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产培训论文题目

2023-03-07 18: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产培训论文题目

   财务管理 是一个综合的价值管理系统,写作财务管理论文过程中,首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就是论文的开始。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级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题目(一)
  1、公司筹资管理

  2、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3、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4、公司经营的杠杆效应

  5、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方式

  6、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7、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8、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0、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11、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方向

  12、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13、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15、上市公司融资优序问题研究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题目(二)
  1、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2、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3、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4、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5、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6、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7、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8、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

  9、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0、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1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12、出资者财务论

  13、财务管理质量研究

  14、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15、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题目(三)
  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2、融资约束与会计欺诈

  3、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4、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5、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6、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7、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8、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9、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

  10、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11、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2、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3、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4、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财务管理环境研究

  1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7、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18、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9、供应链融资研究

  20、公司债券融资研究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盲区

  [摘要]目前的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水平有限,素质有待提高,造成了当前财务管理存在层次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 企业管理 经营中的一个盲区,针对这些盲区,提出了一些应对 措施 ,以期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管理;盲区;措施

  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发展顺利,但也有一些举步维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不善。因此,认真探索并分析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盲区势在必行,切实增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盲区

  1.房地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把财务部门人员看作二线管理对象,忽视财务管理在实际企业运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设置混乱,管理盲目性大,权责不明确。

  2.就目前而言,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因而导致他们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很多财务人员仅仅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帐房先生”,对于更高层次的财务分析,预算等功能基本没有发挥。

  3.近年来房产市场的低迷销量,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缺口逐渐变大;另一方面融资的方式却变得更少,融资难度显得越来越大,这对房地产企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4.房地产企业高管往往认为企业开发等成本管理和核算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在房产企业中往往脱离一线的实际操作,是属于二线部门,这样就造成真实有效的一线资料极其有限,从而使成本管理偏离预算,也不能有效控制成本。

  二、财务管理存在盲区的原因

  1.很多房地产企业的领导是建筑业出身,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高管往往比较重视他们熟悉的工程和销售领域,认为财务管理只要是账目清晰就行了,根本没有对于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比如成本预算,内部预算等。房地产企业的高层领导就不可能招聘到高级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对已有的财务人员进行高层次的培训,更不可能对他们提出较高的业务要求。一些房地产老总甚至认为,只要能够顺利获得工程,再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按部就班的施工,并再投入一定的资金之后,工程项目只要按期竣工并交付使用,整个开发项目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事实远非如此,很多房地产企业就是想得太简单,把财务工作看的太轻,没有从财务预算方面去细致的考虑分析,从而导致房地产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单纯的会计核算致使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对于深度的成本预算少之又少,甚至缺失,这在不自觉中加大了项目投资的成本,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2.由于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打压,使得资金链比较紧张,有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尽快使取得的项目开始运作,就不择手段的盲目举债,从而大大加重了自身的成本负担。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都需要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房地产企业不会真正从企业内部分析资金潜力,而是千方百计地大举外债,向银行甚至是高利贷机构借贷,这无疑给自身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此外,房地产项目开始运作后,企业高管因为缺乏财务知识,企业内部又缺乏高层次财务人员。因而,房地产企业往往缺乏全盘性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是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对于资金紧张的房地产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3.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财务控制。如果这样不真正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优势,盲目的只为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在成本核算上只进行随机简单的计算,并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来进行财务预算的话,整个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什么成本核算了。另外一种情况是,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一味的强调要求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核算,把所有的职责都推给财务部门,不积极调动企业各职能部门参与其中的话,房地产企业进行全面成本管理,也只是一个空话。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很多重要资料都是来自于很多相关部门,并不是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房地产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出一份力,财务预算的误差越大,资金管理就越难,企业就更难有经济效益,甚至是亏本或倒闭。

