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篇一
浅谈科技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 经济 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 发展 。本文作者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创新科技战略趋势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s a national progressive soul,is the national prosperous development the drainless power.Now the society enter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compared relied on technical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uthor elaborated scientific innovation’s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as well as its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y,showed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the necessity,and summarize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words:InnovationScientificStrategyTendency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 政治 、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金融 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 教育 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 企业 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1.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 自然 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 规律 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 总结 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中国 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就显得非常。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2.科技创新环境的结构要素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和融入得越多,人性物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的趋向和大小也越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哪种环境和什么要素对于各个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的创新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3.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要加强面向全 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 网络 延展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与 经济 的紧密结合。在竞争的社会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 企业 、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资金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 发展 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这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四个基本点,即新生点 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 中国 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 科学 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入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5.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②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要因素。③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④科技集成成为创新的常用形式,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⑤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⑥国际性的技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⑦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⑧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⑨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支柱。⑩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
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科技创新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离不开积累,科技创新离不开借鉴,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还离不开落实。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新,不能坚持就难以创新。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
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篇二
科技创新正当其时
摘 要:要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首先必须从逐步建立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财税体系、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入手,其次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同时严厉打击学术腐败和合理引导高校的科研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释放社会活力,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活力和繁荣。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科研活力;科学兴趣
经济学上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分为:投入的增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只靠投入增加来驱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这一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成功预言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因此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今年年初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战略,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方面要积极作为,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地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广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的范围很广。而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的创新已成为所有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
