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化缘,讲禅,由爱心人士和善男信女的布施。
见忍法师简介编辑本段俗姓汪,大专文化。祖籍贵州省贵阳市,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90年在武汉归元禅寺礼昌明大师出家,后入武昌佛学院深造,毕业后于1994年被昌明法师委任为黄梅五祖禅寺监院,管理寺内大小事务。来到五祖寺后法师肩负起振兴祖庭的重任。为了恢复重建祖庭,法师四处奔忙,广结善缘,主持恢复重建了云水堂、禅堂、斋堂、讲经堂、素菜馆、贵宾楼、方丈室、退居寮等设施;目前正积极筹措资金重建钟鼓楼、罗汉堂、玉佛殿等处。于2001年农历九月初一(10月17日),悟祥和尚正式继任为五祖禅寺第七十四世方丈。这座历史上曾几度兴衰的千年古刹,如今又再现了蓬勃的生机。
见忍法师2007年大事记
2007年2月
见忍法师领导慈缘志业联合多家媒体及社会慈善爱心人士,在武汉东湖大厦举办“慈善答谢会”,此次答谢会旨在继续弘扬首届中国大型新佛乐盛典“把心交给中国”的“爱国、爱教、爱人、爱己”的主题思想,延续昌明老和尚慈悲济世、度人度己的大悲精神。答谢会还将现场募集的十余万元善款捐助给急需进行手术救治的危重病人肖双英等人。
2007年3月
见忍法师前往黄梅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并送去彩电,音响等慰问物品。
2007年4月
见忍法师及香港岭南小学师生一行,到广东怀集县永古镇龙田小学进行扶贫交流。并向龙田小学捐赠桌椅、球拍等物资,完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武汉归元寺隆印方丈升座庆典活动。
见忍法师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普正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圆慈法师及黄梅县副县长雷云龙等出席在五祖寺举行的东山养正院奠基仪式。
2007年5月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荆门唐安古寺整体开光庆典。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前来参访禅宗祖庭的国家黄梅戏一级演员韩在芬等一行。
见忍法师同省民宗委一处处长朱建昌、省佛协秘书长赵金桃等一行在黄冈麻城、红安等地检查工作。
见忍法师向黄梅县育英小学捐赠服装和棉被等救助物资。
2007年6月
见忍法师向黄梅武警中队官兵们捐赠空调等慰问物资。
见忍法师前往深圳弘法寺看望本焕长老,并获赠本老禅书。
2007年7月
见忍法师陪同黄冈市委、市统战部部长操尚银等一行视察五祖寺
2007年8月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并主持了当阳玉泉寺小关庙开光庆典活动。
见忍法师参加国家宗教局2007年汉传佛教中青年骨干人员学习班
2007年9月
见忍应邀出席香港“唱好八年 《温暖人间》八周年筹款素宴”慈善宴会。
2007年10月
见忍法师领导慈缘志业办公室在孝感承办了第二届“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庄严与神圣”为主题,就宗教、建筑与胜境艺术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推动城市建设与保护宗教建筑胜境、弘扬宗教文化遗产之间寻找交融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007年12月
见忍法师出席并参与主持在武昌举行的湖北省佛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并当选为湖北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见忍法师率两序大众在五祖寺隆重举行道场冥阳两利水陆万缘胜会,超度了山西新窑煤矿瓦斯爆炸的罹难者。
见忍法师在北京学习期间送来5万元善款,委托《武汉晚报》联手天门市慈善总会资助42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以帮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此前,正在北京学习的见忍法师还专程赶到同济医院,为一个患病的孩子送去2万元善款。
见忍法师在北京学习期间,再度向《武汉晚报》“扶助行动”汇去善款5.57万元,为贫困残疾人购买轮椅和为贫困山区乡村修建道路。
2007年9月-12月
见忍法师受中央统战部及湖北省统战部委派,赴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8年2月
2008年2月1日,见忍法师向广东怀集龙田小学捐赠购买桌椅善款一万元整。
2008年2月2日,见忍法师向湖北襄樊谷城贫困家庭捐赠大米四万斤,棉被1500床,总价值合人民币25万元。
2008年2月3日,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独山苦竹乡、停前镇、杉木乡等贫困乡镇捐赠棉被2000床,约合人民币20多万元。
2008年2月10日,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老人院捐赠善款一万元。
2008年2月14日,见忍法师向黄梅县贫困山区捐赠大米五万斤,约合人民币8万元。
见忍法师2008年年度大事记一览
2008年1月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湖北青联十一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并现场为“湖北青联委员共建和谐公益关爱活动”捐助善款一万元。
◆ 见忍法师代表宗教界在湖北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的联组发言。
2008年2月
◆ 见忍法师向广东怀集龙田小学捐赠购买桌椅善款一万元整。
◆ 见忍法师向湖北襄樊谷城贫困家庭捐赠大米四万斤,毛毯被1500床,总价值合人民币25万元。
◆ 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独山苦竹乡、停前镇、杉木乡等贫困乡镇捐赠毛毯被2000床,约合人民币20多万元。
◆ 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老人院捐赠善款一万元。
◆ 见忍法师向黄梅县贫困山区捐赠大米五万斤,约合人民币8万元。
◆ 见忍法师捐赠湖北蕲春贫困学生2万元。
◆ 见忍法师再次来到蕲春县贫困山区,向遭受雪灾贫困家庭捐赠羊毛被1000床,总价值10万余元。
◆ 见忍法师通过省民宗委成立的“湖北省宗教界救灾募捐工作领导小组”向雪灾募捐现场捐赠羊毛被500床,总价值5万余元。
2008年4月
◆ 见忍法师随省政协陈春林副主席等一行到荆州市考察宗教活动场所,并视察了荆州章华寺。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黄石东方山弘化寺佘太翠玉佛像开光仪式。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周瑞超等一行。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湖北麻城能仁寺奠基庆典法会。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前来参观考察的国家劳动部张副部长等一行。
2008年5月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前来参观视察的黄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操尚银等一行。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前来参拜的台湾净耀法师等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交流。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成立59周年“全国青联委员活动日”活动。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了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湖北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紧急行动"捐赠仪式,并为汶川地震灾区捐赠价值15元物资。
