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粮食研究热点论文

2023-03-09 03: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粮食研究热点论文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展,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可浪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节约粮食的 议论文 作文 【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节约粮食的 范文 【篇一】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所以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但是中国人除了吃得多,浪费掉的更多。

记得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个公益 广告 ,说的是中国人的浪费行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被倒掉的食物惊人,相对比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一些农村还有很多扶贫对象。

据在国外亲戚讲,参加一些聚会,去饭店吃饭时,吃光盘中的食物是对厨师的赞赏,是对食物的肯定。而在中国,吃饭盘中食物在一些人的眼里,是一种卑贱,被人看不起的行为。难道只是因为国籍的不同,人们的思想就有如此大的差异吗?

“舌尖上的浪费”实在太严重,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北方的参加表哥的婚礼,作为东道主,热情款待。8个人上了30几个菜,菜叠了好几层,亲朋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寒暄忆过往,很多佳肴连品尝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酒足饭饱,一个人的胃是在装不下那么多的食物,只能闻美味兴叹。我提出了把没有动过的食物打包带回家继续食用,叔叔们也许为了体现大方豪爽的面子,拒绝了打包,结果眼睁睁地看着一盘盘食物直接流入了垃圾桶,有一只鸡还没有吃也直接丢入垃圾桶里。面对盛情的长辈,又无力阻止,这种感觉心里好难过。

我们学校有大块农场,每个班级有自己的 种植 区域,每周我们跟着学农老师,一起学种地,一起播种,一起施肥,一起收割。体验到了一粒食物从发芽到收割的整个过程,知道了农作物到口中的过程是要经过这么多程序。

现在学校同学间流行一种行为叫做“光盘行动”,就是吃饭时要打自己的食量,吃光碗里的饭,盘里的菜。如果出去吃饭时吃不完的菜要打包,努力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兜着走。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不仅仅致敬了向天要粮食农民伯伯每天辛苦的劳作,也尊重了做食品加工每个环节师傅们的付出,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豁达与包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如果吃不了,那我们就“兜着走”。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节约粮食吧,请相信我们。

节约粮食的范文【篇二】

我们村里有个张爷爷,80多岁了,皱纹布满了他慈祥的脸,背也有些驼了,还整天在田地里劳作。他的女儿也在外面工作,几年回来一次。张爷爷住的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公房,已经裂了好几个口子,张爷爷都用破布和稻草堵住裂口。他家里的家具更破得不成了,水壶已经换了5、6个底,蚊帐补了又补,衣柜修了又修的……总之,张爷爷的家具都是修补过的。他女儿每个月给他寄600元钱回来,老人有这600元钱应该可以舒适地生活了,然而他却把钱存到银行去。有人问他:“您一个月有600元钱,您屋里的家具已经破得不像样了,为何不换些崭新的呢?”张爷爷严肃地说:“我的住房虽然难看,家具虽然破,但是都还可以用的。你们年轻人只知道换新的,多浪费呀!现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忘掉过去的苦日子,能节约的尽量节约,一分钱也是女儿的血汗钱啊!”

几年过去了,张爷爷的女儿从外地回来,看见十多年前他给父亲买的那双皮鞋还放在衣柜旁,女儿劝他换新的,他说:“还能穿,实在不行了再说。”

他对女儿说:“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手大脚。”在张爷爷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有的人把浪费看成阔气大方,把节俭当作寒酸小气,这真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视为美德,是劳动人们的本色,而浪费则是人的要害。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讲排场,不能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这不仅不是大方,还是非常可耻的。

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

节约粮食的范文【篇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一点都不假。可如今,浪费食物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了好多好多零食,都是我爱吃的,我想:我一定要把它吃个精光!

一回到家里,我就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打开电视机,在调到卡通频道,随后从包里拿出一包薯片,最后便“咔嚓、咔嚓,”的吃了起来。啊!终于吃完了,“好饱啊!”我摸了摸我那圆溜溜的大肚子说道。接着外公就端着一碗香喷喷的排骨和撒满盐的爆辣椒出来了。开饭了!可我面对着这一座“小排骨山”却吃不下了。外婆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欣欣,你怎么不吃啊?”“我吃,我现在就吃。”可我觉得吃下这碗饭,比吃毒药还难。我象征性的吃了几口,就连忙把这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饭倒掉了。妈妈走了出来,看看垃圾桶,又看看我那通红的脸,仿佛明白了什么,对我说“欣欣,你是不是把饭倒掉了?”我点了点头。“欣欣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不知道吗?我国每五人中就会有一人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你现在很幸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你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觉得你很可耻吗?”听了妈妈的话,脸红了,惭愧低下了头。是啊!我真的很可耻。地球的资源不断减少着,而我们对粮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这一举动不是再一次浪费了地球的资源吗?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不知疲倦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的情景,我们要从小养成珍惜粮食,人人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杜绝浪费,从身边做起。

珍惜粮食,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某些人大鱼大肉,花天酒地时,会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唐诗的真正含义吗?

