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发射设施毕业论文

2023-03-07 15: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发射设施毕业论文

以上所有题目都有,可参考,合适可给我加分,

410. 音频信号分析仪
411. 基于单片机的机械通风控制器设计
412. 论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使用
413. 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414. 浅论配电系统的保护与选择
415. 浅论扬州帝一电器的供电系统
416.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
417.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418. 浅谈塑料光纤传光原理
419. 浅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420. 浅析通信原理中的增量控制
421. 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测控仪分析
422.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423.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获取技术
424. 论PLC应用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25. 论传感器使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426. 论电测技术中的抗干扰问题
427. 论高频电路的频谱线性搬移
428. 论高频反馈控制电路
429. 论工厂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430. 论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431. 论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及电气安全
432. 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433.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技术
434. 论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435. 论特殊应用类型的传感器
436. 论无损探伤的特点
437. 论在线检测
438. 论专家系统
439. 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440. 浅析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441. 试论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
442. 试论特殊条件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44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444. 具有红外保护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45. 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446. 金属探测器制作
447. 太阳能装饰灯
448. 彩灯控制器
449. 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
450. 浅析公路交通安全报警系统
451. 浅析单相配电器的推广应用
452. 基于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的研究
453. 基于蓝牙技术的研究
454. 基于环绕立体声转接器的设计
455. 基于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研究
456. 基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研究
457. 多种变化彩灯
458. 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计
459. 单片机的打印机的驱动设计
460. 单目视觉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461. 基于单片机的压电智能悬臂梁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462. 遥控小汽车的设计研究
463. 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464. 多路输出直流稳压源
465. 数字电路数字钟设计
466. 电力行业中宏观调控的措施及能源开发利用的危机
467. 基于单片机对氧气浓度检测控制系统
468. 基于PIC16F74单片机串行通信中继控制器
46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70.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控制系统
471. 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472. 智能毫伏表的设计
473. 微机型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474. 基于单片机mega16L的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475. 国产化PLC的研制
476. 串行显示的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
477. 编码发射与接收报警系统设计:看护机
478. 编码发射接收报警设计:爱情鸟
479. 基于IC卡的楼宇门禁系统的设计
480. 基于DirectShow的视频监控系统
481. 红外线遥控器系统设计
482. 虚拟示波器的设计
483. 基于LabVIEW环境下虚拟调幅波解调器的设计
484.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原油含水分析仪的硬件与人机界面设计
485. 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486. 银行自动报警系统
487. 超媒体技术
488.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489. 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490. 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491. 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492. 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93. 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494. 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495. 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496. 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497. 电子指南针设计
498. 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
499.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500. 解析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
501. 对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502.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
503. 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设计
504. 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
505. 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506.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50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508. 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
509. 18信息移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识别
510. 集散管理系统—终端设计
511.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
512. 基于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513. 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
514. 汽车倒车雷达
515. 基于DSP的电机控制
516. 交流异步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517. 新型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18. 直流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519. 微型机控制一体化监控系统
520. 基于PDIUSBD12和K9F2808简易USB闪存设计
521. 开关电源设计
522. 基于A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
523. 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524. 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
525. 全数字控制SPWM单相变频器
526. 小功率UPS系统设计
527. 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528. 基于Matlab的多频率FMICW的信号分离及时延信息提取
529. USB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设计
530. 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
531. 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532. 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533. 通用串行总线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534. 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535.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536. 一氧化碳报警器
537. 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IIR设计
538. 电压稳定毕业设计
539. 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40. 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541. 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542. 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543. 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544. 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545.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546. 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547. 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548.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49.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
550. 基于USB总线的设计与开发
551. 通过USB实现PC间数据传输
552. 超声波特征提取系统
553. 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分析
554.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
555. 16×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
556. 卷扬机及其排绳机构的设计
557. 移动电话接收机功能电路
558. 智能楼宇设计
559. 基于TMS320VC33DSP开发板制作
560. 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561. 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562. 基于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
563. 基于FPGA和锁相环4046实现波形发生器
564. 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565. 音频多重混响设计
566. 探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67. 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568. 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569. 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570.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571. 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572.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573.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574. 交流电机型式试验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
575. 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
576. 电流继电器设计
577. 风力发电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578. 基于FPGA的电网基本电量数字测量系统的设计
579.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网主要电气参数测试设计
580. 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581. 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582. 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583. 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
584. 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585. 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586. 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587. 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588. 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589. D功率放大器毕业论文
590.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591. 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592. 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593. 智能电话报警器
594. 数字频率计 课程设计
595.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596. 基于VHDL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仿真
597.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598. 电压比较器的模拟与仿真
599. 脉冲变压器设计
600. MATLAB仿真技术及应用
601.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602. 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603. 发电机-变压器组中微型机保护系统
604. 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605. 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606.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607. 电子万年历
60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609. 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610. 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611.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612. 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613. 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器毕业设计论文
614. 图书馆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615. 基于AC3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616. 电视伴音红外转发器的设计
617. 多传感器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618.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619.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
620. 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
621.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622. 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623. 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624.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动态监护系统的研究
625. 10KV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
626. 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
627. 卷扬机自动控制限位控制系统
628. 磁敏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29. 继电器控制两段传输带机电系统
630. 广告灯自动控制系统
631. 基于CFA的二阶滤波器设计
632. 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33. 全自动车载饮水机
634. 浮球液位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35. 干簧继电器水位控制系统
636. 电接点压力表水位控制系统
637. 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638. 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639. 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640.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641. 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642. 电压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
643. 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644. DSP电机调速
645. 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646. 数字显示式电子体温计
647.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648. 红外测温仪
649.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测距仪
650.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651.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652. 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653. 信号发生器
654. 智能数字频率计
655. 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656. 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657. 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
658. 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659.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
660.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66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662. 恒温箱单片机控制
663. 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664. 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66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666. 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667.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668. 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669. 正弦信号发生器
670. 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保护
