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辽阔无垠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这全身褐色,长得弯弯曲曲的树技,竟能在这生存几率如此渺茫的地方存活下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胡杨 作文 初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1
在茫茫无际的戈壁之中,种子们只能有两条路,一条是怨天尤人,愁眉苦脸,最后只能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中死去;另一条则是默默扎根,努力生存,后果与前面那条路截然不同,它最终会屹立在戈壁滩上,高高在上,凌云御风,为死气沉沉的戈壁带来一缕生机。
这两条路,任侈选择,但只有后者才能够真正地成功,征服一切。
面对挫折,也同样是如此。你可以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最终被挫折打败;而对于强者来说,挫折则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变弱为强,最终战胜挫折。
面对挫折,鲁滨逊从容不惧,在身陷荒岛的二十八年间,勤奋顽强,乐观勇敢,克服了岛上的重重艰难险阻。没有衣服,他自己做,没有食物,他自己找,没有餐具,他自己造。他是最可怜的,一个人身陷荒岛之上,面临着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面寂寞的生活。然而在他的眼中,他却是最幸运的一个人,所有的挫折,都被他成功的辩证思证所驳倒,变成了最可以值得高兴的事。他正像那粒默默扎根,顽强求生的种子,在一切困难面前,不畏不惧。最终战胜了挫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如果面对重重困境,张骞知难而退,汉朝和西域就不会如此繁荣;如果面对几百次的失败,爱迪生望而生畏,也许人类至今依然生活在黑暗之中;如果面对忽必烈的威逼利诱,文天祥最终卖国求荣,那么他一定会像秦桧一样,遗臭万年。
面对挫折,我们必需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困难所征服,因为我们也是一棵棵娇嫩的幼苗,只有努力扎根,拼命成长,才能茁壮成长,笑容如花般绽放。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2
大漠。人迹罕至。
一颗颗沙砾,覆盖住了地表,覆盖住了人的部落,掩埋了人住此地的决心。意味着死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连人类提起恐惧都会爬上心头的地方,有几棵枯败的胡杨。胡杨正不屈生长,正以杨的坚韧,践踏着这片死域。
生于凡世之中,注定也就那么平凡。一日一日地上下学,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难免有不满和厌烦滋生在心头。我背着包,一日日地走在这不能再普通的小路,原本的忍耐,被“厌烦的虫”蚕食着心底的那份决心。不满,交错在心绪,原本专一的我,似乎也放开原本紧攥成绩的手,任其步步下滑,步步下滑……
终有一天,父母提起了意味着警戒的枪,指向了我的脑颈。我也大肆地向他们喧泄着自己的不满。躁动的内心,使我失去了最后一丝的冷静。"啪!"地关上房门,背着父母在门外的方向,任凭泪水大滴流下……
似乎是真的绝望。当我想要再次拉紧成绩的线时却发现自己已力不从心。与父母的僵局使我更加心力憔悴。幻想着重回原先的成绩和不可一世的心高气傲,却一次次被打碎在现实浊流之中,似乎一念之差,使成绩,离我渐行渐远。
偶然,听一个老师上课。我呆滞地坐在下面,老师激情澎湃地在上面讲着,我逐渐从涣散到专注,只因老师讲的一 种植 物,大漠中的胡杨树。
胡杨生于大漠,长于大漠,又葬生于大漠。在动植物不敢涉足的地方,它扎根于此,而后,万年不朽。
这树的身上有一种品质,令我们每每提起尊敬之心便会涌上心头,那即是坚韧,生命的坚韧。
我想,我应是一棵胡杨,大漠胡杨。用生命的坚韧在茫茫沙砾中扎根,不曾倒下。傲首立此,睨视东方。
我想,我应是胡杨。永远,立于大漠深处。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3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罗马假日》
千思万绪理还乱,月移纱窗人未眠。心灵无处安放,活着就是受罪。我只是希望巴丹吉林沙漠也能开满鲜花。
我觉得自己除了吃饭,还需要内心的寄托,不然无法继续前面的路。我想去旅行,去香格里拉,去草原,去看连绵的雪山。可是,我又觉得去的地方多了未必内心就是充实的。再说,大家都在为生活而拼搏,自己总是去旅行也不太好。
灵魂要在路上就是要看书,这是很多人认为的。我总是买了书不看,留在桌子上霸占地方,总是感觉不太好。
我喜欢在没事的时候发呆,在很忙的时候看电视剧,有点颠倒。上学的上学,挣钱的挣钱,谈恋爱的谈恋爱,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打 麻将 的打麻将,打牌的打牌,自己什么都不会,只知道看看电视剧,看不懂还要老是暂停!只是希望我的人生不会老是那么悲催。总是感觉不太好!
