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体系性研究论文

2023-03-07 22: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体系性研究论文

教学质量预警体系的研究论文

构建教学质量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

(一)功能和作用

教学质量预警系统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研究和监控,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信息,避免产生不良问题。依据相关教学管理原则,选定一组变量,并建立一套预警标准并运用预警模式,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或逾越警戒范围的状况,即显示出警讯,给监管机构提供及早采取教学质量监管的措施,并要求教学机构限期改善,以保证人才培养培养质量。主要具有信息管理、监控、预警、纠正偏差和免疫的功能与作用。

(二)构建的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预警系统,就是要通过对高校的教学系统的信息和现象的反馈、分析,检测其偏离教学目标的程度,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发出预先警示,以达到预防、调整或补救效果的系统。构建教学质量预警系统应坚持实用性、预防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5个原则。

(三)要素分析

教学质量预警系统作为一个多维动态系统,其要素是指与教学质量的保证有因果关系,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能产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作用的动态因素。教学质量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指标管理、综合分析、预防决策、警报管理、排警管理。

系统设计

本系统基于微软.NET平台实现,采用基于B/S的表示层(Presentation)、功能层(BusinessLogic)、数据层(DataService)的三层结构,使用流行编程语言VB.NET和C#开发,并以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教学质量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具有状态数据预警信息管理、学生预警信息管理、教师预警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预警标准管理等功能。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学校状态数据预警信息管理模块。依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七个一级指标的内容与内涵。本系统将实现以上七个一级指标的内容中的29个二级指标中可具体量化和数据化的指标的数据进行收集并整理,并得出这些指标目前所处的状态,从而产生预警信息。

2.教师预警信息管理模块。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信息、课程教学水平评价等模块计算出具体数据,并根据省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得出每一位教师目前的状态,从而产生预警信息。

3.学生预警信息管理模块。本模块分为两部分,一是非毕业生预警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学生每学期的报到注册情况、每学期的`成绩、每学期所选修课程情况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从而产生报到注册预警、退学预誓、选课预警、成绩预警等信息;二是毕业生预警信息管理,对毕业生的受处分情况、奖励情况、完成学分情况、英语过级情况等状态进行分析统计,从而产生学生毕业资格预警信息、学位资格预警信息。

4.整体预警信息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由前面三个模块综合而成,由学校状态数据情况产生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样的格式的预警信息;另外还具有政策预警、全校学生学费预警、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预警、学校整体毕业率预警和学校整体学位授予率预警功能。

5.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创建用户、密码管理恢复、只能管理员使用,用来设置各部门用户、各教师、各学生的权限。6.预警指标标准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各项预警指标的标准进行设置,如学生的每学期完成少于多少学分就要产生退学预警信息。

(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基于B/S的三层软件体系结构。在B/S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B/S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在B/S体系结构中,逻辑上将应用系统分为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且这三层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2.ASP.NET动态页面开发技术。ASP.NET是全新的一种开发工具,是真正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它建立在.NET的框架上,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快捷开发出WEB应用服务。基于这种技术,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地开发WEB程序。ASP.NET可以使用与公共语言运行兼容的多种语言来编写。同时,ASP.NET还可以访问.NET架构中的类,可以使用众多的WEBCONTROS,以便开发出执行力强悍,界面简洁的WEB应用程序。

3.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技术。SQLServer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和更高效的平台用于企业数据和BI应用。通过全面的功能集、与现有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对日常任务的自动化管理能力,SQLServer2005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

小结

经过软件的试运行表示,本预警系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运行本系统,能使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树立教学质量全程和全员观念;运行本系统,能使纳入系统管理之中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质量要求,规范管理和教学行为,以达到过程的质量标准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运行本系统,能使纳入系统中的职能部门、教学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始终处于监控之中,从而能够得以及时反馈和改进;运行本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影响教学质量关键环节质量状态与标准状态的差距,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国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通过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型复合人才。综上所述,本文将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增强高校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业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更加广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始逐渐发展成本应用性较高的学科,也作为我国理工科的主要专业之一。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由于不同高校存在不同的教育侧重点、教学背景,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众多。