671. 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
672. 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
673.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74. 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675.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676. 步进电动机竹竿舞健身娱乐器材
677. 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论文
678. 语音电子门锁设计与实现
679.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680. 单片机无线抢答器设计
681. 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2.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683. 基于VHDL语言PLD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4.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5. 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
686. 声控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687. 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
688. 基于Multism/protel的数字抢答器
689. 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690. 无线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691. 数字频率计毕业设计论文
692. 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9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
694. 楼宇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695. 车辆牌照图像识别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
696. 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
697. 工厂变电所一次侧电气设计
698. 电子测频仪--毕业设计
699. 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
700. 电子电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
701. 单片机数字钟设计
702. 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
703. 三容液位远程测控系统毕业论文
704. 基于Matlab的PWM波形仿真与分析
705.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706. 波形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电压表设计
707. 水位遥测自控系统 毕业论文
708. 宽带视频放大电路的设计 毕业设计
709.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毕业论文
710. 球赛计时计分器 毕业设计论文
711.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712. 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
713. 基于CPLD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论
714.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
715. 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716.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717.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
718. 智能抢答器设计
719. 基于DSP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720. 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
721. DSP设计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722. 单片机数字钟设计
723. 数字自动打铃系统
724. 激光切割轨道系统的上位机设计
725. 由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726. 单片机歩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727.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
728. 用集成温度传感器组成测温控制系统
729. 微尺度观测仪的物理原理及应用
730. 低频数字式相位差测量仪的设计
731. 智能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732. 智能家居系统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
733. 智能家居系统GPRS通信模块设计
734. 智能家居GUI模块设计
735. 小型风光互补路灯控制器设计
736. 基于MCS-51单片机的高精度数字测相装置的设计
737.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38. 数字显示多路电压设计
739. 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740. 数字调频立体收音机
741.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742. 电子广告牌的设计
743. 电力变压器保护
74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745. 智能象棋比赛定时器的设计
746.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跷跷板
747. 艺术彩灯设计
748. 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749. 双输出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
750. 用IC卡实现门禁管理系统
751. 智能消毒柜控制系统
752. 自动太阳光追踪器
753. 基于89C51的点阵屏显示设计
754. 利用AT89C5单片机实现节日彩灯控制
755.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
756. 室内温度控制报警器
757. 8751H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758. 高精密多路计时器
759. 小型触摸式防盗报警器
760. 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761. 出租车计价器
762.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763. 数字电度表--具有远程抄表功能
764. 基于多单片机的数据测控硬件系统的设计
765. 基于MATLAB的他励直流电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66. 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767. 基于80C196MC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768. 多环教学实验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控制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769. 双闭环控制系统模拟控制模板设计
770. 双闭环V-M直流调速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
771. 双闭环PWM直流调速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
772. 基于8098单片机实现的SPWM变频调速系统
773. 调幅收音机的原理与调试
774. 电力线载波系统
775.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电炉的控制系统
776.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变色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777. 基于单片机的频率计的设计
778. 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779. 电容测量仪
780.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781. 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782.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
783. 发动机电喷内核模型的研究及实践
784. 基于AT89S52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785. 智能住宅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原理研究
786. 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787. 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788.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
789. 电压频率变换器
790. 基于单片机的IC卡门禁系统设计
791. 压阻式传感器在压力方面的技术应用
792. 全集成电路高保真扩音机
793. 单片机控制的三相全控桥触发系统设计
794. IC卡智能燃气表的研制
795. 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研究
796.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智能电导率分析仪
797. 基于MODBUS协议的远程端口控制系统
798. 两路电力线加载信号检测识别系统
799. 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800.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801. 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802.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803. 大功率红外发射与接收(无线话筒
804.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805. 传感器电路的噪声及其抗干扰技术研究
806.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807.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808. 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809. 扩音电话机的设计
810. 220MW发电机组主变压器常规保护
811. 110kV降压变压器常规保护
812. 110-6.3KV降压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813. 2×300MW发变组常规保护
814.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815. 35KV变电所及配电线路的设计
816. 10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817. 6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818. 多功能充电器的硬件开发
819. 全数字音量控制的功率放大器
820. 全数字控制稳压电源设计
821. 镍镉电池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822. 红外线空调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823. 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824.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825.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
82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27. 湿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监测仪中的应用
82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829. 简易数控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830.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831. 简单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832.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833.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834. 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835.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836. 简易无线对讲机电路设计
83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838. 甲醛气体浓度检测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839.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840.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841.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842.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843.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844.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845.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846.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847. 等脉冲频率调制的原理与应用
848.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
849. 病房呼叫系统
850.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851.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852.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853. 基于FPGA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854.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855. 基于SPCE061A的语音控制小车设计
856. 基于VHDL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857. 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密码锁控制电路的设计
858.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859.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860.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861. 基于SPCE061A的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设计
862. 基于CPLD的LCD显示设计
863.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864.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865.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866.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867.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868.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869.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870.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871. 原油含水率检测电路设计
872.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873. 四路数字抢答器设计
874.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875.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76.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877.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878.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79.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880.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881.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882.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的设计
883.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884.一种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885.通信用开关电源的设计
886.鸡舍灯光控制器
887.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888.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889.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890.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和远程实现
891.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892.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893.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894.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895.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
896.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
89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
898.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899.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
890.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89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89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893.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894.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
895.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896.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897.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
898.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
899.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900.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901.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02.数字流量计
903.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90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905.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906.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7.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908.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909.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910.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911.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912.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913.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914.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915.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916.电子时钟的设计

