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轧钢厂毕业论文

2023-03-07 2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轧钢厂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农业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提高,钢厂普遍采用了炉外精炼工艺流程,它已成为现代炼钢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炼钢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钢材质量,降低能耗,减少耐材、能源和铁合金消耗,因此,炉外精炼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钢铁冶金发展的方向。对于炉外精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有必要进行探讨。
1 国内外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进步,炉外精炼在现代钢铁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生产流程(高炉→炼钢炉(电炉或转炉)→铸锭),已逐步被新的流程(高炉→铁水预处理→炼钢炉→炉外精炼→连铸)所代替。已成为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尤其在特殊钢领域,精炼和连铸技术发展得日趋成熟。精炼工序在整个流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道工序可以提高钢的纯净度、去除有害夹杂、进行微合金化和夹杂物变性处理;另一方面,精炼又是一个缓冲环节,有利于连铸生产均衡地进行。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炼钢成本,提高钢的纯净度和质量,率先将炉外精炼技术应用于特殊钢生产中,随后西欧的钢铁企业也加入到推广和使用这项技术的行列中。据资料报道,日本早在1985年精炼率达到65.9%,1989年上升到73.4%,特殊钢的精炼率达到94%,新建电炉短流程钢厂100%采用炉外精炼技术。80年代连铸技术发展迅速,原有的炼钢炉难以满足连铸的技术要求,更加促进了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到1990年为止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拥有1000多台(套)炉外精炼设备。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精炼设备逐渐投入使用(如LF炉、喷粉、搅拌设备),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喂线机、包芯线机和合金芯线,完善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炉外精炼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钢铁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炼(电炉或转炉)→精炼→连铸,成了现代化典型的工艺短流程。
2 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
1)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适于对钢液脱气。
2)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8~1.3mm2,当渣量为原来的6%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可以在电炉(转炉)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 炉外精炼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得到公认并被广泛应用的炉外精炼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钢包精炼炉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钢公司发明的,用电弧加热,包底吹氩搅拌。
3.1.1 工艺优点
1)电弧加热热效率高,升温幅度大,控温准确度可达±5℃;
2)具备搅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氩搅拌易于实现窄范围合金成份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设备投资少,精炼成本低,适合生产超低硫钢、超低氧钢。
3.1.2 LF法的生产工艺要点
1)加热与控温LF采用电弧加热,热效率高,钢水平均升温1℃耗电0.5~0.8kW·h,LF升温速度决定于供电比功率(kVA/t),而供电的比功率又决定于钢包耐火材料的熔损指数。因采用埋弧泡沫渣技术,可减少电弧的热辐射损失,提高热效率10%~15%,终点温度的精确度≤±5℃。
2)采用白渣精炼工艺。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采用Al2O3-CaO-SiO2系炉渣,包渣碱度R≥3,以避免炉渣再氧化。吹氩搅拌时避免钢液裸露。
3)合金微调与窄成份范围控制。据试验报道,使用合金芯线技术可提高金属回收率,齿轮钢中钛的回收率平均达到87.9%,硼的回收率达64.3%,钢包喂碳线回收率高达90%,ZG30CrMnMoRE喂稀土线稀土回收率达到68%,高的回收率可实现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00年6月,鞍钢第一炼钢厂新建的连铸车间正式投产,精炼设备由两座LF钢包精炼炉,年处理钢水200万t;一座VD钢水真空处理装置,年处理钢水80万t组成。LF炉最大升温速度为4℃,LF炉平均处理周期≤28min;处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国现有家重轨生产厂(攀钢、包钢、鞍钢和武钢)生产典型的工艺路线如下:LD→LF→VD→WF→CC,钢包吊到LF处理线的钢包车上后,由人工接通钢包底吹氩的快速接头,根据要求的钢水成分及温度确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丝)重轨钢含碳量较高,因而增碳显得很重要,转炉出钢时钢水含碳量控制为0.2%~0.3%(wt),炉后增碳至0.60%~0.65%(wt),在LF炉处理时再增0.10%~0.15%(wt)个碳至标准成份的中上限,经VD处理后即可达到钢种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环脱气法)这种方法是1958年西德发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泡将钢水不断的提升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脱碳,然后回流到钢包中。
