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动画电影

2023-03-10 12: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动画电影

25集。《趣怪守护仙》又名:反斗家族,是美国加拿大合作的喜剧系列动画片,由ButchHartman制作,在Nickelodeon儿童电视网播出,剧中角色因为毕业论文焦头烂额的剧情出现在第25集。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的“幽默”

孙艳秋

幽默可以说是动画影片不可缺少的要素,尤其对于迪斯尼动画影片而言,幽默感更是与生俱来的。聂欣如教授在《动画概论》一书中把迪斯尼动画定义为“主流动画片”,并指出这一类动画影片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1。这里,想要进行讨论的是关于动画片中“幽默”的形成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声画两个方面分析迪斯尼动画影片幽默的形成。

画——形象的夸张

在默片时代,电影主要依靠人物的形象、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等来制造笑料,动画片也是如此,动画片因其特殊性——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差别就在于其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以画在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2,因此,在形象、动作、表情等夸张变形上,动画片更具变化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声音出现后,表演上的夸张仍然是动画片制造笑料的首选的原因。

比如说迪斯尼经典动画中那个头戴海军帽,身着蓝色水手装、系着红色领结,不穿裤子唐老鸭,它总在捣蛋、爱发脾气,扭动着有些肥胖的翘翘的屁股,乐此不疲地张着大大扁扁的嘴巴,用它的大嗓门嘎嘎地叫不停,这样的角色形象本身就是极具幽默感的。

从外在形象设计入手,制造具有幽默感的动画角色,应该是在《白雪公主》诞生之前更为普遍,因为,那个时候的动画短片是以搞笑作为目的的,而“当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问世时,整个电影的结构起了变化,不再将搞笑作为主要的目的,因此,搞笑人物在影片中退居次要地位”3,虽然迪斯尼动画的主要角色的形象开始向真人靠拢,但是,影片的配角中仍然不缺少幽默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成为影片中幽默的爆发因子。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中有专门的丑角,进行插科打诨,而存在于迪斯尼的动画片中的配角也同样,起着调节气氛,营造轻松氛围的作用。比如像《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花木兰》中的木须、《小美人鱼》中的寄居蟹、《狮子王》中的蓬蓬、《星银岛》中的墨里、《海底总动员》中的健忘鱼等等,他们偶尔装个傻,耍个小聪明、扮个滑稽样,出个小洋相,以次博得笑声。

与唐老鸭这类的早期动画形象相比,《白雪公主》之后的迪斯尼动画已不再在形象上凸现滑稽,而是更加凸现动作行为的滑稽性,通过对一些日常行为的夸张变形来营造气氛,比如《唐老鸭当兵》中,套在唐老鸭身上的大军装被水一浇,瞬间缩小,有些衣服会缩水,这是生活中的常识,而在这里,对它的夸张就成为了营造幽默的噱头。这种行为上的夸张在迪斯尼的动画影片中屡见不鲜,比如表现奔跑迅速时,腿会变成滚动的轮胎;被压扁的人会变成一张纸在空中飘荡……等等。利用画面营造幽默很有效果,因此它不仅是迪斯尼动画的惯用方式,也是世界各国动画影片的主要手法。

