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家风论文研究综述

2023-03-09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家风论文研究综述

重视 家庭 教育 ,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家风的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风论文,欢迎阅读!

>>>点击进入更多热门的家教家风家训主题的作 文、演 讲 稿、故 事

家教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作 文

好家风好家训的主题演 讲 稿

好家风正能量的故 事

古代家风家训小 故 事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 故 事

一、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理念的意义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课堂,当然也是永远的课堂。此外父母亲不仅仅只是首任老师,与此同时还是永久的老师,父母身体力行地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公德意识的养成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心。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种教育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也要坚持长期性、系统性,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由德育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道德和思想修养的理论,虽然处于必修课的地位,但是同学们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样的道德教育形同虚设,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也不高,因此,高校教育联合家庭教育,家庭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学校必须确立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教育的全新理念,大学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道德的、有才华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社会公德教育的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不仅体现在孩童时期,父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关键时期,能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其品德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养成最初的奠基石。社会公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让受教育者坚持不懈地投入到思想 文化 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从而将自身所学到知识和 社会实践 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力量,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断奋斗。同时,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切实贯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点突出全面性、系统性等特点,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完善构建安全、稳定、文明、整洁校园,侧重于食堂、宿舍、教室建设与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严格遵守校园秩序,将环境育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这就需要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互相监督才能得以实现。

三、家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养成的作用

(一)家庭氛围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个体生活的摇篮。由于家庭环境不一样,父母亲教育方式不一样,因此,子女道德规范形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父母过度宠爱孩子,那么孩子成长道路上则总是会重视个人利益,以自身为中心,严重忽视他人感受,对他人不尊重、不关心;若是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严厉对待,更甚者还对孩子暴打,那么孩子必然就会养成冷漠习惯,对周遭事物不关心,更甚者还会有逆反倾向。由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

(二)家庭教育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养成的基础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从古至今父母极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对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撒谎、懒惰、作弊等现象在父母看来却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孩子成长过程中严重忽视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就会丧失社会责任感,对周遭事物漠不关心。对此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孩子思想道德意识,当家长能够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时,那么必然就会重视 对子 女进行思想道德方面教育。

2.家长应树立社会公德的榜样

朱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朱熹那里,道德高于知识,并且他提出的德育 方法 是很丰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今天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朱熹倡导“力行”教育思想,他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长是不是正确树立价值观、道德观,个人行为是不是符合相关规范,这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行为与思想。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并严格管理其行为,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易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性。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就应当以身作则,做到“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起到示范作用。如父母要求孩子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那么父母就首先要做到。细微之处见精神,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孩子能亲眼目睹,就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天长日久,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就会灌输到子女的心中,变成他们日常行为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也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以学生社团和班级为载体,把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与学生对自己的考核结合起来,把公德教育融合到活动中,把 自我评价 及自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师规划的各项活动中,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理调节、妥善处理身心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个人的社会公德认知。

作者:程相宽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杜宇波,杜昕.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摘要: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而家训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容包括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材;家训宜早,始自婴孩;勉子自立,读书致用;以“中庸”治家、处世;贵节操,一名实;养生惜生,不可苟生这六个方面。其及早施教,勿失良机;寓爱于教,严慈相融;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经验 传授,典型引导的原则与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启示。

关键词:《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启示

1《颜氏家训》的简介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531—约591)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写的一本告诫子孙的书,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9年)之后,全书共20篇,内容丰富,体系庞大。除首篇《序致》说明全书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篇崇佛外,其余17篇,大体可分为“家庭伦理”、“品德智能”、“思想方法”、“养生处世”和“其他知识”五个方面。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家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推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除却具有封建思想的内容,其大部分内容在当今仍具有时效性,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思考借鉴。

2《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2.1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材

颜之推认为家训的目的是使子孙们成为“国之用材”。《勉学》篇中有言:“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使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颜之推认为,各行各业都要要必备的知识,读书人也不例外,他教导子孙要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颜氏家训》中的家训目标,固然反映了其名门世族的立场和“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观,但其经世致用、希望子孙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务实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下一页更多精彩“家庭家教家风论文”

