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媒体创意毕业论文

2023-03-09 04: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媒体创意毕业论文

媒体创意的论文最关键的是案例分析部分, 其他的都好说,如果论文里有调查分析,案例描述,分析,就比较完美了,呵呵, 我也是经过导师反复折磨总结的经验。

当时写论文那个苦啊。 不过还好后来找了个轻风论文网,上面有很多这个专业的辅导老师,虽然我们导师很刁钻, 不过有高手帮忙,事情就简单多了。如果你的论文很难,最好问下轻风论文的

媒体剪辑技术毕业论文【125篇】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谈新闻专题剪辑中的技巧

电视新闻剪辑制作的原则和技巧

影视剪辑技巧及其艺术表现研究

场记遇上剪辑师:我们的爱情昼伏夜出

探究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包装的重要性

关于剪辑艺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探讨

《何以为家》简约之美浸润下的电影剪辑镜语探微

新媒体视域下慢综艺的剪辑策略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视频剪辑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究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分析与研究

浅谈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

浅析校园电视台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的剪辑技巧

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浅谈电视广告片的剪辑特点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与剪辑课程改革初探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自媒体平台中恶意剪辑视频的法律问题研究

试论摇臂摄像技术与剪辑意识的应用

电视新闻中采访和画面的融合剪辑策略

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节目剪辑创新发展

大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后期剪辑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运用浅谈

视频剪辑轻松打造大片即视感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浅析县级融媒体记者如何掌握电视摄像技巧及剪辑规律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视频在线剪辑也简单

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的剪辑与摄影技术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教改实验报告剪辑

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探究

简析影视作品后期剪辑中的转场技法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剪辑

节奏在电视剪辑中的合理运用

试论电视作品剪辑技能的提升路径

RTX2060SUPER加持,体积不到6L的迷你工作站剪辑渲染全HOLD住!

不是剪辑,而是制作

iPhone里居然藏了一个视频剪辑神器

基于电视剪辑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探

电视专题片剪辑技巧之我见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研究

VUEVlog超简单的剪辑软件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那些值得推荐的视频剪辑APP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自媒体时代下微视频的后期剪辑与制作创新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与剪辑技巧分析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操作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

论企业宣传片后期剪辑的创作和升华

关于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后期剪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浅谈动画短片中的后期合成剪辑艺术

基于新闻视频剪辑创新的几点思考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

记录式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分析

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及创新技术

影视后期剪辑的艺术探析

论纪录片中儿童题材的剪辑手法

基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技巧的策略初探

浅谈后期剪辑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讨

3D120帧下的剪辑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快剪辑”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微电影风格化创意结构与镜头剪辑创新研究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及重要性探究

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

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慢综艺镜头剪辑策略

数字时代影视剪辑艺术的变化分析

电视新闻剪辑常见的问题及应用技巧探讨

运用电视剪辑艺术技巧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方法分析

视频剪辑技巧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多媒体技术在新型数字视频剪辑中的应用分析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

朝阳农学院新闻剪辑

影视剪辑创作中节奏的把握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抖音快手任我玩,小视频剪辑不太难

电视综艺节日中“恶意剪辑”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电视台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与创新方式研究

被剪辑的知识分子记忆

浅谈电影《生死朗读》中剪辑与叙事的关系

电视新闻剪辑技巧与剪辑质量提升策略

现场剪辑在电视台节目编辑中的作用分析

探析影视剪辑创建影片“缺失的信息”

视频混合剪辑作品著作权问题浅析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融媒体时代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浅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新形势下各类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需求变化的思考,提出新闻传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播理念与传播技术,融传媒与受众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融合、创新,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变革,新兴媒体在传媒市场的博弈中同样追求传播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媒体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传统媒体、新媒体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发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除注重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业务技能及多媒体应用技能外,越来越看重从业者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传媒人才离不开媒体组织内部培养,更离不开高校传媒人才的输送。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起点,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传播生态、媒体用人需求方面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做好传媒人才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顺应传媒行业的发展,围绕“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复合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和业界需要的新型传播人才。基于传媒事业对传媒创新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创新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提升到了重要地位。目前创造性思维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面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及传播学等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将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新技法及实践技能等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涵盖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制、创新思维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的实现过程、创新方法、认识自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对思维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

