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哈佛大学论文答辩

2023-03-11 03: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哈佛大学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综述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论文答辩的目的是考察一个学生四年来学到了什么,当然,对于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方法,而不是什么具体的论题。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你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尽办法难倒你。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我说的难倒不是指蛮不讲理的“难倒”。比如说,当那老师在质问学生论文中提到的变焦不能代替推拉时,指出来学生的观点错了。可是学生说,我可以现在立即用我的DV证明我说的属实。老师一挥手说,不用了,我只不过是指出你的错误。这个老师这样做实际上是利用自己考官的特殊地位在耍赖皮。他害怕被学生驳倒。这时学生应该有勇气回答说,我坚持要用我的DV来指出老师的错误。有能力的考官,正派的考官就会允许那学生再一次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如果在答辩会上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不管那位老师的观点是否被证明是错了,答辩会是高水平的。老师也是高水平的。以势压学生,不许这个,不许那个,那是教师软弱无能的表现。这也涉及到这个学校的.整个师资水平的问题。毕业答辩,入学考试,精神都应该是一样的。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国防部长MACNAMALA在考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时,他没有答题。却写了一篇文章批评考试题目的迂腐。他的论点是,在二战以后,作为美国的名牌大学居然还出这样迂腐的题目,那是不可想象的。他提出了考试题应该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的,应该赶上时代。他得了一个零分。可是系主任在审阅考卷时,零分引起了他的注意。读完他的考卷,他划掉了那个零,重新判分,给了他九十几分(我记不清楚是九十六还是九十八分 了)。后来事实证明MAC确实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当肯尼迪邀请他担任国防部长,一年四万薪金的时候,福特汽车公司邀请他担任该公司的总裁,年薪二十万。他选择了国防部长,后来他又是世界银行的行长。那个系主任也高。MACNAMALA在考卷里批评的正是他,可是这位系主任站得高,他能赏识一个年轻有为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而且是批驳他的人,这说明他不愧是一名名牌大学的系主任。给MACNAMALA打零分的人是一名助教,可以原谅。护短,那都是最低档的人干的事。他连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没有。是家庭妇女,老娘们儿干的事。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打架,总是想法子护着自己的孩子,那怕是她的孩子错了。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硕士论文知网查重检测的时候,查不查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介之类的

博士硕士论文知网查重检测的时候,不会查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介之类的。

因为致谢,个人简介之类的内容可以类似,所以不会查重。参考文献可以直接复制,但是注意别人的引用可能有错误,复制之后最好自己仔细核查。对于每一篇参考文献,都要说明其参考价值。

比对内容:本论是进行比对的主要部分。论文目录、原创声明、参考文献、脚注、图片等不在检测范围之内。但论文的附录、简历及研究成果、致谢并没有排除。所以,在提交论文查重系统前,要注意点 。

扩展资料:

知网查重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将预查重论文与资源库内的所有论文进行比对,将预查论文中的相同/相似语句标出,计算“复制比率”,找出相似论文进行参照。为判断预查论文是否存在剽窃行为提供依据。

比对资源库:涵盖了学术期刊、研究生学位论文、重要报纸全文、重要会议论文全文和中国专利全文、互联网数据库等多项数据资源,还包括外文文献资源、港澳台资源等。此外资源库还会不定期更新。

比对方法:采取多级比对方法。以句子(以句号为标志)作为最小的比对单位,进行“句子-段落-全篇”多级比对。若一个句子中超过13个字符与他人论文相同或相似,则视为“抄袭”。一段落中若5%字符与他人论文相同,也被视为”抄袭“。

比对内容:本论是进行比对的主要部分。论文目录、原创声明、参考文献、脚注、图片等不在检测范围之内。但论文的附录、简历及研究成果、致谢并没有排除。所以,在提交论文查重系统前,要注意点。