◆ 见忍法师组织五祖寺全体僧众,向汉源县100名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发起捐赠活动,共捐赠5万元帮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 见忍法师组织黄梅五祖寺举行为期七天的“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抗震息灾法会”,为四川重震灾区民众及前线武警官兵消灾祈福。
2008年6月
◆ 见忍法师接待了前来五祖寺视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周瑞超等一行。
◆ 见忍法师随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就“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情况”,在荆州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领导和各宗教团体的汇报,并实地视察了荆州市章华寺等宗教场所。
2008年10月
◆ 见忍法师组织举行五祖寺三坛大戒传戒法会。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湖北省政协老领导。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前来参观视察的韩忠学副省长等一行。
◆ 见忍法师委托楚天金报向“小心愿”专栏中孩子们捐赠了价值约4000元的学习用品。
◆ 见忍法师委托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向地震灾区捐赠棉被1000床,价值人民币15万元。
◆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了前来视察的省民宗委黄贤友副主任、宗教一处夏胜梅处长、省佛协赵金桃秘书长等一行。
◆ 见忍法师陪同中佛协教务部主任清远法师、蒵白法师等一行参观了五祖寺,期间,清远法师等一行在详细视察和全面了解三坛大戒情况后,对五祖寺本次传戒法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五祖寺2008传授三坛大戒是中国近年来非常圆满的传戒法会之一,更是湖北省近年来传戒最为成功的一次。
◆ 见忍法师全程指导策划的“僧人身份在线查询系统”开发完成,并首次应用到互联网上。
2008年11月
◆ 见忍法师代表省佛协向齐晓飞副局长、匡胜处长带队的国家宗教局调研组详细汇报了湖北佛教各项工作情况,并进行了深刻交流,得到国家宗教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 见忍法师代表省佛协全面主持了当阳玉泉寺全山佛像开光暨宽祥大和尚升座庆典法会。
◆ 见忍法师全面代表省佛协主持第二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并在论坛交流会上,以“论‘东山法门’在促进中国禅宗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为主题宣读了论文。
◆ 见忍大和尚陪同国家宗教局匡盛处长及省民宗委黄贤友主任、夏胜梅处长等一行前往三峡参观世纪水利工程。
2008年12月
◆ 见忍法师应省委统战部邀请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及由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主持的座谈会。并参观了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富士康、光谷软件园、中冶集团、邮科院等知名企业。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浙江温州护国寺寺院落成及全寺佛像开光等系列庆典活动,并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等一同主持了佛像开光法会。
◆ 见忍法师又应武汉晚报“大爱温暖灾区孩子心”灾区迎冬系列慈善活动号召,紧急调集价值7.5万元睡袋委托晚报送至地震灾区一线灾区群众。
◆ 见忍法师看到本报《父子同患重症 父亲欲舍己救儿》一文后,急汇3万元救助罹患重症的黄梅县孔垅镇陈松发父子。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省政协民宗委全体委员会议,并听取了政协民宗委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有省政协陈春林副主席等。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我省文化产业商会成立大会,并同新任会长等商会领导合影留念,会上,见忍法师还对商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 见忍法师出席湖北省佛协在武昌宝通禅寺召开的武昌佛学院第二次董事会会议。
◆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湖北省政协十届四次常委会议。
浅论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禅那(巴利文Jhāna,梵文dhyā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编辑本段]历史简介
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以禅定作为佛教全部修习而得名。以参究、禅定为方法,以彻见本有佛性为宗旨。
相传中国禅为菩提达摩(南朝宋末人)创立,达摩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来来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持佛法,修习禅定,倡二入四行之禅修原则,以《楞伽经》授徒,后世以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以嵩山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并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达摩在少林寺有嗣法弟子慧可、道育等,僧璨为再传。璨弟子为道信。信弟子弘忍立东山法门 ,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 、惠能二人分立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时称"南能北秀"。北宗主张"拂尘看净"的渐修,数传后即衰微;南宗传承很广,成为禅宗正统,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
[编辑本段]顿悟祖师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禅宗佛学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后世禅宗流入禅语机锋、呈口舌之辩,违反了禅宗的本意。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对中华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巨大贡献。
