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石斛的毕业论文

2023-03-08 16: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石斛的毕业论文

我有个朋友,他的毕业论文也是做铁皮石斛(他在云南农大做的),其实要看你,是想仅仅毕业呢,还是想为导师创造点经济价值?

如何鉴别一种未知药材?1000字论文

1.1实物标本的选择
  选择实物标本依托中国药典,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然而,将教材中的药材品种一一收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力争具有代表性,如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其它类、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等都要涉及;且应根据分类学涉及代表科属的药材,如毛茛科选取了黄连、乌头、白芍、威灵仙等,分别涉及了黄连属、乌头属、芍药属和铁线莲属等;同时,根据地方使用习惯的不同,有意识收集本地习用品种,如紫萁贯众、断血流等;道地药材是中药鉴定技术中最具特色的,收集实物标本还应对道地药材有所侧重,如安徽的凤丹皮、宣木瓜、贡菊等。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目录,加大收集工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2实物标本的制作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用实物标本编写目录后,根据目录进行收集和制作工作,主要有三种方法:⑴从市场采购。利用去药材市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市场采购典型的药材标本,主要是一些本地不产的药材,如人参、大黄等,且经过不同批次的采购能得到不同等级和规格的药材。⑵与兄弟院校和同行之间交换、交流。通过与同行之间进行教学标本的交换和交流,可以扩大药材标本的种类,减少收集标本花费的精力,有利于建立整套标本。⑶实地采集和制作。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将收集实物标本与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地采集收集本地地产药材和习用品种。例如,我校每年会到南陵丫山进行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可收集到牡丹皮、半夏、鱼腥草、金荞麦、桔梗等地产药材。同时,还可以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搜集各地药材标本,如岳西的茯苓、僵蚕、灵芝,霍山的霍山石斛、天麻,滁州的菊花和全蝎等。通过野外采集,可以准确鉴定药材的来源,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科学、准确的药材知识。
  1.3影像标本的制作
  收集的药材标本有时个体较小,如冬虫夏草、半夏、太子参等,使用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还有一些标本容易变色变质,如党参、大黄等。如何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药材特征,就需要通过制作影像标本来完成。颜色是标本最重要的特征,在制作影像标本时也容易失真,为此,我们引入了专业的摄影设备,同时邀请专业的摄影和计算机老师,协助影像标本的制作,专业教师则根据药材的鉴别要点提出拍摄意见,如大黄要拍摄断面的“星点”特征、黄连要拍摄“过桥”特征、冬虫夏草要特写头部特征等。为了增加药材照片的立体感,还须对药材的不同面进行拍摄,以期得到最完整的药材性状特征。同时,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拍摄新鲜药材的照片,并制作了产地采集、加工等的视频短片,后期利用专业软件制作了《黄山采药录》等视屏资料,作为对理论课的补充,在课堂上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2体会
  2.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选用不同的标本理论教学
  一般是大班教学,对实物标本的需求量较多,标本数量少时难以顾及到所有同学,此时配合影像标本的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像苏子、菟丝子这些较小的药材,可以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标本,看着标本学习和讲解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实践教学一般是小班教学,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多,一般选用实物标本,对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标本,也可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另外,还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制作不同的药材标本,展示于实践教学场所。比如全草类药材可以制作成腊叶标本和彩色照片,悬挂于实验室墙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注意标本和影像资料的积累
  教学实践中,实物标本和影像资料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标本种类不够完善,在使用中时常受到限制,因此,收集足够的实物标本和影像资料十分重要。但《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的搜集制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专业教师不断的积累和完善,逐渐搜集完善标本的品种,提高同类标本的等级规格。同时,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可以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制作更为完善的影像标本,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只有积累足够的标本和素材,才能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鉴定技术》才能成为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的一门专业课,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课程的根本目的,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类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范文二:中药中医药学论文
  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
  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
  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
  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
  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
  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
  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
  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1.2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
  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1.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1.2.2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1.2.3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1.2.4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1.2.5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
  2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
  2.1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主线。另一方面,随着中药使用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投入一定精力在中药合理使用中,以提升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2.2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药事管理委员会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有关工作行政管理单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相关国家药物政策,着力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宣传和应用。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介绍中药合理使用,将中医药理论渗透于相关工作人员脑海中,努力促使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2.3医疗行政单位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而中药标准化治疗方案也够进一步促进治疗规范化、合理化,与经验治疗相比,它能够提供诊断、治疗的基本标准,避免了随意、不合理的治疗决策。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具有较高水准的中药标准治疗方案,用来指导临床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应对中药标准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监督。从而促进合理中药合理安全使用。

