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社联动论文研究

2023-03-09 02: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三社联动论文研究

法律分析:“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十五个方面的改革中,明确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这两个方面改革的内容都与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直接相关。事实上,“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了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这已经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环境。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导向是,要求政府立足民本,下放权力,提高效率,建立多元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多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努力发挥社会组织的自主、自治、自我管理和服务便利功能,通过构建社会组织的运作平台,拓展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有较长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在西方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构建下,政府权力有限,政府职能也专注于安全、外交、经济等核心领域,诸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基本靠市场和社会来承接和完成。作为非政府性的社会自治体,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职能转移对接与政府委托或者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在文化教育、福利救济、养老助残、医疗互助、社区团结、环境保护,抗灾扶贫、预防犯罪、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因其形成和运作的志愿性、自主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平等性和社区成员公共参与的特征,使得它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独特优势,更容易获得认同和归属、更能细致入微、也更符合社区文化与传统,为此,社会组织承担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更有效率,也更有利于社会凝聚。
社会管理的高度自治化与组织化是西方国家的显著特征。各类协会、民间团体、互助组织、教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大量的社会组织生长和活跃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发挥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需求,监督政府与市场等方面的功能。如美国社会,在基层社区和微观社会管理领域,政府除了社会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职能,整个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高。几乎居民生活领域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均由市场和基层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承担,为此,民众的社会参与与公益行动非常积极。与此对应的是美国基层政府的人员规模也非常小,政府的有限权力和有限管理,事实上也养成了民众少找和不找政府,自我管理和通过社会组织互助解决生活问题的行为逻辑。
西方国家的这种全社会动员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治理体制,不仅简化了政府职能,减少了政府管理负担,还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社会和谐,还增强了西方社会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精神,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成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对我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代表着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扶持和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体现了我们国家社会治理转型的趋势和要求。当前我们以政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治理模式普遍存在社会管理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居民对社会治理多元化、具体化和细微化的需求,我们必须在主体、手段、方式等方面做出改革。同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在经济水平有长足发展、居民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也都有了很大进步,这也为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了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从顶层设计上对整个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为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挥作用提供了新制度的空间。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展和发挥社会组织职能:
第一,转变观念,创新社会政策体系。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依靠多元社会主体和社会力量管理社会事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加强政策创新设计,为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快速培育一批有资质、有影响能承接政府部分社会服务职能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培育他们成长为社会治理的新主体力量。
第二,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各级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逐步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的范围和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来的改革基调就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政府要明晰定位,管好市场和社会不能管得,而将市场机制能调节,社会能自我管理的职能转移出去,既要转移职能也要下放权力。新一届政府推行改革时明确提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导向,伴随着职能减少,同时也将部分资源分配和权力向市场和社会主体转移和下放,由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政府集中精力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政策的宏观调控与着力履行政府的监督职能。
第三,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承接的内容和方式。虽然我们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任务,确立了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目标,可是,在现有国情条件下,转移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何种程度上转移,是落实的关键。从西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来看,主要是在微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积极放权社会组织,将服务性、技术性、社会性、认证性等事务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和专门委托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等方式,吸纳社会组织发挥其灵活结构、服务便捷的优势,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降低行政成本。

如何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体系

 明确责任,强化领导,使各级组织做到上下联动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区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区、街道、社区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在区委层面,专门成立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和“两新”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谋划、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全区“两新”党建工作。在街道层面,成立由专人负责的“两新”党建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有效载体,协调各方共同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需要多方配合的问题。在社区层面,由财政拔款为每个社区增设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联系服务推进“两新”党建工作。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创建”上下功夫,在“组织联动”上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理顺关系,更新理念,使各种组织做到良性互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关键要理顺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关系。区委针对实际,明确了非公党建“属地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工作原则。各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树立了“服务、促进、引导”的党建新理念,找准组织联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平等协商、民主沟通和相互服务来实现与“两新”组织的良性互动。广外街道湾子街社区党委定期举办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联谊会、恳谈会,大栅栏街道大安澜营社区党委将社区精神文明宣传与企业市场宣传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驻区单位的市场知名度。劳动局、教委等政府部门,把业务指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各领域各系统“两新”党组织的战斗力。区司法局机关党支部坚持与律师党支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了律师支部设置的科学化、党员教育的经常化、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做好基层组织联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发挥优势,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依据中央、市委部署,区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以及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体系“横到边、纵到底”的优势,创新“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依托街道社区,在条件成熟、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如北京丽晶皇城老妈、千禧园球迷餐厅、爱义行等185个“两新”组织单独组建了党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和没有党员的企业,或依据属地管理组建社区联合党组织,或依据行业管理组建协会党组织,发挥组织孵化器的作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马连道茶城外来党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设立了茶叶街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依托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开展党的工作,有效地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截至2007年底,全区实现了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9.4%。

