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着社会整体的面貌,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21世纪,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给道德生活和道德建设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加强现代高科技时代的伦理道德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现代高科技发展伦理思考
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历来为中外思想家所关注。早在公元前5世纪,《礼记·中庸》中即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说法,意即“尊德性”和“道问学”兼容不悖,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古代欧洲哲学家也持这一看法,苏格拉底曾提出过“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和道德的关系引起人们越来越深切的关注,1905年6月6日,居里夫妇在一次讲演中即说,镭的发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它已经在为“善”服务,但也可能为“恶”服务。后来实践的发展证明了他们这一判断。尤其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它在应用中所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某些后果,对伦理道德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遂成为科学家和伦理学家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被认为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科学话题”。
一、现代高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所形成的冲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及其带来的惊人变化。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它的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对人类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对道德建设发出了新的挑战。
1.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945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此后,随着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使计算机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后诞生了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它的出现和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伦理道德构成了很大冲击。如:电脑黑客问题、人格缺陷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文化霸权等一系列有悖于传统道德的现象,变成了当今全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生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作为世界上一项尖端技术和产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农业、医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所展现的美好发展前景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如:人工生殖技术中人工授精技术、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影响人类进化、人类多元性和复杂性、人类的尊严、社会伦理关系等伦理问题;基因技术与人类基因组研究引发的基因专利化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人工干预生命的危险性问题、基因决定论与所谓“优生”问题、基因治疗中的负面伦理问题等,它会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未知世界?引起全社会的伦理恐惧。
3.核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它对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也展现于公众面前,从此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核污染、消除核威胁、以及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等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类安全诸问题深深的忧虑。
4.航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人类进入了航天技术(或空间技术)发展的时代,从此拉开了航天领域竞争的序幕。40多年来,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技术成果相继出现,与此同时,构建太空道德问题也日渐迫切。航天领域突出的道德问题如:空间资源的归属问题,和平利用太空问题,保护太空环境问题等引发成全球问题。
5.纳米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能够通过调动单个分子、原子制造出某种微型和超微型的器件或某种体积很小的智能机器,它们可能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被植入人体或人脑中发挥作用是其诱人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同时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见的潜在危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给人们制造着“道德危机”的惊慌,给社会生活秩序的协调和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