3.2.1 RH法的优点
1)反应速度快。真空脱气周期短,一般10分钟可以完成脱气操作,5分种能完成合金化及温度均匀化,可与转炉配合使用。
2)反应效率高。钢水直接在真空室内反应,钢中可达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纯净钢。
3)可进行吹氧脱碳和二次燃烧热补偿,减少精炼过程的温降。
3.2.2 RH法工艺参数
1)RH循环量。循环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钢水量,单位是t/min。有关资料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环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径,cm;G———上升管内氩气流量,L/min。
2)循环因数。他是指在RH处理过程中通过真空室的钢水与处理量之比,其公式为:μ=w·t/v式中:μ———循环因数,次;w———循环量,t/min;t———循环时间,min;v———钢包容量,t。
3)供氧强度与含碳量的关系。向RH内吹氧可以提高脱碳速度,即RH-OB法。当[C]/[O]>0.66时钢包内氧的传质速度决定脱碳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QO2=27.3×Q·[C]式中:QO2———氧气强度,Nm3/min;Q———钢水循环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日本的山阳钢厂将LF与RH配合生产轴承钢形成EF-LF-RH-CC轴承钢生产线,钢中总氧量达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炉将钢水升温,利用LF搅拌和渣精炼功能进行还原精炼,是钢水脱硫和预脱氧,然后将钢水送入RH中进行脱氢和二次脱氧。经过这样处理大大的提高了钢水的清洁度,同时钢水的温度达到连铸需要的温度。
宝钢炉外精炼设备有RH-OB、钢包喷粉装置、CAS精炼装置,RH-OB的冶炼效果较理想,脱氢率为50%~70%,脱氮率为20%~40%,一般情况下,经RH-OB处理后[H]≤2.5×10-6,[C]≤30×10-6,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一般能达到70%,钢中总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确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达到±0.01%,铝的精确度可达到1.5×10-3,取得了较好的炉外精炼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内钢包吹氧除气法)
3.3.1 VOD的特点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开发应用的,它是将钢包放入真空罐内从顶部的氧枪向钢包内吹氧脱碳,同时从钢包底部向上吹氩搅拌。此方法适合生产超低碳不锈钢,达到保铬去碳的目的,可与转炉配合使用。他的优点是实现了低碳不锈钢冶炼的必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条件-高温、真空、搅拌。
3.3.2 VOD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大隆铸锻厂从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进口1台15tVODC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软件。采用电炉初炼钢水经VODC炉外精炼的工艺方法,精炼了超低碳不锈钢、中低合金钢和碳钢,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减少,氢含量小于3×10-6氧含量小于6.5×10-6,不锈钢中铬回收率达98%~99%,精炼后的钢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VODC精炼工艺成熟,控制容易,适应中小型钢厂和铸钢厂的多钢种、小吨位精炼生产需要,对发展铸钢行业的精炼生产会起到很大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0。
抚顺特殊钢有限公司有30tVOD炉,采用EAF+VOD技术精炼不锈钢,可使[H]≤2.58×10-6,T[O]≤41.9×10-6,铬回收率达到99.5%,脱硫率64.2%,精炼高碳铬轴承钢T[O]≤12.13×10-6 。
4 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40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1)实现炉外精炼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根据来料钢水的各种技术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最佳的精炼工艺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精炼工序。精炼工位配备快速分析设备,实现数据网络化,减少热停等待时间。
2)炉外处理设备将实现“多功能化”。在水钢精炼设备中将渣洗精炼、真空冶金、搅拌工艺以及加热控温功能全部组合起来,实现精炼,以满足超纯净钢生产的社会需求。
3)开发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优质碱性耐火材料,以适应不同精炼炉的需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条件应尽可能与炉渣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蚀速度。要根据精炼设备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层次的配套材料,研究开发保温和修补技术,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
4)减少精炼过程的污染排放,精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SO2、Pb、金属氧化物、悬浮颗粒等,在真空脱气冷却水中含有固态悬浮物、Pb、Zn等,这些污染物须经企业内部的相关处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5 结束语
炉外精炼技术是一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化炼钢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夹杂物排除、顶渣还原脱S、Ca处理、夹杂物形态控制、去除H、O、C、S等杂质、真空脱气等冶金功能。只有强化每项功能的作用,才能发挥炉外精炼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纯净钢种。

