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开题报告国画

2023-03-11 17: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开题报告国画

我国国画创作历史悠久,是我国最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而笔墨文化元素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国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国画创做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历来受到各个历史阶段国画创作者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画《家乡山水》

1.设计(创作)主题灵感源、设计(创作)理念阐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通过对山水画的深入的了解,于是萌发了山水画的创作。创作主题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山山水水,美丽的人文景观。画中主要画了巾山,以它为主体,进行加工创作的,向他人展现我的家乡,其中也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一、要参考大量的相关用书、研究其绘画的特点和绘画要领、增加自己的绘画知识。为我的山水画找到适合的画风。

二、大学里学了中国画,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3. 设计(创作)的思路;

我创作的国画,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山水一种热爱之情。画面中大量采用了披麻岑来表现山体的宏伟之势,在构图上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的深远、高远、平远,从不同的角度上观看有不同的感觉。我选择了加上颜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整幅画面显示得更气势雄伟,让感官上得到更大的冲击了。

1、准备材料资料:毛笔、生宣、国画颜料,借阅、购买画册等资料。

2、初稿: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构思让老师点评,定下初稿。

3、定稿:先打小稿,把自己想表达的事物都表达出来,让老师评点后进行修改。

4、画稿(1):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结构。(画小幅的画稿)

5、画稿(2):画好后由老师指出不足后修改,修改后放大至原稿一样大。

6、定稿后先在宣纸上画出黑白稿,其中进行第一遍积墨。

7、进行第二遍积墨第四遍积墨,以此进行多次积墨。其中进行外形的修改,

8、大致完成了黑白稿。

10、在对黑白稿进行上色。

4.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答辩、展览。

5.进度安排等内容,

(一)、2011年1月4日--2010年1月10日 布置任务,进行选题

(二)、2011年1月11日--2010年1月17日 资料收集,师生交流,绘制初稿构思

(三)、2011年3月1日--2010年3月7日 绘制小稿,确定构思

(四)、2011年3月8日--2010年3月14日 绘制正稿

(五)、2011年3月15日--2010年3月2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六)、2011年3月22日--2010年3月28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七)、2011年3月29日--2010年4月4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八)、2011年4月5日--2010年4月1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九)、2011年4月12日--2010年4月18日 作品装裱,布置展厅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1年 12月 26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成果

目 录

表A-1课题任务书……………………………………………………………………

表A-2课题开题报告………………………………………………………………… 表A-3指导教师指导和检查记录

国画开题报告

国画开题报告

范文一

题目:中国画《家乡山水》

1.设计(创作)主题灵感源、设计(创作)理念阐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通过对山水画的深入的了解,于是萌发了山水画的创作。创作主题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山山水水,美丽的人文景观。画中主要画了巾山,以它为主体,进行加工创作的,向他人展现我的家乡,其中也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一、要参考大量的相关用书、研究其绘画的特点和绘画要领、增加自己的绘画知识。为我的山水画找到适合的画风。

二、大学里学了中国画,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3. 设计(创作)的思路;

我创作的国画,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山水一种热爱之情。画面中大量采用了披麻岑来表现山体的宏伟之势,在构图上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的深远、高远、平远,从不同的角度上观看有不同的感觉。我选择了加上颜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整幅画面显示得更气势雄伟,让感官上得到更大的冲击了。

1、准备材料资料:毛笔、生宣、国画颜料,借阅、购买画册等资料。

2、初稿: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构思让老师点评,定下初稿。

3、定稿:先打小稿,把自己想表达的事物都表达出来,让老师评点后进行修改。

4、画稿(1):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结构。(画小幅的画稿)

5、画稿(2):画好后由老师指出不足后修改,修改后放大至原稿一样大。

6、定稿后先在宣纸上画出黑白稿,其中进行第一遍积墨。

7、进行第二遍积墨第四遍积墨,以此进行多次积墨。其中进行外形的修改,

8、大致完成了黑白稿。

10、在对黑白稿进行上色。

4.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答辩、展览。

5.进度安排等内容,

(一)、2011年1月4日--2010年1月10日 布置任务,进行选题

(二)、2011年1月11日--2010年1月17日 资料收集,师生交流,绘制初稿构思

(三)、2011年3月1日--2010年3月7日 绘制小稿,确定构思

(四)、2011年3月8日--2010年3月14日 绘制正稿

(五)、2011年3月15日--2010年3月2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六)、2011年3月22日--2010年3月28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七)、2011年3月29日--2010年4月4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八)、2011年4月5日--2010年4月1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九)、2011年4月12日--2010年4月18日 作品装裱,布置展厅