相传南北二宗之争,始自五祖弘忍选嗣法弟子。神秀作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忍以为未见本性。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忍以为得其禅之心要,故密授法衣,认可其嗣法地位。以后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南宗主张顿悟而即身成佛。认为舍离文字,直探心源,闻言当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才是修禅正途。其禅法可概言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发慧。
[编辑本段]传承弟子
惠能弟子中最负盛名的是南岳怀让(677~744)与青原行思( ?~740 )。另有神会居洛阳菏泽寺,创菏泽宗,被尊为七祖。门下有磁州智如、益州南印等。怀让住古南岳天柱山,创南岳系。青原住江西吉安,创青原系。怀让弟子道一(709~788)尊称马祖。其门下怀海影响最大,称洪州禅。怀海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希运门人义玄( ?~867 )在河北镇州创临济宗。灵佑与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创沩仰宗。行思门下石头希迁(700~790)一系数传至洞山良价 ,再传至曹山本寂,师徒共创曹洞宗。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数传至义存(822~908),其门下师备之再传文益(885~958)创法眼宗,住金陵清凉寺;师备同门文偃(?~949)住韶州云门山,创云门宗。晚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极盛。两宋之后,儒道释三教合流,禅宗风格略变。大量“公案” 、“诵古”文字著述问世。宋代 ,临济宗中又分出方会( 992~1049 )所创之杨岐宗和慧南( 1002~1069 )所创之黄龙宗。元明之后,禅净合流形势大成,禅宗衰微。
禅宗流入朝鲜始于神秀门下之新罗僧信行(704~779),所传为北宗禅。马祖门下之道义则将南宗禅带到朝鲜( 820 )。越南禅宗最早为天喜禅派,为从僧璨受禅法之毗尼多流支( ?~594 )所创。南宋时,日僧荣西在天台山受法,禅宗临济黄龙派随传入日本;南宋末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又将曹洞禅法带至日本。稍晚从百丈怀海受禅法之无言通创无言通禅派;后更有黄龙系(一说云门系)的草堂禅派(11世纪)和临济系的竹林禅派(13世纪末)等。 17世纪,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弘法,设坛传授禅戒,成为日本与曹洞、临济并列的黄檗宗,至今不衰。禅宗少林潘国静
[编辑本段]五家七派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宜丰洞山)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弘扬师法。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曹洞宗以自忘来完成自我的实现。
临济宗。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宜丰的黄檗山寺(今江西境内)时初露端倪,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后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临济宗传至楚圆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临济宗认为无位真人就是真实的自我。
沩仰宗。沩山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沩仰宗强调机和用,信位和人位,及文字和精神之间的差别。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跟庄子完全相同。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云门宗一面逍遥于无极,一面又回返人间。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法眼宗完全奠基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黄龙派。慧南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杨岐派。方会创立。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
[编辑本段]禅学点滴
禅学,像所有活泼的传统一样,它们的起源,都是充满了许多神话和传奇,因此禅的开展,也自然和释迦牟尼佛发生了关系。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言不发,这时听众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高兴地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你也许以为这故事太美了,可能不是真的;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不可能是假的。禅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显然他已把握住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迦叶,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达摩来到中国后,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所以达摩在禅宗史上,可说是沟通中印思想的一座桥梁。
印度禅这二十八祖的法统,据考证是后人捏造的(译者按,胡适博士在菏泽大师神会传中曾考证过),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法统的记载。禅宗的这个“禅”字本来是从巴利文 Jhāna “禅那”音译来的(梵文是Dhyāna),但其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禅那”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是指一种有层次的冥想,而“禅”以中国祖师所了解的,那是指对本体的一种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一种参证。他们一再地提醒学生,冥想和思索,都会失去禅的精神。
胡适博士曾发挥说:
“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珈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珈或禅那的一种革命。”
也许这不是一种有目的的革命,而是自然的转变,但无论是革命或是转变,“禅”不同于“禅那”却是事实。铃木大拙博士曾说:“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
他认为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也足证中国人不愿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他说:“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像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救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以笔者的看法,禅宗的形成最早是受到大乘佛学的推动,否则单靠老庄等道家思想的复兴,实不足以构成禅宗那种生龙活虎般的精神。不过说起来好像是矛盾的,由于大乘佛学的推动使老庄的透彻见解,在禅的方式上获得了复兴和发展。汤姆士默顿(Thomas Merton)先生曾极有见地地说:“唐代的禅师才是真正继承了庄子思想影响的人。”
