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你写,但是不免费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问题描述:
谢谢各位阿!
最近写论文需要惠普的英文资料,尤其是企业文化方面,希望各位帮忙,万分感谢阿!!!
解析:
正好我前一段时间写了一分关于惠普的文章,拿来和你分享.希望对你要帮助
惠普之道
一、惠普之道由来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1997年销售额为429亿美元,利润额为31亿美元,雇员近12万人,在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47位。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文明于世。
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到惠普的任何机构,你都能感到惠普人对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满足。这是一种友善、随和而很少压力的氛围。在挤满各阶层员工的自助餐厅中。惠普公司的成功,靠的正是“重视人”的宗旨,惠普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目前还在不断自我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一再重新修订,又重新印发给每位职工。每次都重申公司的宗旨:“组织之成就乃系每位同共同努力之结果。”然后,就要强调惠普对有创新精神的人所承担的责任,这一直是驱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动力。正如公司目标的引言部分说:“惠普不应采用严密之军事组织方式,而应赋以全体员工以充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按其本人认为最有利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方式,使之为公司的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
因此,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员工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这就是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就是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分析与启示
惠普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它恒久的企业精神。
1. 休特利总结过一条有趣的管理公式:博士+汽车库=公司“惠普之道”尊重每一位员工,承认每一个人的成就,认为大家都是公司的“博士”。惠普的产品设计师们不管正在搞什么 东西,都可以把东西留在办公桌上,谁都可以过来摆弄一下,并可以无所顾忌地对这些发明评头论足。
惠普存放机械零件的储藏室从不锁门,工程师们不仅可以在工作中随意取用零件,而且公司还鼓励他们把零件拿回家供个人使用,帕卡德和休特利说,不论他们用这些零件所做的事是否和工作有关,只要他们摆弄这些总能学到东西。一次周末,休利特到工厂想干点儿活,但他发现器材的地方已经上锁,于是立即砸开门。星期一早上,人们看到他留下的条子:“请勿再锁此门。谢谢,比尔。”
在惠普公司,任何一位领导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公司各部门的全体职工,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没有隔墙、没有门户,单位之间仅仅用不太高的屏风隔开。这就是所谓的“汽车库”,帕卡德和休利特还把它称为“开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员工随时可以提出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正在关注的问题,而经理也能够很快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如果一个雇员不愿意同他的直接上司谈,他甚至可以越级同较高一级的经理讨论种种问题。
在惠普创办的头18年中,没有设立人事部。帕卡德和休特利并不是反感这种部门,而是特别强调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人事部可能排斥或干扰经理和员工之间的亲密关系。1957年惠普设立人事部时,帕卡德和休特利谨慎地确定了它的作用和原则,使其支持经理人员,而不是取代。
惠普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其目的就是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公司制订的目标中说:“惠普不应采取严密的军事管理方式,而应赋予员工充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按其本人认为最有利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方式,为达到公司的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惠普没有时刻表,不进行考勤,员工只要完成8小时工作即可,这样做正是为了让员工能够按照个人生活的需要来调整工作时间,更好地完成工作。
作为一个大公司,惠普在发展中依然能够保持与员工的个人感情,这已使其成为一个典范,而一切源于“惠普之道”,即:永远以关心、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员工。
2. 公司采用的雇用制是日本大企业的典型做法,在欧美企业中形成鲜明的对照:重视个人,关心职工利益,与员工们同甘共苦。
为了同雇员保持非常亲密的关系,惠普采取了一系列周到的工作。野餐就是其中一项,这也是体现“惠普之道”的重要行动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公司在圣克鲁斯山买下一块地皮,改建成娱乐区,面积足够让2000多人举行野餐,雇员及其家属还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到此露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惠普在其他地区也建起游乐区。在苏格兰,惠普买了一个小湖泊,是垂钓的好去处,可能还是观看尼斯海怪的景点;在德国,惠普买了适于滑雪的山地。
3. 惠普公司的用人政策是:给你提供永久的工作,只要员工表现良好,公司就永远雇用你。早在40年代,公司的总裁就决定,该公司不能办成“要用人时就雇,不用时就辞”的企业。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项要颇具胆识的决策,因为当时电子业几乎是全靠 *** 订货的。后来,惠普集团的勇气又在1970年的经济衰退中经受到了一次严峻考验。他们一个人没裁,而是全体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在内,一律都减薪20%,每人的工作时数也减少了20%。结果,惠普保持了全员就业,顺利地熬过了衰退期。