家风的议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家风的议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一代代的人几回更替,物,也许留不下多少,但精神却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祖宗们生产生活的智慧,留给后代就成了后代人的财富。家风家训更是甚为重要,它是多少代人共同的观念结晶。

每每看电视剧的时候,都被那严苛或是浮夸的家风所震惊。上面演的那祠堂,祖宗们的牌位俨然地排列着,不敢有一丝马虎,它留给后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灵魂上的告慰,后人因自己前辈的兴旺感到骄傲。家法家规更是神圣,做完什么事总会有厚厚的一本家规来评判你的对错,祖宗之名不敢违。当然,这是电视剧。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

不能否认的是,每个家庭中即使没有厚厚的一本家规,也会有几句代代相传的话,或是几项作人的原则。我们家丝毫不会例外。爷爷是退伍军人,爸妈都是中国共产党员,这家风门训自然少不了。我一个调皮捣蛋的九零后熊孩子,哪里受得了这番禁锢!但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祖国的花朵,我当然得修正品行,多攒着点人品。所以有些家规门训还是会对我的为人处事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时候爷爷陪我成长,他总会跟我讲一个人的沉稳冷静有多么多么重要。小时候的我毛毛躁躁,根本不会把这话当回事。但越长大才越发现沉稳冷静对我是多么的重要。这四个字说的低调点,其实就是从容,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从容,它不仅会缓和坏事情的影响,还会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毛躁逐渐远去,冷静让我百战无敌。其实这种沉稳冷静先是转化为从容,最后升华成风度。可能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练,它会让我变得优雅、知性。这些东西不比矜持,他们是装不出来的,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学会的。它们给我铺了一条略微平坦的女人路。

沉稳冷静映射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话。别看话每天得说,但说话里的学问太多,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拿捏好分寸。这话说的太多,显得特碎,特啰嗦;这话说的太少,就显得你人太木讷,不会变通。这话的分寸若是能拿捏好,你在别人心里的价值分会更高,也是你能力的一种展现。是生活中说话,做事的从容造就了更好的我。这就是家规门训带给我的作用,也是很感谢它。

家风门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经意间它就发挥了作用。被岁月洗练了这么久的家风门训,依旧熠熠闪光。

无论你身在何处,家都是你最终的目的地。但是,处于即将跨入成人社会的我们,淡化“家”的意识不只是自我独立的意识增强的表现,更是让我们能够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

谷歌公司的CEO李开复七岁时便踏上了去美国的求学之路。他刚到美国的一个小镇时,由于语言不通,使他十分沮丧。每一个晚上他都望着星空发呆,是否美国的星星和中国的一样呢,妈妈这个时候是否也在想我,姐姐们是否坐在一起看电视,爸爸是否正在画着图,准备着明天的工作呢。由于寄住在亲戚家,使他不得不学会一些东西,以前妈妈替他做的事都得自己学着做。渐渐地,他已经能够独立照顾自己了。当妈去美国看他时,竟对自己的儿子能够自己洗袜子,做早餐而惊叹不已。

淡化“家”的意识不是远离家,而是明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增强独立意识,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

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他连续跳级,小小年纪便考上了研究生,但他的父母亲从小到大都陪在他身边照顾他,他甚至不会自己洗袜子,在学习上遥遥,在生活上不知所措。毕业后被一家大公司录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他被同事排挤后竟回家找妈妈,换了几家公司后他只得在家,整日郁郁寡欢,父母亲不在家时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孤独,乱摔东西,最后受不了了,他选择了服毒。

这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教训。学习上的王者竟逃不开服毒的命运,“家才是最安全的,父母在才是安全的,可以帮我解决一切”。

处于高中阶段的我们,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住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学习,但很多学生仍然期待着能放假回家,但回家后又觉得家里很无聊,和父母都没有共同语言,又想念在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而到学校又觉得家里是的,这样的矛盾心理甚至自己都说不清。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我们的将来打好基础,无论在何处,这都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逐步淡化“家”的意识,认清我们的主要目标,向我们的目标前进。

淡化“家”的意识,不是让我们不想家,远离家,而是把家装在心中,让自己的心更高更远!

