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色彩研究的论文

2023-03-08 2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色彩研究的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体系庞大、内涵深刻。色彩不仅是中国民间美术的视觉元素,也是创作者在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思想与情感的体现。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全文如下:

摘 要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让创作者与观众进行直接的对话,以不同色彩表达其特定的观念,反应了民间美术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处处体现出民间特有的信仰,烘托我们整个民族的印迹。朴实的民间艺人用最淳朴的五色体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人们在欣赏民间工艺的时候通过视觉冲击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作品想表达的寓意,这也是这种“简单”色彩的独特魅力使其能在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一直长流的原因。

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古人独有的“五色”色彩观念,使中国色彩区分于西方的“色调”理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有自己的调色,赋色法则,虽然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却赋予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用来饰美娱乐。其是在民间工艺赋彩法则上一般多用鲜艳的原色,少用或不用兼色。由此使得整个画面色彩明亮鲜艳,对比鲜明强烈,概括性强,主观色彩较为浓重,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当然,除了对比热烈、色彩浓重的农民画,我们也能找到有追求雅致调和的色彩效果的工艺品。但是无论哪类色彩的运用,却又都是写意不写形,不求现实的真实,色彩大胆明了。

在欣赏民间工艺品中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色彩搭配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明度,色彩、色相的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易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也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强烈,极具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二、象征功能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色彩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使大众得到心理上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重视色彩的象征性使之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民间色彩象征意义丰富,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在五色(青、红、黄、白、黑)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

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流传在老百姓中的口头禅,作为一般的民间艺诀,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色彩的这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相互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从民间工艺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不难发现其对传统的色彩观念有依有背,既遵循了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可以这样说,色彩在民间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文化传统、环境的制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必须对包蕴其中的观念性涵义和文化历史内容予以领悟和把握。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的,在五色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民间美术的色彩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从固有色到条件色,进而到纯科学的色彩分解。也不同于宫廷画、文人画所追求的审美情趣,显而不露的淡雅超俗,发展到墨分五色而代之。那是非民间的物质生活条件及文化熏陶所决定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是意念造型的自由理想色,色彩的抒情意义只是就基本的艺术精神和整体对应的关系而言的,对色彩的具体把握有时缺乏更自觉、更个性化的色彩感受,而往往以能激扬感官亢奋作为潜在的自然依据,带有原始的自然选择印记。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不是纯客观视觉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

历代传承的色彩选择习俗赋予民间色彩以独特的“语义”,使供人娱目的色彩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色彩在民间美术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根本的意义在于它首先是情绪和情感的刺激和对应物,是积极乐观情感的宣泄。民间美术的色彩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及歌颂理想、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理想。

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

色彩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且在饮食、服装、室内外设计、产品及平面设计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绘画创作中的色彩心理》

摘要: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与体验都不同,产生的色彩心理也就不同。此论文主要讨论色彩心理对艺术家的影响和对绘画的影响,从而说明色彩心理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创作 色彩心理 物理性 客观性

人所共知,如果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如果没有色彩,今天我们将无从谈起绘画艺术。人类对色彩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真正揭开色彩产生之谜的却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他通过著名的“三棱镜折射实验”得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光线混合而成,在此之后色彩才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用科学的手段来准确的解释。

“色彩”凭感觉而存在,即专业术语之“色感”。相比之下,常同色彩打交道的人比如说艺术家,对色彩感觉比较敏锐,往往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感觉不到的色彩,这其中一方面是先天的,而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对色彩认识的长久的专业训练。不过站在色彩理论分类角度上讲,“色彩”包括两组内容:一组是“彩色”,另一组是“无彩色”。

确切的说,色彩心理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应”,是客观世界引起的主观反应。而这种“心理效应”,一是物质性的,称为“色彩的物质性心理效应”;一是客观的,称为“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学 *** ,它作用于人的大脑以后,直接导致人们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长时间处在红色环境中的人脉搏跳动会加快,血压也会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的人,脉搏会相对减缓,情绪也较稳定。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已经认识到色彩具有物质性心理效应。

