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蒙元史研究论文

2023-03-10 17: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蒙元史研究论文

书目怎么编写魏亦乐?以下是编写魏亦乐的例文。
魏亦乐,1987年11月生,籍贯河北省乐亭县。 2019年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蒙元史、文献学。。为南开历史学的发展作出过很好的贡献,为牢记先生恩泽、教育后代,同时为南开百年校庆奉献一份高质量的学术礼品,特编纂《杨志玖文集》。该文集35万字,收录文章60余篇。主要涵盖了先生关于唐史、元史研究、元代回族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论文与著述,以及历史教学方面的心得与体会。这些文章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笔也独树一帜,有文学价值。各组文章的次序,大致按照初次出版年代排列。后附学术年谱。全网最热新闻出炉,这些事儿你都知道吗?
打开
王晓欣、魏亦乐编《杨志玖文集》出版 | 202003-19(总第1237期)

宋史研究资讯
2020/03/09 20:08致力于汇集国内外宋史研究相关信息,以供学友互相借鉴讨论。 来自河南省
中古史研究资讯 4天前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1周前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出 版 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年09

定 价: 100

页 数: 384

装 帧: 精装

ISBN: 9787310058501

作者简介

杨志玖(1915-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 著名历史学家。 1934年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是年9月,入北京大学史学系。 卢沟桥事变后,随校南迁,在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 1938年8月大学毕业,被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所外研究生。 1939年9 月,考取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姚从吾、向达教授研究蒙元史。 1941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留西南联合大学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 1944年3月,应傅斯年先生邀请,借调到四川南溪县李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编写中国边疆史清代部分。 1946年10月,应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冯文潜先生之聘,到南开历史系任教。 新中国建立后,杨先生历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历史教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唐史学会顾问等。 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回族史稿》、《陋室文存》等专著,发表论文近两百篇,主编《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等。

王晓欣,198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5至今历任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1993—1994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王宽诚奖学金,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联邦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现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

魏亦乐,1987年11月生,籍贯河北省乐亭县。 2019年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蒙元史、文献学。

南开百年学术丛书”历史学编丛书之一。为南开历史学的发展作出过很好的贡献,为牢记先生恩泽、教育后代,同时为南开百年校庆奉献一份高质量的学术礼品,特编纂《杨志玖文集》。该文集35万字,收录文章60余篇。主要涵盖了先生关于唐史、元史研究、元代回族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论文与著述,以及历史教学方面的心得与体会。这些文章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笔也独树一帜,有文学价值。各组文章的次序,大致按照初次出版年代排列。后附学术年谱。

