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佛教论文范文期刊

2023-03-11 03: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佛教论文范文期刊

佛教的忍有两方面:一是对于“顺境”的忍,二是对于“逆境”的忍。
一、释迦一族(对于“顺境”的忍)
释迦族是刹帝利种姓,这个族群骁勇善战,善于技击和射术,从这个家族的成员来看:悉达多、提婆达多、阿难、阿那律、净饭王等人都是高大魁梧,力大无穷的金刚力士。后来琉璃王入侵迦比罗卫,被一名少年组织一支弓箭兵队伍就就寸步难进,琉璃王大军面对这支释迦族青年军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要不时候后来释迦族人不愿意杀戮战争,恐怕迦比罗卫未必就会灭亡。
据说悉达多如果继承王位,那么他就是“转轮圣王”,啥是“转轮圣王”?您知道统一印度的阿育王不?他就是“铁轮转轮王”,悉达多那可是“金轮转轮王”。金轮从天而降,七宝具足的悉达多率领人才辈出的释迦族统一古印度应该不在话下。如果真是如传说中的“如意轮宝”跟在悉达多身边,那么当时的欧洲文明和华夏文明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有人考证说“释迦族是雅利安的后裔”,其实呢,是与不是根本就没有意义,就好像您考证李世民有胡人血统一样,真正有点正知正见的人不会把这当成回事的。因为李世民有没有胡人血统根本不影响他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杰出的君主的地位。如果说考证李世民的甚是还有点政治意义,那么考证佛陀的身世真的就是毫无意义了。
我们只需要明白,在悉达多时代,释迦族或许不是古印度诸国最强大的国家,但绝对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他们的都城迦比罗卫成据说当时有百万人口,十分繁荣,当时的统治者释迦族人才鼎盛,能人辈出。这个国家在净饭王的治理下十分和谐,他们民风尚武,朴素刚毅。
金人在关外时比明朝弱吧,但真打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当时的释迦族就是如此。
只不过,伟大先行者总是付出着他们的所有一切,来警醒世人,救度众生。悉达多成佛后,他成了释迦族的英雄和骄傲,人们为他欢呼,为他自豪。释迦族人都认为自己是佛陀的族群,应该克己守法(佛法),以为示范。
佛陀先后度化了阿难、阿那律,随即他又让儿子罗睺罗出家,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宁死不让,她说:“悉达多走就算了,还要把儿子带走,我决不答应。”
佛陀晓以大义,苦口婆心,最后现出神通,令耶输陀罗看到了过去世二人的因缘,原来过去佛陀修学佛法时曾向耶输陀罗买过七束花来供养当时的佛,耶输陀罗许愿,生生世世与释迦牟尼结为夫妻。
这样,耶输陀罗终于被说服了,佛陀长子罗睺罗出家,称为“沙弥”,罗睺罗在佛教中号称“密行第一”。
然后,佛陀又去度化自己的异母弟弟难陀,难陀这个人与悉达多大不相同,他贪图世间荣华富贵,不肯出家。佛陀亲自前去度化他,费了好多唇舌,才把他度入佛门。
佛陀之所以执意让这个几个人出家是有深意的。罗睺罗年纪尚小、难陀贪图享乐,一旦父王净饭王去世,释迦族和迦比罗卫的未来就很可能落在这两人身上,这未必是好事。
这两人出家后,净饭王不干了,他怒道:“我的长子出家就出家吧,但他还要我的次子和孙子都带走,这不是让我释迦族从此后继无人吗?”
佛陀听说父王不悦,亲自前往劝导,最终,净饭王长叹一声: “唉!或许你是对的,既然他们愿意出家,那就去吧。”
白发苍苍的净饭王看着自己的亲人们远去的背影,他老泪纵横,心中凄凉,他深深感受到:释迦族的未来一片黯淡。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后代们将为更多的众生服务,他又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那个提婆达多,也要求跟随佛陀出家,但他是另有企图的,他因为妒忌佛陀取得的成就,所以委屈出家,伺机推翻佛陀,取而代之,后面还会有他的故事。
除了这些王公贵族,还有许多平民也跟随佛陀出家。比如有个宫中的理发师叫做“优婆离”,他出家后,各位王子十分不解:这么一个下等人也能和我们一样出家跟随佛陀吗?
佛陀看透了王子们的心思,他喝斥道:佛门中没有高低贵贱,优婆离先于你们出家,是你们的师兄,你们应该向他行礼。