1983年,英国女王伊利莎白访美时,提出只参观一家公司,就是惠普。因为惠普不仅是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公司,更以其对人的尊重和信任而闻名于世。1979年,某国际调查研究公司曾调查了近8000名惠普员工,询问他们对公司的看法,结果员工的评价好得使公司领导难为情。该调查公司致函惠普:“员工对惠普公司的看法都很乐观,心悦诚服地推荐本公司为具有最好工作环境的公司。这在25年中我们所调查过的100余家美国公司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惠普之道”自六十年前由两位创办人创立以来,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地衍生演化着新的内涵。1999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秉承“惠普之道”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HP更加强调注重客户及市场、速度及弹性、团队及协作精神以及有意义的创新。2002年在与康柏合并后,HP吸收了两家企业文化中各自的优势和长处,继续强调对个人的尊重与信任、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谨守诚信经营原则、团队合作和鼓励创新等核心价值,进一步为“惠普之道”发展出最新的内容—————“领导力框架”,强调企业经营目标与成长战略、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企业文化与行为准则、以及成效和薪酬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动态配合。作为HP公司六十多年来的立身之本,“惠普之道”是推动HP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不断对“惠普之道”进行创新,是HP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惠普(HP)公司是两个大学生休利特和帕卡德几乎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办的。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来源于休利特的毕业论文,并且以自已的智慧和丰富的市场洞察力迅速打开了局面。如今,惠普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其业务已触及到各个领域。 一、 大学时代启动的创业梦想
1931年,期坦福大学的两个大二学生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因为同是大学足球队的候补球员而结为朋友。大学的最后一年,在享有“硅谷教父”之称的著名无线电工程学教授弗雷德.特曼的鼓励下,他们和另两个同学曾一起拟定了一份毕业后自已创业的试验性计划。1934年毕业后,帕卡德受雇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内克塔迪的通用电气公司,参与军用无线电和真空管的研制工作;而休利特则前往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1937年8月23日,休利特和帕卡德在帕洛阿尔托重逢,他们决定实施当年的创业设想,并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创业会议,拟定出《创业计划的初步组织规模规划和初步工作纲要》。1938年夏,在特曼教授的支持下,休利特和帕卡德开始把创业计划付诸实施。他俩在帕洛阿托安德林大街367号租了一套公寓,并在公寓附近的汽车房里开了一个小小的生产车间。生产车间的设备则主要来自通用电气公司,因为该公司对雇员以象征性价格提供旧设备。他们在学习之余设计了各种电子小玩意儿,如口琴自动调音器等;并承做特曼教授帮助揽来的一些零活。 公司的产品起源来自于休利特的硕士学位论文。休利特的论文题目是《制造和评价一个可变频率震荡器》。休利特制造的震荡器,其适用条件比当时可以得到的同类产品要广泛得多,价格只是同类产品价格的1/10(55美元1个,而不是500美元1个)。事实表明,休利特震荡器很有商业价值,于是特曼便鼓励休利特与他的老同学帕卡德合伙来开发这个产品。1939年初,休利特和帕卡德决定成立公司,并且打算以两人的姓氏作为公司的名称,以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谁的姓在先,于是休利特-帕卡德(HP)公司(中国称惠普公司)诞生了。休利特提供部分现金以购买工具和元件,帕卡德的投资则是他从通用电气带来的设备;特曼借给了他们538美元,并帮助他们从帕洛阿尔托银行得到了一笔1000美元的贷款,以便能开始生产这种震荡器。 二、顺利发展的第一笔小生意 公司成立后,第一年他们的生意并不好,在特曼教授的帮助下公司才得以继续办下去。等他们的音频震荡器研制成功后,帕卡德很快为这个产品申请了专利,来自权威人士的肯定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帕卡德将产品命名为300A,希望看到这个名字的人会认为这正是系列产品中的一种,而且是早就存在的。为了宣传自已的产品,惠普公司在一家暂露头角的《电子学》商业杂志上登出一则广告,订单开始大量涌来,利润迅速增加,公司的境况大为改观。为了宣传300A,帕卡德还决定在南加利福尼亚举办一次正式的音频震荡器展览会。在会上,他结识了一位专营批发电子产品的推销商尼利,尼利的一位好朋友哈金斯此时正在沃尔.迪斯尼电影公司担任音响工程师.哈金斯正在为一部电影《幻想曲》准备一个声道,使他感到为难的是迪斯尼要求他模拟一只蜜蜂飞出荧屏,然后在剧场环绕,再重新回到荧屏的声响。这正是300A的用武之地,帕卡德敏锐地断定,与迪斯尼的合作将会大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同时也会带来长期可观的收益。他立即向哈金斯介绍了惠普的音频震荡器。哈金斯对300A印象深刻,而帕卡德看上云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迪斯尼公司很快与惠普公司签订了合同,以每只71.5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7只经过稍微改进的300B型音频震荡器。这一交易使惠普名声鹊起,许多公司开始向他们订购电子设备,迪斯尼公司也从此成为惠普的长期客户。到1939年底,惠普公司的销售额达到点5369美元,利润为1653美元,没有债务。而且,新产品也已经打开了市场,公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一切令帕卡德兴奋不已。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惠普的成长 1940年春,在帕洛阿尔托市卡米诺瑞尔街一家家具店的一部分搬走后,惠普公司才得以扩充规模。帕卡德也开始筹划公司未来发展的策略。他认为惠普公司产品的重点还不够突出,许多产品型号混乱,兼容性差,很容易被客户放弃而改用其他公司产品,帕卡德决定尽快使公司的产品形成系列化,从而使诸多公司成为惠普的终生用户。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惠普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2年休利特应征入伍,在军队他负责调查太平洋部队信号设备的工作情况,后来以进入美国陆军特别参谋部工作,与美国军界有了广泛的接触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与战后惠普公司在军用品生产方面的骄人业绩不无关系。 休利特参军后,帕卡德独自承担了公司的重任。帕卡德感到,当时惠普公司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者,在对无线电、雷达、声纳以及航海、航空仪表等产品需求量激增的局面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况且战争的恶劣条件恰好是检验这些产品性能的大好时机,这对于战后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帕卡德决心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让惠普公司真正腾飞起来。于是他对许多产品做了细致的改进,使之更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而这些产品很快就被用于军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惠普公司已成长为一家拥有200万美元资产和200名员工的一家大公司了。 点评: 1、强烈的创业欲望使休利特和帕卡德在大学时代就已拟定了创业计划,产生了创业的动机,一旦时机成熟就立即付诸实施。 2、有商业头脑的帕卡德善于抓住时机,利用广告、展览会推销自已的产品,保证了产品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而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在讨论企业文化建设时十分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基本问题,然后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应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企业文化也不例外。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五因素说
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2]。