我们也可以说,禅师们最根本的悟力是和老庄的见地一致的,道德经的第一、二两章便说出了禅的形而上基础。至于禅和庄子的关系,铃木大拙博士分析得非常清楚,他说:“禅师的最明显的特质是在于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和庄子的坐忘,心斋和朝彻是如出一辙的。”
如果这种说法不错,那么庄子的根本精神是禅的核心。唯一的不同,是庄子仍然停留在纯粹的悟力中,而禅则发展为一种导致开悟的训练;这种训练也是今天日本禅的特殊贡献。
因此懂得庄子心斋,坐忘,朝彻的境界后,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禅的本质.
[编辑本段]三种境界
①心斋:
“心斋”见于庄子人间世中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据说颜回有一次要到卫国去游说,孔子浇了他一盆冷水,认为他一身的功夫还没有做到纯一不乱的境界,如果贸然去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于是颜回便向孔子请教方法,孔子告诉他要“心斋”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心。”
②坐忘:
“坐忘”两字的原意,莱济(Legge)翻为“我坐着而忘了一切”,伽尔斯(Ciles)和林语堂翻为“我坐着而忘了自己”,冯友兰翻为“忘了一切”,铃木大拙翻为“心忘”,我认为这个“坐”字不应从字面上去体味,它的意思,可以说是坐于忘,或沉入于忘的境界。这个忘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忘己和忘物,不仅要坐着才能忘,而是在任何情形中都能忘。下面是庄子描写有关坐忘的故事:
有一次,颜回告诉孔子说,他的功夫大有进步,已忘了仁义,孔子认为他还不够深刻。过了几天,他告诉孔子说他已忘了礼乐,孔子仍然没有加以赞许。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告诉孔子说他已“坐忘”了。这境界连孔子也有所不知,反问颜回,颜回解释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③朝彻
“朝彻”是道家修练的一种境界,庄子曾描写过一段有关朝彻的故事。
有一次,有人问女偊,为什么他年纪那么大了,但容貌还是嫩得像小孩一样,女偊告诉他这是得了道的功效。那人又问女偊:他是否可以学道呢?女偊坦白地说他不是学道的材料;接着便把自己教学生卜梁倚的经过告诉他说:
“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上面,笔者之所以冗长地引证了庄子的这三段文字,乃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禅的种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禅师们都是佛家,但他们对于老庄思想的偏爱,却影响了他们在佛学中选取了那些和老庄相似的旨趣,而作特殊的发展。
此外,庄子“真人”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后代的禅师,最显著的是临济义玄,和他开展出来的临济宗都以真人为最高境界。庄子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夫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是强调存在先于知,这也是禅的一大特色——先存在而后能知。禅的思想正好和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相反,而是“我在故我思。”
[编辑本段]禅学应用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州(Virginia)有一位墨芬蒂(William.C.Mcfadden)教授,曾召集了一个为期三日的各大学学生会议,讨论目前大学青年紧张心理的因素,他在“是什么使他们烦恼”一文中简述会议的经过说:
“当一切可能的紧张因素都列举出来后,一位学生说:“这些原因统统是,又统统都不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个别的原因”。另一位附和说:“我也觉得有那么一个说不出的东西使我烦恼”?又有一位说:“这个令人烦恼的东西,好像是虚空无物的,但是如何才能描写这个虚空呢”?还有些认为是缺少嗔,或美所致。但这些看法都立刻被否定了,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恍恍惚惚,不可名状,最后有一位口若悬河的学生作了如下的结论,他说:“在我们的心灵中,总觉得欠缺空间,使我们透不过气来””。
墨教授接着发挥说:
“人类心灵的不安由来已久,他们寻求绝对,寻求不朽,寻求永恒,寻求无限。但事实上这个绝对既然是无限的,那么一定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界限的,是一种类似虚空无物的东西。这个无限如果可以界限的话,那就不再是无限了。
这位作者并没有想到禅和道家。但他却揭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看法,使我们了解为什么禅和道家是如此的吸引了西方青年,他们希望从禅和道家中去寻求那个使他们烦恼的东西。他们已厌倦那些既定的观念以及传统的宗教信条。传统的禅学对他们来说,好像几何学一样,只强调那些可以传达的,而完全忽略了那些不能传达的。这个不能传达的东西就是禅和道家探讨的天地。禅和道家并不是真能传达那个不能传达的东西,而是他们有方法把它引托出来,使我们的心境开阔,有更多呼吸的空间。
中国精神的最大特色,不是喜作有系统的观念说明,我们最动人的诗,就是那些“言有穷而意无尽”的绝句,能够用字、声色所表现的,都不是最真实的。中国精神是超出字、声、色之上,它是借字以写无限,借声以说无响,借色以明无形,也就是借物质以烘托精神。
[编辑本段]中西差异
斯曲兰催(Lytton Strachey)读了伽尔斯所翻的中国诗后,曾比较希腊和中国诗的差别说:“希腊的艺术,在文字方面的造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它永远地寻求最好的表现,在希腊诗集中最精彩的抒情诗,实质上都是格言式的,这和中国的抒情诗大不相同。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的,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它完全是呈现在一种不可思议,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气氛中。”
譬如李白的那首五言绝句: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斯曲兰催会评赞这首诗说:
“突然的,帘子卷起来了,一刹那间,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图画。使我们的心灵化作一只游艇,在不可思议的,愈流愈广的想像之河上飘荡。这一类的诗,富于写意,但并不是一个摄影式的记录,而是对于切身体会到的经验,用微妙的笔触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中国的诗画和生活艺术的风格,这也就是禅的风格,在这方面,禅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西方文明,可说是希腊精神的产物,在目前已发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西方的好学深思之士,反而感觉不足,也就在这时,认识到东方的伟大。由于东方人反都注意力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文明,因此禅的那种两难的论法对西方人的吸引力远胜过东方人,事实上,今天禅的精神已渗入到西方思想的前锋,将来又会反转来影响东方。人性本是一致的,是超越了东西方的;而且唯有超越东西,才能综合东西,假如我要作个预言的话,我将说这种综合必先成熟于西方,然后再散布到全世界。