  三、消除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盲区的措施

  1.从根源上强化房地产企业高层的财务管理意识,因为每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表面上是由财务人员来实际操作的,但本质上是财务人员在执行企业高层的决定,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最终都是从企业高层的意志出发,并最终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来服务。因而,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事实上是由企业高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来决定的,并最终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最终命运。一般来说,目前的房地产企业高层一定要懂得一点财务,如果一点都不懂财务是肯定不行的。企业高层要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作用,要懂得如何用好财务管理的功能,这样的房企必将会获益匪浅。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数量有很多,但总体来说,实际规模偏小、效益不太高、寿命也较短,根本的原因更多的是它们的财务管理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资金出了大问题,就等于要了房企的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要真正立足于自己的领域,必须把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房地产企业高层应端正财务管理的态度,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财务管理层次,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从实质性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首先企业在选拔财务人员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企业应建立奖惩分明的机制,意在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当中去。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岗位,分工都比较单调,财务人员往往觉得工作只是简单的会计工作,十分苦燥乏味,在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之后就会完事,根本不会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

  3.房地产企业自身也应更新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树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意识,以购房者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以市场规律为导向,以政府政策为基准,努力开发出好的产品。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在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日益增加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增加的被动性住房需求;以及住宅品质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等因素导致的住宅建筑成本升高等。除了以上几个财务管理预算以外,房地产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后,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工程款除去日常开支外,其他的经费使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封口。这样可以使工程项目的成本保持较为稳定的数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贪腐行为发生。第二,财务人员应提前做好工程债权的保护工作,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规定,建设工程的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自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6个月以内。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这顶国家给予的权益保护伞,保证优先权的获得和使用。第三,当某项工程竣工验收且再没有其他费用发生的时候,并且债权和债务确准无误后,财务人员在确认债权和债务账目的前提之下,可以将该工程的账合并到其他工程的账套上。

  总之,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应该努力破除过去对财务管理认识的误区和盲区,减少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高层领导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企业的发展真正摸索出一条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谷雅敏,赵长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分析与研究》,《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5(2)。

  [2]张光达,李国,《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城市》,2005(6)。

猜你喜欢:

1.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2. 大学生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3. 本科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4. 2017财务管理论文选题集锦

5.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请学金融的帮忙想个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摘要]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复杂,这些风险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在人们可以看到的或者已经基本表现出来的银行风险背后,必定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潜在风险存在,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银行业又将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风险。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竞争 商业银行 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

  1.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
  200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含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不良贷款比率仍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仅仅是达到了我国15%的监管标准。
  2.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而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003年年初,央行宣布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加的总额应当控制在1.8万亿元以内。到了6月份就已经突破了这个目标。7月份央行公开表示务必要将信贷总额控制在2.8万亿元以内。可到了10月份贷款总额就已经突破了2.8万亿元。而且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3.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
  4.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2004年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自然无法挽回。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因此,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要求管理文化从过去的一致管理转移到个人责任管理,即对权力和责任的清晰界定和分割。

  二、金融风险在我国进一步演变的趋势

  1.融资结构扭曲,在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呆账坏账风险将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升高
  近几年,金融机构(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具体体现为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质量问题。尤其是那些呆坏账比例已经偏高、融资能力及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容易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的很大一部分终将转化为账面不良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长时间存在且不断出现高峰。因此,单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加强银行监管并不能必然消除不良贷款。需要政府提供配套措施,使商业银行在保持经营稳定的前提下,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
  尽管监管当局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一直在高位徘徊。在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之后,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10%左右。此后,虽然监管当局不断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在高位徘徊且时有反弹。2004年,央行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一批拟上市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再次出现明显的双降。
  2.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高
  由于房地产信贷(开发、按揭等)业务中,银行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近几年房地产业的银行信贷偿还尚未出现明显的拖欠情况,呆账坏账率也不高。但是,个人住房的信贷风险是有一段隐藏期的,真正暴露出来可能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目前的个人信贷保障系统尚未健全,大批买家申请楼宇按揭时所能提交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信息十分欠缺,令银行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另外,一旦出现断供、收入情况变化或者房产价格下跌,银行便难免出现坏账。
  3.特殊国情背景下的金融风险仍将长期存在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领了绝大部分业务,包括车贷、房贷等优质项目,普遍持有较强的流动性,是同业拆借市场上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也是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而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则往往是资金的借入方,流动性不足,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样一种严重不平衡的结构必然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随之发展起来的地下金融活动,兼具创造性和毁灭性,其规模已达地上金融活动规模的三分之一,监管当局很难对这一具有高利贷性质、与黑社会相联系的领域进行打击和取缔。地下金融活动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冲击,更多的是社会冲击。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

