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下水检测的论文

2023-03-11 21: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下水检测的论文

水资源保护监测的不足和发展建议论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水资源保护监测的不足和发展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地方直接影响了生活用水供应。可见,研究水资源保护监测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水资源保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设建议,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更好地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监测;问题;建议;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水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工业发展又引发了水资源浪费及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情形下,社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监测水质对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水资源保护中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1.1、有效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监测即针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把控水资源质量。水资源监测可以反映入河污染物总量、河道纳污能力以及消减量等指标。水质监测结果通常用数据来表示,通过对一定范围水环境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连续监测,可以有效掌握该区域内水资源污染物质来源、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1],同时也能科学预测水质污染情况,合理监测水环境,进一步明确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象,进而提出科学控制和保护策略。

1.2、以水资源监测保障用水安全

我国水质监测工作中主要采取定期、定点的监测方法,规定每年针对河流水质监测采样频率不能低于12次,于每月中旬开展采样。水质监测可针对某一特定水环境水质变化情况进行重复跟踪和监测,以此来保障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科学性。另外,水质监测也可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及时跟踪,为人们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2]。

1.3、提供决策参考

政府部门对水资源进行宏观的开发利用及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水质监测所提供的有效数据。在开展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时要全面掌握水资源质量状况,同时要尽可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我国在2013年开展的黄济津水资源调度过程中引发了水质恶化事件,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推出了引黄政策,及时处理了污染水质,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3]。

2、水资源保护监测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监测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饮用水源。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水功能区的监测主要集中在地表水层面,对地下饮用水的监测较少。未来水资源保护工作主要建立在水功能区的管理上。从实际监测角度看,水功能监测主要集中在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范围比较有限;针对入河排污口,多数省份仍然采取每年一次的监测频率,部分地区也会采取两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监测频率,这种监测方式下监测结果代表性不足,监测方式不够合理,不能准确计算水环境某一时期内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4]。此外,全国水质监测点位的设置明显不足,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水质状况;水体生态监测也处在起步阶段,没有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紧急污染事件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不少地区的水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仅配备了一台应急监测车。

2.1、监测能力不足

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不断加大水质监测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促进了地区监测中心监测技术设备的更新,但从全局来看,不少地区的中心实验室仍然存在监测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大部分地区仅省中心能够完成认证参数监测,且主要以手工操作监测方式为主,监测效率较低。在我国全面推进水务工作的前提下,各省份的市级分中心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等已经不能满足水务工作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各地监测站点设置不足对地区水资源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2.2、实验室设备配套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监控建设项目、省界水质监测分中心监测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极大改善了各分中心的设施及环境,有效提升了监测能力,但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水平仅能满足常规的.监测需求,且没有配套足够应急监测设备,对水源地监测、生态监测及突发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监测设备、仪器陈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对水质监测质量、监测准确性有极大影响。

2.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足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水质监测工作,监测项目的不断增加导致水质监测分析技术难度加大,对专业化人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专业监测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水质监测质量及管理效率受到极大影响。新形势下,水质监测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监测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随着我国各实验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受限于我国编制体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储备也不能满足水质监测和管理的实际要求。

3、水资源保护监测建设建议

3.1、构建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

建设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要采取统一布局的方式,从流域优化出发强化各站点之间的联系,对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水域进行强化监测,并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流域水资源评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省为单位构建完善、高效的水资源监测站网。

1)水功能区监测。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在2012年推出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011—2030年)》,全国各省份重要饮用水源地都被划入国家重要水功能区,同时各省份针对国家重点水功能区及省级重要水功能区都开展了常规监测,各地政府也在季度考核中纳入了水功能区监测考核达标指标,各地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也达到95%。

2)省界监测站网建设。按照国家水功能区监测要求,以流域机构为准开展构建省界监测站网,根据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国界、省界监测全覆盖,水量水自动监测站点也在加速建设中。