范文二

成果形式 国画

一、毕业教学环节 课题的主要内容、任务和目标、基本要求等: 主要内容: 毕业创作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选题、构思、创作并展示。是学生走向相关工作岗位的一次全面训练。 任务和目标: 1、训练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动手绘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间的 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自己选题、构思、创作,并绘制完成,作好成品的后期工作。 3、要求学生独立(合作)完成毕业创作,并在绘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 4、毕业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构思、画面组织、绘画能力。 基本要求: 1、国画作品尺寸不小于四尺对开,必须画在宣纸或绢上,形制不限。 2、创作题材不限,要积极健康,符合国画审美要求,独立完成,主题自定。 3、草稿:手绘构思小样或白描稿、作品构思说明。 4、制作:创作稿要求手绘,作品要求本人完成。 5、作品要求毛笔落款,钤印,并装裱。 6、作品展览: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的毕业展览。

二、实践要求 : 1、去图书馆、书店查找购买参考资料,或对创作对象进行写生。 。 2、草稿:手绘构思小样、作品构思说明。 3、制作:创作稿要求手绘,作品要求本人完成。

三、进度安排 2011 年 12 月 19 日至 2011 年 3 月 18 日进行毕业创作, 本次毕业创作分以下几个 阶段进行: 1、在 2011 年 12 月 19 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选题、收集素材阶段: 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七周

根据公布的选题学生进行选题,资料收集,了解知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及市场信 息,整理资料,确定毕业创作方向,绘制初稿构思。 3、创作稿定稿阶段:2011 / 2012 4、创作阶段:2011 / 2012 5、2011 / 2012 四、推荐的主要参考资料

《美术》《中国美术教育》《美术研究》 、 、 《美术观察》《世界美术》《中国画》

《荣宝斋》《艺术 、 、 、 、 世界》《艺术文献》《美术大观》《中国少儿书画》《鱼的设色方法》《工笔花蝴蝶渲染实用方 、 、 、 、 、 法》 、等以及古代和现代的国画名家的画册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八周,创作指导教师

辅导学生绘制正稿,确定创作方案。方案确定后,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改。

学年第 2 学期第一周至第三周

根据初稿进行创作,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大体完成作品。

学年第 2 学期第四、五周完成作品的调整及装表工作。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表 A-2 金华职业技术毕业教学环节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 院 国画《》 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1

学生

主要内容:

一、 课题背景和意义,课题任务的主要内容;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 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 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 喻为“兰客”。在我小时候,父亲也曾经养过一株墨兰;我通常也会有意无意的观察一下 它。于是我翻阅了关于兰花的各种书籍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 最终决定画兰花。

所以此次创作我想将通过兰花和石头以及蝴蝶之间的结合,来传达兰花所透露给人 的一种高雅的气息。以长轴的形式,表现兰花。毕业创作是一个艰辛、缓慢、摸索的 过程。从白描到分染、晕染最终到装裱,完成创作,让自己对中国画有更深一层的了 解,对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掌握,并为以后再次画中国画打下了基础。

二、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一)、国画工笔、国画写意、书法等相关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这次创作奠定了 基础。

(二)、大二的教育见习对美术教育有了初步了解。

(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图书等。

(四)、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三、课题任务实施的思路与方案 我要创作的国画工笔画,是通过花与石头与蝴蝶的结合为主的作品。主要是通过 明快,高雅的颜色表现兰花盛开的画面,表现兰花高雅的画面。以兰花为画面的主色 调,石头做修饰的作用,再加上蝴蝶得动赖衬托静,以兰花疏密的形式千姿百态的动 态表现兰花开的极为美丽动人。体现出兰花花中君子的姿态,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 方!确定画什么后,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我构思出了一幅兰花的大致画幅, 之后又经过不断的修改、探讨,逐渐形成了一幅我心目中的<<雅风>>

1、准备

材料资料:买宣纸、毛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初稿: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构思让老师点评,定下初稿。

3、画稿(1):用铅笔按照小稿画在大的素描纸上。

4、画稿(2) :淡墨勾线。完成白描稿,对老师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5、染色:进行第一遍染色。 (兰花:用浓淡赭墨勾出兰花和叶子;中淡墨勾山石,淡 墨勾蝴蝶翅膀,重墨勾蝴蝶身体。 )