20世纪是科技发展高歌猛进的世纪,也是问题丛生、向世人告警的世纪。现代高科技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将这两种正负效应推向了极致,引起人们对现代高科技相关问题深刻的审视和反思。
1.正确认识“科学研究无禁区”思想
“科学研究无禁区”是传统道德基于科学的真理性而做出的一个重要伦理判断,也是以往人们普通遵循的一个基本科技伦理准则。在以往人们看来,这一伦理准则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技术发明。但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这一伦理准则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问题上,首先应分清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及各自的性质和功能,科学的功能是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奥妙。对科学探究不应设立禁区,技术的功能是改造世界和发明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它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不能没有限制。尽管现代高科技具有科学和技术融合的特性,但从基本性质看,它仍属技术领域,对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必须有所警觉和防范,这就离不开道德的参与。早在1931年,爱因斯坦在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讲话中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因此,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对明显不利于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项目,不应进行研究,对一时判断不清后果的项目,也要暂停进行研究。
2.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的负面作用
科学技术造成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根源很复杂,如,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人文文化的缺乏,人类认识方法的局限等。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先哲庄子看到农夫在田间耕作时用踩水或推水车灌溉农田,就曾大发感慨地说,用水车浇田是在培养懒汉并助长他们偷奸耍滑,他把技术看作是伤风败俗的“奇技淫巧”、道德沦丧的罪魁祸首。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明确提出,科学技术会使人堕落和贪婪。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理论观点”,他们则片面夸大科技的负效应,抹杀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今天,仍有一些人坚持这种观点。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负面作用并不是说它本身是恶的,科技是中性的,关键是看人怎么用。片面地、夸大地和不适当地运用科技,会导致科技发展迷失方向,给人制造麻烦,带来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它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其负效应也凸现于人们的面前,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这些问题大多已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制定全球性的相应的伦理规范予以遏制,使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朝着有利于当代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的方向前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发挥的机制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它的作用大小、效应正负,既受其内在规律支配,更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着社会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制约,要把科学技术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全面把握造成全球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防止和克服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各种负效应,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正确评估现代高科技对伦理道德建设的影响
现代高科技在人类改造自然中具有异常强大的能量。相应地,它所带来的道德冲击也就更强烈,这就要求全面、正确地评估现代高科技对伦理道德建设的影响。
1.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住这一进程,它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必然会对传统道德产生强烈的冲击,这其中有避免不了的负面冲击,更主要的还是正面冲击。尽管从当代的角度看,科技进步制造了不少道德恐慌乃至道德混乱,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科技进步荡涤了落后过时的道德,推动了道德观念的变革。近代科技发展中产生的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试管婴儿的出现都曾给长期占据欧洲社会统治地位的宗教道德以沉重的打击,促进过道德的进步。今天,虽然现代高科技发展给当代人带来了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但它同样会成为促进道德进步的动力。表现在,科技发展创造着道德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决定着人类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促进着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2.现代高科技发展扩展了道德理论研究的内容