  1.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日趋复杂,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营风险评估、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机制,对市场风险实施准确的量化管理,是有效管理经营风险的关键和未来趋势。笔者认为市场风险防范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把风险指标成为制定经营策略时重要的参数。2.以实现有效管理经营风险为目标,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策略,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稳定收入来源。3.商业银行必须实施科技兴行经营策略。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设立明确的科技进步目标和主攻方向,运用先进信息科技技术,为在经营管理中快速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优化决策和管理经营风险奠定物质基础。
  2.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清晰界定操作权,职员操作权边界不清,是酿成银行操作风险的根本原因。职员操作权边界不清,这意味着,操作过程中银行职员责权利无法充分匹配。在这个背景下,银行职员行使操作权,出于“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在利益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怠工,不使用或少使用操作权,或者“反生产性”使用操作权,极力推卸责任;而在责任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越出操作规程的规定,滥用操作权,极力追求私利。前者是“怠用”操作权,后者是滥用操作权。因此,清晰明了地界定了员工、部分的操作权,就能够做到权清而责明,为全面提高员工执行力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坚持不懈地进行员工技能和企业文化培训在清晰了每个岗位的操作权后,员工并不一定就能够避免操作风险,因为操作风险的形成并不一定全部是由员工怠工或滥用权力造成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由于员工专业化程度和执行力的欠缺造成的。
  3.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制衡机制;完善风险资本配置制度,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方式,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本制衡机制。
  (2)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分散或转嫁等方法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加入风险因素,即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承担风险获得风险补偿的策略和风险转嫁策略一样是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有效方法。由于客户的信用风险不同,其信用定价也应不同。商业银行通过把风险资本成本、目标盈利率和不同等级的信用风险结合起来对信用风险定价,可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的结合程度更高。
  4.道德风险防范对策
  (1)切实有效地建立内部控制机制。银行的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根本的、主要的。抓好内部控制,就抓住了防范银行道德风险的关键环节。在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2)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商业银行,其股东的职能作用得到了相对强化,但现实情况是要实现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
  (3)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4)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
  (5)下达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制订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决策层绝不应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让利润或经营规模掩盖一切,否则可能对管理层和经营层传达错误信息,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控环境,直接引起内部道德风险的增加。
  (6)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特别要尽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心,彻底改变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
  (7)加强内部稽核。要将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充分发挥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的关键性作用。要在稽核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动渠道,并严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5.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1)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对有关限制相对宽松的契机,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加大创新力度,抢占业务发展先机,谋求效益最大化
  (2)高度关注法律环境改变后风险点的新变化,面向现实,因时而变,有效构筑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机制。
  (3)增强全员法制观念,重新定位法务部门职能,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仁真主编:《欧盟银行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陈小敏王晓秋彭海燕著:《美国银行法》.法律出版社
  [3]岳彩申著:《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4]吴志攀著:《金融法的“四色定理”》.法律出版社
  [5]王征宇等编著:《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中国方正出版社
  [6]丁巧仁褚红军主编:《金融纠纷案件审理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管理学论文如何写

管理学论文如何写

管理学论文如何写,想必马上要到了众多学子们毕业的时间了。那么我们那些毕业的学子们应该都知道有论文这个东西的存在,那么作为我们管理学的学子们该如何去构思呢?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管理学论文怎么写吧!