3)入河口监测建设。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工区(2011—2030年)》规划要求,针对DOD、氨氮、区域性特征污染物排放超过总排放量50%的入河排污口需要实施在线计量监控,超过80%的排污口需要严格实施人工检测[5]。各省需结合省界污染物排放实际状况实现水功能区的全面普查,并以普查结果为基础制定科学监测计划[6]。

3.2、提高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

首先,要强化各省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快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提升监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从长期、深层次角度构建水质监测目标,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其次,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跟随水质监测设备的技术发展,更新人才结构,为中心储备更多专业化人才,以此来满足水质监测发展的新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保护监测主要目标是通过构建监测站网、改进实验室、加强自动监测站建设等方法强化地表水体、水生态、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从而为水资源监督和保护提供服务,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有效遏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破坏,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强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J].吉林农业,2018(08):57.

[2]王旭光,章启兵安徽准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和保护对策[J].治淮2018(03):16-18.

[3]林国俊杨寅群,李志军刘学文蔡金洲,陈晓娟雷明军.厄瓜多尔Napo流域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J]人民长江,2017,48(22):53-57.

[4]时晓飞,王非王丽萍,加强水质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J]河北水利.2016(2):33.

[5]徐剑秋,卞俊杰加强水环境监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J]水利水电快报,2016,37(11):1-2.

[6]卓海华刘辉吴云丽,谭凌智,兰静流域水环境监测共建共管实验室建设回顾和思考[J].人民长江,2016,47(16):5-9.

东部X市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价

俞光明1 刘红樱2 苏晶文2 张泰丽2 黎伟1 沈莽庭2

(1.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杭州310007;2.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摘要:针对东部X市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了有机污染物的定量分析,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参照检出限和饮用水标准值,采用污染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X市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出的卤代烃是三氯甲烷,其次为三溴甲烷,多环芳烃是亚二氢苊、二氢苊、菲、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荧蒽、萘和屈,有机氯农药是p,p′-DDT、o,p′-DDT、γ-六六六、p,p′-DDD和δ-六六六。X市浅层地下水受到轻度的有机污染,其中环境影响度较大的P,P′-DDT和苯并[a]蒽应引起重视。根据地球化学参数和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推测有机污染物分别来自于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化肥农药的施用、垃圾填埋场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城市不同功能区存在差异。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安全性评价;中国东部城市

X市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迅速崛起的一座城市,处江、海、湖、河交会之位,其人口稠密,水乡特色浓郁,工农业并举,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开采地下水类型齐全、开采范围较大、开采量较高,特别是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农业和农村生态建设等与地下水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污染负荷不断加大,特别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与日俱增,而其中一些往往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或慢性毒性,因此地下水有机污染将威胁到区内的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而浅层地下水更易受到污染的影响,因此针对X市的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将为其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有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东部其他城市开展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提供借鉴。

1 样品采取与分析

针对东部地区的X市,依据农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垃圾场等城市功能区布置了浅层地下水样品(表1)。

表1 X市浅层地下水样品的分布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资料翔实、易于取样操作、相对稳定、并尽可能与以往动态监测井重合的井点。

准备采样器材:顶空瓶、密封性好的聚四氟乙烯或玻璃容器、聚四氟乙烯封口膜。非挥发性有机物水样瓶用1:1硝酸浸泡过夜,自来水洗3次,去除有机物的水洗3次,丙酮洗2次,360℃下干燥1小时。

采样前清除井管的滞水,用所要采集的水冲洗采样器或采样瓶3~4次,然后将水样沿瓶壁缓缓加入瓶内,装样过程中,瓶内气泡不得上下翻滚,使水样尽量充满。装满采样瓶后,封口钳封盖或瓶口用聚四氟乙烯的膜盖上,然后塞紧盖子,翻转瓶子检查,如存有气泡,重新取样。样品避光低温保存,有条件的4℃下保存或用冰块保存,并隔离放置。在取样中选取10%的样品采集密码平行样,并按5%的比例采集野外空白样品。