目次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理论和史实问题的一般考察

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买卖的实质

关于唐代除陌钱的几个问题

释“台参”并论韩愈和李绅的争论

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藩镇研究的新成果——《唐代藩镇研究》序

唐史三题

唐代史馆移置中书省的年代

“考竟”和“结竟

“加役流”解

“六赃”与《福惠全书》

唐代的景教

“开元通宝”还是“开通元宝

一行发起测量子午线长度的问题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非一书辨

李贤的悲剧——关于李贤非武后所生的传闻

《马嵬坡》诗及其作者

关于渔阳、范阳、蓟县的方位问题——并论《重修蓟县志》的错误

安禄山、史思明生年考辨等等。

如何看待蒙元史

我相信不止是我,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读官方蒙元史时,得到的印象都是元代是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中国民族融合,疆土辽阔,这些都归功于成吉思汗的贡献。“经过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不单中华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各少数民族对中国这一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契丹族与女真族(它是后来满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视为汉人,而最终与汉族相融合,回族作为一个新形成的民族出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有这些兄弟民族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在后来的清王朝时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离开了这些历史的亲和因素和传统情谊,就不可能有今天亲如兄弟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至於鼓吹蒙元促进了科技生产力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论文,更是比比皆是。最近还有文章宣扬游牧民族生活保护生态、保护动物,是解决中国生态问题出路[1]。然而,大陆以外书籍描写蒙古入侵其它国家时,讲得都是蒙古人当初一贫如洗,野蛮残暴,每到一处,都屠杀平民民、抢劫、强奸。在很多地方灭绝了当地人口,破坏了当地的文明成果,繁荣景象很久不能恢复。在中国大陆见不到的书籍中,蒙古帝国军队残暴、邪恶的行为包括把妇女强奸以后杀死,把孕妇的肚子刨开、屠杀尚未出生的婴儿、把死人的头摆成金字塔炫耀、取乐,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死,他们是一群十恶不赦的强盗。按照蒙古帝国时代阿拉学者伊本-阿-阿特尔(Ibn Al-Athir)的话说,“造成了自以来最大的灾难”,[2]美国现代历史学家桑德斯也说:“作为人类种族灭绝屠杀的典型代表,这些蒙古人是自古assyrians以来最恶劣的屠夫。他们把许多国家民族完全斩尽杀绝、或者全部驱赶出家园。在屠杀上令人发指程度,一直到现代的纳粹都没有超越。”[3] 为什么国外对蒙古帝国的评论和把中建设成空前繁荣描写别别如此之大?我带著这个疑问,花了大量业余时间,阅读了很多(当然远远不是全部)中外有关论文,得出结论是“解放后中国主流的蒙元专家巧妙地隐瞒、扭曲历史,不断误导中国民众”。
  那么到底他们隐瞒、扭曲了什么? 1)中国主流历史学家在通俗史书上对民众隐瞒了蒙元残暴屠杀、种族灭绝的规模和性质、在中国屠杀的人数和占人口的比例。2)中国主流蒙元史家刻意隐瞒、贬低宋代发展成就,并把宋代的成就归功于蒙元统治。把蒙元不断抢劫造成的南宋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说成事南宋政权的腐朽和蒙元统治的理由。颠倒和野蛮和文明的性质。3)中国主流史家对民众隐瞒了蒙元和其它游牧民族社会野蛮、落后的本质、屠杀、抢劫的传统和对文明地区的寄生关系4)中国主流史家把蒙元没有破坏干净的文明成就归功于蒙元5)中国主流蒙元史家对民众炮制了蒙元统治促进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谎言。
  第一,中国主流历史学家在通俗史书上对民众隐瞒了蒙元残暴屠杀、种族灭绝的规模和性质、在中国屠杀的人数和占人口的比例。
  蒙古人并不是只在中亚、阿拉伯、欧洲和印度屠杀和种族灭绝。在中国的屠杀和种族灭绝的规模并不逊色。蒙古人仅在中国北方金境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山西)屠杀汉、女真人口占人口比例约占90%,其中忽必略自己估计直接有一千八百万人(估计这是直接屠杀),焚烧房屋农田造成冻死、恶死,用死尸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没有人能直接统计。西方国家的估计是三千万。这在中国专业书籍元朝史中也有相应的描述。北方大地被杀的千里无人烟,其惨烈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种族灭绝行为都不能相比的网上学者愚人先生文章经过自己在各种原始文献的调查,在“南宋末四川军民对蒙古的抵抗及其意义”也对四川人口被屠杀作了估计,现举一例:
  四川四路,包括今陕西所属的大安军、兴元府、沔州、洋州、金州,甘肃所属的天水军、西和州、阶州、成州、文州,其估计户数从战争前1175年的258万(估计数,包含上述陕甘两省地区,注21, # 11),减至战后1290年的15.5万(估计数,包含上述陕甘两省地区,注 21),人口减少到1/15,这两个数字的对比,令人怵目惊心。

周清澍的发表论文

1.关于银定和歹成,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6;2.乌兰〈蒙古源流研究〉序,乌兰《蒙古源流研究》,辽宁古籍出版社,2000年3.元桓州耶律家族史事汇证与契丹人的南迁,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台湾学生书局,2001,4.大蒙古国时期儒学机构和学官的设立,中国史研究,2001、4;5.蒙元时期的粘合家族与开府彰德,中华文史论丛,总6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求.历史小论文一篇!!!!拜托拉!急.

中国史论文.html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英雄末路的悲叹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政治化思维与三十年代中国文学论争
人性解放“三部曲”——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
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
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
不该被遗忘的作家——施济美及其创作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谈“英雄崇拜情结”及其悲剧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答容若先生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经济原因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影响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评价
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
论汉儒知识分子的权力穿孔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高句丽与中国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
汉代的女权
明代流刑考
唐五代占卜略论
北魏的内河航运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艺术品网上商城建设解决方案
鲁迅文艺评论的高度思想要求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论鲁迅近体诗的社会意义
孙中山陈友仁关系初探
论陈独秀前期民众观的二重性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
蒋介石的西北战略观
中共党史学理论的创新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发展
建国初期中共党内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与农村武装革命
国民政府从盛世才手中谋取新疆的两次策划及失败的原因探析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国共关系变化之分析
再论赶超思想与大跃进运动的关系
郑观应研究综述
严复仕途刍议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年会综述
晚清华北村镇人口
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
太平军战事与江南社会变迁
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
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
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
抗战时期汉奸形成原因探析
从孙中山的“国粹”观看其晚年的文化取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新进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中共历史的新视角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鲁迅的死与须藤医生无关吗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一)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二)
胡适:新文化园地里的孤独守望
闻一多:从国家主义到民主主义
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尚钺先生与“魏晋封建说”——为纪念尚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杨志玖的主要的成果

