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售营销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以下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零售营销的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1]. Michael Morris,Minet Schinde hutte,Jeffrey Allen.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6)
[2]. Thomas W. Malone,Peter Weill. Do some business models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s[J].MIT SloanWorking Paper, 2006(5)
[3]. 3.A. Ostenwalder,Y. Pigneur,and C.L. Tucci .Clarifying business of the modles:origins,present,andfuture of the concept[J]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5)
[4]. 张兵.传统零售企业的战略转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
[5]. 毕红毅,孙明岳.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
[6]. 李嶙屹.电子商务环境下苏宁电器战略转型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7]. 张向阳.我国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网上零售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12
[8]. 汪孔文.互联网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D].福建:华伦大学,2011
[9]. Martin V. Deise.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M].黄京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Ravi Kalakota,Andrew B Whinston.电子商务管理指南[M].陈雪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宋倩,王能.互联网条件下国内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电子商务,2013
[12].Zhang Shansha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Online Retailing of U.S.A and P.R.C[D].Liaoning:LiaoNing,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
[13].姚远.我国大型网上零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1
[14].沈瑞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
[15].陈捷.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初探[J].电子商务,2010,(6)
[16].刘苗.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我国商贸,2010,(20)
[17].张秋蓉.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J].云南则一贸学院学报,2001,(S2)
[18].Amit R,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 Journa1,2001,(22)
[19].张喜征,傅荣,胡湘云,胡南相.网络营销中的信任传递模式与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9)
[20].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高世宁.典型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03)
[22].戚安邦.项目评估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3].Viktor Mayer-SchSnberger,Kenneth Cukier.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4].2013 年度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杭州: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
[25].李雨妇.家电连锁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2(20)
[26].袁峰,宿恺.电子商务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4(6)
[27].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8].章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以苏宁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2013
[29].程光.我国大型百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2
[30].Efraim Turban,David King.电子商务:管理视角(原书第 5 版)[M].严建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拓展: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 陈杰. 本地文件系统数据更新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 刘洋. 层次混合存储系统中缓存和预取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3] 李怀阳. 进化存储系统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邓勇强,朱光喜,刘文明. LDPC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6(07)
[5] 陆承涛. 存储系统性能管理问题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 罗东健. 大规模存储系统高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 王健宗. 云存储服务质量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8] 余雪里. 金属氧化物pn异质结对光电响应与气体敏感特性的作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9] 王玮. 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视频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0] 韩林. 云存储移动终端的固态缓存系统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1] 田宽. 宫内节育器用Cu/LDPE复合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2] 聂雪军. 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3] 王鹏.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应用于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4] 刁莹. 用数学建模方法评价存储系统性能[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15] 符青云. 面向大规模流媒体服务的高性能存储系统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16] 王玉林. 多节点容错存储系统的数据与缓存组织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17] 田敬. 对等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可用性与安全性研究[D]. 北京大学 2007
[18] 傅颖勋,罗圣美,舒继武. 安全云存储系统与关键技术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01)
