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导演的论文

2023-03-07 20: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导演的论文

1.《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论文奖;并以《在代际的天空下——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美学比较分析》名称发表于《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5月20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2.《娄烨论: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0月14日;3.《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17日转载;4.《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年第7期全文转载;5.《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6.《百年中国电影的五幅面孔》,《上海艺术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7.《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2月16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8.《贾樟柯:让记忆有迹可寻》,《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10日;9.《世界性因素·细节现实主义·饥饿的象征:重读《万家灯火》的几个节点》,《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10.《假如我是贾樟柯》,《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4月15日;11.《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24日;12.《影像“原乡”与民间化叙事》,《莽原》2004年第3期;13.《海派电视与文化现代性》,《电视艺术》2003年第6期;14.《都市民间与当代叙事的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15.《亦“热”亦“冷”话“韩流”》,《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20日;16.《都市现代性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17.《却话巴山夜雨事》,《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18.《反思电影与文学的关联》,《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2004.11.2;19.《在精神局限与人文良知中追问生存真相》,杭州师范学院2003年第4期;20.《<盲井>:人心的盲井有多深》,《新民周刊》2004年第2期;21.《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22.《世界之“眼”——写在世界电视诞生8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2005年40期;23.《韩剧热播的理性之辨》,《文汇报》2005年10月22日;24.《世界·亚洲·中国——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电影新作》2005年第4期;25.《芥末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走近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新民周刊》2005年2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9月23日;26.《电影美学向何处去》,《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27.《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电影新作》2007年第4期;28.《影像城市与历史感性——返回上海电影记忆的方式之一》,《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29. 《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0. 《关于电影配额制度的访谈》,《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1. 《重绘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文化地形图》,《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32. 《从“后<黄土地>”到“后贾樟柯”时代——第六代电影美学与产业发展略论》,《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收录;33. 《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的发展》,《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5期;34.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文汇报》2006年12月26日;35. 《将电视真人秀推向文化创意秀——国内真人秀产业发展之管窥》,《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36. 《动漫黄金季节背后的忧思》,《文汇报》2007年8月10日;37. 《揭开蒙娜丽莎的面纱》,《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38.《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9.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救赎》,《香港电影双周刊》2006年第714期40. 《好莱坞潜规则》,《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41. 《启动泛亚电影共同体》,《文汇报》2006年11月5日42. 《不动声色的冷静背后——评电影 <三峡好人>》,2006年12月9日43. 《韩国电影二○○六:十字路口起点隐现——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影业观察》,《文汇报》2006年11月26日44. 《大片神话何以为继——“黄金甲”现象引发的思考》,《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45. 《寻找类型创新的黄金分割点》,《文汇报》2007年8月25日46.《暧昧而游移的“无用”》,《文汇报》2007年10月27日47.《国产动漫亟待破“门”而出》,《解放日报》2007年6月29日48.《好莱坞盲点之外的全球影像扫描》,《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49.《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0.《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转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51.《钟惦棐西部电影美学思想的当下阐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53.《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54.