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典籍英译论文格式

2023-03-11 0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典籍英译论文格式

英语翻译论文写作方法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在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写英语翻译论文呢?

1、选题及资料查阅

对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活动来讲,选择合适的课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研究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笔者以翻译研究为主要研修方向,经过广泛阅读该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较为熟悉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现状。加之入学伊始便在导师指引下从事中国典籍翻译研究,随着大量阅读和学习有关典籍英译及其研究的著述,自己对该领域尤其儒家经典《论语》的英译现象产生了兴趣,并逐渐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资料查阅在选题之前就已展开,因为资料是确定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但其后的文献查阅工作更具重要意义。围绕《论语》英译这一现象,自己开始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研读。初步调查和梳理发现,儒经《论语》的外译,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完成于1594年(一说1593年)的拉丁文译本(马祖毅、任荣珍,2003:34),至今已逾四百年。而第一个《论语》英语全译本为柯大卫(David Collie)所译,作为《四书》(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 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的一部分于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距今也近乎两个世纪。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除了较为集中于理雅各、翟林奈、韦利等所译的早期经典译本,也开始着手庞德、刘殿爵、安乐哲和罗思文(合译)等现当代译本的探讨。从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海外《论语》英语全译本已超过三十个。调查还发现,作为早期主要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初就已出现的Leonard A. Lyall的《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比如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未能搜寻到专门研讨该英译本的文章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由于材料新本身是学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有理由初步将该译本作为自己撰写一篇翻译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更多资料爬梳剔抉,笔者掌握了译者Leonard A. Lyall及其《论语》英语本的基本情况。譬如,Leonard Arthur Lyall中文名叫赖发洛,是英国汉学家。1886 年以海关洋员的身份来华,在华40余年。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书名为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由位于伦敦的朗曼斯·格林公司(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在1909年9月初版刊行,并先后于1925年10月和1935年9月印行第2版和第3版。这里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是第3版,全书不足130页(其中正文共计102页),是篇幅较为简短的《论语》英语全译本之一除了英译《论语》之外,他还分别翻译《中庸》(1927)和《孟子》(1932)两书并数次再版。1934年,他编著的现代世界丛书《中国》在伦敦出版,向西方介绍中国。然而,由于有关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迄今付诸阙如,因此决定将对该译本的文本细读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希望有所发现,或许为当下中华典籍外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些微借鉴和思考。

2、提纲构建

在研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过程中,笔者发现译者所贯彻始终的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与其对汉语特点的认识、翻译理念的追求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充分体现在该译本的“前言”(Preface)和“导语”(Introduction)中。例如,第3版“前言”(1935)仅一句话,告诉读者再次修订译文旨在使其“更接近于汉语原文”(bring it nearer to the Chinese)(Lyall,1935:vi)。值得一提的是,第2版“前言”(1925)不仅强调该版译文“比初版更加接近字词对应”(more nearly word for word than it

was in the first),而且指出汉语原文的两个特点:难懂(hard to understand)和多义(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易读的译文绝非“真实翻译”(true translation)(同上:v)。而篇幅稍长的“导语”写于1909年,一定意义上亦可看作初版的“前言”。这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孔子生平、《论语》的形成过程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又有春秋之前中国古代史简介,并谈到道家、墨家等思想。这些很大程度上也表明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和深入了解。

经过细读赖氏《论语》英译本发现,为了使译文与原文“更加接近字词对应”,译者尤其注重原文的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比如原文较为突出的数字小句的行文特点,译文往往采用类似排比的洗练短语、清晰而果断的语势,使原文的字词概念和句式语序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概而言之,赖发洛通过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操作方法,贯彻以“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较为有效地践行了以质直求真为特色的“真实翻译”思想。赖氏追求的“真实翻译”尽管不同于几乎同时出现的、本杰明所倡导的旨在再现“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真正翻译”(real translation)思想,但两者又似乎至少在一点上是相似的:因为后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透明性,也强调直译原文(literal rendering)的必要性(Benjamin,2004:21)。

