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包豪斯研究论文

2023-03-11 03: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包豪斯研究论文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包豪斯的教育启示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成了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但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又使这些中小企业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且在持续升温,折射出现在我们学校教育体制的严重缺陷。

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大量高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使我们直接采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原理。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

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
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

包豪斯教学: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包豪斯课程

实用指导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
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
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
木工工厂: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
金工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纺织工厂: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师资
包豪斯的教师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纺织品设计的保罗·克利(Paul
Klee)以及费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构成派成员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学由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此外画家约翰·伊顿,建筑家米斯·凡·德洛、汉内斯·迈耶、家具设计师马赛尔·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干。

基本课程:
康定斯基的课程: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2)分析绘图
保罗·克利的课程:1)自然现象的分析;2)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
约翰·伊顿的课程:1)自然物体练习;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3)古代名画分析
莫霍利·纳吉的课程:1)悬体练习;2)体积空间练习;3)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
4)结构练习;5)质感练习;6)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7)构成及绘画
艾伯斯的课程:1)结合练习;2)纸造型练习;3)纸切割造型练习;4)铁板造型练习;
5)铁丝造型练习;6)错视(illusion)练习;7)玻璃造型练习

其他基本课程: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工艺基础课程: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其它专门设计课程: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
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家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及区域规划等。他们为迪索市设计的工人住宅小区和为柏林附近的柏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获得很高评价。
鉴于上述包豪斯的师资,使包豪斯将现代美术诸流派发展的基本原理也纳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而且还使当时各种造型思潮得以聚集,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后终于促成视觉语言的产生。正如时人所评论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后面的新观点。包豪斯的研究基于一种对新空间的探索。这种探索最早始于综合立体主义,20世纪初期,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将这种地方性的视觉语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论。包豪斯的理论性著作--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进行建筑》、《动态的视觉》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并由此构筑了20世纪的造型教材基础。包豪斯之所以能将视觉语言体系化,因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围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环境所包围,并不断地受到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这些从人的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感情,必须求得某种表现。因此,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所共有的根本体验。这是一种更远大、更重要的生活设计概念。

包豪斯的原则

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见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维尔德的思想影响。

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

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
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
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
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分析如下:

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
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
获得新的统一。
3.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
4.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
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
5.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

包豪斯的设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但当时却被人们指斥为野蛮和傲慢,是对古典文明的叛逆。尽管现在人们已用“包豪斯风格”来表示对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罗皮乌斯本人是坚决反对这种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于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我们还以外国近代的工艺思潮为例,作为说明。对这种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偏颇。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由于当时正值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制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传统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并亲自设计和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潢等。这种工艺思想,没有注意工艺美术和时代结合,和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侧重于艺术性,而忽视生产性,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违背了历史规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认识,显示其偏颇性。和莫里斯形成对比的,是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综合造型学校。早期设在魏玛,1925年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迁到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该校的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
田自秉当时所说的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

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

我国设计专业名称设置也与70多年前的包豪斯类似。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本科分类为例:
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
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 服装表演艺术
本科课程:以工业造型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近。

艺术设计史论文

  这两篇,你可以参考下,,,,

  (1) 浅谈罗可可艺术的女性化特征
  内容摘要 :产生于法国18世纪的罗可可艺术反映的是上流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是集享乐、奢侈、豪华于一体的艺术样式的代名词。文章通过研究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探讨表现在建筑、家具、绘画以及服饰方面的女性化风格特征。