东方人最好记得爱伦维特(Alan Watts)所说:作为禅学源头的庄子哲学是和现代人的境遇息息相关的。维特认为庄子和查定(Teilhardde Chardin)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种看法比起牛顿把宇宙看成像弹子球撞击那样的机械化,显然是更近于二十世纪的科学了。
另一方面,西方人也应认清禅并不是完全没有理性和节奏的,它的疯狂中自有法则,默顿说得好:
“在某些西方人圈子里所流行的禅只是适合于精神上的混乱而已。它表现了他们对习俗、伦理和宗教的一种不可理解的不满。它象征了他们在机械所窒息的世界中要恢复自性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只恢复意识经验,使西方的禅学带有道德放任的色彩,而忽略了中国和日本禅宗那种严格的训练和严肃的传统。庄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易被今天一般人误作放荡不羁,其实庄子早就强调不要劝别人去做他们自己所不知的事情。我们要了解庄子对儒家的批评是怀疑的,也是很实际的。庄子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宗教的,玄秘的,是追求一种绝对圆满的境界”。笔者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描绘出禅的真面目。本书之所以只写唐代的大禅师,乃是因为由于他们的真知彻悟,和特殊的个性才创造了禅宗。
禅宗有一段公案说:慧可向达摩大师请教安心法门,因为他总是感觉自己的心不能安。达摩说,你先把你的心找出来,我再给你安心。慧可是一个有着较高佛学造诣的佛教徒,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禅宗二祖。他遵循达摩的话去找自己的心,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说,我找不到。达摩说,我已经为你安心完毕。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让你找你的心,你能找得到吗?显然,你也找不到。因为三心不住,即过去之心不住,现在之心不住,未来之心不住。你的心是不住的呀。也就是说,你的心并不执着于任何外物。《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闻此而开悟。这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执着于法,执着于物,执着于我,那么你就会产生妄念。其实这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流转变化。请问你能执着于什么?你的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根本不需要你去安。要说安,你顺其自然不就安了吗?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船过水无痕”。这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就是那船,而你的心就是那水。船曾经在水面上行驶过,且留下过倒影,但是水就是水,依然不舍昼夜地流去,何曾被铭刻些许痕迹?你的心本自圆满具足,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你只是被贪嗔痴所惑。你要做的就是内心无喘外屏诸缘。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掘《长江开发报》1996年4月10日四版,裴高才同志题为《盘龙考古新发现,“商代”过大别崇山峻岭,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重新改写》文章介绍,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20年来潜心研究整理盘龙城遗址及其文物史料得出结论: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古城的商代盘龙城遗址,最近有新发现,该城的兴废历经近300年,它将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提前到商代。“……将武汉城市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年。……改写了‘商代文化不过大别山’的历史……”。
文章说,盘龙城于1954年防汛时发现,于70年代大规模发掘,迄今共发掘文物二千余件,其中大铜鼎、大铜、大玉戈等数十件文物为罕世珍品,属当今中华古文物之最。……令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中外专家们称,盘
龙城系我国迄今发现最大最早,保护最完好的商代古城,是古代南方的文化瑰宝,是江汉大地的一座文物宝库,是“研究中国古城不可多得的标本。”
文章说,盘龙城遗址东西长二千一百米,南北宽一千八百米,中心面积一百一十万平方米。拥有古城址、古宫殿、古城墙、古作坊、古墓葬等八大古迹景观……在已发掘的两座宫殿中,一座设有四室,周围是回廊的宫室,另一座布局为一大空间厅堂。两座宫殿为前朝后寝格局,系当时祭祀、册命、听政、出师、盟会等举行国家大事的地方,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同时,四周作坊林立、酿酒、制陶、冶炼业十分发达,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据考古研究所近期鉴定,盘龙城兴建于商代二里岗期,荒废于殷墟一期,历经时间在二百五十至三百年之间。盘龙古城遗址与武汉市城区仅一河之隔。……为古代河流滠水、汉水注入长江的交汇地带!
《长江开发报》的上述报道,无疑是“汉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命题的最新支持论据。一、它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兴建古城的历史是在汉水之畔开的先河,打破了史学界关于“兴建古城于春秋战国”的统一认识。二、“属当今中华古文物之最”的、代表汉水文化的数十件文物是从汉水之滨出土的;在商代汉水流域就有了“我国迄今发现最大、最早的”古城。三、从它改写了“商代文化不过大别山”的历史,把中国兴建古城的历史由春秋战国时期提早到商朝时期这一史实上看,正召示出了“商代文化过了大别山”,还是“汉江文化影响、造就了商代文化”这一新的急待重写的中华文明起源学说课题。
《湖北日报》1996年5月31日第七版报道:“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海内外学者近三百人来荆州研究楚文化的冶金、纺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家们认为,楚文化成就包括铜铁冶炼与铸造技术,磨漆彩绘工艺,丝绸加工技术,道家哲学,楚辞散文和音乐舞蹈,在当时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罗森夫人说,“楚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生命力。(汉江流域的)楚文化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更令人叫绝:世界上第一块可锻铸铁;世界上第一块每平方厘米纺织170根丝的高密度绢;世界上第一件脱胎彩绘漆器;世界上第一架可连续发射20箭的弩,世界上第一张可折叠的大床……楚文化的精髓不仅熔铸于楚人后代的心底,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所共有财富。”