《历史“乌托邦”,现实“异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考察视点之一》,《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55.《世界之“眼”与电视之辩》,《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56.《被广告绑架的叙事——谈<非常勿扰>》,《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9日57.《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58.《“后新生代”力量助推新电影节》,《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59.《当西方遇见东方:奥斯卡的途中转身》,《文汇报》2009年2月24日60.《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61.《“中间”,当仁不让的“中坚”》,《文汇报》2009年8月6日62.《中国性与泛亚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63.《通俗现代性、想象中国与跨文化阐释》,《电影新作》2009年第5期64.《从华语、泛亚到欧美:中国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三级跳”》,《艺术交流》2009年第2期65.《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6.《且取“旧”绿换“新”蓝:话语围城中的“上海手印”》,《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67.《“经典”之后:视觉奇观与后“P2P”时代的电影生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68.《走得出的唐山,走不出的余震》,《文汇报》2010年7月31日69.《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15日70.《新潮流电影的“天卦”与梦话——关于电影<盗梦空间>》,《解放日报》2010年9月16日71.《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的主题学分析》,《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72.《打造一套喜剧大片的标准件——关于<让子弹飞>》,《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5日73.《“假领子”、底层奇观与大银幕生产——近年来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几个侧面》,《南方文坛》 2011年第1期74.《寻找票房与口碑的平衡点—2010年贺岁档观察》,《中国艺术报》2011年1月21日75.《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76.《“穿越”,多少恶搞假汝之名而行》,《文汇报》2011年4月12日77.《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78.《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混茫》,《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79.《从视觉展场到创意驱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7 日80.《面朝银幕,背对观众——新生代电影创作的三次转型》,《解放日报》2011年8月29日81.《2010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82.《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83.《新生代,新十年: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84.《技术新颖 情怀缺失——“丁丁”梦碎记》,《解放日报》2011年12月12日85.《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性力量》,《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86.《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1日87.《构建过渡性市场:中国主流电影泛亚区域产业推广策略刍议》,《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88.《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89.《“中产”市场、品牌策略与明星类型》,《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27日90.《务实知识分子的“导演力”》,《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91.《“原生态”叙事三辨》,《中国民族》2012年第3期92.《新媒体时代青年影像工作者的双重写实》,《电影新作》2012年第3期93.《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94.《“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当代电影》2012年第8期95.《媒体自律与人文关怀》,《解放日报》2012年8月4日96.《收视率:“无间道”还能玩多久》,《文汇报》2012年8月13日97.《后“协议”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自救”》,《艺术评论》2012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98.《上海创意·中国故事·亚洲叙述》,《文学报》2012年9月20日99.《两岸电影合拍:产业竞合与文化交往》,《电影新作》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00.《新媒体,“微托邦”:崛起于网络的“青年中国”影像》,《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101.《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文汇报》2012年12月6日102.《类型试错与艺术“夹带”:试论新生代导演创作转型之困》,《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103.《2012年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104.《新世纪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与发展》,《电影新作》2013年第2期105.《亚洲之窗,好莱坞之桥?——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当代电影》2013年第5期106.《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5期107.《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108.《寻求“流动性”: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109.《“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电影新作》2013年第7期110.《青春资本化的暴利狂飙》,《解放日报》2013年5月17日1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穿越剧的重生与重复》,《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8信箱 邮编:200072邮编:200072Postal Address:POB.308, 149 Yan Chang Road,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P. R. China