进钢铁厂做什么毕业论文

这位兄弟提供的题目不合适,楼主分明是学自动化的。
我觉得题目不能写的太大,因为题目大了投入太多,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显得不实用。
可以写热处理自动化,输坯自动化,变频器应用,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连铸设备智能润滑系统...

求毕业实习报告

给你两篇:<现代企业管理实习报告><企业人事管理实习报告>,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修改一下即可。

<现代企业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公司

实习时间:2007年1月1日——1月3日

指导老师:

实习目的:经过一学期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环节管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习方法:访问法、资料收集法。资料收集的方法:网上收集。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地处上海浦东新区,占地面积3181.88亩,厂区西面和北面濒临黄浦江,岸线总长度1747米。在岗人数由1999年的2.05万人精简到现在的8000人。有炼钢、特钢2个炼钢厂,厚板、中板2个轧钢厂,具有中厚板24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浦钢钢产量152.35万吨,同比增长4.4%:钢材产量238.21万吨,比2005年增加20.97万吨,同比增长13.61%;实现销售收入84.35亿元。

公司简介: 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公司(原上海第三钢铁厂),始建于1913年。现年产钢和钢材各达250万吨和200万吨,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冶金行业的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公司能冶炼755个钢种,轧制1300多品种规格。本公司产品被广泛用于机械、造船、化工、煤矿、电力、建筑、汽车、航天等工业行业以及军工和出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97年全公司质量体系通过ISO9002标准认证,公司产品的质量认证覆盖面达到100%。

主要产品:各类普碳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不锈钢薄板、中板、宽厚板、各类低合金带肋钢筋和异型钢材以及大小型铸钢件和铸铁件(型钢2004年4月停产)。

主要系统设备: 炼钢系统设备有转炉、直交流电炉,其中有2座100吨直流电弧炉、LF钢包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和一台300*2000毫米板坯连铸机;轧钢系统设备有?985/? l800*4200毫米四辊可逆式粗轧机、?1020/? 2000/? 3300毫米四辊可逆式精轧机以及中小型材轧机等。整个装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内部管理的改革: 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本组织内部的改革和创新,三钢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内部改革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公司内部管理考核指标的改革 完善了内部分公司的各项指标考核制度,公司成立了以制作部牵头的考核小组,分月份分别对四个分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指标考核,主要分三大块进行考核 1、绩效责任制的考核(生产、质量、技术) 2、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计划、控制、考核) 3、客户诚信度的考核(按时、按量、按质的履行)。

工资考核的改革 创新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员工生产积极性,公司破除以前的铁工资制度,先后对工资的制定和考核进行了调整,从加法工资制调整到减法工资制,具体操作方式为: 1、加法工资制: 改变以前的铁工资制度,先确定一个最底的工资标准,再从底到高层层加码,让员工有取得高工资的动力和希望,进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2、减法工资制: 先确定最高的工资额和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指标进行减法式考核。 目的:让员工保持最佳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运作:在执行加法工资制后,员工并没有时时维持在一个高的工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达到最佳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公司在进行多方面调查后,首先确定一个最高的工资额和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每月制作部和其他相应科室的考核,对未完成的指标一一扣除。

公司科技质量工作目标的改革 良好的公司建制。必须要有科学全面的目标,为此,三钢公司加大了对内部管理目标的考核,以技术、客户、质量、研发为主线。具体目标构成为: 1、技术经济目标;2、服务用户目标;3、质量管理目标;4、技术质量攻关目标;5、新产品开发目标。