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眉睫主要学术文章列表(不全)废名研究:《〈妆台〉及其他》 《武汉科技大学报》2004年3月20日《〈废名年谱〉的特色》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9期《姑妄言之姑听之》 《武汉科技大学报》2004年10月30日《“夜之神秘”与“五祖寺的归途”》 《武汉科技大学报》2005年2月28日《废名在黄梅》 《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3期《废名与书评》 《读书时报》2006年1月25日《废名的书信》 《上海新书报》2006年5月12日《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 《博览群书》2007年第2期《冯健男和废名》 《藏书报》2007年8月27日《废名诗的儿童味》 《藏书报》2007年9月17日《浮出水面的诗人废名》 《开卷》2007年第9期《讲堂上的废名先生》 《出版人》2007年第11期《又发现废名的三封佚信》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期《谈废名讲诗的选编》 《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5日《废名是怎么变回冯文炳的?》 《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16日《有关废名的八条新史料》 《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3期《废名与周作人》 《学位》2008年第六期(双月刊)《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 《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2期废名及其他同时代作家研究:《丰子恺的童话》 《文艺报》2005年2月24日《儿童文学五代人与〈丰子恺童话〉》 《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3期(与上文大体相同)《再谈诗人朱湘及其身后事》 《书屋》2005年第10期《叶公超及其弟子》 《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24日《不该被遗忘的诗人朱英诞》 《藏书报》2006年6月26日《想起被遗忘的诗人石民》 《藏书报》2006年7月24日《此废名非彼废名——记南洋作家废名先生》《藏书报》2006年9月4日《在生命中奋起——记现当代剧作家刘任涛》《藏书报》2006年10月2日《温源宁和〈不够知己〉》 《藏书报》2007年9月24日《喻血轮和他的〈林黛玉日记〉》 《书屋》2006年第12期《诗人、翻译家石民先生著译书目》 《译林书评》2006年第6期《黎昔非与胡适——胡适性格的另一面》 《粤海风》2007年第12期《傅雷:二三十年代海归的命运》 《藏书报》2008年1月21日《梁实秋谈吃》 《香港文汇报》2008 年1月26日《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朱雯》 《开卷》2008年第3期《张竞生的性史和情史》 《香港文汇报》2008年4月12日《记住诗人朱英诞》 《博览群书》2008年第5期《许君远的北大记忆》 《中华读书报》2008年9月17日《新发现的一封沈从文佚信》 《开卷》2008年第9期《关于林率》 《中华读书报》2008年9月30日《答用口先生》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0期《沈从文的一封佚信》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0期《一个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粤海风》2009年第6期(双月刊)新书书评或读书随笔:《走进“波波熊”的世界》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2期《纪秋山译霍桑童话附识》 《博览群书》2006年第7期《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开卷》2006年第6期《童年和童话》 《成长》2006年第6期《一场对抗庸人的文化战争》 《学位》2006年第3期,《译林书评》2007年第1期《耐人寻味的“心得体”》 《青岛日报》2007年9月15日《真正的考证派》 《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17日《“追怀”张中行》 《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24日《这样的传记还是少写为好》 《新京报》2007年11月16日《王安忆也是读书人》 《民间书声》2008年第1期《在法律和文学的边缘》 《博览群书》2008年第1期(此系本科毕业论文)《致敬郑也夫》 《中华读书报》2008年2月27日《顾村言谈吃》 《藏书报》2008年3月10日《宪政史上不可遗忘之一页》 《香港文汇报》2008年4月2日《从故纸堆里找寻失落的文学史》 《中华读书报》2008年4月30日《谈〈花雨满天悟禅机〉的策划》 《长沙晚报》2008年5月16日《生命的枝条自由朝向无垠的蓝天》 《青岛日报》2008年6月11日《话说“温故体”》 《青岛日报》2008年6月18日《我与开卷》 《我的开卷》译林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讲堂上的废名先生》 《闲话4:异性仇敌》青岛出版社2008年6月版《浮出水面的诗人废名》 《凤凰台上》译林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我与书评周刊》 《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9日《谈〈新诗讲稿〉的体例》 《出版广角》2008年第10期《“开卷”果然有益》 《全国新书目》2008年第10期《读〈开卷〉,说民刊》 《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关于废名》后记 《开卷》2009年第1期《藏书家的眼光,书话家的风格》 《中华读书报》2009年1月14日《诗化小说:感受人性的朴素美》 《出版广角》2009年第2期《假如我是一只小老鼠》 《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2月24日《也说〈闲话〉之“闲”》 《温州读书报》2009年第3期《朗山笔记》后记 《开卷》2009年第5期
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多科性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隶属湖北省管辖,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英]Huanggang Normal College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武汉城市圈内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现有人口八百多万的鄂东大市——黄冈市。黄冈史称 “吴头楚尾” ,西靠武汉,东邻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京广、京珠、沪蓉等交通大动脉贯穿全境。黄冈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人文底蕴丰厚,英才辈出。这里有全国闻名的 “教授县” (蕲春)、 “报人县”(武穴)、“黄梅戏之乡”(黄梅)、“将军县”(红安)、“博士街”(蕲州)、“文赤壁” 、“四祖寺” 、“五祖寺”和黄冈中学;这里诞生了毕升、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黄侃、熊十力、王亚南、胡风、废名、杨度等历史文化名人;近现代革命史上,这里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林育英、林育南、李先念、刘华清、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等一大批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黄冈师范学院作为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是鄂东这块人才宝地上孕育各类人才的摇篮。