[19] 杨黎.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孔膜材料气敏过程中的导电行为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0] 聂雪军. 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1] 周可,张江陵,冯丹. Cache对磁盘阵列性能的影响[J]. 电子学报. 2003(09)
[22] Liping Xiang,Yinlong Xu,John C. S. Lui,Qian Chang,Yubiao Pan,Runhui Li. A Hybrid Approach to Failed Disk Recovery Using RAID-6 Codes[J]. 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 (TOS) . 2011 (3)
[23] Liping Xiang,Yinlong Xu,John C.S. Lui,Qian Chang. Optimal recovery of single disk failure in RDP code storage systems[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 2010 (1)
[24] Bianca Schroeder,Garth A. Gibson. Understanding disk failure rates[J]. 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 (TOS) . 2007 (3)
[25] Lakshmi N. Bairavasundaram,Garth R. Goodson,Shankar Pasupathy,Jiri Schindler. An analysis of latent sector errors in disk drives[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 2007 (1)
[26] 任劲,谢长生,李为. iSCSI协议及其Linux下的实现[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07)
自从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我国新零售以一路狂奔的态势不断发展。此概念提出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网易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始了新零售探索之路,“新零售+”迅速成为新的风口。
企业纷纷布局新零售
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以盒马鲜生为主,展开其新零售之路。随后,亚马逊革命性地提出了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将“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2017年可谓是新零售的发展元年,超级物种、7 Fresh、苏鲜生等新零售代表门店不断推出,京东、腾讯等公司纷纷布局,并且竞争格局逐渐明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小米之家、7 Fresh等头部效应明显。
传统零售VS新零售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有很大的不同,新零售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的模式,结合物流等,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而传统的零售则是依靠人流量,依靠过往的消费者,依靠个体的经验自营。新零售结合大数据对顾客进行精准定位,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更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
得益于新零售风口的兴起,各地的创新型企业也层出不穷,但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仍聚集着70%的新零售企业,其他地区的新零售企业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北京作为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毫无疑问地以33.5%的新零售企业占比位列榜单第一位,其布局涵盖供应链、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等多种业态,其代表企业为盒马鲜生。上海作为中国零售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新零售浪潮中也不落人后,以22.3%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二。上海不仅拥有传统零售巨头百联集团,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还诞生了以猩便利为代表的一众新零售企业。广东省一直是各类新鲜事物涌入的第一站,其以14.6%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三。
新电商模式最热
如今的新零售遍地开花,“新零售+”已经成为新风口,无论是社交电商、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物流服务、零售系统等,凡是与新零售关联的服务业态,都厚积薄发,拥有巨大潜能。而随着流量红利退却,传统电商也在调整模式,“新零售+电商”的新电商逐渐兴起,并成为新零售的主流模式,占据着新零售行业29%的市场份额,其中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为代表的企业纷纷从线上转到线下,以线下实体店为入口,试探新零售。
新零售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量,我国零售业迈向新零售时代的步伐开始越来越快,腾讯系与阿里系针对线下零售的投资可以说是“双马”不停蹄,纷纷加速布局重量级线下实体,包含战略投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商场等。2017年,我国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389.4亿元,以目前新零售发展的步伐来看,预计2022年规模将达到1.8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新零售未来发展趋势
1、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
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大背景下,零售的发展,已逐步走出以商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流量为中心的方向加快发展。新零售需要从内容、形式和体验上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当前零售经营的核心。
2、全渠道零售
目前的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的线下与线上二维市场。未来的零售市场必将是更加充分的二维市场结构空间。市场不会再回到单一的线下市场结构,只有实现二维市场融和规划,协同发展,才是把握了市场的全部。
3、智能化、无人零售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将会逐步取代部分的人力,而使零售效率得到提升。沃尔玛、亚马逊等已经在无人零售上迈出了步伐,从成本、效率、体验出发,无人零售、自助零售已经成为零售创新发展的新热点。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证券日报5月13日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季度及2021财年业绩。本财年内,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合计服务全球超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商品交易额(GMV)达8.119万亿元(1.239万亿美元)。如今,电商崛起,销量火爆。众所周知,线上销售具有线下销售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可以减少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可以控制库存减少损耗……就渠道而言,实体渠道集中化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级多、流程长 、运营效率低等,导致各种问题和风险难以把控,成本压力日益凸显(黄瑛 2018)。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传统的零售店遭至极大打击。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大趋势下,传统零售商纷纷尝试开辟线上渠道,实现渠道的转型升级。上述财报也显示,42家零售连锁店利用淘鲜达拓展线上服务,覆盖了中国145个城市的用户,超168家零售连锁店、超市和市场也通过淘鲜达进行数字化营销。这种情况下,不免让人疑惑。最终,线下渠道会不会被线上所取代,实体店会不会因此消亡?
