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雕塑为祖国“四化”出力
冯河;谈作动物雕塑[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傅天仇;雕塑的遗产和创造[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路艳霞;环境剧 雕塑剧悄然露头[N];北京日报;2000年
王展;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王岩;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郑蕾;建筑与雕塑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崔健;写实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王琪;谈人物雕塑的姿势[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陈其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刘熠;城市广场的水景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黑晓东;写实雕塑的观察方法及形体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马军;试论雕塑材料语言与造型[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李亮;中国各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改革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我认为雕塑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视觉的愉悦性、内容的深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的丰富性与持续性。艺术产生于语言的结束之处,在这一点上雕塑是极其显著的,没有杰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杰出的作品,这种情感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喜怒哀乐,而是一定具有对宇宙万象的潜在哲学情怀的表达,雕塑和一切其它艺术一样,作品的真正价值来自于文化意义上的进展,没有对事物的质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具有文化推动意义的作品。没有对文化的推动,作品就不具备艺术上的真正发展。因此作品的好与坏重在情感的体现,意象造型是手段就必然要服从于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不是所有的雕塑作品都需要意象造型,它不是作品走向成功的万能钥匙,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定。运用得当会锦上添花,反之则适得其反。七拼八凑的作品让看上去就觉得眼熟,很像那种自来熟的人,面目没什么特点但很有“亲和力”。这些作品的作者把一切的环境因素、创作思路都归纳为程式化,咀嚼他人的已有思路并改头换面,导致自我创作意识的弱化乃至消失。艺术创作是有感而发的,也是理性的,没有触动、没有充分的酝酿,没有对雕塑本身规律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就失去具有创造力的可能,这种探索包含感知各种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事物,整理由此形成的感受,对传统的学习和分析,形成雕塑特有语言以及表现技法。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形式感的探索如果脱离了具体感受的营造,就难免舍本逐末。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意象造型和雕塑本身是互为依存的。它服务于雕塑作品的情感主题同时又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它可以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发挥到极至并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作者易于表达观者易于接受。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没有过去和未来,这个论点是就艺术的实质内核而论的。所以艺术也只存在肤浅与深邃,而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一切的感知的累积与整理及形式的运用都在逐步形成我们的相对完善的心灵,而这个“心灵”在每个个体中独立存在,个体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在不断接近一些东西,那就是本真或者说真理,不同时代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体验和思索,时代氛围造就了可以应证法则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形式,这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虽有各不相同的面貌,但艺术却具有高峰和低谷的原因。
给你个大概的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对传统雕塑的研究现状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历代中国雕塑的风格特点
2.1秦汉雕塑。。。。
2.1.1 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
2.1.2 秦汉文化对雕塑的影响
2.2唐代雕塑。。。。
2.2.1唐代雕塑的风格特点
2.2.2唐代文化对雕塑的影响
。
。
。
。
。
第5章 结语与后续研究
5.1 结语
5.2 后续研究
重点是第一张和第五章 你的论点和结论
具体的小节自己补充吧
记得给我分 呵呵
我倒是有,但是你用我的就算是抄袭呀,想当初毕业的时候,班上两个男生抄到一块去了,幸亏系里给兜着了,要不都要没学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