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音乐美声论文范文

2023-03-09 16: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美声论文范文

  选题是音乐学 毕业 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初中 音乐欣赏 教育 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3.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4. 浅谈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5. 如何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新能力

  6.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课堂语言美

  7.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

  8. 音乐表演中的美学原则

  9. 音乐创作中的灵感与审美

  10. 深化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

  11. 中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育探索

  12.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

  13. 谈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4. 唐代燕乐繁荣之原因

  15. 早期音乐教育与 儿童 思维发展

  16.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17. 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

  18. 如何搞活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19. 论音乐与情感

  20. 试论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乐曲的节奏美

  2. 浅谈合唱训练

  3. 谈合唱指挥的教学原则

  4. 论怎样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能力

  5. 如何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6.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7. 试论舞蹈中人体动作的造型性

  8. 谈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9. 论呼吸在歌唱发声的运用

  10.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1. 浅谈美声唱法

  12.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13. 论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14. 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

  15. 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

  16. 歌唱与情感

  17. 声乐教学中真假声结合的混合声训练

  18. 谈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19.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 方法

  20. 心理学与儿童音乐教育

  21. 音乐才能的形成、结构、测试

  22. 美声唱法的学派与风格

  23. 歌唱的呼吸与发声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歌唱的共鸣与语言

  2. 论儿童发展与音乐学习

  3. 儿童音乐趣味的培养

  4. 儿童歌唱技能的培养

  5. 儿童表演技能与音乐运动觉能力的培养

  6. 歌唱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7. 浅谈合唱指挥对歌词主题思想的研究

  8. 歌词声韵的研究

  9. 歌词形式特点的研究

  10. 科学的发声状态在歌唱中的作用

  11. 关于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

  12. 真声位置在歌唱中的运用

  13. 歌唱的吐字与发声

  14. 哈欠状态在歌唱中的运用

  15. 混合声在歌唱中的运用

  16. 歌唱语言中字音之间的衔接

  17. 歌唱中气息的控制与功能的发挥

  18. 母音在歌唱练习中的运用

  19. 混合共鸣在不同声区中的运用

  20. 生活语言与歌唱语言

  21. 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22. 歌唱的艺术表现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

  23. 歌唱的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24. 儿童的早期音乐创作能力的开发

  25. 儿童音感训练的时践与方法

  26. 儿童的绝对音感的训练方法

  27. 歌唱与声音控制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

2.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

3. 音乐学毕业论文获奖范文

4. 音乐系毕业论文参考

5. 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声乐表演毕业论文题目220个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从乐器研究到表演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抱弹类鲁特及其演奏传统

应尚能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论音乐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声乐教学理论与声乐艺术创新发展——评《声乐教学艺术新研究》

经典诗词诵读与声乐表演专业互促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唱法融合在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刍议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声乐歌曲美声演唱的技巧与情感表达——以《啊,我的虎子哥》为例

浅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舞台表演艺术对民族声乐的作用分析

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声乐分级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谈建国初期的声乐教育及其成果

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分析

神州音乐学人

浅谈视唱练耳学习对声乐表演的作用

当代影视歌曲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戏曲文化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实践

试析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

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分析

简析高校声乐教育中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互联网与网络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应用

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

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歌风格个性化培养研究

谈民间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在“科学性”基础上如何体现“民族性”——以雷州方言表演唱《人龙魂》为例

新时代背景下声乐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探析——夯实专业技能,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传统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升腾艺术之翼 共绘发展蓝图——谈美声声乐艺术教育与区域音乐文化发展

基于大提琴演奏的声乐表演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研究

“讲、学、演”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研究

声乐表演的艺术风格

探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探讨

声乐表演的形体语言与美学意义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中声乐表演与舞蹈的关系探究分析

关于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心理能力的思考

管窥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办法

试析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的情感调控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能力

民族声乐演唱中形与神的关系处理研究

高校声乐重唱与表演结合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应用

阿卡贝拉在中职合唱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初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友葵声乐教学思想初探