谁能提供我一篇关于“微生态制剂”的全英文文章

你好,2005年版《中国药典》(公示稿)中药材部分修订动向2005年度第4期

费 曜 * , 刘 新 , 王 文 苹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药 学 系 , 重 庆 市 400016
中图分类号: R9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1- 0408( 2005) 04- 0314- 05
摘要:及 时 掌 握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中 药 材 部 分 修 订 动 向 , 为 修 订 工 作 建 言 献 策 。 方 法 : 对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 公 示 稿 ) 中 药 材 部 分 新 增 品 种 、 增 订 项 目 的 变 化 动 向 进 行 详 细 分 析 。 结 果 : 2005年 版 《 中 国 药 典 》 ( 公 示 稿 ) 中 药 材 质 量 标 准 在 继 承 传 统 经 验 鉴 别 — — 辨 状 论 质 的 基 础 上 , 吸 收 了 新 的 、 成 熟 的 技 术 , 但 仍 有 部 分 有 待 完 善 。 结 论 : 新 修 订 中 药 质 量 控 制 指 标 将 更 趋 合 理 化 、 标 准 化 , 更 接 近 国 际 天 然 药 物 质 量 标 准 。
关键词:《 中 国 药 典 》 ; 中 药 材 ; 修 订 ; 动 向

Revising Tropesis of Parti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Draft Showed in Public)

英文摘要:To get to know the revising tropesis of parti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PC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ng work� METHODS: Revising tropesis about partial new kinds and new items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Draft showed in public)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RESULTS: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adopted some new and mature skills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dentifying just from experience, i� e� from the appearances and quality of medicine� CONCLUSIONS: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criteria in new edition pharmacopoeia is tend to be more rationalizing and standardizing, thus more close to the international quality criteria of natural medicinal herbs
英文关键词:Pharmacopoeia of PRC;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vising; Tropesis
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检测、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而《中国药典》作为我国药品标准的最高法典,其水平高低及修订动向直接影响着我国当前医药工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自建国以来,《中国药典》已成功出版过7次,从1963年版起分为一、二部,其中一部收载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和其它各类制剂。此外,自1985年起,《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再版1次,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新的、成熟的技术纳入其中。

以往除《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外,各省、市、自治区还制订有药品地方标准。为统一并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于2001年10月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取消了各地习用的地方标准。目前,我国的药品标准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药典》为主体的格局。

12005年版《中国药典》总体修订动向[1]

2005年,我国将对《中国药典》进行第8次修订,增订内容已在官方网站公布,目前已确定有6个方面的修订内容。

1�1《中国药典》将分为3部(增设生物制剂为三部),扩大和调整收载中药及其常用制剂品种,使之基本涵盖中医临床各科用药范围,另增加茶剂等剂型。

1�2规范试验方法和条件。

1�3增加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安全性指标,主要针对两类有害因素:一类是外源性的,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微生物、杂质等;另一类是内源性的,即部分毒性中药。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如增加内毒素检验项目。

1�4加强中药检验方法的专属性,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1�5采用现代科学分析技术,增强分析手段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在不脱离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加大仪器分析的比重,逐渐取代一些以前落后的定性分析手段。

1�6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渐由指标性成分测定向活性成分测定过渡,由单一成分测定向多个成分测定和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模式转化。

2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的修订动向

中药材品种及质量是整个中药产业链的首要一环,要确保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首先必须抓好中药材这个最根本的源头。在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中,中药材部分问题众多:一药多基原现象极为普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低下,与国际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有较大差距,等等[2]。鉴于此,2005年版《中国药典》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收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一系列修订和增订。笔者拟重点就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新增品种、增订项目”的一些变化作详细分析,以便医药工作者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2�1力争对多来源品种实行一物一名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2005年版《中国药典》力争对多来源品种实行一物一名,以逐步解决中药材长期存在的同品、名多现象。

2�1�1黄柏: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不仅对“黄柏”未作区分,且无含量测定指标。但事实上,川黄柏与关黄柏无论其来源、产地、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还是药材价格都存在很大差异,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分开作为两种药材收载。

川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_

hneid�)或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var�

glabrius-culumSchneid�)的干燥树皮。其质量控制指标为稀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2�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低于3�0%。

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

的干燥树皮。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无浸出物含量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低于0�6%。