求一篇动画导演分镜头论文

  这个虽然不怎么是,但是是我原创的,希望能给您一点帮助哈

  动画场景塑造的艺术魅力
  ——浅析《梦魇》场景设计对影片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摘要】:动画场景设计是动画制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动画场景的不同效果直接影响了动画片整体风格的形成。优秀的动画场景设计不是为了将画面内容填满,而是利用其影响影片的情感基调、角色性格、气氛渲染和情节发展等。为了探究场景设计对动画电影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场景设计的概念、意义和构思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动画实例《梦魇》,重点分析了该动画场景中关于色彩、细节、光影和空间等要素,来论证场景设计对于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场景设计 故事情节 推动

  目录
  1.概述 3
  2.动画电影中场景的设计的作用 3
  2.1动画场景塑造客观空间、奠定情感基调 3
  2.2动画场景烘托气氛 3
  2.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
  3.动画场景的构思 4
  4.《梦魇》场景设计对影片故事情节的作用分析 4
  4.1色彩配置 4
  4.2细节刻画 5
  4.3光影效果 5
  4.4空间处理 5
  5.总结 5

  1.概述
  角色、剧情、环境是构成影视动画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必不可少。场景服务于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设定,因此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场景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动画电影中除了对人物角色的设定之外,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和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例如影片中所设置的道具、社会环境、历史环境以及角色所处的家居环境等都属于动画场景的范畴。
  动画场景设计经历了一个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渡期,传统场景设计主要是根据动画的创作者通过在平面纸上手工绘制环境、场合等,通过后期对原画稿加以拍摄制作而成为影视作品。而现代动画场景设计则结合了现代高新技术,成功地由二维视觉平面向三维甚至更高维转变,对场景的设计包括了对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两个方面的设计。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而言,独特的场景设计必不可少,它的意义不只停留在填补镜头的表象,而是对整部动画的情节、质量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动画场景进行设计时,必须准确地把握画面视觉感受的和谐度、与主题的契合度、与情节设定的匹配度等。
  近几年,影视动画的制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动画片的风格也不断演变发展成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诸如米奇老鼠、千寻、龙猫等角色,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在我国国内,由于影视动画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的产业,加之对动画理论的掌握程度尚浅,因而国内影视动画的发展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地差距。
  2.动画电影中场景的设计的作用
  在影视动画中,角色性格、心理等表现需要配合特定的场景进行烘托表现,场景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整体的效果,它不仅仅只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能在心理上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打造出一部高品质的动画电影。在欣赏一部完整的动画电影时,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则是由场景所传达出的情绪,通过色彩、沟通光影渲染等手法来影响观众的主观感受。可以说,一部好的动画电影必须有恰当的场景展现作为依托。
  2.1动画场景塑造空间、表现角色性格
  场景设计之于影视动画有其独特的作用,场景与角色相互依存,通过场景来为角色提供表演空间和心理活动空间,而角色也为场景的设定提供了现实意义。场景设计师通过研究故事发生背景,通过对镜头、色彩、景物等要素的设计来为角色设定表演空间,传达出故事发生的准确信息。除了客观空间的设定之外,影片还需注重角色心理空间的场景设计,角色的性格特点通常是在心理活动的体现出来,因此良好的场景设计为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起着关键的作用,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中心理空间的设定来推测角色的兴趣爱好或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强化影片所塑造的角色形象,使其更加生动、丰满。
  2.2动画场景烘托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在进行场景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整个场景色调的统一,这其中包括对画面主题、构图、风格、节奏等的协调统一,比如为了渲染欢乐、轻松的气氛,则采用明亮的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为了表达痛苦抑郁的感受,则运用无彩色系来表现;为了烘托温馨祥和的气氛则采用暖色系来表现。从全局出发进行设计,把握整个动画影片的主题基调,抓住影片的灵魂,最终为影片的所要传达的思想服务。这也是考验场景设计师功力水平的标准之一。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敏锐的观察而累积的经验运用到场景中去,坚持真正的感动是来源于对生活的领悟这一道理,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影片情感基调,才能在心灵上与观众达到契合。在动画影片中,场景气氛效果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影片主体的情感基调。
  2.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动画场景的设计要以符合故事情节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展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特征和地域特性,准确地把握好故事发生时的环境特征,为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合。一般情况下,动画场景不仅配合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动画场景通过变化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等,从侧面为观众说明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特定的情境,从而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
  3.动画场景的构思
  在对动画场景进行设计时,构思无疑设计师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构思新颖的动画场景才能够制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最终赢得观众的好评。总的说来,场景的设计其实也是一门造型艺术,要求同时具备高的创作性和艺术性。在对动画场景进行构思时,首先应该对剧本有着深入地了解,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思考如何进行场景的设计创造。一般地,动画影片中场景设计主要是为了营造特有的情绪气氛,例如使整部动画显得神秘、玄幻,或者恐怖、危机四伏。诸如此类的动画题材是应观众的需求而产生、发展,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场景的变化速度、复杂程度上着手设计,通过一连串高频率的场景变换来衬托情节的发展,当然,在用此种方法构思动画场景的设计需要时刻把握好度的问题,以免过快的变化频率和复杂多变的场景空间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导致降低对动画影片的好感度。