现代高科技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了传统道德,而且扩展了道德理论研究的内容,为了道德理论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1)道德领域的扩展。现代高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道德混乱现象和负面效应发出了构建现代高科技伦理学的紧迫任务,这将促使伦理学由侧重于研究元伦理学(主要研究伦理学中的哲学问题)和规范伦理学(主要研究道德规范的特征和功能)转向侧重于研究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应用伦理学,以解决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各种具体的伦理问题。伦理学向应用领域的拓展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也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高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会越来越活跃。同时,在应用伦理学发展中,对科学家道德行为的研究也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而扩展职业道德的研究领域。
(2)道德主体的扩展。传统伦理学通常关注的是个体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可以说,传统伦理学就是个体道德学。而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由于市场机制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团体正在取代个体成为当代社会行为的主体,个体行为往往从属和受制于一定的团体行为。如,核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个人责任的范围。其他现代高科技领域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道德问题。解决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这些伦理问题,不能仅仅立足于个体角度考虑,还需要从群体、国家乃至整个类社会等各种不同层次、团体的角度加以考虑,这就提出了研究团体在现代高科技活动中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任务。
(3)道德关系的扩展。以往的伦理学调节的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看作是惟一需要伦理关怀的物种,以人自身作为惟一的尺度对待其他事物,结果招致外部事物对人的报复,反过来损害人类的利益。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伦理学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调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以保持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间的伦理关系以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是很具现实性的一个紧迫道德问题。
(4)道德机制的扩展。传统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律,靠的是道德主体内在的约束。在现代高科技时代,道德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多样性,要求由社会根据实践发展需要构建统一的道德规范及其具体化的道德守则,通过内在和外在的双重约束调控人们的行为。否则,对待同一种现代高科技行为,各人有各自不同的伦理判断,行动起来就很混乱,甚至易于导致危险性的后果。由社会构建道德规范也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根据反馈回的信息及时做出调整,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如,对待克隆人的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和团体持的是禁止、谴责的态度,今后则可能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历史的发展,才会看到它最后对伦理道德方面影响的结果。
(5)道德规范的扩展。现代高科技发展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是人们在以往实践中所未曾遇到过的,仅靠已有的道德规范难以有效地规范现代高科技活动,需要根据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需要扩展道德规范。其途径:一是对现有道德规范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伦理需要;二是构建新的道德规范,满足现代高科技发展特有的伦理需要。这样,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道德规范必会得到新的扩展。
希望能帮到您【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这个存折,姥姥存的钱,姥姥呢,一直存着,给你和明中结婚用,一人一半。”姥姥去世了。姥姥为孩子们操劳了一辈子,从来没关心过自己,腿疼到睡不着觉,才被子女劝着去医院检查。大家都瞒着姥姥的真实病情,其实姥姥上厕所时听到了护士的讨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所以她说什么也不要住院。姥姥在回光返照之际,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她特别想念那个她宁愿放弃格格的身份,也要跟着私奔的丈夫。但是为了孩子,姥姥不愿意跟姥爷一起走,她还要等着明中回来,看他结婚生子,给他带孩子。可是,再坚强的人,也拗不过生老病死。姥姥亲眼见证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看到他们一个个的,都爱情事业双丰收,姥姥的一生,也算圆满了。“小红花”四人组的结局雪花都惊到了,姥姥哪来的这么多钱?姥姥笑笑不说话。几经青春的悲欢离合后,“小红花”终于在北京重聚了。姥姥的钱,都是从指甲缝里抠出来的,她一辈子省吃俭用,为孩子们耗尽了自己的一生。杨思宇的腿在国外治愈了,回国后跟严冰一起来北京找雪花,为当初的提分手道歉,并拿出钻戒求婚王雪花。王雪花早已放下了杨思宇,重新翻看东方宏送她的手机和录音,痛哭流涕,不禁为东方宏一直在坚守的深情而动容,最终选择嫁给了东方宏。东方宏在音乐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时,毅然跟公司解约,赔得只剩下一辆车。为了王雪花,他隐居幕后,甘之如饴。王雪花真可谓全剧最幸运、最幸福的人。雪花知道姥姥重男轻女,答应姥姥把钱放起来,等哥哥回来给他。姥姥笑得更加和蔼可亲了,让雪花不要全给明中,自己留点。在家有爸妈、姥姥和朋友的爱护,在外有干爸干妈、东方宏的照顾。