一、业务与程序概念解析

众所周知,买东西需要去超市,汇款需要去银行,这种都属于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普及程度愈加广泛,这些业务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例如网上购物、网上转账等,互联网开展类似业务的目的便是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通常来讲,互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用户利用平台的显现界面实现各类操作。因此互联网各项业务的主要支撑为后台、数据与程序的开发,用户主要作为业务的享用者。从狭义方面来看,在这之中的业务内涵为企业将生产完成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与展示[1],借助后台管理系统的运行,可实现对业务员的远程管理,将产品的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将市场不断扩大与开发。另一方面,对于程序来说,程序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主要基础,例如用户的登录注册等操作,程序必须拥有高效性、容错性等特征,程序若想完成需要累积一定量的知识,也可以看做为业务由大量的程序共同运行才能完成。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将业务可以实现的先后顺序作为基础,将相关知识点合理排列。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教育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服务,还需要与社会实践互相结合,使教育能够更加现代化,从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应将重视基础、凸显特色、重视实用作为教学指导方针,还需要制定明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1)需要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应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的综合素养。(2)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进入相关领域进行就业,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可以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设计、开发等工作。(3)应具备对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等相关能力。(4)学生要具备学习主观能动性,掌握基础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能力,使自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与学科发展相符。

三、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网上冲浪作为早已被人们熟知的词语,很多人每天都会进行这种操作。用户利用PC、笔记本、手机等各类终端,使用网络对各项业务进行办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日常行为。完成任何业务都需要两个角色共同进行,其中包含业务服务的提供者,例如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运营商[2]。另外还有业务享用者,也可以看做为业务需求者。任何业务都与计算机与网络相关,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业务部署-实施-享用这个过程的全部知识,还应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解决。因此只有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获得提升。

(一)业务实施过程

在业务部署、享用的步骤方面,也可以将其看作为业务实施的过程,主要包含基础部分、网络通信等。第一,基础部分。包含基础设施、设备、理论等。设施方面为机房、机柜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多方面知识。基础设备方面含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基础理论意为与基础设备相关的电子电路、计算机的分析等方面知识。第二,通信网络。其中包含各种服务器网络的构建接入与安全性。网络的构建指防火墙、路由器等各种设备搭建,可以为业务提供平台或服务通信网络。在进行服务器的接入安全时,会防止木马或病毒的攻击。第三,服务器。其中包含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只有将各种服务器进行合理配置与维护才能使各项业务进展顺利。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若是想完成一项网上业务需要使用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要对业务的整个流程熟知,还需要将业务中涉及的多方面知识充分掌握。

(二)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完全掌握,可以对各项业务熟练操作与实施,本文将对各个业务实施步骤的重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基础,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在业务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对于互联网的业务方面,业务无论是在部署还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网络通信、服务器、程序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需要指定的程序提供支持,程序需要由大量的知识点共同组成,这些知识点也会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同课程。对于业务的实施基础部分[3],机房环境的建设知识内容包含机房电路布置、硬件设备采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其中还有电路、二极管等相关知识,与知识点互相对应的课程为电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等。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的部分会设计到的程序有机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连线等方面,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为局域网课程、服务器安装与设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网络技术课程、网络实践课程等。在程序方面会涉及到的程序为对相关功能的开发代码、调试代码等,其中包含Web数据库课程、软件课程、计算机构成原理等课程。

对于用户接口部分会设计到用户界面、网站开发等程序,会涉及到HTML课程、CSS课程、网站规划课程、平面设计等课程。其他的业务实施部分也可以将本文的方法进行排列即可。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将业务的部署与应用过程作为基础,还应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基础部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

网络通信与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与实践。程序:WebService应用与开发、软件工程、汇编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用户接口:平面设计基础、产品心理学、用户心理学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终端: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通过这些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需要确保相关课程的学习与业务实施过程相符,才能构建出更加完善、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使现代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获得提升。

四、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近几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系统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约束,符合业务流程的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晓龙,耿方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4(8):72-74.

[2]郭川军.金融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135-137.

[3]郭银章,曾建潮.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6-9.

