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葫芦丝学术论文

2023-03-07 23: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葫芦丝学术论文

葫芦丝出色的演奏家有:

李春华:

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

魏仕健:

作曲家、教育家,系山东省临清市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葫芦丝论坛》编辑部主编。在全国二十余家音乐期刊、电台发表声乐作品200余首,学术论文23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近30次。

王厚臣:

1956年3月22日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莱阳。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

赵也:

湖南科技大学音乐学学士,竹笛专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习笛,掌握诸多竹笛、葫芦丝技巧。

对竹笛、葫芦丝的学习与教育有着颇深的研究。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学习,自己选编、整合了一套内容更精炼、更实用的“琳轩音乐赵也教你学乐器系列”竹笛、葫芦丝教材《竹笛葫芦丝基础器乐学习精编教程》。

哏德全:

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

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

葫芦丝的名家名曲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带着一身的技艺,上世纪80年代,哏德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昆明,创办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2008年9月16日晚10点10分,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制作演奏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为他短暂的50个春秋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记者昨天一早就来到哏德全位于昆明凯苑小区的家中。与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的“葫芦丝王”。据悉,哏德全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日上午9时在昆明油管桥殡仪馆举行。王同贤:男,1955年月出生于河南郸城。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葫芦丝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社会艺术考级委员会考官,河南省竹笛葫芦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校长。现任河南省老干部大学以及郑州市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创办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四方求索,细心钻研,在民族吹奏乐的演奏及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细腻深邃的演奏风格。 李仲培:哏德全的启蒙老师。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童年深受当地名人、民间艺人和龚全国等人的影响,学会了二胡、竹笛、葫芦丝等多种器乐。 1972年9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演奏员。1980年州歌舞团的演奏员龚全国被国家四大部封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得知后,就写信给龚全国向他请教学习葫芦丝演奏。龚全国收到信后,回信说:你在梁河到芒市太远,我介绍你找我兄弟——李仲培在县文工队,他系统的学过吹管乐,当时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当工人,通过龚全国介绍——跟我学习葫芦丝演奏。我就系统地教他学习竹笛的气息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及民族音乐理论。将竹笛的气息、技能、优势和葫芦丝特点、风格相结合,每个星期来上几节课,长达三余年之久,在民间吹奏葫芦丝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演奏技能、乐理等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终于在90年初出现了哏德全的葫芦丝、巴乌演奏专辑,他独特的风格让葫芦丝、巴乌走进千家万户,国内外赞誉不绝。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魏仕健:作曲家、教育家,系山东省临清市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葫芦丝论坛》编辑部主编。在全国二十余家音乐期刊、电台发表声乐作品200余首,学术论文23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近30次。曾先后担任《湘江歌声》专栏作家,《中小学音乐报》特约记者,《工人音乐报》特约编辑、记者,其传略收入《中国艺术界名人大辞典》。先后出版了《魏仕健优秀校园歌曲选》(济南出版社)、《葫芦丝大教本》(华夏出版社)、《中国葫芦丝演奏方案》(新世界出版社)、《丝韵》CD专辑(与人合作)(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在全国“滨湖杯”葫芦丝原创作品大赛中其葫芦丝独奏曲《红叶》获总排名第六。王厚臣:1956年3月22日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莱阳。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  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元修和、张之良、陈重先生学习竹笛、打击乐、笙、埙等专业技术,获得双专业学历证书。从艺以来,以独到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及严谨的舞台作风,出色圆满完成了八千多场次的独奏任务。他的演奏既热情饱满又粗犷豪放,既深刻细腻又运用自如;既有爆发力又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加之具有扎实而良好的竹笛功底和演奏基础,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品素,在音乐艺术界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乐坛骄子。