王雪花孤身来北京闯荡,经历过职场的打击,和被骗3000元后,终于应聘上了知名网站的新闻编辑工作,私下写的小说被平台签约,被影视公司邀请合作。最终,王雪花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写作,成为一名作家和编剧。王雪花的结局相当完美,家庭和事业双丰收,嫁给东方宏后,完全不需要考虑婆媳关系,傅莹是比亲妈都要亲的婆婆。其实姥姥并不是重男轻女,以前偏爱外孙,只是因为明中身体有残疾,想给他更多的爱。姥姥若真是重男轻女,就不会放着儿子和孙子不管,一心只在女儿一家人身上了。《我们的日子》中的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杨思宇开旅行社,严冰在医药公司工作,王明中的留学生涯也结束了,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严冰跟明中一直都有联系,明中“试管婴儿”的博士论文主题,是对严冰最深情的告白。即使他们都有生育缺陷,他们以后也会有完整的家庭和人生。孩子长大之日,就是父母老去之时,看着这些孩子都有了出息,都拥有了幸福,一直照顾着他们的姥姥,已经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看到姥姥去世前发生的事情,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姥姥。奈何生命抵不过岁月的变迁,姥姥就这么离开了人世间,太心痛了!姥姥到死都在惦记着女儿一家人,当姥爷“召唤”她走时,姥姥刚说完“想死你了”,接着又“拒绝”道:姥姥被查出骨癌晚期姥姥为女儿操劳了一辈子,女儿成家有了孩子,她又为外孙和外孙女一直忙活着,从来没检查过自己的身体,一检查就是癌症。还是雪花先发现的姥姥不对劲,睡前听到姥姥屋里有动静,进去一看,看到姥姥在捶腿,腿疼得睡不着觉。姥姥的腿疼好久了,久到她自己都记不清时日了,她都不愿意去医院,都没跟子女们说过一句,就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不行啊,明中读博,马上就回来了,他不得结婚生子?我还得给他带孩子。淑霞,我不放心,淑霞,我要是走了,她恐怕连饭都吃不上......”雪花这次是真的长大了,会疼人了,说什么也要带着姥姥去医院检查。老人最怕的就是去医院,就是怕万一查出个什么疾病,不能再照顾子女,还得花钱,总想着什么都给孩子攒着。王宪平已经叫好了出租车,姥姥都不肯坐,对雪花说着“省点钱,给你买本书”, 坚决不坐车,一行人走到了医院。明中是姥姥倾注心血最多的孩子,如今也是走得最远的。骨科还没开始上班,刚好严冰的爸爸严肃医生在医院值班,给姥姥拍片子做检查。姥姥的小腿肿得厉害,一按一个凹痕,光是目测就能看出姥姥的病很严重,姥姥还不当回事,只道是老毛病关节炎。姥姥的腿疼,已经蔓延到了腰部、胳膊、肩膀等部位,显然不是简单的关节炎和风湿骨病,而是骨癌晚期!老人年纪大了,对她隐瞒病情是件好事,所以医生骗她说是类风湿,要住院,至少要一个月。姥姥不肯住院的理由是:姥姥怕自己等不到明中回来,偷偷拜托东方宏把自己学写的英文“I Love You”寄给大洋彼岸的外孙。“那怎么行?不行啊,这家里离不开我啊,我得回家,那家里好多事都得我干,我闺女不会干家务,他们俩上班,我得把那个早饭都给先做上,还有俩孩子呢,还有那边那些酸菜......”没见到明中是姥姥最大的遗憾,明中也很遗憾没有见到姥姥最后一面,那就带着这份思念,幸福地活下去吧!多么好的姥姥啊!医院的小护士都在为之感慨,碰巧上厕所的姥姥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表面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心中已经黯然神伤了。看着姥姥单薄的背景,我的心里是落寞的、悲痛的,舍不得姥姥离开。后代是生命的延续,遗忘才是真正的死去,只要大家不忘记姥姥,姥姥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儿子和儿媳在病房大打出手这么多年,姥姥一直陪在女儿和女婿身边,老家那边的儿子、儿媳和孙子都跟她不亲。可,人越是到老,就越是思亲人,念旧情。姥姥本来是不打算通知儿子的,但忍不住对儿子的想念,想见他最后一面,便让淑霞把哥哥刘淑全叫到了医院。我们的日子会员大结局以泪收官刘淑全和媳妇秀珍一起来的,姥姥本是想着跟他们好好道个别,再交代一些后事,没想到俩人在医院打了起来。儿媳一点都不关心婆婆的病情,上来就对着淑霞寒暄:“你说你岁数也不小了,你咋还这么好看呢?你就太瘦了,你这大衣也过时了。嫂子跟你说,人瘦就得穿貂,你看这玩意儿,毛哄哄的,穿身上富态.....”说着就要领淑霞去逛街,秀珍完全忘了医院还有生病的婆婆要探望。淑霞不想搭理这个没有教养的嫂子,秀珍就在病房外“自嗨”,一直对着电话嚷嚷,完全不顾这里是在医院,需要安静。秀珍目中无人,根本不把婆婆当回事,刘淑全让她挂掉电话,她立刻就急了:你这着啥急,等一会儿!刘淑全实在忍不了了,才夺秀珍手机,俩人撕成一团。宪平刚开口劝阻,秀珍又开始喊着是刘淑全求着她来的:急啥,这也没死人!看到秀珍这个样子,姥姥就是没病,也被气病了,这就是那人和(姥姥的名字)不愿意跟着儿子的原因。那人和跟淑霞闹矛盾时回过一次老家,看到家里的脏衣服和锅碗瓢盆乱成一团糟,她给收拾得利利落落的。就因为那人和数落了几句,秀珍就受不了了,斜着眼坐在炕上怼婆婆,自己懒还不让说。那人和虽然对这样的儿媳妇不满,但还是该洗衣服洗衣服,该做饭做饭,就算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也都是边数落边照顾的。显然是儿媳妇容不下婆婆,儿子又是个“妻管严”,啥话都不敢说,任她骑在自己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秀珍在病房如此嚣张跋扈不讲理,刘淑全终于忍不住了,终于对秀珍动了手。刘淑全这辈子也是够窝囊的,那人和都感到心疼,平时也不能说什么,生怕挑拨儿子和儿媳的关系,日子毕竟是他们自己过的。如今,那人和即将不在了,不得不给儿子一些忠告了。那人和给儿子整理着衣领,意味深长道:“以后啊,妈也不能给你出头了,也不能给你撑腰了,你是个大男人,腰杆子得硬气点,身上得搁点钱,自己想买什么呀,随手能花......”听到那人和的这番话,我又泪目了。只有把你养大的父母,才会如此深深地牵挂着你啊!他们不求别的,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子女不挨饿受冻,有钱花。所以说,不管你长到多大,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而当你失去父母的那一天,也就变成了孤儿。至死都在惦记着女儿一家人姥姥是正黄旗出身的格格,她曾经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公主,就因为爱上了一个书生,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就此过上了艰苦的生活。姥姥一辈子没享过福,跟丈夫私奔后,年纪轻轻就丧夫,孤儿寡母真的不容易,一人拉扯大两个孩子,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清楚。女儿结婚后,她又帮着带外孙和外孙女,还想着看他们结婚生子,照顾重孙。操劳一辈子都不嫌累,这就是姥姥生命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刘淑霞人到中年了,还不会做家务,可见母亲有多宠她。姥姥就像个保姆一样照顾着一大家子,整天操不完的心,积劳成疾。