2.两种文化总和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显形的文化,主要指企业中的设施、工具、机器、材料、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和商标等;精神文化是隐形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
3.群体意识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
4.精神现象说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1、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正如美国IBM的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决定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机构、革新和选择时机等重要得多。例如,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为“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这十二个字是株洲时代集团公司老一辈创业者和新一代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的。它的含义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共创大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知难而上、敢打硬仗、勇于奉献。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精神成为其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
2、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特色,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般来说,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 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异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企业的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观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4]。
4、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1)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文化设施建设。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课题。建立和完善员 工的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是许多优秀企业的重要物质文化内容[5]。
三、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例如用户等一,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大庆的为国分忧、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外封锁、国内经济困难,石油生产又具分散及一定危险性等环境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
3.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 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
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相当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一般都是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6]。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以下主要环节:
1、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在确定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2)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例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商品经济要求与用户搞好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都是不以民族和企业特点为转移的。但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3)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
(4)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采借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给日本企业家传授产品质量管理的考评和测量技术,很快被改造成世界著名的QC小组活动。
(5)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同是美国文化区内的企业,惠普公司文化便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倡导团体主义,主张建立轻松、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司宗旨明确写着:“组织成就乃系每位同仁共同努力之结果。”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6)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40年来,株洲时代集团公司员工辛勤耕耘,铸就了“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株洲时代集团公司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宣传倡导,贯彻落实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领导的钻井队,以后虽换过不少届领导班子,员工也不断更新,但由于坚持对工人进行艰苦创业传统的宣传,“铁人精神”一直保持并发扬光大。
(2)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3)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 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4)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
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必须首先接受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集训,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
3、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强化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因受到一定刺激而获得继续或中断的过程。获得行为继续下去的结果的强化,叫做正强化或积极强化;使行为中断或中止的强化,叫做负强化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的刺激使人们获得奖赏性情绪体验,而消极强化的刺激带给人们惩罚性情绪体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学习、采借别的文化质,不仅要经过鉴别,以决定取舍,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