声乐教学漫谈——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

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巴托克为什么能成功?——兼谈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尚能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能量的聚合与辐射——从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看中国电子音乐创作样态的发展

再谈音乐表演专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兼及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

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

阎宝林的合唱训练与舞台表演艺术

音乐美学之欣赏圆号曲目

论音乐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桂北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2019年为例

浅谈运用情绪增强舞蹈表演效果的方法

简析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川马灯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东汉剧剧目创新与发展探索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学术评价研究

一个梦想 三点思考:新时代中国歌剧、音乐戏剧发展的创新与超越

沈秉廉儿童歌舞剧《五蝴蝶在花园里》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流行音乐节的发展特点与商业价值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唱法融合在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歌剧《江姐》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

音乐剧舞台呈现形式之魅力——以音乐剧《阿拉丁》中茉莉公主唱段《These Palace Walls》为例

“萌”的表现性实践:社交媒体中90后女性青年的身体表演和媒介使用

论音乐剧唱段的演绎思维——基于戏剧表演的视角

欧洲歌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究——以意大利歌剧为例

戏剧表演艺术对音乐舞台表演的影响分析

灯光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呈现价值探讨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探讨

浅析影响男声四重唱舞台表现的因素

浅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媒体音乐的艺术特征

音乐教育在舞蹈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

浅析无伴奏合唱中的训练技巧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高胡伴奏在粤剧表演中应用技巧

钢琴艺术指导基本素养分析

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古典美

主要栏目

从《东京梦华录》看宋代市民音乐与宫廷音乐的融合

湖南民歌的域外传播研究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音乐视域下动漫音乐融入学前教育研究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浅探

尝试监测背景下音乐课体验式课堂活动的开展

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

基于具身认知范式的音乐表演教学研究——以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教学及舞台实践为例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分析

简述美声方法常见的错误发声和解决指南

简述美声方法常见的错误发声和解决指南

美声唱法中语言表达和语言的位置,美声唱法主要是强调声音的美,所以在咬字和吐字上容易造成一定难度,声音的美与咬字吐字的关系究竟如何来支配协调的问题了,以下是文学网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美声方法常见的错误发声和解决指南之论文范文。

摘 要:美声唱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一唱法,训练难度很大,在学习和训练中,成功和失败伴随着整个过程,每一步都是一个技术难关,笔者通过多年的练习和教学体会,将美声方法训练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有效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美声;喉音;真假声区;高位置;支点;

笔者从事声乐教学多年,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对美声方法的错误理解,认为美声方法就是夸大音量,出现“竖着唱”横着唱”等观点,因而出现了所谓美声的几种派别,常见的有“管状发声派”“喉音派”等,他们多数声音卡在喉头里,这是美声方法的错误发声方法。为了说明这些问题,笔者就什么是真正的美声方法,谈谈个人的观点,帮助学生摆脱误区。

美声方法,按标准是指意大利美声方法,演唱时,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使用,使歌唱者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达到声区统一,声音松弛,上下通畅,有很好的泛音效果等。

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是一个长期艰苦训练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把嗓子当成一件乐器进行精刁细做,然而,在训练中常常使其容易进入误区。以下分别介绍:

一 夸大胸腔的共鸣

胸腔是中声区的重要共鸣腔体,是指以声带的整个长度和最大厚度发出的乐音,歌唱时胸部有明显的震动。当音高在中声区时,胸部震动明显,共鸣加强,在唱此声区中的最强音时几乎全身都有震感。笔者认为,对于胸腔共鸣不能过分运用,特别是对于男高音或女高音的训练,往往造成喉部紧张,高音困难,在实际训练中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宽大的音量把声音支点放在胸腔或喉咽腔,这是最有害的一种做法,容易导致声带的病变。实际上美声的方法贯穿着相对放松的原则,任何地紧张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发声,对高声部的学生,中声区不能用夸大音量的办法训练,在发声时只要使声音做到不虚就可以。