若是留意,便会发现路边的花坛是多么的整洁,里面的植株没有冒冒失失的长到公路上,而是规规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绝不逾越花坛的边缘。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乱无章,让人难以前进半步。家长就像是园林工人,孩子就像是这些花草,不经修剪,难成人才,而家风家训正是影响孩子的无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与鞭挞是我们家的家训,就像是小树在小的时候不经过扶持,那么长大后可能会称为一颗没有价值子树,只能被用作柴火。一个人,若是在小时候不予以鞭挞,走上歪道,那么以后是很难再走回正道的。行为举止要在小时候就加以规范和约束,使之成为习惯,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孝顺是我们家的家风,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比如说,在家里老一辈的人说活,小一辈的都要好好听着,就算是说错了,也不可当面指责,可以事后悄声提醒。不可高声而语,不可顶撞老人,不可早于老人动筷,不可长辈站立幼辈坐,家中以老为尊。从小便收到这种风气的熏陶,尊老爱幼就已经形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气,即便出门在外,也会牢记这些教诲,良好的习惯带到社会,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顺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个有钱人,他每月都会寄钱给他的父母,雇用的保姆,却不经常回家看看他们,那么也不能称之为孝,这是假孝。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对于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家训会随着家族的发展而不断流传,同样,家训也可以作为一个家族的形象,当一个家族被别人说起时,人们最先想到的会是这个家的家训,它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品质。家训在祖国的繁荣富强上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国家的昌盛繁荣自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往往是因为家族中有一位出类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的恪守祖训,渐渐地才形成。

俗话说:“家风严谨,子孙百世。”不错的,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致使家庭素质如何,从而关键到是否能够流传繁衍多久。家风“严谨”,我们家估计是个反例把。但在我眼中,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被贴上“严肃中又透露着轻松,虽然要求多却又不令人窒息”的标签。

电影小说中角色有着“好坏之分”,在家也不例外。妈妈是严肃又认真教育的代名词,而爸爸则是在我们挨批后安慰,逗我们发笑的角色。这不,他们不又本色出演了吗。

“看看,看看,你这次考几分?前几天海天天看电视来着,手机连吃饭的时候都不舍得放下。而且你自己看看你都半个墙壁高了,衣服被子还乱扔…”妈妈略带几分怒意的声音响起,看着妈妈因生气而亮晶晶的眼睛,估计着还有愈演愈烈的下场,只好默默低头诚恳的挨批“那么大了!犯错误还不回话?…。”妈妈似乎为我得沉默更加生气,余光瞄到妈妈的.手掌即将落下,心下一紧,咬紧牙等着惩罚到来,紧张的小虫一点一点侵蚀我的心,这似凌迟般的害怕啊……。可是,并没有想象中的疼痛出现,抬头眼到之处是爸爸站着我的身前,佯装生气得“骂”几句我不乖不乖如何。嘿嘿,松了口气,幸好爸爸出现了。妈妈仍在生气当中,望着我侥幸的偷笑,她的脸就更臭了,“还是要有一个初中生的样子!”说着,便又开始提要求——考试成绩如何如何,收拾房间如何如何,独立啊独立啊什么什么的。我如一只偷了腥的猫为着逃过这小小的一劫而偷笑着。怎么样,想必你们家也有这样一个唱红脸一个长黑脸的角色吧?

