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概况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 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编辑本段]假日经济现象透视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1999年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 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所以在前几个 “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准备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景名胜“怨声载道”,交通、住宿、旅行社“异常爆满”……美好的时光却没有美好的享受,接下来几个黄金周,成熟的广大消费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有意识地安排好了时间,因此整个“黄金周”无论各相关部门还是广大消费者均过得有条不紊,皆大欢喜。经过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第一个黄金周的“狂热”、黄金周的“冷静”以及黄金周的“成熟”之后,即将到来的黄金周将是平静祥和、丰富多彩的一个长假。人们将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性的时间支配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编辑本段]假日经济含义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含义严格地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面对这一已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妨将假日经济定义为: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认识到,“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从更高的程度上讲,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又是劳动力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活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消费生活资料面维持自身生存,生产出活动于其他三个环节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也越来越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发展到精神层面。劳动者通过消费可以减缓压力,愉悦精神,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不仅是对人之为人的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发展“假日经济”就不能只重商业和旅游业,也应发挥其文化内涵。“五一”节期间,南京各剧场组织了包括戏曲、交响乐、配乐散文朗诵会在内的文艺演出百余场,平均上座率在九成以上,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既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假日经济产生的背景
“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都必然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假日经济”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过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
第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
第三,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实际上,这是与较低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档品、基本生活消费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下降,用于高档品各文化教育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增加。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在政府和媒体相关措施的影响下,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没有这一点,“假日经济” 是无从谈起的。
第四,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苏宁颠复假日经济游戏规则,五一黄金周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苏宁重仓蓄势,凭借全国连锁的优势和三店联动出击的契机,从国内外各大家电企业一次性采购上万套市场主流机型“五一”期间苏宁电器将奉行其一贯倡导的“普惠制”原则,三家店携手出击,倾力打造滨城家电新坐标,让大多数消费者感受到苏宁的低价震撼。苏宁电器为五一销售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特价机型,另外还有近万套超低价电器组成重型火力,将以罕见的低价投放市场。在高端产品线上,由于苏宁采用的是全国统购的方式形成规模优势,届时液晶电视将疯狂降价、国产42寸等离子大面积降破10000元,数字电视只卖纯平电视价格。冰洗方面,苏宁、海尔强强联合,五一期间在苏宁率先销售超薄液晶滚筒两款,预约销售返现500元。此外,本次冰洗联合厂家推出返现加赠、以旧换新等活动。苏宁所推崇的健康、时尚、节能、静音“四优空调”也将在五一期间力掀巨浪,主流品牌1P机跌破1000元。4月30日,苏宁掀起“欢乐手机淘宝夜”,18时开始,摩托罗拉、诺基亚、夏新、波导等国内外一线品牌手机联袂上演低价销售大戏……苏宁之所以拿出如此大的力度,意欲让更多的滨城消费者体验到高端平价带来的震撼体验。综合看来,这里包含了西方经济学中有关消费函数决定的问题。凯恩斯理论认为,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C0+C*Y。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即 C0基本稳定以后,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Y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消费观念的变化使边际消费倾向趋于变化,这使得消费需求C提高,成为“假日经济”出现的前提条件,加以人们拥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和越来越多的消费选择作为现实的基础,“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出现遂成为必然。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的出现对于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假日旅游对假日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休闲消费方式,是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旅游的方式把假日经济的各种消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综合体现。
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十一”旅游黄金周又到了眼前,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各地相关部门已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个“盆满钵盈”的黄金时段。但是,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因为在经历了去年“五一”的狂热,“十一”的冷静以及今年“五一”的成熟心态后,广大消费者将会以一个更加平静的心态去度过这个“黄金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相关部门在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的时候,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制定相应适用的政策,切实使假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 1999年 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3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 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所以在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准备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景名胜“怨声载道”,交通、住宿、旅行社“异常爆满”……美好的时光却没有美好的享受,第一个“黄金周”就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度过了。到了“十一”,各管理部门接受教训,早早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广大消费者也接受教训,“十一”前两天人们出奇地冷静,直到第三天人们才开始大批的出游。今年“五一”,成熟的广大消费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有意识地安排好了时间,因此整个“黄金周”无论各相关部门还是广大消费者均过得有条不紊,皆大欢喜。经过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第一个黄金周的“狂热”、第二个黄金周的“冷静”以及第三个黄金周的“成熟”之后,即将到来的第四个黄金周将是平静祥和、丰富多彩的一个长假。人们将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性的时间支配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拉动假日经济只靠两个黄金周吗?