声——音乐的烘托

前面我们谈到,在声音进入动画影片之前,动画片的幽默感主要是依靠人物夸张的表演营造,而当声音进入电影的时候,他也更多的被用来烘托气氛,配合动作营造幽默感。

1928年11月,米老鼠系列动画短片之一《蒸汽船威利号》(Steamboat Willie)在纽约城的殖民(Colony)大戏院播映,它首次采用同步发声技术,加入了与动作同步的音乐,让这个被称为米老鼠的角色“声”动的跃然屏幕之上。这个短篇动画来源于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独立制作的一部无声电影《蒸汽船小比尔号》(Steamboat Bill, Jr.)。基顿是无声电影时期的喜剧天才,他最大的特点是表演动作夸张而滑稽。而这种特点突出的反映在《蒸汽船小比尔号》这部影片当中。而迪斯尼以米老鼠为主人公的动画影片《蒸汽船威利号》是真人影片《蒸汽船小比尔号》的嘲讽版,它很好的利用音乐来支持了角色动作的夸张性和滑稽性。比如说:在影片中,蒸汽船上的一头牛把掉在地上的乐谱《稻草堆里的火鸡》(Turkey in the Straw)吃进了肚子里,米老鼠发现后没有办法取出,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他用双手把牛嘴打开,明妮(Minnie)(米老鼠的女朋友)将牛尾巴折成摇把儿的形状,摇动起来,把牛当成了留声机。同时,配合这个画面,牛嘴里发出了民歌《稻草堆里的火鸡》的曲调。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音乐,这样的幽默效果将完全无法表现。虽然现在看来这个作品有些可笑粗燥,但是在当时来讲确实是一个轰动性的举动。在《蒸汽船威利号》(Steamboat Willie)中,仅有极少的几句对白,绝大多数声音都是来自音乐,这些音乐所带来的夸张和幽默的效果,足以使刚刚接触到有声动画片的观众们感到惊讶和兴奋。由于影响力颇大,这部动画影片成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影片。

“早期‘米老鼠’的笑剧时常建立在一些音乐噱头上,如配合动物动作的钢琴声,发出叮当钟声的锅,由众多人物演出的芭蕾舞,以及当作木琴来敲打的牛的颚骨等等。”4这时候的动画音乐就是作为一种产生滑稽效果的手段。那么,迪斯尼如何利用音乐的呢?聂欣如教授指出利用音乐到达戏谑的效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音色和音程排列的非常规化创造一种奇怪的音乐效果,从而达到戏谑的目的。”如影片《淘气小兵兵——反转巴黎》中,当主人公发誓要阻止凶恶的游乐场女经理同自己的父亲结婚时,背景音乐表现了一种气势如虹的豪气,但当被问及如何来做到这一点时,他立刻泄了气,这是的音乐使用了一连串的下行音阶来表现泄气。“另一种做法是将本来有着固定情绪或者气氛的音乐加以改变(或者完全不加改变),使之用于不相干的或干脆相反的场合之中,从而产生喜剧性效果。”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将舞曲大量用作背景音乐,而前景中的人物跟随音乐将动作舞蹈化,如《小美人鱼》中寄居蟹与宫廷厨师之间的一场战争就是配合着耳熟能详的音乐进行的,这使得画面产生了十分滑稽可笑的效果。当然,在迪斯尼的动画中,这些利用音乐制造幽默的方式通常是综合运用的。