在创作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立意不凡﹑旋律流畅﹑风格鲜明﹑寓意深刻,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灞柳 情》、《茶歌》、《婚恋》、《草原恋歌》、《瑶族舞曲》﹑《风葫芦》﹑《苗语花香》﹑《茶歌》﹑《美丽的秧箩》、《火塔之夜》[[天乐]]《公主的传说》,《赛江南》等多首作品定为国家考级曲目并在国内各项赛事中获奖。其中有四首笙作品及个人简介由中国台北学艺出版社《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中出版发行。所编的《笙曲集》、《埙曲集》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先后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助教程》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以及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先生监制的《王厚臣作品专辑》已由陕西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2002年4月随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日本大分访问演出,演奏了葫芦丝独奏曲《茶歌》2009年10月应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山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邀请在太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专场演出。11月应天津葫芦丝俱乐部的邀请举办了艺术讲座。2010年2月应深圳葫芦丝巴乌委员会的邀请举办了葫芦丝西北风格的讲座。2010年4月参加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中国旅游年暨世博旅游推广周活动,担任葫芦丝《大长今》、《火塔之夜》独奏任务。所到之处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  业绩已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音乐家辞典》。曲佤哈文(艺名), 汉族名:史习文。云南籍。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南省分会常务理事。广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会员常务理事。2007年8月曲佤哈文拜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作曲家林荣昌老师为师。学习演奏及作曲。2007年至2012年期间曲佤哈文老师创作有佛乐《乌香》,四川大凉山彝族风情葫芦丝曲《执玛格聂》,为感恩父母亲而创作的《感恩》、 以漓江为背景的《漓浪情丝》,改编电视剧<井冈山>主题曲为高低音葫芦丝合奏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创作云南傣族风情乐曲《欢乐傣乡》、高低音葫芦丝合奏曲《孔雀之梦》,蒙古族葫芦丝曲《草原牧歌》和藏族风情葫芦丝曲《贡布舞》等十余首葫芦丝作品。岳小卜:中国为数不多的葫芦丝女制作家之一,音乐学学士,“乐得葫芦”品牌创始人。出生于伟人故里——湖南湘潭。二十一年乐器行业经验,在葫芦丝制作与演奏、儿童器乐作品创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所造诣,创作了《奥运喜讯传金湾》、《渔乐》等脍炙人口的葫芦丝曲。近几年先后担任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员等职务。现为中国教育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为葫芦丝巴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赵也:湖南科技大学音乐学学士,竹笛专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习笛,掌握诸多竹笛、葫芦丝技巧。对竹笛、葫芦丝的学习与教育有着颇深的研究。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学习,自己选编、整合了一套内容更精炼、更实用的“琳轩音乐赵也教你学乐器系列”竹笛、葫芦丝教材《竹笛葫芦丝基础器乐学习精编教程》。武弋: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葫芦丝考级高级评委。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考级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创办“天籁知音民乐工作室”从事葫芦丝、巴乌的教学与推广。2008年(合作)出版发行《西双勐牛之歌》葫芦丝曲集;2013年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火车随想曲》等。李会刚:男、民族:汉、河北省邢台市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陶笛专业委员会(简称:河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 。郑石萍郑文萍 1.月光下的凤尾竹2.婚誓3.多情的巴乌4.竹林深处5.山寨情歌6.侗乡之夜7.瑶族舞曲8.欢乐傣乡9.竹楼情歌10.放马山歌11.美丽的金孔雀12.军港之夜13.梦回景颇山14.勐养江畔15.古歌16.金色的孔雀17.赶摆18.迷人的葫芦箫19.景颇山20.版纳之夜21.金孔雀与凤尾竹21.云之南22.月亮升起来23.乌香24.刘三姐25.佤山春26.天涯歌女27.渔乐28.奥运喜讯传金湾29.打跳欢歌30.蓝色的香巴拉31.蝴蝶泉边32.猎归33.贡布舞34.骑兵进行曲35福禄迎新36傣寨恋曲37菊花台38西界歌曲说明:1.月光下的凤尾竹 作曲: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词:词作家、诗人倪维德歌手:关牧村2.婚誓 1957年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葫芦丝把这两首歌曲演绎得非常完美,你能通过葫芦丝“听”到情侣们在谈情说爱,身临其境。3.云之南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让你忘乎所以。4.《渔乐》葫芦丝重奏曲。作曲:岳小卜、勇丹。录音编排: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这首乐曲的主要题材来自于珠海民歌《月下轻舟泛渔歌》。