虽然爸爸总在妈妈的“”之下及时解救下我,虽然总是笑脸相迎,时常与我们玩笑打闹,但他对我的学习乃是十分看重的。特别要求我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他看来,便是“自己主动学习。”他认为我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十分至关重要,分数在他看来,只要不持续的低分便也就够了。因此啊,每当妈妈为我的分数而苦恼生气,不给我好脸色看时,我爸就算是我的救命稻草吧,总能在这时逗我开心给予我安慰和关怀。

我就是在这偶尔充满紧张却又十分欢乐的家庭中成长。成长历程中总是伴随着妈妈的严厉以及爸爸的关怀,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爸爸妈妈让我十分感激,他们让我学到了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独立,没有他们的教育,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我。他们更令我明白了感恩,明白了相处,明白了情感,明白了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实在是很喜欢这般恩威并重的“家风”。

家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港湾,如果说家风是这小湾里的水,我们则是养在这湾中的鱼。“水”成就我们,我们接续“水”。我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一半靠学校教育,另一半则是靠家风熏陶。正是父母维系的家风成就了我。

我第一次了解“家风”还是在三年级。那天,与同学在校内发生了口角,心中很不高兴。回到家后,外公问了句:“孙儿回来了?”本就心中不快的我便回了句:“除了我还有谁呢?!”外公微皱了一下月牙般的眉头。一旁的父亲听见了,顿时来了气,但他还是抑制住了怒火,说:“你刚才做的不对,顶撞了外公,给外公道个歉吧。”我却顶了一句:“我又怎么错了?我只是回答外公的问题而已。”现在回想起那时,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爸爸生气归生气,但最终没动手,只是语重心长地摆事实、讲道理。

那时,我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听着父亲的教诲,我一句话也反驳不了。我越来越生气,不想听了,就想进房间做作业去。就在快要进房门时,又用力踢了房门一下。这下可要命啦,我把脚踹到门闩上去了!顿时疼得我嗷嗷大叫。

父亲一听我叫唤,飞快跑过来,一手扶住我,一手拉下我的袜子。仔细看了看,马上又跑去拿来碘伏和棉签为我消毒。看见红肿一点一点消下去了,他也没闲着,又去找来了隔壁的医生。终于没什么大碍,他才深呼了一口气:“下次要小心一点,有事就说出来。”

我心中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爸爸此时的反应和之前教育我时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接下来的事,便解开了我的疑惑。

在沙发上,告诉爸爸今天在校的经过。妈妈回来听了我的描述后,说:“我们家很放得开的,从来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可我仍然觉得很委屈,爸爸便说了从高祖的爷爷延续下来的家风:对于一切不对的事情,及时做出批评和改变,但绝不动手;对于无法及时改变的事,就顺其自然。那时我虽小,但也明白这很重要,所以深深地记在脑海之中。

在这种家风的濡染下,我虽也沾了点儒雅之气,但也仅仅是沾了点皮毛,我还得继续努力,我家的家风传了十几代,可不能在我手上断了传承。

正是因为家风的濡染,我每天慢慢地改变着,像水滴开始汇聚成江河,像树苗开始成长成参天大树,像星屑开始凝聚成闪烁的星星。家风改变着我,提炼着我,我会在这河水中成长得更完美!

高中生家风的议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家风的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一代代的人几回更替,物,也许留不下多少,但精神却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祖宗们生产生活的智慧,留给后代就成了后代人的财富。家风家训更是甚为重要,它是多少代人共同的观念结晶。

每每看电视剧的时候,都被那严苛或是浮夸的家风所震惊。上面演的那祠堂,祖宗们的牌位俨然地排列着,不敢有一丝马虎,它留给后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灵魂上的告慰,后人因自己前辈的兴旺感到骄傲。家法家规更是神圣,做完什么事总会有厚厚的一本家规来评判你的对错,祖宗之名不敢违。当然,这是电视剧。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

