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
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
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
1.物流运输成本高
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
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
1.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
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
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
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
2.物流管理部门
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
3.物流运输观念
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
4.物流专业人才
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王老吉营销战略探研
一、王老吉发展现状
王老吉是具有1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凉茶品牌,创立于道光年间,以其创始人
命名,在两广地区深受喜爱。然而,多年
以来,王老吉一直是作为一种“药茶”被
人们饮用,他具有极其浓厚的中药形象,
因此在两广以外的地区很难大规模的推
广。直到2003年,王老吉的销量才出现大
幅度的增长,年销售额增长近400%,其采
用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
作用。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王老吉的销
售额已经从起初的1亿,攀升到2004年的
10亿,并仍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成为
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
名。目前,王老吉在国内饮料行业的地位
不断攀升,已经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
成了分庭抗衡的态势,在内地的产销量甚
至有超过可口可乐的趋势。
二、王老吉营销成功之处
(一)品牌定位
在2003年之前,王老吉的销售状况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深究其内在原
因,模糊的定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方面,王老吉作为一种传统凉茶在
两广地区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王老
吉”就是凉茶的代名词,就像一提到创可
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邦迪一样。但它是
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
颜色、包装都与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
且口感偏甜,更像是一种饮料。而按中国
“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会本能的
认为,不苦的凉茶降火的效果会比较差。
作为凉茶他表现出了一种“药力不足”的
形象。
另一方面,在两广以外的广大地域,
消费者对凉茶的概念并不了解,想让消费
者认同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药茶,难度是超
乎想象的,进行消费者教育的投入太高,
回报效果也很难预期。很有可能为其他凉
茶品牌做了嫁衣,免费帮他们进行了消费
群体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一旦消费者教
育过程中出现偏差,中药色彩太浓,很容
易遭致消费者的抵制。因为传统中医观点
中认为,是药三分毒,明明是中药方子,却
让消费者当成饮料大量饮用,必然难以接
受。作为饮料他很难摆脱“中药方子”的
形象。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身份,王老吉必
须解决定位的问题,究竟是凉茶、还是饮
料。经过成美营销的策划,最终确定了“怕
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成为了一种特
殊的功能型饮料。至此,王老吉彻底摆脱
“中药方子”的形象,弱化其治疗效果,不
是为降火,而是预防上火。通过这样的重
新定位,新形象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
同,销售额不断攀升。
(二)事件营销
2008年最经典的事件营销,非王老吉
莫属。“封杀王老吉”的热帖从天涯论坛不
断的向各大论坛转载,在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之下,全国上下要买光王老吉的热情
空前高涨,这与“吃垮必胜客”的实例有
着异曲同工之处。
加多宝集团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晚会
上,一鸣惊人的捐款1亿人民币,在震撼
了全国人民心灵的同时,也让他们记住了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多宝就是“王老吉”
的生产商。捐款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营造
了很强大的震撼效果,在当时“捐款比富”
的形势下,捐款一亿所创造的影响力远远
超过了投放4、5个亿广告所能达到的效
果。随后,一篇被疯狂转载,跟贴无数的
热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中国
民营企业的王老吉,一下就捐款一个亿,
真的太狠了。绝对不能在让王老吉的凉茶
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见一罐买一罐,坚
决买空王老吉的凉茶,今年爸妈不收礼,
收礼就收王老吉!支持国货,以后我就喝
王老吉了,让王老吉的凉茶不够卖!让他
们着急去吧!”就是这篇“封杀王老吉”的
热帖,将追捧王老吉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这篇热贴像病毒一样不断的被各大网站、
论坛传播,却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完全
是一种自发性的扩散。这种将事件营销与
病毒式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其2008年
营销活动中最大的亮点。
(三)文化内涵
在每一罐王老吉上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凉茶始祖王老吉,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
逾百年历史”。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王老
吉能够取胜的又一重大原因。对于传统凉
茶来讲,拥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并不只是王
老吉一家,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文化内涵的
价值更充分的发挥出来。王老吉在深化其
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不但把传统文化的招
牌扛了起来,并且以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
方式进行传播。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
观众都知道,其实这部电视剧就是以百年
老字号的同仁堂为原型的,应该说这部电
视剧的热播成为了同仁堂做了一场声势浩
大的免费宣传。王老吉也借鉴了这种方
式,拍摄的电视剧《岭南药侠》在央视播
出,让两广以外的众多消费者开始了解王
老吉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用【参考文献】
1、卢骏飞,卢雨民.浅析王老吉品牌
定位的成功〔J〕.科技广场,2007
(12)∶72-76
2、刘振华.浅议“王老吉”凉茶的品
牌再定位〔J〕.消费导刊·理论版
2007,(9)
3、陈铮,高军.滥用药茶埋下严重健
康隐患〔J〕.首都医药.2007,(11)∶
24-27
4、王丽平.解密王老吉点金术.中国
卫生产业〔J〕.2007,(9)
5、刘伊婷.王老吉品牌四方博弈.中
国质量报〔N〕.2008年7月1日第1
版
6、王燕洲.中小饮料企业的市场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5月
故事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岭南文化,在此
基础之上认同这种文化。
三、王老吉面临的困境
(一)中药成分,身份尴尬
随着一纸诉状将王老吉送上法庭,消
费者对王老吉成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
配方中的夏枯草是一味纯中药,长期饮用
真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吗?传统中医理
论认为“是药三分毒”,有病的时候饮用中
药都要格外谨慎,没病的时候大量服用怎
么可能没有副作用?消费者的诸多疑问使
王老吉陷入了困境。被消费者广泛任何的
“预防上火”的功效,正是由其配料中的几
味中药实现的,成败皆由其配方而起,如
何摆脱这种尴尬是王老吉面对的最大难题。
(二)两乐围剿,腹背受敌
就在王老吉以独特的植物饮料身份沾
沾自喜的时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两
个劲敌并没有坐以待毙,植物饮料的定位
虽然特别,但不是只有王老吉可以用,两
大可口巨头同样可以用。可口可乐已收购
了香港的健康工房,业界猜测这一举动是
直逼王老吉的植物饮料定位而来的,从公
司网站上看,目前已有九大类别的植物饮
料,如金盏菊、夏桑菊、夏枯草、鸡骨草
等。同样,百事可乐并不避讳向植物饮料
的进军的意图。王老吉只是以一个单一品
种打天下的品牌,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旗下的子品牌都在十个以上,在这场争斗
中,王老吉显然是势单力薄。
(三)凉茶走红,纷纷效法
王老吉虽然是凉茶始祖,但这并不能
阻挡凉茶新秀前进的步伐。在王老吉为凉
茶正名,开拓了一块全新市场的同时,以
和其正、念慈菴、潘高寿为代表的众多凉
茶品牌已经开始迅速扩张。在凉茶申遗成
功后,响当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金
字招牌已然成为那二十几家凉茶生产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王老吉扛着凉茶始祖的大
旗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奋力拼杀,而众
多的凉茶新秀则紧随其后,坐享其抢夺过
来的市场空间,并借机蓄势,很有可能在
未来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
(四)包装问题,潜藏隐患