节约粮食的范文【篇四】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莫过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了,可是,事实上社会上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说到做到了呢?又有谁尽职尽责的履行了这个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尽的责任呢?

说实话,其实我也是一个不节约的人,每天中午、晚上在食堂吃饭时,总是要剩一点菜、一点饭。直至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才深感内疚。其实我的爷爷奶奶也生活在农村,也是农民。当他们在田里辛苦的劳作时,当烈日炎炎炙烤着他们那已弯曲的背时,当他们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土壤里时,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了,一粒米对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可是对于农民们来说,那就是汗水一滴一滴的滴出来的啊!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节约粮食固然重要,节约水更重要!

现在有许多公益广告都在提倡节约用水。确实,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的滋润,我们也许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就像一棵棵小小的幼苗,水滋润着我们,我们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水灌溉着我们,我们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水养育着们。可是,生活中,我们对这位“液体妈妈”越来越冷淡。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随处可见,水龙头不扭紧,把没喝完的水都倒在地上……数不胜数。让我们想一想云南那边,每家一个月只有几盆水,一家人每天早上去很远的地方拉水。他们的水资源多么缺乏,他们喝上一回甘甜的水多么不容易,我们还好意思浪费水了吗?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积满萝。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一棵树,不算多,一颗一颗绿山坡。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节约粮食的范文【篇五】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师长、还懂得了珍惜友谊....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些从难忘经历中明白的道理。二年级的一次,使我刻骨铭心,那就是我懂得了节约粮食。

一年级的时候,我不懂得节约粮食。每一次吃饭时,都要倒饭。爸爸因此没少批评过我,而我却不以为然地说,才几勺儿饭呢,有什么好珍惜的。从此以后,我几乎天天倒饭,而且越倒越多。爸爸见了,气的脑浆都快流出来了,火冒三丈地说:好,以后每天给我少吃一顿饭,叫你不更正。

我还是和前面一样,不假思索地说,这点儿饭,想要做出来是很容易的,怎么样?怎么样儿!反而,我却在一旁乐得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爸爸妈妈见状,白色的脸都快被气成紫色,可我却若无其事,好像置身于KTV的处境中,忘乎所以。

一直到了二年级的 国庆节 ,我才把这个坏毛病改正了过来。

国庆节时,爸爸买了小车,载着妈妈和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德化老家。准备割稻谷了,奶奶和姑姑大声叫到。爸爸和二姑以及大家全副武装,而我则戴上了一个帽子,原来我是去观看的。我赶到田间时,看到大家一个个豆子般的汗珠流了下来,割了半天,才完成所有的一半。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加快速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心想,原来粮食真是来之不易的呀!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夜渐渐深了,大家总算是忙完了,个个满头大汗,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

“开饭了,我和妈妈大声喊道,满桌子上的美味,令我口水直流。累了一天的大家聚在一起,桌上充满着欢声笑语。

这一顿饭,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家也是一样,桌子上的菜也被吃得一干二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节约。

是啊,粮食真是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我也懂得了怎样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的议论文作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节约粮食作文例文精选【五篇】

★ 关于节约粮食的作文范文5篇

★ 2020倡导节约粮食的作文范文5篇

★ 有关节约粮食的作文5篇

★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主题心得体会作文【5篇】

★ 关于节约粮食的作文500字5篇

★ 2020年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作文6篇

★ 节约粮食的满分作文

★ 关于节约粮食的作文范文最新精选六篇

★ 节约粮食的作文记叙文大全

以《粮食和世界》为题的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可以从粮食储备问题、应对难题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过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若泽·格拉奇亚诺本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导致贫困国家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日益严重,这正式普遍联系的体现。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参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关键部分,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使用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又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种矛盾的侧面都存在不一样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矛盾的特殊性的指导下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发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要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资源不足。

