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咸伤血研究论文

2023-03-10 13: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咸伤血研究论文

简单而言,咸走血,食咸过多,使血气凝滞,脉气不畅。

心欲耎,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咸伤血。心主血。这是矛盾的啊?

就是因为心脏功能亢进(功能太好)才用咸食缓解心脏问题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这个问题要用脏器五行之说来解释,就拿你举例的酸来说:

五脏之中,肝属木,主筋,五味为酸

意思就是说,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伤肝,那么既然肝主筋,自然会影响到筋骨

辛胜酸的意思是:肺属金,主皮毛,五味为辛

五行之中金克木,对应的五味就是辛胜酸

但并不是你理解的酸过多可以用辛味来中和

五行相克并不是一一对应这么简单,这里用语言解释不太清楚

如有不明,可以找我一起讨论。

五味之咸

咸:咸,本义为盐的味道。

《说文解字》:

衔也。北方味也。从卤,咸声。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上】【卤部】

衔也。

注:以㬪(叠)韵为训。

北方味也。

注:酸苦辛甘下不著某方之味。此著之者,错见也。

从卤,咸声。

注:胡毚切。古音在七部。

《广韵》:不淡。

《韵会》:盐味。

《尔雅·释言》:咸,苦也。疏:殊极必苦,故以咸为苦也。

《书·洪范》:润下作咸。

《周礼·天官·医师》:以咸养脉。

《本草》:李时珍曰:咸音咸者,润下之味,音减者,盐生之名。后人作碱作鹻,是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五味的本义是指世间万物的真实滋味或气味,由人体味觉器官(口尝或鼻嗅)直接感知。

咸味 :(药用)“能下、能软”。

“下”即泻下,主要用于便秘。如芒硝泻下通便。“软”即软坚散结,主要用于痰核,瘿瘤,症瘕痞块等。如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本草新编》)。咸味药物一般具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其中,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药物一般属于咸味,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除芒硝等个别药物外)一般多属于苦味。

你的五脏健康吗?酸苦甘辛咸,就看你怎么选择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口味很特殊。有些人嗜好奇臭的臭豆腐、榴莲;有些人嗜好特苦的咖啡;有些人嗜好特辣的麻辣烫;有些人特别能吃酸或甜...这种口味的偏嗜,其实对一个人五脏的 健康 影响极大。要判断一个人的五脏是否 健康 ,从一个人的的饮食习惯就能看出。

中医 养生 ,非常注重饮食调和,尤其是五味,五味调和才能养五脏,否则就会损伤五脏。五味调和要了解以下原则:

一、五欲、五走原则

五欲原则即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 。也就是说五味直接对应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养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但五味不能太过,要比较平和才能养五脏。比如谷物类主食,其实五味均有,但相合后五味均淡,反而能更好地滋养五脏。所以不配菜就能将米饭、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人,五脏基本上是 健康 的。五欲原则也能体现一个人五脏的 健康 状况,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酸味,说明肝气不足;特别喜欢吃苦味,说明心气不足或心火亢盛;特别喜欢吃甜味,说明脾气不足;特别喜欢吃辛辣味,说明肺气不足;特别喜欢吃咸味或臭味,说明肾气不足。

五走原则即 酸走筋,苦走骨,甘走肉,辛走气,咸走血 。也就是说适当的酸可以养筋,适当的苦可以养骨,适当的甘可以养肉,适当的辛可以行气,适当的咸可以活血。比如生核桃外皮带点苦涩味,炒熟则去掉了外皮,故核桃生吃对骨质疏松效果就更好。但五味太过同样也伤筋骨肉气血。

二、五过、五伤原则

五味对人体五脏虽有补益作用,但如果嗜食过多,或长期嗜好某一类味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脏气偏胜,阴阳失调,即相应的脏腑机能偏盛,一方面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另一方面还可损伤其他脏腑,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过、五伤原则。

五伤原则即 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咸伤血 。五过原则即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仍绝,肉胝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

总的来说,五过五伤原则即是要防止五味太过,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味过于酸,易导致肝气亢盛,易发脾气,烦躁不安;同时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肌肉僵硬皱缩,甚至口唇外翻。多食酸还伤筋,临床前列腺肥大者多食酸味,就容易出现小便不畅甚至尿潴留。

②味过于苦,易伤心气和小肠,败胃气,脘腹胀满,皮肤枯槁无光泽,毛发易脱落。多食苦还容易导致气虚乏力。苦走下,也容易出现小便不畅甚至呕吐。

③味过于甜,易伤脾胃,消化不良,导致心中烦闷,严重者肾虚,面色发黑、骨质疏松、脱发,肌肉消瘦,或者出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

④味过于辛辣,易伤肺气,精气耗伤,抗病力差,容易感冒,感受外邪。多食辛辣还容易导致肠道问题,出现便秘或腹泻。也可以出现皮肤粗糙,毛发易脱落。

⑤味过于咸,易损伤肾气和膀胱,可出现肾虚小便不利,水肿,胸闷气短,面色无华,或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血与咸相得则凝,容易导致血脉瘀滞,发生脑梗、血栓类疾病。如果过食臭味,更为严重,则透支元气,消耗生命。

三、五宜、五禁原则

五宜原则: 面色青宜食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面色赤宜食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面色黄宜食甘,脾病宜食粳(粳米)、牛、枣、葵;面色白宜食辛,肺病宜食黄黍(黄米)、鸡、桃、葱;面色黑宜食咸,肾病宜食大豆、猪、栗、藿(豆类叶子)。

五禁原则: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当然,五宜、五禁原则的运用也要防止五味太过,五禁还有另一个说法,如“肺病禁苦宜食苦”,我们从此就可得知,肺病不能吃太苦的食物,否则伤气,但又适宜吃些微苦的食物如菊花菜或菊花泡茶以顺应肺气之降。说明五味运用的关键还在于保持五脏的平衡协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