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QQ
136 ..........................................后面接着输入.......
775..........................................后面接着输入.......
125
(3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本科毕业论文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怎么写求大神帮助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家照顾专业)082602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2001年经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2年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该学科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02研究所(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05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设置在改学科。 专业编号 学科门类:08工学 一级学科: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082601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领域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本学科的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国防科研与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为博士生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其基本要求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掌握并运用系统分析、优化与仿真,系统运用与技术保障等理论和方法。 3.具备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及教学实践时间安排为一年半,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若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一年。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靶场测试技术 2.武器系统信息化 3.光电信息对抗技术 4.集成制造技术 5.目标探测与识别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曰常政治思想教育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硕士生应该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社会公益劳动等活动。 2.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并重,既要使硕士生深入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较先进的科学实验的技能,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学习上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学习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导师和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发挥教研室集体的作用,注意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学位课程必须考试,选修课可以考试或考查。硕士生在学习期限内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补修本科课程不计入学分。学生只有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才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及学分见后表。 六、必修的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 2.教学实践(1学分):参加导师主讲课程的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教学或科研活动,时间满1个学期。 七、学位论文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一年时间;要经过文献检索、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实验、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等环节。 1.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 1)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要有先进性,论文要有新见解、新内容。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和规范应符合“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在导师所在的院(系)做开题报告,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同意后,制定论文实施计划。 2. 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与他人共同研究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2)论文概念清楚、立论准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语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3)学位论文一般包括:课题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