  关 键 词 :罗可可 宫廷贵族艺术 女性化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时代,由于国家对工商业与文化实行奖励政策,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文学艺术也随之蓬勃与兴盛。经历了男性理性时代的法国人开始渴望柔和暧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没落的封建贵族们,他们从路易十四时期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之后,开始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崇尚轻浮华丽的艺术,罗可可艺术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主流艺术和社会风尚。
  “罗可可”一词意为“贝壳工艺”,指用贝壳、石子等做假山,或以旋涡纹、花饰为主的装饰形象,后来引申为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罗可可艺术强调浪漫情调,它从东方、中世纪和古罗马的装饰风格之中得到启发,还吸收了中国清代丝绸、瓷器、漆器等工艺所特有的精致细腻的纹样,以及镶金嵌银的装饰风格。罗可可艺术崇尚自然,多以贝壳、山石、花草作为装饰题材,用富于女性化象征的S形、C形或旋涡状曲线夸张地伸展和缠绵卷曲,因此优雅、柔媚、华丽与繁缛成为罗可可艺术的典型特性。如果巴洛克艺术是男性化艺术象征,那么罗可可艺术则是典型的女性化艺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不仅是罗可可艺术的保护人和倡导者,又是罗可可艺术的象征性人物,她引领了整个法国的艺术潮流,在她的推波助澜下,罗可可艺术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因此罗可可艺术又称“蓬巴杜风格”。
  罗可可艺术风格几乎侵袭了宫廷贵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在18世纪,罗可可趣味是随处可见的,贝壳、草茎和花朵是罗可可样式最常采用的装饰母题;即便是一件日用器皿,也能感到是罗可可时代的一个缩影。”①可以说,罗可可风格渗透到法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仅体现在绘画与建筑上,还涉及到音乐、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

  罗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

  罗可可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巴洛克式的富丽堂皇、气魄宏伟的宫殿转变为优雅别致的别墅与私邸,而且还处处体现了女性化的安逸、亲切和舒适的装饰风格,如室内的柱子与楼梯修长而小巧;天花与墙面间以弧面婉转相连;房间的角落砌成柔和的圆形。罗可可式室内装饰总体倾向自然主义,它将草叶、贝壳、石子、蔷薇和棕榈作为装饰题材,不仅用在墙面和天花板上,还用在栏杆、窗台、壁炉、镜框、门窗等一系列装饰构件上。此外,还在室内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以显示主人的豪华与高雅。罗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多采用娇嫩明快的色调和富有光泽的色彩,并且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如墙面粉刷,多用白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等浅色调,线脚多用金色,使室内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由于在装饰上过于繁缛花
  巧,罗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的格调显示出过浓的脂粉气。

  罗可可家具

  罗可可家具由其装饰形式的新思想出发,整个家具设计都由富有节奏感的曲线或曲面构成,可以说,女性化的柔美与纤巧的格调在罗可可家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计师从妩媚修长的女人体得到启发,创造出秀气、高雅、轻巧的家具,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最为典型。沙发靠背、扶手、画框大都采用细致典雅的雕花,椅背的顶梁有玲珑起伏的“C”形和“S”形的旋涡纹的精巧结合。罗可可家具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青镀金、雕刻描金、线条着色,或镶嵌花线与雕刻相结合的装饰手法,讲究精致繁琐,这种富于想象力的细线纹饰使得家具显得愈加轻盈纤柔。所有这些致力于追求外形特点的家具,构成了罗可可风格时代的贵族们浮华绚丽的生活场景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next] 罗可可绘画

  “罗可可”以一种轻松优雅的风格使绘画彻底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教化思想,此时的艺术理想由雄伟转向了愉悦,享乐的世俗生活和欢愉的爱情是罗可可绘画的主题。特别是青年男女爱情的风流韵事成为广泛的题材,罗可可绘画讲求细腻入微的感官享受,甚至追求形象肉感和性感描写,即使是男人肖像也带有女性化的纤柔。画家华多以轻柔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在画面中渲染出一种如梦的境界,以此来衬托动作优雅、绮罗遍身的男女们。这些男女们虽在远离尘世的仙境中野餐,谈情说爱,尽情地安逸享乐,然而甜美中却浸有淡淡的忧郁。正是这种“夕阳无限好”的意味,使华多避免了浅薄的思想而超越了其他罗可可画家。罗可可风格在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对感官之美真实大胆,富于情调效果的追求,成为了那个无忧无虑、奢华萎靡时代的诠释者。