1、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3、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1、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 总结 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2、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 问题 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3、边缘学科的材料。 当今 时代 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 分析 的 方法 更多样。譬如研究 经济 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 理学 、 社会 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4、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 文献 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第5、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 理论 、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 政治 、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的推荐

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2、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

3、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创新探究

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

5、新闻传媒在工商管理类教学中的应用

6、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7、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8、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9、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研究

10、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11、工商管理中信息网络化的应用

1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4、工商管理效能困境分析及效能发挥路径

15、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16、市场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的发展探讨

17、分析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所在

18、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19、浅谈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校园招聘为例对候选人开发工作包括哪些方面活动

你这个论文不太好找啊,只能给你提供个参考论文,如果有幸呗评为答案,选个可以解决问题或者把评分打满好吧,给团队挣点积分不容易啊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中海地产人才战略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满分

得分

1

分析问题的透彻性

30分

2

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分

3

文字表达能力

20分

4

参考文献

15分

5

论文格式

15分

总 分

浅谈中海地产人才战略

Light about the zhonghai real estate professionals strategic

摘要:作为地产业的“黄埔军校”,中海地产凭借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思想观念、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海地产,一个万众瞩目的招牌,一个行业大势走向的风向标,正以它预定的规划,大踏步的引领着地产业。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战略,品牌价值

Abstract:As a real estate "the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 zhonghai real estate with advanc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cept, unique culture and spirit,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weak force. Zhonghai real estate, a first eye-catching signboard, an industry clung to the vane of, is in its scheduled planning, big mark time leading touchdown industry。

Key Words:Human resources,Talent strategy,Brand value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之一,中海地产在行业发展史上缔造了多项具有引领意义的标准,拥有行业内最完善的产业链,致力于为社会研发和建造中高端精品住宅。中海地产在内地房地产行业当中第一家引入消费者购房按揭体制,第一家推出样板房参观模式,第一家推出配套物业管理政策,整体利润和人均利润率也名列前茅。在某种意义上,中海地产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内地房地产从诞生至今的行业发展史,被权威机构评为“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奖”,并荣获“中国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1名”等诸多荣誉。

在这些无形的声誉和资产数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海地产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其招聘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其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部门人员对公司品牌价值的认同等,这些因素牵引着中海地产雄踞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前端。

1.中海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意义在于它是连接企业、业务线和员工的载体,并致力于对三者的价值贡献。中海地产的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中国地产行业的创新者和领先者,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全国性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者。基于这一愿景的需求,人力资源部始终坚持一条,就是竭尽全力发现内部客户的特定需求,只要发现没有现成的资源去支撑这种需求,人力资源部就会毫不犹豫地开辟一个全新服务领域。所以,最近几年来,中海地产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产品源源不断,这都得益于人力资源部秉承的三个原则:

1.1从公司的层面,为其发展提供持续的战略支撑。通过预见性地评估未来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需求或主要风险,来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为满足公司持续扩张的需求而实施的管控模式的变革,子公司实施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促进了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达成,等等。

1.2从业务线的层面,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工具、方法论和服务。例如流程变革、制度整合、价值观共享、培训支持、方法论指引等。

1.3从员工的角度,切身地为其职业生涯作好规划,为其成长提供增值服务。

2.中海地产的人才发展战略

中国海外把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公司的立足之本,并建立了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激励留住人才、用制度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在发展前景、个人空间、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为有理想、有作为、忠诚于公司的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空间,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集团的发展统一起来,建设富有中海文化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2.1地产业的“黄埔军校”

中海非常注重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了“真诚团结、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严格苛求、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中海地产凝聚了一支集规划设计、工程管理、营销策划以及各类综合管理人才为一体的、知识化、年轻化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其中硕士、博士近50%,为公司快速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海地产被业内称为“黄埔军校”。中海地产凭着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思想观念、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培养锻炼出来的员工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成绩突出。京城地产界流传着“文万科,理中海”的说法,准确的道出了中海地产的风格。