“黄金周”假日旅游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以及一些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这是国办( 2000) 46号文件对“黄金周”功能与作用的定位。沿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已成为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已成为“假日经济”的代名词,一提假日经济,必然是“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字眼以及这些日子所带来的收入统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因为人们节假工余时间集中的、多样的、综合性消费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现象,假日经济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结构转轨变型期必然出现的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形态。假日经济的特征表现在 6个方面:一是发生的时间特征明显,均是在休假期较长的节假日、双休日;二是来到的突发性与阶段性,现象是井喷式洪流;三是消费群体的广泛性,几乎凡是有闲暇的人们都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四是指消费指向相对集中,就是说大多数消费者会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倾向于以旅游为主的外出流动消费;五是消费档次的多层次性,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标准;六是消费目的的多样性,即以不同精神或物质取向为目的的消费构成各种不同的消费形式。
以上的概念告诉我们,假日经济是一个、适当的消费;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假日之中,并不仅仅存在于几个长假、几个“黄金周”中,只不过在这些时段中表现得比较集中、比较明显罢了。
去年“五一”,全国居民外出旅游达 4600万人次,旅游花费 181亿人民币,仅从铁路出行的旅客就达到 2600多万人;而“十一”外出人数就比预计的减少了许多,铁路运量下降了 8.9%;到了今年“五一”,出游者大增,达到 7376.6万人次,旅游收入 288亿元。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全部出游者当中,过夜旅游者为 2368万人,一日游旅客则为 5008万人,后者超出前者一倍多。由此可见,在 7天的长假中,人们并不是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所以仅靠两个“黄金周”就想赚个“盆满钵盈”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而做好所有假日,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旅游的大文章,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做大假日经济的前提是做好每个假日的旅游经济在我国,一年 365天中节假日有 110天,除去“五一”、“十一”、春节 3个长假,还有 80多天的假期,占到假日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广大消费者由于年龄、文化、地域、价值观念的不同,因而对休闲时间的支配也不尽相同,分为若干个层次。离退休的老人,闲暇时间多,只要天气不错,身体允许,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基础上,出游时间是非常灵活的;中年人平时工作繁忙,双休日主要用来处理家事、调节身心,偶尔心情好也可以出游;青年人,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热情活泼,是双休日和节假日旅游的生力军。在这几个层次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两个层次的人群是可以在占总数三分之二的日常假期中出游的群体。
假日旅游的消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和商品物质消费。这两种消费在个人的实际消费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所占比重同消费者实际需求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就表现在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上。就目前假日经济在我国的表现来看,以外出旅游为主的精神文化消费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做好每个假日中精神文化消费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做好假日经济的核心。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假日旅游资源开发,假日旅游产品开发两个主要方面,假日旅游资源开发有长途旅游和短途出游两个方面,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假日旅游心理的成熟,利用普通假日进行短途旅游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因而开发日常假日的短途旅游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假日旅游产品必须有它的突出主题,它是旅游产品的灵魂,要以旅游者最大的满意度为服务的最高质量目标,因而必须采用多种活动组合来丰富旅游的内容,并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调动、调节,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使旅游者得到最大的享受。旅游产品组合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式:项目组合是多个旅游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能不断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观赏风光、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增进友谊、锻炼身体等综合需求;时间组合是根据旅游者年龄、身体、情绪的不同而采取的方式,它像演奏一首乐曲,轻重缓急、高低起伏,各种活动衔接紧凑而不紧张,刺激性与休闲性相得益彰;空间组合是适合主题突出的旅游方式,如“五岳名山”游、“古代民居游”等各景点距离较远但主题突出的游览项目;游客组合针对的是不同消费者群体,适合单位团、家庭团、同学团、朋友团、散客团等群体的旅游;功能组合是针对一个景区在吃、 住、行、游、购、娱几个方面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而言的,它直接体现一个或若干个景点的综合能力。这几个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关键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服务部门多下工夫,多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不断增添、变换、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让我们的假日旅游经济,特别是日常假日的旅游经济发展起来,继而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迅猛发展。