求一篇关于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 的论文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摘 要: 为了分离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通过引入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横切关注点;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
  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3]提出了一个面向方面的框架,该框架主要包含了一个方面构件模型———Java方面构件(Java aspect component,JAC),但该方面构件模型仅包含了切点(pointcut),并把AOP中装备(advice)集成到了切点的表达式中,它主要从实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方面构件模型。本文没有只关注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中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模型,还详细分析了它的另外两个构成单元,即构件和连接件,因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1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相关概念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涉及诸多概念,以下将分别介绍。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当前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看法是软件体系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4]。其中约束描述了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关系。这样就可以把软件体系结构写成
  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构件(components)+
  连接件(connectors)+约束(constraints)
  构件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元素之一。一般认为,构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可明确辨识的软件单位,并且具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有可重用价值的特点,然而目前对于构件的具体结构及构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5],而且一些主要的构件技术也没有使用相同的构件类型。另外,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构件定义并不包含具体的软件构件模型(software component model)。例如,Szyperski等人[6]给出了软件构件一个很有名的定义:软件构件是一个仅带特定契约接口和显式语境依赖的结构单位,它可以独立部署,易于第三方整合。但是关于软件构件模型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软件构件是一个具有服务提供和服务请求功能的软件单元[7]。
  连接件是软件体系结构另一个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用来建立构件间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构造模块。连接件最先是由Shaw[8]提出来的,她建议把连接件作为软件体系结构中第一类实体,用来表示普通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目前对于连接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尽管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强调了连接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关于连接件模型的研究还很少,连接件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单元。通常认为,方面构件是封装了系统横切关注点的一类特殊的构件。目前关于方面构件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由于传统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包含构件、连接件和约束,而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是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扩展了方面构件,所以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结构包含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和约束。其中约束描述了面向方面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是它的三个基本的构成单元。以下对这三个构成单元的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
  2.1构件模型
  构件模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图1):
  (a)端口。
  构件的服务请求和服务提供功能是通过端口来实现的。端口是构件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惟一通道。一般的构件模型通常采用两种端口,即双向端口和单向端口。在使用双向端口的构件模型中,服务请求和服务提供功能可以在同一个端口中实现。本文中的构件模型使用单向端口,此种端口分为请求端口和服务端口两种类型。
  (a)服务端口。构件通过服务端口向其他构件提供服务。构件通过服务端口向其他构件的请求消息进行应答,返回响应消息。每个服务端口对应一个接口。
  (b)请求端口。构件通过请求端口向其他构件请求服务。构件为了实现自己的业务功能,需要通过请求端口向其他构件发送请求消息。每个服务端口也对应一个接口。
  (b)接口。
  它定义了一个到多个业务功能。这些业务功能由服务端口进行提供,并由请求端口进行使用。一个接口限定了一个特定端口可以进行的交互功能,接口是构件间交互的契约。通常的接口类型有:Java Interface、WSDL 1.1 portTypes和WSDL 2.0 Interfaces等,也可以自定义接口类型。
  (c)属性。
  与类或对象相似,构件也具有属性,属性可以在构件使用前进行配置,它能够反映构件在交互过程中状态的变化。
  2.2连接件模型
  连接件是用来建立构件间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体系结构构造模块。连接件为构件间信息交互提供传输和路由服务。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构件之间可以直接完成交互,这时体系结构中的连接件就退化为直接连接。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构件间交互的处理和维持都需要连接件来实现。对于构件而言,连接件是构件的粘合剂,是构件交互的实现,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构件[8]。与构件相似,连接件也具有端口。连接件的端口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标端口(target port)。源端口用于接收构件请求端口中的消息,目标端口用于向构件服务端口中输入消息。连接件通常需要使用一种合适的绑定(binding)机制,构件的请求端口使用这种绑定机制来描述服务请求的方法,构件的服务端口也使用这种机制来描述构件进行请求的方式。常用的绑定机制有:WebService Binding和JMS Binding等,也可以自定义绑定机制。与构件一样,连接件也具有属性,来表示构件间交互的状态变化,如图2所示。

  2.3复合构件模型
  构件可分为两种,即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前者是不可再分的构件。后者是可再分构件,它封装了若干个子构件。子构件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且子构件的端口也可以暴露成为复合构件的端口,子构件也可能是复合构件。如图3所示:复合构件A包含两个子构件B和D,子构件B和D通过连接件C进行相连,构件B的服务端口E暴露成为复合构件A的服务端口F,其请求端口G暴露成为A的请求端口H。
  2.4方面构件模型
  方面构件是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个核心的构成单元,它封装了横切关注点,这是与传统软件体系结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图4给出了方面构件模型,与普通构件一样,方面构件也有服务端口和请求端口以及属性,但是它还有普通构件所没有的方面端口。当一个构件具有一个方面端口时,即可认为此构件就是方面构件。一个方面端口中包含若干个方面,这与一般面向方面编程(AOP)技术中方面概念有所不同。面向方面编程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概念:方面(aspect)、连接点(joinpoint)、通知(advice)和切点(pointcut)。连接点是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一个定义明确的位置,如方法调用是一种典型的连接点。切点是一系列连接点的集合,是方面的作用点。通知表述了在切点所选定的连接点处要执行的动作,常见通知类型有before、around和after等,分表代表在连接点之前、连接点附近和连接点之后执行相应的通知代码。方面是用来描述和实现横切关注点的基本单位,由切点和通知构成。方面端口中的方面横切关注的是构件,这与一般AOP(如AspectJ)横切关注的对象(object)不同,由于构件能够表达对象所不能表达的请求服务的能力[9],这使得方面端口中方面所采用的连接点模型和切点语言具有很大的不同。