在蒙元史研究上,杨志玖教授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最主要的成果集中在马可·波罗的研究、探马赤军研究、元代回族史研究等几个方面。马可·波罗来华及其所撰游记,是元代中西交通史中重大事件。本世纪40年代以前,学术界一直未能在中国史书上发现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可靠记载。1941 年,杨志玖教授在读研究生期间,依据《永乐大典》卷19418所录元代《经世大典.战赤》的一段史料,发表了《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文史杂志》1卷12期,今收入杨志玖文集《元史三论》)的论文,考证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所述他伴随蒙古公主从泉州返波斯等事是真实。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还订正马可·波罗离华时间是在1291年初,而不是以前西方人所考订的1292年初。这一揭示是迄今所知汉文记载中唯一能见到的马可·波罗活动的考证和研究,得到了向达、顾颉刚、汤用彤、傅斯年等专家和学术界的很高评价,并因此而获中央研究院名誉学术奖。该文还译为英文,于1944年刊登在英国亚洲皇家学会学报孟加拉版第四卷上,又在美国《哈佛亚洲学报》1945年9月9卷1期上发表了论文摘要。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隔绝状态,许多西方学者没能看到杨志玖教授的这篇论文。但是,几乎与此同时,法国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P.Pel-liot)利用波斯文史籍对马可·波罗离开中国的时间得出了和杨志玖教授相同的判断。1970年,英国学者波义耳在其论文《拉施特与法兰克人》中,又摘出波斯文史书《史集》中一条原始记载,和《经世大典.战赤》及《马可·波罗游记》互相印证,进一步支持了杨志玖教授的结论。1976年,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柯立夫(F.W.Cleaves)发表《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汉文资料及其到达波斯的波斯文资料》,综合评价了上述三位学者各自独立的研究,再次肯定了杨志玖教授的贡献。日本马可·波罗研究专家渡边宏1983 年发表《中国人的马可·波罗观》,也对杨志玖教授的论文作了重点介绍。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世界上大部分学者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至今仍有怀疑看法。1966年德国学者傅海波(HerbertFranke)、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J.W.Haeger)、 1982年英国人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Clunas)先后发表文章,认为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或只到过中国北方,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斯·伍德(Frances Wood)更是出版了专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集怀疑和否定论者之大成。怀疑和否定论者人数虽然不多,其观点也大都出于推测,但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议论。为此,1979年以来,杨志玖教授又连续发表了《关于马可·波罗的研究》、《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几个问题》、《马可·波罗足迹走遍中国》、《马可·波罗与中国》(均收于《元史三论》)、《再论马可·波罗书的真伪问题》(《历史研究》1994年2期)、《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 >的介绍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1、2期)、《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与《南方周末》驻京记者的谈话》(《南方周末》1996年 9月20日)、《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马可·波罗问题争论的焦点何在?》(《光明日报》1997年10月4日)、《马可·波罗书中的长老约翰——附论伍德博士的看法》(《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等一系列论文,就引起争论的马可·波罗懂不懂汉语、是否做过扬州总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怀疑和否定论者提出的诸如马可·波罗书中未提到茶叶、汉字、印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有些记载夸大失实或错误;有些地名用波斯名,可能是从某种波斯文的“导游手册”抄来的等疑问和论据一一给以具体的回答。杨志玖教授还积极支持和参与了近年在我国举行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有关马可·波罗书的出版整理。他坚持马可·波罗书真实性的观点也再次得到了国内外治元史和中西交通史的学者的普遍支持,国内多位元史专家发表了相关论文,当今国际著名的蒙元史学者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系教授罗意果(lgor deRachwiltz)亦发文对伍德书提出了严厉批评。可以说,杨志玖教授的以上论文对辨明事实、促进马可·波罗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是国际公认的马可·波罗研究的权威之一。 对元代回回人的特殊集团——罗里回回(吉普赛人)的研究,也是杨志玖教授的一个突出学术贡献。罗里回回是元代来华回回人的一种,日本学者田坂兴道曾据波斯语Luri解释为一种流浪部族名。