  罗可可服饰

  罗可可时代是女人的时代,女性浪漫而华贵的服饰把那个时代渲染得无比精彩。突出妇女的体形美是罗可可女装最大的特点,罗可可女装流行内穿束身紧身胸衣,胸衣领口开口很低,并以褶裥、荷叶边和蕾丝花边装饰领口,以衬托女性丰满的胸部。受东方文化影响,女装裙子面料流行飘逸温软、高雅而精致的丝织物,内以鲸骨做撑架,这种裙撑越来越大,犹如盛开的花朵,裙撑外的多层衬裙要将外裙前摆卷起至后臀处打褶垂放,目的是为了使臀部更突出,腰肢更纤细。罗可可女装经常在局部饰有精巧的刺绣工艺、蝴蝶结、玫瑰花,再配上独特而夸张的假发和帽子,显尽了女人的华丽与娇柔。男子服饰没有领子,领口有一排长而密的扣子,将前襟去掉,就形成了日后的燕尾服,而颈前的蝴蝶结,就是今天的领结。

  结语

  风靡一时的罗可可风格随着蓬巴杜夫人的亡故逐渐被新古典主义取代。由于罗可可艺术一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中,只为上流社会苍白、颓废、娇弱的思想生活服务,不免显得过于娇媚浮华,缺少了精神内涵的深刻性。但是,罗可可艺术夸张的手法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则使它具有了超时代艺术生命力,甚至至今还为艺术家们提供着创作思路。

  (2)
  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9)建立。
  “包豪斯”一词是从中世纪的“土木行会”转化而来的,其意思是建立像中世纪匠师们那样通力合作的关系,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团结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一起创造出精神和物质合一的、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质是推进现代新技术下造型艺术的创造。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它的诞生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里程碑。①根据其校长的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和米斯·凡德罗任校长的1930—1933年。校长的作用对包豪斯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根据校址的三次迁移,包豪斯经历了魏玛时期(1919—1924年),迪拜时期(1925—1930年)和柏林时期(1931—1933年)。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学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即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所有这些虽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同时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内容的丰富性、文化特征的复杂程度,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豪斯正式在魏玛成立,格罗皮乌斯亲自拟订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段观念……”③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一位瑞士画家,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同时,伊顿也是最早开设现代色彩系统教学的教育家之一,但是伊顿醉心于早期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具有敏感力和浓厚的宗教意识。所以,其教学方式与内容往往是将科学视觉形式与神秘主义精神混作一体,有些干扰了正常教学,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和抨击。最终他于1923年离开包豪斯,去苏黎士从事艺术创作,并继续研究中国哲学。
  1922年10月份,拉兹罗·莫霍里·纳吉(Moholy Nagy,1895—1946)接替了伊顿位置。他年轻活跃,才华横溢,曾被格罗皮乌斯誉为“在建立包豪斯教育中最活跃的同事之一,包豪斯的许多建树都是他的功绩”。④纳吉使包豪斯预科摆脱了哲学倾向,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在艺术设计中,他使美学适应于结构逻辑,他为预科学生安排了三组课程,即工艺类、艺术类、科学类,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属性,掌握形式表面、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概念的内容,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和生产设备,熟悉造型表现的原理,让学生的形象知觉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纳吉是一位把包豪斯的艺术概念运用到工业和建筑上去的主要理论家,是继格罗皮乌斯之后,成为包豪斯思想传播和发展最有影响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 [next] 包豪斯预科的第三位主持人阿尔伯斯(Joset Albas,1888—1961),同样具有理性思维的教学倾向,但比纳吉更具有实践性。他十分强调学生认识材料及工艺特性,使学生在制作工业产品上完全贴近实际任务。阿尔伯斯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作品。他认为,双向交流比教师单向讲授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 K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包豪斯强调造型艺术的结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使用新的物质材料、新技术和实用功能决定的现代抽象形式;强调艺术设计才能与工艺制作劳动相结合;强调艺术家之间的协作和打破艺术家与匠师之间的壁垒。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的杰出设计师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精神、观念与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包豪斯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设计的特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文化性格的新型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集艺术、工艺、设计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计对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化,对材料、造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设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并渗入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跨越众多学科门类和体系。虽然仅开办14年的包豪斯已经过去了86年,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
  ①张彤.整体地域建筑理论框架概述[J].华中建筑,1993(3):22.
  ②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2.
  ④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1999:525.
  ⑤汪炳璋.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36.