二 喉音

喉音是常见的一种错误发声,这种声音由于支点在喉腔里,声音厚重,不集中,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误认为是发挥了喉咽腔的控制作用,结果喉头紧张用力,舌根后缩,下巴僵硬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喉咽保持自然,不能撑大,挤压,发挥喉咽腔的共震作用。要用心理意识去控制喉头的稳定的感觉,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象打哈欠那样舌头放松,平躺在下牙糟内,在发声练习使,要注意母音的咬字要尽量咬的纯正,特别是比口母音如:yi mi 等,要尽量摆脱喉咙的牵扯,必要时舌尖顶在下牙,同时舌根放松,还可以用最简单的小歌曲练习,笔者经常用《花非花》这首歌训练,效果比较好,要求学生在歌唱时从开始就要有高位置的起音,从一个字转到另一个字,从一个音转道另一个音,都要保持在起音的位置,特别是发“花”音时,要防止位置的变化,否则容易倒在喉头上,在整个歌唱中,要感到喉咙里什么都不要改变,只有唇、齿、舌、上腭在积极运动,同时尽量放松下巴,脖子周围的肌肉,在这个基础上,要逐渐将此歌进行提调练习,因为此歌是e调,高音处在升f音,这个调对多数学生练习很有帮助。

三 过“假”的声区:

中声区到高声区的过度上一直是声乐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人认为声区的不统一是基础没有打牢,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现象,而造成不统一的关键是声音的“支点”没有摆对,因为人的声音分为真假声带,因而有真声区和假声区,在中声区往往真声带起主要作用,高声区假声带起主要作用,而要进行从中声区到高声区的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就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g2音以上往往不是“太假”的虚音,就是“太白”的喊叫等。

美声唱法的.共同特点就保持歌唱全过程的声区统一性,这种统一是建立在“真”“假”声的混合共鸣基础上的,正确的声区的统一,应按照“真”声比例大于“假”声比例的的原则,尤其是在中声区到高声区的过程中,“真”声成分会随着音高的上行渐渐减少,随之“假”声成分增多。一般人的中声区称为自然声区a1---f2,在这个声区里“真”声为主是一个标准,但有的学生,特别是女声,一开始从中声区就使用过“假”的声音练唱,在练声中,往往能唱出很高的音域,如果不仔细听辨,很难区分,因为在整个声区中,都是采用“虚”而“假”的声音练唱,因而不存在声区的统一问题,但总给人感觉声音不够自然,特别是中声区音量较弱。这类情况的学生,可能在开始训练中就没有重视自然声区的训练,或使用错误的方法,因而纠正起来很困难,如果要彻底纠正,需要打持久战,先把真声解放出来,在自然声区中反复进行练习,开始可能感觉高音很难结合,会产生两节声音,出现“换声”的破裂音,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坚持训练,要忍住寂寞。

在中声区的训练中,要注意不要加大音量,用说话的感觉去练习,可以把声音唱的“白一点”,“扁一点”,“口腔小一点”,“横一点”,所有这些都要保持在鼻腔共鸣的一个焦点上,不能有丝毫的位置变化,渐渐地过度到换声区g2,随着音高继续上升,要加大气息,口腔开大,打开喉咙,下巴放松。

四 以声为美,忽视咬字

美声唱法中语言表达和语言的位置,美声唱法主要是强调声音的美,所以在咬字和吐字上容易造成一定难度,声音的美与咬字吐字的关系究竟如何来支配协调的问题了,有些唱美声的人太重视声音的美感,缺乏清晰表达语言的能力,结果是让观众在欣赏美声的练声曲,听不清楚在唱什么内容,只知道声音是好听的,很优美的。学习美声的人往往喜欢唱意大利歌曲,特别是用意大利语演唱,其原因是,意大利语的母音比较容易发音,而且带歌唱性,因而在演唱中相对能把声音唱圆润,特别是意大利语的开口母音, 能有效地打开喉咙,使音量扩大,但如果不重视中国歌曲的演唱,会感到咬清汉字就比较困难,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中国歌曲的演唱,同时要注重闭口母音的练声,尽量咬清这些母音,将对演唱汉语有利。

