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聊斋本科论文题目

2023-03-09 1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聊斋本科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韩 辉

摘要:本文以薄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研究内容,以其中所塑的女性形象为切入口,从她们的性格特点着手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塑成功的原因,以及从时代因素、文化传承角度和作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去探索体现在这些女性身上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聊斋志异 女性 个性解放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薄松龄的代表作品,它融汇汲取了传统与志怪传奇的成就,成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由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说结集而成,多叙狐魁神仙之事,题材广泛,内容繁多,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被誉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第一”,“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人和鬼狐花妖所幻化的女性间相亲相爱的篇章尤为解放,使得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的进步性。

一、中国社会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人们往往在阅读聊斋志异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亲切动人颇具人性的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地位历来是很低的,这同在中国占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儒家思想中轻视、侮辱女性的思想是很严重的。《易经》上说:“女主位于内,男主位于外” ,《论语》上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这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文学作品中便会不自觉的反映出来,往往在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她们要么是淫荡的化身,要么是心甘情愿充当男性驯服的玩偶。可以说她们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充当的是男性的附庸,地位是相当低下的。随之而产生了诸如“红颜祸水”、“红颜误国”等种谬论。《聊斋志异》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男子,敢于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自我解放,将女性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大多是由狐鬼花妖幻化而来的。有评论说:“《聊斋志异》中挥写最多的是爱情故事”、“塑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所变的妇女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叙写狐鬼,并非始自《聊斋志异》,远在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狐瓜而且常常散发着浓烈的神学气味,只能使人感到荒诞不经,阴森可怖而已。原因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与教化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目的只是为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就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审美价值。到了唐传奇小说中鬼狐花妖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柳毅传》中之龙女、《任氏传》中之女妖都给人比较深刻的影响,它们妖的成分减弱,人的成分增加,有些还具有了丰富而深层次的人格。但总的看,唐传奇中的精怪形象“作意好奇”的成分浓,而作为人的形象成分仍比较淡。尤其缺乏作家个人的创作色彩和情感,作家在自己小说集中用鬼狐花妖的部体形象去体现创作意图的追求还并不突出。同是描写鬼狐,《聊斋志异》却以得了很高成就。《聊斋志异》一出,既“风行天下,万口传诵”,“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之室,靡不家置一册”常为人们所注目的是人和狐鬼花妖所幻化的女性相亲相爱的篇章。鲁迅曾这样说过: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鬼狐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鬼狐花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所作的这个总结性评述,不仅指出了小说的巨大成就,而且说明了小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塑了众多的“多具人情,和易可亲”的“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

有关《聊斋志异》的毕业论文选题有什么新的点可以写,推荐一下

“从聊斋志异看古代社会的的神鬼观”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