  强化工作联动,不断增强“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

  区委充分认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联动的重要意义,依托社区、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完善的党建工作网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动舞台,进一步激发了“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使“两新”组织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服务凝聚人心,激发党员职工的工作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两新”党组织通过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依托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之家和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联络站,为“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建立档案、办理组织关系接转;集中就近开展区域化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为“两新”组织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党员接待日、党员服务热线、网上党员之家等方式,拓宽“两新”组织党员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依托区私个协、区工商联等协会组织,向企业党员群众搭建医疗、维权、贷款、保险四大服务平台。真心的服务为广大“两新”组织党员施展才华、回报社会搭建平台

什么是“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首先,“三社联动”有利于促进社区基层自治。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但长期以来,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困扰着社区发展。

实施“三社联动”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内涵: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发了社区活力;社会组织根植社区,调动了居民的加入热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预防和解决社区居民个人、家庭问题,促进了人际和谐。其次,“三社联动”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三社联动”,用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有效弥补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有利于把政府从社区事务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向政策制定者、效果评价者转变。

再次,“三社联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工作形成合力。推进“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基础,可以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也可以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最后,“三社联动”有利于畅通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通过“三社联动”,可以畅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三社联动要运用市场方式引入社会性资源,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第三方组织、公众等参与需求确定、资源投入和政府管理评价等诸多联动环节,实现增加社区资源供给、改善社区管理效能、节约有限社区财政资源的效果。

通过建立健全社工队伍专业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社会组织发展市场化培育机制、社区建设投入资本化运作机制,实现基于社会参与的社会化运营,形成社会服务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模式。

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提供社区居民更好公共服务。
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对象,以福利性服务的“老、残、孤、困、优抚”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多层次服务的全体居民;社区服务项目,由一般性日常服务的理发、餐饮、家电维修等项目,拓展到高层次的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多方位、宽领域的服务。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如我区各镇老年协会,积极承担政府职能,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内容的各种活动,各协会利用身体较好,年纪相对轻的老年人,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早晨看看起床了没有,中午看看饭吃了没有,晚上看看灯和煤气关了没有,这是政府难以做到的;组织老年人旅游,看看改革开放成果,这是社会不愿做、家庭难以做的;组织老年人晨练,使有害功法无容身之地,这是政府很难做好的。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相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力,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起到了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家庭、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参与社区建设,为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首先是增加了社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构建和谐社会须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必须建立社会福利、救济、互助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单靠政府力量的帮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弱势群体服务上,如各种技能培训中心、民办学校、养老院等都充分利用了民间大量资金来办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缓解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保证社区稳定、凝聚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是社区建设资金。国外的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社会组织收取的服务费三种渠道。在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总体不足,社会捐赠未形成风气,依靠社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繁荣社区经济。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是我区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一个典型,它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占地125亩,建筑面积为9万多平方,1200床位,是构建亲情、和谐的老年生活社区,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其设施及服务均体现了南汇“双高”特色,有效缓解社区及周边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三、丰富社区文化,为促进社区和谐文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志愿者协会、康复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汇区域内就活跃着268支各类群众团队,他们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加强了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既要与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基础工作的大局出发,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亲和力和特有的联系社会的渠道作用,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努力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是,社会组织由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有一个不断自我完善,逐步加以规范的过程,因而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从我区了解和调研的情况看:由于目前在社区(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层次上出现空位。所以,社会组织工作的事,就求助于基层民政干部(如各镇社会组织预警网络、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工作、社会组织基层管理服务等),工作责任不明确、不理顺就影响了工作开展和进程。因此,需建立区、镇两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来解决工作中的空位,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的作用,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进入社区、服务社区的有效途径。为基本实现社会组织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依托、社区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在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整合社区资源、满足居民需求和提高社区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当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