公司财务 实行财务委派制,由公司总财务部门一级管理(直线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问题,同时也加大了公司财务的透明程度,缩减了公司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制作部管理体系 以服务生产,指导生产,组织生产为目的,公司在对制作部具体工作落实上狠下了工夫,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制作部具体负责: 1、全厂的生产组织和计划;2、技术质量(大生产的技术质量);3、全厂的产品标准的制定;4、合同的评审、跟踪和落实等。

用合同来指导生产 三钢公司以销定产,以合同指导生产的经营方式,缩减了成本,节约了开支,减少了库存,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以上了解的情况看,我认为该公司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品种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完善营销策略,为未来2-3年内陆续释放的产能扩张培育市场基础;加强营销管理,深化“研、产、供、销”机制改革,全面巩固并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通过此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还是一定程度的达到了本次实习的目的,也使本次实习更加的有意义。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企业人事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三个月实习试用期,了解厂区生产流程,为本职HR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本部实习。了解HR方面在厂区的工作范围,并接手相关人事管理岗位工作,同时有对HR方面的自己看法。

实习时间:2009-11-2至2010-2-1

实习部门:制造一部、制造二部、制造三部,人力资源部。

工作范围:招聘、培训并参与考核。

实习内容:

一:11月初进入公司报道后,我就按照实习计划进入厂区实习,人力资源部有事时也回本部帮忙。第一个月主要是了解厂区三个部门的生产流程,了解和熟悉厂区环境。接手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员岗位的工作。

在这一个月中我走遍三个部门,较深入的了解了各部的生产流程,现把了解的生产流程做如下汇报:

制造一部分为配料过程和制粉过程。配料过程又细分为领料、除锈、破碎/切割、称重,检验、熔炼,检验等程序;制粉过程又细分为铸片、氢碎、粗粉搅拌、气流磨、细粉搅拌,检验等程序。经过这些程序后就进入制造二部。制造二部主要分为成型工段和烧结工段,成型工段又细分为,称粉、压制、等静压、剥油、检验等程序;烧结工段又细分为装炉、烧结、检验、入库等工序。经过这些二部工序后进入三部加工工段,细分为领料、磨加工、去污烘干,检验等工序。之后就进入包装车间。在对三个部门的生产流程详细的了解的同时,我又详细的了解了本公司辉煌的历史,骄人的业绩和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明确了企业的组织框架。

进入企业后,来到人事管理员的岗位上时。本岗位人员早已离职。虽有文字交接。但全面接手仍有很多困难,在自己的努力和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顺利的得以接手,并相应的步入正轨。

二:经过一个月厂区部门的实习,在第二个月我进入本部门人事管理员岗位。这时正是恰逢经济危机好转。我们的公司订单逐步增加,企业产量相对增加。这样各部门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增加。在人资部韩经理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在我们通常的广告招聘、人员招聘、内部晋升选拔、从应届生中招聘、人才市场、网络招聘等手段中,根据岗位所需人员进行重点倾侧。例如,对于一线工人,我们通常采用人才市场招聘,并辅助网络招聘、人员招聘、广告招聘等;而对于管理层,主要采用网络招聘,并辅助人才市场,专场招聘,甚至猎头等方式;而对于一些需培养岗位,我们主要从应届生中招聘,辅助网络,专场招聘,人才市场等方式。也正于此。我们人资部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参加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应届毕业生双选会。并协助高科参加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专场招聘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员工招聘来后,针对整个招聘流程进行了梳理。这些主要是因为针对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以及人们对法律的认知程度逐步提高,为减少企业用工风险而做的。其中包括录用通知书制造与细化,新员工上岗通知单,转正通知单等,同时为了整个招聘流程的细化还要梳理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劳动合同签订通知单等一系列文书,从而从招聘角度减少企业用工风险。