众王子只得向曾经的理发师优婆离低下了头。
优婆离受宠若惊,他一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接受王子们的行礼。他发誓努力修学佛法,报答佛恩,广利群生。最终,他成为了大阿罗汉,号称“持戒第一”。
释迦族的年轻一代的优秀人才都跟随佛陀出家了,阿难成为了“多闻第一”,阿那律号称“天眼第一”,他们都为佛教和众生做出了杰出贡献。释迦族为了佛法,为了众生,舍弃了一切。
净饭王终于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曾经威严的他如今形如枯槁,气若游丝,在临终前,佛陀率领释迦族人守在父亲床头,净饭王朦胧中看到释迦族的后代们一个个德相庄严,光芒万丈,他笑了:“我终于悟到了佛陀说的‘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佛法是对的……”。一代明王净饭王与世长辞。
释迦族人感到天塌地陷,他们嚎啕痛哭,乱作一团。
佛陀忍住悲伤,他亲自为父王打棺,为父王送葬,料理丧事。佛陀表示:佛教出家是为了人生真理和救度群苦,不是消极避世。所以,佛教鼓励孝道,孝顺是佛教高声的美德。
释迦族群龙无首,长老们希望佛陀或是罗睺罗留下继承释迦王位,但被佛陀拒绝,他建议有大家民主选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出任迦比罗卫的首长。
伴随着净饭王的去世,佛陀的姨母波阇波提和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数百名侍女也跟随佛陀出家,他们是佛教历史上第一批出家女众,称为“比丘尼”。
就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释迦族,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为了最终的真理,舍弃了他们在世间原本可以用的一切,走向了没落。
但是,也正是类似于释迦族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佛教在人类里上的光辉灿烂。
二、释迦蒙难(对于“逆境”的忍)
伴随着无上正法在世间的广泛流传,佛教得到了发扬光大,释迦牟尼世尊也步入了晚年。但是,佛教的危机始终没有消亡过。
佛陀的护法弟子波斯匿王在摩羯陀国学习佛法,太子祗陀出家,次子琉璃发动政变,夺取王位,称“琉璃王”。信奉外道的大臣进谗言道:“琉璃王陛下,您早年在迦比罗卫遭到羞辱,如今应该报仇雪恨。”
原来早年波斯匿王曾向净饭王求取释迦族的公主,但是净饭王把一位美丽的侍女当做公主嫁了过去,波斯匿王倒很大度,他没有见怪,夫妻二人也很恩爱。这位侍女就是琉璃亲生母亲,这样算起来释迦族是琉璃姥爷家。但是,琉璃年轻时在迦比罗卫学习,被释迦族人讥讽道“下人之子”。琉璃天生鼠肚鸡肠,怀恨在心,耿耿于怀。
如今被外道大臣一说,他几十年的怨气终于爆发出来。他当即亲率大军,进攻佛陀的故乡,迦比罗卫国。
那些日子佛陀愁眉不展,他明白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他说:“这是释迦族的罪业,难以挽救。”
话虽如此,佛陀作为人天师范,他做了一个是迦比罗卫人,一个释迦族人应该做的一切。他在烈日炎炎下,孤身一人坐在琉璃王大军的必经之路。按古印度习俗,出兵看到出家人应该立刻罢兵止斗。
但是琉璃王心意已决,释迦牟尼世尊连挡了大军三次,终于没能阻止成熟的业果。佛陀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默默地等待族人的浩劫。
我们前面说过,迦比罗卫在净饭王去世后就每况愈下,释迦族虽是武士民族,但是,他们在大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是令人震惊的执着和坚定,不是求生,而是为了信仰舍弃生命。
鲁迅说中国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按当代人的思维,人家打你,你打还回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古印度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想我们不应该蛮横的用我们的价值观强求古人。
