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爱尔兰毕业论文

2023-03-11 09: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爱尔兰毕业论文

不需要毕业论文,详情见:


申请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交验材料清单
一张二寸彩色证件照片(蓝色背景);
需认证的国外源语言(颁发证书院校国家的官方语言)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正本原件及复印件;
需认证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所学课程完整的正式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如以研究方式学习获得的学位证书,需提供学校职能部门(如学院、学籍注册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开具的官方研究证明信原件及复印件,研究证明信内容应说明学习起止日期(精确到月份),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所授予学位等信息;
需认证的国外学位证书(高等教育文凭)和成绩单(研究证明信)的中文翻译件原件(须经正规翻译机构(公司)进行翻译,个人翻译无效);
前置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原件和复印件(使用这个证书申请需认证的国外学位证书课程或高等教育文凭课程);
申请者留学期间所有护照(含护照首页-个人信息页、末页-本人签字页、以及所有留学期间的所有签证记录和出入境记录)原件及复印件;
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者亲笔填写的授权声明(登陆,下载)。
另需额外出具的相关证明有(以下材料均需准备原件及复印件):
若留学期间护照上交或丢失,请提供:(1)申请者亲笔签名的无法提交留学期间护照的情况说明; (2)新护照首页或户籍簿; (3)如属因公护照上交的情况,请提供公派证明和护照上交证明; (4)如属因私护照丢失的情况,请提供留学期间在文凭颁发国家学习居留情况(包括居留时间、所持签证种类等内容)的相关证明,如出入境记录、社保证明、外国人注册登录情况证明等。
涉及跨境教育的申请者需提交高中毕业证、内地校方开具的成绩单和学习经历证明(或结业证);
如申请者出国前在国内高校接受过高等学历教育,且未获得毕业证书,则应提交该高校为申请者个人开具的《退学证明》。《退学证明》必须明确申请者在该高校接受过普通(或成人)高等学历(研究生或本科、专科(高职))教育,且因故未完成学业而退学;
单位或组织集体派出的留学人员需提供派出单位出具的公派留学证明和公派留学人员名单。公派留学证明内容包括公派项目名称、启动时间、批次、派出人员人数及基本情况、国(境)外接收院校名称、专业、学业组织等。如涉及到在国内组织的行前培训,需说明培训内容(外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时间、有无学分转移情况等。证明与学员名单须为盖有单位公章的原件;
尚未获得学位证书但持有所就读学校出具的已获得学位的证明信者,需翻译该证明信及成绩单;
在俄语国家取得学位证书者,需提供预科证明;
在爱尔兰学习获得爱尔兰国立大学学位证书者,需提供拉丁文版学位证书。
在爱沙尼亚取得学位证书者,需提供英文和爱沙尼亚文证书;
在日本取得论文博士学位者,需提供日方院校开具的研究证明。同时提供申请者本人学位申请书主论文摘要及副论文的题目列表;
在美国学习取得学位证书者,如持F-1签证,需提供I-20表格;如持J-1签证,需提供DS-2019表格以及相关单位或项目的派出证明;
在加拿大留学的回国人员需提交加拿大移民局开具的学习许可(study permit);
在菲律宾取得学位证书者,须本人亲自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递交认证申请材料;如就读学校为国立大学,需提供菲律宾外交部认证;如就读学校为私立大学,需提供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外交部认证;
在南非取得学位证书者,如之前获得了国家文凭(National Diploma),需一并提交该文凭;
欧洲部分国家须提交留学期间居留卡,如居留卡无法提供,可用学生证、注册证明等材料代替;
马来西亚双联课程申请者,须分别提交马来西亚校方出具的整个学习期间(包括双联课程期间)的成绩单或学习证明,以及第三国高校的双联课程成绩单;
在国(境)外 学习首先获得高等教育文凭(Diplom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造,获得学士学位者,申请该学士学位认证时,须提交高等教育文凭及高等教育文凭学习阶段成绩单、学习期间所有签证(或签注)及出入境记录;
申请认证的学历与前置学历学历层次不衔接时,需提交预科证明、录取依据、工作证明等相关材料;
18. 学习期间如在国内完成实习活动,需提供学校认可的实习合同或实习证明;
19. 如委托他人代理递交认证申请材料,代理人需提供《代理递交认证申请材料委托书》(模板可参见认证系统首页的“重要通知及文档下载”)及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注意:一位代理人只能代理递交一位认证申请人的申请材料。
上述所有材料原件经现场审验后即行退回,复印件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存。
特别提示:1、本中心暂无法受理直接邮寄材料原件的申请。请您不要把申请材料原件寄至我中心,以免丢失或出现其他意外。
2、在递交认证申请材料过程中,需申请者本人对认证申请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签字确认,因此请申请者尽量亲自前往我中心各验证点办理认证申请手续。如需代办,请参见上述第19条办理相关手续。