其实不然,有趣地是,正当传统零售业向线上发起冲击时,线上电商企业,开始开辟线下的渠道。一方面,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蛋糕不断切割。根据京东电商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电商获客成本仅为 80 元,而到了2017 年之 后则增至 228 元。另一方面,网民增速已经见顶,蛋糕难以做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9.04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 64.5%。其中,移动网络使用人数达到8.97 亿人,网民使用移动智能设备上网人数占比99.3%。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实体店也有着线上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线下实体店特有的的供应链功能和实际体验功能(陈曦, 孟先彤 et al. 2021)。
以一个行业横向来看,2019年仅就生鲜行业,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开设盒马鲜生、苏宁开设苏鲜生、京东开设7FRESH……以一家电商企业竖向来看,自 2015 年起,京东创造了“京东到家”,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的整合,同时京东和永辉超市合作,二者构建“O2O”生鲜市场,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京东又和永辉附近实体店开创以“家电”为主的京东O2O 产业布局(郭献山 2019)。由此可以看出,线上电商纷纷开设实体店已是大势所趋。
1. 新零售的定义与优势
对于零售行业,既然线上线下各有优劣,且都面临着挑战,何不将线上线下的渠道进行整合?这恐怕也是数字化背景下,零售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新零售。最早是2016年10 月,马云在云柄大会上提出来的。关于新零售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和明确,各学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目前的主流观点仍然是强调渠道整合创新,主张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物流”深度融合的新型零售模式。 换言之,新零售表面上是零售业态的变革,实际本质还是零售渠道的变革和转型(王凤玲 2020)。新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是由供货商、经销售、品牌商以及物流商和信息服务商等主体主导的集合模式,是在单一供应链流通模式基础之上,实现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复合型供应链流通模式(陈曦, 孟先彤et al. 2021)。“新零售”的特征主要是:以互联网信息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驱动以及以产业优势叠加为基础(郭献山 2019) ! 。
在现状部分所列举的不论是传统零售业还是线上电商,他们都没有完全放弃已有的渠道而转战新渠道,而是尝试跨“线”致力于渠道整合,往新零售的方向发展。有学者分析指出“新零售”的火热有四方面原因:(1)线上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剧增。(2)消费升级,尤其三四线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速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变为消费大国。(3)00后、90后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对商品品牌、服务和体验有更高的要求。(4)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成熟,为企业服务升级奠定技术基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郑璁 2019)。此外,政府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关于传统零售业向零售业转型的相关意见。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将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方向表述为“ 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标准规范、竞争规则,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 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黄瑛 2018)。
2. 传统零售业渠道转型:机遇与危机并存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部分传统零售企业观察到了线上渠道的无限可能,率先将业务拓展至线上。较早开始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先行者拥有很大市场优势。那时,竞争者尚未出现,争取流量的成本较低,容易起步领先。
但这好像说只要抢占先机,建个APP,在原有基础上拓展线上业务,开辟线上渠道,传统零售业就可以成功渠道转型成为“新零售”?其实不然,不少企业在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的过程中因为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导致失败。
新零售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它涉及线上线下如何相互配合联动,实现线上销售、线下供货,线上下渠道互相引流等问题。这里面关乎到线上线下渠道成员的分工协作、关乎到线上线下渠道产品的选择与营销、关乎到线上线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方面的沟通联动。
面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渠道的创新,如何有效的进行渠道整合,促进传统零售业转型,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有学者提出渠道整合应该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线上线下渠道信息和资源整合;二是线上线下渠道功能和服务整合;三是线上线下渠道结构和流程整合新零售背景下,应该基于信息技术将线上线下渠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程,全面打通、系统融合,升级为智能渠道流(王凤玲 2020)。
3. 结语
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零售是传统零售渠道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新零售不是简单的开辟线上渠道,它需要传统零售商在线下店面构建、线上平台搭建的时候,就应具备整合线上线下,利用数字化的意识,通盘全局的考量。当然,传统零售业也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市场定位、产品特性,切莫为了新零售而强行照搬照抄,掉入了全渠道的陷阱。
参考文献
陈曦, et al. (2021). "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模式转型的升级路径研究."商业经济研究(7): 44-48.