建立完善、协调、成熟、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研究假日经济必须研究假日旅游。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发展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新型旅游资源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心的问题。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至今我国政府还没有一个旅游管理的权利部门,国家旅游局及各下属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只局限在旅游组织的范围内,而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景点、风景名胜全都分属于交通、铁道、民航、园林局、文物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这就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市场得不到有效调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旅游市场的形成,制约了假日经济的良好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去年下半年,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国家计委、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等 14个部委局组成了“全国假日旅游协调部级会议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200个重点旅游城市也分别组建了假日旅游专门机构,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障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 1月初,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朱�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参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是 10几年来中国第一次召开的高规格、高层次、大范围的旅游工作会议;今年 4月 11日,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 9号文件),提出了在 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并要求全国各行各业立即行动起来,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各省市也纷纷行动起来,出台各种政策,优化区域环境,许多地方还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旅游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累计达到 5026� 24万人次,同比增长 5� 85%;旅游外汇收入高达 100亿美元,同比增长 9� 99%。
2001年 9月 4日,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又全面部署了今年“十一”黄金周的工作,提出了全力以赴,争取实现“安全、秩序、效益”三丰收的目标,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十一”旅游黄金周各项工作的通知》,并对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工作做了具体规划和安排。同以往相比,这次的安排部署更加适应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适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发展经济的专项活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各地区、各部门也因地制宜,详细安排部署了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一”黄金周的工作安排,确保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平静、祥和、舒适的节日。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的出现对于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假日旅游对假日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休闲消费方式,是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旅游的方式把假日经济的各种消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综合体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将会使内需进一步扩大,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认识假日经济,研究假日经济,较好地解决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一个完善、协调、成熟、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只有合理调整假期,调节市场,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设施和交通运输的作用,使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配置更加合理,才能使假日经济这一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也是此专业的,写过此方面的论文。
给你一点意见供参考,
上网下载资料备用,
去图书馆找资料备用;
从里面摘取一点,再谈点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要我现在提供具体的,不是很有间。抱歉!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2.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3.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4.“假日经济”剖析
5.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6.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7.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8.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11.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2.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3.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试论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16.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7.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8.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19.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0.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黄金周还能持续多久
已经是第七个黄金周了。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假日经济的神话似乎还在持续。远行的人们带着疲惫回来了,鼓鼓的钱袋因购物过多而空了?自2000年5月,中国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假日经济一直令人瞩目。旅游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龙头,集中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前6个黄金周累计国内出游人数高达3.8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5亿元。黄金周的运行情况表明,黄金周休假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有力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反映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不仅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而且,黄金周消费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不知不觉中,第七个黄金周又在“盆满钵盈”、“人财两发”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黄金周作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几度来势迫人。但在将来的日子,黄金周能否保持成色不变,笔者有些怀疑。黄金周,你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黄金周运行已呈疲态