毕业论文

这篇就不错

防止二手烟暴露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
科学证据已明确提出,二手烟(SHS)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这一污染物可对成人和儿童造成多种严重疾病。另外,根据可靠证据显示,实施“100%无烟环境”(完全无烟环境)是唯一能够有效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和数百个地区成功地实施了相应法律,要求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实现“完全无烟化”,在法律执行过程中都未遇到显著的阻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据一致表明,无烟环境不仅可行,而且在实施前后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些法律并未对服务业或其他行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相反常常能够起到正面作用。而这些举措的效果——心脏病发作和呼吸系统问题迅速减少——也对国家和地区的健康状况颇有助益。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作为政策制定者应当参考和运用这些经验,以确保各种公共政策能够成功实施,从而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这些经验包括:
1、为保护公众健康必须进行无烟环境立法——而不是采取自愿政策;
2、立法内容应简明、清晰、可执行,并且全面;
3、对烟草企业可能采取的反对措施(往往经过各种形式的第三方发起)应有预见和回应,这一点十分重要;
4、发动民间团体参与是实现有效立法的核心举措;
5、为保障顺利实施法律,必须开展教育和咨询活动;
6、制定实施和执行方案及提供执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均十分重要;
7、对无烟环境的实施必须加以监测,最好能测量其效果并记录经验。
根据上述经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下列建议,旨在保护工作者和公众免受二手烟暴露危害:
1、通过实施“100%无烟环境”清除烟草烟雾这一污染物。该项措施是唯一可将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暴露降低到安全水平,达到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暴露危害的可接受水平的策略。通风换气和设立吸烟区的办法(即便是与非吸烟区分开,单独通风换气)都不能将暴露风险降低到安全水平,因此不予推荐。
2、建立相关立法,规定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均须实现完全无烟环境。法律应保证对所有人提供全面公平的保护。采用“自愿政策”来实现保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某些情况下,要做到有效的全民保护可能要求某些半室外和室外工作场所也实现无烟化;
3、实施和执行法律。仅仅通过无烟化立法还不够,对这些立法的良好实施和充分执行需要相对较少但是关键的措施和手段;
4、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来降低家庭环境中的二手烟暴露。应该认识到,无烟工作场所立法可以提高人们(不管是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自觉使其家庭环境无烟化的可能性。
WHO鼓励各成员国依据上述建议,运用各种相关经验,通过立法手段使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成为100%的无烟环境,推进公共卫生目标的实现。
第一章 前言
背景与原理
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影响,无烟环境的益处,以及实施无烟政策的最佳实践的大量证据不断涌现。汇编和传播这些证据,对于提高决策者和公共卫生倡导者们关于建设无烟环境、保护人群健康的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无烟环境的广泛接受和认同都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出于此目的,WHO 现发表这些关于避免二手烟暴露的政策建议。
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大量新数据显示二手烟可引起成年人和儿童的多种严重疾病,科学界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共识。当前已有多份权威报告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了汇总,并就二手烟暴露的不良后果得出了确切坚实的结论,这其中包括国际癌症研究所(IRAC)2004年发表的专著、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2005年报告和美国卫生总监2006年报告。这些报告对消除室内二手烟暴露提出了十分强烈的要求。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世界各国的国家、“次国家”A 和地方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无烟政策,以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在已经实施了无烟化的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水平迅速降低,从而使二手烟成分暴露水平降低,随之而来的是过去暴露于二手烟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快速改善。
与此同时,由于无烟环境措施具有辅助吸烟者减少吸烟量和戒烟,以及可能减少尝试吸烟的作用,因而也成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烟草控制政策。此外,在实施得当的情况下,无烟化法规会受到人们广泛支持,且依从性高;这些法规强制性的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吸烟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
在近期进展中,最显著的就是实现无烟环境的可行性,以及促进全球对推广无烟环境的关注。爱尔兰、新西兰、苏格兰和乌拉圭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百慕大等地区都已参照北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地方或地区B 无烟化法规开展了自己的行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已取得了成功,它们制定和实施了各种法律、法规,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在几乎所有的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包括酒吧和赌场)内都不会受到二手烟的危害,并获得了广泛的、强有力的公众支持。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十分感兴趣。
从上世界七十年代至今,烟草业一直将无烟化法律当作“有史以来对烟草产业最大的威胁”。1 不管是在地方、地区,还是在全国水平,烟草业一直激烈反对通过和实施无烟化法规(通常是通过在其资助下活动的“前台机构”采取行动)。烟草业一直在二手烟暴露的健康危害证据问题上谎言不断,它们甚至说WHO得出结论认为二手烟并不危险,然而事实上,WHO历来的结论都与之恰恰相反——二手烟可产生致命的危害!