谈谈你对德国的艺术设计的观点要求500字

德国的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简介
  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它的创始人是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佩斯。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是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中心。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现在,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了一种“国际风格”,大家对包豪斯的研究,已经成为设计理论界和设计史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
  包豪斯中的美术教育大量吸收了20世纪初期欧洲美术界产生的新的流派及思想,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所以新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在格罗佩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的现代派画家和雕塑家到包豪斯进行教学工作,一时间,包豪斯成了德国现代派艺术的中心。
  包豪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1.魏马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创业时期。2.德索时期(1925年4月-1932年9月)、包豪斯的成熟时期。魏玛时期: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创建了很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来作为教学实践的场所,每个工厂都有技术教师和艺术教师进行指导,目的是把“技术和艺术”完美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包豪斯的建立目标和宗旨,其中的主要工厂有: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书籍装帧工厂等。德索时期:包豪斯迁到德索后,格罗佩斯大胆地启用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学生当教员,并且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开始注重从现代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以及材料学等课程也基本定型,此时的包豪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开始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及应用,在设计的形式上开始抛弃与产品功能无关的装饰,追求产品的功能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在机器批量生产基础上的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也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实验结果,并且加以了发展及完善,成为了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中心,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与设计艺术两方面都产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影响,同时,包豪斯也以其自身的探索与实验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及值得我们探索及研究的问题:如现代设计教育的体系应该是怎样的?究竟艺术与设计如何进行教育?设计对于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什么?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等等。
  1.包豪斯的设计教育
  包豪斯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却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它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行、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建构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在那段时间里,设计教育界始终将基础课程作为包豪斯的成功经验推广,成为后人反复研究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就归为三点:1.为各自独立的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纳入到与设计活动统一的范畴中;2.把当时欧洲现代艺术的方法与经验系统地吸收到教学课程中去;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艺术个性,并以对视觉形式语言的独特发现作为重点。
  在包豪斯,有一名叫伊顿的老师开设了一门基础课,使美术开始与设计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传统美术设计的边缘开始松散,走出包豪斯校门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成为职业美术家,大部分投身于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的设计领域,成为建筑师、金属工艺师、染织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为工业化的社会注入了更符合人性的设计活力。有了这种设计意识,才使现代社会充满了美丽、悦目而适意的物质产品。在包豪斯的教学过程当中,开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课程,比如对材质和肌理的研究。虽然说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材料,但是传统的美术观念还是限制了人们在创作中对材料的选择。试想,如果我们用传统的颜料、画布、纸、铅笔、或毛笔、墨汁作为创作材料,不论画得如何,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认可的一件艺术品。但是,如果我们用玻璃、树枝等特殊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人们却不能认可它是一件艺术品。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实际上是将艺术中最动人、最可贵的一点—心灵和精神的传递表现视而不见,而一味的注意外表是否规矩,是否是依照传统的结果。然而包豪斯却恰恰在这一点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教师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在材质和肌理的表面特性,如玻璃的光滑,布的柔软等方面的美感培养,且强调各自独特的感受,有些时候,老师们会布置作业,列出一些材料,比如木材、纺织物、玻璃、树皮、纸、毛皮、金属和石材等,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有些时候,还会让学生们去废品收购站及废工厂去找各种“破烂”来做肌理和材质的作业。所以,当我们试着去体味、分析、回想记忆一些平常很不起眼的物体时,它们那些司空见惯的形状会生出一些不寻常的意味,所有这一切只因为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用眼去观察它,用手去触摸它。   2.包豪斯的设计艺术
  包豪斯在建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同时,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包豪斯把以观念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建立了起来。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以它的设计作品,确立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至今依然有较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设计手法及风格的实验,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起源。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工艺及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只绘图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设计教育和企业界、工商界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联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虽然包豪斯所设计出的实际作品与批量产品无论在范围上或数量上都不够显著,然而包豪斯的影响不只限于它的实际成就,而更多地体现于它的精神、观念与方法,使得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所以它对现代设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大多人认为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了抽象的几何构成,导致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实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的是美学意义上的,因而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是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又如包豪斯积极倡导的为普通大众的设计,由于其设计美学的抽象与深奥,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的人所欣赏。
  对包豪斯最多的批评是针对所谓“国际式”风格的。尽管格罗佩斯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由于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加上一些设计师没有领悟其精神,以抄袭代替创造而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这对于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从20世纪初期,德国的设计者们就已经从建筑设计开始进行现代设计的探索和实践。所以诞生了“德国工业联盟”、包豪斯等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包豪斯在德国彻底解散后,有一部分人辗转到了美国,把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带到了美国,为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设计理念在德国诞生,在美国开花结果,并由此传到了世界各地,从伦敦到东京,从中国的台湾到香港,乃至中国大陆,都可以看到包豪斯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学中的影响。包豪斯毕业的学生马克斯.比尔还创建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豪斯的继承及发展。
  所以,就我的理解,我觉得德国的包豪斯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推向空前高度的动力源泉。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它的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不管包豪斯在今后的发展会怎样,但它提出的这三条理论对于我们现在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与技术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李政道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提出不也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人性化设计”,设计“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不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环保设计大同小异吗?