若是过得清闲些,或许还能多活很多年。姥姥腿疼去医院都舍不得坐车,却在临终前拿出一张存折,偷偷交给雪花,嘱咐她:“这个存折,姥姥存的钱,姥姥呢,一直存着,给你和明中结婚用,一人一半。”雪花都惊到了,姥姥哪来的这么多钱?姥姥笑笑不说话。姥姥的钱,都是从指甲缝里抠出来的,她一辈子省吃俭用,为孩子们耗尽了自己的一生。雪花知道姥姥重男轻女,答应姥姥把钱放起来,等哥哥回来给他。姥姥笑得更加和蔼可亲了,让雪花不要全给明中,自己留点。其实姥姥并不是重男轻女,以前偏爱外孙,只是因为明中身体有残疾,想给他更多的爱。姥姥若真是重男轻女,就不会放着儿子和孙子不管,一心只在女儿一家人身上了。姥姥到死都在惦记着女儿一家人,当姥爷“召唤”她走时,姥姥刚说完“想死你了”,接着又“拒绝”道:“不行啊,明中读博,马上就回来了,他不得结婚生子?我还得给他带孩子。淑霞,我不放心,淑霞,我要是走了,她恐怕连饭都吃不上......”明中是姥姥倾注心血最多的孩子,如今也是走得最远的。姥姥怕自己等不到明中回来,偷偷拜托东方宏把自己学写的英文“I Love You”寄给大洋彼岸的外孙。没见到明中是姥姥最大的遗憾,明中也很遗憾没有见到姥姥最后一面,那就带着这份思念,幸福地活下去吧!后代是生命的延续,遗忘才是真正的死去,只要大家不忘记姥姥,姥姥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日子会员大结局以泪收官
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成人考试的条件和费用

精选推荐
广告
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 。
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一个个体(通常是通过载体),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时候是指成功地鉴定出某种-{A|zh-cn:表现型;zh-tw:显性}-的基因。所以当某个生物学家说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说这个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确定。而获得该基因的拷贝则可以认为是鉴定此基因的副产品。
克隆一个生物体意味着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在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线粒体DNA这里虽然没有被移植,但相对来讲线粒体DNA还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克隆在园艺学上是指通过营养生殖产生的单一植株的后代。很多植物都是通过克隆这样的无性生殖方式从单一植株获得大量的子代个体。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
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中国克隆了什么?
蛙:1952年,未成功。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源自:PBS)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所有克隆的物品及克隆时间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努比(Snoopy)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克隆猪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法律等问题。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 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选自2000年11月8日《文汇报》文字
我们所说的生物技术的利和弊主要指的是克隆,其利和弊是
利:1) 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
2) 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
3) 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4) 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
5) 在体外受精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将多个受精卵植入子宫,以从中筛选一个进入妊娠阶段。但许多女性只能提供一个卵子用于受精。通过克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卵细胞可以克隆成为多个用于受精,从而大大提高妊娠成功率。
弊:1)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6)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7) 克隆技术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一个由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很难设想,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的完全复制品,他(她)会有什么感受?
克隆技术的起源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 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 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 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 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 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培育成功三代克隆鼠的“火奴鲁鲁技术”与克隆多利羊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克隆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经过培养液的培养,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细胞。这一过程中采用化学刺激法代替电刺激法来重新对卵细胞进行控制。1998年7月 5日,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与近畿大学畜产学研究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的诞生表明克隆成年动物的技术是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