来越白,越来越劲道,越来越有韧性……这时,一位年轻人说:“谢谢您,我们告辞了!”哲人依然没吭声,手中继续用力揉着。
出门后,同去的年轻人问:“哲人什么也没有说,我们为什么就这样回去?”那位青年说:“哲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信仰就是不停揉搓后的韧性。”问话的年轻人恍然大悟:“我懂了”,他指了指路边上用青砖砌的一堵墙,“我们村中有人会做砖,这砌墙的砖,在做土坯前,那泥巴要反复地搅拌、翻动,这样做出的土坯黏性好,烧出的.砖才会坚韧、耐用。”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信仰或信念,代替韧性。聪明不能,因为世界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天赋也不能,因为没有毅力、韧性的天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沙上的画痕;教育也不能,因为世界上到处都可看到受过教育半途而废的人。
信仰是一种韧性,而韧性是一切成功的材料和基石。
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少数人对信仰有执念的时代,比如杨丽萍。
看过杨丽萍孔雀舞的人都会对她的每一个动作念念不忘,她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将她领略的美好诠释给全国观众,她几乎拿遍了舞蹈界的各种大奖,她就是孔雀的化身,她是个舞台上的神。而对于她来说,这种一辈子心无旁骛的展现,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才是她最渴望从舞蹈中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她是个天生的舞者,倒不如说,她对舞蹈的信仰让她战胜了一切。
杨丽萍是云南白族人,她出生的那个村子,人人都喜欢跳舞,不管男女老少,任何时候都可能跳舞,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也许是这种生活环境让她从小就热爱舞蹈,加上聪明伶俐,对舞蹈独特的天赋,很小的时候,她就成为全村跳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杨丽萍十三岁那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随后开始了在云南七年的访演生活。这段生活充满了艰辛,他们要去云南各个不同的村庄演出,但村庄与村庄之间根本没有路。演员们自己背着沉重行李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听起来很酷,其实并不像现在城市人热衷的旅行。原始森林里什么都有,也许冷不丁就踩到还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一路上都是惊险。
访演时,条件很有限,演员们都是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表演,没有娱乐,休息时间也很少。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它,消化它,吸收它。这段经历,让杨丽萍见识了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学习了不同的舞蹈,看到了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魅力,为以后的舞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我们认识杨丽萍,大概是因为她的孔雀舞。那时候她已经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且小有名气,成为很多人艳羡的对象。可是,杨丽萍觉得央团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许连舞蹈的热情都会消磨殆尽了。于是她毅然离开,又回到了云南钻研民族舞蹈。当时很多人对于她的决定很不理解,已经走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去过那种苦日子?
但是,杨丽萍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很对于自然的原生态的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回来,便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钻研。如果想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就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必须要承受意想不到的辛苦,甚至要能够在逆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如果说《雀之灵》让她成为孔雀公主的化身,那么后来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让她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有了一次最好的展现,所有观看过《云南映象》的人,无一不被这种原生态的美深深震撼。
可是,《云南映象》编排的最初并不顺利,甚至所有的钱都是杨丽萍自己出的。一开始其实有人出钱来发起这件事,但是后来,出资者太多的商业考虑让杨丽萍拒绝了他们的投资。她拿出了自己的钱,全身心投入到《云南映象》的筹备中。这是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
这是杨丽萍对于信仰的执念。
《云南映象》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所有的演员都不是职业演员,而是来自云南边远村寨的山民,是杨丽萍走村窜寨找来的。山路不好走,交通也不发达,杨丽萍就跟当地的乡镇干部骑摩托车,骑牛骑马,遇到天气不好或者路况不好,就步行,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
谁能想象那个在舞台上如清风拂柳一般的孔雀公主能够在山路上连续走上七八个小时,就为了给舞蹈找到一个合适的原生态演员呢?