应该说,长假的两个最突出的作用是旅游和消费,通过旅游和长假期间的集中式消费对启动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将七个黄金周用坐标来表示的话,人们将在空中看到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从七个“黄金周”的市场走向来看,旅游虽依然火爆,但也是风光不再;而消费却更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集中消费慢趋于平淡。有些商场虽然仍是火火红红,但已经难再现昔日 “井喷”场面了。可见,黄金周的吸引力已经不够了。相反,黄金周在运行中也开始露出一些弊端,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危机与疲惫。
其一、随着居民消费方式朝着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无须选取择在黄金周集中购物。从消费热点看,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其中因节日放长假而形成的“假日消费”是个全新而又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新因素则变成了旧因素,如果没有其他新的增长点出现,受以住高基数的影响,以后的消费增长应当有所回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元旦、春节所在的一、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为8.5%,比上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而去年和前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0.4%和10.6%,由此可见,节日旺季市场已明显趋淡。尽管目前市场的消费亮点不少,但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或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消费市场显现的效应将会逐渐消失,近期内不可能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
其二,假冒伪劣、哄抬价格、坑骗游客、虚假广告等非诚信行为扰乱了假日市场,人们不敢集中在假日消费和旅游。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共600余位消费者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64.5%的消费者感觉长假期间价格水平上涨,26%感觉基本没变化,9.5%感觉价格水平下降,感觉价格上涨的比感觉价格下降的多了55%。与此同时,对于长假期间的服务水平,12.5%的消费者感觉有提升,44%基本没变化,43.5%感觉有下降,感觉服务提升的比感觉服务降低的少了31%。由此可见,价格上涨和服务下降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妨碍假日经济更快成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从“假日经济”初露端倪,到现在已有3年的时间,可在不少景区借“黄金周”乱涨价、乱宰客等不正当行为,仍然是屡见不鲜,这大大影响了游客出游与购物的兴致。
其三,各类“瓶颈”犹在,人们对出游心有佘悸。交通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从现象上看,节假日人流集中和运力不足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虽然交通运输部门竭尽全力统筹安排,总还有一部分人被拦在门外。事实上,由于运输信息的传递不十分畅通,运输市场存在着运力吃紧和过剩并存的现象。目前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在内的各运输部门不仅在行政隶属上各自为政,在市场同台角逐中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旅客往往会因交通信息不畅,难以做出合适的选择,最终影响了出行。运输信息缺乏一个权威、系统、及时的发布渠道,中央电视台的出行参考大多参而不可考,这大大制约了旅客的出行计划安排。信息不畅相应地也让旅客的真实需求意愿很难准确、及时传递给运输商,从而影响了运输效率的发挥。即使疏通了“出得去”的“瓶颈”,“ 住得下”又让人放不下心,从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十一黄金周”第一号、第二号旅游信息预报来看,虽然“十一”期间全国各旅游重点城市和景点的酒店、饭店的入住预订率都不高,大部分尚未突破50%。“住得下”离“住得满意”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在我国酒店业“供大于求”的现象背后,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假日出游的又一种“瓶颈”。从酒店规模上看,我国酒店业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行业结构,即中型规模的多,大规模的和小型的偏少,这就使游客在住房中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满意的效果。人们在担心能否“出得去”、“住得下”,以及最终还是要能否“玩得好”的猜测中,只好选择避而远之,以免“花钱买罪受”。
其四、黄金周给人们带来的破坏性也是无法形容的。一位游客在出行日记中说:这是快乐与失望相随的七天,这是远走高飞与拥挤不勘的七天。这七天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从官方数字来看,它让民航、铁路、景点、宾馆的收入全线飘红。同时,它的破坏性远甚于此,连续一周超负荷的运转,给很多方面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他举了两个事实来说明:一是黄金周为安全事故周。出游一圈,见到的事故特别多,让人触目惊心,七天内,近亿人出游,是黄金周成为安全事故周的诱因。笔者查看相关资料,为这位游客的说话找到一些佐证。据报载:在今年五一期间,云南共发生交通事故63起,86人客死他乡,事故都集中在景点近。也许是看到了太多的事故,游客说“假日经济的背后,是一些活生生的生命。黄金周的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要漠视人的生命。”二是旅游点超负荷给旅游设施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由于人员过多,因为拥挤而发生交通堵塞、景点受损现象比比皆是。
其五、黄金周并未真正拉动内需。不可否认,黄金周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时机,也是黄金周之所以为黄金周的重要原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经济其实是假象经济,所谓“三年狂赚1800亿”,这些数字是表面文章。是另一种游戏。这七天“成交量”其实是近期乃到近几个月集中消费。情况可能就是因为长假要来了,人们在上个月买的东西等到长假来时再买。双休日想去的地方也留待黄金周了。所以,消费的总量并未提高。更何况,黄金周并未让人们掏出口袋中的钱,要不,近几年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为何连年攀高,在近期还突破了8万个亿?
黄金周需要创新
黄金周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是否意味着“假日经济”出开始了它的未日穷途之旅?的确,在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后,消费者对休假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这意味着,如果商家拿不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的服务产品,“假日经济”带来的商机将越来越少,“黄金周”的“黄金”成色将越来越低。但在新的休假方式出台以前,应该还是让黄金周持续发生作用,不要让黄金周过早褪色!