答辩在即,跪求和室内设计创新有关论文或者资料~~

  室内设计理论文章集粹

  2006年1月13日

  室内设计理论文章集粹

  三

  把室内生态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提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引起我国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的重视,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室内生态设计作为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在国外已经得到一部分建筑师的重视。如被誊为高技派的国际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他在设计中充分发挥了高科技提供的潜力,在实现节能、低耗、低造价的同时,创造了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设计的德国林依斯伯格商务促进中心和远程技术中心。这座建筑中的微电子中心由一组包括12幢单栋建筑的两个人工气候大棚组成。大棚采用透光的绝热材料,具有特殊的导光系统和日光反射和热量收集系统设在室外树林中空气收集系统通过地下管道吸入新鲜空气,根据季节变化将新鲜空气冷却或加热,然后送人大棚。建筑以煤气作为主要能源,安装在屋面上的两种太阳能电他板作为辅助能源供应系统。太阳能板将水加热,然后送至吸收致冷器,冷却水通过的营网设在悬挂干顶棚上的金属传导网板中,由此将室内空气冷却。新鲜空气经由地板层上一个通道送人室内,并在沿地面不高的区域形成一个新鲜的空气湖。这幢建筑设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尽管这幢建筑有十分舒适的室内环境,但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自然光、自然通风,所以它的能量消耗很低。特别要提出的是这幢建筑虽然采用了许多环境技术设备,而建筑造价仍保持在德国一般空调建筑工程的水平。这幢建筑用高技术。新材料实现了室内生态设计的许多基本内容。也可以说向人们展现了未来建筑的许多重要观念。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皮阿诺在设计曼尼尔博物馆时,研究了阳光照射、采光调节。光线控制之后,用细致的构造技术设计了一个由300块遮阳板组成的屋面,充分利用自然光为博物馆展品照明,而且亡造出一个轻巧、具有高技术特征的采光顶棚。通过光棚进入博物馆的光质量极为奇妙,这种自然光随着天空的阳光和云影的变化而产生富有韵律的效果。这个优美的室内采光天棚,既解决了自然采光,节约了能源,又十分新颖别致。日本日建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东京煤气公司港北NT大楼,在节约能源。创造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个大楼从界面装修到内部设施大量使用了自然材料及再生材料。如内墙采用了再生材料制成的壁纸,人口门厅铺装利用了现场废弃的混凝土再生品,在展厅内设置了室内绿化。

  生态引人室内设计,向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显然,室内生态设计包含了建筑。结构、设备。自控。工艺美术、园林绿化等许多专业的内容。它需要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不断更新知识,熟悉和驾驭新技术。室内生态设计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它的领域、技术体系和美学思想等都需要研究探讨。笔者文中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这一课题能得到更多同仁的关心和研究。

  许多设计师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想通过金属制品的设计表达他们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他们不仅注意到制品的功能性,并且与家具、陶瓷制品相协调。由于金属制品的虚饰少,而更具现代感。

  在染织品方面,由于莫里斯十分热衷于染织品的设计,他所设计的许多制品,例如壁挂、地毯、壁纸等其花纹图案均取材于自然界植物的枝蔓、花叶、鸟类等。这些染织品曾影响了许多染织设计家。其设计风格基本一致,并且也促进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染织业的改革。

