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智能温室毕业论文

2023-03-09 21: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智能温室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滞后复杂大系统,难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静、动
态性能。根据温室环境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关键谝:PLC;智能控制:温室控制
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
效设施农业技术。本文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
的基础上,对温室温度、湿度、CO,浓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控
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1智能温室控制算法的研究
1.1温室环境的主要特点
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建立精确的控制模
型很难实现。由于作物对环境各气候因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
的精确,而是一个模糊区间,比如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只要温
度在某一时间段在某一区间内,该作物就能很好地生长,因
此,也没有必要将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温室气候环境作
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有以下特点:非线性系统、分
布参数系统、时变系统、时延系统、多变量藕合系统。
1.2智能温室控制对象微分方程
智能温室温度微分方程为:
式中,为智能温室的放大系数;为智能温室的时间常数;
为智能温室内外干扰热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量;为智
能恒温室室内温度。
2系统总体结构与硬件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
2.1.1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温室控制系统是依据室内外装设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光照传感器、CO,传感器、室外气象站等采集或观测的
温室内的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浓度等环境参
数信息,通过控制设备对温室保温被、通风窗、遮阳网、喷滴灌
等驱动/执行机构的控制,对温室环境气候和灌溉施肥进行
调节控制以达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作物生长发育
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2控制模式
以时间为基准的变温管理。根据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实行
变温管理,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l天分成4个时间段,4个时
间段中根据不同的控温要求对温室进行控制。1天中4个时间
段的分段方法用户可以灵活的更改,而且4个时间段中的温度
设定值用户也可以设定修改。
不同季节的控制模式不同,只是自动控制系统启动的调
节机构不相同,但不同季节的控制目的是相同的,即将环境参
数调控到设定的参数附近。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随作物生
长阶段的变化,各时间段所需要的温度也是变化的,这时可通
过修改设定温度值来调整温室的温度控制目标。
2.1-3控制方案
本系统采用自动与手动互相切换控制两种方式来实现对
温室的自动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运行时可通过
按钮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切换。手动控制简单可靠,由继
电器、接触器、按钮、限位开关等电气元器件组成。自动控制
模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过传感器对环境因子进行监测,
并对其设定上限和下限值,当检测到某一值超过设定值,便发
出信号自动对驱动设备进行开启和关闭,从而使温室环境因
子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其运行成本较低,可大大节约劳动
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2.2系统的硬件组成
为了实现智能温室的环境监控,本设计建立了温室环境
控制参数的长时间在线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室内
温度、湿度、CO,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并可根据
智能温室温湿度的需求,对天窗、侧窗、降温湿风扇、风机、湿
帘、内外遮阳网等设备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安装
有组态t6.02监控软件,能将数据汇总、显示、记录、自动形成
数据库,并实现了温室调控设备的自动设置与远程监控。为了
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温室设备的控制采用手动/自动切换方
式,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系统可以切换成手动,使用灵活方
便。
3系统的软件设计
3.1温室控制系统PLC软件的设计
根据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出以下几点:(1)防止接点误
动作:可利用自锁电路加以解决;(2)系统自诊断功能:PIG本
身具有此项功能;(3)风机控制:温室设有一组风机,能同时启
动与停止,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预定值时,受PLC的控制先是
4个侧窗自动打开,延时5s后风机启动,再延时5s后湿帘水泵
启动,从而使温室的温度降低;(4)侧窗控制:温室中设有4个
侧窗,侧窗受电机控制,通过电机限位的设定来控制侧窗行
程。解决方法类似上一点,但考虑到程序的精炼性,可配合
PGI的中断功能命令加以解决;(5)系统自动/手动控制:可利
用一个开关量作为PLC的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程序的转换;
(6)湿帘泵控制;(7)遮阳网控制;(8)CO,补气(控制;(9)补光灯控制;(1O)可扩展性:在PLC中预留一定的存
储空间和端口即可解决。
3.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中对风扇、天窗、侧窗、环流风机、遮阳幕和湿帘泵的
控制是通过PLC发出开关指令,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相关机
构的启停。由于PLC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把温
室内的扰动快速反应出来,同时由于温室较大的传递滞后,执
行机构动作频繁,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此,在程序中加有时
间可调的延时模块,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延时,使控制
效果达到最佳。
3.3系统的组态监控软件的设计
组态软件是可从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各种数据采集卡等设
备中实时采集数据,然后发出控制命令并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
常的一种软件包。其主要功能如下:
(1)远程监视功能。它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监视多座温
室的当前状态,包摇‘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雪信
号、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控制器温度、三组独立通风窗的位置
和开关状态、内外遮阳幕的位置和开关状态以及一级二级风
扇、湿帘、微雾、加热器、环流风扇、补光灯、C0,补气阀、水暖
三通阀的状态和多种形式的报警监视,还能监视各灌溉阀的
照强度、风速、室内温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
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和本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3)温室设备运行记录功能。它能在线记录各温室设备
状态变化时的时间、当前状态和位置、当前目标温度、室内温
度、目标湿度和室内湿度,并能打印输出。
(4)远程设定功能。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修改可编程控
制器的全部设定参数。
(5)生成曲线图功能。它能以平面图或立体图的方式同
时绘制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目标温度、室内
温度、目标湿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年的、全
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变化曲线并打印输出。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温室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对环境因子的影
响,将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组态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
术应用于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了基于PLC的智能温室
控制系统。圜
状态
(2)数据统计功能。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2]

