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子夜论文的题目

2023-03-10 20: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子夜论文的题目

很巧,我也在着手这部小说的论文,根据我所查的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论《子夜》艺术特色,从接受美学看《子夜》的价值取向,论吴荪蒲的文化心理结构,论《子夜》动机模型的文化根蒂,论《子夜》的理性化冲突,文化视野与心理结构的内在矛盾,论《子夜》的新写实叙事特征。。。。。还有的太深刻了,就不列举了,如果还有需要,请追问

《子夜》的题目怎么理解

我喜欢的一部小说!!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春夏,当时,各种矛盾都在迅速激化,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苏区红军也趁机不断壮大,渐成燎原之势。1929年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帝国主义为了转嫁危机,加紧了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破产,工业也摇摇欲坠,劳资双方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升级。当时的吴荪甫就正处于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斗争的中心。在作品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为主线,也就是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他与裕华丝厂工人和双桥镇农民的斗争是两条副线。"三条火线"相互交织,构成全篇。军阀混战与红军发展也是两条潜在线索,没有得到正面展开,但一直以侧写和暗示的方式,与故事主体联系在一起。
《子夜》的创作有着明确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吴荪甫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而又在现实中迅速地失败,不得不把自己产业卖给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的过程,来揭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命运,说明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吴荪甫的悲剧,也就是他所代表的整个阶级的悲剧。"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有关。当时参加论战者,大致提出了这样三个论点: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这是革命派。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Communist Party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子夜》通过吴荪甫一伙的终于买办化,强烈地驳斥了后二派的谬论。定名为子夜是借自然界的交替(子时为11时到第二天的1时正是两天交替的时刻,是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刻,子时 一过黎明也就不远了)来预示中国的社会现实,也正如 子时一样,即将迎来新的时刻中国的前景就在不远处.因为当时的矛盾已经白炽化,也就离分出结果不远了.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一)、语言学方面: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8、词典适意研究

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汉字和汉文化

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4、部件研究

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6、如何整理异体字

7、如何整理异性词

8、规范汉字的研究

9、汉字的前途

10、“修辞与语境”浅谈

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16、谈“成语的活用”

17、谈“叠用句”

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19、谈“比喻”

四)、古代汉语方面:

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

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5、论穆旦的诗

6、论钱钟书《围城》

7、论贾平凹的散文

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9、论余华的小说

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12、舒婷诗作简析

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15、评铁凝的《玫瑰门》

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25、我读海子的诗

26、重读寻根小说

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孔子与《诗经》

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

11、楚文化与楚辞

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13、论屈原的人格美

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21、李白山水诗研究

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

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28、《琵琶行》

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31、《西厢记》

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33、汪道昆之短剧

34、徐渭(谓)的《四声猿》

35、汤显祖

36、孟称舜

37、沈自徵(徽)之剧作

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

46、论王熙凤形象

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

5、“文学自觉”说新探

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九)、西方文论方面:

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

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4、从叔本华到尼采

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

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十)、比较文学方面:

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5、钱钟书论“通感”

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一)、美学方面:

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3、美感特征简析

4、论审美想象

5、论悲剧与崇高

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

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