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营运成本毕业论文

2023-03-08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营运成本毕业论文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2004.4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2005.1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2005.3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6

求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类别及其防范措施的毕业论文!

物流外包是企业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是物流外包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常常出现物流中断,甚至失败。本文对企业物流外包的原因、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范对策,以促进企业更好地结合企业的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物流业务外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务外包已成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由于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时间性强、环节多、参与主体复杂、业务见的相互影响大,局部微小的偏差可能导致整个物流链的脱节或崩溃,因此其风险防范十分重要。
  
  一、物流外包的主要原因
  (一)降低成本。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许多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办内外都拥有良好的运输和分销网络,在组织企业的物流活动方面更有经验,更专业化。所以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它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把更多的资金投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
  (二)提升企业效率。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的效率。
  (三)分担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柔性。企业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取消了企业与用户双方各自独立拥有的库存和运输,从而分散了由政府、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使企业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时间和速度上的竞争,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由于其专业化和规模效应的优势,能够快速地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回应。
  
  二、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外包控制不足。外包常常会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从而增加了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外包的过程中有可能由于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而影响整个业务的发展。
  (二)增大外包依赖风险。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
  (三)内部员工抵制。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四)降低用户满意度。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从长期来看,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五)企业利益受损。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缺乏专家技术,因此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对策
  随着物流外包实践的推广,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应该考虑物流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潜在的风险,以系统的、长期的观点来进行物流外决策,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来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
  (一)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确定在行业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物流供应商,否则,实施物流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并探讨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做的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
  (二)外包伙伴的选择。物流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包给谁的问题,即外包伙伴的选择。首先需要对外部的潜在物流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调查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评价其从事物流活动的成本状况,评价其长期发展能力,评价其信誉度等。特别是对于物流供应商的承诺和报价,企业务必认真分析衡量。报价应根据物流供应商自身的成本确定,而非依据市场价格,报价不仅仅是一个总数,应包括各项作业的成本明细。对于物流外包的承诺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物流供应商战略方面的项目,必须来自物流供应商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约履行过程中出现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致的现象。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多个物流外包伙伴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需要的外包伙伴。
  (三)物流外包活动的控制。对外包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是外包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即使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了协议,也应当监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同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要注意相互沟通,共同编制操作指引。企业不能认为业务外包了,一切就由对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而应当与第三方物流商一起制订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编制操作指引,供双方参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够使双方相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相互步调一致,也可以为企业检验对方物流作业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因此,企业要建立物流外包的控制机制,对外包伙伴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制订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物流外包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原有作业流程的制约,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五)以“双赢”为原则,巩固合作关系。物流供应商对企业和企业的客户的服务能力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工作表现的好坏,外包意味着双方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而非独立的,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双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现都将使双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现都将使双方受损。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要改变现有的观点,即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置物流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企业应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物流外包,通过外包既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物流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赢的局面。因此,供需双方相互信任和忠诚以及履行承诺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关系的关键素。
  
  四、结论
  物流外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实施中所存在的困难。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应该在寻找优质外包伙伴的基础上,建立以“双赢”为原则的合作关系,同时针对外包业务的特点合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在风险和机会并存的机遇中,认真研究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因地制宜地制定防范对策。