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
14O
[参考文献】
邓璐娟,张侃谕,龚幼民.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
用.现代化农业,2003(12):1~3
申茂向等.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
考.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

于plc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 毕业论文怎么写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写:
1、设计该系统的背景。(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介绍)
2、系统的结构。(介绍一下你设计的系统的大致框架)
3、分步将主要硬件的参数介绍一下,然后画个接线图。
4、阐述一下你打算怎么去控制这个系统。(将你设想的各种意外情况写上,并且介绍你设计的系统将会如何去解决这些情况。)
5、写一个程序主干。
6、结束语。

应用电子技术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

  应用电子技术题目很多的啊,比如机械电子、plc、控制技术等。当时也是不会,后来学长给的文方网,结合我目前的工作,帮写的《基于PLC的磨线机和剥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非常专业的说

嵌入式软PLC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PLC先进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PLC)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的磨线机和剥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LC控制电机变频调速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LabVIEW与PLC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PLC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及变频调速器的多电机控制研究
基于PLC的高速全自动包装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PLC与上位计算机通讯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西门子PLC与监控计算机通信问题的研究
PLC编程语言解释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数控系统软PLC的研究与开发
软PLC技术研究与开发
基于PLC的模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设计
监控计算机与PLC数据通信的研究与应用
PC/PLC机电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PLC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
基于PLC和串行通信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LC和触摸屏组合控制系统的应用
锅炉控制及PLC应用
基于PLC模糊控制的桥式起重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软PLC开发系统的设计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实验教学系统
PLC编程语言开发平台的设计
三菱Q PLC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PLC的低成本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船舶锅炉监控系统

求“浅谈单片机在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摘要 分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找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本课程提出教学改革。

  关键词 单片机;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1 引言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等多个工科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由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验设备等原因,大多数学生感觉该课程难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摆脱枯燥记忆理论知识的困境,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以致主动学习,是授课教师需要重点思索的问题。

  2 教学现状

  2.1 理论教学特点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软硬件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该课程上的学时分配不足,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完成。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目前,过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使得教学效果很差。只有部分教师能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辅助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方可保证教学效果。

  2.2 实验特点及现状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各高校都相当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长期影响, 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与补充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单片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完整概念,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单片机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然而由于实验学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类似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很难开展。由于实验学时、硬件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限制,这类综合性的实验实际上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3 改革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教材

  如何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学好这门课、教师教好这门课的前提。由于本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紧密结合机电类产品。比如,机电控制类的产品是由单片机来控制的,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内容会更生动、更具吸引力。通过实例学习,让学生了解单片机,学到单片机的知识,还掌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具体的实施以及后期的扩展等技能。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一直紧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及辅导教材。理论教材从课程教学目的出发,突出课程重点,突出基本原理,覆盖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辅导教材切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通常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先介绍单片机的组成和内部结构、存储器、指令系统、寻址方式、程序设计方法,然后介绍芯片的外部引脚功能,然后讨论单片机定时/计数、中断、串行口等功能应用,最后介绍外部扩展及键盘、显示器、A/D、D/A等接口技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常常感到很头疼。由于该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多地接触硬件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加上汇编语言直接与系统硬件有关,并且指令较为烦琐,给学生造成该课程比较难学、枯燥的感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实现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研究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1)完善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直观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工作强度,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究教学法上面,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一个共享思想与资源的信息平台。