2�1�2石斛:为我国著名的传统道地药材及出口商品,一直是药材市场最混乱的品种之一。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石斛”项下收载了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5个品种,且无质量控制指标。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进行修订,把石斛分为金钗石斛、枫斗和黄草石斛3个品种。

金钗石斛(石斛)为兰科植物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呈扁圆柱形,无质量控制指标。

枫斗(耳环石斛)为兰科植物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C�Z�TangetS�J�Cheng)、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及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的干燥茎加工品。新鲜药材经采收后,剪成6cm~10cm的小段,烘软,扭成弹簧状或耳环形,故统称为耳环石斛。大多数耳环石斛直径较小,约0�1cm~0�3cm。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5�0%。

黄草石斛为兰科植物叠鞘石斛(DendrobiumaurantiacumRchb�f�var�denneanum(kerr)Z�H�Tsi)、球花石斛(Dendrob_

iumthyrsiflorumRchb�f�)、短棒石斛(DendrobiumcapillipesRchb�f�)、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马鞭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及束花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的新鲜或干燥茎、根。大多数黄草石斛茎呈圆柱形,直径较大,多在1cm以上,甚或2cm~5cm(如鼓槌石斛)。其质量控制指标为5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0�0%。

2�1�3冰片: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冰片(合成龙脑)。其为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得,是目前市场上商品冰片的主流品种。合成龙脑为白色、半透明、薄片状结晶,表面有如冰的裂纹,含有异龙脑,点燃后发出带光的火焰。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气相色谱法测定左旋龙脑(L-borneol,C10H18O)含量不得低于55�0%。还有一种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Sieb�)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升华而得的结晶。因不含异龙脑,故点燃后火焰不带光闪。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气相色谱法测定右旋龙脑(R-borneol,C10H18O)含量不得低于97�0%。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分开表述。

2�1�4牛黄: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收载了牛黄。其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系天然生成。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4�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28�0%(200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因天然牛黄的形成具偶然性,导致货源紧缺,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人工牛黄和体外培植牛黄2个品种。

人工牛黄为牛或猪等动物的胆汁提取物,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贝斯素、胆酸、猪去氧胆酸、胆红素、胆固醇、无机盐配制而成,多呈黄色疏松粉末。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13�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0�63%。

体外培植牛黄则以牛科动物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用人工物理化学方法,模拟天然牛黄的形成方式,在体外配制成的牛胆红素钙结石。体外培植牛黄的化学结构、成分和气味均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其质量控制指标为胆酸(C24H40O5)含量不得低于6�0%;胆红素(C32H26N4O6)含量不得低于35�0%。

2�2新增现今中药材市场的常用品种

2�2�1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近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2�0%;丁香酚(C10H12O2)含量不得低于0�65%。母丁香以往仅作为丁香的代用品,果实呈卵圆形,表面呈黄棕色,顶端有4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勾状,种仁由2片肥厚的子叶合抱而成,因子叶形似鸡舌,故又名“鸡舌香”。

2�2�2绿衣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桔(Poncirustrifoliata(L�)

Raf)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柚皮苷(C27H32O14)含量不得低于1�0%。绿衣枳壳以往仅作为枳壳的地方习用品使用,因主产于福建,产量大,故又名“建枳壳”。绿衣枳壳药材较小,直径多在2�5cm~5cm,外皮呈灰绿色,多有细细的柔毛。

2�2�3蜂胶:为蜜蜂采集杨树等植物的新生枝芽和愈伤组织的分泌物,并与其上腭腺和蜡腺分泌物混合形成的一种粘性物质。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50%;白杨素(C15H10O4)含量不得低于2%;高良姜素(C15H10O5)含量不得低于1%。蜂胶以往仅作为采集蜂蜜时的副产品使用,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口愈合、杀菌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而一度成为开发热点,如各种类型的保健品、日用品及化妆护肤品,市场用量极大。

2�2�4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

的干燥叶。其质量控制指标为5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0�0%;绿原酸(C16H18O9)含量不得低于0�10%。杜仲叶以往仅作为补充杜仲(皮)资源不足时的代用品。但近年来,由于杜仲皮资源紧缺,价格昂贵,且研究发现二者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药理、药效(调节骨代谢、“双向调节"血压、增强免役等)也基本相近,故以叶代皮供药用,已取得国、内外医学界共识。目前,国内约有杜仲林2000km2,每年可产叶数百万吨。因此,杜仲叶在药物、保健品(茶/饮料)、化妆美容品及工业用胶等综合应用方面前景广阔。