声音进入电影很多年之后,逐渐在电影中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作用,可以进行独立的叙事,然而,在动画片中,尤其是在迪斯尼动画中营造幽默,还主要是依靠声音与画面之间的配合。这种方式很有效的,因此声画之间遵循着单一的同步关系,在迪斯尼动画影片中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毕业论文打算写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少女形象,现在刚入手,有点混乱,不知道怎样写大纲,请高手指教指教!.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艺术样式,自20世纪初逐步确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的发展,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格,产生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风的动画作品和优秀的动画家。 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以其东方世界的浓重诗意与掸意,以其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行的意味深长的倾诉,以其朴素到让人为之感动的含蓄情腾,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傲人的地位。
纵观宫崎骏的个人作品,从1984年的(《风之谷》),到2005年的最新力作(《哈尔的移动城堡》),他的创作道路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立场角度的不断多元化使他的善恶观完整而不绝对,年龄的不断增长使他展现出深远宽阔的大爱,感情的不断投入使他创造出的人物鲜活又拥有旺盛的存在感。
谈及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很自然地便会浮现出一连串的少女形象。从完美无瑕的娜伍西卡(《风之谷》),到有着全部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别扭性格的千寻(《干与干寻》),从执着又勇往直前的月岛(《侧耳倾听》),到总在让回忆左右自己的妙于(《岁月的童话》),从高傲、优雅、乐观的格拉莉丝(《鲁邦3世·卡里奥斯特罗城》),到平凡、质朴、乐观的农家姐妹SATSUKI和MEI(《龙猫》)。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几乎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少女形象,正如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一样,他也拥有属于整个艺术界的美丽的“少女长廊”。
在这些“宫崎骏的少女们”身上,有生命的活力,有大人所没有的纯真,有探寻世界的好奇的眼睛。这些少女们,她们还未被俗世的价值观侵扰,心灵好似刚刚开放的百合花,纤尘不染。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们可能会有一丝害怕、一丝沮丧,可是她们都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自己重塑信心,战胜困难;或经过别人的点拨,勇敢面对。她们有最明澈的眼睛,她们珍惜每一个生命,她们追随最真实的直觉行事,不讲拯救人类的大道理,却拥有最大的智智。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少女还没有把自己和自然分离开来,所以她们能与自然成为一体,能和万物成为友伴,更能看见成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不得不承认,宫崎骏在人物造型和性格的塑造上有许多相同点,但在我看来,这种模式化的含义却不代表才思枯竭,因为这种理念在每一部作品中得以自然延续,构成了他作品的整体格调。这些女性角色,都是有着“真诚不变的生命准则,善良、坚定的神情,浓浓的原乡情结和冒险欲”,这让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得到整合。
宫崎骏影片对于少女形象十分偏爱。从客观角度来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既富于外在的美感又具有内在的力度的本性与魅力。女性自身的魅力决定了她更适合人们的视觉欣赏。所以艺术作品,“常常会借用女性命运来表现艺术家的思考。女性占据着艺术家观察社会的一个角度,包含着艺术家解释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杨远婴 著 《电影十导演》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而女性中的少女又可以说是最为美丽的一个群体,不论是她们正在发育中的肉体,抑或是半成熟的灵魂,都充满着无尽的芬芳与甜美。这个阶段的女子可以毫不夸张地拥有任何女性品德而不被质疑。然而,宫崎骏的少女们被安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出现,往往肩负着对于世界、环境、自然的追求,对人生、生命、梦想的哲学探讨一类重任。所以,她们注定不能作为单纯的少女形象存在。