2.2用企业文化熏陶和培养年轻人

中海系统内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敢于使用年轻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有强烈的希望自己做出事业来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中海每年到国内著名高校的毕业生见面会上招兵买马,不断地加以培养,稳定地配合中海扩大的脚步。现在的中海无论是中高层领导还是部门员工,建筑类或房地产市场类的专业人士占绝大多数比例。这与一些地产公司只招有经验的员工、频换经理人的做法不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让中海员工的流动性在业界相对较小。

此外,公司还常打破常规选用人才,2004年8月,中海地产中山公司翠林兰溪园公开竞聘项目地盘经理。这种公开竞聘,一方面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为员工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真正体现了中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3.中海地产的人才招聘计划

3.1海纳

在中国内地地产行业,中海地产是为数不多的一家坚持关键人才内部培养的企业。相应地,中海地产对于校园招聘的重视程度也被提升到长远的战略性高度。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得到公司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公司高层会亲自参与招聘流程、招聘标准的设计。同时,中海地产重视对社会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吸纳和再造,并通过规模化、系统化、可持续性的“海纳计划”,实现对公司品牌和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的理念推广。

针对行业中高级拔尖技术人才的吸纳,中海地产设计了“海纳计划”。该计划的初衷是通过机制创新,尝试建立具有“协同竞争性”(协同“海之子”计划)效应的人才吸纳系统,快速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品牌,为公司品牌注值;同时发挥总部人力资源中心的宏观调控作用,将人才平衡地调配至相应地区。“海纳计划”会在以下条件生成时启动:

3.1.1.稳定的规模性条件:通过每年固定时间(3至5月),在人才聚集地区举行规模性招募行动,增强行业人才对公司的关注度和期望值;

3.1.2长期的即时性条件:新建一家地区公司时,在其所处城市实施“海纳计划”,提升新公司在所属地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影响力,并满足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在本城市应聘其他城市的开放岗位;形成“外部人才库”。

中海地产在“海纳计划”中,提出“行业英才的价值鉴赏家”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设计出数项具有全行业“创新意义”的举措支持其价值实现。例如“产品现场路演”,中海地产重点在售的项目中展示“海纳计划”形象,对参观楼盘的潜在客户,创造客户体验并塑造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形象。

3.2海之子

在中海地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中,中海地产在多年校园招聘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透过全行业招募品牌测试和竞争性分析,定位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品牌形象,建立起“海之子”计划已经在业内和高校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2.1“海之子”的荣誉

“海之子”计划将人力资源品牌申请注册成商标,是中海地产的一个创举。2008年4月12日至13日,在业内被称为中国人力资源界的“奥斯卡”、“风向标”的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颁奖典礼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人力资源界最权威的评选活动正式揭晓。国家政府机关、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卓有声誉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力资源研究服务机构等各界代表近2000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组委会公布了第三届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的各项获奖名单,中海荣获其中最具分量的两项大奖,“十佳企业”(前三名)和“成果金奖”(从3500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被公认为“创造了行业领先的人力资源,建设了卓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并成为目前唯一获得该项大奖的房地产企业。

3.2.2海之子计划内容

中海地产对“海之子” 的品牌架构进行了充分挖掘和细分,形成了与高校学生的吸纳、培养和使用相关的6个子品牌链条,清晰地呈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螺旋式增值流程,以及其核心竞争优势。“海之子”不同子品牌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每个环节都对校园招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支撑。

研习计划和实习计划通常向大学三年级和研究生低年级开放;

招募计划和体验计划通常向应届毕业生开放;