基于以上对赖译本的研读和思考,笔者着手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初步拟订如下一个写作提纲。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和结语。其中,翻译基本策略为倾向直译且以“字词对应”为基础,具体翻译方法分为为四种,即字词对应、语序一致,字词对应、语序变换,字词调整、语序一致和字词调整、语序变换;译本的不足以翻译目的论为参照分为三类:悖离目的性法则的翻译失误、悖离连贯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和悖离忠实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对每类译误又根据译本的具体情况加以细分,便于更好的例证和评析。

3、撰写与修改

论文撰写是整个论文工作的最重要阶段,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阶段。论文初稿的撰写主要是基于以上拟订的提纲,虽然在写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但通过适当运用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所掌握的知识,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譬如,细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时,笔者做了大量的笔记,众多的例子和不同的想法着实令人难以取舍。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及研究需要,决定围绕主题和材料价值来加以分类和取舍。此处通过一个具体的做法加以说明。基于四种具体翻译方法,自己首先为每一种方法挑选出典型的例句(暂不考虑译文的准确与否),然后抽样统计各类译文所占的大体比例,进而评判译文的整体风格特点。例如:

1. 字词对应语序一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The Master said, Smooth words and fawning looks are seldom found with love.

2. 字词对应语序变换: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第十一”)

Nor would they follow, said the Master, if told to kill their lord or father.

3. 字词调整语序一致: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The Master’s manner was warm yet dignified. He was stern, but not fierce;humble, yet easy.

4. 字词调整语序变换:

子曰:“吾不如老农。”(“子路第十三”)

The Master said, An old husbandman knows more than I do.

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这四类译文所占整个译文的比例大致为:第一类超过五分之三,第二类比第三类略多,但两者皆不足五分之一,而第四类最少,远低于十分之一。这一结果较为有力地支持了笔者对赖译本的判断,即译者贯彻“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旨在诠释“真实翻译”的理念。

再如,囿于极为有限的参考文献,且线索难觅,自己想到专业课程所学的“滚雪球”文献检索法,运用后发现助益很大,效果颇佳。这里仅以查询译者Leonard A. Lyall的汉语名字为例加以说明。最初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译者英文名字叫Leonard A. Lyall,然后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在一篇关于《论语》英译史的文章中发现其汉语音译名为莱尔;接下来,通过利用该汉语音译名及其原名查得一篇论文谈及此人曾为海关洋员,进而在《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1854-1950年)》一书中找到其更为常用的中文名:赖发洛,以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发现了译者的另一个中文名:兰雅。这样,通过对相关数据库再次就译者英文名和三个汉语名字进行逐一搜索,结果更为充分地表明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研究迄今尚付阙如。

关于修改文章,清梁章钜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梁章钜,1973:1000)的确,要想写好论文,一个人必须在论文修改上下功夫。随着更多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对论文初稿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到篇章结构都进行了反复修改,既涉及到文中论点和论据的修正,也包括对所运用理论的调整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比如,论文初稿第四部分“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有段补充说明赖氏译本特色的文字,包括“淡化译语(英语)形合之法,如用‘,’代替‘;’或连接词以贴近源语(汉语);用词基本不用缩略形式”等内容。后经反复斟酌,尤其考虑到论文内容和观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决定将该文字移至第二部分“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用以说明赖译本的特色。

关于文中的理论运用,笔者借鉴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如理论的'工具性、理论运用和学术价值的关系等,通过比较不同翻译流派理论的特点,结合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最终决定选用翻译目的论来分类评鉴赖译本,并有效地揭示赖氏译本追求英语译文“更接近于汉语原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理想化“真实翻译”为标志的翻译目的。

4、文体和引用之规范

翻译研究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既需要体现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又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其中,符合文体和引用的规范是对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关于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十分丰富,包括从语态到语气,从术语的运用到避免歧视用语等内容。如关于术语,不仅要意识到使用专业术语的必要性,也要注意语言精炼,尽量少用术语,更要避免歧义。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尤其修改赖译本研究论文时都进行了仔细参照和认真检验,对那些欠妥如口语化的表达甚至讹误之处,如对翻译目的论个别术语的误用,都逐一加以修正和改善。