释迦族人为佛陀骄傲和自豪,面对着琉璃王的大军,释迦族一位善射的年轻人组织了一只青年军奋起抗战,琉璃王大军几天之中寸土未得,死伤惨重。但是,释迦族的长老们却令那年轻人停止抵抗。他们说:“我们是释迦族人,是佛陀的民族,我们生生世世都应该尊重佛陀不杀的教诲,宁可亡国灭种也绝不毁佛戒律。”
就这样,迦比罗卫被攻陷,琉璃王开始纵兵屠城,在古印度历史上显赫一时的释迦族几乎灭族。
看到此处,我想很多人会对释迦族人不反抗大惑不解,甚至以此指摘佛教带给人消极的一面。
您先别忙着高谈阔论,旁征博引,您应该先弄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佛教强调“业力”的威力,即使是佛陀还有“伤足”、“中毒”、“马麦”这样的报应,目犍连看到释迦族蒙难,他施展神通,那是家族人放在钵中安置在天上,但里面的人都化为了脓血。这些故事是在向人们昭示:业力可畏。
释迦一族作为佛陀的族群,他们如同那些舍弃荣华富贵的释迦族王子一样,为了佛法在世间的常驻而舍弃了释迦族的兴盛。他们默默的承受着自己的业报,诠释着大慈大悲,大勇大力。
如果释迦族当时与琉璃王互相征战,那么佛陀教化的意义在哪?释迦族作为佛陀的民族尚且杀伐不休,后来人自然有理由将杀戮和征战当做家常便饭。
世上不缺少压迫和反抗,缺少的是慈悲和爱心。
当琉璃王大军攻入迦比罗卫城后,大多数释迦族人静静的念着“苦、空、无常、无我”,淡然的接受着业报的现前,疯狂的侵略军和安详的人民。
我们不应该用一厢情愿去苛求古人,我们应该用悲悯的眼光看待那场浩劫,我们更应该为释迦族人为了信仰舍弃生命的精神而感动。
伟大的释迦一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万世佛法。
这就是古印度,但是,佛教绝对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佛教讲“忍辱度”,那是说:我可以制服你,但我不伤害你,我忍,感化你。
而我们的“忍”是什么?是我现在打不过,我忍一时,等我强大了,我要你百倍奉还。
佛教的忍不同于世间的“忍”,但是,佛教绝对不是不会用强。相反,你如果真的了解佛教,你会在典籍中看到无与伦比的强横。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前世作为护法王,与外道征战,骁勇无比,杀敌无数,大比丘僧为他说法,他不但没有罪业,反而心开意解,获得大自在。
佛教认为,什么样的战争可以进行?正义的战争。什么是佛教正义的战争?佛经说,当外敌入侵,人民遭受罹难,国君奋起神威,起悲悯心,发兵抗暴,令百姓安居就是正义的战争。这种战争不但没有罪业反而有无边福报。
其实,菩萨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战争,只不过他们的战争不是我们可看到的,他们时刻都在与诸魔共战,直到将其彻底击溃。那时候佛陀还会褒奖大菩萨们。
在中国,佛教的反抗精神更是得到无与伦比的体现,比如少林僧兵。
所以,不要杞人忧天的认为佛教流行的地方就会懦弱,不争,落后,不是那样的。真正的佛法流传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质朴刚毅,心中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他们可以为了佛法献身,更可以为了众生舍生忘死,义无反顾。这种力量和精神是外道和敌人不敢正视的,在正气充盈的正法面前,外敌就如豺狼看到了狮子,他们连进攻的勇气都不会有的。
佛教之所以不愿意过多的提到这些是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了杀戮和争斗,佛教不愿意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以免令人们误认为“杀戮可以解决问题”,佛陀说:他在这个世上以善攻恶,拔济众苦,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悲剧。
当人人多一份爱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更美好,当爱心在这个世界消亡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彻底要完蛋了。
———以上摘自《佛陀,在你身边》部分内容。仅供论文材料写作参考,不全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藏传佛教的论文