起航计划和锤炼计划通常向新员工开放。

3.2.2.1研习计划

面向内地领先高校的卓越学历候选人。与内地领先高校联合实施“行业资格认证”,培养行业未来精英式人才。旨在发现内地地产业未来的精英候选人,引导他们在地产行业中发展出职业兴趣,以及培养激发他们未来的领导力潜能。主要培养方式为理论和案例教学、模拟公司经营管理、多地域项目地盘研习、岗位实习计划、课题研究等。

3.2.2.2实习计划

面向内地领先高校最优秀候选人的实习安排。主要方式:导师制;目标管理;产品输出;职业生涯探寻等。

3.2.2.3招募计划

面向综合素质突出的内地优等应届毕业生。

目标高校为综合排名居前列的重点高校。招聘流程包括网络投递简历、宣讲会、简历评估、演讲评估和评估中心(体验计划)。在简历评估环节,中海地产设置了数量控制模型,适度控制晋级面试的候选人。在招募计划中,中海地产还会举行“职业发展互动坊”,由企业高层与高校学生分享如何在地产行业开始自己的职业人生。

而评估体系中,中海地产通过“资格”和“素质”两个层面对候选人进行评估。就资格而言,中海地产关注在社会实践、特长等方面有突出优势的毕业生,因为这些业绩有助于证明他们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发展潜质;而未来他们接触新的地产行业后,其行业适应性也具有可期待性。在素质层面,中海地产拥有自身研发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例如诚信品质、成就导向、学习创新能力、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亲和力等,这些要项在各种评测程序、评估中心被广泛地应用,并且各项工具都在不断升级和创新。如:首轮评测并未采取专业知识笔试和纸面素质(倾向)测试,而是由演讲评估和候选人间相互审视评估等工具组成,以便给予候选人更多展现其深层次素质的机会。

3.2.2.4体验计划

面向目标候选人的开放式双向互动渠道,由高额的高校“奖学金项目”延伸而来。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设立评估中心,集中评测候选人;二是候选人在几天时间中,观摩和评估中海地产。2007年体验计划在深圳、北京和苏州三地举行,共有近400名拔尖候选人参与其中。评估中心环节包括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团队解难、压力测试等多种方式。

3.2.2.5启航计划:即面向正式员工为期3年的一系列持续关注、培养和评估行动。

3.2.2.6锤炼计划:入职3年的员工回炉,进行人才盘点和专项技能提升。

3.2.3 “海之子”的厉害之处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博士的评价:中海把“价值链”作为核心本质,真正把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有机地串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的设计实施方面,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与“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吸收了很多其他的专业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真正提升了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另外,将人力资源招聘和培养做为品牌运作,既提升了公司形象,又对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形成公司品牌和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的良性互动,这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

4.万科的人才战略

4.1海盗计划

人才的运用,是万科公司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做人要诚实要有尊严,要培养尊重人的企业文化,就要把人当作第一要务。

2001年至2002年,万科通过“海盗行动”从中海地产大规模吸纳高级职业经理人,一下从外部引进了50-60位高管人才。曾经一度,万科20多个一线公司的第一负责人中,有1/3左右源于“海盗行动”

2006年到2007年的万科处于亢奋增长期,销售金额急剧增长,吸收新鲜血液注入扩张的血管已是燃眉之急。于是万科启动了第二轮大规模外部招聘高管人才计划,又称“007”计划。万科将挖人的视角开始从行业内延展到行业外的跨国公司。其标准是管理过更大规模的公司、阅历更复杂,基本特征是国际化。

2009年的万科,成为了国内首家销售破600亿的房地产企业。对于一个每年在全国34个城市开发上百个楼盘,开工面积560.9万平米的企业而言,极具膨胀的规模背后,是难以持续的高增长速度。正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型的万科,在“007计划”三年之后,再次遇上了这样必须面对的瓶颈。

在谈及“千里马”行动时,万科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袁伯银坦言:“公司因为战略纵深、大发展,进了很多新城市,出现了很多人才缺口;同时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司,由于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有人才缺口。我们把集团内所有的人才缺口统计起来看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以才需要如此大批量、集中化地进行招聘。