  4.《梦魇》场景设计对影片故事情节的作用分析
  前文已经对动画场景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地分析,以下就结合动画《梦魇》场景设计对其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对场景设计的含义有更深层次上的了解。接下来对动画《梦魇》的故事情节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故事是从一位贪婪的时尚女郎在见到一款心仪的,但是价格昂贵的名牌包开始,她非常渴望这个包,但却身无分文,无奈之下便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然后进入浴室泡澡。在洗澡的过程中,她睡着了并开始做梦。在梦里她见到了一位拥有魔力的女人,在那位女人的帮助下拥有了金碧辉煌的房子和时尚的衣服首饰,并且也成功地拥有了白天见到的那个名牌包。但她突然惊醒过来,发现自己在洗澡,便开始怀疑刚才的一切是否只是个梦,可她却见到了梦中的那个女人,于是她确信自己刚才见到的一切都是真的。故事的最后,她猝然发现原先拥有的东西却是梦中梦,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梦魇。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太过沉浸在贪婪中的人,将很难让自己醒过来。梦中梦,即使醒来,一切也将是梦魇。
  在动画《梦魇》的情节发展中,场景塑造必不可少,通过对场景的设计向观众展现了角色复杂的心理变化。动画通过对场景色彩配置、细节刻画、光影效果、空间处理等方面的塑造,表现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4.1色彩配置
  色彩是画面表现的最直接要素,在动画场景中色彩设计既要与整个影片的总体色调协调一致,也要能够烘托出影片镜头的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在影片《梦魇》的色彩配置上,主要运用了色调对比来突出情节的发展,从而使观众通过对画面色彩色调的比较上推出情节的下一步发展。
  影片一开头就用了非常炫目的颜色来展现名牌包外观、窗明几净的画面暗示了名牌包价格不菲,推出稍后女人买不起包而只能靠做梦才能拥有它的情节发展。影片中多次运用色彩色调、明度对比来反映梦境与现实的区别,同时也表达了对女人贪婪本性的嘲讽。整部动画的情绪情调大多都带有主观因素,因此在表现角色内心情绪的波动变化时,采用了不同的颜色气氛来表达。影片的色调主要经过了由暖——冷——暖——冷的变化,每一个阶段色彩构成要素都并非基于偶然拾得,而是为推动故事情节而作相应的变化,从色彩的对比来进行场景的设计,使画面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影片中的主人公情绪波动较大,开始对于现实的沮丧以及回家过程中的垂头丧气,到之后在梦中激动的情绪转变,场景的画面色彩由起初的低沉、灰暗开始变得明亮甚至有些扎眼,这些转变都是为了衬托角色前后巨大的心理变化。而用暗紫色来对梦中女人的外表进行色彩塑造,一方面表现出梦中女人有着神奇的魔法这一特性,另一方面也从现实角度嘲讽了主人公的贪婪以及异想天开,推动“梦中梦”情节的发展。
  4.2细节刻画
  动画场景除了向观众交代大体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外,细节刻画也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细节刻画对角色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气氛的渲染等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甚至还能够使影片与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引领观众主动去注意场景中的细节,然后对情节进行预测。在动画《梦魇》中的角色类型十分简单,仅只有现实中的女人和梦中的女人二者构成,整部动画用夸张的动作来填补台词上的空白,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提供依据,并刻意对此进行一定程度地强化或弱化。影片中通过对女人梦中动作细节的刻画,如欢呼雀跃的表情以及夸张的舞蹈都将角色的情绪波动程度放大,此处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将此部分进行深入地细节刻画是为了突出表现梦醒后巨大的现实落差带给观众的震撼。
  4.3光影效果
  同样地,光影效果也是场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光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整个画面构图的不足,从而使画面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梦魇》中在女人进入房间以及浴室空间等都有进行光影效果的变化,营造出特殊的气氛。画面通过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模仿,改变光的强弱、角度以及阴影等,为接下来“女人做梦”这一故事情节进行了气氛渲染和背景交代,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强调了故事的高潮。
  4.4空间处理
  在对动画影片的制作中,画面空间的变化是必要的,假定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画面背景始终一成不变则容易引起观众厌倦及反感。因此空间背景的环境和角度变化对动画而言,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真实的空间感是动画场景设计基础,通过对空间距离、景别、角度等变化来把握空间转变有利于协调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梦魇》中大量使用空间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变化,为表现大局、展现细节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效果。影片在对主人公“梦中跳舞”情节塑造时就运用了俯视的角度,表现出角色沉迷于自我幻想中不能自拔,使角色塑造地极富戏剧效果,有着深化故事主题的作用。
  5.总结
  场景设计是动画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上乘的动画作品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场景设计为基础,而好的场景设计则由色彩、细节、空间等要素协同配合构成。现代动画影视作品不能仅仅只在于追求精彩的剧情和角色的复杂程度,也要注意画面场景与其二者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运动的画面场景有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场景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动画影片的情节发展。本文从对动画影片《梦魇》的场景分析中,得出场景设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角色性格、突出影片主题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而言之,只有在充分理解剧情故事和创作背景下才能设计出适合情节发展的场景,才能提高整部影视动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海洋出版社,2005.7
  2.韩新顺.场景设计中的空间表现在动画影视中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07
  3.李铁、张海力: 动画场景设计[M] 北方变通大学出版社2006
  4.孙立军.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6
  5.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黄会林的主要论文

