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阿甘正传论文文献

2023-03-09 04: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阿甘正传论文文献

[1]王安迪.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8(01):83-84.
第 1 页
[2]郑鹤彬.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J]. 英语广场,2018(01):59-60.
[3]杨洋,应高峰. 目的论视角下《阿甘正传》字幕中幽默表达的汉译研究[J]. 名作欣赏,2018(03):168-170.
[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传》专有名词典故的字幕翻译[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01):125-131.
[5]朱桂生. 异质文化的共通:从儒家命运观看《阿甘正传》[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30(02):120-124.
[6]杨玲梅. 《阿甘正传》中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J]. 林区教学,2015(12):64-66.
第 2 页
[7]张秀艳,刘天碧,韩兴康,王辉,王博,吴桐.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106-108.
[8]胡凌. 电影《阿甘正传》对同名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6-59.
[9]王夏鸣. 分析《阿甘正传》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迪[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
[10]严雨桐,彭在钦.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J]. 艺海,2016(10):86-87.
第 3 页
[11]梁亚增,林玲凤. 幻影与假面:对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镜像解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131-133.
[12]孙佳伟. 人性视角下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解读[J]. 海外英语,2016(23):158-159.
[13]孙文君,孙良言. 基于美感经验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传》里的艺术表现[J]. 名作欣赏,2017(06):173-174.
[14]康林.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J]. 才智,2016(35):217.
第 4 页
[15]陈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J]. 名作欣赏,2017(18):56-57.
[16]于晓霞. 《阿甘正传》:生命是一场终有尽头的奔跑[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18.
[17]李媛媛. 浅议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类型[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8):81-82.
[18]刘珏,孔祥立.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的象征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5):62-64.
[19]李灵枝,李纶. 美国文化的完美体现--电影《阿甘正传》解读[J]. 名作欣赏,2017(24):59-60.
第 5 页
[20]陈宇. 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以《阿甘正传》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135.
[21]裴思彤. 浅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海外英语,2016(19):45-46+48.
[22]刘丽.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J]. 学理论,2017(02):65-66.
[23]苏讯. 运用《阿甘正传》对职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218-219.
[24]安在. 互联网世界的《阿甘正传》--访Medium公司创始人兼CEO Ev Williams[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07):84-90.
第 6 页
[25]李静雯. 语境视域下《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138-139.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二:
[26]王勇. 从美学视角赏析电影《阿甘正传》[J]. 电影文学,2017(21):153-154.
[27]刘晗.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阿甘正传》电影与原着的区别[J]. 济宁学院学报,2015,36(05):19-22.
[28]闫文珍. 从电影《阿甘正传》谈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04):155-156+162.
第 7 页
[29]张东京.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阿甘正传》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33-134.
[30]张臻年. 《阿甘正传》--跑出你的人生[J]. 戏剧之家,2016(01):113.
[31]蔡彦,赵燕宁.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语篇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1):120-121.
[32]杨玲梅.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以《阿甘正传》文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5(22):247-248.
第 8 页
[3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诗化风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51-54.
[34]尚海涛. 解析电影对当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24):81-83.
[35]侯毅霞. 美国"反智"影片《阿甘正传》的批判价值观[J]. 电影文学,2016(04):37-39.
[36]练缤艳,郭小丽. 励志电影文化价值观解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英语广场,2016(04):9-10.
第 9 页
[37]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艺术管窥[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5):51-52.
[38]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之戏剧性风格管窥[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03):71-73.
[39]练缤艳,程树武.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及成因探析--以《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为例[J]. 海外英语,2016(07):144-145.
[40]韩兆兆. 《阿甘正传》中电影道具的多模态话语衔接[J]. 大众文艺,2016(11):192.
第 10 页
[41]左娟. 《阿甘正传》中文化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6(17):53-54.
[42]王晓梅. 目的论视阈下电影《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6,33(03):71-74.
[4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阿甘叙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9):165-166+181.
[44]杨鹏. 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24-26.
[45]程玮.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特色和语言观[J]. 电影评介,2016(18):65-67.
第 11 页
[46]刘云佳. 生命诗性哲学的理性思考--对《阿甘正传》现代意义解读[J]. 电影评介,2016(17):58-60.
[47]宋海宁. 中国学人版《阿甘正传》--谈电影《启功》的叙事艺术与人生哲学[J]. 电影评介,2016(18):29-31.
[48]李娜. 《阿甘正传》回归传统价值观的深层次文化解读[J]. 文化学刊,2016(10):65-66.
[49]周洪如. 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26-127.
第 12 页
[50]石梅芳,冯春园.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J]. 电影文学,2014(20):25-26.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三:
[51]段珂. 电影《阿甘正传》折射出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4(24):80-81.
[52]宋丙昌. 美国传统价值观在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再现[J]. 电影文学,2014(23):155-156.
[53]峻冰,蒋峰. 励志电影、励志文化的叙事与言说--以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4(12):174-179.
第 13 页
[54]郝泽军,黄金子.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任性"的美国人[J]. 名作欣赏,2015(06):144-145.
[55]郭云飞. 《阿甘正传》:"奔跑"的奇迹[J]. 视听,2015(01):63-64.
[56]练缤艳. 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优化策略研究--以《阿甘正传》为例[J]. 戏剧之家,2015(03):102.
[57]李莉,彭在钦.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愚人"阿甘的隐喻意义[J]. 文化与传播,2014,3(04):57-60.
[58]任秀,邓军,段慧如. 基于建构主义的"经典英文电影"课堂有效设计--以《阿甘正传》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1):70-73.
第 14 页
[59]盛蕾. 《阿甘正传》对传统价值观的激情诉求[J]. 电影文学,2015(02):113-115.
[60]杨静.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特色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1):104-106.
[61]姜浩,段莉,马瑞娟. 《阿甘正传》蕴含的价值观及精神依托[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3):316-319.
[62]邢朝露. 关联理论在《阿甘正传》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 新经济,2015(14):46-47.
[63]李潇潇.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文化[J]. 品牌,2015(04):124.
第 15 页
[64]李阳. 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06):92-93.
[65]岳剑英. 比较文化视角下的《硬汉》和《阿甘正传》的主题解读[J]. 电影评介,2015(06):62-64.
[66]李佳. 《枕头人》与《阿甘正传》中的悲剧原型比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0):178-179.
[67]马慧. 《阿甘正传》中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主张[J]. 电影文学,2015(09):136-138.
[68]徐全民. 转在年轮上的经典--再看《阿甘正传》也致平淡真实的岁月[J]. 中关村,2015(07):122.
第 16 页
[69]屈毅博.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J]. 电影文学,2015(12):153-155.
[70]李小芹. 基于《阿甘正传》对白看英语礼貌原则[J]. 电影评介,2015(10):57-58.
[71]刘秀玲. 《阿甘正传》关于人性的探索[J]. 戏剧之家,2015(14):135.
[72]顾芳. "跑"出一条路--对《红色英勇勋章》和《阿甘正传》主人公的分析[J]. 戏剧之家,2015(15):136.
[73]周丹丹. 《电影音乐赏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的教学微探--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J]. 大众文艺,2015(13):218.
第 17 页
[74]王晓峰. 多角度分析《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策略[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7):90+89.
[75]王培婷,高凌霄. 《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J]. 电影文学,2015(18):130-132.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四:
[76]蒋兴君. 对比性电影语言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15(16):49-51.
[77]韦名忠.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5(21):142-144.