王老吉采用的包装是在国外被逐渐淘
汰的马口铁,生产厚度为0.1 7~0.2 8
mm,而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马口铁早已进
入超薄时代,是厚度仅为0.12mm的极薄
马口铁。虽然这种马口铁包装密封效果
好,但是与铝制易拉罐相比成本过高、重
量过大。采用同样包装的露露杏仁露、椰
树牌椰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总成本中,
仅马口铁的包装就占到了4成。高昂的成
本使获利空间被极大的压缩,并且这种包
装也使印刷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已经看
到,和其正凉茶从一开始就采用了PET包
装,成本远远低于王老吉的马口铁包装,
并且携带方便,可多次饮用。红色罐装王
老吉的形象已经在消费者头脑中根深蒂
固,若更换包装消费者可能很难接受,可
是继续保持这种包装,常此以往高额的成
本必然会把盈利空间压得越来越小,对企
业的长久发展来讲,是个巨大的危机。
四、相关建议
(一)注重产品研发,建立产品体系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打
天下,从百事、可口、娃哈哈的产品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有持久生命力的饮料企业
都非常重视产品研发,产品类别也十分丰
富。以娃哈哈为例,其产品类别涉及碳酸
饮料、果汁饮料、纯净水、茶饮料、咖啡、
奶茶、奶饮料、功能饮料等,每类产品下
又分设不同的品牌。而王老吉只有一个品
牌,一种产品,当热卖的浪潮过去,新鲜
感退去,王老吉还能靠什么留住消费者
呢?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王老吉凉茶上
面,其实是很危险的,只靠凉茶这一根独
苗,实在难以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
建议王老吉能够适时的开发出新的子品
牌,以及新的产品类别,在产品生命周期
尚未进入衰退期之前,做好下一代产品的
研发、推广工作。
(二)寻找新的卖点,转换产品诉求
王老吉从推广开始,一直在重复一句
话:怕上火,喝王老吉。虽然,做到了整
合营销传播中所要求的“一个声音”,但是,
这个声音不断的简单重复,消费者也会觉
得厌倦的,如果没有新的卖点,品牌的形
象会很快的老化,最终就会像众多的百年
老字号企业一样,逐渐的被人们淡忘。“预
防上火”的卖点虽然不错,但是,在北方
的广大地区,只有夏季才会有强烈的降火
需求,在其他的季节,很少有人会想到它。
因此,为了克服地域、季节的阻碍,王老
吉必须不断的寻找新的诉求,来吸引消费
者,在更多的场合,更多的选择它。
(三)更新产品包装,重塑品牌形象
王老吉在包装方面除了应该替换掉
时的马口铁罐,更应该注重产品外形的
尚气息。现在普遍流行的PET包装与几
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瓶身的曲
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商标的设计也更
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王老吉
矮又笨的造型,握在手里像个手雷一
鲜红的颜色本身就会给人很燥热的感
与其所宣传的预防降火刚好相悖。不扣
认的是,王老吉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主
还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因此,不考虑
们都视觉需求,一味的坚持,很有可能
遇淘汰的命运。
选题范围
序号 题 目
1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
2 ××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 ××公司采购付款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4 ××公司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
5 ××公司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分析
6 ××公司现金流与利润流分析比较
7 ××公司销售收款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8 ××公司盈利能力因子分析
9 ××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0 ××公司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分析
11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2 ××行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13 CAPM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分析
14 ERP系统与实时会计控制
15 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6 Excel账务处理系统设计
17 IT环境下审计问题研究
18 IT条件下财务分析系统模型构建研究
19 标杆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20 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的探讨
21 不同行业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比较探讨
2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公司案例分析
23 财务失败及其预测研究
24 存货管理方法研究
25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江西省上市公司中的应用
26 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让定价行为的研究
27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
2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29 分析程序在存货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30 改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制度的探讨
31 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32 公司治理理论变迁与会计监管形式
33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
34 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35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变更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6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探讨
37 公允价值审计中执业谨慎研究
38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的演进
39 关于反倾销会计理论的评析与构架研究
40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41 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42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3 关于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的探讨——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44 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探讨
45 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
46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47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
48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49 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的管理研究
50 环境效益审计技术方法初探
51 环境资产核算研究
52 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53 会计报表中隐藏的会计舞弊研究
54 会计社会责任的研究
55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基于××集团审计案例的分析
56 会计信息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7 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
58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研究
59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
60 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分析研究
61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2 基于IT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
63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思路
64 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以**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设计为例
65 基于价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66 加强网络会计的舞弊防治研究
67 家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68 价值链分析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
69 江西省不同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70 江西省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71 江西省不同行业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72 江西省不同性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73 江西省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74 江西省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75 江西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