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和爱德华·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主要包含创新思维的含义、过程、形成机制,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技法等内容。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完成创意作品。并在实践后学会总结、反思创新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潜在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转变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1]。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课堂思考、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成果。任课教师应转变考核方式,避免一次考试、一个作品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兼顾平时成绩及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现设定为平时成绩40%,期中实践成绩30%,期末实践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练习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期中及期末实践成绩评定将学生实践作品、创作报告、课堂展示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学生成绩。

三、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导入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与专业基础类、技术类课程相比,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注度、投入度不足,因此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思维方法真的重要吗?为什么要学习创新思维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收获什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解读行业发展变化、行业用人素养需求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总体介绍,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能对课程体系建立起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总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呈现以往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念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不积极思考、惰性思维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权威型思维定式、标准答案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教授思维定式内容时,通常将思维定式的含义及类别作为重点,强调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常规的讲授方式使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讲授思维定式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思维定式对创新思维而言是最大的阻碍,但它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积极的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塑造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讨启发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导向作用。明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全班共同探讨的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结构逆向、状态逆向、缺点逆向、因果逆向、心理逆向等角度探讨现实案例。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在讨论中“不偏航”,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而学习的主动权则应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潜能。研讨启发式教学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小组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相关教材中的案例较为久远,和新闻传播专业相关性不强,大部分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选择适合课程教学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是否透彻也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媒体创意作品。笔者在讲授创新思维方法时选取当下权威媒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推出的典型创意产品。如新华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短视频《大道之行》等,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丝路精神,一经发布即被刷屏,点击量超过5亿人次。选择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创作的优秀作品。优选高年级或同年级同学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在课堂呈现,学生因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心理感受,更愿意关注。这类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践目标。案例评析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流于形式。如笔者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展开评析,先启发学生思考该报道为什么被刷屏,为什么能有过亿点击量,作品的创意、亮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评析、总结。

四、关注个体差异,践行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思维,就内在系统而言,受到认知水平、动机、意识、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就外在系统而言,又和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教师应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设置思维训练题。联想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及强制联想法。强制联想相较于自由联想更有难度,强调要按照一定的方向、目标展开思考。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应由易到难,先进行自由联想训练,通过1~2道题的练习,在了解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后,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层设置难度级别更高的训练。直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维训练设计,做到难度适宜,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畏难,不会产生惰性思维。践行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训练,才能不断进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五、依托专业赛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要走出“象牙塔”,就需要学院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质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达到练兵的目的[2]。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梳理,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赛事组织实践教学。选择和课程开课时间平行的赛事,将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赛事作为实践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这些赛事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近两年,南京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斩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赛事的奖项。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积极性。

(二)依托专业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实践水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准。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持续引导学生边学边赛,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通过比赛还有利于学生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三)加强实践指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学院平台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学生缺乏参赛经验,会产生畏难情绪或盲目参赛,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先确定赛道,再确定选题和可实现的作品类型进行创作。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紫金奖”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根据团队创作能力选择平面类、视频类或新媒体类(互动小程序、H5等)作品类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突破从众思维、“自我贬抑”思维定式,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潜在创新点,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在进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优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慕课堂等)发布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借助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发布音视频学习资料、经典案例,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设置主题讨论、思维训练、章节测试模块,全面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成效。搭建学习通班级群或QQ群、微信群等,便于教师答疑、学生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高效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完成进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学生成为课程的旁观者或局外人。发掘并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引领学生产出优质的创意作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综合运用平台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全过程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及挑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及从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基于实践教学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20(6):86-88

[2]朱江丽,史玲莉.新时代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1(1):83-85.

请教高人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有没有新颖的好的选题?