而目前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非常大,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从发动机、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国内高铁建设核心的电气技术、到计算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还主要依赖进口和模仿。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科技落后美国超过50年。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天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层出不穷的考试海洋所吞没;毕业之后,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又让一些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科研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他们和科研所要求的那种踏实、单调规律、严谨的精神风范和生活状态已渐行渐远。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自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所以,尽快全面改革和调整,从孩子抓起,塑造科学务实之风,调动起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充满勃勃生机,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大力倡导弘扬业创新精神,培育产生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土壤,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1)逐步建立起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如果获得相应的专利权,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入学资格,其发明权可由学校或政府代为托管和保护。吸引越来越的年轻人走进科研的天地。(2)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体系。一方面从合理分配科研资金入手,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财税倾斜政策。(3)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员的素质不比欧美国家差。但是,要想让这些科技人员能够创造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必须要让这些科研人员生活的有尊严。现在中国的科研人员总体而言,待遇还不够理想,使得他们为了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不能集中精力搞科研。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总体待遇,让他们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是政府政策的第一要务。(4)逐步建立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技成果不足,除了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起步晚、积累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分强调“短平快”,对那些“长难慢”的项目重视不够、支持不足。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成果产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的支持机制,为创新提供肥沃厚实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使科学家们能自由探索、安心研究、坚持不懈。
二、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1)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这些发明专利当中,企业所占比重不足50%。而在美国,这一比率早在2008年便已近90%,也就是说,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本来也应该是创新的主力军。因为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重要的资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申请专利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了专利确实从法律上来说可以得到保护,但另一方面,在申请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把发明的详细内容公布出来。这样,其实反而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遭受剽窃和仿造,企业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来打官司,而且赔偿数额极低。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但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差的现象,即使在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依然普遍地存在。试想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保护,哪个企业愿意、又有哪个企业敢在研发创新方面进行大量地投入呢?因此,要想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发挥创造力,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强有力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尽快完善和细化专利权保护的基本法律文件和它的配套实施规则,充分调动和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乃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还应在专利咨询、司法流程、民事调解等多个层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合理引导企业申请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而且在出现纠纷之时给与相应的法律援助。(2)坚决打击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科技进步的最大毒瘤。人类的知识进步是依靠不断积累来实现的。学术腐败破坏了这个知识积累过程,并对科研的公平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不打击学术腐败,中国科技重大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3)合理引导高校保持科研活力。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保持它的科研活力具有深远意义。在对大学财政拨款时,可适当依据教授们的科研项目而定,以此来要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高端科学研究。例如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的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依靠教授申请科研基金而得到的附加管理费(Overhead)。美国联邦政府是不允许给大学直接拨付资金,美国拨付给大学的管理费超过基金资助额的50%,德国超过25%,。通过这样的资助方式,激励大学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尖端研究,获得管理费来充当大学的运营费用。优秀教授的待遇自然提高,所以美国的大学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科研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社会个体的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更要勇于创业、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秉承科学、务实的作风,一起努力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看了“关于创新的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4.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5. 关于创新类的科学论文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选好课题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