引用的规范对撰写合格的翻译研究论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就引用而言,文章切忌断章取义,并应关注引用的核实及可靠性。为了避免引用的断章取义,熟悉引用文字的上下文十分关键。自己清楚记得老师曾在专业课上要求学生课后做引用查证练习,其中就有查阅“学而优则仕”的上下文。通过查阅,自己发现该语源自《论语》的“子张第十九”篇,上文是“仕而优则学”,并惊奇地发现该语为子夏所说,而非孔子所言。显然,这样的查证很有利于对该语的全面理解和准确使用。在修改关于赖译本研究的论文时,笔者努力查实引文,确保引用的可靠性。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赖发洛所追求的“真实翻译”的涵义,文中引入了本杰明的“真正翻译”思想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

为了查得“真正翻译”的出处,笔者在不同数据库中找到许多涉及该思想的论文,但基本上都是给出较为笼统的汉语解读,甚至还存在抵牾之处。为了更好地把握该思想,自己通过追根溯源,最终找到其原文具体出处,并发现本杰明这一思想与其“纯语言”哲学观密不可分,加深了对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为了引用的规范,本篇论文也是如此。譬如,上文引用了清朝学者梁章钜有关作文修改之语,最初找到的出处有二:《退庵论文》和《退庵随笔》,且没有出版社、具体页码等信息。通过多次搜索和查阅,笔者最终在《退庵随笔》第十九卷“学文”中查得原文,并通过阅读下文——有关欧阳修对《昼锦堂记》原稿起首两句的修改,更好地理解了引文,尤其是修改之于作文的重要性。

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文学方向的比较好写,教学法最好写,不过能学到东西麽?我这儿有些: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Comic Sketches
论旅游广告的人际功能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
英语借词研究 A Survey of Loan Words in English
科技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黑人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
通俗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研究 A Study on Nominalization in Popular Science Discourses
主位及述位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The Progress of and Outlook for Theme and Rheme Research
英语衔接机制研究 A Study of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非言语交际中的身势语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论隐喻的衔接功能 On the Cohesive Functions of Metaphor
《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 《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
《欲望号街车》的主题探析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迷失的自我:《小镇畸人》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Lost Selve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Winesburg Ohio
天堂梦醒:论《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爱情婚姻观 No Dream in Heaven: A Study on Hardy’s View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Jude the Obscure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Emily in “A Rose for Emily"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象征主义 Symbolism in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论《拍卖第49匹》的追寻主题 On the Theme of Quest in The Crying of Lot 49
论《名利场》中的叙事艺术 On the Narrative Arts in Vanity Fair
《珍妮姑娘》中的道德观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Morality in Jennie Gerhardt
浅析《蝇王》中的宗教思想 On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Lord of the Flies
鬼怪、解构、历史:《宠儿》的后现代主义分析 Ghost, Deconstruction, and History: A Postmodern Analysis of Beloved
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职责 Translator's Task in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英语名词化结构在汉英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Nominalization in Legal C-E Translation
论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中的省译 On "Omission” in C-E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
恭维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Complimen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TITHESES 的分类与汉译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NTITHESES
浅谈对偶 A Brief Account on ANTITHESES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 Respect,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
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及语用分析 On Language Feature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Humor
隐喻意识与英语词汇学习 Metaphor Awareness an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tern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Internet  Environment
网络语言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Language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关联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A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汉完成体对比 A Comparison of Perfect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其对策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Rea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目录