毕业论文想写从从电影阿甘正传解析美国文化,这个文献综述要怎么写好呢?外文文献资料怎么找好呢?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摘 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 《阿甘正传》 美国梦 乐观主义
  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美国梦”和“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那什么是“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阿甘正传》 (1994)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 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战中丧生,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不过,钱并不是阿甘所看重的东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
  二、《阿甘正传》的主题
  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围绕着愚人文化这一背景,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残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镇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他: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母爱,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在母亲心目中,阿甘不是负担,而是上天对她的馈赠,她倾尽全力抚养阿甘,总有办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你会尝到什么样的味道”,“笨有笨的作为(傻人有傻福)”,并且为了能够为他争取于正常儿童同样的生活学习机会,她甚至答应陪校长睡觉。
  《阿甘正传》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被导演反复强调的就是对生活永不放弃。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关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到1982年的社会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虽低,但他心地单纯,信念坚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运动、战场、商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穿插着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和“乐观主义”
  从《阿甘正传》中我们能够想到人们追逐已久的美国梦以及乐观主义。美国梦是上个世纪的神话,是许多欧洲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而来到美国的目标。美国地广人稀,到处都充满着爆富的机会。今天,美国梦依然存在,大量亚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那到底什么是美国梦呢?虽然已有些许变化,但却有一个永不变化的主题:或成为富人,或成为体育英雄,或成为著名演员,或有参观白宫和得到美国总统接见的机会 ,或通过勤奋刻苦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怎样来实现这些梦想呢?人们需要做什么呢?人们应该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吗?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看过《阿甘正传》后你就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事,他很富有,参观过白宫,还是一个体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告诉人们,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极低。他就是阿甘。美国是一个具有“未来取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美国人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价值观。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与他们完全不同。也许他的智商使他无法了解珍妮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虽然阿甘的智商极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聪明的。他参观了一所退伍兵专用医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艺来愉悦他们。与此同时,电视里正在报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没人观看这个人类的世纪创举,他们都被这个低能儿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时科学是乏味的,体育更加伟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这也正是电影导演对阿甘成功生活的诠释。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就是在美国成就一番事业,取得成功的砝码。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聪明还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后取得成功。阿甘教给人们成功的钥匙就是:你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聪明人还是傻子吧。
  美国人总是思考着未来的目标,他们说:“我们要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国家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上由十三个殖民地建立起来,如今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梦是真实的,古巴人来到美国成为棒球明星;每天数以千计的墨西哥人越过边境线寻找工作,寻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决定,拥有自己的目标,一切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顾宁.美国文化与现代化.北京:辽海出版社,2006.
  [2]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2007.
  [6]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洋.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真心求帮助啊,《阿甘正传》电影音乐欣赏论述题(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的格式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