二、 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三、 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1、 例题引路法
写作科技小论文,开篇引题,显示了研究问题的实在性,激发读者顺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学撰写的《一道容易解错的力学题》一文,作者开头就摆出了一道同学们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错的力学题,并将错误的解答过程陈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兴趣,而急于读完全文,以知道这道题究竟错在何处。
2、 揭示背景法
将研究的问题,放置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让读者在较高的层次体味其研究的意义乃至方向性。如《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些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日益突出。
这一开头就将研究的问题与命题的发展趋势,当今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紧扣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 指出危害法
许多争鸣、纠错的小论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让人们骤然心惊,晓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4、 概述论点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将主要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无异于交给读者一串钥匙,往下阅读便是尝试去打开一扇扇大门。
5、 设置疑问法
设置疑问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关注研讨的问题。
以上是写好科技小论文开头的五种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开头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种方法常常是有机结合,渗透并用。
四、 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性要强,创新性也要强。
五、 用好材料
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
市场对科创板的热情持续升温,通过公募基金分享科创板行情更是被寄予厚望。但截至目前,市场尚不存在只投科创板的基金。公募人士表示,科创板初期的可选标的相对有限,为减少净值波动,科创主题基金将投资范围延伸到非科创板领域,其中不乏债券等固收标的。同时,基于当前科创行情的影响因素,不宜对基金收益做过高预期。
不只投科创板
从3月份科创板开闸接收企业申请以来,公募的筹备热情持续高涨。一方面,除了首批获批的7只科创板基金外,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还有数十只科创板基金在排队。另一方面,因监管允许可投资A股的基金产品投资科创板,近期还有个别公司将存量基金申请注册变更为科创概念基金(以下将科创板基金和科创概念基金统称“科创主题基金”)。比如,金鹰基金申请将旗下的“金鹰添利中长期信用债债券型基金”变更注册为“金鹰科技先锋混合型基金”。金鹰基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是为了优化基金投资策略,同时也是为布局科创板基金做准备。目前会里已接收了申请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与投资者的表层理解不同,目前尚不存在只投资科创板的专门基金。实际上,包括首批7只科创板基金在内,上述提及的产品均可投资非科创板板块的科创主题相关证券。并且,“证券”含义也不只限于股票一种。
比如,某科创主题基金招募书显示,该基金投资范围包括科创板在内的国内上市股票、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只不过符合科技创新主题的证券资产比例不低于80%。甚至,华创证券认为,在科创板没推出之前,科创主题基金更大仓位会是投资于债券类理财产品。
投资范围扩大可分散风险
为何公募不推出专门投资科创板的基金?投资多元化是否会降低基金的投资收益?华南某公募投研人士李浩(化名)解释,当前市场对科创板的预期持续高涨,从企业申报进程、科创板投资开户数、首批科创板基金的申购表现等方面看,科创板顺利开板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李浩认为,开板初期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充沛的资金或会在短期内助涨杀跌,进而给基金净值带来较大波动,甚至会发生亏损。“基于此考虑,科创主题基金在投资策略上保持了充分灵活性,将投资范围延伸到了非科创板的科技主题领域。”
“投资范围的扩大,选择其实也在增加。毕竟,非科创板的科技龙头也具备较好投资价值。只要价格在合理区间,投资组合的分散化会起到平抑波动并提高组合收益的效果。另外,参考创业板当初的打新经验,偏固收类的产品配置科创板打新,也可以增厚投资收益。”前海联合基金表示,未来随着科创板优质公司逐渐增加,科创主题基金自然会把更多的权重赋予科创板公司。
另外,深圳某公募人士陈健(化名)表示,允许科创主题基金投资其他板块科创标的,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波动风险。但因科创主题基金的种类较多,配置比例高低不同,加上近期科创股波动较大,陈建认为,分散投资能否增加基金的整体收益,目前还不好预估。
应适度调低收益预期
“近期外围环境出现变化,A股发生明显波动,科创相关板块首当其冲。”陈建说,短期看,影响科创股行情的因素仍会存在,即便把科创板如期开板考虑进来,投资者也不应对科创主题基金做过高收益预期。
记者发现,目前存量科技主题基金的规模并不小,但如上述公募人士所言,因二季度以来市场波动较大,这些存量基金的收益并不理想。
以生物科技、制药、半导体三大行业为例,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这三类行业主题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分别为20.07%、18.4%、17.58%,二季度以来的回报则出现明显回调,分别为-5.69%、-5.73%、-7.55%。
“达不到直投门槛的投资者基本只能通过基金参与科创板行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有很高回报,投资者的预期要做适当调整。”李浩表示,科创主题基金虽具备专业基金经理选股和分散投资风险等优势,但从根本上说,投资者的意愿是第一位的,投资者要对自身风险偏好有客观判断,不可一味跟风扎堆科创主题基金。
但长期看,陈健认为:“市场必然能发现科创公司的投资价值。就这点而言,三年期封闭的战略配售基金会具备很好的价值空间。并且,能在外部影响因素下逆势发展并凸显投资价值,既是对企业经营的潜力考验,更是对各家公募选股的能力考验。”据透露,第二批科创板基金将于近期出炉,其中或有15只封闭战略配售基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 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这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他的《滚雪球》一书中所提及的投资金句。在现实中,巴菲特正是在自己的那条长长的雪道上“滚出”了惊人的复利收益。
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全世界几乎没人会否认 科技 的“雪道”足够长。美国是现代 科技 的先行者。过去十年,美股 科技 股中出现了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一批十倍牛股。而今,中国 科技 在长期的奋力追赶过程中,也涌现出的一批颇具实力的龙头公司,并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如同中国崛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科技 股在上涨过程也会出现调整。近期,由于一场“新冠疫情”爆发, 科技 题材跌幅较大。据Wind数据,截至3月7日,中证 科技 指数自2月26日以来下跌了7.28%,而细分领域的半导体指数跌幅达到了16%。这无疑让投资者们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
无论如何,中国 科技 创新不止,这预示着A股 科技 题材在释放短期上涨过快的风险时,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2月25日起正在发行的国联安 科技 创新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基金(简称“国联安科创基金,代码:501096”)专注 科技 创新主题投资,不失为在 科技 题材调整过程中,布局中国 科技 长期成长机会的配置之选。由于封闭运作的设置,国联安科创基金可战略配售新股,理论上能做到100%的打新中签率;另,作为LOF产品,它又能满足投资者在二级市场随时交易的需求。
1、 科技 又逢春
国联安科创基金发行之际,正值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眼下,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来刺激经济。最近,美联储通过非常规会议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日本央行则购买了超千亿日元的ETF。