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珍惜粮食的意义议论文

高中珍惜粮食800字作文议论文
2020-11-01 13:36:04
文/徐克达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珍惜粮食800字作文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1高中珍惜粮食800字作文议论文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学们有没有想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同学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汽车接送……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才养成了不节约粮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都会掉很多的'饭粒,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批评我,我还找很多的理由来狡辩。想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改掉这个缺点,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

小伙伴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要我们把节约变为自觉、成为习惯。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2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1、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3、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4、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5、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6、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7、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8、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13、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14、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15、一粥一饭汗珠换。

16、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17、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18、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19、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0、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下载本文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高中议论文800字作文范文
2020-11-02

高中作文600字青春励志范文
2020-11-02

高中选文理科应该怎样去考虑?
2020-11-02

高中入团有名额限制吗 需要什么条件
2020-11-02

高中理科都有哪几科 总分是多少
2020-11-03

什么app能看高中课本教材 实用app推荐
2020-11-03

高中作息时间安排表 一天时间安排
2020-11-02

高中会考科目有哪些
2020-11-02

高中文理科怎么选择 有哪些误区
2020-11-02

高二学生回高一留级怎么办理
2020-11-04

相关文章

农户行为影响粮食生产的论文

农户行为影响粮食生产的论文

1农户行为理论

针对我国农地经营的特点,有学者认为,不同于国外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我国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小、且土地细碎化严重,农户的生产很难如舒尔茨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以市场为导向,同时我国当前农产品商品化率2006年已达到65.6%,也并不完全符合恰亚诺夫的理论。在这一背景下,有的学者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户行为目标的观点。如高帆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技术进步使农户具有一种“过渡”性质,农户的生产目标正从满足自身需要向利润追求演变,但仍有显著的“半自给,半交易”特征。孔祥斌等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农户种粮的机会成本不断升高,农户的目标和土地利用方式也会随之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分别为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阶段,随发展阶段的提高,农户会更少追求粮食产量,更多追求经济收益。江永红等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农户行为的不同目标视为制度、市场化水平、收入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农户不同突出需求的产物。“过渡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近年来我国农户行为目标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些学者实证研究中得到验证。李翠珍等发现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粮食生产可以分为1978-1990、1991-1998、1999-2005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投入品持续增加,粮食单产逐渐提高,第二阶段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粮食单产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第三阶段农户更加重视经济作物,粮食种植面积与单产均大幅下降。同时,学者发现尽管直接经济收益非常低,但是农户仍然重视粮食生产的原因在于种粮还有着某些间接受益,如对家庭基本生存的保障、较低的风险、以及粮食产品可以成为如畜牧业等其它较高收益生产的投入品。某些农户会优先种植作为主要口粮的粮食作物,之后再选择其它作物。

2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影响

2.1农户行为对耕地利用质量影响

在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由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别三者组成,当前的研究者也普遍认同耕地质量是耕地自然质量与利用质量的综合体,由土壤质量、地形坡度等自然因素与对耕地投入、管理水平、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共同构成。农户行为同时对耕地自然质量与利用质量产生影响。学者对农户行为对耕地利用质量影响的研究基本围绕耕地利用质量与耕地综合质量和粮食生产的关系上。例如徐梓津等根据贵州省关岭县的调查数据,提出了在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的基础上加入农户投入行为指标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张贞等提出了类似的加入农户投入行为的耕地质量修正方法,并且将农户收益看做耕地综合质量货币化的表现,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算了不同农户投入行为对耕地产出的影响程度。石淑芹等应用GIS空间分析对东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中加入了对耕地利用质量的考量,将机械化程度、亩均化肥施用量、地膜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等农户技术选择、要素投入等行为作为耕地利用质量评价指标,并利用GIS软件计算了耕地利用质量、自然质量与粮食单产的相关系数。总体而言,目前的农户行为对耕地利用质量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角度较为单一,对耕地利用质量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反应耕地综合质量的耕地产出,或以耕地自然质量变化为归依,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对耕地利用质量的本质的认识比较含混。