  最早出现具有工艺美术精神的印刷品叫《霍比马》(The Hobby Horse)的季刊,先为马克穆多的“世纪行会”印刷在手制纸上,后转由莫里斯所属的一家印染厂出版。莫里斯按古代手抄本装订的风格进行装订,封面设计显得高贵而古朴。

  另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书籍插图与装帧方面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是比德利斯,他的作品反映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与思想。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莫里斯、拉斯金等人的倡导下,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这在设计史和现代设计理论的形成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风格明显注重材料的使用和工艺的精细,设计较为质朴、大方、适用。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一是对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反对。其二为偏面理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只要艺术家主持或参予产品设计就可以生产出美观、实用的产品,而忽略了科学与技术的意义。

  比工艺美术运动稍晚些的新艺术运动,是1900年左右的欧洲普遍兴起的设计运动。此阶段欧洲大陆正处在普法战争后的和平时期。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科技也有新的突破。人们对专业产品有着迫切的需求。加之工业产品所具备的经济实用性,也为广大中、下层社会成员所接受。

  促进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因素是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践。此时几乎每年都有许多优秀设计与产品问世。这些展览成为推广新艺术运动,反对“纯艺术”的思想的最好媒介。

  欧洲这场设计运动是以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新艺术运动为中心发展的。这一运动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主张艺术家参予设计,主张从自然中吸取设计素材,主张曲线,反对直线,反对模仿等方面均从形式上沿袭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新艺术运动的“新艺术”一词来源于革新派设计师萨穆尔·滨(Samuel Bing),他把自己的家具设计工作室称为“新艺术之屋”这个名称被引用于一场新的设计运动,并且波及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是受到莫里斯和拉斯金等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要表现在家具与装修设计上。

  家具与装修设计总的特点是强调回归自然,要求在一切设计中使用仿植物纹样的曲线,仿动物的曲线式样,要求装修设计有“回到自然感”。同时因受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因而作品在许多方面映了东方的装饰色彩。

  在比利时发生的新艺术运动有浓厚的民主色彩。提出了“人民的艺术”的口号,强调“大众设计”,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其代表人物是当时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范·德·威尔德(Henry Vande Veide)。他的设计理论是“承认机械”,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可算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他在从事家具与装修设计时更讲究功能性,用线也较简练。他主张“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认为机械如果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此为原则达到“工业与艺术的结合”,他由对纯形式的追求而至重视功能性,推动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基本上相同于法国的风格。但从米兰博览会以后,意大利的家具与装修设计趋向简单化、功能化以及批量生产化,这是受比利时范·德·威尔德的影响所至,是一种进步的开端。

  由于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在形式主义上越走越远,到1925年终于踏进完全追求形式新奇的“装潢艺术运动”;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也源于形式的夸张与主观的任意处理,终于为新的艺术所取代。比利时的范·德·威尔德由于承认机械化的生产并首创设计教育,把产品设计推向现代主义的轨道。

  现代设计来源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广泛发展。其过程一般认为:(1)对机械的肯定;(2)穆特修斯的工作,(3)德国“制造同盟”的创立,直到包豪斯的建立面走向成熟。

  德国设计理论家赫尔曼·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 18691927)他以教师的身份并通过其出版物和公众研讨会,对设计师和建筑师施加巨大的影响。这位盎格鲁撒克逊实用主义的专家不仅表示反对当时在德国产生的“青春艺术”的设计风格,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艺术风格,他拒绝任何造型准则的概念化,并且始终谋求任何形式明确按着用性,并且要求培养简朴纯正的造型观念。他指出:“一定要把机械式样作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要求所有设计必须符合“完全而纯粹的使用性能”。

  德国“创造同盟”(或称:“工业同盟”)于1907年建立。在穆特修斯的大力提倡和组织下,由建筑师、作家、工厂主、造型艺术家、手工艺术人、工艺美术工作者、政治家、教育家、出版商等组成。“同盟”大力推动“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在“同盟”的第一届年会上的开幕词中明确了对机械的承认,指出了设计的目的不是物而是人。产品设计都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许多造型艺术家自认的是时代的主宰。“同盟”强调设计家应重视产品的质量,单纯和抽象的外形和产品设计标准化三大要素。