但是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有信仰的人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
《云南映象》一举成功,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五项大奖,并且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轰动一时,后来,《云南映象》的国际巡演版《香格里拉传奇》在欧洲、美国巡回演出,杨丽萍因此获得了美国辛辛那提市长颁发的金钥匙奖。
一连串的奖项和观众的如潮反应是对她最好的肯定,也是对她舞蹈生涯最完美的陈述。
杨丽萍说,“舞蹈对于我来说是信仰,对有的人则是谋生工具。”如她所说,如果你把一件事情仅仅当成谋生,那么你付出的所有都会觉得辛苦,委屈,不快乐,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跟别人比起来相差甚远的时候,便会失去平衡,更加失去努力的热情。
相反,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信仰,那么,你就会希望自己做到完美,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能在苦中品出甜来。就好像很多女孩儿都会做的一件事——减肥,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杨丽萍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件事,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她对体重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就算是多半斤也不行,虽然观众根本看不到你多了半斤肉,但是,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有信仰的人是真正安详和宁静的,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恰如,杨丽萍。
在纷繁的人群中,你总会遇到这样的人,T有信仰终究会幸福的哲理故事眼中的光芒,就像北极星般闪烁。
她叫叶梓颐,一个秀气的北京姑娘。她有个很酷的外号:“巡天者”。
东非高原常年战火不熄,她在一片荒芜的沙漠里,暴晒四个小时。
从挪威进入北极,万里冻土上冰冷的空气都快要凝固了。她却背着四十斤的行李,在风雪中穿行。
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别问我为什么对日全食这么疯狂,只有当你亲眼见到了那一刻的美,才会明白我的疯狂,并且我相信,你也会由此变得疯狂,那是不可言喻的美。”
娇弱的外表下,是超乎寻常的坚韧。她说,从学生时代起,便已是如此。出身普通家庭,就读普通学校,她却不甘于平凡,总是格外努力。
一次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为她赢得了前往新加坡求学工作的机会。独自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只能自己养活自己,冷暖自知。对天文的独特爱好,却让公司层面无法接受,因为天文拍摄总是要在深夜里去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
回国后,她依然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着她对天空的执着。
2013年,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是在东非高原的肯尼亚,不久前那里刚发生了几起恐怖袭击。她还是去了,花掉了几年来积攒的全部积蓄,义无反顾。
只可惜,暴晒了几个钟头之后,却遭遇沙尘暴,日食被漫天的黄沙掩盖。
两年后,得知最新的日全食观测点在北极。她欣然前往,又一次钱包见底,又一次义无反顾。
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以偿。
我问她:“这些旅途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她笑着回答:“在那样的冰天雪地里,能够煮上一锅泡面,每个人都围在锅前馋得像小狗一样。在某些时候,食物真的能带给人温暖的力量。”
再问她:“你一个女孩子家,不会觉得这样很艰苦吗?”
她的回答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目送着晚霞,拥抱了星光,也吻了夜里的花。我为我所爱,付出这一切,收获这一切,我很快乐。”
这一次,叶梓颐跟随嗨路团队,来到青藏高原。
在纳木错,凌晨两点,温度不到-5℃。她独自来到湖边,架起机器,等待银河升起。想不到,迎接她的却是两场冰雹。
次日清晨,她突发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咯血。我们送她到当地的急救站,诊断出她患了高原肺水肿,必须即刻送她前往拉萨的医院。
在急诊室里,她一边吸着氧,一边微笑着向我们展示,她拍到的乌云和闪电背后银河升起来的一幕。
正是这样一个个孤独的夜晚,在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她为我们捕捉了青海湖和茶卡盐湖的美丽银河。
后来,和一些朋友谈论起旅行的话题。
他们纷纷表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
于是我随手查了一下,到拉萨的火车票500元出头,住宿3天也不到300元。
他们马上又得出了新的结论:“没时间。”
只是“懒”的借口!
当然,宅也好,懒也罢,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选择,都无可厚非。
我只想说,当你遇见过从甘肃一路磕长头前往大昭寺朝拜的信徒,也遇见一条腿残疾的哥们支着拐杖徒步进藏,你一定会钦佩他们,也会羡慕他们。
因为他们都和叶梓颐一样,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有信仰的人,终究要幸福一点点。
刚在天涯看了一篇,觉得还不错,你看看吧。
“『关天茶舍』信仰论 ”
拒绝信仰,你是正确的,因为你将不可避免地消失掉;
有信仰,你也是正确的,因为你会拯救自己。
一.