首先商家要走出发假日财的怪圈。一些商家仍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态度来对待假日经济。虽然“假日经济”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国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商业企业等,不少仍然停留在老一套的思维和服务方式上,以为旅游仍然是提供给少数富裕人的特别产品,以为只有富人才会“疯狂购物”,所以价格当然应该高点,大发“假日财”。以衡阳为例,在湘南这个中等城市有三个公园,其中有个公园,平时门票只有1.5元.一到长假,这个公园在园内摆些景点,然后就提价到期10无以上,近三个七个黄金周几乎都是如此,另两个公园有时也学学样。另外一瓶矿泉水门外商店卖两元,公园里卖4元,一盒方便面门外商店卖2元5角,公园里卖5元。平时、长假不一样,园内、园外不一样,这种由垄断造成的经营方式,无视市场状况和消费者承受心理,拒百姓于门外,抑制了人们的假日消费。
其次黄金周要推出有特色的假日产口。我们一直缺少特色假日产品。据报载,在北京,每个黄金周京城商业销售都创新高,传统的北京果脯、烤鸭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买食品,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时,仅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两家店,真空包装的烤鸭就卖了数万只。 但是,引以为憾的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象北京一样有“特”产,况且,传统的食品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他们希望买到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能代表时尚的商品。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许多地方的商家还没有向众多的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本地特色商品。
第三、黄金周不应该只是旅游和购物,假日经济应该还在有更丰富的内涵,内涵的主要要领是节日长假期的欢乐气氛诱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浪潮。围绕这个意愿,可开发多方面产品,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抓住商机。如引导人们到郊区种菜、引导人们读书充电、丰富文艺产品引导人们赏析等。这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领域,大有潜力。
新的休假方式挑战黄金周
在人们为保持黄金周的效应而欢呼时,我们也应该为黄金周准备一条退路。对黄金周进行完善或革都是有必要的。毕竟,黄金周这样带有计划性指令色彩的休假方式,其生命力是有限的。一方面,。出台和实施带薪休假可以拾遗补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更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薪休假制度可以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避免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据了解,在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国民带薪休假制度。这种休假方式打破了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甚至可以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黄金季”,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早在1994年,我国出台的劳动法中就已经规定的薪休假制度,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其实施还没出台罢了。但带薪假出台也不存在与节日长假谁代替谁的问题,黄金周是三个法定假与两个双休加在一起,国家只是对休息时间进行了调整。有了带薪假,也不可能取消五一节、国庆等长假。实行了带薪假,那人们又多了一种选择,矛盾就不会如此尖锐了。
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其它方法。一些地方为缓解早晨上班期间交通的过度拥挤的现象,而出台了分时上班制度,按照地理位置和单位性质的不同,将上班时间由统一的时间分为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达到了分流的效果。在带薪休假没有实施的情况下,黄金周的放假方式也可仿效此法,实行弹性黄金周,即有的地方可以提前一个星期休假,有的地区可以安正常时间休假,还有的地方可以推迟一个星期休息,这样一来,也可以错开旅游和购物的高峰。
有人说,黄金周的命名原本就太功利,是我们这个功利时代的产物之一!一切都将化作过眼烟云.随风而去。不管采用那种方式,黄金周已前的热闹景象恐怕一去不复返了,黄金周能持续多久,让我们和它一起来接受时间吧,当百姓袋子有钱时,百姓才会放开胆子去花钱,国家也不需要黄金周这样的时机了(黄敦福)
通联:421001衡阳市船山路48号蒸湘区信用社四楼黄敦福
文章多的是,楼主要的话可以联系我(点我可见),不过非诚勿绕,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长假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机构】 艾力森华研咨询有限公司综合研究部;
【刊名】 市场研究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04期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Marketing Research
【DOI】 CNKI:ISSN:1672-4216.0.2005-04-005
【读者推荐文章】 共检索到 36 条读者推荐文章
[1]王樊.我国假日旅游的问题与趋势分析.当代经济,2005,
[2]任健.中国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吕鹤剑.假日经济该向何处去.经济师,2005,
[4]胡敬民.旅游“黄金周”的问题与对策.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吴立平.对“假日经济”的理论思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居长志.透析假日经济现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7]朱光喜,朱丽霞,吴光芸.中国旅游黄金周政策的价值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
[8]张海燕.对“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回顾.中国统计,2004,
[9]何强.浅析假日经济.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10]李霞.“黄金周”里话“掘金”——银行、保险、典当行三业抢占“假日经济”商机.中国金融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