1991年,杨志玖教授发表《元代的吉普赛人——罗里回回》(《历史研究》1991 年3期)一文,利用英文、俄文、日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等诸多文献,博采众说,对罗里回回的释义,罗里的起源,与茨冈、吉普赛等称谓的联系,元代和元代以后罗里回回的活动等,进行了详尽系统的考述,首次为人们提供了有关中国吉普赛人早期活动的可靠知识和信息,考订了元代罗里回回即中国领土上最早的吉普赛人。关于回回人物,杨志玖教授主要侧重于对疑难或有争议问题的考证。例如,回回人札八儿火者、阿三(哈散)与西夏人阿里鲜及阿剌浅,本为四人,屠寄《蒙兀儿史记》、柯劭忞《新元史》将此四人误作一人。1948年杨志玖教授发表《新元史。阿剌浅传证误》(《文史杂志》6卷2期),条分缕析,将史事陈述与名字对音注释结合起来,纠正了屠、柯二氏的讹误,进而究明了元代最早出现的几名回回人的生平事迹。又如30年代,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称明代著名人物海瑞 “或是回回人”,但此说一直未举出有关证据。1959年,杨志玖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海瑞是否回族?》一文,依据明代梁云龙《海公行状》及元明时期色目人改姓方式,考证出海瑞先世海答儿系明初军官,自广东到海南岛从军,以第一字“海”字为姓,定居琼山,繁衍为琼山海氏。杨先生海补充辨析了海姓多回族,亦有汉族等相关问题。此篇考证精辟严密,使海瑞回回祖属成为定论。关于元代回回人中是否存在伊斯兰诸教派,过去一直未有专门的研究,1988年,杨志玖教授撰写《元代中国伊斯兰教派初探》,搜集、梳理和考辨大量零散史料,证实了什叶派、苏菲派成员及其活动在元代的确实存在,首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伊斯兰教派在元代的情况,颇有学术价值。关于回回人与元代政治,1941年,杨志玖教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论文《元世祖时代“汉法”与“回回法”之冲突》中提出了“回回法与汉法的冲突曾是元世祖时期朝廷斗争的主要文化背景的观点”。1984年,又发表《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历史研究》1984年3 期),从元朝建立前的回回人、元朝建立后中书省的回回人、行中书省的回回人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回回人在元代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把政治斗争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回回人在元代政治中地位的深入研究在学界尚属首例。自90年代开始,杨志玖教授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撰写系统、全面的《元代回族史》专著上。作为专著的前期准备,杨先生又相继发表了《元代的回回人》(《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1991年)、《元代回族史稿绪言》、《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上、下)、《元代回回人的社会地位》、《回回人与元代政治》(一、二、三、四、五上、五下)(以上10篇以连载的形式在《回族研究》1992年第4期至 1995年2期各期上发表)等十数篇论文。即将出版的《元代回族史》将是60年来元代回族研究的总结性论著。 在隋唐史方面,杨志玖教授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隋唐五代史的学科基础建设和一些重要史实及理论上的建树受到学界的广泛赞誉。1955 年,杨志玖教授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著了《隋唐五代史纲要》一书,先后由新知识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纲要》内容系统概括,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快,观点鲜明,立论平实,是建国初期颇受欢迎的一部断代史著作和优秀教材。杨先生还著有一部《隋唐史通俗讲话》,由通俗读物出版社1957年出版,对当时普及隋唐历史知识起了一定作用。70年代末,由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历史学家集体协作编纂的中国第一部大型的中国历史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工程开始进行,杨志玖教授被聘为编辑委员会主编和隋唐五代史分卷主编。杨先生除本人承担了大量辞条的撰写外,还不时写出有关辞条的考证订误文章,供其他编纂者作示范和参考。各学者编写完的辞条汇集后,杨志玖教授又长时间地亲自逐条审阅修改隋唐史分卷的全部辞条,为保证这部代表当代中国学术界水平的大型工具书的质量耗费了难以计算的精力和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出现的藩镇割据,是唐后期历史中的重大问题。过去许多学者认为,藩镇割据是庄园经济的产物,藩镇代表庄园主的利益,或者说,藩镇政权是代表地方豪强大地主的政权。1980年,杨志玖教授发表《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1980年 6期)的论文,批评以上说法,指出:藩镇依靠地方军士的支持而割据,而这些军士是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他们以当兵为职业,依靠丰厚的待遇和赏赐来养活家口,节度使只代表他们的利益,执行他们的意志。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使均田制度破坏后失业的农民,而不是庄园主。此文突破了思维上的条条框框,与传统说法差异颇大,在唐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后,杨先生又与张国刚合作,发表《藩镇割据与唐代的大土地所有制》(《学术月刊》1982年6期)推动了这个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