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又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等内容组成。在内容上几乎包含了除平面和广告艺术设计之外其他所有的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以建筑学为基础,有其独特的侧重点。与建筑学相比,环境设计更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与城市规划设计相比,则环境设计更注重规划细节的落实与完善;与园林设计相比,则更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专门培养设计公共和私人空间,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设计人才。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改造,保持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将来职业导向为环境设计师或者是建筑师。 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环境的各个方面,整体考虑人工和自然等空间要素。目标是设计出使这些要素和谐统一的建筑和环境空间,即满足功能需求,又考虑到环境安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把建筑学,园林,室内装潢,环境绘图(如标志牌和信息公告牌)的创意结合在一起,并涵盖了社会科学,卫生保健学,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 本科头两年学习公共文理课程,同时还会上一些介绍环境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和大四集中学习个人选择的研究方面,比如城市和区域规划,园林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会有很多的结合实际工程的实践课,实践课和实习将会使你了解规划和设计的真实世界。你会在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私人企业中实习,学 环境设计
习到在社区规划,项目开发中如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设计要素。 各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侧重点会不一样。一些大学强调传统的结构设计,一些强调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研究型设计。一些则强调社区规划设计。 强调传统结构设计的环境设计专业通常会设在建筑学院,室内装修学院,园林设计学院的下面,也有可能设在工程学院(用于工业和产品设计)。研究导向型的学院通常会有正式的研究中心。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以设计规划和政策导向,和城市规划系紧密相连。
目前,我们对“环境设计”这个词组的含义有一定的曲解,这不仅包括一般人,甚至许多专业人士对其也有偏颇的看法。故此有必要从本源上进行分析与明确,以利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首先,从词的含义上看“环境艺术”与“环境”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我们以往的学术交流与讲学中所指“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是指“环境设计”。笔者以为这种混为一谈的说法是欠科学的,广州美院尹定邦教授在“设计学概论”一书中使用了“环境设计”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其定位是准确的。因为“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and Art)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家在湖中筑起螺旋防波堤,在峡谷中挂起幕布之类的环境艺术。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广义的环境是指围绕和影响着生物体周边的一切外在状态,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无法脱离的这个环境。狭义的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人类意志的人为环境。环境设计就是要解决“人—建筑—环境”之间存在的各种不协调因素使其和谐统一,营造出完美时尚、舒适宜人的人类生活空间。具体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考虑人的使用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做到方便、舒适、顺畅,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2.进行生态、文化的保护设计;3.考虑环境的归属性和认同感;4.通过对环境空间的设计,传达美感的信息;5.环境设计要考虑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与审美趣味的多元性,要与之相适应。由此可见,与“环境设计”相区别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一种艺术性大于功能性的设计,它更多考虑的是环境的美化和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信息传递。从以上五方面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应归属于第四和第五部分,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是主干与分支的从属关系,而不是可以相互替代或彼此等同的概念。 那么何谓“新学科”呢?就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所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大都有城规、建筑、室内外及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就其各专业的学科领域来看,似乎没有“新”的内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古已有之,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也非今日之产物。甚至会有人提出我们现在有城市规划工作者,有众多建筑师、市政工程师、园林师乃至各类专业的美术家,他们已分担了城市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那么还要开设环境设计专业有实际的意义吗?理论上看似乎有其道理,但事实上,城市规划的工作主要侧重从社会学及心理行为的综合观念出发,宏观地解决土地利用和开发问题,很难涉及细微的功能与美学研究。而建筑设计则主要对建筑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脱离出来的设计,它主要是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布局、装饰、家具、材料、照明等设计因素综合分析考虑,进行科学、美观、舒适和合理的设计。室外设计主要包括园林设计,庭院、街道设计,公园、广场、道路、桥梁、商业、娱乐区等的室外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如雕塑、纪念碑等。从以上各专业的定位分析便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由于传统行业的规限,专业教育的分工和设计思想的单一,各专业工作者只能从事“分内”的工作。而在每一具体工程项目中,各专业间最大限度的合作也仅只是补充本专业的明显缺陷。由于以往我们各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横向的相关领域知识和宏观的技术视野,彼此间不能广泛的协调。因此在解决当今城市庞大复杂且多变的综合问题面前,不仅顾此失彼,难于应策,而且把整个城市环境经营得零落疏离,有的城市空间甚至成为各路行家自我表现的“天桥”市场。“环境设计”学科正是针对以上弊端而适时产生的。环境设计在这里成了各专业的纽带和桥梁,它以其全面性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补充各专业间的空白,并推动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一言以蔽之,所谓“新”就是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它立足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并嫁接于多学科之间,比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面更为广博和特有的统领性。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和要求也自然会不断提高。现代城市的建设要求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专业设计水准,我们唯有在整体环境观念的前提下并有环境设计的新知识构架介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设。
有些零碎的部分自己改改(⊙o⊙)哦!sorry哦!!(这不算论文,参考资料啦,至于论文,你自己也要动动脑筋噢噢噢噢!!!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在进行艺术类论文答辩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到这三类问题.
一、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一个问题:
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样搜集有关资料的?"、"你写这篇论文时参考了哪些书籍和有关资料?"、"论文中提到的数据的出处何在?"等等.
二、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
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三、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
针对论文中某些论点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和确切的地方,对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对论证层次比较混乱、条理难辩的地方提出问题.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或者限于篇幅结构没有详细展开细说的问题,答辩委员也可能提问.
艺术类毕业答辩前的准备:
一、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文章的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开题报告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开题报告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开题报告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二、答辩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速和仪态
进行开题报告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有些
艺设计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有哪些
1、毕业设计选的日的和意义是什么?
2、毕业设计有何创新之处?
3、设计的思路,设计的步骤,以及目前处理方法有哪些?
4、作为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你是如何理解“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
2.尺度是空间环境设计中众多要素中最要的一个方面,它是我
们对空间环境及环境要系在大小的方面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度量那
么尺度在整个空间设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用尺度去规范空间
设计
3、谈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谈谈论室内设计中的人情味
艺术设计专业?似乎没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吧!美术学院一般都有明确的专业划分,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多媒体专业,影视专业,广告学专业,装饰专业等等。 毕业答辩的前提是你已经写好了你的毕业论文,老师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的观点和你的毕业作品来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因为论文是你的写的,当然你回答起来会很容易。
如果不是你写的,是找人代笔的,那就不好说了。总之,毕业答辩本科很容易,硕士稍微难些。似乎艺术设计学是研究生的专业。 总之你做好充分准备就行,不难,祝你成功。
答辩流程:
1、每人总分100,答辩占30分,论文占50分,表现占20分。
2、提前到达答辩地点,抽签抽出答辩顺序。号码靠前者早上答辩,号码靠後者下午答辩;号码在中间者,建议留在答辩地点等候,以防错过点名,从而影响分数。
3、时间为每人约10分钟。点到名者从教室後面大方地走上讲台,鞠躬、问候答辩官并作自我介绍。前5分钟为自述部份,包括论文概述/简介、框架/结构、亮点/重点、解决方案/对策及致谢,自述介绍须讲感谢语;後5分钟为答辩官提问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问题。
4、答辩官提问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1st.提问方式可能为即兴提问,也可能会在学生答辩前给出写有问题的纸条,让学生提前准备,在提问部份则不再提出新的问题;2nd.答辩官有可能提出与该学生论题不相关的,但与该学生的专业相关的问题;3rd.答辩官有可能会根据该学生的论题,提出与此相关的常识。
5、答辩结束,须礼貌鞠躬并致谢,方可离开。离开後是否需要修改论文或补充记录内容,则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