信仰与人类一同产生。马克思说人类产生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创造并使用劳动工具。”其实即为“智慧”。人开始以“智慧”的理念与实践去影响这个依照其自身规律运行了几十亿年的自然的世界,使其从此有了不同的声音与色彩。
在人类产生最初的时代,世界荒蛮凄凉,人类最强烈的理念就是生存。因此,生存信仰是人类最初竖立的信仰。而在这个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仅限于观察层面,面对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风生水起、花开花谢、季节更替,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原始的直观认识阶段的人类无法提出一系列科学论证以给自身一个解释,但人又总是不甘无知的荒蛮,于是只能对世界做出幻想的解释,将主体与客体视为一体化,另一类的解释开始在人类脑海中始现雏形并日益丰满,这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绚烂生动的——神话。人类将自己的人性赋予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给自然运行规律找出一个神性其实是人性的解释。至今我们仍为那些生动繁荣的神话所吸引,可见在那个时代,它们给予了人类怎样的慰藉与寄托。与此同时,另一些的崇拜也开始产生,如图腾崇拜,生殖器崇拜等,在东方的中国则有五行之说,既“金木水火土”这与原始的自然物崇拜密切相关。它们给人们提供了崇敬与希冀的生活情感方向。
由此可知,信仰的本质是人的非理性成分。虽然现代社会的文明使人们越来越崇尚理性,但即使是理性信仰本身也绝对带有非理性成分,信仰中无可避免地融入了人的情感,无论是非理性的宗教信仰还是理性的科学信仰,在一种理念上升为一种信仰时,人的精神总是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西方净土与共产主义所刺激发生的情感分泌物是一致的。信仰是人对某物或某种主张的极度相信和尊敬,是对可能性持肯定态度的信念。因此,在清晰严格地将信仰分类之前,我们必须先承认其中的非理性成分。
二
在生存信仰引导人们走过血腥的原始社会后,人类迎来了理性信仰光辉的照耀,其时为西方的古希腊文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智慧”为信仰的一类人——哲学家——开始产生。他们的思考范围由原始人类关注的与生村息息相关的世界——姑且称之为“生存世界”——转向了更大的范畴——宇宙。他们开始探索万物的本源,得出的结论看似五花八门实则惊人相似:伊奥尼亚和爱非斯的哲学家们依据水、气、火等物质形态提出了不同的宇宙构成图式,而毕答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认为宇宙的始基是一种抽象物质如数,中国的道家更是创出了玄乎其玄的“道”……从他们提出的构成始基可看出他们都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或抽象理性构成,即一切都源于唯一或唯几的根系。在西方自然哲学家之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以认识自己为生命理念的智者——苏格拉底,其弟子柏拉图又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理念先与现实世界的一切而存在,而到了亚里斯多德则转向了: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他认为离开单一的普遍是不存在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人类的总思路基本是:自然——社会——自然,天道——人道——天道,用典型人物表示即:泰勒士——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
而如何将主体的理性转化为主体的行动,信仰于是在此成为中介且与理性相渗透,只有将理性内化为主体的信仰才有有效的行动,理性信仰终于产生。其根植与人自己的体验,根植与人对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及判断力的信仰的信赖,其本质表明着人们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持有。
三
然而,人类的理性在繁荣的古希腊罗马氛围中放射出璀璨却短暂的光辉后,迎来了令人诅咒的中世纪。
在这个时代,非理性的宗教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农民与市民反对封建宗教制度的行动也是带有“异教”性质。各种宗教几乎统治了整个社会,此时的教育体系、哲学以及文学乃至医学都沦为宗教的奴婢。当时的哲学名为哲学实乃神学。教父学代表德而图良称“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圣奥古斯丁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宣告僧侣权位高于世俗权力;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派别——繁琐的经院哲学形成,它从属于基督教神学,并且完全支配了教学系统,导致那时的教育机构为教堂,教区学校,教师为僧侣,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教义,为信仰提供好处。
这个时期的信仰完全是宗教信仰,现在许多人将信仰与宗教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宗教信仰是非理性信仰的一支,除宗教信仰外信仰还包括理性的科学信仰,以及对某种理论体系,如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宗教也许不会消失,也许会,但只要人类存在,信仰就永远不会消失。
可以说整个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非理性信仰就如“催眠”,这是一场全民的催眠,人民臣服与宗教的权威,他们的思想感觉都由宗教指挥,甚至当他们从催眠中苏醒过来后,他们依然遵从催眠者的示意,虽然他们以为此时是自己在判断。或者如神学家安瑟伦所说:“因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在此我们看到了宗教信仰带来的漫长而残酷的黑暗,但若将此完全归结为对盲目力量在思想上的软弱抗议与行为上的屈服乞求,完全归结为颠倒和虚妄的人类认识,认为宗教仅有负面价值是错误的。追溯宗教的开端可发现其源泉是人类对死亡的拒绝与恐惧,因此在此基础上人类用信仰的永恒对抗世俗的死亡与消失。所以,宗教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它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宇宙及自身的探索和把握。