6、染色:进行第二遍染色(调整:用胭脂和花青染两组不同颜色的兰花结构,汁绿 平涂正反叶用赭墨染出蝴蝶和山石的结构。 )

7、染色:进行第三遍染色。 (调整:对局部画面的中心事物进行晕染,突出主题,表 现层次感。 )

8、落款、盖章。 四、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展览

五、进度安排 (1) 、2011 年 12 月 19 日学年第 1 学期第十七周开题报告。

(2) 、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八周 资料收集,绘制初稿构思。

(3)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一周绘制小稿,确定构思

(4)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二周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5)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三周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6) 、2011 / 2012学年第 2 学期第四周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7) 2011 / 2012 、 学年第 2 学期第五周 调整作品 完成作品及装裱

(8)、2011 / 2012

指导教师审定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创作开题报告怎么写?《国画-仕女图》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谁能给我一篇关于中国画的论文开题报告....急用谢谢

如何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

绘画是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绘画的创新与自然科学中的发明创造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绘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内涵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绘画艺术的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绘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向前发展。

中国画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创新的问题,然而,当今的中国画家面对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绘画的创新决定于技法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多数画家都倾向于在“术”的环节中煞费心思,其结果,要么是局部的改良,要么是人为的制作,要么是嫁接西方的油画技法。尽管如此,其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面对如此结局,有时连作者本人也为之感到惭愧。更有甚者,为了强夺人意,硬要为其冠以“现代”或“前卫”的名头,实际上恰恰暴露了一些人的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这个现象中反映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失去理论指导或根本就没有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抑或只刻意在“术”中求“术”的框框中寻求创新,最终只能使中国画的发展走向衰落。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出现了这么多不尽人意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画家虽然深知只有解决了技法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才能够达到创新的目的,但是却不知解决技法创新的问题并不是单凭着画家的主观臆造可以获得,中国画技法的创新与变革来自于“理”,没有“理”作为研究技法创新的基础,很难实现创新的目的。创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形式是件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因此面对中国画的技法创新问题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要以中国画发展之“理”认识中国画的技法创新问题。这样可以从理论上看到中国画技法创新之根本,产生有理论根据的中国画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表现技法。
现在有许多中国画家面对创新问题,很少有人以中国画发展的根源研究中国画的创新,更谈不上以哲学与史学的理念认识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这就造成了看不到中国画创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导致一些人忘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以人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这种既没有理论根据,又没有正确的艺术思维主导的所谓创新,又怎么会达到创新成功的目的?尤其那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无知的鄙视、无原则的失落,这不仅反映出了一些画家由于自身知识的肤浅而造成的偏见,更多的是对自家文化的不负责任,故此也就不难理解当今中国画界出现的那些所谓的“前卫”艺术,为什么会有变相抄袭西方之嫌的问题了。

所谓创新应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创新方法,其二是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其艺术内涵的深度。

解决创新方法的问题最重要是要建立起新的艺术体系,使其更加完善,这是中国画建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的最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个条件,以其主观臆想而产生的某种技法与风格都难以成立。只有在符合中国画发展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思维的指导下,才能够产生出全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然而,这一切直接触及到的就是如何对待“笔墨”的问题,有人认为过分强调“笔墨”,会窒碍中国画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强调“笔墨”,中国画就无法“转型”等等,以至近百年来多数人对此一筹莫展,莫衷一是。事实上这种提法非常主观臆断,缺少足够的理论依据,中国画的“笔墨”一直是随着“理”的原则在改变,以中国画之“理”来认识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意象”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意象”笔墨之方法;“象意”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象意”笔墨之方法;“悟象”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悟象”笔墨之方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就无法表现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风格。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只有沿着中国画艺术规律而行才能顺利向前发展。中国画家如果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彻底的认识,那将永远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当今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当然也不可能在中国画界以及中国画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此理而论,中国画发展并不存在怎么“转型”的问题,实际这种所谓“转型”的提法,完全是由于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匮乏,对西方文化的一知半解而产生的主观臆断。除此,还有人在中国画发展出现问题的今天,提出了中国画应与西方艺术“接轨”的论调,然而他们并未搞清楚,中西方存在着不同的哲学理念。中西绘画无论是哲学体系,还是艺术体系,它们不仅是独立的,而且均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性、文化底蕴与思维形式。一些中国画家及理论家面对中国画的前途问题,提出“接轨”的论调是不切合实际的,表现出他们对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悲观心态。中西绘画是在两种不同的艺术思维与艺术体系引导下产生的艺术形式,那种不问其“理”,只谈“接轨”的论调,只会将中国画的发展引向歧途。