  唔。。新闻专业的么
  1、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7、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8、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9、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10、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1、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2、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3、汶川地震报道研究
  14、新闻类博客研究
  15、发展新闻广播必要性的现实意义
  1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17、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18、后奥运时代的央视体育报道
  19、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20、网络新闻标题与传播效果研究
  21、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22、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23、浅析如何避免新闻策划中的炒作行为
  24、新农村频道如何办出特色
  25、我国报纸奥运报道策划研究
  26、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研究
  27、探索会议新闻的创新之道——两会报道策划创新研究
  28、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29、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30、“装嫩”时尚与广告表现
  31、中国元素回归与广告表现
  32、企业公益时代的广告策略研究
  33、农村市场的广告传播研究
  34、试析广告的创意表现
  35、城市媒体的创意与开发
  36、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媒体自律
  37、跨国传媒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分析
  38、国际传媒与国际传播(相关内容)
  39、新闻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从学生的角度谈起
  40、<鲁豫有约>与<杨谰访谈录>比较研究
  41、专栏时评的现状和问题
  42、古今民谣的时评性
  43、乐府诗的新闻性
  44、新闻发现力的历史性思考
  45、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
  46、论记者的角色定位
  47、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
  48、新闻摄影实践的困惑与解惑思考
  49、大学新闻专业的摄影教育之我见
  50、新闻影像传播价值探讨
  51、中原报刊新闻图片运用现代现状与改进对策
  52、图片新闻与电视新闻关系探讨
  53、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5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探讨
  55、新闻的故事化问题研究
  56、新闻报道平衡的思维断想
  57、古诗文基本共与新闻写作
  58、以人为本
  ——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9、新时期典型报道研究
  60、论都市报崛起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61、论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
  62、转型期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3、试论经济报道的社会视角
  64、现代报纸新闻策划浅论
  65、试论现场短新闻
  66、试论体验式报道
  67、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68、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69、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70、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71、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72、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73、解释性报道初深
  74、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75、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76、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77、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78、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79、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80、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81、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
  82、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83、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84、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85、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86、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87、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88、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89、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90、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91、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92、通讯的报道创新
  ——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为例
  93、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94、《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95、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96、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97、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98、广告新媒介研究
  99、广告劝服与认知失谐理论
  100、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101、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102、“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103、《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104、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105、“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106、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7、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108、党报引导舆论现状及方法
  109、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
  110、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111、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112、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113、古代杂文的新闻性
  114、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115、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16、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117、穆青新闻实践
  118、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19、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120、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21、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122、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123、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24、试论电视栏目策划的成功要素
  125、试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及特点
  126、以情动人,寓情于理
  ——高卷入商品的情感诉求
  127、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28、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29、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30、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31、真实的力量
  ——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32、节目主持人的的文化素质问题研究
  133、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134、我国主持人的优势及劣势
  135、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问题研究
  136、发展主持人节目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137、我国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138、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139、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140、当代广播传媒中发展新闻广播的重要意义
  141、广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142、我国广播节目和传播特色及未来趋势
  143、广播节目编辑艺术的探讨
  144、试论当代广播媒介中广播节目现代及发展变化
  145、试论广播宣传的“符号”特色
  146、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和问题
  147、论主持人在名牌栏目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148、《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149、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150、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方法的运用
  151、天下风云—报人
  ——XXX的记者生涯
  152、采访中的情感因素探究
  153、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154、同质化背景下的差异化采写
  155、论隐性采访的优势
  156、传媒中健康资讯对女性的负面影响
  157、广告创意中的幽默表达
  158、广告中的“性”诉求
  159、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160、“假日报纸”新闻误区浅探
  161、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
  162、论广电从业者的角色错位
  163、中外言论写作风格比较
  164、社会阶层与广告、产品定位
  165、路透社成功运作之探析
  166、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67、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168、谈“问题竞争谋者胜”
  169、消费角色与广告策略
  170、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广告的作用
  17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72、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
  173、学习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174、对报纸版面设计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175、论热点难点报道的策划意识
  176、中原摄影与中原文化
  177、广告摄影表现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178、广告摄影与新闻摄影异同
  179、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180、“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81、英文报刊的特点分析(或相关研究)
  182、解读虚假广告现象
  183、古文基本功与新闻学子的发展“后劲”
  184、呼唤绿色收视率
  185、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186、谈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87、旅游广告策划
  188、招商广告策划
  189、服务广告策划
  190、汽车广告策划
  191、地产广告策划
  192、化妆品广告策划
  193、饮品广告策划
  194、食品广告策划
  195、服装广告策划
  196、电器广告策划
  197、传媒广告策划
  198、政府广告策划
  199、公益广告策划与创作
  200、商业企业广告策划
  201、通信服务企业广告策划
  202、通信工具广告策划
  203、媒体策划
  204、餐饮广告策划
  205、宾馆酒店广告策划
  206、产品上市广告策划
  207、市场拓展广告策划
  208、医疗广告策划
  209、烟草广告策划
  210、高校形象策划

  要多看看网上相关的资料,对人文关怀有深刻的理解,你写的模糊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你没有搜集够足够的资料,对这个概念还理解不透彻所造成的。既然写人文关怀就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讲一下目前的现状,应怎样改革,怎样在新闻中体现,还有关于人文关怀的争论。思路要清晰,多用逻辑思维,毕业论文要体现逻辑性和平实的语言。加油咯,祝你一切顺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