2�3新增国际研究热点品种

近1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热点药物多集中在类心血管类疾病、肝炎、恶性肿瘤、免疫及精神调节类药物方面。部分相关资料详见表1、表2[3~5]。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公示稿)“中药材部分新增品种”共计60种。笔者仅对部分国际研究热点品种作简要介绍。

2�3�1水飞蓟: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marianum(L�)Gaertn�)的成熟果实。其质量控制指标为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8�0%;水飞蓟宾(C25H22O10H2O)含量不得低于0�6%。水飞蓟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改善肝功能、稳定肝细胞膜的功效,可用于慢性肝炎与迁延性肝炎、肝硬变及中毒性肝损伤等的治疗。现已被收入《德国药典》。我国用于生产“益肝灵”、水飞蓟素葡甲胺片、水飞蓟素苯二甲酸单脂钠注射液。

2�3�2贯叶金丝桃(贯叶连翘):为藤黄科植物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foratumL)的干燥地上部分。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金丝桃素(C30H16O8)含量不得低于0�002%;金丝桃苷(C21H20O12)含量不得低于0�10%。贯叶连翘在欧洲很早就被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德国用于治疗抑郁症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贯叶连翘提取物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已成为欧、美地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并已被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药典收录。我国贯叶连翘资源丰富,维吾尔族最早用于寒性肿痛、小便不通、肺炎、关节炎、烧伤等的治疗,维吾尔药名为“吾怕坤",已被收载于《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6]。

2�3�3云芝: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L�exFr�)Quel)的干燥子实体。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8�0%;云芝多糖含量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低于3�2%。云芝已被作为免役调节剂,主要用于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的治疗。

2�3�4树舌:为灵芝科植物树舌灵芝(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的干燥子实体。其质量控制指标为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6�0%;树舌多糖含量以无水葡萄糖计,不得低于3�0%。树舌具有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抗癌及免疫调节、促进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功效。可用于神经衰弱、乙肝及食道癌的治疗。

2�4提高出口药材质量标准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公示稿)“中药材部分增修订品种”共计164种,主要增修订内容包括:大量增加杂质、水分、灰分等检查项目,提高质量控制分析手段,制订指标性成分限量标准等,尤其针对出口药材的质量标准有较大提高。笔者仅对其中几个出口大宗品种进行举例说明。

2�4�1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甲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0%;紫丁香苷(C17H24O9)含量不得低于0�05%。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研究发现,刺五加和人参有相似的强壮补益和“适应原样"疗效。20世纪80年代,欧洲医学期刊提及中国、前苏联运动员服用刺五加以提高耐久力及免除紧张后,在国外运动医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始获国际体坛重视。在运动生理学方面,刺五加已确实被证明具有减缓心跳次数、降低需氧量、增加人体细胞氧气交换率的功效,和对体力、耐力及持久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此外,刺五加尚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复合物,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因此,刺五加制剂已被确认为良好的强壮补益制剂,除大量用于药用外,还被开发成为各类保健品[7]。

2�4�2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或其它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其检查项下增加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60�0%;芦荟苷(C21H22O9)含量不得低于18�0%;好望角芦荟的芦荟苷含量不得低于4�0%。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芦荟研究热潮。芦荟被称为“万能良药"、“天然美容师"、“神奇植物"和“全科大夫",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纺织品、药品、日用化工品等领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已将其确认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之一。芦荟主要具有免疫调节、美容、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近年还发现,芦荟在解毒、镇痛、保护胃粘膜、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均具有特异疗效。目前,国外的芦荟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相继掀起了“芦荟热"——研究和开发系列芦荟产品,如化妆品、日用化工产品、营养保健品、医药产品及芦荟原料等。1997年,全世界芦荟原料及制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650亿元。在未来几年内,有专家预计世界范围内芦荟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美元。我国的芦荟资源丰富,有着庞大的芦荟消费市场,发展芦荟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8]。

2�4�3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其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麻黄碱含量与伪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C10H15NO·HCl)计,不得低于1�0%。在我国,麻黄已有5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大量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喘等症的治疗。其主成分麻黄碱(麻黄素)是西医临床常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缓解轻度哮喘的药物。盐酸麻黄素滴鼻可缓解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塞等症状。另外,麻黄素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体重、增强耐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还被用于减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仍保持肌肉,不影响蛋白质吸收和利用,故为不少肥胖者采用。但其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心脏的损害,如可引起心悸、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血压升高、中风及脑损害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麻黄或麻黄素用药,均须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剂量规范服用[9]。