绪论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理论与方法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及英译概论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技巧第一讲 上古神话一、神话概说二、经典英译女娲补天(刘安)三、翻译练习后羿射日(刘安)蚩尤轶闻(任防)第二讲 先秦寓言一、寓言概说二、经典英译画蛇添足(刘向)三、翻译练习杞人忧天(张湛)吕梁丈夫(庄子)第三讲 诗经风雅一、诗经概说二、经典英译诗经·国风(选三)三、翻译练习国风(选二)小雅·鹿鸣周颂·清庙第四讲 楚辞悲歌一、楚辞概说二、经典英译楚辞(节选)(屈原)三、翻译练习楚辞(节选)(屈原)第五讲 道德之宗一、老子概说二、经典英译道德经(选四)(老子)三、翻译练习道德经(选四)(老子)太极图说(节选)(周敦颐)第六讲 庄周论道一、庄子概说二、经典英译庄子(选二)(庄子)三、翻译练习庄子(选三)(庄子)第七讲 孔丘论语一、儒家概说二、经典英译论语(选九)(孔子)三、翻译练习论语(选六)(孔子)中庸(节选)(子思)第八讲 人性探源一、人性概说二、经典英译孟子·公孙丑上(人有四端)(孟子)荀子·性恶(节选)(荀子)三、翻译练习原性(节选)(王安石)大学(孔子)福乐智慧(第六章 )(优素甫)第九讲 名家论坛一、名家概说二、经典英译公孙龙子·名实论(公孙龙)三、翻译练习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苟子·正名(节选)(苟子)第十讲 兵家谋略一、兵家概说二、经典英译孙子兵法·计篇(孙武)三、翻译练习孙髌兵法·奇正(孙膑)第十一讲 史学绝唱一、史记概说二、经典英译史记·管晏列传(节选)(司马迁)三、翻译练习史记(选二)(司马迁)蒙古秘史·卷十一(节选)第十二讲 文学传记一、传记概说二、经典英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三、翻译练习桃花源记(陶渊明)大人先生传(节选)(阮籍)第十三讲 文心文论一、文论概说二、经典英译典论·论文(节选)(曹丕)文心雕龙(节选二)(刘勰)三、翻译练习典论·论文(节选)(曹丕)文赋(节选)(陆机)第十四讲 盛唐诗歌一、唐诗概说二、经典英译五言古诗·月下独酌(李白)七律·登高(杜甫)酬张少府(王维)三、翻译练习宿建德江(孟浩然)出塞(王昌龄)问刘十九(白居易)第十五讲 诗品诗话一、诗品概说二、经典英译诗大序(节选)诗品(选二)(司空图)三、翻译练习诗式(节选)(皎然)沧浪诗话(节选)(严羽)诗品(选二)(司空图)戏为六绝句(选二)(杜甫)第十六讲 唐宋散文一、散文概说二、经典英译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醉翁亭记(欧阳修)三、翻译练习师说(节选)(韩愈)岳阳楼记(范仲淹)石钟山记(节选)(苏轼)第十七讲 书谱书论一、书谱概论二、经典英译书谱(节选三)(孙过庭)三、翻译练习书谱(节选二)(孙过庭)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陆羽)草书歌行(李白)第十八讲 禅宗智慧一、禅宗概说二、经典英译大乘止观法门(节选)(慧思)六祖坛经·定慧品(节选)(惠能)三、翻译练习六祖坛经(选二)(惠能)第十九讲 两宋词章一、宋词概说二、经典英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三、翻译练习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第二十讲 元曲杂剧一、杂剧概说二、经典英译窦娥冤(节选)(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节选)(关汉卿)西厢记·惊艳(节选)(王实甫)三、翻译练习散曲(选二)闲情偶寄·词曲(结构第一)(选二)(李渔)第二十一讲 明清小说一、小说概说二、经典英译红楼梦(节选)(曹雪芹)三、翻译练习西游记·猴王出世(吴承恩)水浒传·武松打虎(施耐庵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杨慎)红楼梦·“好了歌”解(曹雪芹)第二十二讲 翰墨丹青一、书画概说二、经典英译画语录(选二)(石涛)三、翻译练习画语录(选二)(石涛)小山画谱(节选)(邹一桂)第二十三讲 历代书信一、书信概说二、经典英译答谢民师书(节选)(苏东坡)致弟书(节选)(郑燮)三、翻译练习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嵇康)与元微之书(节选)(白居易)与十二侄(节选)(欧阳修)第二十四讲 文明演进一、新学概说二、经典英译论语注·“公羊三世”说(节选)(康有为)孙文学说(节选)(孙中山)三、翻译练习清代学术概论(节选)(梁启超)摩罗诗力说(节选)(鲁迅)附录 中国历代文化要籍篇目(汉英对照)主要参考书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