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正规格式
内容
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一)介绍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二)评价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
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序》)
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三)推荐
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读后感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
写读后感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①“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
②“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
③“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④“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写书评无论偏重评还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复研读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评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独到之见。
近一个月来,我逐字逐句仔细地批改了历史系两门课「中国通史四」与「东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报告,报告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书的书评。原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我想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老师的我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或许我们太过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读懂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些已经上大二的学生真的已经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写一篇书评了吗?我想其实不然。经过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的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书的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下我综合了学界对该如何撰写书评的一些看法,归纳出几项要点,希望能对想要写好一篇评论性书评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书评写作原则
*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
*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主题的权威性。
*你的介绍(introduction)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overview),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summary)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judgment)。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3500 字,英文书评约在1500 字。
*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而是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为了要了解你对这本书的态度,你必须小心地及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
*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及回应。
*作者尝试回答什么问题?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书的主旨?回答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何其他可能的方式?作者的回答有何任何遗漏的?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著作的资料有何不同?
*除非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老道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其它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
二、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粗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 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这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历史学有何贡献。透过这一段文章,阅读你的书评的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及良好的印象。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你必须描述这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说明作者的依据是什么?切记,这部份不是要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读者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如果只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的介绍,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趣的作法(注:逐章的介绍内容,事实上包括我早期的书评在内,许多学者都不免这样进行书评写作。我现在已经尽量避免这样介绍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例如尝试去问作者如何提出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与一般历史学界的看法有何关连性?
(3)在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在对这本书的评论。你应当详细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历史分析,最后做个总结。最好的方式是将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成果与不足之处做平衡报导。
三、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你的答案应当相当小心地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及转换句来构筑你的书评。你的标题应当悦耳易记,而句子应当要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你其余的评论。
(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必须告诉读者,你所想的以及如何进行评断。当你拿起这本书以及阅读前言时,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与你的期待相符到何种程度?你期望能对作者有何反馈呢?最后要进一步陈述你对本书的回应。
(2)确认作者的论题,并以你自己的语言予以诠释。这些论题是如何清楚地陈述以及是在何种脉络下陈述,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这些论题被证明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有效?书评者应当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去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如果本书遗漏了某些论点或观点的话,你认为应当如何才好?
(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书中有能让你强烈反应的段落或句子吗?有哪些字或句子?你的回应是什么?
(4)你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些论点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对你而言,那些是去浓缩或重组作者所提出及争辩之方案的最有效方式?
(5)作者的研究取向(approach)是什么?确认作者为书中的研究取向及写作所做的假设。例如,哪些是作者希望读者所拥有的较为重要的知识。你认为作者不应该去做哪一种假设?为什么?
(6)作者的讨论的时代断限是什么?涵盖哪些地理区域?
(7)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研究方法(methods)?社会史、知识史、文化史、思想史或者经济史等等。
(8)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资料?正史、档案、方志、文集、笔记、医书、报纸、地方文书等等。
(9)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你的世界观可曾改变?如果有,那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又为了什么?
(10)你认为作者的说法是公允及正确的吗?其诠释是有根据的吗?透过此书,你已经了解历史的新的途径了吗?
(11)你对作者的评论是什么?
(12)你的推荐是什么?你认为其他读者会喜欢读这本书吗?读过此书,你有何收获?如果你对此书有负面的看法,请告诉读者你为何不喜欢这本书。
(13)这本书有哪些缺点?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四、写作风格指引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修辞学」课程中所刊载的「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撰写书评时,书评者在书写句子时该注意以下几点事项:请以学术语言撰写书评(设想你的读者为思虑缜密的专业人士)。论文需简明易读(观念与观念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论文需正确精准、明了清楚、生动有趣。善加使用鲜明的比喻,尤其是当你想唤起读者的同理心。请善加变化你的句型结构、句子长短、及基本要素。大声朗读你的论文来感觉其音韵节奏。使用好记的词句来陈述重要的概念。善用修辞学中的文体资源,展现你的文学灵思。