观后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 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阿甘正传》观后感 范文 5篇,欢迎借鉴参考。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一)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世界就是这样纯粹、简单的,在他的世界不高兴就表现出来,高兴就笑出来。你可能会说阿甘他是个傻子,傻子的世界能不简单?那你就错了,阿甘不是傻他只是没有那么的聪明而已。阿甘居住在二战后的阿拉巴马州,阿甘生下来智商只有75并且双腿走路要靠腿撑,但是阿甘的妈妈没有放弃阿甘,并且教会阿甘很多东西。阿甘和妈妈两人相依为命,平时的经济来源就是妈妈把自己家的别墅出租出去收房租。

在妈妈辛苦的支持下,阿甘也有机会上了学,并在校车上见到了珍爱一生的珍妮,阿甘和珍妮从校车上见面后就经常一起玩、一起上学,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因为阿甘家出租房屋,这让阿甘家中住过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天,一个会会弹吉他的年轻人,来到了阿甘的家中租房子,他弹着吉他阿甘听着他弹的吉他声音很有感觉就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跳的舞步很是特殊。几年后阿甘在电视上再次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特别出名的歌手猫王。

中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阿甘和珍妮走的路上,一些坏孩子们开着车准备欺负阿甘,珍妮就让阿甘跑、一直跑、一直跑,直到跑到了一个 橄榄球 比赛现场,由于阿甘跑的速度很快,当时在看台上看比赛的一个教练看上了阿甘,就直接让阿甘进入大学参加橄榄球队。而这时的珍妮,在女子学院也慢慢的开始交男朋友,开始慢慢的变坏。大学 毕业 后阿甘加入了部队,由于阿甘出色的表现对不对,分往了战争的前线越南。

在刚进入部队,阿甘认识了布巴一个同样应征入伍的人,他们两个结识并互相照顾,布巴平时没事的时候,就讲他们家关于捕虾的经历,和阿甘讲一些捕虾的技巧 方法 ,更告诉他虾可以做成哪些美味可口的菜肴。但是在一场战役的时候,阿甘他们所在的连队被敌军所袭击,布巴也因为中弹牺牲在了战场上,阿甘虽然屁股中弹,但是得以保存性命,回到了国家被总统颁发国会勋章,这时的真理已经完全的变坏,变的为了追求金钱生活而不择手段的人。