动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摭论 黄会林; 李明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守住民族文化本性 创造不可替代的“第三极文化” 黄会林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15第三极艺术文化观 黄会林 【期刊】大连大学学报 2010-10-25真实 真情 真切——记云南卫视大型公益活动《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6-15关于“第三极文化”的设想与讨论 黄会林; 张颐武; 霍建起; 苏小卫 【期刊】艺术评论 2010-05-04感天动地《沂蒙》“魂”——浅析电视连续剧《沂蒙》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10-04-1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4-15电视娱乐节目与未成年人成长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10-02-2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15拓宽银幕上下的交流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10-01-082009年度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调研分析报告 黄会林; 叶宇; 李小丽; 金学敏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1-01关于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12-15解放电影想象力以承载核心价值 黄会林 刘藩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9-11-19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8-14导师点评 黄会林; 王一川; 张同道;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关于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设置问题 黄会林 【期刊】艺术评论 2009-07-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4-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2-15守望与开拓:未成年人与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策略 黄会林; 刘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12-20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刘琛; 刘硕; 喻溟; 李瑞华; 朱毅飞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2-01“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研究报告 黄会林; 刘藩; 许波; 赵玉琦; 王淑梅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0-15融古贯今 济世救人——探析《中华医药》的独特奉献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09-20启动电视文化的优质呈现 构建和谐的电视文化氛围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8-09-15试论丁荫楠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8-09-05《潮涌中部》: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6-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下)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4-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15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 黄会林; 刘藩 【期刊】电影艺术 2007-11-05钟惦棐电影观初探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7-08-15反映人民心声 讴歌时代精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7-05-16观众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精彩的人文图景与人生壮歌——大型电视纪录片《迁徙的人》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7-05-01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下)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4-01雄风猎猎 长调悠悠——评内蒙古电视台文艺晚会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03-20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上)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吕益都; 陆彭; 申彩虹 【期刊】电影艺术 2006-11-05现代影视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理念探究 黄会林; 明日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10-01江与人的生命交响曲——《再说长江》之“再说”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9-20新百年的中国电影前瞻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5-05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观众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历史的记忆 壮美的史诗——电视剧《铁色高原》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6-03-01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09-30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论说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7-05关于北京影视受众需求的调查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5-05-15千帆竞发 活力四射 2004年中国电视综观 黄会林; 双日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5-05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 黄会林; 杨乘虎 【期刊】现代传播 2005-04-15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5瑞金点燃品牌战火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工商报 2005/02/24点燃品牌的战火 本报通讯员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消费者报 2005/01/3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守望与超越——论胡辛创作20年 黄会林; 沈鲁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25关于影视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之思考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9-05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4-05-15受众·电视剧·青春偶像剧探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5-0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续)——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4-15中国早期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之一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3-15谢晋电影创作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2-2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2-15名导名片展示的独特艺术景观——读《百年回眸》 黄会林 【期刊】江西社会科学 2004-01-25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 2003-10-15内容、形式与整体诠释——《那时花开》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权力观”的艺术辨析——电视剧《绝对权力》的独特张力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3-07-15生命体验与生命感悟 论八十年代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3-25军旅题材创作的新突破——评电视剧《导弹旅长》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3-01-16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2-07-30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2-07-15人性的闪光 生命的胎验——论说《为你而歌》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2-03-15人性美与艺术美——关于2001年中国电影的审视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1-25以“常人”为本──现实题材长篇电视剧如何好看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9-15感应与启示——评说《中国保尔·吴运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8-01艺术魅力:“独特”与“创新”——观《毛泽东在1925》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7-15鲜活形象与生动个性——观《文成公主》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7-01《仗义执言》的独特艺术“意味”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4-01《百年中国》的文化意蕴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1-02-15民族化: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0-12-30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1999-09-15“中国影视美学研究”笔谈 黄会林; 周星; 张同道; 于丹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10影视编剧艺术谈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9-02-15情理交至 形神兼备——《笑傲苍穹》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12-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下)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8-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上)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7-15戏剧艺术家与北国剧社 黄会林 【期刊】中国戏剧 1998-03-18《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新境界——兼谈“气韵生动”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7-10-15生命的能量与生命之根——评电视剧《生命交响曲》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视 1996-11-15交融、特写——我观小剧场戏剧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4-02-15风范永存——追念唐弢师 黄会林 【期刊】鲁迅研究月刊 1992-05-30奉献者之歌——谈电视剧《离太阳最近的人》的人物塑造 黄会林; 尚伟 【期刊】中国电视 1992-05-30评《国魂》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1991-07-30山花浓郁永不雕——读《小二黑结婚》 黄会林 【期刊】名作欣赏 1982-12-27曹禺剧作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6-30电视剧的生命与艺术内涵 黄会林 【会议】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 2002-12-2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倾力打造高层次影视教育体系——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黄会林 黄会林; 卓明 【会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11-01做无愧于历史的守望者 黄会林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2-08-23在多元共存中突出民族文化主体精神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04-02-18中国电视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0-12-23《省委书记》: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2-10-13“权力观”的艺术辨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3-11-18以小见大 举重若轻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1-03-22多姿多彩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长廊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2-07与铁血相伴的柔情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8-08田汉与电影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5-09-15品牌定位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08品牌内容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2品牌形式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9百年电影的民族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1-12富有审美感召力的《戈壁母亲》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7-12-11民族精神与民族精魂的精彩呈现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1-31

编导毕业论文哪里有,我是导演专业的

  编导毕业论文,跟你一个专业,写的《旅游节目编导研究》,当时那个痛苦啊,还好师兄给的秦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搞定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