议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议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论文关键词:歌剧 美声唱法 男高音 歌唱技术 发展 辉煌

论文摘要:本文从时间段进行剖析,从美声唱法和男高音的诞生、沉寂、发展、辉煌来了解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1、16世纪末——歌剧与美声唱法的诞生

歌剧的产生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它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偶然现象,而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音乐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歌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崛起,首先要归功于弗洛伦萨的进步人文主义思想家及音乐家。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就是出自弗洛伦萨的作曲家里努齐尼(作词)和佩里(作曲)共同创作的。1600年他们继续合作了,在弗洛伦萨上演了为王室婚礼创作的《犹丽狄茜》,此部歌剧流传下来了。由于这两部歌剧的产生,从而确立了宣叙调、咏叹调的声乐演唱形式。
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史来讲,还有一件几乎可以与歌剧的诞生想媲美的盛世,那就是美声唱法的诞生
由于歌剧的诞生,新的演唱体裁确立以后,歌唱艺术逐渐由复调音乐过度到主调音乐,歌剧创作更加突出主要旋律,告别了没有音乐色彩、情感色彩的炫技花腔,从而走进了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为主的新的表演形式。就此,古老的歌唱方式已经不能胜任、满足当时新作品的演唱要求,当即就必须认真的研究新的歌剧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为了歌唱者在剧场的歌唱共鸣效果,卡齐尼等人的创作小组首创了歌唱的最初原则:1.需要有充足的呼吸支持,2.需要有较丰满明亮的共鸣,3.要有清晰的吐字,4.宏亮的共鸣音量。从而,随着歌剧的发展,渐渐的产生了“美声学派”,其风格即称为“美声唱法”。
歌剧和“美声唱法”的诞生简言之,即:文艺复兴促进了歌剧的诞生,歌剧孕育了“美声唱”。

2、17、18世纪——男高音的相对沉寂时期

由于歌剧的发展,促进了歌唱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时期的美声歌唱主要体现在正歌剧中,意大利语是当时的主要歌唱语言,但重要的角色多由阉人歌手担任。本时期的大众审美观点都是喜欢装饰性很多的花腔演唱、很长的单音强弱变化、快速的华彩乐句以及拖长的长音,还有令人兴奋的难以想象的高音。但这无疑都是作为当时的男高音无法想象、也无法超越的。
此时期男声的歌唱技术还是很落后的,“关闭唱法”尚未发现,还不能解决换声区和高声区的过渡困难,自然声区的声音表现力又欠缺。本身作为当时的男高音又不能当演歌剧主要角色,受重视的程度也就不强,对其认真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从而当时的音乐家们就没有过多的对男高音的歌唱技术技巧进行研究,导致男高音自身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本时期可以说是阉人歌手的时代,他们几乎独霸了歌剧中的男、女主角,甚至在歌剧舞台上统治了近两个世纪。这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17、18世纪)是让阉人歌手感到荣耀的歌唱时期,他们歌唱技术日益成熟,听众对演唱中的炫技方面特别推崇,是这个时期的阉人歌手发展到放肆的使用歌唱技巧与华彩的演唱风格,使歌唱技术达到顶峰。
此时,阉人歌手出现了多级分化,优秀的阉人歌唱家支配着这个歌剧舞台。他们有时扮演女角色,但又经常扮演英雄类型的男性角色,以极其精湛的技术技巧征服了欧洲,乃至征服了世界,走向了巅峰并且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3、19世纪——男高音发展的黄金时期