2.2农户行为对耕地自然质量影响

在与农户行为相关的耕地质量问题中,现有研究普遍将土壤质量作为耕地自然质量的标准,研究表明土壤质量受农户土地利用方式、技术选择、化肥、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学者们广泛探讨了农户不同经营行为的影响。综合性研究如杨景成等发现保护性耕作、提高复种指数、合理的轮作换茬、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弃耕农田还林还草等保护性管理措施则能够显著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动态,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丁忠义等使用GIS空间分析对曲周县的研究对比了1980年与2002年的土壤调查数据,发现盐碱地治理、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农户土地改良活动使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方式方面,廖晓勇等对三峡库区万州地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大小、人为扰动影响、表土覆盖程度各有不同,从各种理化标准看,耕地质量从优到劣的排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侯鹏程等比较了江苏省吴江市稻田、林地、桑园、菜地、果园、旱地六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发现稻田的土壤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从培肥、耕作方式角度,学者们普遍认为长期投入有机肥、进行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有助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如王鹏等在湖南省祁东县的研究认为,当地减少有机肥投入,增加化肥投入,导致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理化性状变差,土壤自然肥力降低。邓祥征等基于土地动态模拟系统,运用CENTURY模型对我国各主要农业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研究表明实施秸秆还田与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增加。不过这种也有学者举出反例,如Campbell等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质的汇集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肥力贫瘠情况下免耕并不总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

3农户行为对粮食生产影响

关于农户的不同生产行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学者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肥料施用上。如宇万太等对海伦、沈阳、桃园三地的研究表明,农户施肥对作物产量形成的贡献率随气候热量增长由北向南逐渐由0.31提高至0.42。徐卫涛等利用我国31个省级地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当前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关系,提出应当依靠科学施肥、增加替代要素投入等方式减少化肥投入,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益。李忠芳对我国典型农田21个长期肥料试验的分析表明,在长期不施肥条件下玉米和小麦年平均产量表现为下降趋势,仅施用化肥时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年产量同样呈、下降趋势,增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保护性耕作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如,黄国勤介绍了江西省稻田保护性耕作的12种常见模式及其效益。何进等根据1993-2000年在寿阳县和临汾市以及2002-2003年在定兴县的综合试验,发现采取深松与免耕耕作技术的试验地粮食产量均显著高于采取传统耕作技术的土地。刘立晶等对河北省的研究发现,当地保护性耕作使玉米和小麦产量提高分别达到11.8%和9.7%。

4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研究

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是农户对各种内外因素的响应以及这些因素引起的农户行为变化产生的影响,许多关于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问题的研究也涵盖于该问题之中。

4.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被认为是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种粮收益的提高会提高农户种粮收入,激励农户进行更多的粮食生产,并保护用于生产的耕地。粮食价格水平是受到较多学者讨论的因素。如王竹芹等对2003-2009年26个省面板数据的研究则认为,粮价提高对于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罗峦认为,即使在粮食商品化率比较低的时期,预期粮食价格也是刺激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Rosegrant等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粮食作物的动态供给反应函数,利用1969-1990年的国家数据,分别对总产出模型、播种面积模型和单位产出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对印度尼西亚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也有研究者认为粮食价格对农户无法产生有效激励。陈飞等基于适应性预期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预期价格因素对小麦、水稻、玉米三种主要作物生产的影响,发现预期价格水平的影响不并显著。张淑萍在河南省的调查发现,7成农户认为粮食价格不合理,8成农户认为种地不划算,表明当前粮食价格水平仍然偏低,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足以对农户产生有效激励。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廖洪乐等、丁忠义等。农业收入比例的影响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谢蓉等通过对上海市郊本地与外来农户间的对比发现,农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外来农户,有着较高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肖建英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研究表明,农业收入比例与农户采取保护性耕作的意愿为正向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赵华甫等研究了北京市平谷区的农户,由于户均耕地面积小,更加以地块细碎化,当地农户农业收入比重很低,农户大多兼业,因此缺乏耕地保护意愿。陈美球等通过对江西省952个农户的农户调查也发现,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收入过低。在当前阶段,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职业、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农户兼业化趋势加剧,除了粮食价格,农民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与耕地质量的影响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非农就业带来的首要影响是农民劳动力相对价格产生变化,农户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田玉军、李秀彬、辛良杰等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研究表明,在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引起的农业劳动力机会上升的影响下,农户倾向于选择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劳动力要素边际收益更高的作物,种植结构也趋向于向这几种作物集中,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地则被撂荒退出了生产。李德洗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河南省4200个农户调查的数据发现,在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户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小麦玉米的种植比重,但粮食亩均产量下降了。陈风波等发现,江汉平原地区农民的外出务工引起当地水稻种植制度由种植两季转为种植一季。钱文荣等还讨论了非农就业带来的汇款收入的影响。研究认为农民外出务工的汇款收入同时产生了增加化肥农药投入的正面因素与减少劳动力投入的负面因素,但总体上仍会引起水稻产量下降。李谷成等的研究也认为在农户外务工成员汇款的增加会降低在家务农成员的生产积极性,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4.2农地产权制度因素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户行为的影响是长期以来研究者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是刺激农户行为进而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根本因素。如谭淑豪等认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如土地的频繁调整会降低了耕地产权的稳定性,将导致农户减少对土地的长期投资,代之以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石志恒等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也发现,更长的承包期限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则有正面影响。高明的农户调查中,三分之二的被访农户愿意对其承包土地作长期性投资,其余的农户不愿对承包地长期投入的主要原因是认为30年的承包期难以真正实现。马贤磊对江西省丘陵地区的农户调查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稳定性因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同时农户的风险厌恶倾向加大了农地产权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的影响。张振环等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我国1952-2008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显示出产权制度稳定性对耕地单产和质量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