在养伤期间,阿甘学会了打 乒乓球 ,后来国家发现了阿甘打乒乓球,打乒乓球的能力,就把阿甘送到中国去比赛。回到国家的,阿甘想起了自己曾和布巴的约定,决定和别人一块去海里捕虾完成布巴的愿望。在海上经历过大风浪之后,幸存下来的阿甘捕到了许多的虾,也赢得了一大笔资产,同时阿甘建立起了一个布巴.甘公司,用来纪念自己的好朋友布巴。成功之后的阿甘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阿拉巴马州,在这里阿甘又遇见了珍妮,但是第二天珍妮又不辞而别,阿甘不开心的跑走了,跑着跑着不知不觉阿甘跑遍了整个美国。在路上阿甘想家了就决定回到家中,走在半路上遇到了阿甘收到了珍妮的来信,并约定阿甘在一个地方相见,原来现在的珍妮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并且珍妮为阿甘生了一个儿子。后来阿甘和珍妮以及他的儿子生活在一起,直到珍妮死去。

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是他可以为做一件事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也是他能够做很多事情都成功的一个原因吧!更有阿甘为了做成一件事情,无论有再多的困难,有再大的危险,也一定要干成的决心。当我们在做事情上没有阿甘这份对于,事情的执着与热情,还有那种专注的态度,那我们做事情成功还难吗?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二)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战争。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三)

很多人看了《阿甘正传》,都觉得这是一部 励志电影 ,像阿甘这种一开始原本什么都不是的人,最后也能够取得成功。其实从这个电影中能够解读出导演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慨叹。阿甘的每一步,都是执着地往前,但是每一步都不是他安排好的,而是冥冥当中的一种力量把他推到这样的境地当中。

人自己的力量在天地之间是非常渺小的,就像一片轻盈的羽毛借着风飞起来了,于是就执着地往前飞,可是最后落到哪儿,完全不是由它自己决定。这就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最后结果必然你不知道它飞到哪儿去,它自己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看到《阿甘正传》结尾羽毛从空中轻盈飞起的时候就慨叹,阿甘领着他的情人生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今后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时就想到,人生到处漂泊不定,人的命运其实也如同羽毛一样,很多时候自己做不了主,命运的风一步一步将你推到不同的地方。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执着一点儿就能够收获片刻的感动,如果不执着的话,可能人生都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在人生的大潮当中起起落落,能够把握的就是自己的感觉,就是羽毛对风的感觉。

如果风和日丽,你就会觉得幸福:如果风凶猛些,你就会感到人生的冷酷。只要把这种体会记下来,这一辈子就具备了人的体会,就不会白活。至于这个羽毛到底是幸福地停留在草丛上还是不幸地掉到污泥当中再也飞不起来,个人是很难决定的。所以《阿甘正传》中这片羽毛的使用,可以说是导演的点睛之笔。看起来分量这么轻,其实却是分量最重的一个道具。

看完这部电影,很多人会觉得轻松一点,但是更多人会觉得更加沉重。因为阿甘虽然是一个智商很低的人,但是最后竟然能够获得这么多好的机遇。而反观我们自身的现实,我们在茫茫人世当中,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事情实在不多,如果能够把自己能做主的瞬间都把握住,也就算是得到了人生的幸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十件事当中八九件事都是不如意的。那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因为那一两件如意的事,而这一两件事给你带来的如意,就足以覆盖其他八九件事带来的不如意.仔细想想,这几件如意的事情,已足以支撑我们走完这一生.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四)

在观看电影《阿甘正传》的两个多小时里,我始终一言未发,甚至脸上都很少出现表情,喜悦或者失落,用来呼应 故事 情节的起伏变化。有种别样的沉重,产生别样的思索,也许这是个很绝妙的圈套。飘飞在城市上空的白色羽毛,清新的钢琴伴奏小音,突然间我就像是被脱了衣服一样,无任何迟疑地进入了这场悠扬、深切的洗礼之中。

生命,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那块属于你。这是一句属于阿甘妈妈,也属于阿甘的永恒的 名言 。而正如这样,阿甘的童年就像一块苦涩的巧克力,只有75的智力说明了他与别的小孩之间的不同。可也许就是这75的智力却赋予了阿甘最不平凡的一面,他懂得什么是真爱。爱是阿甘身上最让人感动和难以忘记的,支撑阿甘生命的是他妈妈的爱,给他希望的是珍妮的爱。而阿甘是那个很好的接受者和赐予者,生命变得单纯了,所以他才与这个冷漠、机械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从某种角度看,其实阿甘才是最聪明的人,而我们只是一群活在谎言和欺骗里的冷血动物。