76 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与防范对策
77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78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政策选择的思考
79 竞争力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80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81 略论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82 论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3 论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的构造
84 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
85 论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支持
86 论上市公司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87 论应收账款审计方法的改进——基于××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
88 论资金时间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89 论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
90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规范研究
91 企业并购审计研究
92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93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94 企业财务信息编报与审计责任明晰性研究
95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公司为例
96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97 企业集团财务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98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以**企业为例
99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0 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研究——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01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102 企业营运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103 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104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05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10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107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风险效应分析
108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及实用分析——××公司案例分析
109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研究
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状况研究
111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基于××案例分析
11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
113 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研究
114 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研究
115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基于××行业的应用实例
116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公司为例
117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级效影响因素研究
118 上市矿业公司的负债结构研究
119 上市矿业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120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最新发展研究
121 审计风险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影响研究
122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123 生产企业的销售预算控制-对××公司的分析
124 视同销售行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125 视同销售行为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探讨
126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
127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128 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129 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理财对策研究
130 透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31 网络会计研究
132 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审计的研究
133 网络审计的现状及其发展
134 我国××行业成本核算现状及改进的研究
135 我国××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136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137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问题与对策
138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39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140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4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142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及其防范
14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与优化研究
14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与优化研究
145 我国现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46 我国现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47 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
148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博弈分析
149 小企业会计规范研究
150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改革影响研究
151 新旧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较及应用研究
152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
153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
154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155 应收帐款的管理及风险防范
156 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与防范
157 用友ERP-U8应用问题研究——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58 责任成本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
159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60 整体上市的财务效应分析——案例分析
161 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与趋势研究
16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63 中外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传导机制比较研究
164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6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166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167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8 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舞弊风险
169 注册会计师如何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170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171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基于××公司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