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宽容论文素材事例

2023-03-11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宽容论文素材事例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宽容的议论文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

惟德动天,惟宽容众。——古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语

关于宽容的经典素材

让一让,六尺巷 (宽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宽容的作文素材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关于宽容的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西游记》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醒世恒言》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金缨《格言联壁》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金缨《格言联壁》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金缨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金缨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宽恕而不忘却,就如同把斧头埋在土里而把斧柄留在外面一样。—巴斯克里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布菜克《耶鲁撒冷》

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麼大,可是一个好人的心是容得下全世界的。——意大利罗大里

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佚名

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佚名

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佚名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定比定律的争论长达9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难,我是很难深入地研究下去这个定比定律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北宋名相寇准因赏识丁谓,推荐他参知政事(副相),丁谓非常感激寇准,对他很尊敬,他们常在书中省(宰相议事之处)吃饭。一次寇准饮汤,不慎将汤羹溅落在胡须上,丁谓马上起身,将寇准胡须上的汤徐徐拂去。寇准笑着说:“参政乃为长官拂须耶!”丁谓在众同僚面前感到很难堪,自此怀恨在心,屡次加害寇准,使寇准一再贬官,直贬至岭南荒僻之地,后来丁谓也遭贬斥岭南,寇准家人意欲加以报复,但寇准却有容人之量,反派人送礼物去慰问丁谓。可见言语不可不慎,气量不可不宏。

宽容的事实论据

关于宽容的事实论据50字

关于宽容的事实论据50字,现在很多作文和文章都会应用到实施轮机,关于这类的事实论据有很多,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关于宽容的事实论据50字的相关内容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李斯特义收学员的故事

有一姑娘开音乐会,宣传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先听姑娘谈了曲子,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爆满的剧场充满了雷鸣般的掌声。

2、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

三国时,蒋琬主持蜀国朝政。其属下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开始搞文字狱,在蒋琬面前说:“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人各有秉性。杨戏不会拍马,也不会给我难堪。所以,他只好沉默。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3、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的功劳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对手下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终于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于是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4、仁义胡同的故事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此胡同还得了康熙皇帝御笔表彰。

5、秦穆公的故事

春秋时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三百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不能因为一条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能喝酒就对身体有害。赏他们喝酒,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三百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看见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严峻。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的冲上去与晋军死战。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因此而脱险。正是秦穆公的一时宽容,换来了自己的性命。

宽容的事例精选一: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正因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事例精选二: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透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之后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宽容的事例精选三: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齐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之后,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因此这样做,是正因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此刻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宽容的事例精选四: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此刻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此刻已是我的学生。你能够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宽容的事例精选五:

李文靖公(原名李沆)当宰相时,有一位很狂的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文靖公的缺点。

李文靖公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 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文靖公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

李文靖公马上一再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

李文靖公跟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宽容作文素材

宽容作文素材(一)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哲学家康德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哲学家康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宽容,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马修·阿诺德)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却愿意用我的`生命b^卫你发表你的观点的权力。(伏尔泰)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宽容作文素材(二):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2、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4、 着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着《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5、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6、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7、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