宗教所反映的人类追求,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追求——神与人、灵与肉、生与死、此岸与彼岸、天国与人间、今生与来世、善与恶、美与丑以及形上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的……宗教所探索寻求的,都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终极关怀。而对于终极的关怀,是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和最高级态的特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信仰。所以应该肯定宗教的正面价值,肯定真正的宗教徒都曾对世界和人生有过严肃的询问和思考。(注意: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宗教徒”,而不是在整个的政治、文化甚至军事都为宗教所奴役的社会生活的没有思想自由的民众。)宗教把一切可证实与证伪的问题给予哲学与科学,而将既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问题留给了神,神是一切无法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是对终极关怀的关怀。但神的本质是:人造就了神,失落了自我。马克思说:“宗教是那些还没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在宗教面前,信仰的基本问题——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统统被转化为神与人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非理性信仰时代,理智虽未完全消失却是屈服奴役于非理性,如当时的哲学之于神学。但若将这种信仰从情感压抑的中世纪泥潭拖离出来,置于整个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为人类的情感提供了对象与归宿。人类追求的永恒与自由都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与思维之中。人用以与死亡与困难相抗衡的就是信仰,在信仰中完成了生命的坚固与不可征服。人除了靠理性还依靠情感与精神生存,而后者的力量在许多时候是惊人的。恩格斯甚至给中世纪的信仰以这样的评价:“中世纪的强烈信仰无疑地赋予这整个时代以巨大的力量,虽然这种力量处于不自觉的萌芽状态。”可见在任何一个时代,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所聚集的力量提供给人类情感的慰藉与满足是巨大的,这是任何理性所无法代替的。而事实上,信仰从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将信仰的非理性与非理性的信仰区分开来。可以说非理性的信仰的本质是没有怀疑、也拒绝怀疑,它的“相信”不是建立在以事实为基础的真理上,而是建立在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盲目忠诚的基础上。而信仰的非理性则是信仰的本质,倘若离开了非理性成分,可以说是无信仰可言的。因此,我们不提倡将信仰异化的非理性信仰,但要坚持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
四
在终于走过了中世纪的漫漫黑夜后,人类应来了理性张扬的新时代——以文艺复兴作为序幕的近代。可以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西方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是西方社会走向近代的两大变革。近代文化的氛围完全可以用“理性的文化”来概括。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哲学家以惊人的毅力编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对人类的一切文化成就作了理性的总结。笛卡儿的 “我思故我在”更始从哲学层面奠定了理性对人类文化的控制地位。紧接着德国出现了大批理性哲学家,代表人物为黑格尔。正如中世纪文化被神学统治了一样,近代文化被理性驾驭了。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新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特征的人文主义深刻地发现了人的理性,他们对宗教持否定态度,并用古典文化对抗经院哲学。理性思维使人文主义者敢于大胆怀疑,大胆否定,甚至是对被教会奉为权威、使天主教的基本教义神化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逐渐,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辩,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开始产生了。在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看来,所谓理性就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原则,人类就是理性的动物,人们具有用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理性支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一切奇迹的产生当归功于人类的理性。他们甚至将理性绝对化起来,将其说成是出自抽象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类固有的,他们把理性作为评判、衡量一切的尺度,认为理性是人类唯一的朋友,宗教狂热与迷信是人类永恒的敌人,只有依靠理性才能摆脱偏见,改造社会;决定世间事物的最高依据不是圣经而是理性,不合乎理性的东西,包括上帝都没有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为那个时代的指导思想。
在理性高扬的时代,人们如在中世纪排斥理性般地排斥信仰,几乎所有崇尚理性的哲学家,无一不或轻或重地把理性与信仰对立起来。人们为了确立自己的理性和知识地位,改变其长期被上帝奴役的命运曾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这些代价曾使人们把信仰作为与理性丝毫不能相容的东西排斥在理性大门之外,而事实上,无论人类的理性创造出多么光辉的成就,它都是在一种信仰的支撑下取得的。而所谓理性信仰,是指一种认为人类理性和信仰可以统一起来的信仰观。弗洛姆说:“理性信仰是基于在理性和情感的生产性活动中所产生的坚定信念。”理性信仰,不是把理性作为信仰的对象,而是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持有。
五
自从文艺复兴重燃了人类理性之火,这火就沿着近代文明蔓延开去,一时间,科学、哲学、史学、文学、法学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尤其近代科学技术所体现的勇猛不可阻挡之势,更将理性推崇到了另人不可逼视的高度。理性成一种历史潮流不断向前涌进!