外国电视剧总是看不懂,国产电视剧除了《暖春》、《铁梨花》、《大生活》之外,别的又离我的心太遥远。我太难伺候,总感觉不太好。
毕了业之后再没回过我读过的大学,因为我以为我已告别了自己的母校。2011年3月,大学校园已经足够美丽,我正在应付自己的 毕业 论文,所以时间过得很慢,我经常呆在学院机房,守着电脑发呆是常有的事,我只是希望论文能够一个通宵之内完成,指导老师能开绿灯让我通过答辩。选择了一个晚上,不准备回寝室了,窗外一片乌黑,不死不活的静寂,但我没有害怕,我以为电脑除了写论文,还要有别的用处,比如用来看电视剧。那时,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完了《胡杨女人》,我在家的时候看了一点,于是我准备把它看完。一个大学生在学院机房看别人都不看的电视剧,总是感觉不太好,但我心意已决。
目前给我充电最多的电视剧就是《胡杨女人》,音乐、人、胡杨、草原、信念加在一起就是一部优美如画的电视剧。我看了一集就深深喜欢上它,我太需要它。
斯琴是一个蒙古族姑娘,世代生活在草原。她的父亲借了很多钱想做生意,不料一把大火把人和钱都烧的一干二净。斯琴召集乡亲们拿出打给父亲的欠条,发誓耗尽毕生也要归还所有的债。牧仁是斯琴的结婚对象,得知斯琴要替父还债也答应跟斯琴一起还债,当得知斯琴要清还的金额是136万时,他选择了放弃斯琴,转而跟斯琴妹妹私奔。斯琴很痛心,但是话说出去了就不能收回来,她来到胡杨树下,立下誓言要一个人偿还债务,毫无退缩。作为一个草原的牧民,本来就很贫苦,还要还一百多万的债务,没有人觉得现实。斯琴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来还,但是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她相信胡杨树会帮她,她走的路其实跟胡杨精神一样美。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胡杨就是这样守着贫瘠的土壤三千年不变。心跟着胡杨走,困难也会变得渺小。
时隔两年,我再一次看《胡杨女人》,音乐依然悠扬,斯琴依然坚强,胡杨依然静默。世间总有不变的东西,你不能拥有它,但是心里可以一直想着它。心中有甘露,哪里都有美丽的鲜花,哪里有鲜花,哪里便是春天。
草原,胡杨林,在最美丽的季节住进了我的心里,给我正能量。我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4
土地将我孕育,我便千年不得回头。
我对土地如此热爱,我将我的根深深地驻扎在它的心灵深处,只为取得那一丝心跳,感受那一丝温暖。
寒风呼啸,漫天尘埃,从古至今,我挺着背,看到了时间的变迁:绿洲怎样变沙漠,花朵怎样变枯草,我都一一看清。
我的家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春夏秋冬这一年的轮回中我都不会下班,对于风暴与严寒的折磨,那真是一种磨练。于是我的面容无数斑驳。
但是在坚强的心中也会有一抹忧伤。
在我的身上凿开一个洞,便会流出那黄色的眼泪,但还是那么的光荣与忠诚。
我在戈壁上摇曳使戈壁风光更加铿锵;我在沙尘中呼吸,使空气更加清新;我微睡时黑夜中的星星向我致敬。
我饮着甘苦的沙水,总是仰望高空,我从不孤芳自赏,只是默默无闻。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5
今天与以往不同,我们的老师带着我们徒步去看胡杨!
我们到了约定的地方,等到人齐,就去龙山看胡杨了。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边说边看最美的风景。我们刚一进入胡杨区看到的是我们坚强的战士-胡杨!胡杨它是坚强的,胡杨它是不向困难示弱的,胡杨它是最坚韧的,胡杨它也是最美的!
放眼看去,一片片金黄色的生命挺立在沙漠中,它们是胡杨。一座座高大的山,一抹抹黄绿相间的草,一条条清澈的河。胡杨们像守卫在这里的战士,一点都不示弱。瞧!那是一颗已经苍老的胡杨树,它的树干已经弯曲,枝杈上已没有树叶,它没有倒下,它没有向这困难的环境俯身,而是坚强的在风中站立,保护沙土,固沙挡风!
我们一步步地爬上了最高的顶峰!登高远眺,那一栋栋高楼大厦尽收眼底,让我们看到了库尔勒的壮美,它们也成了一道道风景线!看那,它们是高山,是它们撑起这片天!看那,它们是河流,是它们滋润了这片沃土!我来到这发现,这不是喧闹的城市,这不是嘈杂的人群,而是一片库尔勒的人间仙境---龙山胡杨林!当那一阵大风吹来,我们冻得不停地运动,祈求得到一点温暖,而胡杨树它们却丝毫没有动摇,没有惧怕,依然在大风中挺立。还不停地向我们招手。这不是我们该有的品质吗?在困难中,依然不被打败,不管有多大的风风雨雨,依然不妥协!胡杨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
今天让我感受很深,让我也意识到遇到困难,不要轻易低头!胡杨如此,高楼大厦如此,龙山如此,我们徒步如此。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意志,这样的勇气,我们还会惧怕困难吗?从前的我,一遇到点小事情,就说不干了,不会呀,麻烦呀……今天当我看到了胡杨,知道了胡杨精神时,我愿意鼓起勇气,从此笑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和挫折。
这个秋天是最美的,这片胡杨是有活力的,也是坚强的!我们的信念也如胡杨一样依然是打不败的!