郭献山 (2019). "新零售时代的线下连锁商户移动支付渠道战略转型探究." 商场现代化(22): 13-14.
黄瑛 (2018). "新零售与渠道转型下的管理新生态构建." 电信技术(06): 47-48.
王凤玲 (2020). "新零售模式下的零售企业渠道创新转型策略研究." 现代营销(经营版)(12): 128-129.
郑璁 (2019). "新零售与渠道转型下的管理新生态构建." 科学与财富.
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新零售发展境遇下,零售商全渠道管理势在必行,零售商应当同时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资源,以增强顾客的跨渠道体验。实际上,信息技术是推动全渠道协同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信息系统分析了全渠道能力框架,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内部能力、外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关键词:
新零售;全渠道管理;全渠道融合;智能零售;
一、引言
2016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阿里巴巴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意即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来重新构建零售产业的业态形式,在此之后,零售渠道的顾客触点增多,边界开始模糊,市场出现了诸多细分场景化的零售业态(杜睿云、蒋侃,2017),比如友宝在地铁站创建了智能售货机,乘客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自动售货机的二维码下订单;AmazonGO的无人零售店通过机器视觉来识别顾客,并在顾客离开店铺时自动处理付款,而无需手动互动(Grewal等,2017);拼多多将电商体验与社交活动结合在一起,产品可以由用户亲友帮助砍价,并且所有点击页面的用户都有机会获取邀请他人帮助自己砍价的机会。全渠道零售能为零售商和顾客提供各种好处,包括提高运营效率(Oh等,2012)、增加销售额(Cao和Li,2015)、改善顾客体验(Herhausen等,2015)、提高忠诚度(VanBaal,2014)和增强顾客信任(Cao和Li,2015)。
顾客们越来越期望随时随地使用零售,并为所有零售渠道和接触点提供一致体验(江欣,2017),许多顾客同时交叉使用线上与线下渠道进行购物(马慧敏,2017)。例如,实体店内的顾客做出购买决定之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收集额外信息,促使诸多零售商在店内提供免费wifi,而在网上购买产品的顾客往往期望能够在实体店中也能购买(施蕾,2014)。因此,零售商不仅试图在其渠道组合中添加新的数字渠道和接触点,而且还要将其全部整合到全渠道零售的无缝体验中。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在零售业向全渠道零售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剑,2018)。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强顾客与零售商之间的互动,Piotrowicz和Cuthbertson(2014)以及Gu和Tayi(2017)强调了信息系统在支持全渠道零售中的作用。目前研究尚未系统确定零售商必须开发哪些信息系统能力以在全渠道环境中取得成功,而本文提出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以期望对我国零售业全渠道转型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理论背景
(一)零售渠道的演进
在零售业初期,零售商将实体店作为单一分销渠道(齐永智、张梦霞,2015)。因此,顾客不得不进入实体店购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售商开始扩大渠道组合,并通过电话等其他渠道提供服务,直到近年来通过数字渠道,顾客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购买产品,例如B2C电子商务、O2O电子商务或社交营销解决方案。在大多数传统渠道中,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Mohr和Nevin,1990),而数字渠道促进了双向沟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也使零售商能够融入其顾客日常生活中(Rosemann,20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渠道的出现,零售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Verhoef等,2015)。在过去二十年中,渠道主要被视为分销渠道,研究人员专注于确定每种产品类型分销渠道的适当组合(Black等,2002)。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渠道充当分销渠道或沟通渠道,其可以被描述为零售商的联络点或与顾客互动的媒介(Neslin等,2006)。基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将渠道视为零售商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渠道(Hosseini等,2015)。因此,渠道可以被分类为线下渠道(实体店)、在线渠道(在线商店)和直销渠道(实体或在线)(Verhoef等,2015)。而传统的在线渠道由于移动渠道和社交媒体等附加数字渠道的出现而大幅扩展(Verhoef等,2015),可以分为能力性、社交性、社区性和企业性渠道(Straker等,2015)。