不能否认的是,每个家庭中即使没有厚厚的一本家规,也会有几句代代相传的话,或是几项作人的原则。我们家丝毫不会例外。爷爷是退伍军人,爸妈都是中国共产党员,这家风门训自然少不了。我一个调皮捣蛋的九零后熊孩子,哪里受得了这番禁锢!但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祖国的花朵,我当然得修正品行,多攒着点人品。所以有些家规门训还是会对我的为人处事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时候爷爷陪我成长,他总会跟我讲一个人的沉稳冷静有多么多么重要。小时候的我毛毛躁躁,根本不会把这话当回事。但越长大才越发现沉稳冷静对我是多么的重要。这四个字说的低调点,其实就是从容,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从容,它不仅会缓和坏事情的影响,还会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毛躁逐渐远去,冷静让我百战无敌。其实这种沉稳冷静先是转化为从容,最后升华成风度。可能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练,它会让我变得优雅、知性。这些东西不比矜持,他们是装不出来的,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学会的。它们给我铺了一条略微平坦的女人路。

沉稳冷静映射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话。别看话每天得说,但说话里的学问太多,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拿捏好分寸。这话说的太多,显得特碎,特啰嗦;这话说的太少,就显得你人太木讷,不会变通。这话的分寸若是能拿捏好,你在别人心里的价值分会更高,也是你能力的一种展现。是生活中说话,做事的从容造就了更好的我。这就是家规门训带给我的作用,也是很感谢它。

家风门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经意间它就发挥了作用。被岁月洗练了这么久的家风门训,依旧熠熠闪光。

若是留意,便会发现路边的花坛是多么的整洁,里面的植株没有冒冒失失的长到公路上,而是规规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绝不逾越花坛的边缘。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乱无章,让人难以前进半步。家长就像是园林工人,孩子就像是这些花草,不经修剪,难成人才,而家风家训正是影响孩子的无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与鞭挞是我们家的家训,就像是小树在小的时候不经过扶持,那么长大后可能会称为一颗没有价值的树,只能被用作柴火。一个人,若是在小时候不予以鞭挞,走上歪道,那么以后是很难再走回正道的。行为举止要在小时候就加以规范和约束,使之成为习惯,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孝顺是我们家的家风,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比如说,在家里老一辈的人说活,小一辈的都要好好听着,就算是说错了,也不可当面指责,可以事后悄声提醒。不可高声而语,不可顶撞老人,不可早于老人动筷,不可长辈站立幼辈坐,家中以老为尊。从小便收到这种风气的熏陶,尊老爱幼就已经形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气,即便出门在外,也会牢记这些教诲,良好的习惯带到社会,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顺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个有钱人,他每月都会寄钱给他的父母,雇用的保姆,却不经常回家看看他们,那么也不能称之为孝,这是假孝。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对于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家训会随着家族的发展而不断流传,同样,家训也可以作为一个家族的形象,当一个家族被别人说起时,人们最先想到的会是这个家的家训,它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品质。家训在祖国的繁荣富强上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国家的昌盛繁荣自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往往是因为家族中有一位出类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的恪守祖训,渐渐地才形成。

俗话说:“家风严谨,子孙百世。”不错的,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致使家庭素质如何,从而关键到是否能够流传繁衍多久。家风“严谨”,我们家估计是个反例把。但在我眼中,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被贴上“严肃中又透露着轻松,虽然要求多却又不令人窒息”的标签。