火箭发射原理方面的论文

火箭的发射原理
航空和航天
航空和航天是当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和技术领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和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航空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空活动的范围主要限于离地面30公里的大气层内。在大气层中航行的飞行器(航空器),只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就能升空。比空气轻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用空气静力升空;比空气重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则要利用空气动力才能升空,风筝也是利用空气动力升空的一种最原始的航空器。可见,航空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圈,也摆脱不了地球的引力作用。
航天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也叫做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航行(包括环绕某一天体运行、从其近旁飞过或在其上着陆)、行星际空间的航行及飞出太阳系的航行。可见,航天活动的范围要比航空活动的范围大得多。一类在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叫做航天;一类,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叫做航宇。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要在极高真空的太空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行规律飞行。因此,航天首先,必须有不依赖空气,且具有巨大推力的运载工具——火箭。
火箭的概念和原理
火箭是一种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前进的飞行器。
火箭的飞行原理是它借助了物体的反作用力,就像一只充足气体的气球,当我们把它从手中放开后,气球内的气体便顺着气球的气嘴喷出,同时气球向前冲去。因自身携带氧化剂,用不着像飞机那样依靠大气中的氧,所以火箭可以飞出大气层,在真空条件下飞行。
火箭的三大系统
运载火箭是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和宇宙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人类一切航天活动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
动力系统即火箭发动机系统,是火箭的动力装置,堪称火箭的心脏。它依靠推进剂在燃烧室内燃烧,形成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喷管高速排出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火箭发动机按使用推进剂的类别分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式火箭发动机三种。
结构系统通常称为箭体结构,它是火箭的躯体,用于连接火箭所有结构部段,使之成为一整体,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和飞行性能。
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火箭发射后的级间分离、俯仰偏航、发动机关机与启动、轨道修正和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动作,都依靠控制系统完成。
推进剂——发动机的“食粮”
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称为推进剂,堪称火箭发动机的“食粮”。目前,各国研制的运载火箭多使用化学燃料推进剂。化学燃料推进剂可根据物理形态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两类,根据性质可分为可贮存推进和低温推进剂。可贮存推进指在常温下可以长期在火箭推进剂贮箱中贮存的推进剂,如硝酸和煤油等。低温推进剂指在常温下沸点低的推进剂,如昭液氧、液氢等。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环保和人体健康要求的日益提高,火箭主发动机目前正朝着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的方向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最简单的一种化学火箭发动机,它所携带的固体推进剂主要由燃料和氧化剂组成,通常制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红柱,贮存在被叫做燃烧室的半封闭容器中(图)。
为了点燃药柱,在燃烧室头部安装带有安全机构的点火装置,通电点火后,燃烧室中的药柱被点燃,并持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工质),此时,固体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燃气通过燃烧室尾部的拉瓦尔喷管以高速排出,从而产生推动火箭前进的推力,此时的热能转变为动能。
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不需推进剂输送系统,推力室无需强制冷却,因此结构简单,没有活门、喷注器、涡轮泵、燃气发生器等部件。由于这个特点,它的可靠性较高,操作简便。另外,固体发动机能够长期贮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缺点是:比推办较低,工作时间较短,不易调节推力和多次启动。