分析浅层地下水样品7件。分析依据方法: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7130-1997;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1890-1989;水质,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7492-1987;16种多环芳烃,USEPA方法525.2饮用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萃取、毛细管拄气相色谱/质谱法。样品分析测试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承担,仪器设备为HPGC-6890气相色谱仪,编号:19990006。测试过程质量监控。

共检测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44项,其中卤代烃7项,苯系物(单环芳烃)7项,多环芳烃16项,有机氯农药14项。

2 评价方法

2.1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方法

测试的45种浅层地下水中有机化合物为毒理学指标,采用地下水中i组分的实测浓度Ci与其检出限(对照值C0max)和饮用水标准值 (表1)对比进行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

未污染:Ci≤检出限;轻度污染:检出限<Ci≤1/2×饮用水标准值;中度污染:1/2×饮用水标准值<Ci≤饮用水标准值;重度污染:饮用水标准值<Ci≤5×饮用水标准值;极度污染:Ci>5×饮用水标准值。

2.2 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安全性评价方法

浅层地下水中某一有机物的安全性采用环境影响度AS(Ambient Severit)评价方法,即: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式(1)中:ASi为某种有机物在浅层地下水中的环境影响度;Ci为某种有机物在浅层地下水中的浓度;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某一浅层地下水体中有机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采用总环境影响度评价法。假定所有有机物只要AS相同,则对人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相同,同时假定AS值大小与潜在危害呈线性关系[3],则某浅层地下水体的环境危害程度可以近似地用各组分的AS之和TAS(称为总环境影响度)表示,即: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当TAS大于l时,表明浅层地下水体中有毒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具潜在危害,水体中TAS值小于1则其潜在危害作用不明显。

3 结果与讨论

3.1 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检出情况

X市浅层地下水中主要检出的卤代烃是三氯甲烷,其次为三溴甲烷,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和垃圾场(图1,表2)。

图1 东部X市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检出情况

表2 东部X市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含量及初步评价结果(单位ng/L)

续表

X市浅层地下水中未检出单环芳烃。

亚二氢苊、二氢苊、菲、蒽、芘、苯并(a)荧蒽和苯并(b)荧蒽所有样品均检出,荧蒽检出率86%,萘和屈57%检出。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芴、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均未检出。

有机氯农药检出率较高的是p,p′-DDT(86%),次为o,p′-DDT、γ-六六六(57%)和p,p′-DDD、δ-六六六(43%)。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垃圾场和工业区,其次为农业区和居民区。

3.2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初步评价

初步评价表明X市浅层地下水受到了轻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有机污染物为多环芳烃、滴滴涕和六六六(表2)。

3.3 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安全性评价

X市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最大环境影响度AS均小于或远小于1,表明目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不显著。AS较大的为P,P′-DDT(0.32)和苯并[a]蒽(0.18),其次是芘(0.042)、O,P-DDT(0.037)、P,P′-DDD(0.031)、屈(0.019)、δ-六六六(0.013)和苯并[b]荧蒽(0.011),其中前两者应引起重视。

X市浅层地下水中总环境影响度为0.07~0.43,平均0.20,其中以农业区和垃圾场的为高,各代表性城市功能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未显示出明显的潜在危害作用。

3.4 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来源探讨

在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经常使用一些特征化合物指数并结合地区环境特点和工业布局、污染排放类型等来判断PAHs的来源。

表3 东部X市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安全性评价

续表

注:A.中国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1];B.1998WHO饮用水质量基准推荐值[4];C.2002U.S.EPA现行饮用水标准[2];D.中国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5];E.AMEGwh水环境目标值[3]。