藏传佛教-论文-有免费的 也有收费的

免费-藏传佛教论文:

畏兀儿与蒙古历史文化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
摘 要 文章对西藏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擦擦”脱模泥塑、“风高”旗、“玛尼”石刻、天花彩绘、建筑木雕等的发展历史脉络,表现内容、形式,种类、地域风格特色、审美内涵及其影响....

藏传佛教在海内外
在雪域滋生、成长起来的藏传佛教,经过1300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佛教中经久不衰的一个流派。它不仅具备系统的佛学理论,规范的修持方法,而且囊括了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工艺、美术、语....

佛教杂志有哪些

为方便读者订阅佛教类期刊,现将国内佛教期刊的相关信息内提供如下,谨供参考。

一、全国发行的佛教和社科宗教类杂志

《中国宗教》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100725 邮局/杂志社订阅
《法音》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邮局/杂志社订阅
《佛教文化》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邮局/杂志社订阅
《中国佛学》  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杂志社订阅
《世界宗教研究》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邮局订阅
《中国西藏》  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荣丰A5楼702室 100031 邮局订阅 
《中国藏学》  北京市北四环东路131号 100101 邮局订阅
《闽南佛学院院刊》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闽南佛学院 361005 宗教文化出版社发行 
《敦煌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滨河东路292号敦煌研究院 730000 邮局订阅
《五台山研究》 山西太原市州南路282号山西社会科学院 030006 杂志社订阅

二、各地佛教简要通讯和杂志

(以佛教内部结缘为主的,基本可以明信片或信件等联系方式获得赠阅)