进入培训,通常人们都说企业培训的好坏决定企业发展长远的一把利剑。无论从HR所说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的六大模块还是细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组织设计、流程设计、薪酬体系、激励体系、绩效体系、授权体系、招聘体系、员工关系、培训体系、人事配置、素质模型,职业生涯体系十四个小块说,培训都是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远不说海尔的商学院,近到蒙牛,伊利也在这方面逐步系统正规化。而对于我们公司所处北方,离总部比较远,不能充分的利用总部培训资源。只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相应的培训,并做好全年的培训计划。

我们人资部每三个月都会定时对新员工基础培训,让员工更好的了解本企业文化、制度、辉煌的历史、企业发展蓝图等。从而让员工更好的融入韵升这个大家庭,同时各部门也要针对新员工做好相应的工作培训,使得员工能更好的在本职岗位上工作。针对老员工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在培训技术创造价值的同时增加大家的管理艺术,从而 全面的提升企业附加值。在这三个月中我们组织了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的《质量问题处理思路和方法》和新员工的基础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进入2010年,培训工作在以2010年培训计划为主题,做好每个季度,每个月份的工作安排。并根据培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好培训调整和处理方案。

说道考核,我们最多谈到的是绩效考核,薪酬考核。而针对我的岗位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月底的工资考核汇总,并相应检查各部数据的准确性等工作,在这份参与的工作中,我明确了各部的工作职责,并且明了很多与HR相关的考核原则。

三:转眼三个月的实习期来到尾声。我的收获颇丰,在这里针对我三个月的工作谈下我的看法,也是我这份实习报告的总结,也是我的一份思想汇报。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谅解。

人力资源部是我国企业存在较年轻的一个部门,从人事部到人力部,可以看到企业领导们观念的转变和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通常人们都会说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企业的润滑剂,同时也要起到老总的左膀右臂作用。人力资源部门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中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从而创造部门存在的真正价值。

从我自身岗位工作来讲,在招聘到录用的一系列流程中,我们要树立企业用工的规范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形象树立,而且有利于减少用工风险。当然这一点我们企业本身比其他企业做的相对较好。特别是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各种相应的细节更是体现尤为重要。当然北方地区,特别是工人这个群体,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上岗的人都不关注,如有关注的人,必然会存在相应的风险。所有这个流程每个细节都尤为重要。针对我们这个流程,有些协议签署不具有太多实际意义。比如保密协议不需每个人都签署,只需设计这方面的人员即可,实习协议,主要针对来我厂实习人员。而相对岗位的实习计划,这个协议又不是很适合。如果每个人都签署,既浪费资源,又不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培训,从几次培训看来,企业部分人员对培训重视不够,我们的个别管理者、部分骨干人员和普通工人,对待培训就是以应酬的心理对待。不把培训看做再学习的机会。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却不知思想决定行动,观念改变人生。没有再学习的能力,很难跟上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需要我们加强培训重视程度,规范化培训体系。当然也要选定好培训课程。这项工作是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考核,现在企业提倡组织扁平化管理,而我们Xx公司谈不上模具性组织扁平化管理,因到2010年1月25日统计人数为413人,现阶层管理基本符合管理要求。而对于宽带式薪酬体系却被广大企业的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薪酬体系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人员合理化运用,在行政与技术方面达成一个共赢点。无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现代管理思想,以及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理念。每个管理者,特别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知道薪酬激励在员工管理中的重要性。当然每种方式都不能一条腿走路,否则难走多远。

三个月的大家庭生活,深刻感触到“诚信下的责任”的寓意,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相对不足。这是我需要不断努力去增进的目标。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我希望在这样一个融洽的大家庭中,使我百炼成钢,磨练出豪情,磨练出光芒。

感谢各位领导在实习期间对我的关系,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包容与支持,感谢老总一直对我的信心。更感谢人资部韩经理,管劳资的孟姐对我细心的指导。我会努力工作,虚心学习。在各位领导的指引下,铸就企业辉煌,展现Xx人的风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