  在建筑学院的工场和建筑实践中,开始追求“自由的和设计决定的,大众经济的典型现实主义”。在建筑设计界以彼得·贝伦斯,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和沃尔特·格罗庇乌斯。这些人成为现实主义含义的建筑设计的代表。

  现代主义以设计上的诚挚与理性思考取代了新艺术运动那种狂热的设计梦想,也就是说以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故此被称为“机械时代的技术美学”。其关键因素在于功能与设计的合理性。

  以沃尔特·格罗庇乌斯,米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的新建筑运动把现代设计理论推上了更为完善的阶段。新建筑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注意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传统的形式进行大胆的革新,以求建筑空间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在新建筑运动中以包豪斯的成就最为突出,并且对今天的设计界也有重要的影响。

  格罗庇乌斯是包豪斯的奠基人。1919年4月1日,他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国立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新纪元。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其一是要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其二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其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的教育方针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践放在第一位。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5),基本采取“工厂学徒制”,即除半年预科(掌握造型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进入三年正式学徒的学习,毕业既可获得“技工毕业证书”,然后进入包豪斯研究都深造,最终获包豪斯文凭。由此可见包豪斯学生的目标,是制造既符合实用标准,又能够表达制作者思想的各种产品。由此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德国包豪斯较魏玛暑期更为成熟,它的基本课程是加强学生对物体的分析能力;对空间的构成能力以及对基础绘画的表现能力。专业基础课仍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木工、家具、陶瓷、板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课程的学习熟悉材料和加工。专业课则是有针对性的学习建筑、展览等,然后进入建筑、工程等专题研究。德国时期的包豪斯较魏玛更为成熟,不仅在设计风格方面,而且对于现代设计理论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设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德国纳粹党徒的破坏以及最终占领其校舍,包豪斯于1933年7月被迫停办。

  在肯定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时,同时欠也应该指出,由于包豪斯成员把几何概念作为设计中心而推广,从而使设计院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道路,甚至为了几何形可以达到忽视功能的地步。产品设计缺乏人情味及和谐感,这其实是违背为人而设计的原则的。

  包豪斯被迫停办后,其人员在30年代后半期到了美国,从而成为美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他们除了加强视觉传达功能分析的课程外,又增加了系统设计课程,从系统化角度进行研究和设计,使产品更具时代感和社会意义。

  战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迅速发展,中上层有产阶级及普通劳动者,不仅对产品数量,而且对产品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使用,这表现出在建筑大量使用钢铁、玻璃和装修设计中弹性空间、有机空间以及组合家具的广泛采用上。

  美国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路易·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思想,扭转了建筑行业专讲形式、不注重功能的错误倾向,这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弗兰克·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的理论也使现代设计的理论更加完善。

  现代设计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现代工业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尽管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形式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这又都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在完善各种行为,其中包括不同的实践方式和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我们在强调产品生产的同时,更应把“人”的改造放在首位。所以说,现代设计理论中还包括提高人的素质这一重要方面,当然对从事设计的主角“人”的素质的提高,决非设计师单方的能力所为,而需要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设 计 的 魅 力

  所谓"设计"有两个含义:一是手法;二是效果。这二层含义,大部分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早已运用了的,只是没有专门提出来罢了。

  室内设计的手法很多,只举一些主要的。

  1、美化环境。室内设计要美化环境是无可置疑的,但如何达到美化的目的,有不同的手法,有的用装饰符号作为室内设计的果。另一种现代室内设计的手法,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材料、色彩、质感、光影等有序的布置创造美。

  2、组织和划分平面与空间,这是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手法。利用设计手法,巧妙地布置平面和利用空间,有时可以突破原有的建筑平面、空间的限制,满足室内需要。在另一种情况下,设计又能使室内空间流通、平面灵活多变。