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药柱、燃烧室、喷管和点火装置等组成。固体推进剂常常被制成不同的形状,称为药柱,在推进剂相同的情况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由药柱的燃烧面决定。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具有将推进剂放出的热能转换成推进用的动能的作用,因为它不像液体发动机那样采用冷却措施,所以一般采用合金钢或高温玻璃钢等抗高温材料制成,并采用烧蚀等技术进行保护。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设计成一个喷管,也可以设计成几个。喷管有固定的,也有可动的,可动喷管可以绕发动机纵轴转动或摆动,实现对发动机推力方向的控制。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比液体火箭发动机简单得多,点火时,先通电使电爆管爆炸,引燃点火药,点火药燃烧后点燃推进剂药柱。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一种化学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液体推进剂贮箱、供应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推力室是推进剂混合、燃烧并高速喷出产生推力的重要部件,由喷注器、熔炼室和喷管组成。推进剂燃烧时温度极高,极易烧穿燃烧室,因此必须进行冷却,冷却方法通常有再生冷却和同冷却两种。
推进剂贮箱包括燃料贮箱和氧化剂贮箱。推进剂量测定供应系统由管路、活门以及高压气瓶、减压器,或涡轮泵组成。供应系统的作用是按要求的流量和压强向燃烧室供应推进剂。
将高压气瓶的气体引入贮箱,使推进剂从贮箱送到各需要部分,这种系统大多用于大推力的发动机。图示出挤压式和泵压式两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供应系统图。
推进剂供应系统的目的是将推进剂从贮箱输送到推力室,包括涡轮泵、各种导管和活门。推进剂输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挤压式,一种是泵压式。
挤压式是利用贮存在高压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将推进剂从贮箱内挤压到燃烧室内。由于这种方式将使贮箱承受很大压力,需把贮箱制造得十分坚固,因此不利于减轻火箭的结构重量。
泵压式是用涡轮泵将推进剂送入燃烧室。这种方法可使推进剂贮箱的压力大大减轻,减少贮箱的壁厚尺寸,减轻结构重量。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发动机的启动、点火和关机等程序,控制推进剂的混合比例、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固体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利弊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推进剂直接贮存在燃烧室中,可以做到常备不懈;反应速度快。其缺点是: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较低;起飞加速度大,工作时间短,不利于载入飞行。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很适合用于导弹,满足反应快、作战迅速的要求。此外,可用作运载火箭的助推器,载入航天器的救生系统等。
液体火箭发动机星使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具有推力大、工作时间长、推力易于调节和控制、易于启动和关机、可多次启动等优点。缺点是,需要推进剂增压输送系统、燃烧室和喷管冷却系统,因而结构复杂;推进剂不能在火箭中长期贮存,发射前操作较为复杂。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各有各的优缺点,所以科学家把它作结合起来,组成了固液混合式和液固混合式两种。
液固混合式发动机是燃烧剂为液体,氧化剂为固体,而固液混合式发动机正好与它相反。
从性能上说,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比推力高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低于高能液体发动机,与可贮存的液体发动机相当。
从系统和结构来说,这种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简单紧凑,缺点是燃烧效率低,推进剂混合比不易控制,调节推力时能量损失较大。
结构系统——火箭的躯体
火箭结构系统通常为系为箭体结构,大多是用金属板和加强件组成的硬壳、半硬壳式结构。材料多为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塑性范围较窄的铝合金,部分采用不锈钢、钛合金和非金属材料。
从火箭的头部向下数,多级液体火箭的箭体结构主要包括有效载荷整流罩、仪器舱、推进剂贮箱、箱间段、级间段、尾舱、尾翼。固体火箭的箭体结构与液体火箭的箭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比较简单,大部分为发动机外壳。
位于运载火箭项端的有效载荷整流罩,有火箭的“皇冠”之称,它用于包容卫星、飞船、宇宙探测器等有效载荷,使它们免受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和空气动力加热的损害。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完成使命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即被抛掉。
仪器舱一般位于有效载荷的下面,用于安装火箭飞行控制用的仪器和设备,仪器舱的壁板上经常开有舱口,便于安装仪器设备和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测试。
控制系统——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精密、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系统,它的一部分安装在火箭上,称为飞行控制系统,另一部分安装在地面,称为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其中,箭上部分包括导航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配电系统。
导航系统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它的功能包括,当火箭达到要求的速度时,发出启动和关闭各级发动机的信号,使火箭沿预定轨道飞行;给各级火箭的执行机构提供各种指令信号,完成级间分离任务,测定火箭的实际位置,将其与预定飞行轨迹比较,若火箭偏离预定轨道,及时发出信号控制发动机摆动,保证火箭稳定飞行。
姿态控制系统的功能是随时纠正飞箭中产生的俯仰、偏航和滚动误差,保持火箭以正确的姿态飞行。一旦出现误差,过去的方法是采用燃气舵,它是一种装在发动机喷管尾部的用石墨耐高温合金制成的类似于船舵一样的部件,经燃气冲击后可产生控制力矩,现已很少使用,目前大多采用由姿态控制系统利用伺服机构摇摆发动机进行校正的方法。
电源配电系统主要包括三种功能:一是向控制系统的各种仪器、推进系统的火工品、级间分离和星箭分离使用的火工器供电,二是按预定程序发出各种指令控制有关电路,三是与地面测试设备配合完成控制系统的测试。