4.3耕地质量因素

由于更高质量的耕地给农户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与风险,因此研究者也将耕地质量本身作为刺激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如,石淑芹等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表明,因为中高产田的预期收益较高、由于灾害发生严重减产的风险较低,农户投入意愿较高。张衍毓等根据对陕西省横山县的'调查提出,农户对不同质量的土地有着不同的行为响应,因为对于较高质量土地有着更高的收益预期,因此对质量相对较高的土地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有机肥、化肥以及劳动,这使得不同质量土地之间的质量差异越来越大。孔祥斌等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年、2000和2006年的农户土地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数据的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不同地块利用投入的差异逐年增强,地块间肥力的空间差异性也显著提高。

4.4补贴政策因素

为实现粮食增收、耕地质量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农业补贴持续提高,许多学者认同通过补贴以及农业投资等方式引导农户。国外学者如Hellin和Schrader分析了瑞典农户秸秆还田的激励因素,提出了以政府为主体通过补贴来促进秸秆还田、减少直接焚烧的设想。国内的刘明月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河南省宝丰县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显示,政策的补贴力度和对农户焚烧秸秆的处罚对农户是否采取秸秆还田有显著影响。高明认为提高种粮补贴额度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有力措施。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当前的粮食补贴政策并没有起到实效,如陈春生认为以政府为主体主导的粮食补贴与提高粮价本质上是短期性的,稳定粮食生产的重点还是在市场化改革之中培育出一个经营能力强、抗风险水平高的“主力农户”群体。张秀林等也不认同把提高收购价格作为促进生产的主要方式,而主张通过引入新技术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自身竞争力。

5总结

保障粮食生产与改良耕地质量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两大问题,在我国以小农户为主,农户是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产生影响的最重要因素。相关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学者们研究了不同类别的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的直接影响,也探讨了农户响应不同内外因素产生的间接影响。当前研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深化和拓展。第一,学者们对耕地利用质量本质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在对其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各有不同,远不如对耕地自然质量标准的认同度之高,研究者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耕地利用质量的概念;第二,多数学者在分析农户决策时将农户视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追求的理性人,但正如农户行为理论指出的,我国小农的行为处在“过渡状态”,其决策并非完全依据经济理性。因此,研究者可以尝试探索基于有限理性的农户行为影响。;第三,农户行为、耕地质量、粮食生产三者之间的影响相互交叉,而学者的研究往往仅针对其中两者,所以,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节约粮食-六年级-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节约粮食-六年级-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这是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一个永恒主题。

  从前,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每逢战乱灾年都有数不清的人饿死。所以人们都很节约粮食、爱护粮食、珍惜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点都不假。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富强了。看起来我们的粮食够了,可是人们却浪费粮食,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就够3亿人一年的口粮,可见浪费粮食的情况有多么严重。虽然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但是?如果任由人们浪费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的粮食供给处于透支状态。 中国人吃饱饭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这十余年,1996年(385公斤/人)大体上可以代表这一时段的`平均水平。而这一年的通道下沿(356公斤/人)则为人均产量的警戒线,低于它将危及社会安定;高于通道上沿(414公斤/人)则恐谷贱伤农。由此,根据人口预测,到达人口峰值时,我们的粮食产能要比20xx年增高19.31%,如果要保障充分的供给则需增高28.3%,如果增高量低于10.33%,则将出现供应危机。19.2%的增长需求要求0.95亿吨左右的新增产能。正如专家指出,农田减少不可逆转,而环境破坏亦呈扩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现有产能都相当困难,遑论增长,所以节约粮食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请大家节约每一颗粮食,避免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节约粮食,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