随着零售渠道的不断丰富,形成了丰富的渠道生态链,研究人员提出将重点放在全渠道管理上,这种方法试图以整体和综合的方式考虑所有渠道(Verhoef等,2015)。因此,全渠道管理可以定义为,对众多可用渠道和顾客接触点的协同管理,以使跨渠道的顾客体验和渠道绩效得到优化(Verhoef等,2015)。从顾客角度来看,如果产品可以在任何渠道购买,顾客也可以通过任何渠道使用同一优惠券(Beck和Rygl,2015)。从内部角度来看,如果顾客的定价和库存数据等数据在所有渠道上共享(Beck和Rygl,2015),则说明渠道将被整合。
在过去文献中,对于更好地理解顾客的多渠道和全渠道购物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Venkatesan等(2007)分析了顾客多渠道购物行为的驱动因素。由于全渠道零售与创新数字渠道的'出现有关,Juaneda-Ayensa等(2016)通过检查接受和意图使用新技术来确定影响全渠道购物行为的因素。Gu和Tayi(2017)分析了顾客对零售商不同产品摆放策略的行为,即产品是专门销售还是跨渠道销售。此外,Gu和Tayi(2015)考察了零售商实施的不同退货政策对顾客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框架
能力与企业的资源观(RBV)有关(Wade和Hulland,2004)。因此,组织拥有能够创造竞争优势和卓越长期绩效的资源(Hosseini等,2017)。当组织实施价值创造战略,而不是同时被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竞争对手实施时,组织就会获得竞争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资源配置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并且不可替代的(Barney,1991)。资源分为资产和能力,资产是组织可以使用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东西(Helfat和Peteraf,2003),而能力是使用资产创造、生产或向市场提供产品的可重复行动模式(Wade和Hull,2004)。与有形资产相比,能力提供了对组织内不可转移资源和流程的理解(Dreiling和Recker,2013)。因此,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不可避免的(Helfat和Peteraf,2003)。
能力被分为运营能力和动态能力(Dreiling和Recker,2013;Pavlou和ElSawy,2011)。运营能力专门用于组织经常性流程,即有助于日常生活(Winter,2003);而动态能力有助于适应和重新配置动荡环境中的能力,即应对能力(Hosseini等,2017)。因此,动态能力被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高阶能力(Koch,2010)。
通常情况下,能力是通过能力框架构建的(Forstner等,2014),具有相似特征的能力可以归入能力领域(Hosseini等,2017)。研究人员为业务流程管理(Rosemann和VomBrocke,2015)、创新管理(Hosseini等,2017)以及跨文化管理(Ang和Inkpen,2008)提供了不同领域的能力框架。例如,Rosemann和VomBrocke(2015)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框架沿着六个要素(即战略一致性、治理、方法、IT、人员和文化)构建了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在创新管理中,Dreiling和Recker(2013)提出了一个区分组织、个人、技术和流程能力的框架。
信息系统能力是信息系统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项研究中,对信息系统能力展开了更广泛的观察。通过考虑先前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全渠道零售领域,本文将信息系统能力定义为零售商组装、整合和部署信息系统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供跨所有渠道无缝体验的能力。例如,McLaren等(2011)开发了衡量企业竞争战略与信息系统能力之间契合度的模型。Niehaves等(2011)通过区分感知、获取和转换能力为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流程变更提供了一个能力框架。
此外,信息系统能力可以分为内部能力、外部能力和跨越能力。内部能力是针对市场需求(例如信息系统技术技能或信息系统开发)的内部重点和发展方向。相反,外部能力是外部导向的,侧重于预测市场需求和理解竞争对手,如外部关系管理或市场反应(Wade和Hull,2004)。跨越能力指的是信息系统业务伙伴关系或信息系统规划和变更管理,必须结合内外和内外能力(Wade和Hull,2004)。
三、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
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本文将其分为外部能力、内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外部能力侧重于预测或响应公司外部的要求(Wade和Hulland,2004),对于全渠道零售商至关重要,因为零售商必须获得顾客的需求、偏好和背景。同时,内部能力对于管理全渠道技术和处理全渠道数据至关重要(Wei等,2014)。而跨越能力集成了内外兼容能力,并且需要理解市场需求和内部能力(Hooley等,1999;Wei等,2014)。
(一)外部能力
顾客基本信息。获得基本顾客信息是大多数顾客与零售商互动的先决条件。基本的顾客信息源于识别数据(例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描述性数据(例如人口统计、家庭结构、顾客分类)。基本的顾客数据可能会在注册过程中收集或基于特定的交互,可以通过传统市场调查的数据来丰富,例如关于顾客购买力的信息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