阿甘的经历让我们都会想到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如何生活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如何爱别人,如何得到爱,如何成功,如何快乐,有着太多的问号在我们的生命里。可是以岁月为证,我们在渐渐迷失,越来越迷失。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需要电脑硬盘帮我们来记忆血缘关系、同窗关系、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我想《阿甘正传》就只是历史遗留的证据罢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爱,看到希望,看到自己脚步的无穷。这一切,需要的就仅仅只是我们有干净的心脏和头脑。

命运不是神所能赐予一个人的,而是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只要心中永远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那么神就只是一个艺术品。

蠢人做蠢事,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每当在别人嘲笑自己的弱智时,阿甘就是这样回答。这是多么豁达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如此之轻,轻到阿甘可以随时笑着、跑着回首身边刚刚经过的人和事。而我们是否向往过这种“轻”,笑看成败,笑看爱恨,笑看人生?也许会有,但当我们又开始忙碌或者无聊的时候,那又只是被遗忘了。阿甘生命之轻,在于他的真情、真爱和豁达的执着,所以他才会有不可思议的成就。然而我们是否会在想着能拥有和阿甘一样成就时,把自己的生命净化成一片白色的羽毛,任由它自由地飘飞在这茫茫世界中?

很多时候我们都像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但更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我们把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而阿甘就不会,他会很认真很卖力地跑,跑遍陆地上所有的角落。他在停下脚步的时候,面对众人的疑问说,我累了要回家去了。没有理由,不带任何的意识形态,我不知道这种率直和纯真曾经打动了多少人,但我知道它会继续打动着后面的人。在以后的岁月里,也许我们就此已经真正地理解了生命,理解了如何,理解了轻。在我们的身体化作一片白色羽毛,飘然于千姿百态的人生中时,也许我们会经常翻个跟斗,给自己留下没有遗憾的过去。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和幽默。但是影片同样表达了对当时美国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的不满,揭露了种.种病害,所以《阿甘正传》也称得上是时代的产物。

虽然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和启发,但它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结构仍是非常漂亮。影片之中的人物串联,故事串联都是非常的经典,尤其是阿甘自己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以及公交车的切换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很明显的蒙太奇手法,影片把它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阿甘的生活经历对比珍妮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对比蒙太奇手法。还有影片的情节转变节奏,亦是非常精彩,能极大地刺激观众的情感,比如丹中尉的遭遇变更。还有中间经常会穿插的真实历史影像资料,这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社会以及自己,也能对阿甘的经历产生更大的认可和信任。所以此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很是绚烂,很值得我们借鉴于文学创作里。当然,影片的艺术内涵带给了人们更多的震撼和启发,这是其重要意义。

可能我们在看完影片后对于阿甘的成长和传奇经历都会有些唏嘘,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毕竟都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可是,当你再仔细的看一遍,当你真正读懂了一种精神时,我想我们都会沉默不语。

阿甘在上学初由于智力不够而遭到学校拒绝,他的妈妈在付出一夜身体后把他送进了学校,这也由此给了阿甘一个跟正常人共同起步、追梦的机会。从这一角度看,阿甘的妈妈无疑是最伟大的妈妈。影片中妈妈对阿甘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我相信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几段台词之一,也许没有这样一个妈妈的阿甘就不会是以后不平凡的阿甘。

而在获得上学机会的同时阿甘也得以认识珍妮,在那辆并不拥挤的校车巴士里,珍妮让阿甘坐到了自己身边,从此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用阿甘的话来说,俩人就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珍妮的童年是很不幸的,有个噩梦一样的父亲对她来说是一生的心理阴影,这也可能是她在以后跟阿甘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的原因之一吧。珍妮追求刺激、光彩有地位的生活,所以阿甘只能渐渐跟她远离。但是珍妮已经在阿甘心里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她是阿甘一生唯一深爱的女人。所以不管阿甘走到哪里,阿甘的心始终在思念着、牵挂着珍妮,珍妮就是他生活和前行的动力和希望。而珍妮在追求荣誉和风光的路上,一次次地遭遇着挫折和坎坷,生活的古怪在两个人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尽管阿甘既笨又呆,但他总是得到老天的眷顾,当然了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作保障。也许珍妮在疲惫的时候已经先一步看穿了生命的秘密,所以她不再倔强和堕落,她回到了阿甘的身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幸福时光。