检测结果:重点关注的指标是“文字复制比”。该指标反映了论文“抄袭”的文字数量比例,是衡量文献检测结果的最重要指标。文字复制比越高,存在抄袭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知网指标包括:完整检测结果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论文有无存在剽窃,主要依据完整检测结果复制比来判断。

博士要读几年毕业

问题一:硕士一般读几年毕业,博士一般读几年 给你简单说明一下,研究生称为学历,而硕士和博士成为学位。
所以一般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说法。
硕士研究生一般三年,但是现在国家在把三年往两年改--很多学校都在进行了
博士只有一个低限,最少两年 。

问题二:博士研究生要读几年? 1、博士要求是3年,一般都是延期1年,最长可以延期到6年,但是如果时间再延长就基本毕不了业了。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2、如果是硕博连读,硕士加博士一共5年半或者6年毕业。直博和硕博连读时间一样,但是直博第一年就是博士待遇,硕博连读第一年是硕士,要等研一结束的时候才能申请硕博连读。
望采纳!谢谢!

问题三:博士和硕士分别要读几年? lz不同专业应该不一样,我是工学的,比较了解理工类的情况
直博一般5年,其中硕士部分两年,博士部分3年
理学硕士2-3年,一般3年,
工程硕士2年,
博士3-5年不等,一般3.5年

问题四:国家统招的博士生几年毕业 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三个学历层次:分别为专科,本科,研究生,而研究生学历为最高学历,但研究生可以根据学位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高等学历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等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可以获得全日制博士生毕业证书和相应的博士学位证书。而以同等学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则不能取得学历证书只能取得学位证书,其学历仍然是原学历,如本科或硕士研究生。
国内的博士一般学制三年,如果硕博连读总共五年。如果完不成任务,有可能延期毕业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医学类专业,可能比其它专业长一两年。

问题五:博士要上几年? 普通是三年或四年,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
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博士毕业,主要是满足以下条件:
一,论文工作未能完成,需要继续。
二,博士论文答辩后,需要经过学位委员会开会讨论,公示3个月之后才能授予博士学位。所以,在学制之内毕业的,一般是不可能了。

问题六:大学本科四年读到博士毕业需要几年 我感觉考博的话,尽量还是去比较牛的学校,跟着比较牛的导师,现在来说,想去高校当教师,一般至少都是需要博士毕业,如果比较好的学校,可能对本科出身以及有无出国经历看的还是比较重的,这些都是硬指标。软性指标可能包括你在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发表过几篇论文之类的。现在有很多硕士研究生读博都是奔着能在高校当教师或者是留校去的,可以说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将来的博士也会扎堆。4年还是比较长的时间,什么都不太好说,如果研究生毕业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建议还是直接工作吧,4年之后有可能就错过了好的就业机会,到那时,可能就只能去高校了。211的高校也不能说不值得去读,关键还是看你的导师在本专业领域是否受到认可,在业内是否有较高知名度,这对你将来就业和发展,起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211高校有可能在某个擅长的领域,比较牛的导师还是有的,211的学校里边也有很多院士啊。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问题七:在中国,研究生、硕士、博士分别读几年? 给你简单说明一下,研究生称为学历,而硕士和博士成为学位。
所以一般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说法。
取得学历不代表取得学位。但是一旦取得学位也代表着学历。
本科毕业可以参加国家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硕士毕业才能考博士--
硕士研究生一般三年,但是现在国家在把三年往两年改--很多学校都在进行了
博士只有一个低限,最少两年 。
例外我们国家现在还有在职研究生和党校研究生。还有针对商界和政界的MBA和MPA.修业年限也在两年以上。
回答完毕,希望满意!