黄冈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5 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 。1937 年,学校更名为“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 ,1950 年更名为“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 1960 年更名为“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 1977 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1978 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黄冈师范专科学校”, 1988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先进师专”,1995 年,经原国家教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黄冈教院并入;199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坐落在黄冈市府所在地——历史文化古城黄州,学校北依东坡赤壁、南临浩瀚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由珠明山、银盘山、南湖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 1252.68 亩,建筑面积近 4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4 亿余元。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7000 多台套,总值 8000 余万元,建有省级生物课实验示范中心;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140 余个;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有各类藏书120余万册,设有国家一级“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站”;校园网络服务系统完善。
学校面向全国 27 个省市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 13000 余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册学生 2000 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 11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685 人,教授 66 人、副教授 168 人,博士、硕士 298 人,兼职博导硕导 40 余人。学校有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等 20 余人。学校还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学者、艺术家 100 余人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教师 20 余人。
历经百年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 2 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传统体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术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分析化学、动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 14 个学科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点学科。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设有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所(中心),设有“十大基金”资助各类研究活动。 “ 十五” 期间,教职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 182 项,荣获包括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科研教研奖励 17 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 10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4300 余篇,其中 10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学校现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政法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体育系、新闻与传媒系和继教职教学院等 14 个教学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日语、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等 32 个本科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应用日语、贸易经济、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会计等 10 个专科专业;有继教职教本专科专业 60 个。艺术教育专业是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英语、生物专业是湖北省重点专业;生(植)物学、古典文学、写作、动物学、教育学、器乐等一批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 2004 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通过该评估的高校之一。黄冈师范学院已成为省考试院公布过的2008年具有自考招生资格的32所院校之一。