  2)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进度与方法。

  3)授课中有意识地渗透科研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3.3 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将有助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以前的考核只以期末考试一次成绩作为定论,而实践只是作为平时成绩。现在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为3个部分测试:第一部分是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第二部分是基本实验的考核,在学生做过的十几个实验中,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布置学生一次综合大作业,让学生完成硬件布置、软件设计,最后调试全过程,以答辩形式给出成绩,主要考核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30%。最后,3个部分的总和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是对学生的一个全面考核,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目的。

  4 结束语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机械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其目的是要切实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和完善单片机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能够引起浓厚的兴趣,变被动性实验为主动性实验,从而掌握单片机的本质内容,提高学生单片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单片机教学的改革只是做了一定的尝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方面的不足也会显现出来,但只要抓住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路,就能使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地完善,切实体现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

  我能找到的就是这个 也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哦 建议你可以去(59168)这网站上看看 直接在百度输入就可以的 以前我们也在那里找文献资料的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有画龙点睛之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设计

2.基于NE555的触摸式报警器

3.数字密码锁设计

4.基于单片机智能电子时钟设计及应用

5.流水灯控制电路设计

6.简易单片机控制电路实验开发板

7.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控制电路部分设计

8.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及PCB板的设计

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10.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11.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12.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13.单片机交通灯管理系统

14.AT89S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

15.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系统设计

16.基于WML的学生网站开发

17.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18.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基于单片机的流水灯设计

20.LED显示屏动态显示及其远程控制

21.基于DSP的高速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

22.篮球竞赛30S计时器

23.8位数字抢答器

24.一种实用型心率计的设计

25.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26.药品生产线上的药丸控制电路设计

27.基于选修课程的网站设计

28.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

29.单片机控制的数字触发器

30.温度测控系统

3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32.篮球30秒定时器

33.电子万年历

34.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节水控制器设计

35.嵌入式通用I/O键盘应用设计

36.数码显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37.基于PLC的四路抢答器设计

38.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39.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的组装及调试

40.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电数字发射系统设计

41.基于80C51的智能汽车自控系统的设计

42.PLC实现十字路交通灯自动控制

43.智能型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设计

44.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及应用

45.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时钟的设计及应用

46.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组装及调试

47.基于USB接口的步进电机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48.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49.基于FPGA的直序扩频通信研究与设计

50.基于单片机的发射机控制系统

51.声光报警器的设计与研究

52.单片机电源

53.基于P87LPC768的电机控制系统

54.基于单片机的LCD电子钟设计

55.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56.超外差收音机制作及分析研究

57.2D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8.基于单片机智能电子钟的设计

59.USB与串行接口转换器的设计

60.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1.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FPGA实现

2.CVSD音频编译码算法研究与FPGA实现

3.DQPSK调制解调技术研究及FPGA仿真实现

4.基于FPGA的高斯白噪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5.无线通信系统选择分集技术研究

6.MIMO系统空时分组编码的性能研究

7.基于量子烟花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

8.基于量子混沌神经网络的鲁棒多用户检测器

9.无线紫外光多址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0.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分配算法

1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多制式通信信号产生器设计与实现

12.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设计

13.反激式电源传导噪声模态分离技术的研究

14.核电磁脉冲源辐射的数值仿真

15.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系统及同步性能仿真

16.一种多频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17.MSK调制解调器及同步性能的仿真分析

18.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19.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性能分析

20.复合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方法的研究

21.基于DDS+PLL的频率源设计

22.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系统同步技术的研究

23.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24.MIMO_OFDM技术研究及其性能比较

25.基于蓝牙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26.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远程信息无线传输的研究

27.船载AIS通信系统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28.基于FPGA的16QAM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29.基于多载波通信的信道化技术研究

30.简易无线通信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