除了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外,火箭还包括分离系统、遥测和跟踪系统、自毁系统、方位瞄准系统,垂直度调整系统等。

我自己找的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

  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 网络技术 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

  引言: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对5G 无线网络 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5G通信系统和 其它 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无缝的对接是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因此,在5G无线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5G通信技术系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是以传输时延、3D交互游戏为主要支撑来实现。

  其次,5G无线通信系统以多点和多用户协作的网络组织是其与与其它通信系统相比最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网络组织系统使得系统整体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5G无线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相比应用到了较多的高端频谱,但是高端频谱无线电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是系统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组成形式。

  二、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大规模MIMO 技术

  1技术分析

  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多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例如,3G系统、LTE、LTE-A、WLAN 等.频谱效率是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多而效率随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发天线的数量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在5G无线系统内采取较多数量的天线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系统容量。但是当前系统收发终端配备的收发天线数量不多,这是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多使得系统的空间容量会被压缩,并且多数量天线技术复杂所造成的。

  但是,大规模MIMO 技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规模MIMO分辨率更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间维度资源,从而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大规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实现同一频率资源的同时通信,因此,使得能够实现小规模数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频谱的信息传输。其次,大规模 MIMO抗干扰性能强,这是由于其能够将波束进行集中。再次,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发射功率,提高发射效率。

  2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我国对大规模MIMO 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传输技术等方面,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公认的信道模型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传输方案都是采用TTD系统,用户数量少于基站数量使得导频数和用户数呈现出线性增长的关系。除此之外采用矩阵运算等非常复杂的运算技术来进行信号检测和信息编码。因此,我国要充分挖掘MIMO 技术的内在优势,结合实际来对通信信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频谱效率、无线传输 方法 、合资源调配方法等方面应当进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双工技术

  所谓全双工技术就是指信息的同时传输和同频率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由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终端和接受终端存在一种固有的信号自干扰。全双工计划苏能够充分的提高频率利用率,以实现多频率的信息的信息传输,从而改变了一般通信系统不能够实现同频率和双向传输的技术现状,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这种技术应用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无线频谱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由于接受信号的终端和发射信号的终端频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其产生自干扰的现象比较突出,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全双工技术在5G无线通信系统内有效的应用使得信号自干扰的问题能够通过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模拟端干扰抵消、对已知的干扰信号的数字端干扰抵消等各种新的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极大多数信号之间的自干扰现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不仅包括无线传输技术,而且也包括后续演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因此,5G网络系统就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术共同组成的通信系统,在系统内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层覆盖的异构网络。在异构网络内部,运营商和用户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户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较低的小站,并且节点的类型也比较多使得网络拓扑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异构网络网络基站的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其网络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就更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频谱的效率以及网络系统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网络系统更为优良。

  虽然这种技术应用于5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节点之间比较密集使得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应就比较短,这样就会造成系统内会存在同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同频干扰的现象以及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在共享频谱之间分层干扰的现象,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5G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于系统内存在着大量的用户部署的节点,使得拓扑以及干扰图样呈现出范围较大的动态变化。因此,要加强应对这种动态变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5G无线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现有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的基础之上,通过5G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未来极大的拓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石炯.5G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6)

  [2]尤肖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2014(05).

  [3]杨绿溪.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5(09).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二:《试谈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 第5代移动通信(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愿景和需求已逐步得以确立,但相关技术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简单介绍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概述了国内外5G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发单位和组织的学术活动;重点针对5G移动通信中富有发展前景的若干项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Massive MIMO、超密集异构网络、毫米波技术、D2D通信、全双工无线传输、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自组织网络等。

  【关键词】 5G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前言

  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人与万物的交集越来越大,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和更优性能的追求在当今变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在移动通信起步的伊始,还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追求都是更快捷,更低耗,更安全。第五代移动通信为满足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被提出,现今受到无数学人的关注。

  第5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肩负着演进并创新现有移动通信的使命。它主要通过在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演进并开发新技术加以融合从而构建长期的网络社会,是新、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方案总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一、5G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界,每一代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从最开始的愿景规划,到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商业应用直至其升级换代大致周期都是十年。每一次的周期伊始,谁能抢占技术高地,更早的谋划布局,谁就能在新一轮‘通信大洗牌’中获得领先优势。我国在5G之前的全球通信竞备中一直是落后或慢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因而在新一轮5G通信的竞备中国家是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初,我国便成立了专项面对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迅速明确了5G移动通信的愿景,技术需求,应用规划。2013年6月,国家863计划启动了5G移动通信系统先期研究一期重大项目。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伊始,我国正式启动5G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通信业同国际同步的一个重要信号。

  同样2013年以来,欧盟、韩国等国家与地区也成立相关组织并启动了针对5G的相关重大的科研计划[1]:1)METIS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的一部分,项目研究组由爱立信、法国电信及欧洲部分学术机构共29个成员组成,旨在5G的愿景规划,技术研究等。2)5G PPP是由政府(欧盟)出资管理项目吸引民间企业与组织参加,其机制类似于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发展800个成员,包括ICT的各个领域。3)5G Forum是由韩国发起的5G组织,成员涵盖政府,产业,运营商和高校,主要愿景是引领和推进全球5G技术。

