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电教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课程设计: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并确定合理的教学步骤;
2.教材制作:根据课程设计,编写相关的教材以及练习题等,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3.硬件准备:确保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所需的硬件设备要充足;
4.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所需的软件要准备齐全;
5.教学环节:教师要熟悉教学设计,并且要了解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6.评价机制: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来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论文整体格式模板如下: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教学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我自身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四、 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二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我借用高中的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创造的丰富资源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现代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1)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
(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 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二次函数增减性”二维动画图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01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字、目录、前言、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1、封面 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论文封面中题目为小一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等为仿宋—GB2312三号。 2、中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设计说明书的摘要一般为1000~2000字,摘要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应说明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 5、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编排清楚,目录中的章、条一般编排到二级,也可编排到三级(章、条、款),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目录”两字用小二号粗黑体,下空两行为章、条、款及其开始页码,以小四宋体、1.3倍行距打印。 6、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参考文献”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另起行以五号宋体字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与在正文中的引用顺序一致,著录格式及示例。 9、附录 一般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表格;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调查、实验材料等。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0、致谢: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对论文写作各种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 论文文稿一律采用白色A4纸标准大小打印,文稿四周应留有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页面设置为上方和左侧分别留边2.5 c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cm,页眉、页脚:各为1.5、2.0 cm。
与正规的论文写作格式一致.不清楚可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