09会计毕业论文: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不断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现有效的生产成本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生产成本控制的管理对策、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关键词】 中小企业 生产成本 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现状却令人担忧,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难以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成本控制的含义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大体上说,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资料。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与意义成本管理通常包括制定成本方针和成本目标、成本策划、成本控制(包括降低成本和保持成本水平)等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一种市场竞争机制,它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所有企业都是以相同的平等身份参与竞争,没有政府的行政干预和计划指导。同行业间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壮大,关键就是生产出或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赢得顾客、占领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竞争中若要以低价取胜,则必须以低成本为前提。只有降低成本,才有降低价格的可能;若不考虑成本,就想降价取胜,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在竞争中失败。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是经营收益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营利润的重要保证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改善公共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反作用于经营活动,促进经营收益的扩大。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使经营收益扩大。
3、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成本控制是抵抗外部的压力,求得生存的保证。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与供应商产品的相应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的产生。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垮下去。市场竞争无非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实质是诚信和成本的竞争。以成本支持价格,以价格决胜市场,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化,这才是我们的追求。三.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现状(一)生产成本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
  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一项综合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实施的生产成本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的遵守与执行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的需要。这是为美化自身年度经营管理业绩的一项宏观需要,忽略了生产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效用。
  (二)生产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救灾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三)成本管理理论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生产成本控制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IT技术在生产成本控制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二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决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有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或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四)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全面成本控制的要求
  生产成本控制方法单一,构成简单,不能深入反映经营全过程,不能提供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生产成本控制对象局限于财务成本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信息。
(五)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信息失真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使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观行为主要有两种: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其中根据领导意图随意调整成本属典型的故意行为,是明知故犯;乱挤成本,一般来说也属故意行为;至于其它,则或是由于会计人员没有划清成本核算对象,没有分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的界限,或是由于管理者水平有限,制定的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人员粗心失误而形成的,都属过失行为,并非有意。故意行为是经营决策者及财务负责人素质低、名利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的二、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资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许多中小企业库存的原辅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物资的数量逐年递增,甚至是成倍增长,但物资的存储空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并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材料的使用很少经过精确的计算,验收和领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量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盘存不及时,财产清查不严格,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
  (二)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职工非常关心劳动的回报,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并不关心。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比较简单,很多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比较固定,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在报酬上存在平均主义,也存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公,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员工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劳动效率不高。
  (三)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生产设备开工率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综合利用效果较差,闲置生产能力较大。许多企业机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缺少专人,机器设备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保养,老化速度较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滞后,机器设备的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导致生产质量下降和废次品率上升。
  (四)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制造的精确度较低,不合格率较高。生产流程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流程不够清晰,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合理、生产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五)安全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注重生产、轻视安全,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生产的常识。许多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不成体系或根本没有指标,考评比较主观、随意,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六)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三、加强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创造机会鼓励职工学习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生产环节的报酬设计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中小企业也要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地推行人事和分配等项制度的改革,增强员工的竞争与危机意识、投入与产出意识、效率与效益意识。
  (二)建立生产环节的成本分配标准
  科学的成本控制,重要措施之一是设计并实施科学的控制标准,按不同生产要素对生产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并细化成本消耗标准。制定生产用材料物资消耗的控制标准时,既要制定产品总成本的控制定额,也要制定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标准。对于多步骤、多环节的产品制造,还要建立分工序的材料消耗标准,以便核算和考评材料成本。
  (三)规划目标利润,分解目标成本
  追求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等信息,首先确定目标利润率;再根据计划期的销售业绩等指标预计目标利润,并据此确定企业的目标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上限;然后,根据以往的资料,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推算生产成本总额;最后,依据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具体成本项目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逐步分解直接材料目标成本、直接人工目标成本和制造费用目标成本,以此作为生产环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的控制目标。
  (四)完善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控制
  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制度。首先,要强化仓库管理,完善材料领用制度。其次,要模拟市场运作,推进企业内部的市场模拟机制,通过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来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第三,要加强产品的质检管理。第四,对生产设备实行责任承包,并建立固定资产承包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设备,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第五,要规范边角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的考核及分析工作
  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生产单位沟通成本控制的信息,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控制;生产技术部门要适时协调和监督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对生产环节进行平行监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销售部门要及时向生产单位传递市场信息,帮助生产部门改进工艺和设计,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研发部门应争取加大对产品研发、工艺制造方面的投入,通过科学的工艺设计来降低成本;考绩部门要加大成本控制的长效考核力度,设计合理的考评指标,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六)提高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一是创新观念。即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不满足现状,敢于除旧迎新,主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向未知领域进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实现率先创新,创造新成果,开拓新局面。二是信息发展观念。即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商业信息,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夺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积极与国际接轨,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企业经营领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科学发展观念。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敢于不惜代价,吸纳一些学有专长、敢于创新的科技人才,想方设法为他们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利益分配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倾斜,调动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四、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
  (一)加快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的建设
  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监督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它本身是对计划、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同时一般也会与各种利益挂钩,因此具有激励作用。构建一套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成本控制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员工的生产成本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尽快拿出一套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管理指导性规范,为企业指明方向。
  (二)健全和完善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优势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质量、交货效率、售后服务、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成功把握。所以,应当在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非财务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1.质量;2.交货效率的评价;3.企业应变、创新能力评价;4.对雇员的评价等,优化生产成本控制绩效的评价。这一管理应自觉遵循生产时间最小化原则,机器利用率最大化原则,营运成本最小化原则,质量最优化原则。
  生产成本控制不当,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解决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参考文献】[1]杨悦《企业研究》总第279期 2007-05-23http://bgbgs.blog.163.com/blog/static/1701108120070523334599/[2]赵宇辉《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经济视角》 2005年第10期[3]周骞《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建议》。全景网,2004-12-24[4]阎淑荣《论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3-11[5]陈兴述等《企业财务机制探微》[J].财会月刊,2004-09[6] 张海平.论成本控制目标.冶金财会,2005-07
[7] 文洪奇.试论成本控制.商业经济, 200-05[8]佚名 http://www.lnsgdb.com.cn/23.asp[9] 梅志文《关于提高我区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思考》 http://www.tbzgw.cn/djtd/one3.htm[10]王艳梅《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2007-12-21[11]姜开润《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2008=1-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