《千与千寻》中,年幼的少女千寻开始时一直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四肢纤细,眼神茫然。她是在白龙、锅炉爷爷的保护下生存在异世界。在这里,她遗失了名字,不再是在父母羽翼下受保护的“千寻”,而是需要通过劳动来使自己生活下去,通过劳动来救出父母的‘小千”。现实世界里,名字虽然说起来只是一种代号,但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代表身份与价值的两大信物就是“名号”与“印玺”人们出生时便承袭自父母的赐名。其中,“姓’是累代传承的世族徽记,“名”是父母的期许与自我一生努力的标志,这一点中国与日本是相同的。人犯进入监狱的第一件事,是“去名”。以一组号码,取代名字的“尊严”。是的,失去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代称,代表天赋人权的一切价值,已经被一个“符号”或“代称”所剥夺了。在影片中,名字的意义更为重大,它代表了个体的独立性,白龙就是因为失去名字而丧失了自我的。汤婆婆之所以要改“干寻”的名字为“小千”,就是拿一个泛泛的代称扭曲其独立人格的属性。
可实际上,在异世界,千寻不再是千寻,被需要的理由使她急速成长,宫崎峻动画片中的女孩几乎都是在经过了这样一阵“强风”后使自己蜕变成熟。同时兼备人类的理性和自然的灵性的千寻激发了身上蕴涵着的强劲生命活力,她的外表依然很脆弱,然而内心却坚定无比。可谓柔中有刚。她的单纯能够透过恐惧和欲望的迷雾,直接与别人的内心相对,最终找回了名字,找回了劳动与爱的价值,恢复了生命活力,拯救着自己的同时也在拯救着他人。
当汤婆婆大骂:“你又任性,又爱哭,又笨,这么没用,到底能干什么?”的时候,千寻忍住所有的恐惧,一滴泪也不掉,只是一再恳求:“我想在这里工作”,最终连凶恶的汤婆婆也无奈地点了头。这就是凭借心中信念,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狂奔的意志与勇气。在我们的世界里,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梦想的年轻人,最缺的就是这种坚持。他们工作一不顺利就想跳槽,可跳到哪里都是一样没有机会。那些中层的领导不能容忍新人的能力超过自己,年轻人都不敢为了梦想坚持到底。他们敢辞职,却不敢越级上告。然而千寻这个成人口中的“小孩子’,却一直在坚持着,最终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当千寻用带血的手掌贴住娃娃的脸,质问;“你怕不怕,怕不怕?”的时候,表情严肃而认真,也正是这句话,将一直相信“外面”有病毒而缩在自己狭小天地里的娃娃带到了广阔的世界中。那个痴肥娇嗲的娃娃感觉上像极了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接受灌输的思想是一味的“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只有爸爸妈妈的怀抱才是永远的家”。推卸责任,逃避义务,拒绝长大。或者是一径地依赖亲人,或者做出愚蠢的所谓‘叛逆”举动。成长的永远只有肉体而已,在心灵世界依然只是个娃娃。他们需要一声质问“你怕不怕?你怕什么!”
千寻拒绝无脸男的金子时,明确地讲到;’我要的东西你不能给我!”无脸男困惑了,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问题,一个少女都知道自己的目的与要求,那所谓成人呢?在碌碌人生中,有几人还记得曾经的宏伟抱负,还记得曾有过的执着追求?又有谁可以大声喊出:“我要的东西是……”?无脸男没有面孔,他的优点、缺点都来自于旁人的引导与潜移默化。但是人类不同,上帝给予人类一张脸,人类却为它带上了各式各样的面具,最终将真实的自己也混在了一堆面具中,再也找寻不到了。
被千寻的话语所改变的还有紫发少年——白龙。千寻俯在白龙耳边,轻轻地念到“你的真名就叫琥珀川”的那一刻,白龙的鳞片尽数剥落,片片银白在空中飞舞,伴随着千寻幸福的泪水,背景音乐是清澈纯洁的“岛唱”(日本冲绳岛的一种民歌形式)。被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想到。在这个现实世界上,有何其多的人需要这一声殷殷叮咛啊!如果人的一生中找不到真正的自我,那么注定是永恒的悲哀,因为失去了自我,在世间就等于一具漂泊无所依归的灵魂,只是知道自身的“寂寞”与“丧失”,却不明白如何充实生命的意义。而明白真正的自我,从名字到自己的价值,再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准确定位,这个漫长过程中是多么期盼一句确定的话语来指明方向!
其他的少女们呢?还有那为了回报自然母亲而愿意永远居于森林中的幽灵公主,还有那为了追求理想而顺从既定生活模式的音乐少女,还有那为了友情、为了亲情而继续飞翔的速递魔女。虽然到最后,她们都或多或少地背离了作为普通少女的基本行为与情感。但是,她们的异化源自于心中的无私、善良与坚强,源自于一份对世界,自然的保护之心,源自于对未来、梦想的深深爱意。
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们其实并不复杂,她们单纯得如一个孤独地在灿烂阳光下,凝望着碧草蓝天的初生婴儿一样。清澈的眼睛里,还能滤受到这个世界的诗意,还在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如果觉得她们是简单的,那么又错了,我们总以为少女的心灵是髓弱和稚蜡的。可是当我们看到她们面对着这个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坚忍、平静、宽容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多么希望成为那些少女们——心中的梦想不曾死去。当成年人因为经历苦难而学习着放弃和妥协,学习着互相倾轧和争斗的时候,“宫崎骏的少女们·总是默默地站出来挽救这个世界。她们总是那样的安静而质朴,自然得如早晨田野间吹过的一阵轻风,在压力之下保持着温和而优雅的风度,但却从来不懂得摆什么豪气冲天的姿势。其实,她们从来都只是一个人,不管她们变身为骑着扫帚的小女巫,还是舍身保护王母群的女战士,她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宫崎骏内心中那个不曾死去的孩子。他用他的动画将他召唤出来,也努力将我们心中的孩子召唤出来,让我们看到,原来在我们的内心中,是这样地渴望着和平与爱。