电影小说中角色有着“好坏之分”,在家也不例外。妈妈是严肃又认真教育的代名词,而爸爸则是在我们挨批后安慰,逗我们发笑的角色。这不,他们不又本色出演了吗。

“看看,看看,你这次考几分?前几天海天天看电视来着,手机连吃饭的时候都不舍得放下。而且你自己看看你都半个墙壁高了,衣服被子还乱扔…”妈妈略带几分怒意的声音响起,看着妈妈因生气而亮晶晶的眼睛,估计着还有愈演愈烈的下场,只好默默低头诚恳的挨批“那么大了!犯错误还不回话?…。”妈妈似乎为我得沉默更加生气,余光瞄到妈妈的手掌即将落下,心下一紧,咬紧牙等着惩罚到来,紧张的小虫一点一点侵蚀我的心,这似凌迟般的害怕啊……。可是,并没有想象中的疼痛出现,抬头眼到之处是爸爸站着我的身前,佯装生气得“骂”几句我不乖不乖如何。嘿嘿,松了口气,幸好爸爸出现了。妈妈仍在生气当中,望着我侥幸的.偷笑,她的脸就更臭了,“还是要有一个中学生的样子!”说着,便又开始提要求——考试成绩如何如何,收拾房间如何如何,独立啊独立啊什么什么的。我如一只偷了腥的猫为着逃过这小小的一劫而偷笑着。怎么样,想必你们家也有这样一个唱红脸一个长黑脸的角色吧?

虽然爸爸总在妈妈的“”之下及时解救下我,虽然总是笑脸相迎,时常与我们玩笑打闹,但他对我的学习乃是十分看重的。特别要求我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他看来,便是“自己主动学习。”他认为我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十分至关重要,分数在他看来,只要不持续的低分便也就够了。因此啊,每当妈妈为我的分数而苦恼生气,不给我好脸色看时,我爸就算是我的救命稻草吧,总能在这时逗我开心给予我安慰和关怀。

我就是在这偶尔充满紧张却又十分欢乐的家庭中成长。成长历程中总是伴随着妈妈的严厉以及爸爸的关怀,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爸爸妈妈让我十分感激,他们让我学到了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独立,没有他们的教育,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我。他们更令我明白了感恩,明白了相处,明白了情感,明白了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实在是很喜欢这般恩威并重的“家风”。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如模,模好则形好,模恶则形恶。——题记

家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港湾,如果说家风是这小湾里的水,我们则是养在这湾中的鱼。“水”成就我们,我们接续“水”。我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一半靠学校教育,另一半则是靠家风熏陶。正是父母维系的家风成就了我。

我第一次了解“家风”还是在三年级。那天,与同学在校内发生了口角,心中很不高兴。回到家后,外公问了句:“孙儿回来了?”本就心中不快的我便回了句:“除了我还有谁呢?!”外公微皱了一下月牙般的眉头。一旁的父亲听见了,顿时来了气,但他还是抑制住了怒火,说:“你刚才做的不对,顶撞了外公,给外公道个歉吧。”我却顶了一句:“我又怎么错了?我只是回答外公的问题而已。”现在回想起那时,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爸爸生气归生气,但最终没动手,只是语重心长地摆事实、讲道理。

那时,我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听着父亲的教诲,我一句话也反驳不了。我越来越生气,不想听了,就想进房间做作业去。就在快要进房门时,又用力踢了房门一下。这下可要命啦,我把脚踹到门闩上去了!顿时疼得我嗷嗷大叫。

父亲一听我叫唤,飞快跑过来,一手扶住我,一手拉下我的袜子。仔细看了看,马上又跑去拿来碘伏和棉签为我消毒。看见红肿一点一点消下去了,他也没闲着,又去找来了隔壁的医生。终于没什么大碍,他才深呼了一口气:“下次要小心一点,有事就说出来。”

我心中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爸爸此时的反应和之前教育我时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接下来的事,便解开了我的疑惑。

在沙发上,告诉爸爸今天在校的经过。妈妈回来听了我的描述后,说:“我们家很放得开的,从来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可我仍然觉得很委屈,爸爸便说了从高祖的爷爷延续下来的家风:对于一切不对的事情,及时做出批评和改变,但绝不动手;对于无法及时改变的事,就顺其自然。那时我虽小,但也明白这很重要,所以深深地记在脑海之中。

在这种家风的濡染下,我虽也沾了点儒雅之气,但也仅仅是沾了点皮毛,我还得继续努力,我家的家风传了十几代,可不能在我手上断了传承。

正是因为家风的濡染,我每天慢慢地改变着,像水滴开始汇聚成江河,像树苗开始成长成参天大树,像星屑开始凝聚成闪烁的星星。家风改变着我,提炼着我,我会在这河水中成长得更完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