  2.4.1连接点模型
  该连接点模型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连接点,即构件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提供操作和请求端口的服务请求操作。由于构件的内部结构通常被视为黑盒,因此连接点模型应该仅考虑构件的外部可见元素,如构件请求端口和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操作。如果连接点模型包含构件的属性,那么它将会破坏构件的分装性。
  2.4.2切点语言
  用来选用连接点的切点语言基于切点表达式,表1给出了切点的五个组成部分,即component、jp_type、port、interface和service,然后分别对其进行了说明。其中,jp_type代表选用的连接点类型,可以是请求端口中的服务、服务端口中的服务或所有端口中的服务,详细如表1。表2给出了切点语言的一些例子,其中正则表达式基于java.util.regexp包。

  2.5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由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组成,详细请参见图6。

  3基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网上支付实例
  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网上支付是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手段之一,图7给出了基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网上支付模型,它由四个原子构件,即一个复合构件、两个方面构件和三个连接件组成。其中WebClientComponent代表客户端构件,它可以向网上银行构件WebBankComponent请求AccountService()服务,该服务有三个参数,即username、password、cost,分别对应于用户的网上银行账户名、密码及购买商品的消费金额。
  〈component name="WebClientComponent"〉〈required.port name="WebClientRequest"〉
  〈java.interface interface="AccountServiceInterface"〉〈service name="AccountService()"〉
  〈param name="username"type="string"/〉
  〈param name="password"type="string"/〉
  〈param name="cost"type="float"/〉
  〈/service〉〈/java.interface〉
  〈/required.port〉
  〈/component〉
  连接件AccountServiceConnector用于连接客户端构件和网上银行构件,它采用WebServiceBinding绑定机制。
  〈connector name="AccountServiceConnector"binding="WebServi-ceBinding"/〉
  〈source name="S"/〉〈target name="T"〉
  〈/connector〉
  〈connect.source from="WebClientComponent.WebClientRequest"to="S"/〉
  〈connect.target from="T"to="WebBankComponent.Bank-Re-sponse"/〉
  网上银行构件是一个复合构件,由账户服务构件Account-ServiceComponent、账户数据库连接件AccountDBConnector和账户数据库构件AccountDBComponent组装而成。其中该复合构件的服务端口也使用接口AccountServiceInterface,这是为了兼容客户端构件请求端口使用的接口。
  身份验证构件AuthenticationComponent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它通过UserInfoConnector连接件访问用户信息数据库构件UserInfoDBComponent。
  pointcut="WebBankComponent;BankResponse;AccountServiceInterface;AccountService()"
  是该方面构件的方面端口中使用切点的表达式。
  为了保证数据库构件UserInfoDBComponent和AccountDB-Component的安全性,方面构件SecurityComponent使用方面端口Security监视这两个构件的服务端口,使得在这两个构件服务调用之前增加日志和事务功能,而日志和事务功能在系统中通常表现为横切关注点,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能够对它进行很好的封装,便于设计和维护。
  〈aspect.component name="SecurityComponent"〉〈aspect.port name="Security"〉〈aspect〉〈pointcut="UserInfoDBComponent;UserInfoResponse;*;*|Ac-countDBComponent;AccountDBResponse;*;*"/〉〈advice.role="before"action="Log()"/〉〈advice.role="before"action="Transaction()"/〉〈/aspect〉〈/aspect.port〉〈required.port name="UserInfoRequest"/〉〈/aspect.component〉
  4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详细设计了它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模型,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有效性和实用性,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将继续完善该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工程化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FABRESSE L,DONY C,HUCHARD M.Foundations of a simpleand unified component-oriented language[J].Journal of ComputerLanguages,Systems&Structures,2008,34(2-3):130-149.
  [2]LIEBERHERR K,LORENZ D,MEZINI M.Programming with as-pectual components,T R NU-CSS-99-01[R].[S.l.]:NoutheastamUniversity,1999.
  [3]PAWLAK R,SERNTURIER L,DUCHIEN L D,et al.JAC:an as-pect-based distributed dynamic framework[J].Software Practiceand Experiences,2004,34(12):1119-1148.
  [4]李千目.软件体系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马亮,孙春艳.软件构件概念的变迁[J].计算机科学,2002,29(4):28-30.
  [6]SZYPERSKI C,GRUNTZ D,MURER S.Component software:be-yon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M].2nd ed.[S.l.]:Addison-Wesley,2002.
