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事,小编觉得这阵子比较热门,而且确实在网友中也掀起了很大的舆论,这个新闻是这样的,就是说有一个中国计算机博士生,然后在美国一所大学里面,在学校的办公室内上吊自杀。这个上吊自杀的博士生,名叫陈慧祥,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留学生,可以说学历非常高了,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一个高材生的身材和一份认真的态度,也酿成了他的这个悲剧。
因为他在之前,写了一篇论文,当时,就是通过了自己的导师,走了一些门路,顺利地就通过了审查,因为博士生确实是有发表论文的这个权利,所以他这个论文也是很快的就要发表了,但是,陈慧祥对这个论文特别在意,他也是进一步的用实验想去认证这个论文里面的观点,但是,在这中间,他却发现自己的论文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然后也没有什么强有力的依据去支撑,所以整篇论文,就是比较杂乱,在他们这种高材生眼中,这就相当于废纸。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当时陈慧祥向自己的导师提出说想要撤回这个论文。
但这个导师因为想名利双收,就执意的想要如期发表,也正是这件事,把中国计算机博士生一步步的逼上了这个死亡,最后陈慧祥,也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办公室里面上吊自杀,当然自杀。美国的相关学会就马上展开了调查,确实是有一些人故意的用一些关系,通过一些不法的程序联合起来,然后去操纵论文的评价体系,其实可能这篇论文特别差,但是却可以得以发表,这个确实是这个导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因为毕竟这个论文错误,导师应该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就是说我们先撤销回来能改好了再发表,但是他却不同意,这个也是导致了这个陈慧祥的死亡。陈慧祥是留下的遗书,在定时的时候就已经发到了他的父母,还有女友,还有他的导师的邮箱里面。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认同一个事情,就是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毕竟人活着才能够享受着世间的种种美好,比如爱情,比如亲情,比如美景,比如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比如成功,比如辉煌等。但有些人却并不这么看,因为他们觉得活着,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可能他们生活过得不好,遇到了一些挫折,或者因为一些事情心里郁闷,然后他们就想到了轻生,抛弃了生他养他的父母,让他们沉浸在失去子女的悲痛之中。相信很多看新闻的朋友应该看过这么一则新闻,就是南京一位女大学生黄雨蒙,在生活充满困惑的时候,去了青海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而在那里,黄雨蒙彻底地跟这个世界说了再见。一位花季少女就这样跟这个世界说了再见,这个事情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接下来,冷眼就给大家聊一聊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家长们、老师们和同学们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首先,黄雨蒙去青海无人区,然后跟这个世界说再见的事情,从她生前的动态来看,她应该是对生活充满困惑的,心里是充满郁闷的。但心情郁闷的黄雨蒙,为什么没能成功排解掉内心的郁闷呢?这恐怕就要跟她的性格和受到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学校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永远不能只是书本上的教育,更要是人生态度、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他们变成一个乐观、懂得自我调节情绪的人。不夸张地讲,这是父母最起码应该做的,而不是一味地溺爱。而老师们和同学们,其实也应该多关爱一下身边的人,跟他们多聊聊天,看看他们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我们自己培养出一种乐观的性格,学会如何去跟挫折打交道。
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了。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讲,可能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就能够轻松走出失败的阴霾。但对于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讲,可能别人苦口婆心地给他说上一天时间,但他就是走不出来。而黄雨蒙这个案例,冷眼以为她应该是属于后者,因为她这种状态,应该是有人注意到的,但她始终都没有走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的。毕竟黄雨蒙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跟世界说了再见,实在是太可惜了。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