跪求一篇名为动画短片创作的毕业论文?

动画短片创作中的情感设计
在世界动画艺术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
动画作品,其中既包括叙事详尽、引人入胜的长片动画作品,也包括短小
精炼、令人耳目一新的短片动画作品。它们共同为动画艺术的发展谱写出
了新的篇章。动画短片大多以艺术片、实验片的形式出现,例如,获柏林
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中国动画艺术短片《三个和尚》,以及水墨动画片
《牧笛》等。另外,国外一些实验动画短片也十分引人注意:例如加拿大
国家电影局动画部的开创者一一诺曼·麦克拉伦的代表作品《线与色的即
兴诗》、《同步曲》等,还有费德利克.贝克的作品《摇椅》、《种树的
人》以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动画学派”动画大师一一波尔多的《学走
路》、《好奇心》等。这些影片从根本上讲大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
是创作者个性的张扬,反映其对某种艺术境界和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一
种追求。
动画短片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个完整的情境和独立的思
想,往往考验到创作者是否具有驾驭动画语言的技艺。其次,它的篇幅较
短,从编剧、导演到制作,往往仅由一个或几个人参与,成本投入较低.
还有,其注重创作材料、创作手法以及创作工具的突破与创新。以上特性
使动画短片创作的功用性不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的,而是更多地为了推动
和锻炼动画的原创力量和艺术的探索,使其成为众多动画院校动画教学的
一个重要教学和实践课题。
动画语言具有鲜明个性,主题内涵有独立的情感追求。在许多国内外
优秀动画作品背后都显露出塑造地非常形象鲜明的情感世界。例如:《美
丽密语》这部动画片看上去内容并非曲折离奇,只是描叙了一个少年身边
发生的一些琐事,以及他在刚刚涉入青春期的阶段,内心深处涌动的朦胧
而美好的情感。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并加以发挥,用这一情节作为主
旋律,构筑了一部色彩瑰丽充满幻想的视觉“交响乐”。这是一部浪漫的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影片及其注重少年青春其阶段日益丰富、日趋成熟的
情感上的体验,它存在于每个过度或正在过度青春期的人的心底,因此它
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题材.它唤起了人们对那段至真至纯的感情的怀
念,并为这种美好的东西不知不觉间的流失而暗自伤怀.他不是一篇戏剧
化了的故事,只是一段人所共有的美好体验的升华,它在最大的程度上引
起了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影片采用了大量的笔墨铺陈和渲染了罗伍奇异
浪漫的梦幻之境,为本片打造了深邃的意境,使观众深深地沉浸在作者构
思的情景之中,心怡而忘我。
情感再现是设计者创作的灵魂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属性。动画中的情感再现是设计者创作的灵魂。优秀的动画必
然会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灵,动画短片创作受到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正与传统动
画大相径庭并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方法.现代动画短片创作总体而言是在设计理念的
支配下,以动画剧本为基础的前提下展开的。但它又有着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情感意
境的创造、有着多元的设计资源构思路径及灵感的引导。
八匕一j自心月月护了一;
情感的再现过程
情感是难以捕捉的抽象形态,也是令创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如:喜、怒、哀、
乐等,然而情感的再现则需要情感的物化。情感是动画设计表现的普遍与永恒主
题,特别是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在个性化的动画作品中宣泄多彩的情
感:狂喜、愉悦、快乐、痛苦、悲伤、愤怒、思念一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
言来沟通的,而动画则是通过具体形态画面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传达信息的。设计师
在创作动画时,赋予动画角色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则传递出一定的特征,就如同它
从此有了生命力,人在观看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
感.动画形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的信息,即动画角色的形态、场
景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光源的照射等,另一种是情感信息,如:动画角色的行
为、语言、思想等.前者是动画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动画生成的关键。它们互
相为用,创造完美的形象画面及无形的情感遐想。
情感元紊情感系统
一个动画短片是由角色、场景、情节等元素的相互发展变化,通过两三个不同的
情节与场景的组合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情感环境。那么这就必须要我们从整体的环
境、宏观的意识下去调整动画情感的设计。我们可以将整个动画情感的把握理解成
一个相对的生态环境系统,这样有利于我们进行情感的创意。动画情感的生态环境
由多种元素组成,当然这种元素是虚拟的,但不是空洞的,它原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是剧本内容和设计师自身体验和感受的折射.它包括动画情节、场景、语言、