但当一切轰烈进行到十九世界末叶时,空前的危机出现了。高科技的战争给人列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经济危机爆发……人们曾信仰的唯一真理——理性遭到了怀疑。而上帝在这个时候,也惨遭屠杀。一个激情狂妄的德国老头——尼采——站出来大吼一声:“上帝死了!”于是人们长久以来赖以支撑的精神大厦楼柱轰然坍塌。其实在尼采宣布上帝死讯之前,另一位温文而雅的德国人——康德已亲手杀死了上帝。他从人类理性或科学认识的角度毫不留情地杀死了上帝,却又用情感重建起那个被他用理智推翻的东西。因为他发现了上帝是人类信仰的宿营地,上帝死后人将魂无所依,于是他重新给信仰留出了地盘,“老兰培一定要有一个上帝,否则这个可怜的人就不能幸福——但人生在世界上应当享有幸福——实践的理性这样说——我倒没有关系——那么实践的理性也无妨保证上帝的存在”。
于是,在上帝死亡,而理性带来的灾难比比皆是的情况下,人类感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困惑与否定。客观社会存在与评判体系的和谐被破坏,类与个体的关系被割裂,现实无可奈何,未来无法把握,神至高无上的地位被驱逐,理性则无比冰冷。这是一个混乱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大都无所谓信仰,原来的绝对理念不寻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被颠倒;为了现在,牺牲未来;只求实惠,不要理想;类与个体的关系走向极端,或是个体对类的否定,或是类对个体的否定;人或堕落于伪善与虚无,或绝对服从现实的利害关系……一切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变动不居的,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前途无望,及时行乐的心理开始产生,人们在对传统文化批判、揭露、叛逆的同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又存在迷茫、悲观和盲目。这种思想状态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则是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迷茫一代”的文学和现代实用美术;反映在哲学思潮上则主要有存在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精神分析……信仰危机时代到来了!
马斯洛在《人类价值新论》中指出“人们处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入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断裂时期”,表现出来即:信仰沦丧、价值颠覆、人们无可相信、一切遁入虚无。海德格尔也曾描述:“就是一个旧的神祗纷纷离去,而新的上帝尚未露面的时代,因此它陷入双重的空泛,双重的困境,即神祗离去不再来,将来临的上帝还没出现”。现代人走入了旷漠的荒原,没有了赖以栖息的场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虚无的深渊之中,政治经济行为的无度、教育的无效、理论的无知,使得信仰整体循环对局部中断的制约和克服功能全然丧失,由此导致局部中断扩展为整体中断。处于信仰危机状态时,信仰主题无路可走但又四处寻求出路,或者说信仰的指导作用丧失了,但信仰的抑制作用继续存在。
从本质上讲,信仰危机是由文化冲击的外因和社会存在无法自我复制的内因共同造成的,我们不能将其仅归咎于文化的冲击,所以对传统的反思不能仅放在信仰革命的开端予以论述,而应将其列入信仰危机的表现。
就信仰发生、成熟、衰亡的宏观过程看,危机是衰亡阶段的必然现象。同时,信仰危机是信仰革命的前奏,危机标志着某一个特定的文化正处于质变的前夜,是旧信仰体系崩溃、新信仰体系尚未确立所必然伴随的痛苦迷茫和普遍失落。但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前景看,人类是永远不会绝望的,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
信仰革命的本质,乃是今人对前人的信仰行为及其创造物的抛弃和超越。因此,信仰革命的目的,应当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现在许多人面临着宗教信仰的不复存在与绝对理性的冰冷带来的空虚恐慌中,于是想着要重拾宗教信仰而冷却理性,这是荒谬的。宗教的确曾经给人带来过巨大的精神慰藉与满足,但那是在特定的社会机制下特定的产物或者说是历史必然,而当一切进行到以人类的情感与理智都可以判定其不可信时,我们尚存以此为信仰危机解救者的念头,当然是不可行且可笑的。而理性本身也并没有罪恶,它曾为世界“解除魔咒”,这种功劳是永垂千古的。只是当现在人面临着巨大的信仰空缺时出现的慌乱使人们不知道现实的一切该何去何从,于是做了无价值比较的扬弃,这是一种草率。须知现在的无当然不等于最初的无,这种在过度经验后心灵重新面对的空白与最初一无所知的空白是截然不同的。