另外,拥有包括140多个WHO会员国和欧共体为缔约国C 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 FCTC》,)的义务也进一步要求WHO就防止二手烟暴露问题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WHO FCTC》第八条“防止烟草烟雾暴露”的规定,各公约缔约方应:在当前国家一级依据国家法律通过和实施,以及在其他行政区划级别上积极推动通过和实施立法、行政、管理和/或其他措施,以保护人们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以及适当时,在其他公共场所,免受烟草烟雾暴露的危害。2
2006年2月,《WHO FCTC》缔约国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着力开发针对公约第八条的指南,并要求公约秘书处开始启动指南开发工作。在同一决定中,缔约国大会还通过了一个详细阐述第八条的模板,其中列出了一系列开发该指南所需的资源,本文件提出的建议便是其中之一3。总之,本文件提出的各项建议是针对二手烟暴露的无可置疑的危害,同时也籍此机会辅助《WHO FCTC》的实施,并为越来越多计划实施无烟化的各级行政管辖区提供相应的指导。
建议的制定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Bloomberg]公共卫生学院全球烟草控制研究所WHO烟草控制监测与评价合作中心的支持下,2005年11月,WHO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召开了咨询会议,会议旨在召集有关专家,就二手烟和无烟环境的各个方面展开讨论。会议讨论内容包括: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二手烟毒性,二手烟暴露的经济代价,无烟环境对烟草消费和商业活动的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实现无烟环境的需要和可利用的资源。
本文件中的政策建议部分是基于乌拉圭咨询会议的成果提出的,d 同时还得到了来自各WHO地区和各学科专家组成的更加广泛的专家小组的补充和评审(附录一:乌拉圭蒙得维的亚二手烟草烟雾政策建议专家咨询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和观察员名单),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WHO烟草控制政策合作中心的专家。
本建议旨在向WHO会员国阐明二手烟暴露的相关科学信息,以及无烟化法规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并指导决策者制定和执行循证的、可实施的无烟政策。
第二章 问题
二手烟暴露的健康影响
二手烟是指由香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二手烟烟雾中含有数千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250种是已知的致癌或有毒物质。4
近五十年来,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危害的证据在不断的积累。最早一批研究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其关注的重点是二手烟对儿童的影响及母亲吸烟对胎儿的影响。5,6,7 随后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二手烟暴露与多种严重的成人和儿童疾病有关,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危害的坚定科学共识逐渐形成。WHO、国际癌症研究所、美国卫生总监、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以及世界各地其他一大批科学和医疗机构的专家都证明了二手烟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危害,对成年人的致癌作用,以及对儿童健康和发育的影响。8,9,10,11,12,13 在国际癌症研究所2004年发表的专著中对二手烟暴露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此后,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和美国卫生总监分别于2005年14和2006年15发表了两份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影响的全面评价。“二手烟健康危害证据发展时间表”和加州环境保护署和美国卫生总监最新报告的结论概要见附录2和附录3 。
D 参加乌拉圭会议不一定意味同意本文件中的各项建议
对成人健康的影响
冠心病(CHD):根据在不同的地理和种族人群中的调查,有明确证据表明二手烟可导致致命性及非致命性的心脏疾病。暴露于二手烟烟雾中数分钟可对血脂、凝血系统(血小板)和动脉管壁功能造成急性不良影响,其中很多影响的程度并不亚于主动吸烟者。14,15,16 美国心脏协会17、美国卫生总监15、加州环保署14、以及英国烟草与健康科学委员会18 等多家机构对此已形成一致结论,认为二手烟雾暴露可引起心脏疾病,使心脏疾病造成的死亡风险提高30%,近期研究证据甚至提示,这种影响可能比上述结论还要高出两倍。19
肺癌:全球已有数十项研究证实二手烟暴露与肺癌有关,其中最早的研究是在1981年进行的,该研究发现嫁给吸烟丈夫的不吸烟女性存在较高的肺癌风险。20,21 国际癌症研究所、美国卫生总监、美国环保署,以及世界各地其他众多科研机构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认为二手烟可导致不吸烟者罹患肺癌。9,10,11,12,13,14,15
乳腺癌:加州环保署2005年报告中把二手烟列为“有毒空气污染物”之一。报告指出,在14项含有女性绝经状况信息的研究中,有13项结果显示,较年轻的,主要是绝经前的女性暴露于二手烟烟雾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估计二手烟暴露可解释该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的近70%。依据这一观察结果,同时根据目前对乳腺癌的生物机制的认识,以及二手烟烟雾中含有20种已知的、可导致女性乳房出现明显基因损伤的乳腺致癌物质,加州环保署得出结论认为:二手烟可导致年轻的,主要是绝经前的女性患乳腺癌。14 e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指出,这一证据提示二手烟雾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5
呼吸道症状与疾病:数据显示,二手烟暴露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发生及肺功能的下降有重要作用。14此外,二手烟还可诱发或加剧成年人哮喘。14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父母或母亲吸烟均可导致儿童下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易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15,22,23 此外,大量调查结果都显示,吸烟者子女出现咳嗽、咳痰和喘息等常见呼吸道症状的频率更高。24,25 在双亲都吸烟的家庭,子女出现上述问题的危险最高。
哮喘: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已患有哮喘的儿童病情加重,使未患哮喘的儿童出现哮喘(对成年人亦是如此,如上所述)。14,26,27 家庭中的二手烟暴露可使患哮喘儿童的急诊次数和用药增加。28,29
肺部生长发育: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的结论认为,二手烟可降低儿童肺功能发育速度,此后,不断有新的证据支持这一结论。11,15,30,31 无论是孕期母亲吸烟还是出生后的二手烟暴露都可造成这一影响。
中耳疾病(中耳炎):二手烟暴露可引起儿童中耳炎。这一常见儿童耳部疾病每年导致大量儿童就医,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听力损伤。13,15,32