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来自颜色的自身特征,而这种特征其实并非颜色本身所固有,它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上升为理智判断之后引发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彩的感染力”。论述“色彩的感染力”这种客观性心理效应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色彩心理与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心理学家做过的研究表明,人随着年龄上的不断增长,认知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发生变化。总的来看,年龄越小,喜欢的颜色越激烈色彩纯度也就越高,比如红、黄、绿、青等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童刚开始走入世界,大脑思维比较空白,对什么都感兴趣,简单的、新鲜的、强烈的色彩,能够 *** 他们的大脑,使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和补充的更快。

2色彩心理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每个人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色彩心理也就各不相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大多喜爱特别鲜艳的颜色,因为他们比较贴近大自然,大自然中鲜艳的色彩 *** 着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则比较喜爱柔和的色彩;农牧区人民偏爱极其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阶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就有所不同。有些色彩在特定的国家是受到喜爱的,但是在有些国家却不一定受到欢迎。比如,红色是中国最受欢迎的颜色,是中国象征吉祥喜庆的颜色,但是在别的国家红色并没有如此深刻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不仅与这三个方面有关,还与性格、个人气质、心理需求等也有关系,现根据光谱上的六种颜色作普通意义的介绍:

红色:富于 *** 的颜色。热烈、热情、冲动。红色能使人联想到火焰和燃烧以及革命和暴动。还有喜庆和吉祥的感觉,红色令人产生危险和警觉感,同时也能令人兴奋和烦躁。红色是画面中经常用到的颜色,它具有广泛性,是构成画面极为重要的颜色,也是绘画时经常用到的颜色,但同时也因其颜色的特殊性,又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颜色。

绿色:绿色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它象征自由、新鲜;黄绿色让人联想到刚生出的幼苗,给人清新、活力、希望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色、墨绿色、橄榄绿则给人稳重、知性的印象。绿色还给人以青春、自然和宁静的感觉。

橙色:橙色比起红色要柔和许多,让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收获的果实。它是一种光辉、明快的颜色。这种颜色其实没有消极感。

黄色:黄色让人联想到花卉中的向日葵和果实中的柠檬。黄色与紫色相配,在画面中经常用到,形成强烈的对比。黄色也是所有色彩中亮度最高的颜色。它灿烂、鲜亮、辉煌。

蓝色:蓝色是永恒、灵性的色彩,给人一种很冷静很理智的感觉。如果说红色是热烈的颜色,那么蓝色就是冷静的颜色,它与红色比较是相反的色彩。蓝色是大众的,很容易被许多人接受。纯洁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虽说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寒冷和宁静,但它的冷静和智慧却给人一种高雅的享受。

紫色:紫色在大自然中较为少见,所以它有高贵、神秘、华丽的品格。紫色是极不安稳的颜色。它既是鼓舞性的象征,又是威胁性的象征。有时表现真诚,有时表现不安。紫色也常伴随黄色出现,黄色在紫色的烘托下才体现出无限光辉。

我们知道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在传达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歌德就曾经说过:“色彩对人的心灵有一种作用,它能够 *** 感觉,使人们激动,使人们痛苦,使人们快乐……”作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选题材是以生活为基础,却又高于生活的。起初艺术家眼中看到的色彩也许和其他人看见的色彩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们经过专业的训练,在进行创作时艺术家会对色彩进行主观性的处理。比如画面中什么样的颜色搭配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用哪种颜色有什么样的寓意;以及最后会给观者什么样的色彩感受,这些都是艺术家对色彩心理完全了解之后才可以达到的效果。所以艺术家对色彩心理的运用可以说是很严谨、经过深思熟虑的。

参考文献:

[1]王化斌.绘画色彩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贤培,李白丁.设计色彩[M].苏州大学出版社.