  二、5G关键技术

  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来看,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确立仍需要进一步的考量和市场实际需求的检验。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哪种技术能更好的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够在各项技术中脱颖而出,现阶段仍然不能明确的确立。但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需求和对未来5G移动通信的一些展望,不难从诸多技术中 总结 出几项富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性技术[1]。

  2.1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其实在5G之前的通信系统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可以说它是一种作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因天线占据空间问题、实现复杂度大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导致现有MIMO技术应用中的收发装置所配置的天线数量偏少。但在Massive MIMO中,将会对基站配置数目相当大的天线,将把现阶段的天线数量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它所带来的巨大的容量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通信研究人员的眼球,彰显了该技术的优越性。

  它的应用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1)较于以往的多入多出系统,Massive MIMO可以加大对空间维度资源的利用,为系统提供更多的空间自由度。2)因其系统架构的优越性,可以做到降干扰、提升功率效率等。

  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因缺乏大量理论建模、实测建模方面工作的支撑,当前没有认可度较高的信道模型。2)在获取信道信息时的开销要依靠信道互易性来降低,但是当前的假定方案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DD系统,且用户均为单天线,与基站天线数量相比明显不足,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则会致使导频数量线性增加,冗余数据剧增。3)当前Massive MIMO面对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导频污染。

  Massive MIMO在5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被寄予厚望,它将是5G区别以往移动通信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

  2.2 超密集异构网络

  应5G网络发展朝着多元、综合、智能等方向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的爆炸式增长将逐步彰显出来,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等举措将成为满足5G发展需求并支持愿景中提到的网络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超密集组网的组建将承担5G网络数据流量提高的重任。未来无线网络中,在宏站覆盖范围内,无线传输技术中的各种低功率的节点密度将会是现有密度5-15倍,站点间的距离将缩小到10米以内,站点与激活用户甚至能够做到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形成超密集异构网络[2]。超密集异构组网中,网络的密集化的构造拉近了节点与终端的距离,从而使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加以提升,并且可以让系统容量得到巨幅提升。

  2.3毫米波技术

  在5G网络中,与即将面对的巨大的业务需求相冲突的是传统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已趋于饱和。如何将移动通信系统部署在6GHz以上的毫米波频段正成为业界广泛研究的课题。相比于传统移动通信频谱的昂贵授权费,MMW频段中包含若干免费频段,这使得其使用成本可能会降低。MMW频谱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寻找到带宽为数百兆甚至数千兆的连续频谱,连续频谱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频谱的使用率[3]。   2.4 D2D通信

  在未来5G网络中,无论是网络的容量还是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上都将会得到很大空间的提升,丰富的信道模式以及出色的用户体验也将成为5G重要的研发着力点。D2D通信具有潜在的提升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减轻基站压力,提高频谱利用率等前景,因而它也是未来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架构下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用户之间使用的智能终端可以在不经基站转发的情况下直接传输会话数据,且相关的控制信号仍由蜂窝网络负责。这种新型传输技术让终端可以借助D2D在网络覆盖盲区实现端到端甚至接入蜂窝网络,从而实现通信功能。

  2.5全双工无线传输

  全双工无线传输是区别于以往同一时段或同一频率下只能单向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双向同时段、同频传输的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在提升频谱利用率上彰显出其优越性,它能够使频谱资源的利用趋于灵活化。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为5G系统挖掘无线频谱资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使其成为5G移动通信研究的又一个 热点 技术。

  同样,在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也有很多阻力因素:同频、同时段的传输,在接收端和发射端的直接功率差异是非常大的,会产生严重自干扰。而且全双工技术在同其他5G技术融合利用时,特别是在Massive MIMO条件下的性能差异现在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4]。

  2.6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SDN技术是源于Internet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思路是将网络控制功能从设备上剥离,统一交由中心控制器加以控制,从而实现控、转分离,使控制趋于灵活化,设备简单化。

  同时在考虑网络运营商的运维实际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体系NFV,该体系利用IT技术及其平台将网元功能虚拟化,根据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在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功能块连接与编排。NFV的核心所在即降低网络逻辑功能块和物理硬件模块的相互依赖,提高重用,利用软件编程实现虚拟化的网络功能,并将多种网元硬件归于标准化,从而实现软件的灵活加载,大幅度降低基础设备硬件成本。

  2.7自组织网络

  运营商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的部署和基站的维护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去一线维护,这种依赖人力的方式提供的服务低效、高昂等弊端一直深受用户诟病。因此,为了解决网络部署、优化的复杂性问题,降低运维成本相对总收入的比例,便有了自组织网络的概念。