  [7]LAU K K,WANG Z.Software component models[J].IEEE TransSoft Eng,2007,33(10):709-724.
  [8]SHAW M.Procedure calls are the assembly language of software in-terconnection:connectors deserve first-class status[C]//Proc of InICSE Workshop on Studies of Software Design.1993:17-32.
  [9]NAVASA A,PREZ M A,MURILLO J M,et al.Aspect orientedsoftware architecture:a structural perspective[C]//Proc of Workshopon Early Aspects.200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综上所述,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的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个来给大家说说这个开题报告。
先来说说官方的解释。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篇幅不用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
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一大堆的理论知识,有的人能看懂,有的看不懂,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开题报告就是一个比任务书更加详细的东西,形式都是一样的,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就是里面的内容要比任务书里的多几个。
我总结的,开题报告一般都有,“课题的来源、意义,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步骤、措施,国内外发展状况、动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下面给挨个给大家解释解释吧,又是无聊的理论时间,虽然无聊,但还请大家耐心的看完。如果想真正的学会它,就要先充分的了解它,如果是对照步骤去做,那只能解决暂时你遇到的问题,而不能长久。所以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的去了解了解,真正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你真的学会了,以后看到别人不会写的时候,你也可以去教教别人,那多牛气,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还能突显自己的才华。
废话不多说,下面来给大家一一的解释解释。其实开题报告也就五大块,“理论依据、研究方案、条件分析、时间安排、参考文献”。
由于开题报告的篇幅较大,无法在一张图片上显示出所有内容,所以先讲讲理论,然后再分析实例。
一、理论依据
你研究的这个课题,需要有理论的支撑,才能保障你的这个研究是有价值的。这个理论可以有多种方式去支撑,也就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动态。靠这些去让人信服,你的这个研究不仅有理论支持,是正确的,还是对社会有意义,有好处的。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和意义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基本可以互相使用,所以就一块说了。
在写这个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写法,
第一、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或者是XX东西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成本,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能检测自我动手能力和对学到的知识应用。
第二、此次研究(或设计)运用到了学习过的XX知识,并利用XX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XX的工作的效率,不仅能对大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检测,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第三、人们在使用XX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XX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XX的危害。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一款XX,能够解决人们的XX问题,还能提高XX。
这三种写法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切入点不同,
第一是从大方面说,“根据社会的发展或是人们中日常能见到、使用的东西,或是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
第二是从自己的专业上去说,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研究(或设计)一个什么东西。
第三是先说问题,再引出设计的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还能解决这些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也是一个意思,在写这块的时候,需要你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去深刻的了解你所选定的课题,目前在国内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等等,而国外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里的写法也有两种,
第一、可以分三块,先写它过去的发展历程,再写目前的研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说说未来会成为什么。
第二、国内外多次召开了什么会议,专门来研究这个东西;国内外有多少学者在研究这个东西,并发表了什么书籍或者文章,还说过什么话;国内外有多少研究机构在研究这个东西,并取得了什么成绩。
可以将两点结合写,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去写,但最终的目的只是一个,用真实的事例去让人觉得,你的这个研究(或设计)是有意义的。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目标就不用解释了吧,如果你是研究,那就要写,通过研究,证明了什么或者是说明了一个什么。如果是设计,那就要写,通过设计这款XX,达到什么效果或起到什么作用。
在写这块的时候,可以很简单的用两三句话去写,因为你的目标不能长篇大论吧,目标就要明确简洁。
比如,(1)研究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利 用XX技术,证明天空是蓝色的,并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
(2)研究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利用XX和XX技术,证明抽烟对人体有XX、XX、XX等危害,并列举了数个戒烟的方法,劝诫大家要戒烟。
(注:以上(1)(2)两个例子中,所用到的技术,是要和自己专业有关的。)