在终于认识了信仰的本质是人的一种非理性成分,它溶入了对人的本质和存在状态的规定中去,而理智是高尚却不是万能的这一切后,我们就了解了非理性的信仰在理智的极限处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它把握着理智把握不了的东西。理智又引领着信仰的方向,所以拯救信仰必须重建理性,只是在高扬理性的同时要正视理性自身的历史局限。一个仅有丰富艺术想象力的人是决不敢直面死亡的,而一个理性的人则愈是清醒愈坑死不瞑目。所以,人惟有通过发展理性寻找一种新的和谐的信仰才能正确而坦然地面对死亡,才能在死亡之外坚定地生活。
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信仰到底是什么?综观历史发展全局,不难发现我们要建立的信仰其实就是:真理与对真理的追求!这与一直以来的具象信仰略有不同,所有的具象信仰都有某种特定而明确的指向,相对此,“真理”二字就宽泛的让人有些无从把握。而信仰本身是对可能性的确定,是带有强烈的非理性的肯定性的,所以对普遍真理的把握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将对一切真理的信仰具体成为某种可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与理想相结合就成为信仰。然而必须明白的是人的理想各不相同,那么是否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信念,一千种信念于是引领了一千种不同的信仰方式?不是!回顾我们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宗教信仰或是理性主义,都是代表着全民性的大规模的信仰方向。一种正确或是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信仰,都是有大众参与的,否则它的力量绝对不至于强大到影响甚至内化为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可知,信仰控制实则应归属与一种深层的社会文化控制形式。那么,重建信仰实际上要做的是重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换而言之,我们应该完成的是社会体系的改革,使其朝着一个自由、和平、公正、超越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新时代中,我们的信仰是真理及对真理的追求。这个信仰外显为建立一个更适合人类健康生存发展的社会体系。虽然这个信仰在现在看来其影响力尚不如风靡的“无信仰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但应该相信人类的潜能如果有足够适当的条件,能够建立起一个自由,和平的社会,这不是乌托邦也不是桃花源,而是一个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应享有的社会环境。所以,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清醒者(哪怕仅为少数)的责任与理想,而肩负这份责任与理想,我们就应着手于培育全民的真理信仰,并让这种信仰引领人类创建出一个本应属于我们的生存宇宙!
参考资料:
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信仰话题的初中 议论文 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800字1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犹如一日之晨、四季之春,犹如朝阳喷薄欲出,犹如花朵含苞待放,犹如骏马奔驰在草原,犹如雄鹰展翅在蓝天,犹如猛虎呼啸在山林。青春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代,多少希望的种子都要在春天播种,多少美丽的梦想都要在青春实现。用理想和信念 编织 花环,用希望和勇气构筑理想的大厦。如果在青春不种下希望的种子,那么悔恨便伴随你有生之年的时时刻刻。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春是汗水在挥洒,青春是热血在奔流,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涌流。拥抱青春,就是拥抱理想、信念、希望和勇气,就是拥抱激情、梦幻、浪漫和想像。人生本来苦短,青春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出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要踌躇,不要犹豫,赶快点起理想的灯,扯起信念的帆,紧紧抓住现在的手,努力拼搏。不要等到明天,不要等到青春失去了才去追求理想,那样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遗憾。要知道,遗憾这只船,载不动许多愁。拥抱青春,用青春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明天,把尘封在心底的灰暗扫出门去,让生活随着你的脚步翩翩起舞。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没有创新,生命便没有活力。青春期是人生创新的最好时期。充分发挥你的智慧潜能吧,让你的生命在青春期绽放奇异的花朵。拥抱青春吧!