4环及其以上的具有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高温燃烧,而低分子量(2~3环)的则来源于石油类污染[6]。炼焦、石油裂解、原油泄漏、煤焦油提炼、染料工业等废水排放和泄漏来源的PAHs菲/蒽比值(P/A)为4.4~7.9,而家庭及生活炉灶、工业锅炉、露天燃烧及失火、机动车及内燃机等燃烧过程和大气沉降来源的PAHs其P/A值>10[7]。荧蒽/芘(Fl/Py)的比值为1.4代表煤型燃烧产物来源,比值为1左右代表木材燃烧来源,而比值小于1则显示来源于石油[8]。

浅层地下水中PAHs的含量总体是以以3环>5环>4环>2环>6环的顺序递减。P/A值0.68~8.52,Fl/Py值0~1.03,显示其来源于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特征。其中农业区A1、居民区R1和垃圾场W1样品2+3环PAHs含量远大于4环及以上PAHs,Fl/Py值(0.01~0.62)小于1,P/A值0.68~2.23,以废水排放和石油类泄漏来源为主;农业区A2和商业区C1样品2+3环PAHs含量小于或约等于4环及以上PAHs,Fl/Py值1.23~3.45,P/A值0~0.25,其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包括工业燃煤、生活供暖用煤和交通污染。工业区样品2+3环PAHs含量远大于4环及以上PAHs,P/A值(6.60~8.52)较大,Fl/Py值(0.31~1.03)变化较大,为混合来源。

表4 东部X市浅层地下水中PAHs特征指数

4 结论

X市浅层地下水中主要检出的卤代烃是三氯甲烷,其次为三溴甲烷,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和垃圾场。亚二氢苊、二氢苊、菲、蒽、芘、苯并(a)荧蒽、苯并(b)荧蒽、荧蒽、萘和屈等10种多环芳烃普遍检出,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有机氯农药检出率较高的是p,p′-DDT、o,p′-DDT、γ-六六六、p,p′-DDD和δ-六六六,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垃圾场和工业区,其次为农业区和居民区。

初步评价表明X市浅层地下水受到了轻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有机污染物为多环芳烃、滴滴涕和六六六。

X市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物最大环境影响度和总环境影响度均小于或远小于1,表明目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不显著,但AS较大的P,P′-DDT和苯并[a]蒽应引起重视。

根据地球化学参数和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推测有机污染物分别来自于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化肥农药的施用、垃圾填埋场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城市不同功能区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

[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2 Edition of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2002

[3] 汪晶,和德科,汪尧衢等.环境评价数据手册-有毒物质鉴定值(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2~423

[4]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2nd ed. Addendum to health criteria and othe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2:123~15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2005

[6] Erwin L. Biodiversity and life support impacts of landuse in LCA. Jouenal of Cleanr Production, 2000,8:313~319

[7] Gschwend P M,Hites R A. Flux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marine and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81,45:2359~2367

[8] Edward N 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A review. J. Environ. Qual. 1983, 12:427 ~432

[9] Simoneit B R T. Organic matter of the troposphere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s of petroleum and pyrogenic residues in acrosols over in western United States. Atoms. Environ.,1984.,18:51 ~67

Status of the Organic Pollution for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in X City of Eastern China and Its Security Assessment

Yu Guangming1, Liu Hongying2, Su Jingwen2,Zhang Taili2,Li Wei1, Shen Mangting2

(1. Zhejiang General Monitoring Station for Geo-environment, Hangzhou 310007;2.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 city of Ea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distrib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studied, the Pollution Index Mathod was adopted to assess the organic pollution of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in X city by reference to minus detected limit and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of China, WHO and U. S. EPA, and the sourc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Trichloromethane, then Tribromomethane of chlorinated solvents, Acenaphthene, Acenaphthylene, Phenanthrene,Anthracene, Pyrene, Benzo [a]) acenaphthene, Benzo [b] fluoranthene, Fluoranthene, Naphthalene and Chrysene of PAHs, p, p′-DDT, o, p′-DDT, γ-BHC, p, p′-DDD and δ-BHC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re mostly found in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of X city.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in X city mostly are polluted in light degree, in which p, p′-DDT and Benzo [a] Anthracene having bigger Ambient Severit (AS) should be considered. Depending on the geochemistry parameters of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setting of the surficial groundwater, various type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as, use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waste landfill and the incomplete pyrolysis of the fuel may be the various source of the organic pollutants in X city, there existed differences in various function district of city.