[3]张明.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M].科学出版社.

[4]美术大观[J].总第10期.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关于动画色彩毕业论文怎么写?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画片色彩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创作者能够吸收和借鉴各种创作元素,比如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国画中的色彩元素,民间皮影、剪纸中的色彩元素等,而且我国的动画创作者还能大胆学习国外先进的色彩设计经验,移植国外成熟的创作模本,来为我国的动画创作服务。但是,我国动画片色彩设计走向成熟与辉煌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应对、解决一系列问题,调整与完善现有条件的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且在学习与反思中发现新的运作思维模式,从而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自由的市场空间。

讨论色彩在油画中的艺术表现论文

色彩是油画中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家表达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巧妙运用对于油画的艺术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从色彩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探讨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一、色彩的基本概述

色彩是油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更是最具视觉冲击力、刺激力和影响力的元素之一,它承载和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与观念。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色彩是油画的血液和灵魂,油画一旦失去色彩,将会变得苍白无力,灵活巧妙地运用色彩,能更真实、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生活、反映现实,使作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

色彩能够使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任何一幅作品都凝聚着画家独特的艺术观念、情感思维、审美意识、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从而形成画家别具一格的色彩风格。色彩可以表现自由的意象,画家善于借助自己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色彩和图像传达自己的情感理念与内心思想,突出自我精神,从而使欣赏者产生心灵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进入审美境界。由此可见,色彩有着其他绘画语言无可比拟的艺术作用,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它服务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和主观情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意志、内心体会和思想理念的重要手段。

二、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

1.色彩的民族性

油画民族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油画面临着寻找出路和方向的问题,我国许多油画家一直认为,中国的油画艺术要想有发展和突破,必须探索出独特的、融入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并能为大众所认可的绘画方向。在我国油画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民族性油画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油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如,著名油画大师吴作人的《负水女》《藏童》等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画面单纯而丰富,色彩明丽而和谐,富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画面中碧蓝的天空,大红的柱子、宫灯,金黄色的菊花、瓦片,崭新的紫红色地毯,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色彩的平面性

综观当代油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或多或少存在色彩平面化倾向。色彩平面化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立体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是视觉艺术中最贴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能够明确、清晰地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呈现给受众。当前,色彩平面化是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对艺术表现力的积极探索。许多油画艺术家青睐用平面化的色彩之间的关系组织和构成画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既融合了我国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情感和美学原则,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倾向,又顺应了世界潮流,对于推动中国油画融入世界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色彩的写实性

色彩的写实性强调追求自然的光感和真实感,以科学色彩原理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和空间色等条件色的综合运用,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空间、质感等方面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中,讲究色彩的写实性,有助于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如,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在其油画作品《父亲》中以照相写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成功刻画了虽饱经沧桑,但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着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屈意志力的纯朴、善良、憨厚的农民父亲形象。画面中的色彩写实而细腻,饱和而厚实,丰满而润泽,庄重而感人,深沉而富有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面朝着的黄土、枯黑干瘦的脸、车辙似的皱纹、眉梢上灰色的汗珠、深邃的眼、迷茫恳切的目光、指甲里存有的泥土、粗劣破旧的茶碗,这些意象富有浓重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这种写实性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使父亲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更易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涟漪,点燃人们沉积已久的热情,触动人们的心弦。当我们凝视这个阳光下的父亲形象时,作品的意义已不再仅限于表现农民的力量,而是人类灵魂的象征。