色彩、灯光、动作、音乐、音响、角色的特征属性、设计师自身的专业修养等元素
的综合。这些元素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情感系统的产生。
符号化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需要将情感物化形成特定的符号。通过设计师之手将组
成动画设计情感的相关元素进行符号的再现,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向观众传递出
整部动画片的情感意境。
视觉符号包括情节、场景、角色的特征属性、动作、色彩,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
术强化与夸张,获得情感上共鸣的艺术效果。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个性画面,获得感
人的艺术效果。
在许多动画设计中,个性情感的发挥是通过形式感达到的,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
觉审美效应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对其他设计艺术门类的借鉴是设计师创作优秀动
画片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动画设计使用多种创作手法.在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世界
中设计艺术形式语言的多元性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有利的创作空间.设计师所
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设计元素和设计质料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提炼出精妙的视觉效
果。
例如《黄色潜水一
艇》是一部融合插图艺
术创作,画风、设计自
成一格,与迪士尼唯美
人物造型、浪漫故事情
节全然不同的动画作
品。片中讲诉披头士装
扮花椒军士以“帕伯军
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
队”击溃敌人,确保了
他们唯一的信念“你需要的就是爱”,只要心中有爱必可战胜一切,爱、欢笑、音
乐又再回到了花椒国。我们可视《黄色潜水艇》为一种视觉艺术,它融合了普普艺
术中采取的一连串游戏性动态组合,且游走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非常吻合披头士
6(拜代中晚期偏爱的超自然冥想主张,因此在《黄色潜水艇》中可看到色彩缤纷的
图像,许多装饰性的设计。用如此强烈的形式语言和审美风格浪漫地表诉了表面看
起来只不过一再强调邪不胜正、暴力必亡的主题,但是我们如果再深一层了解,会
发觉披头士早在3眸前就传达了“爱与和平”的讯息,现在透过黄色潜水艇动画电
影,可以说对“爱与和平”有了更深一层的诊释。
语音符号和视觉符号一样也是动画情感体现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动画情感设计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人声、音乐、和音响三部分组成:语言是传递情感、思
想、意志及其他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其表意最直接、最明确、最容易达成理解与
沟通。语音的音色、音质、音量、节奏、力度都关系到动画片所要传达的情感信
息、动画片情绪的烘托和角色性格的塑造;音乐能够极大的影响动画角色的情绪和
情感环境气氛,能够很好的表现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有力的烘托出特定的情感主
题,也有着极强的象征作用;音响是除人声和音乐之外,生活环境中所有声音的总
称,在动画片中音响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动画片是设计师心灵构造的一个艺术空
间,它的存在是以一个虚拟的形式表现的,对情感的烘托需要使用各种音响符号有
利于增强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作为情感动画设计创意活动,也包括某些特殊的规律,如创意中的非理性
因素作用,如无意识的偶发性因素作用,这类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活动中是
神奇而生动的,这中灵感的显现带有偶发色彩,随机性强。它是建立在前述方法的
基础之上的,是个人经验、修养、情感及其他元素的融汇和表达.仓
1] 王智勇. 浅析动画短片的艺术魅力[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 (04) .
[2] 徐碧珺. 试论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现代价值[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09, (07) .
[3] 陈伟. 动画短片创作中的模糊思维[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07) .
[4] 王余烈. 论动画短片的故事创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6, (01) .
[5] 李国生. 动画短片创作浅谈[J]. 电影评介, 2007, (22) .
[6] 涂先智. 论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J]. 电影文学, 2008, (09) .
[7] 苏延辉. 动画本体研究——浅谈动画短片与动画长片的异同[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03) .
[8] 高琳. 论先锋性动画短片的实验与传播[J]. 装饰, 2007, (07) .
[9] 黎青. 动画短片《平衡》的现实指导意义[J]. 文艺研究, 2005, (08) .
[10] 林婷.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以美国动画电影为例[J]. 今日科苑, 2009, (13)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