Key words: Surficial groundwater; Organic pollution; Security assessment; City in Eastern China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探讨论文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对于新建、扩建厂区的验收监测和厂区需要办理排污许可证的监测以及监督性质的监测,都得进行现场进行采样工作,采样是整个监测中的基础工作同时也对后续工作的进行也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细节问题,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影响因素;样品保存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不断深化,环境污染已日益严重,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村集体出现,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但环境监测效果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采样点位和频率以及监测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监测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影响监测效果的因素才能更好得到理想的监测结果。

1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影响有环境的温度,压力,风速,湿度等,在噪声的监测过程中风速,雨天对其影响很大所以在噪声监测过程中,严禁在强风有雷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在地表水监测的过程中,由于河岸环境会对水质的检测产生影响,所以在地表水监测采样中避免在河岸进行检测。

(2)采样频率和采样点位:对采样频率的掌握,在企业达到正常生产稳定的工况的情况下,等时间间隔的进行采样,这样才能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于采样点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布点,一丝一毫的偏差得到的采样结果很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3)容器因素:在样品采集过程后,采样容器的选择也对采样的效果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容器选择方面,应尽可能的购买一些实力较强,质量可靠的企业。在采样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容器盛放所采集的样品。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容器,导致检测因子与容器发生了反应,这会使得采集的样品严重与现实失实。

2环境监测现场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大气采样:在日常的监测过程中,一般采用监测仪器,由于其检出限比较高,对于一些低浓度的气体,就无法有效的检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样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检出限并不是很高,对于检测低浓度的气体是比较可靠的。吸收液和样品采集:在用吸收液采集完样品后,要低温避光保存和密封处理。这是由于吸收液稳定性并不是很高,容易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水质采样:为了提升检出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选择低于执行标准20%的检出限[1]。在采样过程中,不同的采样因子应用不同的采样容器,避免采样所需检测的采样因子与容器发生反应造成检测结果失实。采样完成后应加水质固定剂应立马添加,有需要避光保存应避光保存。

(3)检查采样的容器:当我们所采集的样品浓度比较高可以选择直接采样法,常用的容器包括:真空瓶、塑料气袋以及注射器等。这些容器在使用前都必须做好气密性的监测,避免使用时出现漏气的情况,影响样品的收集[2]。

(4)固废和土壤的.采样:采样的器具的选择:严禁与采样器具发生反应,以至于监测的固废和土壤的数据与事实失实。同时在土壤采样过程中,应按照土壤的质地和肥力等划分成不同的采样单元,进行均匀性采样[2]。

(5)噪声检测:进行噪声监测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监测环境的敏感点噪音以及工业企业的噪音[3]。在对于企业厂界噪声进行检测时,应详细调查企业生产设备数量以及分布,生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生产负荷是不是达到了监测要求。在噪声监测期间需要在无风雨雷电,风速小于5m的条件下进行。

3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虽然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其在后续工作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做好现场采样工作,才能保证采集样品的可靠性,才能更好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蔚.初探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1,S3:11~12.

[2]朱晓霞.浅议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环境研究与环保,2013,01:26~27+18.

[3]胡瑞丰.环境监测现场采样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5:97.