问题八:读研究生几年,读完博士读什么!博士需要读几年! 读研3年!读完博士就读博士后!博士要读多久才能毕业,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特殊点的情况比如UIUC的人类学专业Anthropology,需要8年;stanford的统计对学生很友好,一般4年就允许毕业。# V) Q( E6 z7 O3 F除了政策,也有人因为自己特别聪明,可以提前拿到学位。国内报道过的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副教授TianxiCai,95年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到mit读phd,念了一年,嫌mit理论不够强,转到havard biostatistics,研究survival *** ysis,3年之后,也就是99年,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个记录,后面有几个人能达到或者打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哈佛的绝大多数博士们还是要乖乖的至少念5年。即使是鼓励天才的大牛校,一般也不会少于3年的,你总的上一年课程吧,总得需要一年做点东西出来,总得在花一年继续作科研外加写论文答辩吧. 2 j5 p# X x# A1`我知道的最长的例子是一个念了11年都没毕业的,连系里的老师都很崇拜的说,我当年刚来系里做老师的时候,John同学就已经在我们的phd program里混了,我记得他开始读phd的时候,我还是大四本科生呢,他现在还没读完,He's a legend. 据说这个美国人换了n个导师念了7-8年以后就基本不在学校出现了,但是时不时地回学校讨论一下科研,还保留着拿博士的hope,老师们也不好意思把这位legend正式干掉,反正他也不花系里的钱了,所以就留着。这个跟蔡天西一样,属于特别极端的例子了。一个学校要claim你是它的毕业生,前提条件是你得在这个学校按照它的标准和要求接受教育,并不是说,你在中科院读博士,然后跑到美国答辩,美国学校就高高兴兴的抢CAS的培养成果,说你是美国学校毕业的。. O ^0 X# z) z ! k4 q. @. H8 S* L5 e3 e7 a! m博士学习期间,你要上课,要被老师培养,要花时间解决问题做出成果,要深入的了解某个领域,要develop优秀的科研技巧。有的情况下可能5年也不够,比如作试验的,如果实验很花费时间但是结果失败了,或者在毕业之前,别人先把相同的东西发表出来了,那就麻烦了;或者是遇到变态的老板,想尽可能的从你身上榨出点东西来,磨蹭着不让你毕业,也是有可能的.N在同一个学校硕博连读是可以5年拿下phd的,但是如果中途转校,即使在美国国内转,很有可能还是要从头开始再读5年。有的人转校后继续研究同一方向,老师人又比较好,有被允许提前毕业的可能。

问题九:博士后面还有什么学历都读几年? 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是最高学历,博士学制一般四年,当然也可以三年或者六年,是弹性的

问题十:博士研究生要读几年? 博士分脱产和在职两种,但在职博士大多数毕业后都能拿到学位,这点和在职硕士区别很大。
脱产博士学制为3-6年,大多数4、5年毕业,读到第三年可以答辩,如果没通过之后每3个月有一次答辩机会,当然前提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够。
在职博士学制大都为4-8年,也有和脱产的一样3-6年的,答辩合激方可毕业。

瓦尔登湖写作背景

<<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
1846年2月4日,梭罗按计划前去康科德城(Concord)讲课,题目是“关于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 is Works)。讲课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要求主讲人谈谈自己在林中的生活,相对而言他们似乎对这个更感兴趣。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梭罗准备了一个“我自己的历史”(Th e History of Myself)的课题,在当月10日开讲。没想到听众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他在下一周的课程上再讲一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听讲。受这次讲座的启发,梭罗将自己讲课提纲加以整理,又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写作,终于完成了Walden,or Life in Woods(《瓦尔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记》)这部传世的名著。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这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经出现了将近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作者有生之年里这部书一直被认为是模仿之作,而且还倍受冷遇。初版的2000册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卖完。直到作者去逝以后,这本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评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梭罗的思想意义才被我们认识到。1817年

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规》(Dial)写稿,其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和《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 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传的这种依靠个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有时候为了得到极其微薄的生活费用,才偶尔离开村子到父亲的铅笔厂工作一些日子。梭罗卒于1862年5月6日,时年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纪录。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列克河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使之更加完美。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