关于胡杨作文初中5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胡杨作文五年级5篇
★ 描写胡杨树的作文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一、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文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
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
四、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
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五、茅盾为文学捐稿费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
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爱人即是爱己
爱人即是爱己。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路。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
他人是自己的影子,也就是另一个自己,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更没有广阔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人。”世界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那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却认为遗世独立就能生活得更好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而那种总是感叹自己吃亏多、享受少,贡献大、报酬少,恨不能将天下的金银财宝都据为已有而后快的人,是没有爱心的,是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他人的人。
善待他人吧,真诚地去帮助别人,这样你才会得到快乐和温暖,你才会感到来自内心的一种亲切感:这样活着真好,自己身边充满友爱和和平。这是一种美丽,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美丽起来。当爱的露珠洒向他人时,平凡的人生也就会因此显得充实且有意义起来,我们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温馨。只要芸芸众生都能善待他人,那么,无论命运之舟将驶向何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在一个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横穿沙漠,那么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太危险了,许多人试图横穿沙漠,结果无一生还。
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几万株胡杨树苗,每半里一棵,从这个村庄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庄。智者告诉大家说:“如果这些胡杨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往往;如果没有成活,那么每一个走路的人经过时,要将枯树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给淹没了。”
果然,这些胡杨苗栽进沙漠后,很快就全部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标。沿着“路标”,这条路大家平平安安地走了几十年。
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僧人,他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大家告诉他说:“你经过沙漠之路的时候,遇到要倒的路标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要被淹没的路标,一定要将它向上拔一拔。”
僧人点头答应了,然后就带了一皮袋的水和一些干粮上路了。他走啊走啊,走得两腿酸累,浑身乏力,一双草鞋很快就被磨穿了,但眼前依旧是茫茫黄沙。遇到一些就要被尘沙彻底淹没的路标,这个僧人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淹没就淹没吧。”
他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风暴卷得摇摇欲倒的路标,这个僧人也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下插一插。
但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处时,寂静的沙漠突然飞沙走石,有些路标被淹没在厚厚的流沙里,有些路标被风暴卷走了,没有了影踪。
这个僧人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东奔西走,却怎么也走不出这个大沙漠。在气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吩咐的那样做,那么即便没有了进路,还可以拥有一条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是的,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留路。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
[西风胡杨读后感]西风胡杨读后感1.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西风胡杨读后感.”这是什么树?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每天和沙子为伴,与狂风做友.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沙漠中.他用自己粗壮的身体,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沙.虽然斑斑盐碱深入骨髓,即使滚滚黄沙铺天盖地,可他就像一道坚韧不拔的屏障站在沙漠的前方.他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后方却是青山绿水的村庄.他将荣华富贵都给了牡丹,炎炎骄阳都自己抵挡.
胡杨的命运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胡杨的坚韧、挺拔,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可拓荒与战争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现在,那些曾经被胡杨呵护过的上游人民却又拦水造坝,使胡杨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胡杨的这种为大自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为它遭受这样残酷的命运而感到可悲.我真希望上苍能够再赐点水给胡杨.
我们保护鸟类、爱护鸟类的问题与《西风胡杨》中保护胡杨、爱护胡杨的问题恰如一辄.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乱捕杀小鸟使一些鸟类踏入濒临灭绝的地步.而《西风胡杨》中人们因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而使胡杨陷入生死存亡关头.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有句话说得好: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连胡杨都有千年的坚强,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最后的生命,用自己死后的意志,来捍卫着我们的健康.我们人类是不是也要想想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应该做些什么,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
最喜欢这句:“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这就是胡杨,西风胡杨!
2.
西域, 西风,狼烟,每个词听上去都是那么悲凉,可胡杨生长在这里,却丝毫没有那份悲怆与凄凉,有的,只是那好男儿的铁血与坚韧的精神.
在作者眼中,那荒凉大地上生长的胡杨,是坚韧的,是无私的,是包容的,也是悲壮的.胡杨是一位守护者,是开扩者,它们守护着人们,孕育了文明.也许,人们遗忘了胡杨,但胡杨却从未忘却过人们.但它们所做的,却唯有默默地、忠直地守护着大地,守护着人们.胡杨亦是一位将军,一员大将,看吧,“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试问,有谁能做到这一点?胡杨它,甚至比人有过而犹之!胡杨的气节,是宁则不弯的!
胡杨不是人,但它像人一样,懂得守护,懂得包容.它们是一个团体,是一个群体的构架.如同我们的心,无不一处流动着相同的血脉.
西风,仍呼呼地吹着.
管他什么困难,管他什么虚伪,还不如像胡杨一样,豪迈,直爽,痛痛快地笑上一场!抛开那悲凉吧,让我们做一棵胡杨,坚韧,无私,包容与悲壮,守护在那西域.【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西风胡杨读后感》.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