E 加州环保署结论:关于二手烟对绝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的证据仍然不充分。
产前与产后影响
不吸烟女性在孕期遭受二手烟暴露可导婴儿低出生体重和早产。14,33,34,35此外,二手烟暴露还可引起婴儿猝死综合症。15,36 其他与二手烟暴露的围产期健康影响还包括宫内发育迟缓和自然流产(流产)。14,37
二手烟暴露的程度
二手烟暴露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很普遍,甚至在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中都存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数据显示,二手烟暴露问题在青少年中也十分广泛。1999年到2006年间对132个国家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的在校青少年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中44%在调查前7天内在家里遭受过二手烟暴露,56%在公共场所遭受过二手烟暴露。38 对墨西哥国家卫生研究院工作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91%的工作人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二手烟暴露。39 对10个国家卫生专业学校三年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二手烟暴露率最低的是乌干达的30%,最高的是阿尔巴尼亚的87%,而公共场所暴露率的范围为从乌干达的53%到塞尔维亚的98%。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烟草烟雾暴露在美国已经显著降低,但是根据2006年美国总监报告中所综述的有关可的宁(尼古丁的一种副产物)的多项研究显示,仍有40%以上的不吸烟成年人和将近60%的3至11岁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危害。15
近期两项对3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场所的调查显示,在绝大多数场所都发现存在二手烟暴露。41,42 在七个拉美国家,94%的调查点中都发现了二手烟暴露(根据环境尼古丁水平测定),其中包括医院、学校和政府大楼。41 一项对室内环境(无论是否存在吸烟现象)中细颗粒物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采取了全面无烟政策的两个国家——爱尔兰和新西兰,其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了合格水平。42,43
普遍的二手烟暴露对广大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例如,加州环保署统计,在美国,二手烟每年造成3400例肺癌死亡,23000-70000例心脏病死亡。在儿童中,估计二手烟每年导致430例婴儿猝死综合症,24500例婴儿出生低体重,71900例早产,200000次哮喘发作,以及790000人次中耳感染就诊。13,44除此以外,在至少27个其它国家中也可获得由二手烟暴露所引起的死亡的估计值。45,46,47,48,49
二手烟暴露的经济代价
二手烟暴露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经济影响,其中包括主要的直接和间接医疗成本和生产力损失。此外,允许吸烟的工作场所修缮和清洁成本较高,发生火灾的危险更大,并可能需要交纳更多的保险费。50
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爱尔兰、英国和美国都已经对二手烟暴露带来的经济成本进行了评价。51 因研究中所纳入的因素各有不同,评价得出的估计值也有一定差异,但其经济成本都相当高。
近期美国的北美精算学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因二手烟暴露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达五十亿美元以上,间接医疗费也超过五十亿美元(如残疾、酬薪和相关利益损失)。52 在香港,二手烟每年造成直接医疗费用、长期医疗费用和生产力损失估计也高达1.56亿美元。53
第三章 解决办法
有效的保护策略
“100%室内无烟环境”
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14、15、54 因此,杜绝室内环境中的吸烟行为是唯一科学的、能充分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措施。无烟环境能够保护健康。有无烟政策的地方,二手烟暴露就会减少,人们的健康就能得到改善。无烟政策也是极其具有成本-效益比的措施,特别是与烟草业常常借助第三方鼓吹的毫无效果的各种“替代措施”相比尤为明显,这些所谓的“替代措施”包括:55
•将同一空气环境中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分开;
•设置“专门吸烟区”,并加强通风滤气。
无效的替代措施
对于将同一空气环境中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分开这一措施而言,仅仅简单的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不提供任何地面到天花板的隔离屏障,不可能杜绝——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减少不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56、57、58、59、60 不吸烟者在这种空间的二手烟暴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气流模式、稀释体积以及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距离,吸烟量等因素。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将烟雾污染取得空气回送到非吸烟区。拉丁美洲一项关于环境尼古丁水平(二手烟暴露的一个指标)的研究甚至发现,在某些环境中,非吸烟区的尼古丁水平比邻近的吸烟区更高。41 另外,对非吸烟区工作人员的研究也表明,这些工作人员的二手烟暴露水平与可吸烟区工作人员相当。61、62