珍妮的经历其实不正是大多数正常人的经历吗,我们常常这样不顾一切地追求一些东西,却在茫然和愤怒中迷失自己,再也走不出来。也许我们懂得太多的感情,理想,现实,所以我们往往沉迷于表演中,这种表演让我们渐渐无法分辨真实和虚幻,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在坎坷的路上茫然和愤怒。

阿甘的经历告诉我们,也许只要简单地爱,坚定地走,就可以获得一份平和的幸福。

阿甘最初的绝技就是跑,讽刺的是他是为了躲避同龄孩子无休止的打骂才练就的神奇快跑。这再一次狠狠地抽了我们所有人一个耳光,美好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冷漠和残暴的身体。阿甘就这样不停止地跑,跑进了大学,跑进了橄榄球队,跑下了学士学位,跑进了白宫见得了总统。然后他带着对珍妮的不舍和留恋,跑去了越南,跑进了战场,跑出了死亡,跑着救下了战友的生命,跑回了荣誉和尊严。在他靠捕虾成为亿万富翁后,他因为珍妮短暂停留后的出走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穿起那双白色耐克跑鞋,从美国东岸跑到西岸、南端跑到北端,整整三年时间都在奔跑中度过。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政治借口,没有丝毫的意识形态,仅仅因为喜欢,就仅仅是因为喜欢。相信一定会有人为此痛哭不止,痛哭生命原本如此简单和可爱。可是我们真的就此回不去了吗?

从越南战场回来的阿甘因为在养伤期间练就了一手神奇的乒乓球技术而得以代表美国队打球,从中国比赛回来的他再次成为了国家英雄,他也再次进入了白宫接受总统的款待。而跟阿甘同时负伤的丹中尉却一蹶不振,颓废和无谓的愤怒,让他和阿甘的乐观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甘的成功在于他单纯的信念和乐观,而丹中尉是个视荣誉高于一切的人,他不能忍受平凡,失去了双腿的他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幸好还是因为阿甘,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走出了困境之后,他也依靠假肢坚强地屹立于生活中。这就是阿甘存在的价值,不仅对于他自己,还有珍妮和丹中尉。而且还不止这些,阿甘因为说到必须做到的承诺,继承了战友巴布的理想,最后把成功的果实散发在巴布家人、教堂、丹中尉等等手上。这个社会都接受了阿甘的恩惠,阿甘就是影片想要树立的道德标志。

纵观全片,其实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是很单纯很愚笨的前行在路上。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妈妈和珍妮先后离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和失去方向,他的爱还在延续,他还有珍妮给自己生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当白色羽毛又一次飘在城市上空时,我想我们都应该祝福阿甘,祝福他以后的生命获得应有的幸福。而我们也是不是应该在想过、思索过之后,看看天空和陆地,看看大海和阳光,看看自己回忆里那些经过的人和事。如果此情可待,亦可追忆,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年华老去,时光不再之时,笑言这不曾后悔过的人生旅程?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哪一块属于自己,那么生命该如何轻?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五)

nny总是说,阿甘,你不懂什么是爱。

可是,我觉得他是最懂得什么是爱的人。

阿甘爱妈妈。

当然,他的妈妈也确确实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她的整个生命来爱自己的儿子,从不因为阿甘智力上的残缺而吝啬他应得的那份爱。她让阿甘一直成长得很开心,也因为这样,阿甘才能拥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动容的词语,无论语言的差异如何大,妈妈这两个字的发音永远是相似的。

女性虽弱,为母则强。

其实我想,阿甘的妈妈是骄傲的吧,她养育了一个那么那么好的儿子。

阿甘爱他的朋友。

在越南战场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战友,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毅然返回了即将要被炸平的丛林,为的是“buford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他牢记着他与buford的约定,买了捕虾船,实现朋友的梦想,并资助他的家人。