4.2“新动力”计划

在2000年,万科就启动了一项名为“新动力”的计划,每年从中国最有名的十几所大学选拔毕业生,经过集中培训后分派到各地公司。

万科的HR口号是铸就“卓越职业生涯”。所有经过一系列的笔试、面试之后,与万科携手的毕业生加入万科以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直接上岗工作,而是要在来年7月汇聚深圳万科总部,加入万科“新动力营”,参加为期3周的集中培训。

同时。“新动力”计划还招收海外毕业生,与哈佛、剑桥和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引进和合作基础,万科凭借其强大的企业魅力开启了对优秀人才的大肆争夺。

5.龙湖的人才战略

龙湖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是这样诠释龙湖的“仕官生制度”:“仕官生是指那些具有中高层管理或专业技术培养潜力的人,龙湖通过‘仕官生制度’为未来寻找和培养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才。” 由于仕官生的目标是成为龙湖未来的管理者,对于这类人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龙湖在仕官生选择上把关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只在全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里挑选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而我们的经理人会花掉1/3的时间在面试上。”

龙湖招聘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人才进行考察:第一是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高标准和事业野心;第二是管理事情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结果导向强不强;第三是管理别人的能力,看应聘者能否与别人很好的相处。

从2004年至今,龙湖已经连续四年完成了对“仕官生”的校园招聘。通过对仕官生的选拔和培养,龙湖的内部造血机制已然形成。而“仕官生制度”还为龙湖培养了一批会带人的经理,并促使龙湖形成了一个乐于分享的企业文化。如今,第一批加入龙湖的部分仕官生已经在公司担任了中层管理职位。

6.中海与万科、龙湖人才战略对比

表一 中海与万科、龙湖人才战略对比

企业

中海

万科

龙湖

人才战略

海纳

海之子

海盗计划

新动力

“仕官生”

实行时间

2005年

2000年

2000年

2004年

培养时间

直接上岗

3年

直接上岗

3周集中培训,之后再部门培训

14个月

取得效果

有规划、源源不断地为各体系输送人才。

曾经一度,万科20多个一线公司的第一负责人中,有1/3左右源于“海盗行动”。

第一批加入龙湖的部分仕官生已经在公司担任了中层管理职位。

人力美名

人力资源“奥斯卡”

房地产业“黄埔军校”





品牌价值

海之子已被中海地产申请注册为商标,这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尚属先例。

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

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

在这次人才战略的比拼中,中海地产主要凭借其完备系统的“海之子”计划占了绝对上风,在胜利的背后,也给予了我们诸多启示:

6.1人才培养与开发项目或许可以纵向来做

当前,我们做企业商学院、企业大学旨在帮助企业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着眼点在于企业正一方面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又缺乏人才培养开发方面的经验。我们在操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时候,多数会在建立企业商学院的组织基础上(包括虚拟组织)针对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实施阶段性的培养项目。如果把这种培养看做横向项目的话,中海“海之子”既是一个纵向项目,即针对某一类人,从招聘开始到新员工入职培训再到入职3年后回炉这样一个中长期的人才发展项目。阶段性培养项目可以指导客户熟悉并独立实施培养项目,能够解决人才培养的很多问题。中长期的人才发展,却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想想从大三就开始接触中海地产的“海之子们”显然已经在心目中把自己当做中海人了吧!