(3)设计一款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设计一款电子商务网站,不仅让人们能够正在的做到足不出户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能让商店提高综合竞争力。
(4)设计一款新型混凝土。通过设计一款新型的混凝土,通过对XX材料的改进,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也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大大的减少了成本。
最后再说一个老例子,将大象放进冰箱。通过XX技术,将大象成功放进冰箱,检验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注:最后这个例子,大家要自己仔细看了,最后说的话和上面四个都不同。
(1)(2)的目的都是通过一个什么东西去证明或说明另一个东西;
(3)(4)的目的是便捷人们,对社会发展有意义;
而(5)这个,目的是检验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检验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一种不同的写法,但也是可以的。)
(注:以上所有例子,只为解释该如何写,提供一个写的方向,其中涉及中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还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就是你正文所写东西的一个小总结,将自己要写的东西总结一下,有三种写法,
第一、可以以提纲的形式来写,也就是将自己正文中的标题写上。
第二、针对某些问题,写出解决方案的具体方案,并能带来什么好处。
第三,分条来写,也就是总结个几点,然后罗列着写出就可以了。
(下面再进行具体的例子具体分析,这里就先说说无聊的理论)
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很多,说几个用的比较多的吧。
比较分析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实证研究法、数学方法、经验总结法、模拟实验法。
(1)比较分析法:在资料不多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准确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实验后得到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你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判断。
(2)观察法: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已有的数据,从数据中获得一定的东西。
(3)文献研究法:这个是用的最多的,也是每个论文里基本上都要出现的。文献研究法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已有的文献,从而获得资料,并对此项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我们的论文中一般都会要求写“参考文献”,如果你写了参考文献,那一定会用到文献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对已有的实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是总结出了XX,也可以是对几个案例进行比较后,得到了XX。
(5)调查法:通过对XX的调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对XX的调查,可以得知XX。
(6)实验法:通过正确的实验,对研究或设计进行实验,判断是否会成功,如果成功了,那就证明这个是可以的,如果失败了,也可以写写有什么问题,并是怎么解决的。
(7)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观察、记录、测定。不断的改变基本条件,来观察事物的变化,并记录在案,最后对数据进行判断,测定出事物与条件的关系。说的简单点,就是观察一个人在白天和黑夜,身体各数值的变化。
(8)数学方法:利用数学的专业工具,对事物进行量的处理,得到准确的数字,从而进行一定的说明和判断。比如统计学。
(9)经验总结法: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就比如学习怎么骑自行车,等你学会后,总结一下经验。
(10)模拟实验法:有些东西是无法在实现中进行实验的,因为实验器材的没有或者是研究经费的不足,或者是没有某项材料,或者是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存在这些情况时,我们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一定的模拟实验,通过完美的设计,在计算机中设计出和现实中无限接近的实验,就叫做模拟实验。
4、研究过程
过程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吧,就和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将大象进入冰箱中;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这块写的时候,也有几个框架,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第一个: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分析、总结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撰写阶段
这个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先确定题目,再开始设计,设计完成后收集需要的资料,整理好之后开始分析,分析完成后就得总结了,总结好了之后写写研究报告。
第二个:
(1)选题、明确研究方向
(2)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
(3)构建基本框架
(4)确定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
(5)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这第二个和第一个也差不多,有些许改变的地方,但基本上也都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
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写这一点的不是那么多,可写可不写,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吧。这一块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在设计前,要着重的去解决什么难点问题,突出关键。第二种是设计完成后,在试验或者运行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
第一种可以写,不仅能突出中心,说明关键,也能让人清楚的看到你想表达的意思。
第二种就有点。。。因为这一点写出来有那么一丝的不太好,也有好处,看自己怎么理解了。
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在研究和设计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人人都会犯错,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将自己出现的问题写上,是一种查漏补缺,然后再写写通过XX办法,将问题解决,这是知错就改,能达到一种升华的感觉。