悠扬动听的旋律一开始就让人们有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使我们珠海的民歌旋律特点很快就回响在听众耳边。一段悠扬的旋律过后,乐曲进入快板段,这一段主要采用珠海的咸水歌的素材,仍然是在徵调式上展开,充分体现了沙田民歌的特点。接下来是转段,情绪突然变得悠长抒情,与第二段构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调性也随之改变,从徵调式变成宫调式,整个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乐曲的第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再现,回到徵调式上,这是对主题段的再次回顾,强调和巩固整个乐曲的主题和调性。这首乐曲主体是由F调葫芦丝独奏引子部分,引出乐曲的大体情绪和主要乐思。第一段由一个复乐段构成,前段结束在商音上,后段结束在徵音上,与前段形成呼应。此段主要表现渔民出海打渔之前充满希望的心情。第二段首先吹奏小引子,然后由一个重复的四乐句乐段构成。速度加快,同时节拍变成了6|8拍,是一种舞蹈性的节奏,因此这一段的伴奏织体采用了舞曲性的织体。依然以主旋律为主。这一段体现了渔民们在捕鱼中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第三段开始转调,乐曲由此进入F调,低沉、浑厚的听觉感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幅幅关于渔民老者的画面,亦或是抽着旱烟、端坐船头,亦或是凝视鱼篓,瞭望水域,让人有无限沧桑之感,忽然能够体味到渔民捕鱼收获背后的那份艰辛。接着是此段反复一次,乐曲进入C调,音乐明朗起来,清新的气息铺面而来,乐曲的画面转向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亦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孩子心中的渔乐让人体会到了捕鱼收获的另一种欢愉。前短后长的两个乐句构成,表现渔民们打渔快结束时的各种心情。使听众明显感受到转调处理带来的听觉效果。再现段的句法结构与第一段相同,但是在织体上有所变化,采用了复调的手法,与第一段构成呼应。尾声与引子形成呼应。由水乐引出,宁静而致远,展现了一幅雨声过后,潮湿的空气里渔船渐远的画面,引人回味。沙田民歌包括咸水歌、高棠歌、姑妹歌等。传唱至今的曲目有5000多首。沙田民歌对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在于更好地将这种民歌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传达,超越歌曲的局限,使其流传得更加广泛。对于《渔乐》的音乐创作,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的执笔是非常开放的。我们想在不断地尝试中,最终寻找到珠海民歌与儿童乐器演奏配合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各位能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倾力艰苦奋战在当代中国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在儿童乐曲创作和组织编排上的苦心和我们对民歌艺术发展、保护的轨迹。5.《奥运喜讯传金湾》,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岳小卜老师作曲,中央音乐学院方健教授担当MIDI制作,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姚恒璐教授指导,集中国云南特色乐器(葫芦丝)与奥运精神、珠海金湾人民爱国热忱为一体的大型原创器乐舞题材,是金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奥运会为主角的百人葫芦丝器乐舞艺术篇章。此曲以简洁、悠扬的旋律写出了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时刻,全金湾人民幸福快乐的体验。《奥运喜讯传金湾》陶冶了金湾人的情操,坚定了金湾人的意志,鼓舞精神,活跃生活,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这首乐曲结构是单二部曲式,由12小节的自由引子引出。曲式结构图如下:引子 A 连接 B12 a b cd e f g h i4.4 44 6 4 4 4 4 6首先,引子前半段,随着国歌的奏响,我们意识到一次伟大的盛会将要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举行!这个让无数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期待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接着,纯净、悠扬、飘逸的葫芦丝独奏开始,轮番转换的前八个小节长音,生动地展示了金湾农村的一幅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绿山碧水的金湾似乎正为这个喜讯的到来而积蓄着某种力量。紧接着一串由低到高的音阶式进行融合着四拍长音,将这种力量的蓄积推到最高点,由此揭开了金湾人民喜迎奥运的序幕!第一段,由起承转合的四句构成,最后落在bB宫调上。表现了金湾的孩子们翘着小脚丫,银铃地欢叫着跳跃开来,把祖国的喜讯带到父母、兄弟姐妹的身边。连接段,由迂回式的旋律快速上行到羽音上。一串急速的、抑扬顿挫的强有力音阶进行,预示着申奥成功的喜讯刹那间就传遍了整个金湾,最后的一个长音表现的是远镜头下,金湾的每家每户翘首以盼,凝视的双眸里盛满了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第二段,是整曲的高潮部分。由五句写成,前两句是起与承的关系。第三句在节奏和旋律形态上有一定的变化,第四句头与第三句基本相同 ,但是结尾的落音不同,前句落在角音上,后句则落到商音上 ,最后一句是总结性的句子 ,最后回到bB 宫音上。金湾的广场上站满了人群,得知申奥成功的人们纷至沓来,共同庆祝祖国的成功!大家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整个金湾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一时间,千万双翅膀从小林山奋起,迎着新世纪朝阳;千万片征帆在金湾进发,驶向奥运的殿堂……注:岳小卜老师说:“希望这首曲子能成为一个平台,让大家离奥运更进一步,也让奥运精神离大家更进一步!”6.《福禄迎新》 ,壮族青年作曲家黄圣杰(阿卬琥)老师作曲并编曲演奏,收录在葫芦丝独奏专辑《开门红》里。该曲调欢庆中带有悠扬,热烈中带着柔美。无论您是开大音响活跃气氛,还是夜深人静带上耳机细细聆听,都会给您美好的享受,让您霎间忘掉所烦恼,置身于曲中流连忘返...曲如其名,“福禄”和“葫芦”谐音,用葫芦丝演奏最为恰当,寓意深刻。“迎新”即是迎接一切美好新事物,迎新年新春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婚、迎新生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房、迎新店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

