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避税的论文题目

2023-03-11 1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避税的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经济类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
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
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
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
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
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
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
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
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
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
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
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
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
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
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
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
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
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
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
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
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
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
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
51.反资本弱化避税
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
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
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
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
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
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
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
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
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
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
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
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
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
绿色贸易
1.浅谈绿色税收
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
4.避税规制研究
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
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
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
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14.税收优先权研究
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
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
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
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治理
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
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
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公司上市
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
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
内部控制
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
2、财务策略分析
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
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
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
2、企业所得税改革
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论文的题目是关于避税方面,现在不知道从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出发,也在中国知网找了些资料

浅谈企业所得税问题,你没有法学硕士以上的资历,千万别选这种题目,这里的知识量远超过你想像
另外,避税是非法的。你应该改为“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不是让你不缴税,而是让你不多缴税。

什么样的论文题目很好写啊。我是会计专业的,大家介绍下吧

我也是会计专业的,你可以写纳税方面的,这是老师比较重视的话题

题目:依法纳税的认识

目录:1、企业所得税概述
2、计税依据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避税的方法
8、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
内容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