坏处就是,有的人会觉得,在最后试验或者运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说明你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研究时不够细心,操作时不够严谨。
这一块我也说不准,大家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
6、创新点
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如果有创新那是最好的,是加分点。如果没有,那也不会因此而扣分。
如果大家要写这一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段话说说你的创新部分,并说说创新的这部分能带来什么好处就可以了。
三、条件分析
在我们进行研究之前,有一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可行性”。直白一点说就是,你的这个研究(或设计)是否可行,也就是对能进行研究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可行性分析包括的内容太多了,“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安全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等,”这五个是用的比较多的,也是最基本的,其余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再去找其他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想研究一个课题,得有技术的支持,最基本要有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供你学习和参考,还要有相关的研究为你提供“前车之鉴”。如果是一款设计,得有能构建框架,画图等等工具。如果你要研究月球上有没有生命,火星上有没有水,那。。。
2、社会可行性
研究或设计的这个东西是要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如果说是那种有点“无聊且毫无用途”的,那就有点“费力不讨好”了。我们要研究或设计的东西首先是要有意义的,这是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经济可行性
这个“经济”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你要使用的器材、查阅的资料、要使用的东西等等,这些东西要花的钱,如果这个钱是普通大学生能够承受的,那么可以。如果要花的钱很多,那绝对不行。
第二是如果这个研究或设计在“上线”之后,会涉及到了金钱方面,那么就要严谨严谨再严谨,如果是有涉及到钱的部分,产生了金钱的交易,那绝对不能“上线”。
4、安全可行性
不管你是做什么研究还是设计,首要都是保证安全,如果这项研究或设计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要用到硫酸、高度电等。那么我们就要先保证自身的安全,再去进行研究或设计,如果无法保障安全,那么这项研究或设计必须马上停止,并进行技术改进和安全措施保障。
5、法律可行性
咱们所研究或设计的东西,必须在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这是绝对不能违背的。
好了好了好了,看了这么长的无聊的理论,下面来讲讲实例,从网上找了几个,给大家参考参考,再分析总结一下。话不多说,上图。
咱们先来看题目“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改革问题与研究”,(这次的图片非常清晰啊)。
选题目的。
首先写社会新的发展时期,按照XX思想,我研究的这个课题是重要内容。再写现在的不适应发展需求,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努力的找出一条能满足大众的。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三块内容,1、根据社会的需求或发展;2、原来XX有一些问题和不足;3、研究XX很有必要。
选题意义。
研究XX对XX有很大的作用。然后分三点,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大背景下,并简单的说了一下目的,接着就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研究后,要其符合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它的自由、合理的流动,解除后顾之忧,促使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什么问题的解决,介绍一下背景后再说通过改革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从而能推动什么,为实现什么而创造条件。
第三、有利于推动转型。还是先说一下背景,然后再通过社会发展引入到要研究东西上,再说一下好处。
大家从整体上看,这三点其实很相似,
①总结句,直接说出好处。
②介绍背景。
③说出问题或者引入到研究上。
④将意义扩展,能实现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能促使什么等等。
图2-1中是题目为“超声波倒车测距仪设计”。
研究动态
①先说这个事物的发展,“汽车发展的飞速,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轿车”。
②然后立马就说问题,“交通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这个“随之”承接了上文,写的很好。
③然后再具体的分析问题,“为什么交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刚拿到驾照的人,或者是车龄还不长的人。他们的倒车技术不够熟练”所以“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定的损失,还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④那怎么解决问题呢,“设计一款倒车防撞报警器”,而且,一定要写上“针对上述问题”。
⑤那这个“倒车防撞报警器具体有什么用呢,能给驾驶员带来什么好处呢,能解决上面说的那些问题吗”。“这个东西能感受到周围的障碍物,并以声音和显示的声音来告诉驾驶员,不仅没了泊车和一直要前后左右探视的困扰,还能扫除视野死角,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标准的写法,1、事物的发展;2、存在的问题;3、分析问题;4、解决问题;5、作用及好处。
研究意义
①还是老“套路”先说发展,出现了微波雷达测距、激光测距和超声波测距。
②再说不足的地方,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③接着转折,说“我研究的这个东西有什么好”。技术难度不大,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并且还同样具有声波传输的基本物理特性。
④在升华一下,利用XX特性,并且国外早就有人开始研究了,这个时候,重点来了。在这一块的时候,又转折一下,国外使用的那个东西,比较特殊,很难购买到专用的元器件,推广起来很难。
⑤最后这是最最最最重点的,“我”使用的这个,国内就有专门生产的,而且还是通用的,不仅成本低,而且性能好。
咱们接着来看下一个。
首先来看看题目“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趋势及对策研究”。从题目来看,这是一个研究性比较强的,在“全流通时代”这个背景下,主要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并购问题,在这个问题里,我主要研究的是它的“趋势和对策”。
研究目的
我们首先来注意一点,他开始写了“研究目的:”,这四个字同学们会问,到底该不该写。还是那句话,有好有坏,询问老师。