4.色彩的情感性

油画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情感意念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信息,使人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如,红色给人热情、温暖、激烈、愤怒之感;__黄色给人明快、活泼、高贵之感;白色给人清静、朴素、天真、无邪之感;黑色给人灰暗、消沉、阴森、恐惧之感;紫色给人神秘、忧郁、安静之感。在油画创作中,创作主体的个性不同,对色彩的理解不同,用于表达内心情感的色彩选择也会不同,因而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喜欢用辉煌的黄色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在其作品《向日葵》中,黄色、淡蓝色以及有力的笔触表现了花朵舞动的神态和葵子饱满沉实的质感,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活力。同时,凡·高更善于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特定的心理情绪。以《耳朵上扎绑带叼烟斗的自画像》为例,他在这幅自画像中借助背景的红色与衣服和眼睛的绿色、背景上部的橙色与帽子的蓝色两组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抒发自己当时懊悔、苦恼、沉闷的心情。再如,中国写实性油画家王沂东痴迷用中国红表达情感,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他的《古老的山村》《蒙山晨雾》《闹房之二吉祥烟》《冬天里的阳光》以及沂蒙新娘系列作品中均有对红色的运用,烘托了画面喜庆祥和的气氛。

三、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1.正确处理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客观生活环境的一种主观反映。油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一幅画面色调的选取,不仅仅是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露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会,因而可以说,色彩是油画艺术创作者内心情感和主体精神的重要寄托。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不仅要有丰富细腻、变化无穷的色彩,更要有真实的情感。许多优秀的油画艺术家善于将客观存在的物与主观情感进行自由转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研究某种色彩与人的心理情绪的必然联系,然后运用恰当的色调将这些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色调与情感的关系,把握好色调运用技巧,然后选择恰当的色调表现有情感的画面,使油画作品富有内涵和灵魂,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晚钟》以朦胧的暖灰色调描绘了暮色笼罩着大地,在远离村庄的田野上,一对农民夫妇随着教堂响起的钟声,放下手中的农活,以虔诚、感恩的心低头默默祈祷,为平安度过一天而祝福的情景。画家将画面的暖色调处理得十分恰当,细腻而富有感情,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相互映衬,整个画面凝重、宁静而又安详,普通的色调突显了诚挚、敦厚、纯朴的情感。

2.把握色彩的意象感受和主观表达

在艺术创作中,意象是指客观物体与主观感受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形象。色彩中的意象感受主要强调艺术表现的一种意境美。写意是油画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并不看重对客观形象的真实再现,而是注重表现客观形象的内在神韵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许多艺术家在画面上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完全依靠色彩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感,而是围绕作品主题努力寻找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色彩,选择画面所需要的意象,将捕捉到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象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意境美。如,吴冠中的《补网》中反复出现的黑色长线,浓淡得宜,粗细相间,具有浓郁的东方含蓄之美,寥寥数笔,让人意犹未尽;《月如钩》中漆黑的天与地、弯弯如钩的小月牙、疏疏落落的芦苇、深灰色的无边无尽的江面等物象的虚实相生,深黒色与深灰色的巧妙组合,营造了凄清、萧瑟、荒寒、悲凉的审美意境,传达了作者孤寂、惆怅、伤感的心境。

3.展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油画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环境、社会背景,因而油画色彩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在西方,油画色彩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油画色彩呈现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古典主义油画追求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严谨的造型和极致细腻的明暗色调变化;浪漫主义油画强调构图的变化丰富、画面的动态感、色彩的对比强烈、笔触的奔放流畅,讲求共性,崇尚自然,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写实主义油画讲究造型的准确、色调的真实,强调对社会生活和不同阶层人物的真实表现。在我国,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油画艺术家纷纷以油画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他们的作品色彩鲜明,体现了时代的声音,为油画艺术的突破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作人的《不可毁灭的生命》、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这些作品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共产主义情感的表达。

与写实主义油画不同,现实主义油画更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更贴近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作品内涵上着力反映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忻东旺的《诚城》《早点》《抓鸡》等油画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新生代画家刘小东的《澡堂子》《婚宴》《爷俩儿》等作品均用最淳朴的色彩刻画了老百姓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真实、淳朴无华,富有浓郁的时代和生活气息。

总之,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创作者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应把握好色彩运用技巧,巧妙地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活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