  3、表达民族特色。在这方面,应采用设计手法,使室内充满民族韵味,而不是民族符号、语言的堆砌。

  4、其他。如突出主题、人流导向、制造气氛等等都是室内设计的手法。

  我们室内设计人员、往往首先拿到的是一个建筑的外壳,这个外壳或许是新建的,或许是老建筑,也或许是旧建筑,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在原有建筑的各种限制下做出最理想的方案。

  ……

  从以上例子说明,室内设计是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的。同样一个建筑外壳,由不同的室内设计人员按同一个室内要求进行设计,结果大相径庭。好的设计方案,它的功能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其自身价值,成倍地超过一般方案,显示出设计的作用和魅力。在显示设计的魅力方面,还有以下几种例子。

  1、变无用为有用。……

  2、外持旧、内更新。……

  3、变小用为大用。……

  4、变次用为优用。……

  5、低造价高设计。……

  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流派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属室内环境中的艺术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畴。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例如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一词及其含义,最早是起用于西班牙的文学著作中,而“风格派”则是具有鲜明特色荷兰造型艺术的一个流派。可见,建筑艺术除了具有与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紧密联系的特征之外,也还和文学、音乐以及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

  风格的成因和影响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

  20-30年代早期俄罗斯建筑理论家M·金兹伯格曾说过,“风格”这个词充满了模糊性……。我们经常把区分艺术的最精微细致的差别的那些特征称作风格,有时候我们又把整整一个大时代或者几个世纪的特点称作风格”。当今对室内设计风格和流派的分类,还正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章后述的风格与流派的名称及分类,也不作为定论,仅是作为阅读和学习时的借鉴和参考,并有可能对我们的设计分析和创作有所启迪。

  室内设计的风格

  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相对地说,可以认为风格跨越的时间要长一些,包含的地域会广一些。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鲍豪斯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鲍豪斯学派的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对现代建筑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当时杰出的代表人物还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现时,广义的现代风格也可泛指造型简洁新颖,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

  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四、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五、混合型风格

  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于一体,例如传统的屏风、摆设和茶几,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欧式古典的琉璃灯具和壁面装饰,配以东方传统的家具和埃及的陈设、小品等等。混合型风格虽然在设计中不拘一格,运用多种体例,但设计中仍然是匠心独具,深入推敲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

  室内设计的流派

  流派,这里是指室内设计的艺术派别。现代室内设计从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也有多种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内朴实无华,室内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为基调,简洁明确,例如美国建筑师R·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内即属此例。R·迈耶白色派的室内,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化装饰、选用白色等表面处理上,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构思内涵,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设计时,是综合考虑了室内活动着的人以及透过门窗可见的变化着的室外景物,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环境只是一种活动场所的“背景”,从而在装饰造型和用色上不作过多渲染。

  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为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宫廷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精细轻巧和繁复的雕饰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复的装饰特点,但装饰造型的“载体”和加工技术却运用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段,从而具有华丽而略显浪漫、传统中仍不失有时代气息的装饰氛围。

  五、风格派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以画家P·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强调“纯造型的表现”,“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七、解构主义派

  解构主义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本世纪前期欧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八、装饰艺术派或称艺术装饰派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后传至美国等各地,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重点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锦江宾馆及和平饭店等建筑的内外装饰,均为装饰艺术派的手法。近年来一些宾馆和大型商场的室内,出于既具时代气息,又有建筑文化的内涵考虑,常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在建筑细部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

  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候,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物质功能之外,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装 修 设 计 的 原 则 与 内 容

  1.基本原则

  (1)功能性

  任何一次设计,首先应该根据使用功能进行方案的构思。“功能”即为明确所设计的内容是作何用。是就餐?是办公?是娱乐?是卧室,是起居室等等,设计要围绕特定的内容而展开。

  不同功能的厅室,在形式与色彩以及装修形式与格调,均有不同

求救艺术类论文!!关键词 包豪斯 和 当代展览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奠定了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它的三大构成,现在依然是设计课程的基础课,你可以联系三大构成谈一下展示设计,题目可以叫展示中的构成。
1可以先谈一下构成
2再谈一下展示设计
3然后谈一下构成在展示设计的应用
4最后可以谈一下对展示设计的展望,比如新融入的元素什么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