好的地方是:让人看的更清晰,直观明了。
坏的地方是:上面就是让你写研究意义,你再写一遍,重复累赘。
这种有好有坏的问题,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询问老师。
①上来直接一句话点明研究的重要性。“是实现企业快速扩张和资源重新配置的有效途径”,而且,将大背景简单的说一下,并提高一下重要性。“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并购的浪潮也随之来临”。不光介绍了大背景,还提高了重要性,更厉害的是,用了比喻和夸张的写法。
②他这里没有说出问题和不足,而是先说了一下“特点”,然后说了应该“加强”的方面,去推进创新,规范行为。这里写的就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他不是像上面那个一样,直接说出我们都知道哪些问题和不足,而是通过加强,去推进和规范,这是大家非常值得学习的。
③他说了在大背景下,实现了这个东西的不断增大,并形成了新的市场环境,然后引出说,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分析这个东西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应的措施。
从整体来说,这是一个写的非常好的研究目的。首先说重要性,然后从“背景”切入,将大背景稍微介绍之后,又写出了新的环境,讲出了我的这个研究是在新环境下进行的,不仅有新意,走在了时代的前段,而且很有研究的必要,将意义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完美的点题,说出了自己要研究的东西。
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先说两点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第一、他的这个在“主要研究内容”后有一个“(提纲)”,因为要求里已经说了,可以写研究内容,但也可以写提纲,所以,人在下面才写了提纲。如果没有这个要求,但你还想写,在写之前,要问老师,老师说可以,那就可以写。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他一开始就写了“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他在这里已经写了“二”,而下面开始,还用了“一、二、”。
我个人认为,这样写有些不妥,会让人看的有些混乱,不清晰。如果是我个人的话,我会用“1、2、3和(1)(2)(3)或者是①②③”。如果没有严格要求的话,大家可以随意使用,但如果是有要求,必须让用“一、二、三和1、2、3”,那大家就只能按照要求来,但如果没有要求,我认为下面的内容不能和上面的使用同一个“大写数字”来表达。
其实这个“提纲”就和你正文里的各个标题一样。一、绪论,然后分了三块,分别写了“新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和对策”,最后是总结。这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这个提纲非常有助于你写论文。
咱们来看第四个,这是一个题目为“会议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研究”,主人公是“会议产业”,要研究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对它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
咱们先来看研究目的。
上来直接就说,本次研究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先梳理国内的发展现状,再梳理国外的,然后进行分析,明确国内的和国外的有什么不同。
第二、从外部和内部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因素。
第三、弄出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结果,然后提出相关的、合适的、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我们应该可以看出,他写的这个研究目的其实很简单,
①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
②分析内部与外部,找出影响因素;
③用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下面来说说研究意义,他是分了两点,“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实两个可以写到一起,或者是直接分为第一点和第二点也挺好,这样写也不错,有了明确的小标题,让人看的更清楚和清晰。
第一、理论意义。
先说国外的研究比较厉害,国内的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研究后,希望能完善理论。
第二、实际应用价值
发展的不行,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建立一个,非常的重要,不仅能增强核心竞争力,还能促进发展。
如果大家有好好看前面三个,那么在看第四个的是,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套路”,如果你没看出来,那就只有两个原因了,要不是你没有好好的看,要不就是我写的不行,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会选第二个。
不管是理论意义,还是实际应用价值,
第一、我不建议大家写出“小标题”,虽然能让人看的清晰,但同样也会挑你的毛病。你的实际应用价值写的不准确,没有说出能用在什么具体的事物上。
第二、如果你想让字数能多一点的话,可以写的饱满一点,但如果字数要求不是很多,就别写那么多的废话了。别以为长篇大论,老师就不会看了。遇到严格的老师,你的论文里不能有一句废话。
例一:
①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例,对国内的会议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和国外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一套可以提高水平和完善制度的研究报告。
②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国内外会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对比和分析,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应用到国内会议产业当中,增强国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二:
本文通过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例,对国内的会议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和国外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一套可以提高水平和完善制度的研究报告,并应用到国内会议产业当中,增强国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是要说那句话,以上的所有分析,全为个人总结,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多多和老师交流。
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出,多多提出意见,同时也希望能和大家多多的交流,共同探讨写论文的技巧,帮助大家一边学习一边进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