让七色的梦幻装点你未来的道路,吹响一支短笛,折来一枝桂花,向着远方辉煌的地平线永往直前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灿烂地犹如初升太阳的面纱,灵秀地犹如崖一边的一枝百合,热情地犹如一株红色的玫瑰,散发着撩人的芬芳。她——让我如此深深着迷。我们的舞会邀请你,你用美妙的声音,健康的身体赶走了死寂,点燃了热情。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你,你的旺盛的精力,你的聪明的才智,你的无私的奉献,让全世界呈献一片光明,让人们的心灵一片澄澈。我们的科技进步需要你,你的对胜利的执着,你的对自己的无比的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帮助我们推进了文明。因为有了你,在生命的鸿沟前,我们不再退却;因为有了你,在坠落的边缘,我们始终有挣扎的力量;因为有了你,在充满荆棘的坎坷路上,我们的心头始终有胜利殿堂阳光的照耀;因为有了你,在失败的低谷,我们给自己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没有你,珠穆琅玛峰上不会有人类的足迹;如果没有你,西藏高原不会有长年驻守的绿色身影;如果没有你,人类队伍将犹如钝头的箭。真的不敢想象,没有你的世界,会多么寂静无声,多么枯燥乏味。我们不需要你满脑的智慧,满身的 经验 以及深遂理智的眼光,只需要用你的热情、无畏与干劲起航我们的帆船;只需要你的坚毅韧性,向暴风、海浪挑战,直到把它们打败。不要责怪自己的轻狂,那是年轻最明亮的标记;不要自卑自己的浅薄,经过岁月的打磨,你会得到满载的智慧和经验。但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那犹如一滩旋涡,会将你转入无底深渊,真正的青春应该学会掌握方向
与信仰对话--知党情,跟党走800字2
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们知道党的纲领就是党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就是党的信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纲建设的历程,就是对信仰的不断充实;党的未来就是党建的美好蓝图,就是对信仰的忠贞不懈。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建信仰,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这既鉴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指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而我们这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信仰最迷茫的一代人。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所经历过的生长条件比我们以前的任何时期的先辈所经历的都优越,于是,生活安乐的我们丧失了信仰,最终迷茫在人生的道路上。解放前,我们的先人把新中国的诞生做为人生的不懈信仰,所以他们可以在血泊中微笑和歌唱;解放后,虚假的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度统治了人民的信仰空间,使中国人可以一边饿肚子一边等待和遥想共产主义的美好。而现在,随着国家建设的主题和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政治和思想学习被冷落在一边的角落,我们这代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丧失了应有的精神支柱,最后导致了人生的理想的丧失。因此,大学生信仰 教育 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时,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激发大学生信仰的需要,提高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要注意信仰教育的层次性、顺序性,把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信仰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注重信仰教育与 社会实践 相结合,建立信仰教育合力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信仰教育体系。
信仰高中800字3
不论路途多远,不论暴风雨多强,不论通向山顶的路还有多少步要丈量,不论心中还剩下几毫升的阳光。我的生命里、有属于我自己的信仰。
——题记
叩开生命的大门,就会展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此,就要在这条路上有意识、无意识地走。直到精疲力竭地找到归宿睡下时,身后留下的足迹会永恒地印下你的灵魂。
未入川前见到的只是平原,正如每个人还是懵懂的孩童时,展现在面前的路,如人生的一片无限美好的土地,那样平坦、开阔、无惊无险。只要凭着身体中先人注下的好胜性格、聪颖的资质,再稍稍加以自厉的力量,在尽情地领略人生煦暖的阳光、缤纷的花朵时,就够追求到人生较好的馈赠。这时的追求只能算作一种本能、雏形,但同时在思想深处注入了新鲜丰富的营养,蕴含着一个希望,一种力量。
我无限神往的留恋童年时代,那是童话的世界。我庆幸我的天地的广阔,无边无际,充满了神气和多彩,我尽情地奔跑在这片沃土上,汲取着,慢慢长大了。
也许是环境的渲染,上小学时是那样主动向上、轻松、得意。可我并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只知要做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进入初中时,踌躇满志的我几乎在次次考试中名落孙山--偶然?必然?这时我似乎觅到了什么--人生中未必只是平原!