学校国际交流广泛,已与美国拉马坡学院、印第安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加拿大新加里东学院、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摩尔多瓦国立艺术学院等 10 多家国外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100 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讲学,先后派遣100 多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问和讲学。2002 年起,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得社会认同。全国闻名、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取得 “七金四银一铜 ”佳绩的黄冈中学迄今三任校长、绝大部分国际奥赛主教练、黄冈九大县市区 70% 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纷至沓来的参观考察者无不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在黄冈师范学院”。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999 年以来,学生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七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CCTV 杯”外语竞赛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 以上, 2003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湖北高校中居第一位;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近 3 万名历届毕业生中,许多人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学者,一大批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
“十五”以来,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湖北省‘楚天杯’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98 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健、张思卿、陈至立以及教育部长周济先后到我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黄冈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亲临我校,就学校基本建设、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指导。
“十一五”,黄冈师范学院确立了“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二十字办学理念,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十一五”发展任务,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战略”,为把学校建成和谐发展的省属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黄冈师范学院校史沿革
黄冈师范学院是1999年3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自1905年成立“黄州府师范学堂”,黄冈师范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办学历程。
1905年创办的黄州府初级师范学堂,后更名为黄州府师范学堂。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一度由黄冈县三解元(黄冈县泗泊河)迁址到新洲大渡村,并改名为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设普师、简师班,培养中小学师资。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曾几度迁移校址,1945-1947年由新洲大渡村迁至黄州,1947年到1948年又由黄州迁到汉阳,1949年再度迁回黄州,学校虽历经辗转,校名则始终是“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
黄州解放后,黄冈师范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1949-1950年,普通师范和艺术师范合并,组建黄冈行政区立中学师范部;1953年7月恢复成立了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广济师范学校并入;1960年,学校更名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秋,黄冈大学、黄冈幼师撤销,60级学生共五个班并入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文革”时期,学校复名黄冈师范学校,挂师范学校和进修学校两块牌子,1975年开始招收高师班。1977年秋,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由省政府批准成为大专院校。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黄冈师范专科学校,从此,学校作为正规的普通高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学校升格为副地级;1988年,学校被评为首届“全国先进师专”。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省教委下文,黄冈教育学院并入,学校的教育功能和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1998年12月17日,该校的“专升本”考察评估以90%的高票通过专家评审,“专升本”获成功。1999年3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黄冈师范学院;2000年11月28日,黄冈师范学院在珠明山新校园隆重举行了“黄冈师范学院”的挂牌庆典,标志着黄冈师范学院的发展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4年,黄冈师范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在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了这项评估。12月25日至30日,教育部专家组莅临黄冈师范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6天的认真评估,专家组认为黄冈师范学院定位准确,办学思想正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突出;重视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风校风优良,社会声誉良好。
至此,历经百年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师范院校。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学术氛围浓郁,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进入“十一五”,黄冈师范学院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今天,在“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全校15000名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攀层次、创特色、上水平”。我们深信,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黄冈师范学院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明天,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