设置“专门吸烟区”,并加强通风滤气。不管是通风还是滤气,也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同时使用,都不能将室内环境中的烟草烟雾暴露降低到合格水平——这种方法甚至连除臭都不行,更不用说保护健康了。63、64 虽然提高通风换气率确实可以降低包括烟草烟雾在内的污染物浓度,但是,即便只是要达到除臭的目的,也必须要将通风换气率提高到常规通风换气率的100倍,63 而臭味实质上不是反映空气中有毒物质水平的指标,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烟草烟雾臭味,这些有毒物质的水平仍然可能很高。消除有毒物质需要更高的通风换气率,才能起到保护健康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通风换气率在实际中既不现实也不合算。要达到清除空气中的二手烟有毒物质的目的,换气次数会高得无法操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经济上也难以承受。65
同样,不管是中央空气清洁设备还是局部清洁设备,都不能将室内二手烟有毒物质降低到安全水平。此外,这些设备的工作效率还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因为它们需要高水平的、昂贵的维护和保养,而有时这些设备本身甚至还可能成为室内污染的来源。烟草业及其盟友们鼓吹的“单向”系统不存在循环空气的问题,但是由于同一个原因,这种设备的运行成本非常高,因为室内空气必须不断的被加热或冷却。而且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这种系统本身也不能将烟草烟雾降低到安全水平。66、67
虽然数十年来烟草行业一直在施加压力,68 但美国通风专业标准制定的领导组织“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不再提供在存在吸烟情况下的通风标准。在协会2005年环境烟草烟雾f意见书中的结论是:“目前唯一有效解决与室内污染暴露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手段是禁止吸烟。”59意见书同时指出:“根据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协会主张杜绝室内环境吸烟,以此作为降低环境烟草烟雾暴露的最佳手段。”
目前,国际标准组织正在起草一份关于通风和烟草烟雾问题的建议标准(ISO16814),该标准是由负责建筑环境设计的“ISO/TC205技术委员会”起草。但是,政策制定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ISO组织标准在过去受烟草业的影响相当大。68 此外,当前版本的ISO16814标准虽然承认“尚无任何实际的通风换气组合运用可在允许吸烟的情况下提供合理安全的环境”,70 但同时该标准也制造了一个假象,认为通过通风换气措施可以避免吸烟区空气的循环或自吸烟区进入非吸烟区。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2005年意见书体现了当前对通风和二手烟问题的最佳科学证据,而国际标准组织这一版本的ISO16814标准并非如此。
烟草业推销的,以被某些地方某些场所(主要是酒吧和餐厅)采纳的一种换气型措施是建立以物理屏障与非吸烟区分隔的吸烟区,并安装独立的换气系统。这些所谓的“专门吸烟室”(DSRS)将废气排往室外,采取分离式进气,并形成相对于周围环境的负压区,对这种设计的保护效果的测试结果显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种专门吸烟室可以降低但不能完全杜绝其中的二手烟暴露;此外,专门吸烟室也不能解决相邻环境中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问题。71、72 不能为在吸烟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保护,并且可能加剧吸烟者对二手烟暴露,从而增加了健康风险。73 例如,吸烟室的房门充当了一个泵的作用,每当那个有人进出房间时便会将房间内的烟雾带到外面来。
另外,专门吸烟室建设麻烦,运作成本不菲(框图1).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些问题,已经允许设置专门吸烟室的部分地区又修改了其法规,完全取消了这一设施。74 在服务行业建立专门吸烟室的趋势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前景带来麻烦,因为这使得在里面工作的员工遭受极高的二手烟暴露。此外,允许或甚至更糟的强制建立专门吸烟室会鼓励或要求商家投入大量资金,以购置或使用无效的通风换气系统,从而连累未来的“100%无烟立法”。因为届时,很多机构以为这些设施中投入了大量成本。G
F 加州环保署在其报告中使用的是“环境烟草烟雾”(ETS)这一提法,而WHO更倾向于使用“二手烟烟雾”或“非主动吸烟”。三个用法意思相同。
室外与半室外环境:
为了将烟草烟雾列为有毒空气污染物,加州环保署开展和评估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室外二手烟浓度根据吸烟量的多少,临近墙壁的位置,以及风速风向等大气条件不同,也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时甚至能达到所观测到的室内水平。14 但是,总的来讲,室外的二手烟要比允许吸烟的室内环境低。