  SON的应用将会为无线接入技术带来巨大的便利,如实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自我融合配置,网络故障自我愈合,多种网络协同优化等等。但当前在技术的完备上也存在一系列挑战:不支持多网络之间的协调,邻区关系因低功率节点的随机部署和复杂化需发展新的自动邻区关系技术等。

  三、小结

  5G移动通信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承载者,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完成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的诸多憧憬上被寄予厚望。本文概述了当前5G几项富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性技术,结合5G一系列的发展背景和人们多方面的通信需求,对几项关键技术的利弊加以剖析。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几年5G的支撑性技术将被确立,其关键技术的实验、标准的制定以及商业化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

  参 考 文 献

  [1]赵国峰,陈婧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DOI:10.3979/j.issn.1673-825X.2015.04.003

  [2] Kela,P. Turkka,J. Costa,M. Borderless Mobility in 5G Outdoor Ultra-Dense Networks[J],Access, IEEE(Volume:3),2015.08,pages1462-1476.

  [3] JungSook Bae, Yong Seouk Choi,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Wave Based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IC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4.10,pages847-851.

  [4] Wang,X.Huang,H.Hwang,T. On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in A Large Scale Wireless Network[J], IEEE EARLY ACCESS ARTICLES, 2015.10.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三:《试论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历数次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速度慢、质量差、安全性小、业务量低的1G通信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低智能的2G无线通信技术,再到近年来的频谱利用率较低的3G网络,和现在的前三代无可比拟的4G无线通信技术,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啊!5G无线通信工程技术作为当代最具前景的技术,将可以满足人们近期的对移动无线技术的需求。

  1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前面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网络。这项技术是最近才在国际通信工程大会上被优点提出的,他将会是一项较为完美的、完善的无线通信技术,他将可能会将纳米技术运用到这种将会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的无线互联网网络工程中,运用纳米技术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保护使用者的一切信息。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融合之前所有通信工程的优点,他将会是更为灵活与方便的核心网站,在运营过程中将会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速度更快。若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将会被立刻发现且能很好的保护个人信息起到保护作用。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有很多优点,不仅融会贯通了在它之前所有通信技术的长处而且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是个更加灵活的网络核心平台,也会就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力。在这项网络技术中将会为人类提供更加优秀、比其他平台更优惠的价位,更接近人类生活的服务。它的覆盖面要比现如今的3G、4G的更为广阔,有利于用户更快更好的体验,智能化的服务与网络快速推进进程的核心化的全球无缝隙的连接。为了使人类体验到更优惠的、更先进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保障人类通信质量的服务,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无限博频率接受更大的挑战,充分利用现在国家领导人为我们提供的宽松的网络平台,让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2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技术优点与特点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也就是指第五代移动网络通用技术,它与前几代通信技术有些许不同之处,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别的技术的许多优点更为特别的是将现有的无限技术接入其中,它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现“天人合一”达到真正的融合。它的体型会更加的小巧,便于我们随时随地安装。现如今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被提上日程,成为了全球相关移动通信讨论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公司在争先恐后的提高与改善自身的通信设备,加快创新的步伐,想要在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现在让我么一起来探讨一下他可能具有哪些其他通信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与特点:

  (1)全新的设计理念: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是所有通信工程中的龙头老大,它设计的着重点是室内无限的覆盖面与覆盖能力,这与之前的通信工程的最根本的设计理念都不同。

  (2)较高的频率利用率: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使用较高频率的赫兹,而且会被广泛的使用在生活中但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达不到这样的层次,所以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跟上通信技术更新的步伐。

  (3)耗能、成本投入量较低:之前我们所使用的通信工程技术都是较为简单的将物理层面的知识营运的网络中,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够将环保的理念运用到通信工程中,都是一些较为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低耗能、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将是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必须学会适时的对相应状况作出调整。

  (4)优点: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未来世界通信技术的主力,在不久将会得到实质性的开展,他将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上网速度,将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较其他之前的通信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安全性也会得到保障不会出现个人信息外漏的现象,总而言之它的各个方面将都会得到改善,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模样,它具有较大的灵活程度可以适时更具客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调整,它的优点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有切身的感受.

  3小结

  随着现代的快速进步,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也紧随时代的进步,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在通信技术领域这一块我们也不愿屈居人后,必须加快通信技术改革与创新的脚步,满足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尽快的、更好的发展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1.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三篇1000字

2.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5.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6. 通信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