3.1男高音完成了艰难的技术革命
19世纪初,法国大歌剧的兴起,人们不再欣赏阉人歌手浅薄浮华的演唱风格,逐渐喜欢大的音量、大的戏剧冲突性方面发展。从而迫使阉人歌手推出歌剧舞台,此时期的男高音突然提到主要角色。在大歌剧形势下仅从高音的问题、辉煌程度的问题就逼迫歌唱家们不得不去认真的研究唱法。
在19世纪中期“关闭唱法”(closed)以及“面罩唱法”(Mask)的出现,使男高音获得重大技术突破,逐渐解决了男高音演唱的换声区和头声区的困难,从而发展了男高音的歌唱技巧。
“关闭唱法”(Closed),我们不得不提到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杜普雷,他是第一个使用“关闭唱法”(Closed)的人,开拓了男高音嗓音发展的新天地。
“关闭唱法”(Closed),是歌唱发声的`一种技术,解决高音区和过渡声区的一个具体手段。目的是避免在唱到换声区的那些音高是过分的“开放”,导致换声区到高声区不能平稳的过渡,使得高音区声音不够通透明亮。关闭唱法最为主要的是解决两大问题,过渡声区问题以及高声区问题,这两大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过渡声区运用自如了,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高声区。
“面罩唱法”(Mask)发声理论起源与法国,著名男高音雷克斯首创。面罩是指眼睛和鼻子这个三角区部位,歌唱时,声音就好像被安放在这个位置里面。“面罩唱法”在集中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空间的作用,歌唱声音在进入面罩区域后,高频泛音增加,促使声音穿透力增强,即便唱很弱的音,也能在空间中得到较好的传播。“面罩唱法”(Mask)由于讲究以鼻腔为中心的面部小三角周围的共鸣状态,在声音上不会撑得很大,同时能确保嗓音本质音色与在创共鸣有效的结合为一体,能鲜明的突出自身的个性音质音色,获得局部共鸣来丰富自己的声音。

4、20世纪——男高音歌唱艺术进入了新的辉煌时代

4.1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及其艺术成就
卡鲁索(Kalusuo Enrico Caruso,1873-1921年)在声乐艺术史上公认为可以称之为划时代的“歌王”的,迄今为止,只有卡鲁索一人。
1902年,卡鲁索出演《艺术家的生涯》中鲁道夫,一举成名,从此也就步入了辉煌灿烂的歌唱生涯。同年,卡鲁索在米兰做了一件在声乐界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录制唱片,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歌唱家。1902年前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获得很好声誉,转年成为大都会歌剧院的签约演员。
卡鲁索的歌唱成就是在他的声音音色丰富,音域宽广,音质优美,表现力强,他科学的发展了Bel Canto。他的呼吸能量较好,运用得也是相当精巧,气息的运用与声音的发出相互协调的非常好,而且多用鼻腔共鸣、头腔共鸣,避免其它发声部位的过度紧张。所以,他在发声时喉部、口腔等发生部位相对较松弛。他的声区过渡的较为巧妙,像是一个声区发出的。在运用关闭时,动力性强,发声果断,爆发力强,金属性的声音又带有点柔和,无不显示出他那音质的柔美与刚劲。他的Legeto,字与字的变化、音与音的流动,都进行得十分柔美、圆润,注重音调的华丽和分句的完整,讲究吐字的清晰和共鸣的圆润。他的半轻声(Mezzo Voice)唱法,运用得自然、柔美且富有情感,突发性的哭腔唱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很是传神、微妙。
4.2男高音歌唱艺术的传播
20世纪以来,由于广泛的使用了录音、电影、电视、录像等信息手段,以及全球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歌唱艺术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倾向。
经常可以见到的就是同一部歌剧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演员共同演出的情况。唱片的灌制、电视电影等信息手段的飞速发展,使各个国家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演唱风格与方式。国家与国家的艺术文化交流增多,逐渐的发展为各个国家的歌唱家的发声方法趋向相对统一,演唱技术都相对较好,都称自己是美声歌唱家。
这就无疑对美声歌唱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媒介,同时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传播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推动了美声唱法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发展,也促进了美声唱法风格多样化的发展。这些是与各种信息手段、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尚家 骧 ,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4]刘新从,刘正夫,欧洲声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5]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