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偏好受个人或社交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同事)的影响。如今,这些关系中的更大一部分反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顾客连通性上,顾客使用社交媒体和撰写产品评论,彼此不认识的顾客可能会相互影响他们的偏好和购买决策,来自社交媒体的印象会影响顾客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顾客评论可以借助于情感分析来解释(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能够确定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影响范围及其行为。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中心度量度(例如度数中心度、亲密度中心度、中间度中心度)来确定,通过分析顾客的社交图和个人资料信息,全渠道零售商可以更好地利用基于心理和行为的定位。
顾客情境背景。为了设计更合适的顾客互动,零售商必须能够感知个体顾客的具体情境背景(例如时间表、地点、心情、特殊事件),相关数据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传感器来收集。另外,就顾客授权而言,零售商可以考虑来自个人交互(例如电子邮件、聊天)和顾客的数字日历信息,以提供顾客的高度情境化的精准推荐。零售商可以结合使用不同渠道内顾客当前行为的交易数据,全渠道数据有助于了解顾客的计划、需求和偏好。在此基础上,零售商可以避免在错误的时间或地点与顾客进行互动,即可能会损害短期顾客体验或顾客关系的情况。
(二)内部能力
全渠道分析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环境中,使用创新信息技术和处理大量异构数据至关重要。因此,员工需要掌握与全渠道零售分析技术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另外,他们需要有关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知识。此外,由于全渠道零售商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例如通过使用会员卡或通过跟踪在线商店的顾客行为,员工必须了解数据隐私性、安全性、所有权以及顾客对使用的期望,以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
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零售商拥有并处理可能以结构化(例如销售点数据)形式提供的各种形式数据(例如顾客、产品、位置、时间和渠道数据)或非结构化形式(例如顾客评论)。在同质数据库中检索、组合、整合和构建来自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的过程是全渠道组织的关键挑战。一旦零售商掌握了全渠道数据集成,零售商需要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通过使用可视化、预测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不同方法,零售商可以对市场形成有意义的见解。因此,零售商必须注意不要陷入典型的大数据分析陷阱,比如对低质量不相关数据或虚假相关性的复杂分析。
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在全渠道环境中,零售商必须能够管理一系列新兴技术,如店内技术、交付技术、LBS技术或通信技术。其中,店内技术(例如交互式展示、虚拟试穿、自助结账解决方案)将成为商店体验的一部分,并有助于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在网上商店无缝购买产品,并减少闲置时间;交付技术(例如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有助于履行过程。基于位置的LBS技术在实体店内外提供本地服务能力;通信技术(如视频聊天、聊天机器人)有助于改善顾客和零售商之间的持续沟通。因此,零售商还必须能够运营合适的全渠道基础设施,以便利用这些技术及其相互作用。全渠道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多个层面问题,例如协同使用新兴技术、网络通信、智能物件与其他业务系统(例如CRM系统)的数据连接与数据存储,因为数据需要存储在实时处理的集成数据库中。零售商还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传统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或新的数据集成架构(如数据湖)来存储数据。
(三)跨越能力
实时信息访问。全渠道环境下顾客可以连续在不同渠道之间切换,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可以随时发生,实时信息的提供和访问是全渠道零售商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一,在所有渠道获得实时信息时,顾客决策可以得到促进,线上与实体渠道的产品可用性信息可以支持顾客的跨渠道选择,对订单进行持续的实时跟踪可实现更加以顾客为中心且便捷的送货服务。第二,从零售商内部角度来看,有关产品可用性、顾客行为、顾客状况和销售情况的实时信息有助于组织货物流通、市场营销和服务。第三,需要实时信息来提供个性化和上下文广告,服务和优惠(例如基于位置的广告)。因此,在整个顾客旅程中无处不在的实时信息访问是成功全方位渠道零售的先决条件。
需求智能推算。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自动推断和推理顾客的需求和偏好。通过利用不同的数据流和实时数据分析,零售商可以获得对顾客行为有价值的见解。例如,顾客需求可能通过与虚拟顾问进行对话分析,并借助联合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对顾客需求的理解是长期顾客关系的基础,也是渠道开发、创新管理、广告投放等许多战略运营的决策支持。