如何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出新的艺术思想,即表现出艺术作品之灵魂,这是画家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一个没有成熟艺术见解的画家,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作品,更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当前一些青年画家对中国画创新问题,多倾向于所谓的“实验”,甚至一些评论家对此也大加欣赏、极力鼓吹,然而这种实验的结果又当如何呢?事实并不乐观,反而却给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更大的困惑。

何谓“实验”?“实验”即是一种尝试,或成功,或失败。积极地看,当前出现的所谓“实验”美术,客观上反映出了一些关心中国画发展前途的画家为之做出的努力。然而由于这种“实验”是在一种缺乏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出现的产物,不可能形成一种体系,更无法表现出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因此,这种“实验”无法成功,不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成了一种失去理性的盲动,其唯一可以依靠的理论,即画家的所谓“感觉”或主观臆测,这种缺少理论根基的谬误之“理”,又如何能够成其为“实验”美术的理论支柱呢?因此也就很难达到其“实验”的目的,以及具有理论性的说服力。面对这种所谓的“实验”作品,不难看出一些作者无非是受了当代西方抽象思潮的影响,将西方所谓的抽象转嫁到中国画的宣纸上而已。因此可以断定,这些画家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与现状,并未从理性上去认识,只是在表面得到某种偏激的启示,岂不知自己已经跟随西方绘画走向无奈。浮浅的认识带来了错误的理解,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不伦不类的作品,其表现出来的东西要么奇丑无比,要么糊涂乱抹,甚至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自己在表现什么,对此还能有什么艺术内涵而言,更谈不上以创新而论。虽然有人将这个现状看作是与西方艺术的“接轨”,但是以吾之见,这种所谓的“接轨”实则是在“搭车”,是在步西方早已失去理论支柱的所谓“前卫”的后尘。当前在中国画发展中出现的这种毫无理念与理性,盲从“接轨”、盲目实验的结果,最终导致的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变相否定与放弃,得到的则是非中非西的“夹生饭”,很难产生独立的艺术体系与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画艺术。

另有一种以标“新”的文字游戏而出“新”的所谓“新文人画”,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细观其作品,无论从“字”到“史”,从“意”到“雅”,都难以与“文”搭上关系,更不可能与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古代文人画相提并论。甚至有些“文人画”作者标榜为绝句的诗,竟连平仄都分不清楚,还如何谈得上“文”,更不要品其艺术内涵了。真不知如今的“新文人画”究竟“新”在哪里,也不知其中的“文”是超越了古人,还是落后于古人,对此其作者是否真的搞清楚了?

无论是“实验”出的作品,还是“新文人画”,为什么很少博得专家的赏识,以及人们的喜爱呢?其原因并不是欣赏者的水平差,重要的是人们需要的是美的艺术,需要的是能与人心灵相沟通的艺术,需要的是有深邃艺术内涵的作品以及货真价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喜欢那种丑陋、脏乱、说文不文、说雅不雅、不伦不类的作品。事实说明,无论丑与美,重要的是与人的心相通皆可谓之美,那些并不知道丑中之美为何物,缺乏理性的以丑为美的所谓作品,只能使人感到一种狂燥与变态的心理在宣纸上的自我发泄,以及江郎才尽的表现。

可以说人的意识、学识、心态决定了画家作品中的艺术含义,那种对西方艺术肤浅认识,以及不文充文的半瓶醋作风很难登上艺术的顶峰。中国画的发展越是到高级阶段,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就应该愈加深刻,这就要求一个画家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才可能体现出在当今文明发达的时代中,一个画家所应该具有的艺术深度。

自古以来,绘画创新一直是画家通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艺术心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然而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画家在这条道路上摔倒,甚至至死不悟,就算是有成就的画家,往往都是耗尽了大半生的精力才获得成功,这足以证明绘画创新的艰难程度。绘画艺术是天才加勤奋的事业,无论谁,只要拿起画笔将其作为事业,就意味着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赌其成败,故切慎之。

论文中国画的构图艺术的开题报告怎样写?

考虑要素
①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