2�5新增疗效确切的民族药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兴起了对我国民族医药的研究热潮,开发出了不少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优良品种,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中一些基础研究成熟可靠、疗效显著、使用量大的民族药材纳入国家药品标准。

2�5�1菊苣根:为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glandulosumBoiss�etHout)及菊苣(CichoriumintybusL�)的干燥根。其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等功能,以及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苣根还具有改善消化器官活动机能、心脏功能、保肝降脂、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

2�5�2雪莲:为菊科植物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Kar�etKir�)Sch�-Bip�Linnaea)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检查项下增加了包括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为7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5�0%;含芦丁(C27H30O16)含量不得低于0�15%;绿原酸(C16H18O9)含量不得低于0�15%。雪莲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在维吾尔医和中医中常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雪莲花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血压及抗癌等功效。

2�5�3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其质量控制指标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7�0%,野黄黄芩苷(C21H18O12)含量不得少于0�30%。灯盏细辛为云南民间草药,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牙痛、胃痛、感冒等的治疗。临床验证表明,其对风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珠网膜炎及其后遗症等均具有较好疗效。

2�5�4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质量控制指标为7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2�0%;红景天苷(C14H20O7)含量不得低于0�5%。红景天为藏族民间草药,我国是其主产区之一,种类多、野生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经研究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和刺五加致便秘的作用,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微波辐射、延缓机体衰老、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等功效,可用于高山反应、恶心呕吐、嘴唇和手心等发紫、全身无力、胸闷、身体虚弱的治疗,因而深受人们重视。我国已有红景天保健茶、口服液、饮料产品进入市场,另外在军事医学、航天医学、运动医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开发前景[10]。

2�6加强力度控制中药材的纯度及安全性

2�6�1增加检查项目:大量药材检查项下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指标。

2�6�2采用更先进、稳定的方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在附录中增加“附录Ⅸ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且方法成熟、可靠。以往版本的《中国药典》仅有“重金属检查法”,采用的是标准铅溶液斑点颜色比较法和砷盐检查法,均较粗糙、落后。

2�6�3部分中药材增加重金属和砷盐的检查:对一些中药材增加了重金属和砷盐的检查,如西瓜霜的重金属和砷含量均不得高于百万分之十;树舌的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二十;红景天的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十;龟甲胶重金属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三十。

2�6�4增加农药残留检查项目:“附录ⅨQ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在以前“附录ⅨQ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机磷和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检查项,包括测定中药材和制剂中3项农药残留的检查[11],详见表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对中药的污染日益引起多方关注。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入了部分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及9种有机氯农药限量标准(包括DDT、BHC各4个异构体及PCNB的农药残留限量),同时对黄芪、甘草、黄连上清丸等品种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规定了限量指标。但目前,我国在农作物(包括中药材)上仍广泛使用有机磷农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而《中国药典》对此类农药残留无限量规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利于中药材的出口。因此,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增加“有机磷和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检查。

3200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的不足之处

从网上公布的新版药典的增订内容来看,就具体鉴定对象而言,中药材质量标准部分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现行标准中有些品种检验项目单一,仅有性状描述,而无其它鉴别项目;或鉴别项目过于简单,达不到种级鉴别目的。如金钱白花蛇、冬虫夏草等伪品复杂的品种。

多数毒性中药无毒性成分限度检查项目,不利于安全、合理用药。药典及部颁中药材标准记述有小毒、有毒和有大毒的中药材及其制品共85种,仅制川乌、制草乌规定有酯型生物碱限度检查及含量测定;附子规定有乌头碱限量检查项目。而木鳖子、商陆、甘遂、两头尖、闹羊花等均无毒性成分限度检查项目。

同一中药材品种的野生品和栽培品二者同时入药时,其药用部位、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栽培品因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性状变异较大,药典对这些变异多无描述,检验时缺乏科学依据。

药典及部颁中药材标准共收载中药材及其制剂630种,列有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目的仅218种,整体上还达不到控制内在质量优劣的目的。

大部分中药材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仅限于性状、气味、浸出物含量或其中某一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而对种质、生产基地、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采收季节、加工炮制、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限量、药效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定及量化指标。

4结论

总的来说,2005年版《中国药典》历经修订,在继承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大量增加了色谱和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且以英、日、美3国现行药典为参考,为进一步向亚洲地区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药典标准靠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992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