正确使用文法及写作技巧。以论文的层次而言,学术论文尽可能地保持客观。譬如说,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I)、我的受词(me)、我的(my),以及相关的用语如:「我认为」、「我觉得」、以及「我相信」;此类用语现在已经较少有人使用,而且多数学术论文都会刻意避免此类的用语(例外:讨论自身经验以及撰写个人说服式论文时,应该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的」、「我们的受词」。比起较为正式且疏远的第三人称(除非教授或编辑特别指定使用,否则应该避免),第一人称复数较受喜好。第一人称复数至少有两个附加好处:你可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且可避免过度使用被动语气。尽可能避免第二人称「你」,第二人称会把读者带入你的论文,却也会将读者推离你的想法。
以段落的层次而言,学术书评主张一个段落需完整发展一个观点。此外,每一段需有一明显的主题句(95%的主题句会是每段的第一句)。然而有时候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可以把主题句放到段落的最后一句。要确保段落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用来直接解释、支持、证明、阐明、或是描述主题句中的观念;该段落中没有其他的噪声。随便放入不大相干的东西只会破坏段落的整体性。完整发展每个段落,好比只有二到三个句子的段落很可能就是发展不全(除非该段落的功能为衔接上下,或是用来总结先前段落所提及的观点)。
以句子的层次来说,学术论文的句子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完整的句子。句子的长短要有变化(有些短、有些长、有些适中)。句型要有变化(该混合使用简单句、连接复合句、从属复合句、及连接-从属复合句)。基本要素的使用需多加变化。以用字的层次来说(遣词用字),学术论文应专业但不浮夸。避免使用俚语及广告或歌曲中的流行用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你的读者群包含非专业人士,而你又非使用学科中的专业术语不可的话,请加注说明该术语的意义)。从同义词辞典中查到的字,你若没先用好字典来仔细确认其真正意思的话,就别使用。
一 题名、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中文题名(用三号宋体字)(2)作者名称(用四号楷体字)(3)作者年级、专业(用四号楷体字)(4)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字)l摘要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一篇完整的短文,应使读者不阅读文献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内容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着重反映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作者特别强调的结论。内容应具体,诸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几点有益的结论”等,均是不具体的表现。l字数限定为100-300字,不宜过短或过长。l语气用第三人称。不要出现“我们”、“本文”等字样。 l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不发空洞的评语,不进行自我评价。(5)中文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字)l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l不应出现无检索意义的关键词,如“研究”、“论文”、“概述”、“展望”等。(6)英文题名(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l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7)英文作者名(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l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Wang Guoli,Zhuge Hua(诸葛华)。(8)英文年级专业(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l格式同中文。(9)英文摘要(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l与中文摘要对应。(10)英文关键词(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l与中文关键词对应。l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二 正文l字数一般在5000以上,用A4纸双面打印。各级标题退两格,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及以下标题用五号宋体加粗,正文用五号宋体字。l文中小标题应尽量简短、明确。l图、表分别顺序编号,且均要有图(表)名(用五号楷体字);非自创的图表要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如引自外文文献,应将内容翻成中文。l对正文内容需作注释说明的,可使用脚注。脚注序号(每页独立排序)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三 参考文献l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文中引用和标注过的。l一般至少要参考一篇外文文献。l参考文献与注释(脚注)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和利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脚注)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在文中标于句末标点符号之前。 l各类文献著录格式见表1。l印刷型文献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l英文参考文献著录时应注意:作者姓著录全称,名只保留第一个字母;析出文献标题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单词全部小写(专有名词如Internet除外);专著和连续出版物名称除冠词、连词、介词外,词首字母大写。l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第一次引用需完整著录各个项目,以后引用标明“同×,本次引用页码”即可。l内部文件、尚未发表的稿件、私人通信等读者无法查证的文献不要列入参考文献。 表1 各类文献著录格式文献类型著录项目格式著录实例专著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 昂温 G,昂温 P S. 陈生铮,译. 外国出版史.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12-15[2]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25-26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 见: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1] 程根伟. 1998年长江洪水的起因. 见:许厚泽,赵其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32-36[2] 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In: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phia: Saunders, 1974: 745-772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 页码[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 Caplan P. 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 1993, 4(2):61-66会议录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见:会议录主要责任者. 会议录题名,会议地点,会议时间: 页码[1] 郑忠臣.乙腈萃取丁二烯溶剂杂质排除措施. 见: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心.全国合成橡胶行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吉林,1986:36-39学位论文主要责任者. 学位论文题名[学位论文说明].所在学校地点. 学位授予学校,学位授予时间:页码[1] 李德英. 锅炉供暖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BHSFDES)的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5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中华读书报,1996-10-09(2)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查阅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1998-08-16. [1998-10-04] pub/ wml.txt./ 980810-2.html[2] 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1999-12-08]. 这个是我们学校的,希望对你有用啦。。。。。
书评是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书评论文主要是以某一本书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阐述以及评价分析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来体现自己科研水平的一种论文形式,书评论文自然算是科研成果的一类,因此对于书评论文的价值作者无需多虑。
书评论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文形式,另一种是广告形式,正文形式一般比广告形式受认可,与一般的学术论文从格式结构上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广告形式的书评论文需要慎重选择,这种形式的论文一般会被刊登在期刊的封二或者封三位置,与一般的学术论文区别较为明显,认可度也不及正文形式。
书评评职称有没有用,要看职称单位具体的要求。一般来说,书评能在职称评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甚至有职称单位把书评当做一篇核心使用。参评人要抓住机会,相比较发表常见的核心论文来说,难度更小。
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就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
书评评什么?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初学写书评的人最好写简评,所以我主要介绍简评的写法。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写读后感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②“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③“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④“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写书评无论偏重评还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复研读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评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独到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