《法源》   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 100053
《会务通讯》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研究动态》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 100034
《佛学研究》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甘露》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 242811 
《广东佛教》广州光孝路109号 510180 
《人海灯》 广东潮州市开元路50号 521021
《世间》  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中座405室 510041 
《世间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宝林寺 528333
《曹溪水》 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512126
《人海灯》 广东潮州开元寺路32号岭东佛学院 521021
《广西佛教》桂平市西山龙华寺 537200
《南国梵音》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山观音禅寺南宁市佛协 530021
《禅》   河北赵县柏林寺佛经流通处 051530 
《妙莲花》 石家庄新华区小安舍村弘一佛堂 050071 
《菩提心》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谛音寺内 050021
《邢台佛教》邢台市开元寺 054001
《明月》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天台佛教文化》河北省藁城市清流天台寺 052160
《灵山海会》河南宜阳灵山寺 471600 
《晨钟》  河南省开封市白衣阁街30号河南佛学社弘法慈济功德会 475001
《禅露》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452491 
《洛阳佛教》洛阳市白马寺云塔院洛阳市佛教协会 471013
《甘霖》  河南省南阳市工业北路西华村310号南阳文殊慈济社 473000 
《清凉桥》 湖北省团风县但店镇云南寺 438812 
《正觉》  湖北省四祖寺 435500 
《正信》  湖北省黄岗市团城山邮局市佛协信箱 435000
《觉有情》 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桂林北路慈湖禅院 435000 
《慈善之光》湖北省襄樊市隆中冈景区广德寺佛教慈善功德会 441052
《正法眼》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寺 410012
《放生护生通讯》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寺湖南省佛教协会居士学修委员会 410012
《灵泉通讯》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灵泉禅院) 415300
《弘化》  苏州市钦马桥穿心街3号 215002
《人世间》 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215008
《闻思》 南京市淮海路35号金陵佛经处 210002
《鹿苑之音通讯》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寺 214522
《丛林》  江西南昌市民德路124号江西省佛教协会 330008
《净土》  江西庐山东林寺 332009 
《佛学通讯》 兰州市五泉山嘛呢寺 730000
《佛学文摘》 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730000
《辽西佛教》 锦州市古塔区西门外100号 121000
《营口佛教通讯》 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西16号营口市佛教弘法会 115000
《东北佛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 150001
《黑龙江佛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经济开发区春龙路8号六楼 150080
《龙江佛教通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省弘法利生基会 150001
《洛阳佛教》 洛阳市白马寺齐云塔院 471013
《陕西佛教》《真言》 西安市小寨大兴善寺西街55号 710061
《弘法利生》 西安市洒金桥街100号云居寺前台弘法利生会 710003
《上海佛教》 上海常德路418号乙 200040
《华林通讯》 上海龙华路2853号龙华古寺 200232 
《觉群》   上海市安远路170号玉佛寺 200060 
《资州佛教报》四川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 641200
《如是》   四川成都犀浦国际大都会4栋A座701室 611731
《重庆佛教》 重庆市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重庆市佛教协会 400011
《奉化通讯》 浙江奉化义门路1号 315500
《宁波佛教》 宁波市柳汀街98号 315010
《宁波弘法通讯》浙江宁波市解放南路18弄副6号宁波市弘法利生功德会 351000
《普陀山佛教》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 316107
《普陀山佛学院学报》 浙江省普陀山梅岑路44号普陀山佛学院 521021
《台州佛教》 临海市赤城北路142号 317000
《净业通讯》 浙江省临海市宝城巷42号 317000
《浙江佛教》 杭州市天竺路78号之8 310013
《觉苑通讯》 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78-8号省佛协弘法利生功德会 310013
《杭州佛教》 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杭州佛教杂志社 310013
《多宝讲寺资讯》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多宝讲寺 317102 
《三门佛教通讯》 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老街48号 317100
《妙智》   浙江省温州市南白象头陀寺 325015
《重庆佛教》 重庆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 400011
《彩云法雨》 云南昆明市圆通寺 650031
《菩提之音通讯》 云南省大理市凤阳邑法真寺菩提慈善事业基金会 671003
《慈霖月刊》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锦亭寺莆田市佛教慈善功德会 351100
《福建佛教》 福州市法海路1号 350001
《法炬》   福建省莆田南山广化寺福建佛学院 351100
《音声海》  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资国寺 355200 
《黄檗》   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 350307 
《慈善》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 361005
《福鼎市佛协通讯》 福建省福鼎市下龙山三台136号福鼎市佛教协会 355200
《慈善会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新华路程中段29号市佛教协会弘法慈善会 362000
《泉州市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南俊巷15号市佛教协会弘法基金委员会 362000
《龙泉佛学》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分局九号信箱 030024
《闻思修》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苑小区 E3-7-22 030013
《河东佛教通讯》 山西省运城市静林寺 043100
《佛缘》   山东省泰安市红门路12号净心佛阁 271000
《菩提》《菩提通讯》 海口市洪浮路20号湖中寺管委会 570001
《宁夏弘法利基金委员会通讯》 宁夏银川市玉皇阁南街65-4号宁夏弘法利生基金委员会 750004

关于佛教的论文

一、关于佛教的论文,这个题目太大了!佛教的经典如大海这么多,五部大论,大藏经,那不是三五年,十年八年能看完的。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世间人能有智慧参透!你能看到的佛教论文,你能写的佛教论文,只能是一个大概,或者一个细节!

二、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作为修行佛道的人,把佛教当做一种知识,当做一种文化,又是佛教的一种悲哀!因为佛教是教你了生脱死的,让你断除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如果你大家佛教当做一种文化知识,而没有实修,而没有去证悟,佛教很快就会毁灭掉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