中国方面,除了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常规手段刺激经济外,还选择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方式来提振经济。
2008年,为应对经济下滑,政府强力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方案。若干年后,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巨变。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中国的高铁的运行速度和里程双双创出了世界第一。不过有别于过往,这一次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方式来提振经济。
新基建一词源自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未来需要加大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正式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方案的实施,意味着国内自上而下会有充裕的资金去支持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的5G应用,并带动中国 科技 创新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各个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5G 网络建设等作为了2020年的投资重点,部分省市还明确了5G基站的建设目标。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仅网络化改造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 3.5 万亿元投资。
“新基建”方案引发了市场对于 科技 创新加速推进的遐想,这也将带动一批符合政策导向的 科技 创新类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并在后期刺激5G应用相关概念股整体表现活跃。
有券商人士表示,最近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市场热点, 科技 股行情再获有力支撑。原因很简单,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会,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策支持、流动性放松等逆向对冲措施正陆续出台,股市往往会先于经济有所表现。
科创主题基金的机遇
科技 股调整前夕,经历了一波短期的快速上涨行情,这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忧虑。有人甚至担心,这会不会是类似2015年的中小创的“市梦率”行情。
不过,相比2015年中小创行情,这一轮 科技 牛市背后是整个行业真实业绩的体现。以中证 科技 指数为例,前三季度成分股整体上实现的净利润增长率高达39%,远高于同期上证50的8.1%的增长和沪深300指数14%的增长。而在2015年至2020年的5年时间里,A股市场的 科技 股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各自领域能和世界一流水准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公司。
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 科技 产品的消费市场,且消费规模不断在增长,这无疑给A股市场的 科技 股提供了一条“又长又湿的雪道”;同时,也给予了在深耕这一相关领域基金产品提供了布局的机会。
中国基金市场上的科创主题基金,它们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科技 创新类标的,也能通过“打新股”的方式额外享受到 科技 股的打新收益。
说到打新 科技 股,就不得不提试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它的横空出世,给科创主题基金奉上了一场打新盛宴。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3月4日,科创板自成立以来累计挂牌公司数量达到了91家,占据同期A股市场170家上市新股数量的50%之多。据天风证券预计,2020年可能还会有160家科创板企业上市,科创板公司在A股市场权重增大、地位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发行中的国联安科创基金限售10亿,重点布局 科技 创新类标的,股票资产投资比例可以达到基金资产的 0%-100%,采用封闭运作形式,封闭期为3年,是市场上能够参与科创板 IPO 的战略配售的少数公募基金。
所谓“战略配售”即“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依据交易所规则,科创板新股的战略配售比例处于20%~30% ,剩余部分才能分配给其他各类投资者。这也就说,战略配售具有“优先”打新的权利。
据华宝证券此前的测算,10亿规模的具备战略配售优势的科创板主题基金如果持仓的新股平均涨幅在50%的话,对它净值贡献将超过2.8%,而如果平均涨幅达到150%的话,对基金净值的贡献最高可达到17%。
其实,从过往表现来看,国联安基金公司在参与科创板打新、战略配售方面积淀深厚。比如,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的打新盛宴中,业内仅有国联安的3只基金“打中”全部25只新股。不仅如此,自2014年新的打新规则执行以来,国联安旗下的国联安安心等4只基金在获配股个数方面位列前15名(共有约200只)。
除了战略配售新股的优势外,国联安科创基金在参与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股票)方面也比普通开放式基金有优势。根据监管要求,单只基金主动投资于流动性受限资产(比如定增)不得超过15%。国联安科创基金因设置3年封闭的运作期,不受上述限制。
基金身后的掌舵者
当然,作为主动管理的 科技 创新类基金,国联安科创基金未来的业绩,除了与赛道有重要关系外,还与管理者的投研实力休戚相关。
国联安科创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潘明,是国联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曾在北电、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三家高新 科技 企业工作近十年,拥有深厚的TMT行业背景,在业内有“TMT捕手”之称。
潘明在管的两只产品为国联安优选行业(257070)、国联安 科技 动力(001956),热衷于 科技 成长股的布局,长期将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传媒等行业中的优质龙头股作为核心配置,即使在2016年、2017年 科技 成长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成长风格不动摇。
正是基于 科技 “雪道”的执着追求,潘明也滚出了属于自己的大雪球。截至2月末,潘明自2014年2月15日管理国联安优选行业以来,累计任职回报141%,同类排名前10%,年化回报26%;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国联安 科技 动力自2016年1月26日任职以来的回报69.5%,同类排名前10%,年化回报17.3%。显然,像潘明这样能取得两只产品长期年化收益超过15%的,业内并不多见。
潘明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看好中国的TMT领域的发展,坚持趋势判断与行业精选相结合的原则,优选具备核心竞争力、基本面扎实的 科技 股,致力于挖掘 科技 行业的阿尔法收益。面对A股跌宕起伏、风格轮动的市场,能像潘明这样做到不追热点、不抓短期收益,始终在一个行业或一种风格中坚持深耕的基金经理,实属难得。
关于目前的市场调整,在潘明看来,疫情带来的市场恐慌的传染是短暂的。展望未来,科创板和中小市值股票可能比大市值股票更有优势,科创板中的半导体设备和办公软件龙头具有比较高的长期配置价值;半导体还是主战场,传媒和新能源等其他活跃战场也值得积极参与。
在布局 科技 创新的赛道上,潘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靠着国联安坚实的投研团队。国联安基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的权益投资理念。据海通证券的业绩评价,2019年,国联安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为 46.93% ,排名行业前1/6,资产配置能力强。
针对科创板投资,国联安基金专门成立了科创板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常务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等共计10人,占整个投研团队比例近1/3,持续密切跟踪科创板上市公司。投资人员具备相关行业的投资经历及能力,研究员则主要由医药生物、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等行业研究员构成,致力于打造专业、专注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