在爱尔兰读药学博士容易毕业吗?

答:是的,在爱尔兰读药学博士是可以毕业的。爱尔兰有多所大学提供药学博士学位,例如都柏林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埃克塞特分校等等,都有相关的药学博士学位课程。一般来说,读博士课程需要3-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学术研究项目和毕业论文,完成后即可毕业。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L.D.彻纳东尼,M.麦克唐纳.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王新新.新竞争力.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2006.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15~16.

[9]康晓光.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深圳大学学报.2006.5:03~05.

[10]相晓冬.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视点.2006.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企业管理.2006.10:1~3.

[15]谢付亮.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中国质量与品牌.2007.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ENTERPRISEVITALITY.2002.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当代财经.2006.6:63~65.

[1]史建锋.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中国外资,2013,(13):78-79.

[2]李琪.探索金融阴霾下的钢铁物流新出路.企业导报,2012,(02):99-100.

[3]包立军,王业军.我国中小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分析.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5):9.

[4]史建锋.探究钢铁物流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国商贸,2013,(15):82.

[5]李庆华,项保华,王翔.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85-88.

[6]李敬,陈收.企业战略管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2-13.

[7]李拥军.钢铁供大于求渠道怎么做—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钢材流通渠道情况分析.中国冶金报,2013-06-18:6.

[8]田涛.对发展钢铁物流的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9-10.

[9]梁劲.钢铁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论文,2012,(02):34-35.

[10]包斯文.转型:钢铁物流企业的出路——从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转型看我国钢铁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冶金报,2012-11-20:9.

[11]张慧芝.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钢铁物流[J].世界海运,2010,(05):64-65.

[12]司方来,王永贵,贾鹤.战略柔性体系:调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现代管理科学,2009,(02):56-59.

[1]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2010.

[2]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2014.

[3]樊建平.创新安全标识管理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37-42.

[5]蔡秋塘,黄星.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02):38-41.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倩.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2.

[8]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1996.

[10]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11]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2]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10):64.

[13]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15]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6-21.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5〕18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芮冰.我国采煤机30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煤矿机电,2000(5):36-40.

[9]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09: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10: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2008.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2008.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2006.11:26.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2006. 5.

[1](美)丹尼斯.洛克著姚冀贺广勋张维红译,项目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12,217一223

[2](美)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著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一08,78一86

[3]陈凡,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职教论坛,2006一04一10

[4]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一03一10

[5]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06一06

[6]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教论坛,2003年第3期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