不记得谁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些信仰。”每个人的信仰都有所不同。当我们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我们会听到那些自己在逃避的残酷的现实,这时的我们就需要一些信仰。它好比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到大地上总有一种暖暖的力量;它又似黑夜中唯一的一束微弱的光源,明明知道总有一天会熄灭却依然不遗余力;它还像冬日中最后一片绿叶,任寒风吹打,仍骄傲地不肯屈服。
总有人说我们90后的孩子个性太张扬,青春太浮华,做事太轻率,其实我们身上正是缺少了坚定的信仰,我们的心总是在飞,总是在追寻着什么,却忘了其实我们要的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没有在坚定我们的信仰。
信仰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追寻梦想。信仰,是梦想的升华。毕竟梦想只是局限于”想”,而信仰,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因为它,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因为它,我们了解了该如何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也正是因为信仰,人类社会才会拥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
聆听使我们拥有信仰,信仰让我们找寻方向。
我的信仰800字4
如果你问我信仰是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我的灵魂就是信仰,那么你的灵魂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就是我的灵魂,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灵魂。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听老师讲革命先烈的 故事 ,讲他们怎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舍身取义,我被那惊天动地的故事感动了,流泪了,从那时起,小小的我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信仰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
上高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党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史,我才蓦然发现,八十年前的中国原来真是如此的动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心是如此剧烈。我终于明白,先辈们为什么可以为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共产主义信仰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对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幸福”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为人民谋幸福”,多少年来一直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年代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不息。从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在风雨如磐中,将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燃起,到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共产主义信仰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人民谋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佛山人民的骄傲----易新群,用患病的身躯将爱遍洒给山区的孩子。“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新疆美丽的伊犁盆地,有一个女军官,远离亲人,远离故乡,二十年来将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边疆人民,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张惠芳。虽然身为一名边塞护士,为了解除边疆人民的身体痛苦,张惠芳在边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与丈夫和孩子分隔两地,为边疆的病人打针喂药,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怀在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1995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痛苦压得她泪雨滂沱,然而,一想到党对自己多年的教育,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泪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走廊。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确,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暂的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远离亲人的边疆,二十年如一日,为边疆的人民重复着那几乎是枯燥无味的工作,没有信仰的激励行吗?正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信仰激励着她二十年来默默地耕耘,正是这盏信仰的明灯照耀着她在边疆的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这也仅仅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个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耀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险阻,走过了辉煌的九十五年。
九十五年风雨兼程,九十五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青少年,我们在缅怀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时,“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我们深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祖国是一座大厦,我愿做一名工人,如果祖国是一个花园,我愿做一名园丁,用我小小的身躯,竭尽我的所能为她添砖加瓦,浇水培土。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或许也很苦,但我愿拿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执着地走下去。
我的信仰800字5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戴在胸前,象征着荣誉,但是我不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却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在学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不上不下,就好像这个定位点永远不会改变。自从有一天,我在校园里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红领巾,他们把红领巾乱抛,此时,我感到无比惋惜。回到家之后,我看到那些小朋友拿红领巾来玩游戏,红领巾的荣誉完全被忽视了。五年级了,五年的光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我感到一丝后悔、一丝悲哀,那些心向党的壮烈们为什么就可以这样爱祖国、爱时间。昨天的我是个贪玩、学习中等的女孩子,而今天,我要改变自己,向那些心向党的壮烈们学习。
在家,也要“好好学习”。一声“妈妈,我给您揉揉肩吧!”,就可以讨得父母的欢心﹔一声“奶奶,您昨晚睡的好吗?”,就可以夺得奶奶的喜欢﹔一声“外婆,您吃晚饭了吗?”,就可以得到外婆的奖励,也许奖励的是一块钱,也许是一块饼干……也许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是我还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妈妈年纪大了,我可以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奶奶外婆老了我可以帮她们洗洗脚、揉揉肩﹔爷爷外公也老了,但是他们还在工作。爷爷外公是党员,当时他们差不多20来岁,见过毛主席,有红军徽章,打过敌人,先在他们老了,但我可以继承他们的事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争取超过少先队员的机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着这首歌,我不由得想起最近读的一本书《历史的选择》来。这本书讲述了我们祖国历经的苦难。千载兴衰风雨中,中国,你静静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历史的星空中定格成永恒。...
听这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我年纪不大,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也知道不少,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后来红军长征,从国抗日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爸爸的书桌上有一枚鲜红的党徽,它和我爸爸西服上的纽扣那般大小,红红的,圆圆的,圆盘中间有一个金黄色的图案,画有一把镰刀和锤子,图案下方有“共产党员”四个字,既精致又光彩夺目。爸爸告诉我这就是党徽。
七月一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东方红,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九十三年的风雨历程,九十三年的辉煌历史,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在每一次重大关头,都是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
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和改善民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社会保障方面制定了许多重大决策。其中,医疗 保险 工作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初步形成了全民医保的大格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越来越多。
我们的祖国,她从历史悠久的文明中走来,带着青铜 文化 的辉煌,带着四大发明的璀璨;带着唐诗宋词的华章,带着丝绸之路的灿烂……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新中国缤纷花季,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爱我中华!我骄傲,我是中...
“七一”来临,我很激动,也很振奋。我是一个基层的党员,在党旗下宣过誓,便有了我一生的忠诚与信仰。我想,一心听党的话,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便是对党的生日的最好纪念。
如果说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那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95年春秋。
信仰话题的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 文章 :
1. 以信仰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2. 信仰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3. 信仰的议论文800字作文
4.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4篇
5. 以信仰为话题的700字作文
6. 信仰的议论文700字作文
7. 信仰的议论文作文700字
8. 信仰的议论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