个性化营销和服务。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偏好调整广告、优惠和服务的能力。广告和优惠应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提供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户外场景时提供O2O服务。此外,服务履行过程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情境化,顾客可以选择最方便的选项,例如在某个特定时间送货上门。随着顾客管理关系的兴起,零售商必须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尤其对于某些产品类别(例如电子设备)。
互动的智能自动化。未来,顾客与零售商交互的越来越多的部分将由人工智能来自动处理,例如购买咨询和售后服务。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必须提供智能自动化,零售商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顾客可以从持续服务水平中获益。例如,顾客订单可以通过智能物品(例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咖啡机)来放置。智能设备一旦被顾客授权,可以自己充当顾客。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成功与智能物品进行沟通,这些智能物品意识到其所有者规定的偏好。
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全渠道顾客通过数字和传统渠道以更加互联的方式与零售商互动(例如在实体店中使用在线商店)。渠道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个人计划、心情、天气),并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接触点,以实现所有渠道之间的无缝切换,零售商应当消除孤立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孤岛,管理来自所有渠道的顾客数据,以实现全方位的顾客视图并提供一致的顾客体验。
融入顾客日常生活。由于数字渠道以及智能手机和智能产品等数字技术的出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现在许多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都是在家开始的,智能设备的使用使顾客能够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此外,顾客希望避免时间闲置,并倾向于在途中适当情况下(例如在地铁、逛街等场景下)发起互动。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机会,并且非打扰式地提供适当产品。
四、结论
数字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管理中日益重要,本文开发了一个信息系统能力框架,其中包括零售商在进行全渠道管理时应考虑的12种能力。框架包括3种内部能力(全渠道分析技术、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3种外部能力(顾客基本信息、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情境背景)以及6种跨越能力(实时信息访问、需求智能推算、个性化营销和服务、互动的智能自动化、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融入顾客日常生活)。
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带来了一定贡献。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能力框架通过识别和构建相关的信息系统能力,为全渠道零售知识的形成做出贡献,因为国内暂时还没有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全渠道零售能力框架。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的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当零售商参与全渠道管理时,框架的能力可能会因相关性和重要性而异,具体取决于行业或组织的特性以及组织在全渠道管理中的进展情况。本文建议组织始终密切关注所有能力及其相互作用,以便在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现成功的互动。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框架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运营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参考文献
[1].江欣.基于全渠道零售视角的传统零售业转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
[2].马慧敏.移动互联时代我国零售企业全渠道模式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4)
[3].王剑.零售企业的全渠道演变及供应链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4].齐永智,张梦霞.SOLOMO消费驱动下零售企业渠道演化选择:全渠道零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
[5].姜丽媛.全渠道零售时代下产品的网络适应性变化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5(7)
[6].施蕾.全渠道时代顾客购物渠道选择行为研究[J].当代财经,2014(2)
[7].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