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 800个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朴东生简介及详细资料

在五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朴东升主要从事民族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曾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指挥千人演奏的"中华大乐";曾先后应邀赴台湾担任台北市立国乐团、国立艺专实验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客席指挥;也曾应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的邀请担任客席指挥;曾任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等院团的客席、特聘指挥,并指挥中央歌舞团等团队出访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曾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录音专辑担任指挥。

在从事指挥专业的同时,他还潜心于民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民族管弦乐《江苏民歌组曲》、《苗族见太阳》、《阿里山素描》等,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合唱与乐队《中华颂》以及舞蹈音乐等近百首民族器乐作品。并在新加坡、台湾、北京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多年来曾先后在《人民音乐》、《音乐周报》等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和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专著《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和文集《龙乡龙乐未了情》《中国民乐纪事50年》《中国民乐纪事60年》图片回忆录《民乐人生》等。

1993年被中国文化部评为文艺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有国务院颁发的 *** 特贴。

朴东生参与"葫芦丝文化节"

在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的到来,无疑为本次盛会增色不少。

据朴老说,20年前,当流行音乐以席卷之势在中国大地掀起一个又一个 *** 的时候,搞民族音乐的一些人感到再也看不到未来,纷纷转行或远走他乡。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批老民乐工作者觉得,应该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捍卫民族音乐的阵地。经过酝酿,1986年8月8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l987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艺术节上,由民乐学会组织的千人"中华大乐"的演出,激昂奏响了《将军令》、《长城随想》等气势磅礴的民乐大章;1988年,学会又组织了"龙乐音乐周"等系列演出。朴东生说:"这些成功,鼓舞了民乐工作者的士气,也使学会高扬振兴民族音乐大旗的这点薪火,为随后渐成燎原之势和走上逆风飞扬的振兴之路埋下了火种。"

近几年来,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广下,葫芦丝艺术迅速跨越传统的地域空间,在东南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地都得到相当一部分爱好者的认同。本届葫芦丝文化节,广泛邀请国内外葫芦丝演奏家、世界各地葫芦丝研习者和爱好者云集"论剑"。对此。朴东生认为,在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格局下,民乐的发展也应借助市场这一无形巨大的力量。目前.全世界都刮起了中国文化的热风,使民族音乐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形势。德宏应乘着这一东风,继续探索和拓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宣传推介工作,率先把"葫芦丝之乡"的品牌打响.使之成为德宏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朴东生建议重视人才的培养,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依靠产业的发展推动艺术发展与创新,让世人提及葫芦丝都有这样的认识,"葫芦丝之乡"在德宏,葫芦丝最美的曲目出自德宏,演奏葫芦丝的人才汇聚德宏,工艺最精美的葫芦丝产自德宏!让葫芦丝艺术最终在德宏化蛹为蝶,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明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从艺60周年,一甲子的人生,全部填满了音乐,74岁的音乐家说:"别的我都不会,一辈子就只知干这事情,而且想把它做到最好。"

他说,文化传统就像是一条大河,一直不停地流淌著,任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流向,尽管会经过各种的曲弯,最终必流向大海。"我觉得民乐一直在很稳定的发展,并没有大起大落。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民乐的生生息息有很固定的一种规律,即使我们筑起堤坝,它还是照常的流淌著。" 既然有幸见证民乐发展的好势头,朴东生说,他就要跟时间赛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量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添砖加瓦。

朴东生个人作品1

朴东生个人作品2

《乐队指挥法》

《人民音乐》

《指挥入门》

《音乐周报》

《牡丹仙女的传说》

《乐队指挥法》

《江苏民歌组曲》

《指挥入门》

《苗族见太阳》

《龙乡龙乐未了情》

《阿里山素描》

《竹笛曲集》

《欢庆胜利》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

《在草原上》

《民乐纪事50年》

《中华颂》

《外国民间乐曲选》

《个人作品音乐会》

上述中《指挥入门》乃朴东生先生所著

中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原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83岁。

为沉痛悼念朴东生先生,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时45分,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楼兰厅举行告别仪式。

朴东生先生还潜心于民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交响合唱《中华颂》等近百首民族器乐和声乐作品。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民乐指挥概论》《合奏与指挥》《指挥艺术概论》《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等著作,对中国民乐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6年,朴东生先生与彭修文先生、秦鹏章先生共同发起创建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繁荣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从《千人大乐》到历史巨制《华乐大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联络和团结海内外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音乐家,推动和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贡献。

朴东生先生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海内外民乐人的心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