6.2.“海之子”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操作方法值得借鉴

“海之子”计划中操作方法如职业发展互动坊、人力资源圆桌会议、期末答辩制、《海之子》杂志展示大学生风采等等,都可以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用。可惜,单单从网络上很难找到具体的操作手册,只见其名难见其实。

6.3.好的培养从选拔开始,把握先发优势——人才争夺战

任何时候、任何行业,真正有用的人才总是稀缺的。职业倾向,我们总是关注于对人才的培养。可是,不可否认,很多天才并不单单靠培养就能够造就。因此,从培养的源头开始提升人才的准入机制,会让企业把握先发优势。而,如果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大三的时候,就对大学生按照企业发展要求,植入企业基因,等真正入职到岗时,一定能够省去不少培养成本。

6.4.人才培养也可以品牌化

“海之子”开了人力资源品牌化的先河。再细看,“海之子”,“海纳”(针对非应届生的另一招聘品牌)、“启航”等都围绕“海”做文章,可以看出在形象识别、语言、流程细节和布景设计方面都做了统一的安排。这一点对咨询项目也很有启发,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亮点”么?只是,我们在做亮点的时候,充其量只能在客户内刊上闪光,再借助客户的良好体验通过口碑再传播。如果有一天,我们告诉下一个客户,“×之子”那个人才培养项目您应该知道吧,那是我们做的!相信,对客户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仅是产品需要品牌化,人才培养也可以品牌化,窃以为!

6.5.“海之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之子”的确很炫,很吸引人,但是,查看他的官方网站就会发现,仅仅两年的“海之子”计划目前还没有落实到启航计划和锤炼计划,至少从网站看,尚处于“建设中”。一方面由于计划中的“海之子”才刚刚开始,另一方面可能涉及知识保密。不管怎么说,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很炫的名字是不够的,能够造就一批行业精英站出来说:“我就是当年的海之子,现在还在不断学习中”,“海之子”计划就不负我们的期望。

7.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中海地产骨干员工主动离职率不超过5%,一直维持在积极合理的范围内。2007年中海员工满意度达到86%以上,而骨干员工主动流失率低于2%,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在2006年底连续几次品牌管理测验中,国际品牌咨询机构(Enter-priseIG)发现,中海地产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度非常高。

一个品牌价值步步攀升的背后,是一个优秀企业锐意进取的不断创新。中海地产,一个万众瞩目的招牌,一个行业大势走向的风向标,正以它预定的规划,大踏步的引领着地产业。

参考文献

[1]邵永喜.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的构建和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06

[2]赵秀云,钱晓群.房地产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J]建筑经济,2006

[3]曹建明.关注房地产市场[J];瞭望;2005年19期

[4]兰子勇.影响房地产营销策略的主要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 , 2006

[5]孟华兴,张伟东,杨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6]中国房地产人才网专题研究小组.中国房地产建筑类中高级人才现状解密[J].中国市场,2005,(08)

[7]聂芳,任佩瑜.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8]旷开萃,刘菊红.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

[9]Stephen P.Robbins,Mary Coulter.Management.7th ed.Pearson Education,2007

[10]Hap Brakeley,Peter Cheese,David Clinton.The High-Performance Workforce Study.Accenture,2004
追问:
主要是合同法的论文呢

高级经济师的评审条件

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和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3份。

2、《自荐综合材料》(需提供电子版)20份。

3、主审论文一式4份其他论文一式4份。

4、各类评审附件的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份。

5、业务考绩档案(原件)。

6、继续教育证书。

7、制证信息表(需提供电子版)。

8、二寸彩照一张材料。

对申报者所在单位的要求:

1、单位应对申报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所填的内容进行核实,并在第9页“业绩、论文、论著等情况的核实意见”栏内对申报者作为评审的各项主要业绩方面明确写上核实意见,并盖章。凡未写入核实的其他内容在评审时不能作为主要业绩对待。

2、单位应对申报者提供审定的附件进行核实逐一核对,并在每一核实的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印章确认。

(1)学历、学位证书。

(2)职务资格证书。

(3)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

(4)职称外语证书。

(5)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

(6)获奖证书及其重要业绩方面证明材料(7)聘任中级职务以来专业工作年度考核表(8)继续教育证书(9)制证信息表。

3、单位提供申报者的业务考绩档案原件。

4、二寸彩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