谈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论文

谈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其中的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的勘察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勘查质量,需要对水文地质进行科学的勘察,然后根据水文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消除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下水

1、前言

我国的地域较为辽阔,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在进行工程勘查的过程中,由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深度不足,加上设计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经常被忽略,导致经常出现一些地下水变动造成工程事故的现象,这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工程勘查质量,本文作者对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改善建议。

2、工程地质简介

对于工程地质,其指的是通过调查以及研究来对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解决,在该学科中,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从而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并选择最合适的区域进行工程施工。而对于存在问题的工程区域,需要对该问题可能造成的建筑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主要包含对当地岩土成分的确定以及力学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勘察了解,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地地质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岩土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提高。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对施工场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明,然后分析地质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然后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对地质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和经济。

3、岩土水理性质

对于岩土水理性质,其指的是通过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反映产生的不同性质,在进行岩土水理性质检测时,其同岩土的物理性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岩土的水理性质进行研究,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岩土的强度和形变情况,从而在进行建筑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准确性。但对于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大部分都是流于表面,很少有施工单位对地下水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岩土的水理性质检测达不到施工标准。

下面对岩土的水理性质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首先是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在岩土中以赋存状态存在时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结合水、重力水以及毛细管水,而其中的结合水又能够根据其不用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结合水,这种形式的地下水能够牢牢依附在岩土颗粒的周围,并在岩土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膜受到地下重力的作用,密度大约为普通水的两倍,这使得这种形式的地下水具有非常大的粘滞性和弹性,无法对静水压力进行传递。然后是弱结合水,这种结合水被称为弱薄膜水,随着外界压力的变化,其能够在不同颗粒之间进行缓慢的移动,但对于静水压力同样无法进行传递。

然后是毛细管水,这种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毛细管作用而产生的,主要为孤立毛细管水和真正毛细管水等,这一形式的地下水同时受到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毛细管内的水位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是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对应的测试方法,首先是软化性,这一性质指的是岩土在受到水分的侵袭后,其强度往往会降低,对于不同的岩土,其软化存在一个系数,通过软化系数能够对岩土的软化情况进行掌握。随着岩土的不断软化,其会在岩石层中形成一个软弱夹层,在这一夹层中含有粘性土层和泥岩等。

其次是透水性,对于这一水理性质,其指的是岩土中的水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透过岩土层,随着岩土层中颗粒的大小缩小,其透水性能逐渐降低,而对于坚硬的演示裂隙等位置,其透水性一般较强,对于岩土的透水性,其可以通过渗透系数进行表示,然后通过抽水试验对其进行确定。最后是给水性,这一性质是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指的是沿途中的水分在达到饱和状态后能够通过孔隙等位置进行流出,流出水分的数量采用给水度进行表示。对于给水度,其是含水层水文地质的重要数据,能够充分代表当地的岩土特性,对于该参数的'测定,其采用的是实验室测定。

4、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地下水的岩土工程危害,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下水位升降所导致的工程变化,另一种则是由于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压力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4.1地下水升降带来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另一方面则是自然因素,无论什么因素导致的地下水变化,其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像地质变化和人为因素等,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地下水的水位上升,随着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其对岩土建筑物的腐蚀程度也会逐渐增加,其不仅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较大的危害,同时还会产生崩塌等问题,加上岩土结构容易被软化,导致流沙问题逐渐扩大。然后则是地下水下降造成的为,其产生的原因同地下水水位上升相似,随着地下水的水位逐渐下降,岩土中的地下水含量将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随着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很多工程项目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对其忽略,这使得地下水的岩土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产生较大的危害。

4.2地下水动压力导致的岩土工程危害

对于正常情况下的地下水,其若不被破坏影响,能够保证很长时间的正常流动,对建筑物的危害也非常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量逐渐增加,则使得岩土工程危害非常大。

5、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勘查工作来说,其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具有非常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足,无法对当地的水文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同时还会威胁人们的工程质量勘查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明慧,李敬婧.浅谈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5(2):323.

[2]张福水,史小龙,李辉.浅析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3(2):110.

[3]高云.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70.

我要求一篇地下水及油气资源概论的论文

不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