而丹则是阿甘心里的英雄,一直都是,他那么坚定的这么认为,这样强大的信念终于让丹也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丹说他没对阿甘道过谢,其实他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报答。阿甘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一切都在他看来都是很自然的,是他应该做的。是我们太过复杂,总觉得他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在阿甘的世界里,那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

阿甘爱他的姑娘。

jenny是不幸的,她的生活一直很凄惨,四处漂泊,没有温暖。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阿甘,也遇见了这世上最好的爱情。也许jenny不会想到,她的一句话换来了阿甘一生的等待,也换来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一生充满凄苦,但是最后,她终于永远地沉睡在了唯一带给她温暖的树下。

jenny是阿甘的唯一,因这唯一而永恒。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jenny的墓前说“你要什么就叫我,我不会走得太远”,的确,在阿甘的心里,jenny永远都活着。他爱她,所以不在乎她爱不爱他。他的一生永远都会记得校车上那个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她对他笑,她跟他一起看星星,她让他一直跑别回头……虽然jenny并没有一直陪伴着他,但是阿甘的生活里一直都有jenny留下的痕迹。

所以,其实所有死去的人都没有消失,阿甘的身上有着所有人的记忆,只要他活着,他们就在。

阿甘爱他的孩子。

他送他的孩子上校车,像小时候妈妈送自己上校车一样。一切都和多年前一样,只是这一次,车上不会再有一个jenny那样的小天使。

在阿甘的眼里,他的妈妈、他的朋友、他的姑娘、他的孩子……都是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天使。

电影里没有人对阿甘说过谢谢,但是我相信,所有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阿甘。

我们终于知道,这世界上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阿甘的生命中有两位女性一直给予他支持。一位是他的母亲始终给予他伟大的母爱;另一位是与他青梅竹马的珍妮用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

阿甘的母亲对他的爱是无私的。为了使阿甘能同正常人接受同等的 教育 煞费苦心。她对阿甘说:“不要让别人觉得他们比你强,你和别人都是一样的”这对因为智力原因承受巨大心理负担的阿甘无疑是最好的鼓励。她让阿甘不要相信所谓的命运: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夹心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会吃到什么口味。当阿甘接受大学毕业证书时,她在台下喜极而泣;当阿甘从军归来接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时,她在台下为他鼓掌;母亲看到儿子长大时,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直到她将要离去躺在病床上看着功成名就的阿甘,仍然神色安详:“别害怕,孩子,死亡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注定会死的,这点我知道,但作为你的母亲,我想,我已尽了最大努力”她握住阿甘的手,微笑“我会想你的,弗瑞斯。

相关文章:

1.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2. 阿甘正传观后感范文5篇

3. 观看《阿甘正传》观后感5篇1000字精选范文

4. 观看初中生《阿甘正传》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5. 《阿甘正传》观后感1000字五篇

阿甘正传主题分析

1、要信守承诺,“说到就要做到”。(A promise is a promise。答应了朋友巴布要创立一个捕虾公司,就义无反顾的做了)
2、Do what you want .做你想做的。(想做什么时,尽管去做,阿甘突然想跑步时,就一口气跑遍了美国)
3、永远不要绝望,也不要太高兴,可能乐极生悲,这点许多人都是有同感的。(片中阿甘说:“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一个IQ只有75的人,却活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正是这样的信条指引着他的)
4、重视感情,(阿甘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对珍妮的爱,哪怕看到珍妮和别人在车里亲热,哪怕看到珍妮堕落,哪怕看到珍妮在观众面前脱光衣服。。。。)
5、认真,努力。(做任何事,只要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片中阿甘努力地练习乒乓球,最后练得一手相当精湛的手法,后来代表美国队与中国队进行重要的”乒乓外交“。)
6、坚强而勇敢。
7、片头和片尾都出现的羽毛,说明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们总是认为这种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过程中。 但是,相反,这个不幸的人已经取得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足球明星,一名战争英雄和一个百万富翁!
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传》成了美国当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之一。
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实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这已是他连续获得的第二个影帝金像。《阿甘正传》的成功,也使汤姆·汉克斯成了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影星之一。对汤姆·汉克斯来说,那两年是他演艺生涯中最为幸运的一段日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